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2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49074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优案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虽然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衣钵,但具体到人格与气质,却与孔子。孔子对所受到的打击、侮辱等,对于那些伤害他的或他不满意的人,他不是直接进行反击,他是把对方的恶行或恶德上升到普遍的人性的弱点。从具体到一般,哲学化了,深刻了,他几乎可以说是“逆来顺受”的。孟子不一样,他是咄咄逼人、无所畏惧的。()。比如孟子批评墨子的“兼爱”思想是“无父”。他批评杨朱的利己主义是“无君”,一切以自己的利益为上,不替君王分担忧愁,那不是眼中无君吗?他接着就大骂:“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有人问孟子你为什么好辩?而且辩论时很没有风度,动不动就破口大骂?孟子说难道我就喜欢跟别人辩论?我是不得

2、已,因为现在这个世道太混乱了,人的思想太混乱了,所以我忍无可忍,必须为道义而战!孟子不是随口乱骂的,他有两个特点,一是“吾知言”。天下的学问我能够了解,各家各派的思想、理论、主张,我知道他们的是非曲直,我对这些思想、观点、立场进行了分辨以后,我明白孔子的思想是最好的,所以我要地宣传孔子的思想。二是“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就是正气。孟子在跟别人辩论的时候,不顾别人的感受骂别人。这个人虽然不好,但是孟子觉得自己有道德的高度和广度。我有浩然之气,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我当然有资格批评你。他没有考虑过这样做也许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让自己与周围人关系很紧张,他更不会背后去使诈坑别人,因为他没有私心,

3、只有公敌。他是为公众的道义这么做,而不是为。唐代有一个大诗人叫孟浩然,“浩然”是他的号,就是因孟子而取。明代有一个作家叫张养浩,字思孟,字也是由孟子而来。孟子确实太让人敬仰了,中华民族刚性的性格,很多都承自孟子。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判若两人一气呵成义无反顾蝇头微利B截然不同一气呵成当仁不让蝇头微利C判若两人气宇轩昂当仁不让一己之私D截然不同气宇轩昂义无反顾一己之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判若两人:形容某人前后的言行明显不一致,像两个人一样。不符合语境。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这里是说孟子的人格、气质与孔子全然不同。“截然不

4、同”符合语境。气宇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概不凡。这里是形容孟子的,“气宇轩昂”符合语境。一气呵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情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不符合语境。义无反顾:从道义上讲做正当合理的事。这里是说“我”认为孔子思想好,要宣传他,这是做正当合理的事,“义无反顾”符合语境。当仁不让: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不符合语境。一己之私:指狭隘的个人或派别的私益。蝇头微利:指非常微小的利润。由“他是为公众的道义这么做”可知“一己之私”更恰当。故选D。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对看到的不义与所受到的质问,他是旁敲侧击的B对所受到的质问与看到

5、的不义,他是针锋相对的C对看到的不义与所受到的质问,他是针锋相对的D对所受到的质问与看到的不义,他是旁敲侧击的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本题中,后文中有“比如”,这是举例,由此可见,从内容对应的角度考虑,先写“看到的不义”,再写“所受到的质问”,排除B、D;前文是“孟子不一样,他是咄咄逼人、无所畏惧的”,所以后边应用“针锋相对”,排除A,故选C。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虽然这个人不好,但是孟子觉得自己有道德的高度和广度。B不是这个人不好,而是孟子觉得自己有道德的高度和优势。C不是这个人不好,而是孟子觉得自己有道德的高度和广度。D这

6、个人虽然不好,但是孟子觉得自己有道德的高度和优势。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本题中,从内容上讲,二者并不是“虽然但是”的转折关系,而是“不是而是”的并列关系,排除A、D;从后文“我有浩然之气,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我当然有资格批评你”看,此时孟子感觉自己“有道德的高度和优势”,故选B。1高考源点:归纳内容要点文中表现出孟子的哪些思想主张?我的答案:答案孟子是反对诸侯间的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的;顺应农时,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孟子认为应该让利于民,让民众有得以休养生息的机会;孟子还非常重视教化,提出了“谨庠序”的主张。2高考源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从孟子对梁惠王的指责中,可以看出孟子是一个具

7、有怎样性格的人?我的答案:答案面对梁惠王“于国”“尽心”的表白,他直言不讳,义正辞严,批评统治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极端不平等,有力地揭露了统治者坑民害民的暴政。对时事的论述既析之以理,娓娓而谈,又尖锐驳斥,辛辣讽刺,展示出一个聪明机智、豪放直率、爱民重民、肩担天下、无畏无私的政治家、论辩家的形象。3高考源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孟子的这篇散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具体分析。我的答案:答案(1)结构严谨。孟子的文章从表面看,铺张扬厉,似乎散漫无纪,实则段落分明,层次井然,而且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这篇文章的三部分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

8、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作结尾,既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全文各部分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2)善用比喻。孟子善于运用比喻说理,文字显得从容不迫。如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3)气势充沛。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如文章第6段孟子畅谈“使民加多”的道理时,连用四组排偶句,音节铿锵,气势充沛。4高考源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有人认为,孟子的“仁政”思想是两千多年前的产物,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建设,没有太大的借鉴意义。但也有人认为,这种“仁政”思想对

9、我们现在的社会建设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那么,你是如何看待的呢?我的答案:答案孟子的这些仁民、富民、养民、教民的措施,目的虽说是为了促成统治者“王道”的形成,但它客观上也是利民、保民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民为国本的思想。所以说,孟子的“仁政”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建设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1)人不能肆意役使自然,而是要尊重自然,通过与自然的交往性互动,才能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国梦”。(2)仁义是最大的利益,有仁义,相关者都会有利益;无仁无义,所有人都不会有利益。所以一个讲“仁义”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和谐的社会。(3)它是发展经济,振兴教育,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并

10、形成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的基础。只有在施行“仁政”思想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复兴,才能让中华民族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它是人心所向的实现天下安宁太平的条件之一。而仁民、富民、养民、教民则是实现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举措。(5)民富才能国强,而民富的前提是休养生息,只有使民力得以滋繁,才能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而“仁政”思想下的国家建设正是人民休养生息的保障。当前,国家对农民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与国家经济建设的积极性,正符合孟子的“仁政思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庄暴见孟子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

11、“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

12、,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注庄暴:人名,即下文提到的庄子。庶几:差不多。这里指“差不多治理好了,有希望了”。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B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C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

13、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D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答案D解析此处断句可参考“今王鼓乐于此,何以能鼓乐也?”一句,两个例子是对应的。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王之乐:古代贤王所制作的音乐,即清静典雅的音乐,和世俗之乐相对。B管籥之音:这里泛指音乐。管,籥,两种管乐器,前者跟笛子相似,后者似是排箫的前身。C田猎:在田野里劳作。在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一项带有军事训练性质的活动。D羽旄:古代军旗的一种,用野鸡毛、牦牛尾装饰旗杆。答案C解析“田猎

14、”指在野外打猎。3对本文的写作特点赏析有错的一项是()A庄暴与孟子的谈话是一个引子,只有短短几句,由庄暴之言,提出齐王“好乐”,而孟子的简单回答,则直接提出了本文的论题。B写到“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的悲惨局面与“欣欣然有喜色”不同的政治局面是对比举例论证,突出说明“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的重要性,进一步升华主题。C作者开门见山地把自己的论点摆出来,巧妙地运用对话的方式,在谈话中自然地转换话题,借题发挥,从齐王好乐切入,归结到与民同乐的主旨上。D在下文孟子面对齐王展开论述与民同乐的观点前,引出一段庄暴与孟子的对话,至少有这样几个作用:正面提出论题;制造议论悬念;以庄暴无言以对齐王,说明此

15、论题的难度,反衬孟子论辩术的高明。答案C解析开门见山切入好乐话题,但没有摆出观点,观点在结尾。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译文:(2)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译文:答案(1)大王喜好音乐(的程度)很厉害,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得差不多(很好了)吧!(2)我们的大王喜欢打猎,怎么让我们到了这种极端痛苦的地步啊?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妻子和儿女分散流离。参考译文庄暴进见孟子,说:“我被大王召见,大王把喜好音乐的事告诉了我,我没有话应答。”接着问道:“喜好音乐怎么样啊?”孟子说:“大王喜好音乐(的程度)很厉害,那齐国恐怕就治理

16、得很好了吧!”(之后)一天,孟子在觐见宣王时问道:“大王曾经把喜好音乐的事告诉了庄子,有这回事吗?”宣王变了脸色,说:“我并不是喜好先王的音乐,只不过喜好世俗流行的音乐罢了。”孟子说:“大王喜好音乐的程度很厉害,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很好了吧!但现在的俗乐如同古代的雅乐。”宣王说:“能让我知道是什么道理吗?”孟子说:“独自一人欣赏音乐快乐,与和他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个更快乐?”宣王说:“不如与他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孟子说:“和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与和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个更快乐?”宣王说:“不如与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孟子说:“那就让我来为大王讲讲音乐吧!假如现在大王在演奏

17、音乐,百姓们听到大王演奏钟鼓、管籥的声音,都愁眉苦脸地互相说:我们大王喜好音乐,怎么使我们到了这样极端痛苦的地步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妻子儿女都分散流离。假如现在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声音,见到旗帜的华丽,都愁眉苦脸地相互说:我们的大王喜欢打猎,怎么让我们到了这种极端痛苦的地步啊?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妻子和儿女分散流离。这没有别的原因,是不和民众同乐的缘故。“假如现在大王在演奏音乐,百姓们听到大王演奏钟鼓、管籥的音声,都很开心脸上有喜色地相互说: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奏乐呢?假如现在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声音,见到旗帜的华丽,都很开心脸上有喜色地相互说: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围猎呢?这没有别的原因,是和民众一起快乐的缘故。如果现在大王能和百姓们同乐,那就可以称王(统一天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