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单元 政治层面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严重践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法律制度走向健全,民主制度重建并日益完善。经济层面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探索中经历了曲折发展历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文化层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0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新中国的科技、教育、艺术与学术取得巨大成就,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科技兴旺。第2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
2、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历史条件(1)三大战役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党统治。(2)1940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三大纲领。(3)1949年9月,新政协会议在北平召开,为新中国成立做了筹建准备。2标志: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3历史意义(1)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进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新时代,为民主政治建设的开展奠定了基础;(2)它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
3、(3)在国际上,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削弱了帝国主义的统治,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1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1)背景: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筹建新中国提上议事日程。(2)形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召开:1949年9月,在北平隆重举行。内容:通过了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和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意义: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了组织准备工作,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辩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
4、段。 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的权力机关,有参政议政的权力,但无决策权。注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这是因为:(1)从共同纲领的内容看,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2)它的许多内容为我国1954年宪法所沿用,为后来宪法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3)职能在1949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不再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4)发展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
5、针,组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1)背景共同纲领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普选方法产生,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时机日益成熟。(2)创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意义: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3民族
6、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背景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旧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比较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实行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概况:后来,全国建立了五个自治区,一百多个自治州、自治县(旗)。(3)作用: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4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1954年宪法目的保障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内容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
7、织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写入宪法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意义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三、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1“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法律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都失去了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2)社会秩序: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从中央到地方掀起夺权风暴。(3)民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不能实行。(4)影响:中
8、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中断了。2民主与法制的健全和完善(1)法律制度走向健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中共中央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并在全国范围平反各种冤假错案;1979年开始,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拓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原则;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注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符合我国国情,既能保障全体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又有利于国家政权机关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拓接受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
9、;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辩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指的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民族共同行使自治权力,而不是某一少数民族的自治。 拓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和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通通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2)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82年,中共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84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
10、自治法,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吉林省首创了“海选”制度。四、祖国统一大业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背景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后,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隔绝的敌对状态。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2)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3)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4)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2“一国两制”的实践(1
11、)背景: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发展。(2)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3)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20世纪80年代: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被迫采取一些开放措施,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2)20世纪90年代,两岸关系的新突破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个民间团体开始对话。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
12、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即“九二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3)2000年以来:两岸关系的新发展2005年3月,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2008年,陈江会谈开创两岸关系新局面;两岸实现“大三通”。,拓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及价值中国是一个政府主导型国家,引入和倡导协商民主,建构公共协商机制,通过各方平等自由的对话讨论和协商的过程,达到利益表达、利益协商和利益实现,应是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首选价值。辩基层民主选举不等于村民自治:基层民主选举是落实宪法赋予人民的权利,保障人民用投票表决的方式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举措。但基层民主选举与村民自治不能等
13、同。在农村,村民自治应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内容。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1)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振兴的根本基础,没有祖国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振兴。(2)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突出标志,是民族复兴和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标志。 拓 “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这为1993年的“汪辜会谈”铺平了道路。“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与精神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与“交流、对话、搁置争议”。
14、重难点一民主政治建设19531954年北京市西单区人大代表选举名额分配表(总人数176人)类别政府党派团体驻区机关工人文教卫生私营工商业少数民族宗教街道居民人数964853241313442比例5.11%3.41%2.27%4.55%30.11%13.64%7.39%7.39%2.27%23.86%摘编自宋学成人大代表选举制度论析解读人大代表的来源比较广泛;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突出;民主的真实性得到了充分体现。系统认知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和作用(1)特色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15、的产物,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民主理论的基本原则,又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无论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是通过党的思想、政治和组织领导实现的。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在充分民主的基础上正确集中各方意见,科学做出决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以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为基础,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适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既适应我国基本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又与中华民族历史、民族特点和文化传统相承接,因而具有强大生命力。(
16、2)作用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维护和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政治保障。史料“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没有重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1979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重视立法。截止七届人大共制定了138部法律,对10部法律进行了修改,包括有关国家机构的法律、民法、刑法以及经济方面的法律等。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十四大、十五大精神,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制定了104部法律,对57部法律进行了修改。摘编自顾昂然回顾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探究根据史料,概括新时期我国修订法
17、律的特点。解读(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吸取历史教训国家重视立法与修订相结合,法律门类众多确立“依法治国”战略注重经济立法;改旧与立新结合(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设问属于概括分析类,从史料中所获取的信息均为有效信息,但需要对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如信息在“立新与修订相结合”方面具有重复性,可以合并概括为一个方面,而从信息到信息,又可以得出我国立法与时俱进的特点。提示汲取历史教训,注重与时俱进,改旧与立新结合,兼顾各类法律。系统认知新时期我国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原因(1)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在比较落后的经济、文化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发展过程中又经历了很大的曲折。(2)旧中国留下的封建专
18、制影响深远,民主法制意识淡薄。(3)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加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4)要加快民主政治建设,就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之间的关系。(三)归纳总结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异同1相同(1)性质:都是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2)都确认了相同的领导力量和国家政治基础。(3)都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2区别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历史条件国民政府被推翻,新中国即将成立人民政权得到巩固产生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效力起临时宪法的作用国家根本大法主要原则主要体现人民民主原则体现
19、了两大原则,即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国家性质上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意义影响为建国提供了法律依据,是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重难点二祖国统一大业史料50年代中期,国内外形势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思想,就是在这个宏观背景下形成的(周恩来)科学地概括出“一纲四目”思想。“一纲”就是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则是: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系由中央拨付。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等条件成熟并征得蒋之同意后进行。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事。摘编自
20、郭溪土试论周恩来“和平解放”台湾的思想探究根据史料,概括“一纲四目”中蕴含的“一国两制”思想。解读(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50年代中期,在国内外形势变化下,形成了“和平解放”台湾的思想一个中国高度自治,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军费及建设经费得到中央支持继续保持台湾原有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相互信任,和平共处(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设问属于概括说明类,从史料中所获取的信息均为有效信息,与“一国两制”具有高度共同性。信息反映的是“一纲四目”思想形成的背景和时间,对设问而言属于无效信息。提示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主张统一后的台湾高度自治,继续保持台湾原有的社会制度。系统认知如何理解“一国两制”
21、的内涵及特征一个国家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港、澳、台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制并存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即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而非主体的港、澳、台则维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高度自治统一后的港、澳、台将依法设立特别行政区,除外交、国防外,享有高度的自治权,统一后的台湾,还可拥有军队长期不变“一国两制”将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不是权宜之计,不是短期的或策略性的打算,而是要长期并稳定贯彻的基本国策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少了这一点,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解读无论是“国”中右下方
22、的一点,还是“China”的“i”上的一点,两则漫画都把台湾看做是中国神圣而不可侵犯的领土,少了台湾,中国领土就不完整了,所以漫画充分表明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系统认知推动和阻碍祖国统一大业的因素(1)阻碍因素国际反华势力推行“以华制华”战略,谋求其所谓全球化战略利益与国家利益是台湾问题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台独”势力采取“公投制宪”、渐进式“台独”、去中国化等。两岸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分歧。(2)有利因素两岸人民同宗同祖、血肉相连,文化一脉相承,结束两岸分裂状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中国国际地
23、位提高,赢得国际社会普遍认可。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为我们的和平统一大业提供了条件。切实可行的“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港、澳回归的成功范例。历史依据自古以来,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关系的缓和,经济合作的交流等。随堂巩固训练1(2014江苏高考)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读懂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
24、建立,材料中的新闻报道发表于1953年,说明当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尚未建立;李大娘当选为人大代表说明当时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做对选2(2015安徽高考)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A双十协定B论联合政府C共同纲领 D论十大关系读懂共同纲领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制定的,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这一次的政协会议具有双重性质,既行使人民代表大会职能又具有统一战线性质,体现了代表的广泛性,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做对选3(2015江苏高考)周恩来在万
25、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读懂美国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因此改善中美关系,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有重要作用。做对选1阅读下表可知,某一阶段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语态变化最大,
26、其主要原因是()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不同语态所占比例1960年1月至3月1975年1月至3月1985年1月至3月积极报道0(0%)2(2%)51(14%)消极报道323(95%)81(87%)88(24%)中性报道16(5%)10(11%)224(62%)点拨:尼克松访华已经是很早之前了!解析:选D1972年尼克松访华,故A项错误;文字风格与材料中“积极报道”不符,故B项错误;中美关系改善时间是在1972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故C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中美关系对立,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1979年以后,两国关系正式正常化,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多,与材料相符,故D
27、项正确。2在各级人大召开的基础上,1953年1月组成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3月,全国政协邀请各界民主人士500余人进行了15次座谈宪法草案初稿。此后,公布了经过修改的宪法草案后,全国有1.5亿人参加讨论。材料表明()点拨:广泛普遍。解析:选C根据所学,新政权建立于1949年,与材料“1953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1997年中共十五大,我国才提出“依法治国”的理念,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体现了宪法制定过程中,社会各界对宪法制定的讨论关注,民意基础比较广泛,故C项正确;人民普遍参与新中国立法,表述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32018年,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新年贺词中说“新的一年里,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扎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决心不会改变”。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点拨:应是双方共同认可的!解析:选B“和平统一”方针是大陆对台政策,不是两岸关心的共同点,故A项错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核心,故B项正确;“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制度,故C项错误;“一国两制”的构想没有得到台湾的响应,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