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杭州第九中学200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月考试卷(9月)命题教师:邵哲军注:1.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卷测试范围以先秦至隋唐第四节为主。 3.答案请做在答卷上,否则不给分。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商汤灭桀和武王伐纣被古人称之为“汤武革命”,对此处“革命”最恰当的理解是A、奴隶推翻奴隶主统治的斗争 B、推翻残暴统治的正义斗争C、奴隶主政权之间的争霸斗争 D、奴隶主改变社会经济形态的斗争2.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实际
2、上反映了:A、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斗争 B、新兴地主与奴隶主贵族的斗争C、周王室和诸侯王之间的斗争 D、奴隶平民与奴隶主的斗争3. 秦统一过程中,灭掉的最后一个诸侯国是A.燕国 B. 齐国 C. 楚国 D.赵国4. 大约在秦朝兴起的同时,印度出现的帝国是A. 安息帝国B. 孔雀王朝C.萨珊王朝D.笈多王朝我们今天追求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可以从历史文化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据此回答5-7题。5. 法家韩非与董仲舒思想最主要的相同点是A.主张“仁政” B.提倡法治C.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认为世道必进,后胜于今6. 韩非子“法治”思想的实质是A.把法律作为至高无上的准则B.用法律约束每个臣民的行为C
3、.法律是君主统治天下的工具D.用法律代替个人意志7.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有关社会改革的主张中都强调A.以人为本B.以德治国C.无为而治D.以法治国经济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据此回答8-13题。8. 我国铁农具的使用,最早是在A. 商朝B.西周后期C.春秋D. 战国9. 通过秦末、隋末农民战争的史实可以看出,农民起义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A.使封建王朝名存实亡 B. 消灭了大批官僚地主,农民夺回了一些土地C.实现了改朝换代 D. 迫使统治阶级调整生产关系10.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A.内迁少数民族封建化B. 江南开始大规模开发C.北方农作物南传D. 南北经济发
4、展趋向于平衡123411. 古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工程的修建,根据图指出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西门豹渠的位置 A1 B2 C3 D412. 史书记载:581年隋朝的全国户数为460多万户,604年为890多万户。下列与出现这一现象无关的是:A、安定的社会秩序B、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C、隋朝统一全国D、崇尚节俭的社会风气13. 唐朝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很大程度上与唐太宗有关。下列表述中与唐太宗无关的是A.唐太宗知人善任,虚心纳谏B.唐太宗进一步完善、革新制度C.唐太宗精简官吏、定期考核D. 唐太宗轻徭薄赋,劝课农桑14. 汉代的人口税和隋唐的租庸调的共同之处主要是A.都是在均田制的基
5、础上推行的B.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C.征税标准都以人丁为主D.都为了缓减土地兼并严重的现象15. 下列对租庸调制的解释,错误的是A、是隋唐时实行的一种赋税制度 B、交纳定量的绢或布,叫“调”C、纳银代役,叫“庸” D、交纳定量的谷物,叫“租” 16. 唐朝两税法中的“两税”是指A.资产税和田亩税 B.赋税和田亩税C.一年两次征税D.地税和丁税17. 郭沫若为张衡墓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中亦所罕见。”此评价的依据之一是张衡A发明了麻沸散 B最早做了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C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 D最早对月食作了科学的解释18. 图7反映的艺术形式,具有浓郁四川地方文化特色的是中外交流一
6、直不会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据此回答19-22题:19. 下列图片能够反映中外文化交流的有 云冈石窟 白马寺 昭君出塞 滇王金印ABCD20.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非洲西海岸 斯里兰卡 印度半岛南端 波斯湾 A B C D21. 汉朝时中外交往频繁,主要表现在徐福东渡 甘英出使大秦 倭奴国王遣使来汉 安敦遣使来汉A. B. C. D.22. 后汉书载:“班超定西域遣甘英穷临西海而还。”西海是指A.地中海B.红海C.巴尔喀什湖D.波斯湾23. 魏晋南北朝时佛教盛行给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包括 统治者利用教义使人民甘心忍受剥削压迫 广修寺塔,施舍钱财,浪费人民血汗 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广占田宅侵夺百姓
7、 西域、印度文化大量传入A. B. C. D. 24. 梁武帝时,“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民十八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北)周武帝时“自废佛以来,民役稍希,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东平齐国岂非有益。”这表明的中心问题是A.南北朝统治者尊崇佛教尤甚 B.佛教的兴盛便于统治者维护统治C.南北朝时期寺院经济一直很盛 D.寺院占有大量人力、财力,妨碍社会经济的发展25. 范缜指出“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形之于用,犹刃之于利。然舍利而无刃,舍刃而无利,未闻刃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这实质上说明了A.刀刃与锋利的关系 B.精神与肉体的关系C.鬼神与人的关系 D.存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26.
8、 以下有关秦朝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经济政治发展的结果 B其体现了封建主义的残暴性C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D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27. 秦朝只允许官府办教育,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学习A、法家著作 B、秦朝法律 C、皇帝的诏令 D、秦国的史书28. 关于西汉时期刺史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B、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而产生C、是皇权加强的表现D、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是刺史的主要职责29. 西汉的主父偃曾建议皇帝:“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为其国,必稍自弱矣。”这表明他提出此建议的真实目的是A.主张推行分
9、封制 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C.施恩于诸侯子弟收买人心 D.削弱诸侯王的实力30.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 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 B中书省决策,尚书省和门下省执行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 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31. 唐朝府兵制和募兵制的不同点在于士兵的衣食来源不同 给唐朝政局带来的影响不同依托的经济基础不同 兵将间的隶属关系不同A. B. C. D.32. 关中地区作为黄河流域的中心区,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但从东汉起,它开始丧失其优势地位,其人为原因在于 A.自然环境严重恶化 B.作为政治中心位置偏西C.战乱频繁,破坏严重 D.西北少数民族威胁严
10、重33. 按照掌握造纸术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阿拉伯国家 东亚地区国家 欧洲 大洋洲A B. C. D. 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推动了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据此回答3437题:34. 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最基本途径是A.民族迁徒 B.各族人民的长期友好交往C.婚姻关系D.民族战争35. 北魏孝文帝改革最主要的影响是A.促进北方统一的实现 B.加速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C.缓和了阶级矛盾 D.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36. 曹魏、前秦、北魏、北周四个政权的相似之处是A.都是少数民族建立 B.都被少数民族而亡C.都统一或统治过黄河流域 D.都曾定都于洛阳37. 南北
11、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讲,实质上就是少数民族的A.内迁过程B.封建化过程C.汉化过程D.农业化过程38. 史学家陈寅恪在评述“武周之代李唐”的历史意义时说,此“不仅为政治之变迁,实亦社会之革命。”此处“社会之革命”是指A重用酷吏,实行法治 B女皇当政,任用女官C扶植庶族,抑制士族 D移风易俗,推崇佛教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据此回答39-45题。39. 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外国学者引用了2300多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位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荀子40. 下列与甘石星经属于同类的古代著作是A.太初历B.九章算术C.黄帝内经D.论衡41
12、. 下列科技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学 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九章算术 关于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A. B. C. D. 42. 后人尊称张仲景为“医圣”,是因为他A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B首创我国中医诊病法C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D写了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43. 下列科技成就中深刻影响着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是A.张衡制造地动仪B.华佗发明麻沸散C.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D.蔡伦改进造纸术44. 东晋最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分别是A.王羲之和顾恺之 B.钟繇和曹不兴C.蔡邕和顾恺之D.王献之和曹不兴45. 明朝科举考试规定只能在四书五经中命题。五经是A.诗书礼论语春秋
13、B.春秋易论语书诗C.易诗书孟子礼 D.诗书礼易春秋46. 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盛世。然而,秦与隋都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A.周边少数民族入侵B.统治阶级内讧变乱C.宦官擅权外戚临朝D.横征暴剑苛政黩武47. 下列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张骞出使西域班超出使西域昭君出塞甘英出使大秦A、B、C、D、48. 隋炀帝开凿运河的根本目的是A.攻打高丽 B.巡游江南 C.巩固统一局面 D.搜刮各地财富49. 唐太宗时期,一位家住扬州的读书人贾六,寒窗苦读十载后,决定赶考,从他的家乡出发,经运河到京城应试。贾六在去京城的途中须经下列哪一城市A.杭州B.北平C.洛阳D.济南50. 有人说,“对人民来
14、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的皇帝”,得出以上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社会安定,生产继续发展 B.利用权威镇压大地主势力,制止土地兼并C.继续加强中央集权并改国号为周 D.减轻人民负担并提高人民的政治地位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第51题10分,第52题 14分,第53 题13分,第54题13分。要求:仔细审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51. 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元帝又置戊已二校尉。材料二章帝不欲废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已校尉,不复遣都护。时军司马班超留,绥集诸国。班超遂定西域,因以超
15、为都护,居龟兹。材料三:九年,班超遣掾甘英穷临西海而还。皆出前世所不至,山经所未详,莫不备其风土,传其珍怪焉。 以上均引自后汉书西域传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是怎样使“西域内属”的?(6分)(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班超的主要历史功绩有哪些?(4分)52. 汉朝时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开始走向世界。结合典型史实说明上述结论,并简析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14分)53. 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往往会出现重大的发展与变革,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材料一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唐摭言材料二 高祖(隋文帝)既受命,置三师、
16、三公及尚书、门下等省。 -隋书百官志材料三 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征夏税无过六月,科税无过十一月。 -旧唐书食货志回答:隋唐时期,在政治经济制度方面出现了许多重大变革。材料分别反映了隋唐哪些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创新之处。(13分)54. 我国历史上有统一也有分裂,而统一始终是总趋势。据此回答:(13分)(1) 秦、西晋、隋统一中国的时间分别是?(3分)(2) 试简要分析我国古代以上三次大一统局面形成的共同原因。(6分)(3)据此谈谈你对当今台湾问题的认识。(4分)班级_ 姓名_ 学号_ 考试号_装订线杭州第九中学200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月考试卷答卷(9月)第卷(选择题,
17、共50分)一、 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第51题10分,第52题 14分,第53 题13分,第54题13分。要求:仔细审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51(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是怎样使“西域内属”的?(6分)(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班超的主要历史功绩有哪些?(4分)52结合典型史实说明上述结论,并简析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
18、。(14分)53材料分别反映了隋唐哪些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创新之处。(13分)54(1)秦: 西晋: 隋: (3分)(2)试简要分析我国古代以上三次大一统局面形成的共同原因。(6分)(3)据此谈谈你对当今台湾问题的认识。(4分)200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参考答案(9月)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12345678910111213BBBBCCACDDCBC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CCADBBDDDBDDD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BADDCCBBC4041424344454647484950ADADAD
19、DBCC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第51题10分,第52题 14分,第53 题13分,第54题13分。要求:仔细审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51(1)经过长期战争打败匈奴;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置使者校尉领护西域。(6分)(2)帮助西域各族摆脱束缚和奴役;密切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为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每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52.说明:中国广泛同周边的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安息和欧洲大秦进行友好往来;至今国外仍有人称中国人为“汉人”,称中国学为“汉学”;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
20、以及铸铁、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的联系。(每小点2分,任答3点给6分)原因: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强盛;文化大发展;中外交通发达,有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对外实行开放政策。(每小点2分,任答4点得8分)53 (1)科举制,用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2)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 (3)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54(1)公元前221年,公元280年,公元589年(3分)(2)共同原因:(6分)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分裂时期的局部统一为统
21、一创造了条件;(1分) 人心导向:人民反对战争,渴望统一;(1分) 经济动因:分裂时期经济仍有发展,为统一奠定经济基础;(1分) 民族融合:分裂时期仍存在民族交往,民族融合增强,有利于统一。(1分) 中心人物:杰出人物如秦王嬴政、隋朝杨坚等的雄才大略,在统一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分) 中心力量:秦、西晋、隋统一前都实现了富国强兵,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力量,打破了力量均势,为统一的实现提供了保证。(1分)其它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总得分不超过6分。(3)启示: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大陆、台湾终将实现统一。 海峡两岸人民都渴望统一,统一符合海峡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分裂祖国、台独可耻。 大陆要进一步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增加综合国力,为顺利解决台湾问题奠定经济基础。 等等,只要言之理即可给分。(答对2点即可给满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