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04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1(2022山东临沭第一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史载,北宋时期知州刘彝规划并修建了赣州城区的街道,同时建成了两个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的排水干道系统,故名福寿沟(见图),赣州从此免受水患。刘彝的举措A完善了赣州城市布局B便利了城乡之间联系C加强了城市经济职能D有利于城市安全发展2(2022山东聊城一模)在欧洲,19世纪初的城市街道普遍使用鹅卵石铺路,到19世纪中期,已改用花岗石及方木块铺路,及至19世纪末发明用砖、混凝土和沥青铺路法后,欧洲各国的城市街道状况大为改观;新式自来水系统于1850年以后开始在伦敦、巴黎、柏林等城市建成,路灯制度从19世纪开始也日渐改良
2、。上述变化主要反映了,欧洲当时A工业化进程持续推进B街道铺砌技术的进步C各国市政立法的完善D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3(2022山东临沂高三阶段练习)下表是有关唐代长安城西市的三则史料。据此可以认定的史实是日有礼席,举铛釜而取之,故三五百人之模,可立办也。唐语林豪家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碧疏玲珑含春风,银题彩帜邀上客。酒肆行(张)通妻陶氏,常于西市鬻饭,精而价贱。两京新记A西市饮食业适应市场的能力比较强B对市的管理违背商品经济发展需要C餐饮行业已经成为西市的主导行业D商业活动开始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4(2022山东泰安高三期末)19世纪70年代,上海租界建成自来水厂,率先引进有线电报和电话,80
3、年代又引进了电灯。1884年,上海至南京的电报线延伸至长江中游的汉口,1899年汉口电报局兼办电话。之后重庆也引进了饮水、照明、通讯等设施。这表明近代城市设施的兴办A由民族企业家主导B沿海、沿江与内地同时进行C与开埠通商紧密联系D遍及城乡为民众所普遍接受5(2021山东模拟预测)1900年闸北绅商率先组织闸北工程总局。1905年,11月,上海工程总局成立,承办马路、电灯、警察等各项事宜。1909年清政府正式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后,总工程局随即改为“城厢内外自治公所”。这反映了上海A近代城市治理进程的不断深B市政建设受到西方影响C已形成较完善的地方治理体系D新政加剧地方独立倾向6(2022山东
4、师范大学附中高三开学考试)明末到清嘉庆年间,江南松江府经过几次政区重组,县愈分愈小,愈分愈多,原来的东、西乡之别,成了县与县的差异。这反映了A社会经济的发展B基层治理的低效C百姓税负的沉重D城乡差距的缩小7(2022山东德州二模)美国制造业中心在1850年时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哈里亚斯堡附近,到1890年已移到俄亥俄州中部,离坎顿西南数英里的地方,共向西移动225英里。这反映出当时美国A城市化进展显著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C工业化开始启动D东部经济走向衰落8(2022山东枣庄高三期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户籍制度不断改革。1962年政府颁布关于加强户口管理工作的意见,1984年颁布关于农民集镇落
5、户问题的通知,1985年颁布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1997年颁布关于小城镇户籍改革试点方案。这些改革的共同目的是为了A缩小城乡差别B适应社会发展需要C发展农村经济D尽快提高城市化率9(2022山东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中叶到甲午战争前,中国开始与西方有了比较密切的接触,工业革命的潮流也影响到了中国,催生出中国内部的现代工业,但是由于这一时段属于由传统向近代的过渡时期,中国还很难摆脱传统的负荷,工业发展不足,同时也由于战争等政治上的原因,城市化率不高。这一时期,中国城市化主要在沿海沿江部分地区进行,整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缓慢。甲午战争后到抗日战争前,由于工商业的发展
6、,现代铁路运输的激增,一批大城市兴起,同时小城镇也出现了较快的发展,但城市化的发展在区域上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时期,这一阶段战争连续不断,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巨大,中国东部和中部的城市化进程受到干扰和破坏,但局部地区出现了较快的发展。李蓓蓓等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人口从1.7亿增加到5.77亿;全国城市总数由193个增加到661个。小城镇数量从2173个增加到2004年的19883个,其人口占全国城镇人口的比例由20%提高到27%。19782007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从17.92%上升到44.9%,年均增长0.86个百分点
7、。城市化的加快主要受益于改革开放的制度创新效应:首先,_;其次,_;最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推进城市化的方针政策。比如开始把城市化发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和国家重点发展战略,提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赵红改革开放30年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回顾与思考(1)根据材料一以及所学知识,对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进行分期,并概括每一时期的城市化水平。(2)根据材料二以及所学知识,分别填写空白处。(3)中国城市化从近代到现代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城市化过程中,你得到什么重要的历史启示?10
8、(2022山东济南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世纪中后期英国议会的部分立法情况1848年,通过公共卫生法,要求中央和地方当局集中处理工业城镇的污水和废弃物,并负责卫生饮水、排污、清洁等事宜;1855年,通过首都管理法案和消除污害法案,规定成立首都工务委员会,全面负责英国的房屋、供水、排水系统建设与管理;1868年,颁布托伦斯法,准许伦敦地方政府可以勒令住房卫生条件不过关的房主自己出钱把房子拆除或加以修理;1875年、1882年、1885年,相继颁布三部工人阶级住房法;1890年、1894年、1900年,先后通过新的工人阶级住房法,授权地方政府拆除贫民窟区域中的建筑,建造和修缮下水道,提供
9、供水等配套设施,用改造好的土地建造工人住房,并避免改造后的居住区过于拥挤。据胡常萍19世纪中后期英国城市改造的启示等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加以评析。11(2022山东青岛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先后颁布了公房公产统一管理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此后,在国家主导下的城市住宅建设便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1952年,天津“工人新村”动工,一万二千多间宿舍成了工人的新家:同年,上海“曹阳新村”首期工程完工,两万多个工人家庭住进新房。而在19531957年,政府投资在新兴工业城市陆续建成了一大批国营企事业职工住宅,这一时期全国新建住宅面积共近9500万平方米,域镇
10、居民的住房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但人均居住面积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仍差距较大。摘编自张旭60年中国住房变迁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为了将单位之外的社会个体重新组织起来,便于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民政部于1986年提出要争取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事业,由此提出了社区的概念,随后1991年提出了社区建设的政策构想,并在上海、武汉、北京等地进行社区建设实验。为了从更高层次力推社区建设,在199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中,整合成立了民政部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司,统筹推进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工作,到90年代末期,基本完成了社区制的建章立制。2001年开始,农村社区进入地方自发试点阶段:2006年(中共中央)首次完整地
11、提出了农村社区建设的概念。摘编自李春根!罗家为从动员到统合:中国共产党百年基层治理的回顾与前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进行城市住宅建设的条件及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区建设的特点。12(2021山东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开封:仅据天下之冲,还是奠万世之基?材料一(976年,宋太祖西巡洛阳,有意迁都于此,甚或迁都长安,并就此与大臣展开了一场讨论。)李怀忠曰:“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洛阳),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开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若遽迁都,臣实未
12、见其便。晋王亦曰:“迁都未便。宋太祖曰:“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晋王又曰:“在德不在险。宋太祖日:“晋王之言固善,今姑从之。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摘编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材料二中国古代气温变化曲线图黄泛区示意图据邓小南等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分析说明北宋继续以开封为都城的利弊。13(2022山东高三专题练习)城市化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其衡量指标多种多样,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若干重要年份中国城市人口数及城市化率统计表年份全国总人口数(万人)城市人口数
13、(万人)城市化率(%)182037724206.518404128127696.718434172428256.818933367127698.219014264541739.8192044715474210.6193146884510610.9193646962528111.2194954167576510.6【注】全国总人口数各家统计不一。笔者截取的原则是,如果某一年有修正后的数字则首取,没有则取最大的估略数字。1820、1840、1843、1893、1901年的全国总人口数取自姜涛:中国近代人口史。1920、1931、1936年全国总人口数,参考姜涛前引书,及赵文林、谢淑君:中国人口史,
14、以中国人口史修订后的数字为准。1949年的数据采自中国人口年鉴1985。据李蓓蓓等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中国近代的城市化演进历程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14(2022山东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中国的城市化是在一种特殊历史条件下展开的社会变迁过程。以外力逼迫的开埠通商为契机,城市商业化和工业化的初步发展固然显示了城市化文明和进步的一面,而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农业衰败和工业化的低度发展又突显了城市化过程中传统和落后的另一面。总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城市化走了一条与西方资本主义杜会相去甚远的滞缓痛苦之路,同时也为现代中国城市化垫铺
15、了以之为起点的历史基础。摘编自行龙人口问题与近代社会材料二近代中国部分年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年份年份全国总人口(万人)城市人口(万人)城市化率(%)18404128127696.718434172428256.618933367127698.219014264541739.8192044715474210.6193646962528111.2194954167576510.6摘编自李蓓蓓、徐峰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2)中国近代城市化分可为起步、初步发展、曲折发展三个阶段。请任选其中一阶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划分起止
16、时间并说明划分的理由。15(2022山东潍坊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与西方模式相去甚远,它是在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结构中展开的,也是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历史环境中展开的。它既没有形成城市工业化的强劲拉力,也没有形成农业资本主义化的巨大推力。西方是“大机器工业把越来越多的人口从农业吸收到工商业方面来”,中国则是农村经济的衰败把众多的农业人口排挤到城市中来;西方是城市的拉力强于农村的推力,中国则是农村的推力强于城市的拉力。摘编自行龙近代中国的城市化特征材料二19781998年我国城市化发展状况示意图据许成安等我国城市化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中的若干问
17、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的社会背景。(2)从材料二中提取19781998年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6(2022山东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高三开学考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古代城市分布的变化(一)满天星斗远古至夏商时期。根据已经发掘的早期古城的分布看,中国城市的分布不仅只集中在黄河流域,而是遍布中国东西南北各个区域(二)北多南少周朝至战国时期。西周时期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其次是长江流域。(三)重心南移秦汉至魏晋时期。城市的空间分布逐渐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扩展;向西北以游牧为主的地区扩张,内蒙古、新疆地区的城市
18、数量增长。(四)南多北少唐宋时期。南多北少的城市分布格局已经形成。唐宋时期,中国西部农牧地区的城市数量也出现一定程度的增长。(五)趋向平衡元明清时期。蒙古、新疆、西藏及云贵地区城市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清代城市向东南沿海地区集中据何一民王立华论中国古代城市空间分布的变化与特点材料中将中国古代城市分布的变化分为五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对城市分布的变化作出合理解释。17(2022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阶段练习)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有人说,英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互为因果,而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商业化密不可分。请对这一观点做出合理的解释。18(2022山东模拟
19、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长安是唐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下面的唐代长安示意图展现了众多的历史现象。摘编自(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从图中任选一个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历史现象的形成原因,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要求:明确指出历史现象,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9(2022山东省潍坊第四中学高三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城市的人口等级规模(19331936年)情况人口规模(万)数量城市名称大于2001上海1002004北平、广州*、天津*、南京*501004汉口*、杭州*、青岛*、沈阳*205018成都、长沙*、大连*、济南*、武昌、哈尔滨*、苏州*、福
20、州*、保定、开封、重庆*、南昌、无锡*、宁波*、长春*、镇江*、温州*、周口102033徐州*、扬州、南通、绍兴、嘉兴、芜湖*、安庆、蚌埠*、景德镇、沙市*、宜昌*、街阳、自贡、厦门*、汕头*、佛山、昆明*、贵阳、威海*、济宁*、烟台*、太原、西安、汉中、兰州、安东*、营口*、旅顺*、锦州*、抚顺、吉林*、张家口*、西宁51029常州、泰州、金华、街州、亳州、阜城、合肥、九江*、赣州、江门*、肇庆、南宁*、梧州*、唐山、山海关、潍坊、周村*、石家庄、郑州*、洛阳、安阳、许昌、大同、辽阳*、迪化*、银川、齐齐哈尔、归绥*、包头*注:带*为通商口岸城市整理自沈汝生中国都市之分布从表中任选三个或三个
21、以上人口等级规模不同的城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个有关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观点,并对其进行阐释。(要求:明确列出城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20(2021山东烟台三模)如图是中国城镇化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中国的城镇化发展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1A【详解】根据“同时建成了两个走向形似篆体的故名福寿沟(见图),赣州从此免受水患。”可得出,通过重新规划,使城市更加合理,完善了赣州城市布局,A项正确;材料与乡村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功能的加强,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城市安全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
22、。2A【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欧洲的城市街道和城市设施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得到不断完善,A项正确;街道铺砌技术的进步只是城市设施建设的一部分,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市政立法的完善,排除C项;材料主旨强调城市化的进程,并不是强调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3A【详解】根据“日有礼席,举铛釜而取之,故三五百人之模,可立办也。”“豪家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碧疏玲珑含春风,银题彩帜邀上客。”等内容可得出,西市饮食业发展的比较好,其适应市场的能力较强,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市场的管理,排除B项;没有比较,不能得出主导,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突破时空,排除D项。
23、故选A项。4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近代城市设施的建设出现在上海、南京、汉口、重庆等通商口岸城市,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是民族企业家主导城市设施建设,排除A项;材料的城市是沿海、沿江城市,并不是内地城市,排除B项;材料中的设施主要集中在开埠通商城市,而不是遍及城乡,排除D项。故选C项。5A【详解】1900年组织闸北工程总局,1905年,成立上海工程总局,后改为“城厢内外自治公所”,工程总局由承办马路、电灯、警察等事宜到自治,说明上海近代城市治理进程不断推进,故选A;材料反映上海市政管理的发展情况,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仅从材料信息不足以证明上海已形成较完善的地方治理体系,排除C;地方自治一
24、定程度上容易形成地方独立倾向,但D项无法全面反映上海市政管理的发展过程,排除。6A【详解】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因此会出现县愈分愈小,愈分愈多,原来的东、西乡之别,成了县与县的差异,A正确;基层治理效果和政区重组以及“原来的东、西乡之别,成了县与县的差异”无关,排除B;C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题干没有对城市和乡村的差距进行对比,排除D。7A【详解】根据材料“美国制造业中心在1850年时位于宾夕法尼亚州,到1890年已移到俄亥俄州中部,共向西移动225英里”,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值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制造业中心不断西移,说明美国城市化进展迅速,故A项正确;随着工业革命的进
25、行,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故B项错误;美国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就启动了工业化,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东部经济走向衰落”,且这种说法不正确,故D项错误。8B【详解】据题意可以看出,户籍制度不断改革意旨是在加强户籍管理,同时逐渐允许农民进入城镇落户,这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因此目的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B项正确;AD不是户籍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均排除;C项不能反映城市户籍改革的目的,排除。故选B项。9(1)分期及水平:阶段一:19世纪中叶到甲午战争前。水平:城市化率不高,处于起步阶段;阶段二:甲午战争后到抗日战争前。水平:城市化较快,但不平衡性较强,处于初步发展时期。阶段三:抗日战
26、争到新中国成立时期。水平:整体上城市化遭到破坏,只有局部地区发展较快,处于衰退与曲折发展时期。(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农村劳动生产力,乡镇企业大发展,保障了城市化进程;1984年城市经济改革全面展开,国企改革、市场体系建设以及对外开放的扩大等。(3)城市化不但需要充分的经济条件,还需要稳定的政治条件;城市化不但需要人民的力量,更需要国家和政府分领导力量。【详解】(1)分期和水平:阶段一:根据材料一“19世纪中叶到甲午战争前”“同时也由于战争等政治上的原因,城市化率不高”可知阶段一是19世纪中叶到甲午战争前,这一时期城市化水平不高,处于起步阶段;阶段二:根据材料二“甲午战争后到抗日战争前,
27、由于工商业的发展,现代铁路运输的激增,一批大城市兴起,同时小城镇也出现了较快的发展,但城市化的发展在区域上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可知阶段二是甲午战争后到抗日战争前,这一时期城市化较快,但不平衡性较强,处于初步发展时期;阶段三:根据材料二“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时期,这一阶段战争连续不断,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巨大,中国东部和中部的城市化进程受到干扰和破坏,但局部地区出现了较快的发展”可知阶段三是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时期,这一时期整体上城市化遭到破坏,只有局部地区发展较快,处于衰退与曲折发展时期。(2):根据材料二“19782007年”以及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开始
28、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改革首先从中国的农村开始,农村改革的实践中产生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成果,具有代表性的是将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分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促进了中国农村发展的乡镇企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中叶,中国的农村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效,这为中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1984年以国企改革为重点的城市经济改革开始了,进一步解放了国家的生产力,与此同时对外开放也在进一步扩大。(3)根据材料一可知,在战乱时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缓慢,但是到了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时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了,因此城市化不但需要充分的经济条件,还需要稳定的政治条件;根据材料二“中央制定了
29、一系列推进城市化的方针政策”可知城市化不但需要人民的力量,更需要国家和政府分领导力量。1019世纪中后期,英国议会加强立法,改善工人住房条件和城市环境问题。工业革命带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住房条件恶劣,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工人阶级迅速崛起,为争取自身权利展开斗争,造成阶级矛盾尖锐英国代议制民主的不断完善。这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推动了城市治理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为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带来政府观念与职能的转变,对20世纪后的干预政策产生深远影响。【详解】材料主要反映英国议会的部分立法情况,涉及环境保护、城市管理、工人生存环境等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立法的背景
30、、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后期,英国议会加强立法,改善工人住房条件和城市环境问题。工业革命带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住房条件恶劣,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工人阶级迅速崛起,为争取自身权利展开斗争,造成阶级矛盾尖锐英国代议制民主的不断完善。这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推动了城市治理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为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带来政府观念与职能的转变,对20世纪后的干预政策产生深远影响。11(1)条件:人民政权的巩固;土地所有权收归国家;到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一五”计划全面展开;城市化进程加快等。意义: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镇居民住房问
31、题;分配相对公平,维护了社会稳定;提高了工人生产积极性等。(2)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政府主导;先试点再推广;城乡兼顾(城乡一体化趋势,社区建设的深度广度不断扩大)。【解析】(1)关于条件,根据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先后颁布了公房公产统一管理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得出人民政权的巩固;土地所有权收归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根据材料“19531957年,政府投资在新兴工业城市陆续建成了一大批国营企事业职工住宅”和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全面展开;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关于意义,根据材料“域镇居民的住房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一定
32、程度上缓解了城镇居民住房问题;分配相对公平,维护了社会稳定;提高了工人生产积极性等方面分析作答。(2)根据材料“ 20世纪80年代为了将单位之外的社会个体重新组织起来,便于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之后实行了改革开放,社会经济获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社区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根据材料“民政部于1986年提出要争取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事业,由此提出了社区的概念”、“在199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中,整合成立了民政部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司,统筹推进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工作”可见,社区建设由政府主导;根据材料“2001年开始,农村社区进入地方自发试点阶段”可见,社区工作先试点再推广;城
33、乡兼顾或城乡一体化趋势,社区建设的深度广度不断扩大。12利:(1)从北宋都城的历史基础角度作答,历史上有政权曾以开封作为都城或北宋以开封为都城时间已经很久,有一定的历史基础。(2)从北宋都城的现实意义角度作答:从开封与洛阳长安的经济对比角度,洛阳、长安相对经济衰落,北宋开封经济相对得到发展;从开封的交通及意义角度,地处中原,交通便利,水运发达,有利于南粮北运、巩固统治。弊:(1)从北宋都城的气候条件及其影响角度:北宋时期气候寒冷,会使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南侵,对北宋政权造成威胁。(2)从北宋都城的地形条件及其影响看:开封地形平坦,无山川之胜,不利于防守,为加强防御,守内虚外,容易造成冗兵。(重点在
34、地形平坦)(3)从北宋都城的位置条件及其影响看:开封位于黄河泛滥区,易造成周边水患泛滥,自然灾害,不利于农业生产。【详解】利:根据材料一中“府库重兵,皆在大梁(开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结合所学知识,从开封的历史分析可知,历史上五代等政权曾以开封作为都城(或北宋以开封为都城时间已经很久),有一定的历史基础;根据“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结合所学知识,北宋开封的地理、经济、交通和政治作用等方面分析可知,开封地处中原,交通便利,水运发达,有利于南粮北运、巩固统治;根据“居此(洛阳),(漕粮)将安取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洛阳、长
35、安相对经济衰落,北宋开封经济相对得到发展。弊:通过观察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中“西迁(长安)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从当时气候变冷和开封位于黄泛区的地理位置分析北宋都城定于开封,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弊端可知,11世纪以来,中国气候寒冷,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南侵,对北宋政权造成威胁,开封地形平坦,无山川之胜,不利于防守,为了加强防御,守内虚外,就容易造成冗兵,并且开封位于黄河泛滥区,易造成周边水患泛滥,自然灾害,不利于农业生产。13【示例】起步阶段(1840年一甲午战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口总量长期处于停滞徘徊状态,中国城市化率整体不高,但也有缓
36、慢提升,且主要在沿海、沿江的部分地区进行,五口通商后,列强加紧对华商品输出,各大商埠相继开辟,近代城市化进程启动。沿海、沿江城市内的近代工业逐渐兴起,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但此时的通商口岸以商业为主,城市化对农村人口的吸纳力不足,且从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直至中法、中日战争,许多城市、城镇不同程度地遭受战争摧残。初步发展阶段(甲午战后一全面抗战爆发前夕)。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城市化获得初步发展。之所以把马关条约签订看作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历史性转折点,是因为它不但刺激了通商口岸城市数量的增加及分布区域的拓展,而且其中资本输出等条款刺激了近代工业的初步发展。甲午战后,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民族危机日益
37、加剧,中国“实业救国”高潮出现的同时,也迎来了一个铁路铺设、开矿设厂的时代。在19世纪末中国几个区域的城市系统中,出现了较有成效的经济、交通近代化变革。民国初期,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随着“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民族工业和城市化均获得较快发展。曲折发展阶段(全面抗战爆发1949年)。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对城市化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总体上看,半壁河山沦陷于日寇之手,大多数城市,特别是若干重要的政治中心城市和近代兴起的主要工商业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广州等相继被日军占领,战火侵扰加之野蛮掠夺,城市遭到严重破坏,人口锐减。从局部看,东北
38、与西南两个局部区域的城市化却得到了很大发展。日本为了适应对华战争的需要,将东北作为战争基地,加大了对东北的投资。抗战胜利后,东北成为中国重工业基地及其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全面抗战期间,中国东部人口大规模向西部迁移,推动了西部成渝地区的城市发展。但这远不足以弥补战争对整个中国城市发展所造成的破坏和负面影响。抗战胜利后,中国一度出现战后的复兴,经济和城市都出现较大发展,但蒋介石挑起的内战对经济的破坏相当严重,工农业生产与城市化水平严重下降。全国解放前夕,国民政府及其军队撤退台湾时,还掠走大量资源和黄金储备,破坏了许多重要的工厂和矿区,加之战争破坏,不少城市人口数量减少,百业萧条。这些都使城市化发
39、展进程陷于滞缓。【详解】本题以中国近代的城市化演进历程为切口,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经济的认识。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第一阶段:19世纪中叶到甲午战争前(或1840年1893年),城市化率增加了1.5%,属于起步时期。第二阶段:甲午战后到全面抗战前(或1893年后1936年),城市化率提升了3%,属于初步发展时期。第三阶段:全面抗战到新中国成立(或1936年后1949年),城市化率降低了近0.6%,属于停滞、倒退时期。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化、政局、西方冲击等角度说明原因。14(1)特点迫于外力;文明与落后并存;影响深远。(2)起步阶段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前。理由鸦片战争后,中国各大商埠相继被迫开辟,城市
40、内的近代工业逐渐兴起,城市化进程开启。但是,这时的对外开埠通商城市以商业为主,城市化对农村人口的吸附力不足,且城市发展不平衡,导致城市化率较低。初步发展阶段甲午战争后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理由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社会上兴起了兴办实业的热潮,尤其是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进入发展史上的黄金期。城市工业的发展,大大增强了城市对农村人口的吸附力,增强了城市化的拉力。曲折发展阶段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至新中国成立前。理由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东部、中部城市受到战争的严重破坏。抗日胜利后,中国一度出现战后的复兴,经济和城市都出现较大发展,但很快又出现了三年国共内战,内
41、战对城市的破坏相当严重。(任选一个阶段回答即可)【详解】(1)关于“特点”,根据材料“以外力迫逼的开埠通商为契机”“城市化文明和进步的一面”“城市化过程中传统和落后的另一面”“为现代中国中国城市化垫铺了以之为起点的历史基础”等,可以得出迫于外力、文明与落后并存、影响深远。(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将鸦片战争后至甲午战争前划为起步阶段,将甲午战争后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划为初步发展阶段、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划为曲折发展阶段。在说明理由时,结合工业发展、政府政策、国内战争、国外侵略等因素进行分析。15(1)特征:半殖民化;工业基础薄弱,城市化发展艰难;受小农经济破产
42、影响推动,畸形发展。社会背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列强侵华:近代工商业发展艰难;自然经济逐步解体。(2)信息:城市化发展迅速;小城镇增加幅度大.成为城市化重要推动力量。说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详解】(1)特征:根据“是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历史环境中展开的”得出半殖民化;根据“没有形成城市工业化的强劲拉力”得出工业基础薄弱,城市化发展艰难;根据“是在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结构中展开的”得出受小农经济破产影响推动,畸形发展。社会背景:根据“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3、的特殊历史环境”得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根据“农村经济的衰败把众多的农业人口排挤到城市中来”得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根据所学,还可从列强侵华、近代工商业发展艰难等角度分析总结。(2)信息:从示意图看出,1998年与1978年相比,城市化发展迅速,小城镇增加幅度大,成为城市化重要推动力量。说明:结合所学,可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等角度分析总结。16原因:城市分布与社会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我国文明起源的多元性,使第一阶段的分布星罗棋布;西周实行分封制,诸侯国分布以黄河流域为主,并向长江流域发展;魏晋以来,由于北方的战乱和南
44、方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城市逐渐超过北方;汉唐以来,中央政府加强对北方和西北地区的管理,促进了民族交融和边疆;后期各朝代注重开拓边疆,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边疆地区进一步发展;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尤其到清代,东南沿海地区地位不断提升,成为经济中心。【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古代城市分布的变化应该结合自然环境、政治变动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展开论述。我国古代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因此第一阶段的城市分布呈现多区域;我国文明的起源地主要是黄河流域,所以周朝至战国时期的封国多沿黄河流域分布,而江南处于待开放状态,城市分布相比较黄河流域来说较少;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北方少数民族南下
45、影响了城市分布,所以长江流域和西北地区的城市数量都有所增长;唐宋时期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导致城市的分布南多北少;明清时期由于西南地区改土归流的实行,西南地区的城市有了明显增加,而且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城市也逐渐兴起和集中。17英国的城市大多是在工业革命后崛起的。工业革命后大量工厂产生,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增,吸引圈地运动后成为自由雇佣劳动者的英国农业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成为产业工人,导致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促进了英国城市化的发展。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扩大,对工业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从而进一步刺激了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因此说英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互为因果。近代中国的城市大多位于通商口岸。列
46、强入侵打断了中国的发展进程,客观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促进了中国近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开埠通商后对外贸易的发展,直接推动了通商口岸商业的兴盛,诱发农民进城谋生,扩大城市的规模,使部分农村经济成为城市经济的附庸,推动了中国近代的城市化。城市人口的增加,又进一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推动了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发展,因此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商业化密不可分。【详解】从图一的坐标图可以看出,英国的城市大多是在工业革命后崛起的。论述时可从工业革命对城市化进程所产生的影响等角度进行概括。从图二的信息可以看出,近代中国的城市大多位于通商口岸。论述时主要从近代中国受到西方列强入侵,通商口岸自
47、然经济解体最快、近代港口城市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等因素进行概括回答。18历史现象:佛寺、道观和摩尼教庙宇等遍布长安各居民区。形成原因:唐代前期国力强盛,政府实行开明开放的文化政策,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并存。皇室为巩固政权,奉老子为始祖,道教一度处于尊崇地位,因而长安城中道观众多;佛教自魏晋以来长期盛行,到唐代发展至鼎盛阶段,因而长安城中佛寺也很多;唐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外来宗教大量传入中原,长安城内摩尼教、景教等教派的庙宇较多。评价:这是唐代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的体现;推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发展;客观上冲击了儒学的主流意识地位。【详解】本题是开放型试题,要求考生从历史地图中选取一例历史现象,进
48、而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并作简要评价。作答时既可从长安示意图中提取出“佛寺、道观和摩尼教庙宇等遍布长安各居民区”,也可提取出“长安城市布局方正严谨”“商业区和居民区的界限严明”等历史现象,建议考生选取知识储备充足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分析时要注意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论述完整有序。19示例1:城市:上海、广州、汉口、厦门。观点:近代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城市发展较快。阐释: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陆续开放了许多通商口岸,如上海、广州、厦门、汉口、南京等地。这些通商口岸在外国势力的入侵下,自然经济解体早且快,客观上推动了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创
49、造了有利条件。在列强侵略的同时,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也传入通商口岸,促进了当地社会发展。因此,西方国家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示例2:城市:上海、广州、杭州、长沙、芜湖。观点:近代中国沿海城市比内陆城市发展快,城市化从东向西不断推进。阐释:鸦片战争后,中国沿海城市如上海、广州、杭州等地因为被开放为通商口岸而发展较快,再加上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好,近代工业在这些地方较早创办,因此城市人口增长快,城市化进程快。而内陆城市如长沙、芜湖虽被开辟为通商口岸,自然经济解体缓慢,且原有经济基础不如沿海港口城市,因此其人口增长慢,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所以,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呈现出沿海城市的发展速度快于内
50、陆城市,从而中国城市化进程呈现由东向西推进的趋势。示例3:城市:上海、南京、汉口、沙市,九江。观点:近代中国规模较大的城市多位于沿海沿江。阐释: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上海、广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又被迫开放了十处通商口岸,如位于长江沿岸的汉口、九江等;甲午中日战争后,通过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等地为通商口岸。这些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沿海沿江城市,地理位置好,交通便利,经济发展基础好,自然经济解体速度较快。因此,近代中国沿海沿江城市的规模比其他地方的要大,城市化水平也高。【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本题要求选取中国近代的部分城市阐
51、述有关城市发展的特点。如选择上海、广州、汉口和厦门,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些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通商口岸,而且发展较快,由此得出论点为近代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城市发展较快。结合鸦片战争后部分城市的开放和被迫开放城市的地理位置、发展状况等信息展开阐述,言之有理即可。选择其他城市总结其他论点,结合所学展开阐述,言之有理亦可。20示例:一、初步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在资源极度短缺、外部封锁扼制新中国发展的内外双重压力下,中国通过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方式,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城镇化初步发展;1956-1960年由于“大跃进”思想的冲击,城镇化表现出快速冒进的发展趋势。二、缓慢
52、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文化大革命使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城镇化进程缓慢。三、恢复并较快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限制的逐步放宽,推动着以外出农民工为代表的劳动力的快速流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业生产效率的改进,乡镇企业的崛起,极大地吸引了农村地区过剩的劳动力,使得地区人口展现出“农村乡镇城市”流动的态势;受益于对外开放和以经济特区为引领的区域增长极孕育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1978-1992年中国城镇化呈现恢复并较快发展的趋势。四、加速发展时期(1993年以来),在这一时期,1992年以对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契机,以浦
53、东新区为代表的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区域经济发展策略的实施为城镇化的快速扩张提供了保障;经济的腾飞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详解】本题是一个开放性试题,回答时要把握材料中关于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进程,结合所学,把现有的划分进行重新整合,可以按照初步发展时期、缓慢发展时期、恢复并较快发展时期、加速发展时期(1993年以来)等四个阶段进行划分,此划分主要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划分的。具体每一阶段论证,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如阶段一:中国城镇化初步发展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史实(国民经济恢复、社会主义工业化、三大改造、大跃进等)与城镇化初步发展相结合进行分析;如阶段二:中国城镇化缓慢发展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文化大革命阻碍城镇化发展方面进行分析;如阶段三:中国城镇化恢复并较快发展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改革开放的史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与城镇化的关系方面进行分析;如阶段四:中国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1993年以来),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进一步对外开放、区域经济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注意对划分依据的解释较为合理,思路较清晰,逻辑严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