1、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下图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据此推断空缺方框A.B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 A铁犁牛耕、家庭农业 B奴隶制经济、封建农业C集体劳作、自然经济 D集体劳作、铁犁牛耕2“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富国)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小农经济 B精耕细作 C铁犁牛耕 D自给自足3公元619年,唐政府颁布法令,规定百姓年满五十者,皆免课役。唐朝均田制规定,老男、残疾授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授口分田三十亩。这表明唐朝前期 A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B抑制土地兼并C重视百姓的养老问题 D百姓赋税
2、过重4晋书苏峻传载:“永嘉之乱,百姓流亡,所在屯聚。峻纠合得数千家,结垒于本县。于是豪杰所在屯聚,而峻最强。”材料中的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国家均田制度遭到破坏 B豪强地主经济的扩张C重农抑商政策收效甚微 D政府社会控制力量缺失右图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 A汉朝 B宋朝 C唐朝 D明朝6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表明这一时期(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私营手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商品经济发展C官府控制民窑生产D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经济发展7春秋中期以后,出
3、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和范蠡弃官经商,“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等现象。这说明当时 A官营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B官营和私营工商业地位平等 C私营工商业已超过官营规模D私营工商业迅速兴起和发展8 南宋岁时广记售农用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 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上述材料表明 A宋代草市方便了民众的生活 B宋代定期举行的草市比较繁华 C宋代草市已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D宋代草市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 9唐朝最高年铸币量为唐玄宗时期的32万7千贯。宋朝最高年铸币量是唐玄宗时期的20倍。这说明( )A宋代商业发展高于唐代 B唐代商业发展十分落后C宋代冶炼水
4、平大大提高 D宋代完全放弃重农抑商10唐代坊市制度严格,唐律疏议规定,“凡官私斗、秤、度尺,每年八月诣寺校印署,无或差谬,然后听用之。”这主要说明唐代( )A坊市制度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B法律仅有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C坊市管理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D实行较为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11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赀(资或财)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大中祥符末,薛田为转运使,请官置交子务,以榷其出入。”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蜀地商品交易居全国之首 B民间私发纸币存在弊端C铁钱已基本被纸币所取代 D“交子”由政府首先发行12 史记货殖列
5、传说:“孝、昭治成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辅凑并至而会,地小人 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都市人口膨胀导致了社会分工的变化 B对外贸易兴盛带来了社会风气的恶化 C城市规模扩大引发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商品经济发展造成了社会观念的转变 13明代商人王现曾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天之鉴也。”(故王文贤墓志铭)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商人致富要遵循道德规范 B经商和读书在方法上是一致的C商人要向读书人学习文化 D经商成功后可以去研究学问或做官141748年乾隆的一道上谕说:“浙西一带地方所产之米
6、,不足供本地食米之半,全籍江西、湖广客贩米船,由苏州一路接济。”这反映出当时( )A浙西农业生产能力下降 B苏州米价低于其它地区C江西与湖广之间米粮贸易兴盛 D农作物的种植出现商品化和专业化15湖北江陵凤凰山汉墓出土的一张木牍记载:“口口(年)三月辛卯中贩:(贩)长张伯、石兄、秦仲、陈伯等十人相与为贩,约人贩钱二百,约二。会钱备,不备勿与同贩,即贩直行共侍(持)病,不行者罚日卅。”这张侍约可以说明( )A民间贩运突破政府法律规定 B诚信意识和商业道德的建立C货币支出成为贸易主要手段 D民间商贩合伙经营契约方式16学者黄正建著有唐代衣食住行研究一书,下列表述出自该书的是( )A“棉布成为广大民众
7、的主要布料”B“主食用谷物仍以粟、麦、稻为主”C“城市官民杂处、商民混居,违章建筑侵占街道的现象严重”D“在交通要冲,形成了大批的工商市镇”17从社会转型角度看,明朝和清朝前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工商业市镇在规模、数量、地域上有明显扩大B纺织、制瓷、矿冶等生产技术均有突破性进步C雇佣劳动制企业在行业、区域和规模上呈扩张趋势D全国性的商业市场和城乡商业市场体系形成和发展18下列材料不能体现中国古代重农抑商主张的是( )A“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B“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C
8、“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D“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19“今举世舍农桑,趋商贾,治本者少,浮食者众。本末何足相供?则民安得不并至,则安能不为非?”(王符潜夫论)王符立论的出发点是( )A重农抑商 B本末并重 C安定社会 D抑制兼并2018世纪,欧洲流行一句格言:只有他们中国人拥有双眼,欧洲人是独眼,世界上所有其他的居 民均是瞎子。这句话强调的是 ( )A 中国人素来有远见,长期领先世界 B 世界各地彼此隔绝,了解困难 C 中国闭关锁国,中国人盲目自大 D 中国经济发达,技术先进 21明朝王世懋在闽部疏中说:“闽西
9、诸郡人,皆食山为足。为举子业,不求甚工。漳泉海隅,其人以业主为不赀,以航海为恒产。”福建内地与沿海的社会价值观差异的决定因素在于( )A山与海不同的地理条件 B农与商不同的经济模式C儒与佛不同的文化背景 D汉与越不同的历史传统22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未改变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 D清
10、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23张謇说:“(振兴实业)无的则备多而力分,无的则地广而势涣,无的则趋不一,无的则智不及,犹非计也。的何在?在棉(纺织业)铁(钢铁业)”张謇强调“棉铁主义”主要是因为( )A是其实业救国的经验总结 B是建立民族工业体系的途径C是对世界经济的理性认识 D是遏止贸易逆差的重要手段24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派诗人刘大白的卖布谣这样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这首歌谣反映的实质是A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自然经济已经完全解体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异常艰难 D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25李鸿章致驻英法公使郭嵩焘的信中写道:“曾竭晤恭邸,极
11、陈铁路利益邸意亦为然,渠谓两宫亦不能定此大计,官绅禁用洋人机器,终不得放手为之文人学士动以崇尚异端、光怪陆离见责。”材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洋务运动遭到文人学士反对 B封建势力强大中国近代化艰难C洋务运动没有实权人物支持 D洋务运动倡导者眼界狭窄26在19世纪后半叶,棉纺织品始终列为中国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1874年至1894年20年间,洋布进口值增长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9867%。以上现象表明A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B传统手工业仍有抵制能力C中国棉纺织业取得较快发展 D自然经济被彻底破坏27.1897年2月11日,闻名中外的商务印书馆在上海诞生了,当时最有利于其诞生的国内环境是A
12、 上海成为中国与世界接轨的窗口 B清政府放宽对民营企业的限制C“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开展28实业家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时,“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沅提议创用汽机,咸非笑之。及工厂已成,果著成效,机房中有人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乡民相率附和,几欲将(继昌隆)丝厂毁拆。”对材料中的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资本家的沉重剥削导致了工人的反抗运动B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尖锐C新旧生产方式的冲突尖锐 D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进一步瓦解了农村的自然经济29国民收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阅读1850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表,对下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年
13、 份1850年1887年1914年1936年1949年人口数(千人)414699377636455243510789541670人均收入(元)438359412250513498A18501887年人均收入降低与西方侵略、太平天国运动有关B18871914年人均收入增加与义和团运动抵制外国侵略有关C19141936年人均收入增加与民国成立、一战爆发有关D19361949年人均收入降低与日军侵华、官僚资本膨胀有关30.江南造船所纪要载,19201921年,该所为美国制造了四艘万吨轮船,分别是“官府”、“天朝”、“东方”、“震旦”号。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中国造船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取得明显的进步B“一
14、战”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C为美国所造的四艘万吨轮船带有中国文化元素D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措施刺激了民族工业发展 第卷(非选择题共55分)31(16分)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二 (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民国河北元氏县志(1)中国古代
15、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有何不同?(10分)(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6分) 32(23分)自古以来,城市就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地区,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部分朝代的城市化率统计表。 时期战国西汉唐南宋清时间公元前300年公元2年745年1200年1820年城市化率159%175%208%220%69%材料二 唐宋时期抑或唐宋之际的中国社会曾经发生了重要变革其中,作为社会重要载体的城市可以说往往起着既引领社会潮流,又设置
16、种种藩篱的双重作用。城市的变革昭示着社会深刻而全面的变化。城市变化是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集中表现,城市的数量、空间分布、职能和类型、人口数量和结构、人口流动、人口文化结构、城市网络体系、城市市场商品流通和商品结构的变化是城市变化乃至社会变化的集中反映。 宁欣 陈涛唐宋城市社会变革研究的缘起与启程 材料三 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城市中,人口规模超过100万的有3个,另外还有十个左右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人口规模在50至100万之间。与之相比较,封建时代的西欧,城市人口规模要小得多。那些著名的工商业中心城市,都不过只有两三万人。中国封建时代的城市发展较之西方乃至世界可谓是一枝独秀。 张冠增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商业
17、垄断 材料四 19世纪中叶五口通商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转入一个崭新阶段,从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产物。就通商口岸与中国近代史关系,不同的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便利其剥削广人中国农民。 (1) 依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城市化大致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4分) (2)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唐宋时期城市变革的表现。(7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三中明清时期城市发展“一枝独秀”的原因。(6分) (
18、4)根据材料四,指出毛泽东是运用什么史观来观察近代通商口岸的影响的。(2分) 试分别从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的视角来评价通商口岸的作用。(4分) 33(16分)自古以来,国家作用与市场因素一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两大推手,了解其原因、界定其影响,可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模式所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盐、铁历来都是国家的重要物资,在汉朝也不例外,当时的大富翁大多经营这两项业务,文景帝时期吴王刘濞(即后来参与七国之乱的吴王)的一大财政收入就是煮盐。战国以后铁器成为农具的主流,具有广大的市场,因此,铁器的贩卖也具有高额利润。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桑弘羊上书汉武帝指出:“今意一总盐铁,非独为利
19、也,特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兼并之路也。铁器兵刃非众庶所宜事也。往者豪强大家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成奸伪之业,遂朋党之权,其轻为非亦大矣。”于是汉武帝开始推行对盐、铁等暴利行业的整顿和治理。汉武帝不但将其移交给了国库,还实行了国家专营。汉武帝任用桑弘羊来推行治理盐、铁经济政策,桑弘羊在盐业整顿方面,实行民间生产后由国家统一收购,然后国营统一贩卖的措施;在铁行业整顿方面,则从生产开始就由国家垄断,在全国设立了50处铁官,专门进行铁器的制造。-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材料二:公营经济或称国营经济,古已有之。而1862年太平天国革命结束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又陆续办起了中国第
20、一批大机器生产的近代公营企业。到上个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成立资源委员会,对全国军事、国际关系、教育文化、财政经济等进行调查研究,以有效利用资源,做好战争准备,同时注意改善人民生活。抗战爆发后,资委会开始对汽油、煤炭等国防物资实行管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及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以调和各方势力和利益;不以赢利为目的,并以忠诚和精神鼓励为主导;企业具体管理方法有租客制、包工制、班组承包制、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等。其中租客制工人对租客的人身依附关系较强,包工制、班组承包制工人对包工
21、头的依附较弱,而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工人人身自由。 摘编自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概括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政策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洋务派实行公营经济的目的和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利弊。(6分)(3)据材料三,提取两项有关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及影响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6分) (3)原因: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保障;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宋元时期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6分) (4)史观:革命史观(或阶级斗争史观);(2分) 全球史观的角度,通
22、商口岸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中国被逐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2分) 文明史观的角度,通商口岸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2分)33(1)原因:盐铁业市场大、利润高,是政府重要财源;地方豪强、诸侯王国操纵盐铁经营,影响社会稳定;为了实现“大一统”而对经济实行的重大政策(4分,答到2点即可)(2)目的: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维护清朝封建统治。(2分) 利:为战争准备了物质基础;引进了现代企业制度。(4分) 弊:压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企业缺乏市场调节的活力和制度约束;工人没有获得普遍的人身自由。(4分,任意两点即可) (3)示例一:信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具有阶段性。
23、(1分)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与国内政策和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密切相关。(2分)示例二:信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中国社会向政治民主化方向发展。(1分)说明:为维新变法和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2分)示例三:信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促进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潮不断深入。(1分)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统治地位,为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和思想解放提供了社会条件。(2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体属于信息说明类开放性设问,注意题干要求:提取两项有关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及影响的信息,观察图片,当民族资本主义“比较迅速发展”时在政治上出现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可以提取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中国社会向政治民主化方向发展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从推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等角度来说明;当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时,从思想方面看,早起维新思想、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民主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得到传播,可以提取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促进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潮不断深入的信息,可以从民主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统治地位,为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和思想解放提供了社会条件来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