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集训冲关 文言文阅读(C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明山宾字孝若,平原鬲人也。父僧绍,隐居不仕,宋末国子博士征,不就。山宾七岁能言名理,十三博通经传,居丧尽礼。服阕,州辟从事史。兄仲璋婴痼疾,家道屡空,山宾乃行干禄。齐始安王萧遥光引为抚军行参军,后为广阳令,顷之去官。义师至,高祖引为相府田曹参军。梁台建,迁治书侍御史,掌治吉礼。时初置五经博士,山宾首膺其选。迁北中郎谘议参军,侍皇太子读。天监十五年,出为持节、督缘淮诸军事、征远将军、北兖州刺史。普通二年,征为太子右卫率,加给事中,迁御史中丞。四年,迁散骑常侍,领青、冀二州大中正。东宫新置学士,又以山宾居之,俄以本官兼国子祭酒
2、。初,山宾在州,所部平陆县不稔,启出仓米以赡人,后刺史检州曹,失簿书,以山宾为耗阙,有司追责,籍其宅入官,山宾默不自理,更市地造宅。昭明太子闻筑室不就,有令曰:“明祭酒虽出抚大藩,拥旄推毂,珥金拖紫,而恒事屡空。闻构宇未成,今送薄助。”山宾性笃实,家中尝乏用,货所乘牛。既售受钱,乃谓买主曰:“此牛经患漏蹄,治差已久,恐后脱发,无容不相语。”买主遽追取钱。处士阮孝绪闻之,叹曰:“此言足使还淳反朴,激薄停浇矣。”五年,又为国子博士,常侍、中正如故。其年以本官假节,权摄北兖州事。大通元年,卒,时年八十五。昭明太子为举哀,赙钱十万,布百匹,并使舍人王颙监护丧事。又与前司徒左长史殷芸令曰:“北兖信至,明
3、常侍遂至殒逝,闻之伤怛。此贤儒术该通,志用稽古,温厚淳和,伦雅弘笃。授经以来,迄今二纪。追忆谈绪,皆为悲端,往矣如何!”山宾累居学官,甚有训导之益,然性颇疏通,接于诸生,多所狎比,人皆爱之。(选自梁书明山宾传,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山宾首膺其选膺:承当B治差已久 差:病愈C此贤儒术该通 该:应该D迄今二纪 纪:十二年解析:选C该:完备。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经博士,指教授五经的学官,汉武帝时设立,儒教国家化由此开端。其中“五经”是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的合称。B普通,梁武帝萧衍的年号。中国古代用帝王年号纪年
4、,为了避免混乱,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C昭明太子,是梁武帝长子萧统,“昭明”是其谥号。曾主持编选中国现存最早的汉族诗文总集文选。D权摄,指暂代官职。在古代汉语中,表示代理或兼任官职意思的词语,还有“假”“兼”“领”等。解析:选B“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错误。一个皇帝的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普通”就是梁武帝的第二个年号。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山宾聪明早慧,博学知礼。七岁便能谈论事物的是非道理,十三岁博通经书传注,服丧恪尽礼节。B明山宾体恤民情,仁厚宽容。昭明太子分外肯定他能体恤民情,不计得失,因此出资帮助他修房子。C明山宾淳朴老实,恪守诚信。他卖牛
5、本已成交,却告诉买主牛曾经生病,可能旧病复发。D明山宾性格通达,平易近人。他长期担任学官,给了学生很多有益的教导,与学生交往亲切随和。解析:选B“出资帮助他修房子”原因分析错误,原文说的是昭明太子听说他虽外出镇抚大州,手握大权助人成事,而日常用品却经常亏空,所以出资帮助他修房子。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服阕,州辟从事史。兄仲璋婴痼疾,家道屡空,山宾乃行干禄。(5分)译文: (2)初,山宾在州,所部平陆县不稔,启出仓米以赡人。(5分)译文: 参考答案:(1)(明山宾)服丧期满,州中征用为从事史。他的哥哥明仲璋被久治不愈的病缠绕,家境贫穷,明山宾于是求取官职(来接济家里
6、)。(得分点:“服阕”“婴”“干禄”各1分,大意2分)(2)当初,明山宾在州府时,所管辖的平陆县歉收,(他)启奏开仓放粮来赈济民众。(得分点:“部”“不稔”“赡”各1分,大意2分)参考译文:明山宾字孝若,是平原鬲县人。父亲明僧绍,隐居不入仕途,宋末被征为国子博士,不去上任。明山宾七岁便能谈论事物的是非道理,十三岁广泛通晓经书传注,服丧恪尽礼节。(明山宾)服丧期满,州中征用为从事史。他的哥哥明仲璋被久治不愈的病缠绕,家境贫穷,明山宾于是求取官职(来接济家里)。(后来)齐代始安王萧遥光召明山宾为抚军行参军,后担任广阳令,不久离任。梁军到,高祖任明山宾为相府田曹参军。梁朝台阁建立以后,迁任治书侍御史
7、,掌管修订吉礼。当时刚刚设立五经博士,明山宾率先当选。后迁任北中郎谘议参军,侍奉皇太子学习。天监十五年,出朝任持节、督缘淮诸军事、征远将军、北兖州刺史。普通二年,征召为太子右卫率,加授给事中,迁任御史中丞。普通四年,迁任散骑常侍,兼青州、冀州大中正。东宫新设学士,又让明山宾担任其职,不久以本身官职兼任国子祭酒。当初,明山宾在州府时,所管辖的平陆县歉收,(他)启奏开仓放粮来赈济民众。后任刺史检查州中官署,发现簿书有丢失,认为是明山宾损耗缺略,有关部门追究责任,没收了他的家宅归公,明山宾沉默不为自己辩解,重新买地建造住宅。昭明太子听说他的房子不能完工,下令说:“明祭酒虽外出镇抚大州,手握大权助人成
8、事,插金质饰品拖紫色丝带,而日常用品却经常亏空。听说建房未成,今送薄财以助。”明山宾性情忠厚老实,家中曾缺钱用,便卖其拉车用的牛。牛卖出拿到钱后,他对买主说:“这牛曾患漏蹄病,已治好很久了,怕它以后万一复发,不能不告诉你。”买主急忙追回所付之钱。隐居的阮孝绪听说此事,感叹道:“这话足以使人回到淳厚、朴实的状态,并振作人心,挽回不良的社会风气。”普通五年,又任国子博士,常侍、中正依旧。当年以本官临时持节出巡,暂时管理北兖州事务。大通元年,去世,时年八十五岁。昭明太子为他举哀,资助钱财十万,布百匹,并派舍人王颙监督办理丧事。又对前司徒左长史殷芸下令说:“北兖州使者到来,明常侍就逝世了,(使者)听说
9、后感到非常伤痛。这位贤人博通儒学,有志于考察古事,温厚淳和,高雅诚实。传授经典以来,迄今已有二十多年。追忆他的谈论,都要使人悲伤,往事怎样评说!”明山宾多年任学官,很有训导的补益,然而他性格十分通达,和学生交往,多与他们很亲近,大家都喜爱他。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杨津字罗汉,少端谨。除侍御中散。津以身在禁密,不外交游,至宗族姻表罕相参候。司徒冯诞与津少结交友,而津见其贵宠,每恒退避,及相招命,多辞疾不往。后迁长水校尉,仍直阁。出除岐州刺史。有武功人赍绢三匹,去城十里,为贼所劫。时有使者驰驿而至,被劫人因以告之。使者到州,以状白津。津乃下教,云有人着某色衣,乘某色马,在城东
10、十里被杀,不知姓名。若有家人,可速收视。有一老母行哭而出,云是己子。于是遣骑追收,并绢俱获。自是阖境畏服。至于守令僚佐有浊货者,未曾公言其罪,常以私书切责之。于是官属感厉,莫有犯法者。延昌末,起为华州刺史。先是,受调绢度尺特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之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其所输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于是竞相劝厉,官调更胜。除定州刺史。初,津兄椿得罪此州,由赵略投书所致。及津至,略举家逃走。津乃下教慰喻,令其还业。于是阖州愧服,远近称之。时贼帅鲜于修礼、杜洛周残掠州境,孤城独立,在两寇之间。津修理战具,更营雉堞。又于城中去城十步,掘地至泉,广作地道,潜兵涌出,置炉铸铁,持以
11、灌贼。贼遂相告曰:“不畏利槊坚城,唯畏杨公铁星。”津与贼帅元洪业等书喻之,并授铁券,许之爵位,令图贼帅毛普贤。洪业等感寤,复书云欲杀普贤,又云:“贼欲围城,正为取北人,城中所有北人,必须尽杀。”津以城内北人,虽是恶党,然掌握中物,未忍便杀,但收内子城,防禁而已。将吏无不感其仁恕。卒,谥曰孝穆。(节选自北史杨津传,有删改)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受调绢度尺特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之/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其所输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B受调绢度尺特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之/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其所输
12、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C受调绢度尺特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之/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其所输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D受调绢度尺特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之/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其所输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解析:选A断句的前提是疏通句意,抓住句子的主谓宾,本题中应特别注意人物所做事情和事情的前因后果。“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的意思是“杨津便下令按公平尺来测量上缴的绢物”,“尺”和“度”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和D项;“其所输少劣者”的意思是“那些上缴绢物质劣量少的”,“其者”是固定句式,“少”和“劣”均修饰“所输”,中间
13、不能断开,排除C项。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直阁”原意为值勤于殿阁,南北朝时为禁卫武官,侍卫在皇帝左右,负责其安全。B“官调”是指官府按户征收的布、绢或绵等,与田租等一起构成了国家的正式赋税。C“雉堞”指古代城墙上掩护守城人用的矮墙,是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泛指城墙。D“铁券”是外形如筒瓦状的铁制品,是我国古代皇帝赏赐给臣子的钱财和礼物。解析:选D“是我国古代皇帝赏赐给臣子的钱财和礼物”表述错误,铁券是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厚待遇或免罪待遇的凭证。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津严于律己,为人端正谨慎。他因为身在
14、禁密,所以不和外人交往,即使是宗族姻亲也少有往来;对已得贵宠的少时好友,亦尽量避而不见。B杨津治境有方,得到官民敬服。在岐州,他迅速破案,因此地方官吏不敢再为非作歹;在华州,他采取有力措施,解除了百姓长期以来受到的欺压。C杨津宽厚仁慈,有君子的风范。赵略举报了他的兄长,他没有怨恨,让赵略还家就业;他不忍心处死城中的北人,设法保全了他们。D杨津善用谋略,平定地方叛乱。在定州受两军围困时,他开挖地道,巧设伏兵;设炉冶铁,持以灌敌;又劝降元洪业,有效地分化瓦解了敌军。解析:选B“因此地方官吏不敢再为非作歹”错,文中说的是“自是阖境畏服”,在岐州,他迅速破案的结果是从此使全境的人都畏惧服从。8把文中画
15、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时有使者驰驿而至,被劫人因以告之。使者到州,以状白津。(5分)译文: (2)至于守令僚佐有浊货者,未曾公言其罪,常以私书切责之。(5分)译文: 参考答案:(1)当时有位使者骑着驿马疾驰到此,被抢的人便把这件事告诉了他。使者来到州府,把情况告诉了杨津。(得分点:“驰”“状”“白”各一分,大意2分)(2)至于郡守县令及属官中有贪污受贿的,杨津从来没有公开宣布他们的罪过,总是用私人信函的方式严厉责备他们。(得分点:“僚佐”“言”“切”各1分,大意2分)参考译文:杨津字罗汉,从小端正谨慎。被任命为侍御中散。杨津因为自己在宫中,不与外人交往,以至宗族姻亲也很少问
16、候。司徒冯诞和杨津是从小结交的朋友,但杨津见他富贵尊宠,总是退避他,等到召唤他前往,也多是托病不去。后来改任长水校尉,仍旧兼任直阁。外任岐州刺史。有武功人带了三匹绢,在离城十里远的地方,被强盗抢走。当时有位使者骑着驿马疾驰到此,被抢的人便把这件事告诉了他。使者来到州府,把情况告诉了杨津。杨津便写下告示,说有人穿着怎样的衣服,乘着怎样的马,在城东面十里远的地方被杀,不知道姓名。如果有谁是他的家人,可尽早辨认收尸。有一位老母亲边走边哭出城来,说是自己的儿子。因而派骑兵追捕,人赃俱获。从此全境的人都畏惧服从。至于郡守县令及属官中有贪污受贿的,杨津从来没有公开宣布他们的罪过,总是用私人信函的方式严厉责
17、备他们。因此官员僚属们都感激受到勉励,没有犯法的。延昌末年,起用为华州刺史。此前,官府收调绢使用的尺特别长,执事者们由此行事,互相争着使手段,老百姓苦不堪言。杨津便下令按公平尺来测量上缴的绢物,质量特别好的赐给一杯酒再出去;那些上缴绢物质劣量少的,也接受下来,但不赏赐酒以让他感到羞耻。因此老百姓互相勉励,收的调绢比以前更好了。任命为定州刺史。起初,杨津的哥哥杨椿在定州获罪,是由于赵略上书所致。等到杨津到任,赵略带全家人逃走。杨津便下发文告宽慰晓谕,叫他返回就其本业。因此全州的人都叹服,远近的人都称赞杨津。当时叛军首领鲜于修礼、杜洛周在定州境内祸害掠夺,州城孤立在两边的敌寇之间。杨津修理战具,重
18、修城墙。又在城中离城墙十步的地方,挖地至地下水,开通了许多地道,潜伏士兵伺机出动,设置炉火冶铁,用铁熔液灌叛军。叛军因而相互告诫说:“不怕锋利的铁矛坚固的城池,只怕杨公的铁浆火星。”杨津给叛军首领元洪业等人写信劝说他们,并且授给他们可免死的铁券,答应授他们爵位,让他们对付另一位叛军首领毛普贤。元洪业等人有所感而觉悟,回信说想杀毛普贤,又说:“叛军想围城,正是为抓北人,城中所有的北人,都要杀掉。”杨津认为城中的北人,虽然是作恶的叛党,但已是掌中之物,不忍就此杀掉,便只是将他们收于子城内,防备禁戒而已。将吏都感激他的宽仁。去世之后,谥号为孝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9分)赵光逢,
19、字延吉。曾祖植,岭南节度使。祖存约,兴元府推官。父隐,右仆射。光逢与弟光裔,皆以文学德行知名。(旧唐书云: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光逢幼嗜坟典,动守规检,议者目之为“玉界尺”。唐僖宗朝,登进士第。逾月,辟度支巡官,历官台省,内外两制,俱有能名,转尚书左丞、翰林承旨。昭宗幸石门,光逢不从,昭宗遣内养戴知权诏赴行在,称疾解官。驾在华州,拜御史中丞。时有道士许岩士、瞽者马道殷出入禁庭,骤至列卿宫相,因此以左道求进者众。光逢持宪纪治之,皆伏法,自是其徒颇息。改礼部侍郎、知贡举。光化中,王道浸衰,南北司为党,光
20、逢素惟慎静,虑祸及己,因挂冠伊洛,屏绝交游,凡五六年。门人柳璨登庸,除吏部侍郎、太常卿。(唐摭言云:光化二年,赵光逢放柳璨及第,光逢后三年不迁,时璨自内庭大拜,光逢始以左丞征入。)入梁为中书侍郎、平章事,累转左仆射兼租庸使,上章求退,以太子太保致仕。梁末帝爱其才,征拜司空、平章事。无几以疾辞,授司徒致仕。(唐摭言云:光逢膺大用,居重地十余岁,七表乞骸,守司空致仕。居二年,复征拜上相。)同光初,弟光胤为平章事,时谒问于私第,尝语及政事。他日,光逢署其户曰:“请不言中书事。”其清净寡欲端默如此。尝有女冠寄黄金一镒于其室家,时属乱离,女冠委化于他土。后二十年,金无所归,纳于河南尹张全义,请付诸宫观,
21、其旧封尚在。两登廊庙,四退邱园,百行五常,不欺暗室,搢绅咸仰以为名教主。天成初,迁太保,致仕,封齐国公,卒于洛阳。诏赠太傅。(节选自旧五代史赵光逢传,有删改)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B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C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
22、/因家岭外D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解析:选B“擢第”意为“科举考试及第”,对应“光启三年进士”,意为赵光裔在光启三年进士及第,句意完整,中间不应断开,因而排除A、D两项。“季述废立”若单独断开,则主语为季述,其后“旅游江表”者亦为季述,与事实不符,故此处把“季述废立之后”当作时间状语,中间不应断开,故排除C项。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制诰,官名,掌管起草皇帝诰命。唐朝时,以他官掌诏、敕、策、命者称为兼知制诰。B江表,长江以北地区,从中原看,其地
23、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C坟典,是三坟五典的合称,后来泛指古代的典籍。D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解析:选B“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光逢世出名门。他的曾祖父赵植,曾经担任岭南节度使;他的祖父赵存约,曾经做过兴元府推官;他的父亲赵隐,也曾官至右仆射。B赵光逢谨慎镇静。唐朝光化年间,南北司结党,赵光逢辞官到伊洛隐居,五六年断绝交往;弟弟赵光胤到家中拜访谈到政事,后来赵光逢在门上题字提醒。C赵光逢正直廉洁。赵光逢一举一动都很守规矩,被称作“玉界尺”;女道士在他家里寄放黄金,二十年后,金子原封没动。D赵光逢
24、深谋远虑。赵光逢辞官后放柳璨及第,所以当柳璨受朝廷重用后,赵光逢便凭借柳璨得以回到朝廷担任要职。解析:选D选项曲解文意。赵光逢放柳璨及第不是为自己今后能回到朝廷做打算的。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时有道士许岩士、瞽者马道殷出入禁庭,骤至列卿宫相,因此以左道求进者众。(5分)译文: (2)光逢素惟慎静,虑祸及己,因挂冠伊洛,屏绝交游,凡五六年。(5分)译文: 参考答案:(1)当时有道士许岩士、盲人马道殷进出宫廷,很快当上卿相大官,因此用旁门左道寻求进用的人很多。(得分点:“瞽者”“禁庭”“骤”“左道”各1分,大意1分)(2)赵光逢一贯谨慎镇静,担心灾祸殃及自己,因而辞
25、官到伊洛,断绝交往,共五六年。(得分点:“素”“及”“挂冠”“屏绝”各1分,大意1分)参考译文:赵光逢,字延吉。曾祖父赵植,是岭南节度使。祖父赵存约,是兴元府推官。父亲赵隐,是右仆射。赵光逢与弟弟赵光裔,都以文学德行知名。(旧唐书记载:赵光裔,光启三年考中进士。多次升迁任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任膳部郎中、知制诰,刘季述废黜旧君改立新君之后,旅居游历江南以避祸患,岭南人刘隐以很高的礼遇接待他,奏明朝廷让他担任副使,于是定居岭外。)赵光逢年幼时爱读古书,一举一动都很守规矩,议事的人把他看作“玉界尺”(那样正直温和)。唐僖宗时,进士及第。过了一个月,任为度支巡官,历任台省官职,在内外两制都有能干的
26、名声,转任尚书左丞、翰林承旨。唐昭宗巡幸石门,赵光逢没有随行,唐昭宗派太监戴知权带诏书命他前往石门,他称病辞职。唐昭宗在华州,任赵光逢为御史中丞。当时有道士许岩士、盲人马道殷进出宫廷,很快当上卿相大官,因此用旁门左道寻求进用的人很多。赵光逢依靠法纪治理他们,都受到制裁,从此这类人都销声匿迹了。改任礼部侍郎、知贡举。光化年间,王道逐渐衰退,南北司结党,赵光逢一贯谨慎镇静,担心灾祸殃及自己,因而辞官到伊洛,断绝交往,共五六年。他的门人柳璨被举用,任吏部侍郎、太常卿。(唐摭言记载:光化二年,赵光逢放柳璨及第,赵光逢以后三年没有得到调任,当时柳璨因为在皇宫得到重用,光逢才以左丞的身份调入朝廷。)到梁朝
27、时赵光逢任中书侍郎、平章事,多次转任至左仆射兼租庸使,上奏章请求退职,以太子太保的身份退休。梁末帝爱惜他的才能,征召为司空、平章事。没过多久因病辞职,授司徒的身份让他退休。(唐摭言记载:光逢接受大任,担任要职十多年,七次上表请求退休,最后以司空的身份退休。过了两年,朝廷又征召任命他为上相。)同光初年,他的弟弟赵光胤为平章事,时常到家中拜访,曾经谈到政事。有一天,赵光逢在门上题字道:“请不要谈论中书省的事。”他就是这样清净寡欲,端正沉默。曾经有女道士寄放一镒黄金在他家里,碰上乱世,女道士死在他乡。二十年后,黄金无主,便交给河南尹张全义,请他转送给各宫观,黄金上的旧封条还在。他在两个朝代任官,四次退隐,遵行伦常,不暗中做坏事,士大夫都敬仰地把他当作名教主。天成初年,任太保,退休,封齐国公,死在洛阳。下诏赠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