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2018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一中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晋侯苏编钟是近年发现的最有价值的西周青铜器之一,其355个字的铭文完整地记录了晋候苏率兵随周王巡视东土、讨伐叛乱部落,并立功受赏的事件。晋侯苏钟铭文记载的这场战争,史籍中无从查考,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详细的记录说明当时的汉字已经成熟并完成统一B铭文反映了分封制下周王和诸侯的权利义务关系C史籍无从查考说明该事件是晋候为表功而捏造的D周王的重视反映了晋候享有嫡长子的特权和地位2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A重农抑商B强调制度与秩序C厚
2、古薄今D重视道德与人伦3有学者指出:“中国较早形成了一种早熟的政治体系,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其法律身份至少在名义上是平等的,这就使得国家能够通过某种标准化的规则来选拔官员,像日本这样等级森严、贵族势力强大的社会不可能引入科举制,引进了也无法运作”。该学者重在强调()A科举制让世族彻底推出历史舞台B日本缺乏科举制的经济基础C科举制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D科举制与贵族政治极不相容4北魏寇谦之在“以礼度为首”的总原则指导下对道教进行改革,强调修身以求内圣外王,并教生民,佐同扶命。这表明()A儒道开始出现融合趋势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战C道教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要D修身齐家治国成为道教的宗旨5公元6
3、91年,唐遣十人按察州郡而分天下为十道(十个监察区)后于711年分天下为二十四都督府,察刺以下善恶。不久,朝廷又因“御史秩卑望重,按时巡察,奸宄自禁”而罢都督,但置十道按察使而已。朝廷这样做()A可提高地方行政效率B便于频繁更换地方长官C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D提高了巡察使的权利地位6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敷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7两宋时期,绘画技巧有不少成功的创造,画家注意对生
4、活的深入观察体验,艺术上倡导写实,具有精密不苟严谨认真的精神。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社会危机的加深B科学技术的发展C深受理学的影响D统治阶级的倡导8随着经济地位的提升,明末工商阶层急于改变自身的社会形象、身份和地位,他们积极结交文人士大夫,模仿其文明、优雅的生活方式。面对此种社会情形,下层知识分子利用自己在文化方面的优势,为其提供了文化方面的服务,这种互动()A实现了工商业者自身的优雅化B改变了当时的阶级结构C推动了文化的商业化、世俗化D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9“新安僻居山溪中,土地小狭,民人众,世不中兵革,故其齿日益繁,地瘠薄,不给于耕,故其俗纤俭习事。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
5、下,其所蓄聚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此材料可以用来研究()A新生产方式的形成B小农经济的局限性C商帮的由来与形成D各地区的经济交流10清代北洋贸易三大区域沿海贸易税收统计:康熙后期雍正年间乾隆中期嘉庆、道光年间山东船税786两0.8万0.9万两10793两2万3万两天津关税、海税较少1万2万两5万6万两8万10万两山海关关税较少1万2万两3万4万两10万11万两合计数千1万两3万5万两9万11万两20万24万两上表内容表明清朝()A对外政策有所调整B财政税收以海关税为主C尚未实行闭关锁国D经济受到外国资本冲击11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
6、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据此可知,南宋时期()A理学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B政府注重提高民众素养C理学走向世俗化、社会化D理学压抑了人性的发展12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共九十二篇,其中饮食烹饪有二十五篇,包括造曲、酿酒、制盐、做酱、造醋、做豆豉、做齑、做鱼、做脯腊、做乳酪、做菜肴和点心。列举的食品、菜点品种约达三百种。据材料可知齐民要术()A介绍了当时食品加工与贮藏等方法B汇集了当时最高超的烹饪技术C是北方民族大融合在文化上的反映D是实用价值很高的综合性著作13如图是根据汪玢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该图呈现的发展趋势表明()A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妇女的贞节教育B两汉以前儒家传
7、统思想的影响较小C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逐渐趋于保守D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性格的积极塑造14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一条为“嗣后大清大皇帝与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对此条款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A是国际条约文本格式的体现B表明英国想同中国保持长久和平关系C体现了英国对人身权和财产权的高度重视D为侵略中国所作的托词15有资料统计表明,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在前清光绪、宣统年间通常用五、六千人这般工人的籍贯多半是广东、宁波、湖北、安徽、天津等处。”甲午战后的上海,“劳工的出身地极不统一”,来自全国各地,致使“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
8、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近代上海社会经济的发展D中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161912年12月,民国政府工商部颁布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规定“工艺上之物品及方法首先发明改良者,得呈请专利”;到了1914年,又陆续颁布了矿业条例审查矿商资格细则农商部奖章规则等。民国政府上述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振兴民族实业B抵制列强侵略C完善经济法规D指导社会建设17曾任侍读学士的恽毓鼎在1917年2月8日的日记中记述:“况宣统之季,构乱之奸徒,煽乱之报馆,议和逊位之奸谋,皆聚于此。清室之亡,实亡于上海。”这表明()A上海成为民主革命的发源地B新闻出版自由得到充分保障C辛亥革命后中国政
9、局不稳定D社会舆论推动了民主化进程18在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忧患意识、变易观念、华夷之辨、民本思想等精神传统,通过现代诠释获得了新的生命,转换为近代救亡意识、“变法自强”思潮、革命观念以及近代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等。这主要表明()A西方思想影响着中国文化进程B政治变革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C民族危机推动中国文化的转型D传统文化是近代革命的指导思想19如图为近代中国茶叶新式销售渠道示意图,该流程图反映出()A茶叶出口数额远超内销B外国商人在华合法设厂C外销型农产品形成规模D自然经济体系完全解体20据抗战初期路透社电讯载,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
10、相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这次战役()A为政府西迁赢得了时间B是抗战以来中方最大一次胜利C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范D以破袭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的21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规定:“致力国民革命十年以上而有功劳者,经证明属实即可免试任为公务员。重要职位的公务员应由该党长官,促研究党义,随时介绍入党。”这一规定()A调动了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B促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C有利于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D剥夺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权力22对“重庆谈判”这一当时的最大新闻,国民党党报中央日报的报道少、短,通常安排在新闻版的右下方。例如毛泽东昨抵渝这条消息,还不如我驻沪宪兵队开始执行任务的消息突
11、出。这反映了国民党()A意图强调自身的政治地位B对国共和谈明显缺乏诚意C致力于维持地方社会秩序D力求社会舆论的正面引导23赫克斯特说,历史学家应该讲述“相关的现有证据所能支撑的最有可能的故事”。安克斯密特认为,“史学争论归根结底不是旨在达成一致,而是解释性论旨(论题的主旨)的繁荣滋长”。据材料可知,两位史学家都强调()A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B历史解释的多元性C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D解读历史的一致性24在古希腊人的精神世界中,人神是在同一空间共存的,众神不能主宰人的命运,因为众神也在命运职中,不能摆脱命运的掌控,这表面古希腊()A民众敢与命运抗争B宣扬人是世界真正的主宰C宗教信仰意识淡薄D人文思想根
12、植于传统文化25自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当时罗马公教以教皇为首,利用宗教在中世纪的欧洲逐渐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象征,维持着欧洲的统治秩序。而到14、15世纪,欧洲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君主和平日益把教皇看作外国人,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经济发展增强了民族意识B人文主义者大胆揭露教会的腐败C科学发展破除了对神学的迷信D德国宗教改革冲击了教皇的权威26卢梭指出:“公共的力量,必须有一个属于它自己的工作机关来使力量集中,并使其在公共意志指导下开始工作,以成为国家与主权间的一种交通工具。”该材科反映的核心思想是()A政府应允当人民的公仆B政府权力来自国家主权C公共意志即为国家法律D按照社会契
13、约成立政府27法国大革命失败以后,面对封建复辟王朝对这场革命的否定,人们在重新认识启蒙运动及大革命的意义和精神时,极大地激发出反对专制暴政,要求个性解放,渴望自由、民主、平等权利的政治热情。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文学作品()A侧重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B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C注重如实地描写社会底层的心声D主张恢复启蒙时代的理性精神28下表是英国出口值(单位:百万镑)年份纺织品有机铁、废铁(包括机器)煤1865187054.226.35.41886188859.535.310.41895189755.937.915.81907190987.676.540.3从表中能得出的信息是()A自由贸易促使
14、英国工业结构发生变化B英国的纺织业在世界市场上保持优势C欧洲国家对消费资料的需求日益扩大D英国逐渐丧失了世界贸易的领先地位291877年5月,法国共和派西蒙领导的内阁和教权派发生激烈冲突,总统当即于5月16日写信给西蒙进行指责,使西蒙内阁被迫辞职。接着,王政派的布罗伊便被任命为内阁总理。众议院就此提出抗议后,总统被迫辞职。这说明当时的法国()A教权派与议会斗争激烈B总统有任免内阁的权力C总统是君主派的代言人D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很小30他们反对当时学院派的保守思想和表现手法,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飫物,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和氛围的创作方法,一反过去宗教神话等主题内容和陈陈相因的灰褐色
15、调,使欧洲绘画出现发挥光色原理加强表现力的新方法,对绘画技法的革新有很大影响。“他们”的作品()A强调对自然真实客观的刻画B抒发对理想世界的强烈追求C着重于描绘自然的瞬间景象D表现了西方世界的精神危机31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32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
16、论断()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二、材料解析题(共52分)33妥协,指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为达到这个目的,甚至不惜违反正义。这样一来,人们之间必然形成彼此妨害以致达到危险的局面,这是同人们追求享乐目的背道而驰的。而唯一摆脱困境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成立政府,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材料二 这次政变事实上就是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
17、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1689年1月28日下院的决议就是这样:英国仍是君主国,“上帝保佑吾王”仍是英国的国歌。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材料三 19111912年间以南北议和、清帝逊位和南北政府融合构成“大妥协”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喻大华即指出,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18、这一妥协避免了列强干涉、内战和国家分裂,维护了民族团结,具有积极意义。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1)据材料一,以史实说明古代雅典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2)比较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两英国在创建民主政治的历史进程中选择政治妥协的时代背景有着怎样的相似性?(3)材料三对辛亥革命“大妥协”的两种评价,你同意哪一种,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下面是1650 1950年世界人口数量及分布变化表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亚洲总计时间数量占比数量占比数量占比数量占比数量占比人口数占比(百万)(%)(百万)(%(百万)(%(百万)(%)
19、(百万)(%)(百万)(/)1650 年10018.3132 420.410018.333060 65451001750 年14019 2121 620.39513 147965.87281001850 年26622.7595 120.2958 174963 911711001900 年40124 91449 060.41207.493758 716081001950 年57215.033013.0130.52198 8136854.72502100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有关世界人口变化的信息,并予以简要分析(提取信息清晰合理; 围绕所提取的信息,恰当引用史实进行分析)。三
20、、选做题【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共1小题,满分15分)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客户(失去了独立的户籍,流亡他乡的人)在唐代已普遍存在,宋代因“田制坏”而进一步增多。客户往往得不到法律的保护,也不在国家的赋税征收之列,且时有“滋扰乡里”甚至“啸聚山林”之患。宋政府对户籍制度进行了改革,将客户与主户(有田地、家产,并承担国家赋税的有产户)均列为国家的编户齐民,给予独立的户籍。宋代在主户和客户外还设置了特殊户籍。宋真宗年间将坊郭户作为正式户种,包括商贾、手工业者和城内其他的居民家庭,开创了封建城市人口管理的新方式。此外,户籍中还有兵籍。宋代规定:“凡天下兵籍,武官选授,悉归枢密院
21、。”摘编自姜婷婷宋代户籍制度探析(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2)据材料指出宋代户籍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积极作用。四、选做题【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共1小题,满分0分)36材料: 1935年5月7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在给美国驻苏联大使威廉布利特的电报中明确指出,德国重整海军军备虽然侵犯了美国的条约权利,但并不直接影响美国的利益,美国主要关注的是英、日等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海军军备之间的比例问题应该主要由美国自己作出决定,美国的支持态度无疑给了英国巨大的鼓舞。此后,虽然法国表示强烈反对,但英国仍于1935年6月18日与德国签订了英德海军协定该协定的主要内
22、容是:德国海军军力同英联邦各成员国的海军军力比例为35:100;这一比例是永久性的比例,即德国舰队的总吨位永不超过英联邦各成员国海军总吨位的35%;德国有权拥有潜艇,且潜艇的吨位可与英联邦各成员国潜艇吨位的总额相等。程文进美国对德国1935年重整军备的反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英法三国对德国重整海军军备的态度,并分析各自态度形成的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重整海军军备的影响。2017-2018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一中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晋侯苏编钟是近年发现的最有价值的西周青铜器之一,其355个
23、字的铭文完整地记录了晋候苏率兵随周王巡视东土、讨伐叛乱部落,并立功受赏的事件。晋侯苏钟铭文记载的这场战争,史籍中无从查考,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详细的记录说明当时的汉字已经成熟并完成统一B铭文反映了分封制下周王和诸侯的权利义务关系C史籍无从查考说明该事件是晋候为表功而捏造的D周王的重视反映了晋候享有嫡长子的特权和地位【考点】12:西周的分封制【分析】本题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点,分封制之下,诸侯有随从周王作战、上交赋税、派发劳役的义务;同时也享有再分封、世袭爵位等权利【解答】根据材料的关键信息“其355个字的铭文完整地记录了晋候苏率兵随周王巡视东土、 讨伐叛乱部落, 并立功受赏的事件” 中可
24、以看出, 诸侯要随从周王作战,战功卓著可以受到封赏,这反映了分封制下周王和诸侯的权利义务关系,故 B 项正确;文字统一是秦统一六国后推行的,故 A 项错误;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B2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A重农抑商B强调制度与秩序C厚古薄今D重视道德与人伦【考点】32:百家争鸣【分析】本题是考查理解诸子百家中儒家与法家主张内容【解答】重农抑商只是法家而非儒家的主张,厚古薄今及重视道德与人伦是儒家而非法家的主张,排除后,只有B项故选B3有学者指出:“中国较早形成了一种早熟的政治体系,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其法律身份至少在名义上是平等的,这就使得国家能够
25、通过某种标准化的规则来选拔官员,像日本这样等级森严、贵族势力强大的社会不可能引入科举制,引进了也无法运作”。该学者重在强调()A科举制让世族彻底推出历史舞台B日本缺乏科举制的经济基础C科举制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D科举制与贵族政治极不相容【考点】1O:科举制【分析】本题考查科举制,主要根据材料信息“法律身份至少在名义上是平等的,这就使得国家能够通过某种标准化的规则来选拔官员”,而日本则是“等级森严、贵族势力强大”,不可引入科举进行理解【解答】根据材料,中国的科举制前提,在法律上身份是平等的,体现了一定的“公平公正”性特点,而日本的等级制和贵族势力强大,采用科举制则行不通,故说明贵族政治下,无法实
26、行科举制,因此D项符合题意;ABC项都不符合材料的内容,故排除故选D4北魏寇谦之在“以礼度为首”的总原则指导下对道教进行改革,强调修身以求内圣外王,并教生民,佐同扶命。这表明()A儒道开始出现融合趋势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战C道教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要D修身齐家治国成为道教的宗旨【考点】38: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分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道教的改革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道教主动适应社会变革【解答】从材料可知,道教的改革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道教主动适应社会变革,但不能说明儒道出现了融合,故A错误,C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儒学正统地位,故B错误;修身齐家治国是儒家所奉行的,故D错误故选C5
27、公元691年,唐遣十人按察州郡而分天下为十道(十个监察区)后于711年分天下为二十四都督府,察刺以下善恶。不久,朝廷又因“御史秩卑望重,按时巡察,奸宄自禁”而罢都督,但置十道按察使而已。朝廷这样做()A可提高地方行政效率B便于频繁更换地方长官C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D提高了巡察使的权利地位【考点】1P: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需要掌握唐朝的监察机制的目的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唐朝的监察机制的目的解答即可【解答】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唐朝设立十道、二十四都督府、按察使等主要目的是加强皇帝对州郡官员的监察,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对州郡监察
28、机制的加强,不能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A项错误B项不是主要目的,应排除提高巡察使的权利地位也是为了加强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故选C6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敷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考点】3U: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关键是掌握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中的民间崇拜【解答】关羽的个人品德对民众崇拜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作用,故A项错误;历代皇
29、帝的好恶对民间崇拜起到一定作用,但也不是决定意义,故B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关羽“神“的地位的不断提升是政府适应民众需求而不断加封的结果,也就是说民间对关羽信仰符合官方的需要,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排除D项故选C7两宋时期,绘画技巧有不少成功的创造,画家注意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体验,艺术上倡导写实,具有精密不苟严谨认真的精神。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社会危机的加深B科学技术的发展C深受理学的影响D统治阶级的倡导【考点】36:宋明理学【分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主要考点:儒家思想的产生主要主张;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儒家思想与封建统治的结合;儒家思想的影响【解答】理学强调格物致知,通过探究
30、、穷尽,把握事物本源材料中的这种状况深受理学的影响,故C正确;社会危机加深的表述与绘画无关,排除A;科技的发展在材料中不能反映,排除B;统治阶级倡导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排除D故选C8随着经济地位的提升,明末工商阶层急于改变自身的社会形象、身份和地位,他们积极结交文人士大夫,模仿其文明、优雅的生活方式。面对此种社会情形,下层知识分子利用自己在文化方面的优势,为其提供了文化方面的服务,这种互动()A实现了工商业者自身的优雅化B改变了当时的阶级结构C推动了文化的商业化、世俗化D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考点】3Q: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征【分析】解答本题需要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并理解明清时期文学的时
31、代特征【解答】A工商业者是否实现了自身的优雅化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B明末的阶级结构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C题干所给材料中“面对此种社会情形,下层知识分子利用自己在文化方面的优势,为其提供了文化方面的服务”表明,随着明末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末文化逐渐走向商业化、世俗化D儒家思想的社会地位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故选C9“新安僻居山溪中,土地小狭,民人众,世不中兵革,故其齿日益繁,地瘠薄,不给于耕,故其俗纤俭习事。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蓄聚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此材料可以用来研究()A新生产方式的形成B小农经济的局限性C商帮的由来与形成D各地区的经济交流【考点】Y4:史料的重
32、要作用【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蓄聚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解答】由“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可以判断出“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和“经营活动遍及全国各地”;由“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可以分析出商人的资本多用于投资;故C正确A明显错误故排除B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D材料也不能体现故排除故选C10清代北洋贸易三大区域沿海贸易税收统计:康熙后期雍正年间乾隆中期嘉庆、道光年间山东船税786两0.8万0.9万两10793两2万3万两天津关税、海税较少1万2万两5万6万两8万10万两山海关关税较少1万2万两3万4万两10万11万两合计
33、数千1万两3万5万两9万11万两20万24万两上表内容表明清朝()A对外政策有所调整B财政税收以海关税为主C尚未实行闭关锁国D经济受到外国资本冲击【考点】2W: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的经济政策需要掌握清朝对外政策的变化解题的关键是对表格的解读与分析,注意表格中山东船税、天津关税、海税以及山海关关税的数据的变化【解答】依据题干表格可知,从康熙后期到嘉庆、道光年间山东船税、天津关税、海税以及山海关关税在增长,说明清朝对外政策有所调整,故A项正确题干表格不能体现以海关税为主,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题干表格看不出经济受到外国资本冲击,故D项错误故选A11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
34、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据此可知,南宋时期()A理学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B政府注重提高民众素养C理学走向世俗化、社会化D理学压抑了人性的发展【考点】36:宋明理学【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宋明理学的特点和历史影响【解答】根据题干材料“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可以看出南宋时期理学走向世俗化、社会化,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都与题意不符故选C12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共九十二篇,其中饮食烹饪有二十五篇,包括造曲、酿酒、制盐、做酱、造醋、做豆豉、做齑、做鱼
35、、做脯腊、做乳酪、做菜肴和点心。列举的食品、菜点品种约达三百种。据材料可知齐民要术()A介绍了当时食品加工与贮藏等方法B汇集了当时最高超的烹饪技术C是北方民族大融合在文化上的反映D是实用价值很高的综合性著作【考点】ZA:历史文化常识【分析】本题考查齐民要术的价值关键信息是:“其中饮食烹饪有二十五篇”、“列举的食品、菜点品种约达三百种”【解答】依据材料“其中饮食烹饪有二十五篇”、“列举的食品、菜点品种约达三百种”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正确B项“当时最高超的烹饪技术”说法证据不足故排除C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依据材料信息体现不出“综合性著作”的信息故排除故选A13如图是根据汪玢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
36、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该图呈现的发展趋势表明()A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妇女的贞节教育B两汉以前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较小C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逐渐趋于保守D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性格的积极塑造【考点】38: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儒家思想,要求学生结合儒家思想中三纲五常的内容特征和儒家思想发展的影响来分析材料【解答】A如果是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对妇女的贞节教育,那么各个朝代的贞节妇女数量应该大致相当B材料没有反映出两汉以前的数据,体现不出两汉以前儒家思想的影响C从材料可以看出症结,烈女数量越来越多,说明儒家思想中对妇女限制的内容,对妇女的毒害越来越大,体现了古代主流思想日益趋向保守,对人
37、性的限制作用越来越大D材料体现不出民族性格的积极塑造,反而是一种限制人性自由发展的体现故选C14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一条为“嗣后大清大皇帝与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对此条款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A是国际条约文本格式的体现B表明英国想同中国保持长久和平关系C体现了英国对人身权和财产权的高度重视D为侵略中国所作的托词【考点】91:鸦片战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要求学生结合鸦片战争的过程以及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还有英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影响来分析材料【解答】A“大清大皇帝”说明传统“华夷观”仍然存在,排除A;B鸦片战争后又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可知“
38、英国想同中国保持长久和平关系”不符合史实,排除B;C“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体现了英国对人身权和财产权的高度重视,故C项正确;D“为侵略中国所作的托词”的说法错误,排除D故选C15有资料统计表明,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在前清光绪、宣统年间通常用五、六千人这般工人的籍贯多半是广东、宁波、湖北、安徽、天津等处。”甲午战后的上海,“劳工的出身地极不统一”,来自全国各地,致使“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近代上海社会经济的发展D中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考点】A6:洋务运动【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工人的籍贯多
39、半是广东、宁波、湖北、安徽、天津等处”“来自全国各地”切入,结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进行思考【解答】光绪、宣统年间工人籍贯多为广东、宁波、湖北等地,说明这些地区自然经济瓦解较早,甲午战后,劳工来自全国各地,说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所以A符合题意;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企业,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不符合题意;江南制造总局无法反映整个上海经济的发展,C不符合题意;城乡经济发展情况在题干中没有体现,D不符合题意;故选A161912年12月,民国政府工商部颁布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规定“工艺上之物品及方法首先发明改良者,得呈请专利”;到了1914年,又陆续颁布了矿业条例审查矿商资格细则农商部奖章规则
40、等。民国政府上述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振兴民族实业B抵制列强侵略C完善经济法规D指导社会建设【考点】A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短暂春天的发展表现和原因来分析【解答】A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民国的经济措施,这些措施的目的都是为了振兴民族经济,他也确实起到了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B当时的民国政府是北洋政权,所以不可能起到抵制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作用C完善经济法规只是手段D指导社会建设肯定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各个角度,选项表述不准确故选A17曾任侍读学士的恽毓鼎在1917年2月8日的日记中记述:“况宣统之季,构乱之奸
41、徒,煽乱之报馆,议和逊位之奸谋,皆聚于此。清室之亡,实亡于上海。”这表明()A上海成为民主革命的发源地B新闻出版自由得到充分保障C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局不稳定D社会舆论推动了民主化进程【考点】9A:辛亥革命【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要求学生结合辛亥革命的过程和影响来分析【解答】A材料只能反映出上海对于民主革命和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有促进作用,看不出上海是民主革命的发源之地B材料强调的是上海对近代民主革命产生的作用,不是新闻出版业的状况C材料是反映了辛亥革命的特征,而不是革命以后的政治现实D从材料中的煽乱之报馆,议和逊位之奸谋,皆聚于此,可以看出,上海是社会舆论的中心之一,他推动了清朝的灭亡,也就促
42、进了民主的进程故选D18在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忧患意识、变易观念、华夷之辨、民本思想等精神传统,通过现代诠释获得了新的生命,转换为近代救亡意识、“变法自强”思潮、革命观念以及近代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等。这主要表明()A西方思想影响着中国文化进程B政治变革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C民族危机推动中国文化的转型D传统文化是近代革命的指导思想【考点】P1:西方民主思想传入中国【分析】本题考查近代思想解放潮流需要掌握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及其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解答】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强调的是民族危机推动中国文化的转型,故C项正确AB两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主旨,应排除近代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西方民主思想
43、,故D项错误故选C19如图为近代中国茶叶新式销售渠道示意图,该流程图反映出()A茶叶出口数额远超内销B外国商人在华合法设厂C外销型农产品形成规模D自然经济体系完全解体【考点】A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自身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解答】从图片看不出出口多还是内销多,故A项错误;外国商人在华合法设厂材料无体现,故B项错误;自然经济完全解体说法错误,自然经济的解体只是在局部地区,部分程度上解体,故D错误;题干说明从茶农到洋行外销型农产品形成一定销售渠道
44、规模,故C正确故选C20据抗战初期路透社电讯载,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这次战役()A为政府西迁赢得了时间B是抗战以来中方最大一次胜利C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范D以破袭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的【考点】9S:抗日战争【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主要考点:日本侵华的背景及大陆政策;日本侵华的经过及对中国的统治;中国军民的抗战斗争;两个战场与两条抗战路线;抗日战争的胜利的意义;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解答】由材料中“津浦线”、“中国军获胜”,结合已学史实可以判断材料反映的是抗战防御阶段的台儿庄战役,是抗
45、战以来取得的最大的胜利,故B符合题意A是淞沪会战,排除;C是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排除;D是百团大战,排除故选B21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规定:“致力国民革命十年以上而有功劳者,经证明属实即可免试任为公务员。重要职位的公务员应由该党长官,促研究党义,随时介绍入党。”这一规定()A调动了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B促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C有利于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D剥夺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权力【考点】MI: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分析】本题考查国民政府的统治需要掌握国民政府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的目的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结合国民政府的阶级属性分析即可【解答】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
46、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的主要目的是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为国民党一党服务的,即有利于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故C项正确A项不是题干材料的主要目的,应排除材料中的公务员任用法是为国民党一党服务,不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故B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应排除故选C22对“重庆谈判”这一当时的最大新闻,国民党党报中央日报的报道少、短,通常安排在新闻版的右下方。例如毛泽东昨抵渝这条消息,还不如我驻沪宪兵队开始执行任务的消息突出。这反映了国民党()A意图强调自身的政治地位B对国共和谈明显缺乏诚意C致力于维持地方社会秩序D力求社会舆论的正面引导【考点】PG:重庆谈判和政协会
47、议【分析】本题考查重庆谈判的相关知识,重庆谈判之前,蒋介石军队由于抗战大多退回西北、西南地区,当时共产党还没有做好打内战的各方面准备,谈判可以拖延时间,调拨军队如果共产党不去,蒋介石就可以说共产党拒绝和平谈判,从而发起内战,责任都在共产党由此来解读材料【解答】A根据材料所述,对于重庆谈判的报道,特别是毛泽东昨抵渝的消息,国民党有意在版面上淡化和轻视此次事件,这主要是其意图强调国民党的政治地位,A项正确;B材料无法明显体现,排除;C表述不符合史实和材料,排除;D不符合国民党的意图,排除故选A23赫克斯特说,历史学家应该讲述“相关的现有证据所能支撑的最有可能的故事”。安克斯密特认为,“史学争论归根
48、结底不是旨在达成一致,而是解释性论旨(论题的主旨)的繁荣滋长”。据材料可知,两位史学家都强调()A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B历史解释的多元性C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D解读历史的一致性【考点】Y5: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分析】本题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史学研究方法,是人类认识历史的“桥梁”由于历史内容极为丰富,并具有多层次性的特点,史学方法也就不能单一化,而应该丰富多样【解答】“最有可能的故事”和“而是解释性论旨(论题的主旨)的繁荣滋长”,说明两位史学家都强调历史解释的多元性,故B正确,D错误;AC两项在材料中都未体现,排除故选B24在古希腊人的精神世界中,人神是在同一空间共存的,众神不能主宰人的命运,因
49、为众神也在命运职中,不能摆脱命运的掌控,这表面古希腊()A民众敢与命运抗争B宣扬人是世界真正的主宰C宗教信仰意识淡薄D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考点】81:古希腊哲学【分析】本题考查古希腊哲学,从对物质世界的探究转向了对人类自身的关心他们的出现标志着希腊人的思想已从对宇宙的探索转向了人类社会【解答】“众神不能主宰人的命运,因为众神也在命运职中,不能摆脱命运的掌控”表明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25自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当时罗马公教以教皇为首,利用宗教在中世纪的欧洲逐渐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象征,维持着欧洲的统治秩序。而到14、15世纪,欧洲的英、法、西班
50、牙等国君主和平日益把教皇看作外国人,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经济发展增强了民族意识B人文主义者大胆揭露教会的腐败C科学发展破除了对神学的迷信D德国宗教改革冲击了教皇的权威【考点】8B:中世纪的欧洲【分析】本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需要掌握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14、15世纪,欧洲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君主和平日益把教皇看作外国人”,结合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解答即可【解答】依据题干材料“14、15世纪,欧洲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君主和平日益把教皇看作外国人”,结合所学可知,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51、使得欧洲民族意识增强,因此出现反对教皇的现象,故A项正确BC两项不是主要原因,应排除德国宗教改革是16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A26卢梭指出:“公共的力量,必须有一个属于它自己的工作机关来使力量集中,并使其在公共意志指导下开始工作,以成为国家与主权间的一种交通工具。”该材科反映的核心思想是()A政府应允当人民的公仆B政府权力来自国家主权C公共意志即为国家法律D按照社会契约成立政府【考点】N5:卢梭的思想主张【分析】本题考查卢梭的思想主张,1762年卢梭发表的社会契约论是他的政治思想的代表作卢梭认为人是生而平等的,社会存在着人们共同利益的“公益”,为了维护这种利益,人们都要遵守契约他
52、主张在社会契约面前,人们遵守同样的制约,享受同样的权利,以此反对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他提倡当统治者撕毁社会契约时,人民有权用暴力推翻暴君【解答】“公共的力量,必须有一个属于它自己的工作机关来使力量集中,并使其在公共意志指导下开始工作,以成为国家与主权间的一种交通工具”按照社会契约成立政府,故D正确;ABC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D27法国大革命失败以后,面对封建复辟王朝对这场革命的否定,人们在重新认识启蒙运动及大革命的意义和精神时,极大地激发出反对专制暴政,要求个性解放,渴望自由、民主、平等权利的政治热情。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文学作品()A侧重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B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C注重如实
53、地描写社会底层的心声D主张恢复启蒙时代的理性精神【考点】I1:浪漫主义文学【分析】本题考查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更多地采用了远离现实生活的神话传说、奇异故事等作为自己的表现对象,以富于幻想的方式创造出想象的和虚构的艺术世界【解答】“人们在重新认识启蒙运动及大革命的意义和精神时,极大地激发出反对专制暴政,要求个性解放,渴望自由、民主、平等权利的政治热情”表明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文学作品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28下表是英国出口值(单位:百万镑)年份纺织品有机铁、废铁(包括机器)煤1865187054.226.35.41886188859.535.310.
54、41895189755.937.915.81907190987.676.540.3从表中能得出的信息是()A自由贸易促使英国工业结构发生变化B英国的纺织业在世界市场上保持优势C欧洲国家对消费资料的需求日益扩大D英国逐渐丧失了世界贸易的领先地位【考点】5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考点: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工业革命的特点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冲击【解答】根据材料时间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实行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发生较大变化,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英国出口值的变化,没有与其他国家比较,无法得出英国的纺织业在
55、世界市场上保持优势,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出口对象是欧洲国家,故C项错误;D项材料未体现并且与史实不符,故排除故选A291877年5月,法国共和派西蒙领导的内阁和教权派发生激烈冲突,总统当即于5月16日写信给西蒙进行指责,使西蒙内阁被迫辞职。接着,王政派的布罗伊便被任命为内阁总理。众议院就此提出抗议后,总统被迫辞职。这说明当时的法国()A教权派与议会斗争激烈B总统有任免内阁的权力C总统是君主派的代言人D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很小【考点】6E:法国共和制的确立【分析】本题考查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的相关知识点,法国共和派以“一票共和”获得胜利,制定了1875年宪法,这是君主派和共和派妥协的结果,要准
56、确记忆宪法的内容【解答】A材料所述是共和派西蒙领导的内阁和教权派发生激烈冲突,排除;B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当时的法国总统因为西蒙领导的内阁打击教权主义,内阁和教权派发生激烈冲突,就迫使他辞职,后又任命王政派的布罗伊为内阁总理由此可见,法国总统有任免内阁的权力,故选B项;C材料没有体现总统是君主派的代言人,排除;D材料没有体现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的大小,排除故选B30他们反对当时学院派的保守思想和表现手法,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飫物,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和氛围的创作方法,一反过去宗教神话等主题内容和陈陈相因的灰褐色调,使欧洲绘画出现发挥光色原理加强表现力的新方法,对绘画技法的革新有很大影
57、响。“他们”的作品()A强调对自然真实客观的刻画B抒发对理想世界的强烈追求C着重于描绘自然的瞬间景象D表现了西方世界的精神危机【考点】I9:印象画派【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印象画派,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关键词“发挥光色原理加强表现力的新方法”【解答】根据题干材料“发挥光色原理加强表现力的新方法”可知这是印象画派的特点A项是现实主义的特点;B项是浪漫主义的特点;C项是印象画派的特点;D项是现代主义的特点故选D31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D对
58、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考点】6H: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分析】本题考查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具体考查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局限性【解答】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理解德国在19世纪晚期的政治经济形势1871年初,普鲁士王国完成德国的统一,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与专制主义传统在帝国内延续,使得德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发展缓慢,故A项符合题意A项,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符合材料和历史事实,正确;B项,德意志已经统一,排除;C项,资本主义经济越发展政治改革诉求越强烈,排除;D项,并非主要原因,排除故选A32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
59、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考点】C2:俄国十月革命【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各国十月革命的发展过程和特点,要求学生结合十月革命的基本知识来分析材料【解答】A材料没有指出革命起义条件是否成熟,只是说明了要用,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政权B从材料中看不出这一论断是布尔什维克的政治智慧的结晶C四月提纲指出了俄国革命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七月纲领提出了要用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
60、政权D结合材料中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可知,和平夺权的方式是不可行的故选C二、材料解析题(共52分)33妥协,指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为达到这个目的,甚至不惜违反正义。这样一来,人们之间必然形成彼此妨害以致达到危险的局面,这是同人们追求享乐目的背道而驰的。而唯一摆脱困境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成立政府,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材料二 这次政变事实上就是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
61、的平衡。1689年1月28日下院的决议就是这样:英国仍是君主国,“上帝保佑吾王”仍是英国的国歌。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材料三 19111912年间以南北议和、清帝逊位和南北政府融合构成“大妥协”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喻大华即指出,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这一妥协避免了列强
62、干涉、内战和国家分裂,维护了民族团结,具有积极意义。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1)据材料一,以史实说明古代雅典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2)比较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两英国在创建民主政治的历史进程中选择政治妥协的时代背景有着怎样的相似性?(3)材料三对辛亥革命“大妥协”的两种评价,你同意哪一种,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考点】4B: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4D:罗马法;65: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9A:辛亥革命【分析】本题考查古希腊民主政治主要考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条件;古希腊民主政治特征;古希腊民主改革;古希腊民主政治局限;古希腊民主政治意义【解答】
63、(1)首先明确材料一中伊壁鸠鲁主张用妥协的方式解决问题,维护双方的利益和推动社会的进步,在明确含义的基础上找出古希腊,古罗马政治发展中的具体妥协事例即可;(2)从材料中可以看到“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和“ 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说明中英两国在创建民主政治时,都有传统的事物在发挥作用;当时英国国内力量有许多分支,君主派、立宪派、共和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力量更是体现了多元化和复杂化,英国资产阶级力量较弱,于是和新贵族联合,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的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结合这些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3)材料三对辛亥革命“大妥协”有肯定和否定两种
64、评价,结合辛亥革命的影响选择任一观点论述即可,注意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故答案为:(1)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方式是民主改革(梭伦、克里斯提尼);民主运作的方式反映了各种力量的妥协古罗马:十二铜表法是贵族和平民的妥协;罗马法的不断完善(或写万民法)就是各种力量调和的结果(2)相似: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社会转型期的政治力量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遵循和维护传统政治体制和思想文化的历史惯性(3)观点一:“大妥协”是消极的理由:妥协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导致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民主共和名存实亡;为民国复辟埋下伏笔观点二:“大妥协”是积极的,是一种策略理由:妥协加快清王
65、朝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保存革命力量;避免了列强干涉、内战和国家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只有观点,没有理由说明不给分;观点和理由匹配的就给满分)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下面是1650 1950年世界人口数量及分布变化表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亚洲总计时间数量占比数量占比数量占比数量占比数量占比人口数占比(百万)(%)(百万)(%(百万)(%(百万)(%)(百万)(%)(百万)(/)1650 年10018.3132 420.410018.333060 65451001750 年14019 2121 620.39513 147965.87281001850 年26622.7595 120.2958
66、 174963 911711001900 年40124 91449 060.41207.493758 716081001950 年57215.033013.0130.52198 8136854.72502100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有关世界人口变化的信息,并予以简要分析(提取信息清晰合理; 围绕所提取的信息,恰当引用史实进行分析)。【考点】5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5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考查1650 1950年世界人口变化的状况及其原因需要掌握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表格的解读与分析,注意表格中的时间和人口数据【解答】第
67、一小问的信息,依据材料中的表格内容可以得出信息1是世界人口在1750年到1900年快速增长和1650年到1900年,非洲人口在世界人口的比重持续下降第二小问的分析,信息1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解答即可;信息2结合新航路开辟后的黑奴贸易及其影响进行说明即可故答案为:信息1:世界人口在1750年到1900年快速增长分析:工业革命促使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条件改善,推动了人口的增长;医学进步使得人口死亡率下降信息2:1650年到1900年,非洲人口在世界人口的比重持续下降分析;新航路开辟后,黑奴贸易导致非洲人口大量流失;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造成非洲贫穷落后,人口死亡率高三、选做题【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
68、大改革回眸】(共1小题,满分15分)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客户(失去了独立的户籍,流亡他乡的人)在唐代已普遍存在,宋代因“田制坏”而进一步增多。客户往往得不到法律的保护,也不在国家的赋税征收之列,且时有“滋扰乡里”甚至“啸聚山林”之患。宋政府对户籍制度进行了改革,将客户与主户(有田地、家产,并承担国家赋税的有产户)均列为国家的编户齐民,给予独立的户籍。宋代在主户和客户外还设置了特殊户籍。宋真宗年间将坊郭户作为正式户种,包括商贾、手工业者和城内其他的居民家庭,开创了封建城市人口管理的新方式。此外,户籍中还有兵籍。宋代规定:“凡天下兵籍,武官选授,悉归枢密院。”摘编自姜婷婷宋代户籍制度探析
69、(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2)据材料指出宋代户籍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积极作用。【考点】MI: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考查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特点以及积极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即可【解答】(1)本小问的背景,根据材料“客户增多”、“不在国家的赋税征收之列”、“有滋扰乡里甚至啸聚山林之患”以及宋代对土地兼并问题的态度、工商业及城市的发展、军事方针等角度作答即可(2)第一小问的特点,根据材料“将客户与主户(有田地、家产,并承担国家赋税的有产户)均列为国家的编户齐民,给予独立的户籍”、“特
70、殊户籍”、“正式户种,包括商贾、手工业者和城内其他的居民家庭,此外,户籍中还有兵籍”进行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从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产量、国家赋税征收及稳定程度、城市和工商业发展的角度进行作答即可故答案为:(1)宋代不抑土地兼并使客户增多;原有户籍制度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客户缺乏有效管控对社会安定带来影响;宋代工商业和城市经济发展(工商业者队伍的壮大);强干弱枝的军事方针(2)特点:依据财产、职业、地域进行户籍划分;户籍种类繁多作用:提高了佃农的地位和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有利于国家稳定;促进了城市和工商业的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四、选做题【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
71、与和平】(共1小题,满分0分)36材料: 1935年5月7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在给美国驻苏联大使威廉布利特的电报中明确指出,德国重整海军军备虽然侵犯了美国的条约权利,但并不直接影响美国的利益,美国主要关注的是英、日等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海军军备之间的比例问题应该主要由美国自己作出决定,美国的支持态度无疑给了英国巨大的鼓舞。此后,虽然法国表示强烈反对,但英国仍于1935年6月18日与德国签订了英德海军协定该协定的主要内容是:德国海军军力同英联邦各成员国的海军军力比例为35:100;这一比例是永久性的比例,即德国舰队的总吨位永不超过英联邦各成员国海军总吨位的35%;德国有权拥有潜艇,且潜艇的吨位可与英联
72、邦各成员国潜艇吨位的总额相等。程文进美国对德国1935年重整军备的反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英法三国对德国重整海军军备的态度,并分析各自态度形成的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重整海军军备的影响。【考点】T1:第二次世界大战【分析】(1)本题考查美英法三国对德国重整海军军备的态度和各自态度形成的原因依据材料“德国重整海军军备虽然侵犯了美国的条约权利,但并不直接影响美国的利益美国主要关注的是英、日等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海军军备”等可以得出结论(2)本题考查德国重整海军军备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主要是对世界和平影响的分析【解答】(1)关于美国:依据材料“德国重整海军军备虽然侵犯了美国的条
73、约权利,但并不直接影响美国的利益美国主要关注的是英、日等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海军军备”等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结论:美国:美国默许德国重整军备原因:美国希望欧洲力量保持相对平衡;美国的势力范围主要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关于英国:依据材料“德国海军军力同英联邦各成员国的海军军力比例为35:100;这一比例是永久性的比例,即德国舰队的总吨位永不超过英联邦各成员国海军总吨位的35%;德国有权拥有潜艇,且潜艇的吨位可与英联邦各成员国潜艇吨位的总额相等”等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结论:英国:德国可在英国的可控制范围内发展军备原因:使德国的军备发展不至于超过英国;用以均衡欧洲大陆的力量关于法国:依据材料“虽然法国表示强烈反
74、对”结合相关历史因素分析如下:强烈反对德国重整军备原因:德法是宿敌,法国不希望德国强大(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德国的疯狂扩军备战,加上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最终使德国成为“二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据此影响归纳如下:有利于德国军事力量的增强,提高了德国的国际地位;客观上滋长了德国法西斯的气焰,不利于欧洲与世界的整体稳定,加大了战争爆发的危险故答案为:(1)态度与原因:美国:美国默许德国重整军备原因:美国希望欧洲力量保持相对平衡;美国的势力范围主要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英国:德国可在英国的可控制范围内发展军备原因:使德国的军备发展不至于超过英国;用以均衡欧洲大陆的力量法国:强烈反对德国重整军备原因:德法是宿敌,法国不希望德国强大(2)影响:有利于德国军事力量的增强,提高了德国的国际地位;客观上滋长了德国法西斯的气焰,不利于欧洲与世界的整体稳定,加大了战争爆发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