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45409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6页
第6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7页
第7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8页
第8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9页
第9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79页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7)课件.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79页
亲,该文档总共7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十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7)一、物质的组成二、物质的分类1.纯净物(1)单质(2)化合物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烃烃的衍生物2.混合物(1)溶液;(2)浊液;(3)胶体。1.基本类型(1);(2);(3);(4)。2.根据是否有电子转移(1);(2)。3.根据反应热效应(1);(2)。4.根据是否有离子参与(1);(2)。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三、化学反应的分类四、胶体1.胶体的制备和性质(1)水解法制备Fe(OH)3胶体:制备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为。Fe3+3H2O Fe(OH)3(胶体)+3H+(2)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的本质特征为:,二者可利用来区分。(3)Fe(OH)3胶体较稳定的主要原因是。如果要使其发生凝聚常用的方法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加热搅拌加电解质溶液(4)用水解法制备的Fe(OH)3胶体中含有Fe3+、Cl-,可用进行提纯。渗析2.胶体的应用及解释(1)土壤保肥(2)含Fe2+、Al3+的盐净水(3)入海口三角洲形成(4)工业电泳除尘(5)血液透析原理考点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例1】下列各组物质发生的变化中,均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少量酒精在空

3、气中挥发不见了;少量酒精在空气中燃烧后消失B.块状生石灰在空气中逐渐变成粉末;晶体碳酸钠在空气中逐渐变成粉末C.木炭燃烧发光、发热;电灯发光、发热D.石灰水中通入少量CO2后变浑浊;室温下的饱和石灰水加热后变浑浊解析 A项,酒精的挥发是物理变化,而酒精的燃烧是化学变化;B项,前者是CaO与空气中的水和CO2反应生成了CaCO3,是化学变化;后者是Na2CO310H2O风化失去水,也属于化学变化,正确;C项,木炭燃烧发光、发热属于化学变化,电灯发光、发热属于物理变化;D项,前者是Ca(OH)2与CO2反应生成了CaCO3,是化学变化;后者是因为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是物理变化

4、。答案 B辨析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物质变化中的“三色”、“五解”、“十八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三色焰色反应颜色反应 显色反应五解潮解分解裂解水解电解十八化熔化汽化液化酸化氢化氧化水化风化钝化皂化炭化催化硫化酯化硝化裂化卤化(油酯)硬化注意 化学变化中常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金属受热发光。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溶于水、熔融NaCl电离等。原子的裂变、聚变虽有新物质生成,但它不属于中学化学意义上的化学变化。变式1: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红磷加热到416升华后冷凝得白磷B.

5、分馏石油产生汽油C.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D.氯化钠变成氯离子和钠离子解析 在判断物质的变化类型时,要抓住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这一关键点。红磷和白磷是不同的物质,因此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均为化学变化;石油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汽油是从石油中分馏出来的,不是产生的新物质;干冰是二氧化碳在固态时的名称,干冰和二氧化碳只是分子聚集状态的不同,并无新物质产生;氯化钠电离为钠离子和氯离子也只是聚集状态的变化,因此B、C、D三项均为物理变化。答案 A考点二物质分类法的应用【例2】物质分类的依据通常有组成和性质,下列物质分类中,只考虑组成的是()A.Na2SO4是钠盐、硫酸盐、正盐B.HNO3是一元酸、强酸、挥

6、发性酸C.Mg(OH)2是二元碱、难溶性碱、中强碱D.Al2O3是两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解析 具有相同组成的物质在某些性质上具有相似性,具有相同的某一性质的不同物质,其组成不一定相同,从掌握组成、性质等方面对单质、酸、碱、盐、氧化物进行分类,可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理解,这种类型是以前高考命题中没有出现过的,是今后高考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Na2SO4中含Na+,它是钠盐;含,它是硫酸盐;电离出的阳离子只有Na+,阴离子只有,没有其他的阴、阳离子,故它属正盐。从组成看,1个HNO3分子只电离出1个H+,故它是一元酸;HNO3在溶液中完全电离成H+和NO ,故它是强酸;HNO3容易挥发,

7、故它是挥发性酸;强酸性和挥发性反映了HNO3的性质。Mg(OH)2是二元碱是从组成看的,说明1 mol Mg(OH)2能电离出2 mol OH-,而难溶性碱、中强碱是它们的性质。Al2O3是两性氧化物,说明它既能与OH-反应,又能与H+反应,是从性质方面来分类的;它是金属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是从组成方面分类的。答案 A1.分类的标准及原则必须按同一标准进行,分类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各子项必须是全异关系,各子项之和必须等于母项。2.物质类别的判断判断物质的类别,主要看物质的组成元素和该物质中粒子的相互作用。(1)根据有无固定的组成可判断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再根据是由几种元素形成的该物质,来判断

8、是单质还是化合物。(2)对于单质,根据结构和性质可判断是否是同素异形体。(3)对于化合物可根据化学键来判断:若含有离子键,则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NaCl、NH4Cl、Na2SO4;若全以共价键形成,则是共价化合物,如CO、SiO2、HNO3。(4)对于化合物可根据组成元素(是否含碳)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根据组成又可分为氧化物、氢化物、酸、碱、盐,它们可由原子组成,也可由分子或离子组成;有机物根据官能团和性质可分为烃、烃的衍生物(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高分子化合物等,有机物大部分由分子组成。3.概念辨析(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9、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MgO)。变式2: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 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A.B.C.D.解析 中

10、,确定几元酸是据其电离出H+的个数;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即有电子转移;中分散系是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划分的;对。答案 D【例3】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胶体都是均匀透明的液体B.电泳现象能证明胶体粒子比溶液中溶质微粒直径大考点二 胶体的性质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鉴别胶体和溶液D.纳米材料的粒子直径一般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1 nm=10-9 m),因此纳米材料是胶体解析 A项,胶体有液溶胶、气溶胶和固溶胶,不一定是液体;B项,电泳现象能证明胶粒带电,不能证明胶体粒子直径比溶液中溶质微粒直径大;C项,光线照射时,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项,纳米粒子虽然与胶体粒

11、子大小相当,但纳米材料不符合分散系的概念。答案 C1.胶体分散系比较稳定的原因:在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断地进行无规则运动;胶体粒子带电荷,由于电荷的存在使胶粒之间相互排斥,不易聚沉从而使胶体保持相对稳定,这是主要原因。2.在胶体分散系中,胶体粒子是带电荷的,不能说胶体带电荷,因为整个胶体是呈电中性的。3.电泳现象:证明了胶体粒子是带电荷的。但有些胶体粒子(如淀粉胶体)不带电荷,同时还应注意电泳现象是胶粒定向移动产生的,并没有发生聚沉。4.胶粒呈中性的胶体如淀粉胶体,无电泳现象,遇电解质溶液不发生聚沉,若使之聚沉可采用加热法。5.有些胶体遇足量强酸或强碱时,先聚沉形成沉淀,后沉淀溶解形成溶液,如

12、Fe(OH)3胶体、Al(OH)3胶体、硅酸胶体。变式3:关于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制备Fe(OH)3胶体,通常是将Fe(OH)3固体溶于热水中;当带有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相混合时,不会发生聚沉;电泳现象证明胶体带电,属于电解质溶液;血液透析原理依据的是胶体的性质;布朗运动是胶体微粒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和溶液、浊液区别开来;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粒带正电荷。考点四表示物质组成、结构的化学用语【例4】判断以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并将错误的改正。a.次氯酸的电子式:b.硫离子结构示意图:c.羟基的电子式:d.CO2的摩尔质量为44e.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f.乙酸的分子

13、式:C2H4O2g.明矾的化学式:KAlSO412H2Oh.NH3的结构式:H N H答案 正确的有b、f、h,其他错误,改正略。H归纳:1.五种符号:元素符号:H、Na等;原子符号(又称核素符号)H、Cl等;离子符号:Cl-、Mg2+等;化合价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如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2.五种式子:分子式(又称为化学式):CO2、H2、SO3等;最简式(又称为实验式):CH2O、CH等;电子式:如K2S的电子式:K+S 2-K+;H Cl的电子式H Cl;结构式:O C O、HCl等;结构简式:CH3CH2CH3、CH3CH2OH等。变式4、下列化学用语的表达方式中正

14、确的是()水分子的电子式H+O 2-H+CO2分子的结构式O C O .乙炔的实验式C2H2乙醛的结构简式CH3COH乙酸的结构简式C2H4O2F-的结构示意图A.只有B.只有C.只有D.只有答案 A高考失分警示1.考查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的题目,易错点在于弄不清物质的成分和俗名,不明确物质分类的标准。如水煤气属混合物,而不是化合物;纯碱属纯净物又是化合物。2.电子式的书写最常见的错误:分不清化合物的类型或原子周围的电子数、原子内的连接顺序出现错误。如H2O2电子式为H O O H,而不是H+O O H+;HClO电子式为 H O Cl ,而不是 H Cl O ;2+NH4Cl电子式为H N H+

15、Cl-而不是NH Cl-;NH3电子式为 H N H而不是 N H。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在化学变化中既有旧键断裂,又有新键形成。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而NaCl晶体的熔化只破坏了原晶体中的离子键而没有形成新的化学键,应属物理变化。I2晶体的升华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属物理变化。HCl气体溶于水,破坏了HCl键,同时生成水合离子,如H3O+中有配位键,HH H HH 所以HCl溶解的过程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4.氧化物的分类较复杂,对于成盐氧化物要依据其与酸或碱反应情况分类,而不能仅看是金属氧化物,还是非金属氧化物或仅根据是否与酸或碱反应。如Mn

16、2O7是酸性氧化物,而不是碱性氧化物;SO2虽然既可与NaOH溶液反应又可与硝酸反应,但不是两性氧化物;SiO2既可溶于NaOH溶液,又可与氢氟酸反应但也不属于两性氧化物。【随堂检测】1.由两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A.一定是化合物B.可能是化合物或单质C.一定是单质D.一定是同素异形体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中的有关概念,如元素与同位素、同素异形体、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等。由元素与同位素的概念可知,题目所给两种原子可为同一元素(如:H与D),也可为不同元素(如:H与Cl)。所以由两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可能是单质(如:HD),也可能是化合物(如:HCl)。B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

17、是()A.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B.乙醇的分子式:CH3CH2OH C.S的结构示意图:D.甲烷的结构式:CHHHHD解析 Na2O2中氧元素显-1价;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结构简式为CH3CH2OH;S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因此A、B、C错误,D正确。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B.电泳现象可以证明胶体属于电解质C.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以制得胶体D.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解析 胶体是一种分散系,其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这是胶体的本质特征;胶体粒子很小,其表面积很大,能吸附溶液中的离子而带上电荷,因而具

18、有“电泳”这一性质,由此可知它不属于电解质溶液;Fe(OH)3胶体的制备是FeCl3在沸水中发生水解而得;胶粒很小,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C4.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 m)恢复了磁性。“钴酞菁”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关于“钴酞菁”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悬浊液B.“钴酞菁”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C.分子直径比Na+小D.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解析 1 nm=110-9 m。分散质直径在1100 nm 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5.物

19、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电子总数 原子总数分子总数 物质的种类 物质的总质量 物质的总能量 原子种类,反应前后肯定不发生变化的是()A.B.C.D.解析 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原子之间的重新组合过程,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电子总数、原子总数和原子种类均不会发生变化。B6.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下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A.纯净物(B)与混合物(A)属于包含关系B.化合物(B)与氧化物(A)属于包含关系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解析 据图示内容,物质分类的三个关系可判断:纯净物与混合物属并列关系,化合物与氧化物属包含关系,单质与化合物属并列关系,氧化反应与化合反

20、应属交叉关系。B7.下列一定是纯净物的是()石墨和金刚石混合 一瓶组成为C4H10的气体含Fe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的铁红 不含杂质的盐酸 纯净的淀粉A.B.C.D.解析 中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由碳原子构成,但是为两种物质;中分子式为C4H10的烃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可以计算出Fe与O的原子个数比恰好为23,故为纯净的Fe2O3;中盐酸是HCl气体的水溶液,故一定为混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合成橡胶、纤维素、淀粉等都是混合物。C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酸酐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B.某种口服液含有丰富的氮、磷、锌等微量元素C.硬脂酸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二氧化碳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解析

21、A项中乙酸酐就不是酸性氧化物;B项中的氮不是人体内的微量元素;C项中硬脂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项中CO2是由CO2分子构成。A9.下列现象不是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产生的是()A.皮肤不慎沾有浓硝酸呈黄色B.浓硝酸“发烟”C.盛在无色试剂瓶中的浓硝酸呈黄色D.FeSO4溶液久置于空气中,溶液呈黄色解析 浓硝酸与皮肤中的蛋白质发生颜色变化;浓硝酸不稳定,分解出NO2而呈黄色;FeSO4与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3+呈黄色;浓硝酸挥发出HNO3气体遇水蒸气成雾状。B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溶液与胶体B.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C.O3是由3

22、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D.CuSO45H2O是一种混合物 解析 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发生了CaO+H2O Ca(OH)2的化学反应,B错;O3为单质,C错;CuSO45H2O是一种化合物。A11.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用熟苹果催熟青香蕉B.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C.用糯米、酒曲和水制成甜酒酿D.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 解析 A项熟苹果释放CH2 CH2,CH2 CH2对青香蕉的催熟是化学变化;B项食醋中CH3COOH与水垢发生化学反应;C项糯米制酒是化学变化;D项鸡蛋壳膜属于半透膜,除去食盐是物理变化渗析。D12.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粗盐和酸雨

23、都是混合物;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豆浆和雾都是胶体。上述说法正确的是()A.B.C.D.解析水煤气是不可再生能源;盐酸是HCl的水溶液,食醋是醋酸的水溶液,因此二者都是混合物;纯碱是Na2CO3,是一种盐而不是碱。因此 错。D13.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1)现有下列六种物质:SO2、SiO2、CaO、MgO、Fe2O3、Na2O2,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它们中有一种物质与其他五种有明显的不同,请找出这种物质,并写出分类的依据(

24、至少要写出两种分类方法)。;。(2)从反应中有无离子参加,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Na2O2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从反应中,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从上述物质中分别找出两种能相互反应的物质,各写一个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3)虽然分类的方法不同,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请用简单的图示方法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答案(1)SO2,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其余为固体Na2O2,是过氧化物,其余为酸性氧化物或碱性氧化物(2)2Na2O2+2H2O 4Na+4OH-+O2 有无电子转移 CaO+SiO2 CaSiO3(

25、或MgO+SO2 MgSO3等其他合理答案)Na2O2+SO2 Na2SO4(3)(意思正确、能表示二者的交叉关系即可)高温14.对牙膏的探究要用到许多化学知识。(1)下表列出了三种牙膏中的摩擦剂,请在表中填写三种摩擦剂所属的物质类别。牙膏两面针儿童牙膏珍珠王防臭牙膏中华透明牙膏摩擦剂氢氧化铝 碳酸钙二氧化硅摩擦剂的物质类别(指酸、碱、盐、氧化物)(2)根据你的推测,牙膏摩擦剂的溶解性是(填 “易溶”或“难溶”)。(3)牙膏中的摩擦剂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某学生设计了一种实验室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其流程图为:请写出上述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石灰石生石灰石灰水碳酸钙

26、高温加水加Na2CO3溶液;。(4)请你仍用石灰石作原料(其他试剂自选),设计实验室制备碳酸钙的另一种实验方案,依照(3)所示,将你的实验方案用流程图表示出来:你设计的方案的优点为:。(5)检验牙膏中是否含有碳酸钙的实验方法是:。解析 本题结合日常生活实际,从物质的类别出发来研究各类物质的相互关系。石灰石(1)中氢氧化铝属于碱(严格讲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碳酸钙属于盐,二氧化硅属于氧化物;(2)摩擦剂的作用是去除牙齿上残留的食物,联系日常生活中用砂纸来摩擦金属以除去金属表面的锈迹可知摩擦剂应为坚硬难溶的物质;(3)中所发生的反应依次为:CaCO3 CaO+CO2,分解反应;CaO+H2O

27、Ca(OH)2,化合反应;Ca(OH)2+Na2CO3 CaCO3+2NaOH,复分解反应;(4)题是从碳酸钙的其他性质去认识物质的转化关系,如高温石灰石氯化钙加盐酸加Na2CO3溶液碳酸钙答案(1)碱 盐 氧化物(2)难溶(3)CaCO3 CaO+CO2 分解反应CaO+H2O Ca(OH)2 化合反应Ca(OH)2+Na2CO3 CaCO3+2NaOH复分解反应这种制法的优点是反应条件简单、易于操作(实验室中)、所得碳酸钙的纯度高等;(5)检验碳酸钙的存在,可利用碳酸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这一现象来进行。高温(4)反应条件简单、易于操作(实验室中)、所得碳酸钙的纯度高等(5)取少量样品,加入稀

28、HCl,观察有无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若有,则含CaCO3,若无,则不含石灰石氯化钙加盐酸加Na2CO3溶液碳酸钙15.固体物质A的化学式为NH5,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结构。该物质稍微加热就分解成两种气体。(1)A物质中的氢元素的化合价有:、。(2)A是(填“离子”或“共价”)化合物。(3)A分解得到的两种气体的电子式是、。(4)A溶于水后呈(填“酸性”、“碱性”或“中性”)。(5)A加热分解(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若是,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析 抓住化学式NH5分析,若氢元素全显+1价,则氮元素应显-5价,由于氮的最低价态为-3价,不能成

29、立。根据氮的最低价态-3价,则其中一个氢呈-1价,其余四个氢呈+1价,可满足题意。A的化学式可写为NH4H,该物质加热分解可分解为NH3和H2;溶于水可生成氨水并放出H2。答案(1)+1 -1 (2)离子(3)N H H H (4)碱性(5)是 NH4H NH3+H2HH 16.比较法是化学中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之一,请运用比较法解答下题。Na2O2几乎可与所有的常见气态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如2Na2O2+2CO2 2Na2CO3+O2,Na2O2+CO Na2CO3。(1)试分别写出Na2O2与SO2、S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通过比较可知,当非金属元素处于价时,其氧化物与Na2O2反

30、应有O2生成。(3)依上述规律,写出Na2O2分别与N2O5、Mn2O7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析 结合Na2O2与CO、CO2反应产物的分析,运用比较的方法,将题中信息(与高价态氧化物反应有氧气产生,与低价态氧化物反应没有氧气产生,只生成该非金属的高价态钠盐)整合迁移应用即可。答案(1)SO2+Na2O2 Na2SO4,2Na2O2+2SO3 2Na2SO4+O2(2)最高(3)2Na2O2+2N2O5 4NaNO3+O22Mn2O7+2Na2O2 4NaMnO4+O2返回1.由两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A.一定是化合物B.可能是化合物或单质C.一定是单质D.一定是同素异形体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

31、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中的有关概念,如元素与同位素、同素异形体、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等。由元素与同位素的概念可知,题目所给两种原子可为同一元素(如:H与D),也可为不同元素(如:H与Cl)。所以由两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可能是单质(如:HD),也可能是化合物(如:HCl)。B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B.乙醇的分子式:CH3CH2OH C.S的结构示意图:D.甲烷的结构式:CHHHHD解析 Na2O2中氧元素显-1价;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结构简式为CH3CH2OH;S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因此A、B、C错误,D正确。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直径介于

32、1100 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B.电泳现象可以证明胶体属于电解质C.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以制得胶体D.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解析 胶体是一种分散系,其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这是胶体的本质特征;胶体粒子很小,其表面积很大,能吸附溶液中的离子而带上电荷,因而具有“电泳”这一性质,由此可知它不属于电解质溶液;Fe(OH)3胶体的制备是FeCl3在沸水中发生水解而得;胶粒很小,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C4.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 m)恢复了磁性。“钴酞菁”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

33、相似。下列关于“钴酞菁”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悬浊液B.“钴酞菁”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C.分子直径比Na+小D.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解析 1 nm=110-9 m。分散质直径在1100 nm 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5.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电子总数 原子总数分子总数 物质的种类 物质的总质量 物质的总能量 原子种类,反应前后肯定不发生变化的是()A.B.C.D.解析 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原子之间的重新组合过程,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电子总数、原子总数和原子种类均不会发生变化。B6.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下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

34、法正确的是()A.纯净物(B)与混合物(A)属于包含关系B.化合物(B)与氧化物(A)属于包含关系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解析 据图示内容,物质分类的三个关系可判断:纯净物与混合物属并列关系,化合物与氧化物属包含关系,单质与化合物属并列关系,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交叉关系。B7.下列一定是纯净物的是()石墨和金刚石混合 一瓶组成为C4H10的气体含Fe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的铁红 不含杂质的盐酸 纯净的淀粉A.B.C.D.解析 中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由碳原子构成,但是为两种物质;中分子式为C4H10的烃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可以计算出Fe与O的原子个数比恰好为23,

35、故为纯净的Fe2O3;中盐酸是HCl气体的水溶液,故一定为混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合成橡胶、纤维素、淀粉等都是混合物。C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酸酐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B.某种口服液含有丰富的氮、磷、锌等微量元素C.硬脂酸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二氧化碳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解析 A项中乙酸酐就不是酸性氧化物;B项中的氮不是人体内的微量元素;C项中硬脂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项中CO2是由CO2分子构成。A9.下列现象不是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产生的是()A.皮肤不慎沾有浓硝酸呈黄色B.浓硝酸“发烟”C.盛在无色试剂瓶中的浓硝酸呈黄色D.FeSO4溶液久置于空气中

36、,溶液呈黄色解析 浓硝酸与皮肤中的蛋白质发生颜色变化;浓硝酸不稳定,分解出NO2而呈黄色;FeSO4与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3+呈黄色;浓硝酸挥发出HNO3气体遇水蒸气成雾状。B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溶液与胶体B.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C.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D.CuSO45H2O是一种混合物解析 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发生了CaO+H2O Ca(OH)2的化学反应,B错;O3为单质,C错;CuSO45H2O是一种化合物。A11.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用熟苹果催熟青香蕉B.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C.用糯米、酒曲和水制

37、成甜酒酿D.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解析 A项熟苹果释放CH2 CH2,CH2 CH2对青香蕉的催熟是化学变化;B项食醋中CH3COOH与水垢发生化学反应;C项糯米制酒是化学变化;D项鸡蛋壳膜属于半透膜,除去食盐是物理变化渗析。D12.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豆浆和雾都是胶体。上述说法正确的是()A.B.C.D.解析水煤气是不可再生能源;盐酸是HCl的水溶液,食醋是醋酸的水溶液,因此二者都是混合物;纯碱是Na2CO

38、3,是一种盐而不是碱。因此 错。D13.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1)现有下列六种物质:SO2、SiO2、CaO、MgO、Fe2O3、Na2O2,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它 们中有一种物质与其他五种有明显的不同,请找 出这种物质,并写出分类的依据(至少要写出两种分类方法)。;。(2)从反应中有无离子参加,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Na2O2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从反应中,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从上述物质中分别找出两种能相互反应的物质,各写一个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3)虽然分类

39、的方法不同,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请用简单的图示方法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答案(1)SO2,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其余为固体Na2O2,是过氧化物,其余为酸性氧化物或碱性氧化物(2)2Na2O2+2H2O 4Na+4OH-+O2 有无电子转移 CaO+SiO2 CaSiO3(或MgO+SO2 MgSO3等其他合理答案)Na2O2+SO2 Na2SO4(3)(意思正确、能表示二者的交叉关系即可)高温14.对牙膏的探究要用到许多化学知识。(1)下表列出了三种牙膏中的摩擦剂,请在表中填写三种摩擦剂所属的物质类别。牙膏两面针儿童牙膏珍珠王防臭牙膏中华透明牙膏摩擦剂氢氧化铝 碳酸钙二

40、氧化硅摩擦剂的物质类别(指酸、碱、盐、氧化物)(2)根据你的推测,牙膏摩擦剂的溶解性是(填 “易溶”或“难溶”)。(3)牙膏中的摩擦剂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某学生设计了一种实验室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其流程图为:请写出上述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石灰石生石灰石灰水碳酸钙高温加水加Na2CO3溶液;。(4)请你仍用石灰石作原料(其他试剂自选),设计实验室制备碳酸钙的另一种实验方案,依照(3)所示,将你的实验方案用流程图表示出来:你设计的方案的优点为:。(5)检验牙膏中是否含有碳酸钙的实验方法是:。解析 本题结合日常生活实际,从物质的类别出发来研究各类物质的相互关系。石灰

41、石(1)中氢氧化铝属于碱(严格讲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碳酸钙属于盐,二氧化硅属于氧化物;(2)摩擦剂的作用是去除牙齿上残留的食物,联系日常生活中用砂纸来摩擦金属以除去金属表面的锈迹可知摩擦剂应为坚硬难溶的物质;(3)中所发生的反应依次为:CaCO3 CaO+CO2,分解反应;CaO+H2O Ca(OH)2,化合反应;Ca(OH)2+Na2CO3 CaCO3+2NaOH,复分解反应;(4)题是从碳酸钙的其他性质去认识物质的转化关系,如高温石灰石氯化钙加盐酸加Na2CO3溶液碳酸钙答案(1)碱 盐 氧化物(2)难溶(3)CaCO3 CaO+CO2 分解反应CaO+H2O Ca(OH)2 化合反

42、应Ca(OH)2+Na2CO3 CaCO3+2NaOH复分解反应这种制法的优点是反应条件简单、易于操作(实验室中)、所得碳酸钙的纯度高等;(5)检验碳酸钙的存在,可利用碳酸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这一现象来进行。高温(4)反应条件简单、易于操作(实验室中)、所得碳酸钙的纯度高等(5)取少量样品,加入稀HCl,观察有无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若有,则含CaCO3,若无,则不含石灰石氯化钙加盐酸加Na2CO3溶液碳酸钙15.固体物质A的化学式为NH5,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结构。该物质稍微加热就分解成两种气体。(1)A物质中的氢元素的化合价有:、。(2)A是(填“离子

43、”或“共价”)化合物。(3)A分解得到的两种气体的电子式是、。(4)A溶于水后呈(填“酸性”、“碱性”或“中性”)。(5)A加热分解(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若是,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析 抓住化学式NH5分析,若氢元素全显+1价,则氮元素应显-5价,由于氮的最低价态为-3价,不能成立。根据氮的最低价态-3价,则其中一个氢呈-1价,其余四个氢呈+1价,可满足题意。A的化学式可写为NH4H,该物质加热分解可分解为NH3和H2;溶于水可生成氨水并放出H2。答案(1)+1 -1 (2)离子(3)N H H H (4)碱性(5)是 NH4H NH3+H2HH 16.比较法是化学中研究物质性

44、质的基本方法之一,请运用比较法解答下题。Na2O2几乎可与所有的常见气态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如2Na2O2+2CO2 2Na2CO3+O2,Na2O2+CO Na2CO3。(1)试分别写出Na2O2与SO2、S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通过比较可知,当非金属元素处于价时,其氧化物与Na2O2反应有O2生成。(3)依上述规律,写出Na2O2分别与N2O5、Mn2O7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析 结合Na2O2与CO、CO2反应产物的分析,运用比较的方法,将题中信息(与高价态氧化物反应有氧气产生,与低价态氧化物反应没有氧气产生,只生成该非金属的高价态钠盐)整合迁移应用即可。答案(1)SO2+Na2O2 Na2SO4,2Na2O2+2SO3 2Na2SO4+O2(2)最高(3)2Na2O2+2N2O5 4NaNO3+O22Mn2O7+2Na2O2 4NaMnO4+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