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安阳市洹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梭伦改革的最大着眼点是政治改革。他首先开展了人口调查,并以调查为依据,制定了个人权利与其所拥有的不动产成正比的政策。这政策产生的影响是()A.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担任公职B.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的世袭政治特权C.雅典公民的参政权得到空前的扩大D.使雅典的民主政治最终确立了起来2.在古代雅典,凡是成年男性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崇尚法治、禁绝人治,创造出差额选举、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雅典成年男性“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主要体现在( )A.直接参
2、与和管理城邦的事务B.可以担任雅典城邦一切官职C.都可以领取参政议政的津贴D.监督政府施政杜绝以权谋私3.梭伦改革开启了雅典民主的进程。针对城邦中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梭伦宁愿遭受双方仇视也要为城邦订立最优良的法律。他在诗歌中表达了立场:“我屹立于此,为双方挥舞坚实的大盾,不许任何一方行不义而占上风。”这说明( )A.法制是雅典城邦的民心所向B.民主政治需要法律提供保障C.梭伦主张武力消除双方矛盾D.梭伦改革旨在维护平民利益4.有学者指出,公元前6世纪的梭伦改革“虽然极大地增强了政治平等,鼓励公民群体的大部分积极参与政治,但我们不应想当然地认为,这种平等就充分扩展到了所有公民”。这是因为梭伦改
3、革( )A.奠定了雅典民主的基础 B.否定了次等公民的政治权利C.维护了贵族的统治地位 D.依据财产多寡分配政治权利5.商君书画策载:“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这说明商鞅()A.主张立法为民B.强调有法可依C.关注法律实施D.重视赏罚并重6.史记.秦本纪载:“ 商鞅第二次变法,在秦国普遍推行县制,把乡、邑、聚等合并为县。县令为一县之长,下设县丞、县尉、啬夫和令史等官吏:县令等长吏可以随时由国君任免。”这一举措( )A.表明秦国确立君主专制 B.有利于国君对地方的控制C.得到诸侯国的普遍借
4、鉴 D.说明分封制开始崩溃7.商鞅变法时期推行家庭分异政策,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汉代提倡家庭和睦,出现一些父子兄弟同产共居的大家庭。自两汉以后,更是形成一些累世同居的义门大族,家庭人数达数百人。这一变化反映出( )A.儒学教化功能增强 B.门阀士族力量壮大C.田庄经济得到发展 D.小自耕农逐渐衰退8.商鞅变法规定:民众“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统治者重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B.这有利于杜绝奴隶存在C.这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D.统治者禁止商业的发展9.与重视农业相配套,秦国的山林川泽资源属于国有,商鞅主张对于一
5、般的山泽产品,由于品类繁多,零星分散,允许私人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朝廷采用征收重税的办法将大部分利润收归国有。商鞅此举( )A.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B.加重了农民的赋役负担C.具有驱民归农之意图D.蕴含一定环境保护意识10.孝文帝时,有大臣依据五德相生之序,称北魏乃承继前秦火德而来,故属土德;多数大臣认为应“以皇魏承晋为水德”,得到皇帝的认可。孝文帝此举意在( )A.促进北方各民族交融 B.消除鲜卑贵族的改革阻力C.推行中原的文化学说D.树立北魏政权的正统地位11.著名学者宿白认为:“北魏的汉化并不是简单地恢复或摹拟汉魏制度,而是加入了新因素后的一次发展。”北魏政权对汉魏制度的发展有()A削弱世家
6、大族,建军功爵制B实行三长制,强化基层控制C打击官场腐败,实行科举制D实行方田均税法,抑制兼并12.魏书官氏志记载:“有三世官在给事已上及州刺史, 镇大将及品登王公者,为姓而有三世为中散、监已上,外为副将、子都,品登子男者,为族。”由此可知孝文帝改革( )A.参照了魏晋的门阀士族制度B.消释了汉族与鲜卑族的隔阂C.打击了鲜卑族贵族政治特权D.缓解阶级矛盾便于稳定统治13.自宋之后到明清数百年间,人们提及王安石顶多说他的诗歌散文,对其变法却讳莫如深。1908年,梁启超撰写王安石传,从此以后,王安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中无可争议的大改革家,其声望越来越高。这一变化表明()A.王安石变法对后世产生深远影
7、响B.清末的执政理念出现重要变化C.近代危局中求变意识的不断增强D.著名学者能引领学术研究方向14.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15.王安石说:“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为此,王安石在改革过程中( )A.废科举以培养变革人才B.增加进士科和武举C.以经义策论取士D.倡导八股以统一思想16.王安石在变法之初就设置“制置三司
8、条例司”,将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权从三司独立出来,同时要求“一岁用度及郊祀大费,皆编制定式”此举体现了王安石( )A.将整顿吏治作为变法宗旨B.借变法剥夺了三司财权C.以积极节流作为理财思路D.重视财政运行机制改革17.哈佛中国史载:“王安石的经济改革意在扶持处于社会金字塔底端的农民、商人和工匠。他确信,只有当普通百姓的生活和福祉得到保障、整个社会繁荣时,国家才能强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王安石代表了下层民众的利益B.变法意在缓和社会矛盾C.变法得到了所有社会阶层的支持D.变法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北宋的统治18.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
9、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19.宗教改革后,新教牧师主要是受过教育的市民,来自于城市贵族、商人和手工工匠家庭。据历史学家伯那特弗格勒研究:16世纪斯特拉斯堡的第二代新教教士主要是牧师和手工工匠的儿子,贵族和商人退出了竞争教职的行列。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 )A.新教教士必须服从世俗政府的管辖B.新教教会和神职人员需要缴纳赋税C.新教进一步简化了宗教仪式和教规D.新教倡导最高权威是圣经而非教士20.有学者认为,王阳明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与西方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改
10、造具有同等的价值与地位,称王阳明为“中国的马丁路德”。主要是因为二人()A.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 B.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C.都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D.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21.16世纪初,英王亨利八世刚刚即位时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曾得到基督教世界的君主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金玫瑰”。但时隔不久,他就走上了公开对抗教廷和教皇的道路,英国国教替代了天主教在英国的地位。此举的深远影响是()A. 英国国教成为日后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B. 英国封建专制王权得到巩固C. 英国民族意识增强及民族国家发展D. 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22.马丁路德、加尔文和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的共同影响是()都否定了罗马教
11、廷的权威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都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都有利于王权的专制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A.B.C.D.23.穆罕默德阿里对埃及的近代化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是( )A经济方面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建立近代工业 B改革后建立起完备的行政机构C改革中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D改革时不断进行对外扩张24.史学界认为,在阿里对土地制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阿里政权的社会基础进一步扩大了,他培植起了其统治的支柱。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废除包税制得到农民的热烈拥护 B打击长老阶层削弱了宗教对政治的影响C阿里政权占有了全国大部分土地 D分配土地给王公贵族扩大了政权的基础25.阿里在经受了西方文明的洗礼后,认识
12、到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下列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引进技术、设备、人才和资金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培养新型军官选派了大批埃及青年去欧洲留学A.B.C.D.26.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保留了农奴制的一些残余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发生27.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中记载:“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
13、费许多钱,还需要修理,还需要喂养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这实质上表明( )A.农民比机器生产效率高B.农民价格低廉C.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社会进步与发展D.农民实用性更强28.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29.沙皇政府在1861年改革时期颁布法令,规定把农民组织在原来的村社中,村社实行
14、连保,村社的公职人员由农民选举产生,但必须执行政府的一切法令;村社上面设置一个由地方贵族担任的调停人,负责处理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关系。这些措施旨在( )A.塑造农民的集体主义的观念 B.剥夺村社农民的人身自由C.强化村社管理保障地主利益 D.由村社取代基层行政管理30.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特点是()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B.分布不平衡C.对外国资本依赖严重 D.总体水平落后于美国、西欧二、材料题(共两道题,共40分)31.材料 庆历四年,知制诰欧阳修等人起草并颁布貢举新制,使得科举考试各方面都有了参考标准。陈植锷在北宋文化史论述中对庆历科场新制的内容作一详细的录入
15、:进士(省试)试三场,不改封弥、誊录制度。考试顺序为:先试策三道,一问经旨,二问时务;次论一道;再诗赋各一道。关于旧时的试帖经、墨义,今统统取消。关于各场的评判标准:初场引试策,先次考校。内有文辞鄙恶者,对所问不备者(谓十事有五项以上不对者),误引事迹者(谓十事误引五项以上者),虽能成文却理识乖谬者,杂犯不考式者,凡此五等,并不更考论。对于论,内有不识题者,文辞鄙恶者,误引始者(十事误引三项以上者),虽有成文却理识乖谬者,杂犯不考式者,凡此五,亦不更考诗赋。第三场诗赋毕,将存留策、论卷子上与诗赋通考定去留。合格荐名者,出榜告示。摘编自许洪波宋初科考与文赋-以欧阳修为中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16、知识,概括庆历年间贡举新制中有关省试的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庆历年间贡举新制的历史影响。32.材料 在雍正朝大规模改土归流的过程中,为确保地方稳定,鄂尔泰提出:“若不视有无过犯一概勒令改流,不论不足以服人,兼恐既无以善后。”对改土归流之土司,“虑其住居本地,有党羽相助为非,故远徒以杜其后患”。在改流之地行政设置与内地划一的同时,其他的管理体制也仿内地一并推行。在改流的同时必定会兼顾尚未改流地区的治理,保留土司的地区采取流土并治的措施。改土归流之后,都会辅之以“减免赋役,选用循良,善加抚恤,疏浚江河,挑筑沟坝,垦辟荒芜”等善后措施。清政府重视善后,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对土司地区的控
17、制,从而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一体化。 摘编自李世愉改土归流与国家治理(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朝改土归流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雍正朝改土归流措施的意义。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月考(一)高二历史1-5BABDC 6-10BACCD 11-15BACCC 16-20DDCDA 21-25CCADC 26-30CCCCA31. (1)内容:规定了考试顺序、评判标准、方法。(6分)(2)影响:开启了以策论为重的新时代;有利于激发读书人参与政治的热情;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借鉴;促进了儒学复兴;使科举制得到完善。(12分)32.答案:(1)特点:切合当地实际改流具有灵活性;革除土司异地安插具有强制性;改流地区的体制与内地一体化具有统一性;流土并治具有不彻底性;重视善后具有渐进性。(12分)(2)意义:加强了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确保了地方的稳定;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和发展;增强了少数民族地区对国家的认同。(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