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地理教学方法探究安徽 周兵人教版高中地理分必修和选修部分,高一阶段为必修部分,包括自然地理(宇宙环境,陆地、海洋以及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人文地理(人类生产活动、人类居住地、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其中自然地理部分比较难,综合性比较强。强调空间性、综合性、逻辑性等。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我们来看看学的一方是什么样的情况。就安徽省的中考现状:中考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没有地理,而且一向把地理归为文科,那么文科就考政治历史,甚至还是开卷考试。那么学生和家长以及老师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样看待地理和对待地理呢?初中阶段四册书,系统的介绍了地理的
2、一般基本知识。涵盖面广知识点全。可是老师上课唱天书,学生做天梦。初中地理教学只剩下形式。学生什么也没学到,什么也不知道。而进入高一,一下就进入很强的理论知识学习。要求学生对中国和世界地理概况要熟悉,且对地理一般原理有所掌握。可学生的地理知识与高中教材要求相差甚远。同时高一阶段所有文化课都要学习,总的学习任务很重。素质教育难以实行。对地理就更加放松了。这里不想讨论地理有多重要,而是就高一阶段教学现状我们来探究一下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首先,我们要明确高一阶段地理教学状况。高一的地理是整个高中地理的基础,难度大,考点多。且有个重要任务就是会考。会考难度逐年降低,加上考试管理逐渐松懈,也沦形式。另外高
3、一没有文理分班(当然有的学校一进校就分班),其中一部分人将学理科。由于初中阶段的形式教学,最基本的地理知识学生都没能掌握,更甚至连世界上有什么国家都不知道的,地图都不会看的。高一课程多,不能影响语数外三门的学习。毕竟还是要面向高考。其次,要合理安排学习内容难度与深度。高一地理最重要的是应对会考,让学生有个系统的认识地理。到高二文理分班后,会加深难度,高三还会有两轮复习。所以在高一阶段。尽量内容要浅显。注重知识丰富与扩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再一就是,安排作业。以基础训练为宜,难度适中,知识全面。有同事认为填图册很好,但要知道,高一阶段地理课时有限,且光课本内容教授,时间已经很紧了。现在的作业一般
4、都有答案。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指导思想很重要。学生可以参考答案,但不能抄袭。最后,找到好的方式教学,如课件,活动等形式。以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学习地理兴趣。不过,关键还是课堂教学和教师本身。课堂内容有趣,教师受到学生欢迎,那学生就会对教师所教授的课程感兴趣,教学质量自然提高。教师不能强迫学生,这个时候的学生都有逆反心理。当然你也不能强调地理如何如何重要,毕竟它只是“副科”。下面主要就从课堂教学来探讨一下,如何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高一必修(上)宇宙环境部分,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部分。人类认识宇宙及日、地、月关系可以用课件幻灯片教学。资料可以从网上搜集,十分方便。学生对未知的事
5、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可以假设一些问题让学生探究。学生自然想去解决,要解决就必须知道一点地理知识,所以他就会去学地理。地球运动最为抽象,要利用仪器,挂图甚至教师自身做演示。结合语文、物理、几何、化学等知识。让学生既有知识间的融合,也能较容易的接受地理理论。地理运动学习之前,最好能补充一些地球地图知识。一些图要让学生自己画。如月相变化图,地球运动图,自转周期恒星日与太阳日图等,加深印象。讲解这些理论时,可以结合古代传说,日常星空观察等。学生会较容易的接受。大气环境部分。基础知识打牢很重要。如地转偏向力,热力环流,等值线等等。让学生弄懂风的运动和气压变化是关键。重点是在气候形成与特征、常见天气系统。该
6、单元强调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有几项技能学生必须学会:一是等压线判断,三圈环流分析(图要学生自己画,特别注意的是南北纬30和60处大气环流的规律),锋面系统天气变化规律,气候成因和特征分析。气候部分是每年高考必考知识点,且所占分量大不可忽视。在讲气候之前要补充地图和世界地理知识。最起码要让学生能找到书本中涉及到的地方在地图中的位置。海洋环境部分,在前面两部分知识基础之上又进一步深入了。一开始就要强调海水温度与盐度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其中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要详细分析,务必让学生完全掌握,因为这也是考试经常考的地方。单元的最大重难点在于海水运动(洋流等)。要分析潮汐与月相变化关系。洋流
7、要熟悉世界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的关系。分析这里的知识是建立在前面知识基础之上的。这里的洋流模式图要求学生自己画,且要知道每条洋流的名称和流经的地方。陆地环境部分,重难点在板块构造和构造地貌上。可以联系身边的环境说明现象。如皖南丘陵的地质构造和岩石,及身边的岩石、地貌加以说明。让学生去关注身边的环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部分,抓住一个指导思想,即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但也带来一系列灾害。让学生知道资源类型和用处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事物中找资源的由来。以及我们人类是如何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近几年气候等环境的变化,说明自然环境灾害的发生与我们生活的关系。高一必修(下),着重于人
8、文地理。人类生产活动部分。是全课本重点,也是考试热点。农业生产活动尽量与我们身边的农业对靠,让学生自己分析农业的特点和生产内容。农业的地域类型,要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世界地理知识和气候等自然环境知识来分析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和特征和区位条件。分析时,要先有农业生产对象的生活习性和自然环境要求入手,在结合世界地理分析符合要求的地方,由此推导出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和特征。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强调其自然因素,特别是气候。这里可以简单回顾气候的相关知识。工业生产活动部分,注重把握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包括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因素和特征。结合世界地理分析几个工业发达国家工业发展以及和我国工业发展的对比。在分析几
9、个工业区区位条件和特点时。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自己的分析综合能力。最好在把前提背景详细讲解后,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当然也要结合身边的乡镇企业的发展进行分析和应用。人类居住地部分,主要关注现今城市的发展,以说明城市化。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城市化,为什么会城市化。以及城市分布与发展建设的影响因素。这些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并关注。教学过程中可以找一些有趣又可体现知识的城市作为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关于城市过程中问题及解决途径。要让学生关注身边的变化,和他们所知道的一些如到城市打工潮,和工业发展建设等引起的城市膨胀。由此来说明城市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这些也是要在老师的启发下,让学生自己总结。发挥学生的主
10、观能动性。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部分。重点在于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让学生熟知我国的主要交通方式和铁路干线。现在的学生都知道交通很发达了。那就让他们从出门方法来想想如何认识交通线和点。同时现在的学生对商业、信息网络已经十分熟悉,这些都要让学生先自己看书,联系生活后总结出来。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引导,组织的作用。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要让学生知道,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自然环境也不是逆来顺受的。从身边的环境入手,让学生观察生活环境中出现的环境问题,然后研究问题的产生原因。最后教师总结引申出课本中提到的原因,再有老师结合大量社会现实,让学生想想如何保护环境,让学生养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世界观,最后总结我
11、们该怎么样善对环境,从而引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上是从每一部分知识点总结一下,教学的入手点和注意方式。下面在讨论一下教学的一些辅助活动和教学时间安排等:在平时课堂教学之外,我开展一些辅助活动,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如:进行地理知识竞赛,星空天文观测(宇宙环境部分),画地图比赛(陆地,海洋,大气环境),研究性学习(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课题研究(气候特征和常见天气系统、时差计算)等等,这些活动还有另外的好处,就是培养学生动手和自学能力,同时也能完成高中研究性学习的任务,一举两得。课程进度时间安排:上学期,应尽量结束课本内容(上册勉强能上完),平时作业每上一节就跟着做随堂基础训练。加强基础知识训练。下学期,要用半个学期的时间结束下册课本。其中考试过后复习上册和下册,做好会考模拟练习。宇宙环境、大气、海洋环境、人类生产活动部分要花较多时间,特别是气候和工、农业生产。以上是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点经验,其实方法有很多种,学生能够接受的才是最好的方法。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社会在发展,学生的思维、思想和接受方式都在改变。我们不能再以满堂灌的方式教学了,应该用一切所能的办法,吸引学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的思维动手能力。所以我们的经验也是前段时间教学的总结,以后的教学,还要不断寻找适合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