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讲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实例考纲展示1稳态的生理定义()2.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57页一、内环境的组成与理化性质1体液与内环境2体液各组分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写出字母代表的液体名称:a血浆,b组织液,c细胞内液,d淋巴。3内环境的成分(1)血浆的成分含量约90%7%9%约1%其余物质水蛋白质无机盐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特点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组织液和淋巴中的含量(2)组织液与淋巴的成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4内环境的理论性质5. 内环境的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
2、介。二、内环境的稳态1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2稳态基础: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3稳态调节机制: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4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5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稳态遭破坏原因三、人体的体温调节及水盐调节1体温调节(1)热量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2)热量平衡:机体的产热量散热量。产热途径: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主。(3)体温恒定的意义:体温恒定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4)与体温调节有关的结构温
3、度感受器: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分布于皮肤、黏膜和内脏。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2人体水盐平衡及调节(1)调节机制:神经体液调节。(2)水盐平衡调节相关结构与激素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参与的激素:主要为抗利尿激素。a产生:下丘脑产生。b释放:垂体后叶释放。c作用部位:肾小管和集合管。d功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3)水盐平衡调节 神经调节途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体液调节途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产生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使其重吸收水增多尿液减少
4、。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三种细胞外液组成内环境。2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含有更多的蛋白质。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4内环境的稳态指的是各种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5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都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实现的。6参与体温调节的激素主要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参与水盐调节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内环境稳态及其实例的3个易混易错点(1)不存在于内环境的物质一般指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细胞的结构成分和分泌到消化道以及体外的物质,常见的有血红蛋白、胞内酶(如呼吸酶、DNA聚合酶)、载
5、体蛋白、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等。(2)分清体温感觉中枢、调节中枢及感受器体温感觉中枢即产生“冷觉”、“热觉”的场所,位于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温度感受器为感觉温度变化的神经末梢,广泛分布于皮肤、黏膜及内脏器官中。(3)高温、低温条件下体温调节机理不完全相同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支配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使代谢加强,产热增多,这属于神经体液调节;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产热,属于体液调节;另外,下丘脑还可通过有关神经调节使骨骼肌战栗、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等,这属于神经调节,故在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
6、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在高温环境中的体温调节则主要由下丘脑通过神经支配皮肤中的血管、汗腺进行调节,即主要为神经调节。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58页考点一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核心考点通关一、内环境各组成之间的关系1巧用单、双向箭头判断内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1)分析单箭头双箭头(2)结论:甲是细胞内液,乙是组织液,丙是血浆,丁是淋巴。2内环境示意图中各组成成分的判断方法3几种常考细胞所处的内环境细胞名称直接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4.“三看法”判断内环境化学成分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健康分析(
7、1)内环境理化性质的改变引起的常见疾病分析病症名称内环境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变化症状尿毒症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自身中毒和综合病症糖尿病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多食、多饮、多尿、口渴、饥饿感强烈,身体消瘦高原反应体内缺氧,血氧过低头痛、乏力、心跳加快发烧体温过高,影响酶的活性食欲不振、四肢无力严重腹泻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疲倦、周身不适、恶心(2)内环境中三种成分的异常转化组织水肿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如下: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 组织水肿组织蛋白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2在内环境中发生和不发生的生理过程(1)发生的生理过程(举例)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
8、pH的稳态。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激素调节过程中激素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的结合。(2)不发生的生理过程(举例)细胞呼吸的各阶段反应。细胞内蛋白质、递质和激素等物质的合成。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淀粉、脂质和蛋白质的消化水解过程。3内环境稳态意义分析(1)血糖和氧含量正常保证机体能量供应。(2)体温、pH相对恒定酶活性、细胞代谢正常。(3)渗透压相对稳定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4)代谢废物因排出而含量较低防止机体中毒。易混易错(1)注意区分细胞液、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大液泡中存在的物质。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为针对多细胞动物的两个概念,细
9、胞内液是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之为内环境。(2)易混淆的血液和血浆、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3)常考易错的三种环境题组突破演练题组一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1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B血浆中的HCO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C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解析:当组织液渗透压大于细胞内液渗透压时,会引起组织细胞失水;血浆中的HCO是缓冲物质,能调节血浆pH使之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细胞质基质不属于内环境;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蛋白质
10、和无机盐的含量。答案:B2(2017北京石景山模拟)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乳酸进入血液后,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B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C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D抗利尿激素由垂体后叶产生和释放解析:乳酸进入血液后与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使血浆pH维持在7.357.45左右,A错误;血红蛋白不属于血浆成分,B错误;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所以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C正确;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产生,垂体后叶释放,D错误。答案:C3.(2017江苏南京、盐城模拟)如图表示肝细胞与甲、乙、丙
11、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丙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B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两层磷脂分子CNaHCO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的pH稳定在7.357.45D肝细胞、甲、乙三部位C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解析:由肝细胞和甲进行物质交换可知甲表示组织液,进而得出乙表示血浆,丙表示淋巴,A正确;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经过一层细胞膜,相当于穿过两层磷脂分子,B正确;乙是血浆,存在缓冲物质可使pH稳定在7.357.45,C正确;C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释放到内环境中,先由组织细胞进入组织液再进入血浆,运输方向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因此CO2浓度大小关系为肝细胞甲乙,D
12、错误。答案:D题组二内环境稳态及意义4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稳态主要是机体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维持的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的C胃液属于内环境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解析: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作稳态,A错误;稳态的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错误;胃液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错误;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常处于变动之中的,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如血浆pH稳定在7.357.45,D正确。答案:D5(2017江西南昌调研)
13、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会大幅改变内环境的pHB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成分可以交换,它们共同构成内环境解析: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不会大幅改变内环境的pH,A项错误。只有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机体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B项正确。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项错误。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D项错误。答案:B6如图所示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回答以下问题。(1)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主要包括_。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是_。(2)图
14、中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之间的关系是_。(3)神经系统内环境的信号分子有神经递质等,神经递质在释放到内环境前,主要储存在_(填细胞结构)中。已知某种药物能特异性地使分解乙酰胆碱(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酶失活,若用该药物处理突触间隙,并用适宜强度的刺激作用于上一个神经元(能产生乙酰胆碱),则下一个神经元将_。(4)当人体处于寒冷的环境时,内分泌系统向内环境释放的甲状腺激素会_(填“增加”或“减少”)。对于一个持续高烧39 的病人,其机体产热量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量。(5)图示表明_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的调节对内环境稳
15、态的维持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内环境稳态是三大系统共同调节的结果。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是密切联系的。某种药物能特异性地使分解乙酰胆碱的酶失活,若用该药物处理突触间隙,则上一个神经元释放的乙酰胆碱会持续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持续高烧39 的病人的体温保持相对稳定,故其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答案:(1)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2)神经系统控制内分泌系统的活动,内分泌系统又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3)突触小泡持续兴奋(4)增加等于(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考点二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核心考点通关一、体
16、温调节1体温调节的结构与机制(1)体温调节的结构温度感受器调节中枢下丘脑相互抑制、协同调节(2)体温调节的机制低温环境高温环境2体温相对恒定的意义:保证了酶的活性,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细胞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3中暑:由于环境温度过高,使机体散热受阻,导致机体体温升高而引起的。特别提醒“寒战”指骨骼肌不自主战栗,“起鸡皮疙瘩”指立毛肌收缩,二者都是增加产热的途径。二、人体水盐平衡调节1水平衡的调节(如图)(1)粪便中排出的水分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来自食物、饮水,没有进入内环境中;另一部分来自内环境,是以消化液的形式进入消化道中的。(2)由皮肤排出的水分包括汗液及无明显出汗时由皮肤表层
17、蒸发的水汽。2水盐平衡调节机制(1)调节机制:神经体液调节机制。(2)参与的激素:主要为抗利尿激素。产生:下丘脑产生。释放:垂体后叶释放。作用部位: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3)调节过程3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易混易错(1)人体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但产生渴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2)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垂体后叶释放。(3)水盐平衡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传出神经作用的效应器是垂体后叶, 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肾小
18、管和集合管。题组突破演练题组一体温调节的分析判断7(2017山西四校联考)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产热过程只有神经调节B人处在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体液调节维持体温恒定C人处在炎热环境中,不能减少产热,只能依靠增加散热维持体温恒定D产热来源于组织器官呼吸作用所释放出来的热量解析:产热过程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受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A错误;人处在寒冷环境时,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恒定,B错误;人处在炎热环境时,机体通过减少产热,增加散热维持体温恒定,C错误。答案:D8调定点学说认为,人体内存在体温调定点,它可
19、以使机体有一个相对恒定的温度值。正常情况下,体温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偏离调定点后,机体能通过调节使体温回到调定点水平。病菌感染等不利因素能引起人体产生致热原(EP),EP引起体温调定点改变进而导致发烧。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下列字母表示的结构名称A_,B_。(2)在上述反射弧中,汗腺、立毛肌、骨骼肌等和分布于其上的神经末梢等共同构成_,其中骨骼肌为主要的产热结构,它的活动受激素和_等信息分子的影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_的形式传导的,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3)病菌感染等不利因素致使人体温呈上升趋势时,正常体温相当于_(填“炎热”或“寒冷”)刺激,此时会在_形
20、成冷觉。如果病人持续高烧39 ,其产热量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量。(4)高烧病人在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临床主要表现为大量出汗,以增加散热,该调节方式主要为_。与此同时病人体内_激素含量可能会上升,以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解析:(1)图中包含一些完整的反射弧,即有感受器、传入神经(即)、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即A)、传出神经(即)、多种不同的效应器(如皮肤血管、立毛肌等),其中B表示能产生肾上腺素的肾上腺。(2)汗腺、立毛肌、骨骼肌等及其上的神经末梢共同构成效应器。传出神经与骨骼肌细胞之间可形成类似突触的结构,神经元可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引起骨骼肌战栗增加产热;骨骼肌细胞的代谢也
21、受到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调节,在这两种激素的调节下骨骼肌细胞代谢增强,以增加产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在反射弧中有突触,突触决定了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3)体温上升时正常体温相当于寒冷刺激,形成冷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持续高烧39 ,说明体温一直保持39 ,此时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4)体温下降的过程中,通过大量出汗以增加散热,该过程以神经调节为主。由于大量出汗会造成血浆渗透压升高,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从而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答案:(1)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肾上腺(2)效应器神经递质局部电流反射弧中存在突触,兴奋只能从突触
22、前膜传到突触后膜(或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3)寒冷大脑皮层等于(4)神经调节抗利尿题组二水盐平衡调节分析判断9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和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尿量减少B人体大量失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C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D水和无机盐平衡是体液调节的结果解析:人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排尿量减少,A错误;人体大量失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B错误;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故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C正确;水和无机盐平衡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
23、果,D错误。答案:C10(2017湖南株洲检测)下列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抗利尿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以后立即失去活性B水盐平衡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C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产生渴觉解析:激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水盐平衡的调节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由垂体释放;产生渴觉的是大脑皮层。答案:D11尿崩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抗利尿激素(九肽激素)的产生或作用异常,使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产生障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激素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其对水的通透性
24、减小B尿崩症患者常表现出多尿和多饮的症状,是由于其尿液渗透压较大C若尿崩症因肾小管对该激素的反应障碍导致,则血浆中该激素的含量可为正常值D若尿崩症由该激素的合成和释放量的减少导致,则可以通过口服该激素来治疗解析: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其对水分的通透性增大;尿崩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抗利尿激素(九肽激素)的产生或作用异常,尿量增加,因此尿液的渗透压较小;若尿崩症因肾小管对该激素的反应障碍导致,即作用异常,则血浆中该激素的含量可为正常值;抗利尿激素是一种九肽,不能通过口服该激素来治疗。答案:C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61页练全国高考真题知考查重点1(2016
25、高考全国卷)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可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可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A正确;肾小管是通过被动运输吸收水分的,B错误;摄盐过多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机体在大脑皮层产生渴感可通过增加饮水量来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C正确;饮水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导致尿生成量增
26、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正确。答案:B2(2015高考全国卷)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解析:输入动物静脉中的NaCl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细胞,A正确;由于处于稳态的动物体内Na的分布是细胞内液中含量少,细胞外液(组织液)中含量多,故Na只有少部分进入细胞内液,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外液中,C、D错误;细胞外液的增加量大于细胞内液的增加量,B错
27、误。答案:A3(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解析: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A正确;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依赖于内环境的稳态,B正确;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的产生与细胞内外Na的浓度差和K的浓度差有关,因此,神经细胞的
28、正常兴奋性的产生依赖于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C正确;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而不是内环境中,D错误。答案:D4(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解析:血浆中的某些成分可渗出毛细血管形成组织液,组织液的某些成分也可透过毛细血管壁回流形成血浆,C、D正确;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血液循环,使血浆中氧气浓度大于组织液,所以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氧气浓度不同,A错误;组织液的生
29、成和回流通常维持动态平衡,从而保证了组织液含量的相对稳定,B正确。答案:A5(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_系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_。(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_,尿量_,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_(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解析:(1
30、)葡萄糖氧化分解终产物中的气体是CO2,CO2最终由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若CO2的排出出现障碍,CO2在体内积累形成H2CO3,使细胞外液pH下降。(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血浆渗透压下降,从而使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量减少,尿量增加。(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由于渗透作用,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也会发生变化。答案:(1)呼吸下降(2)降低增加(3)会练各地市模拟知命题热点6(2017四川眉山一诊)下列关于人体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吞噬体内凋亡的细胞时表现出的特异性B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中同时也存在着反馈调节C“植物人”小便失禁说明排尿中枢在大脑皮层DT细胞分泌的淋
31、巴因子能促进浆细胞快速分化解析: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中同时也存在着反馈调节,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正确;“植物人”小便会失禁,原因是脊髓下部的排尿中枢不能把排尿冲动传导到大脑皮层,失去了大脑的控制,C错误;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D错误。答案:B7(2017河南郑州模拟)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各项中错误的是()AC中化学成分包括葡萄糖、无机盐、胰岛素、尿素等B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可以在A处发生特异性结合C肾炎可导致A中蛋白质减少,C的量增加,出现水肿D1处的氧气浓度高于C处,C处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A处解析:选项A,C(组织液)的
32、化学成分中有营养物质、激素、代谢废物等。选项B,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可在A(血浆)处发生特异性结合。选项C,肾小球肾炎是由于肾小球的通透性较大,蛋白质从血液进入原尿,但无法在肾小管处被重吸收回血液,导致蛋白质流失,即A(血浆)中蛋白质减少,渗透压降低,C的量增加,出现水肿。选项D,1(组织细胞)中不断消耗氧气,其氧气浓度是图中所示结构中最低的。答案:D8(2017福建天门中学模拟)下列与人体内水盐平衡的调节不相符的是()A人体内水分代谢的基本原理是渗透作用,抗利尿激素通过改变某些特定部位的细胞膜对水分子的通透性而达到调节的作用B促进抗利尿激素合成和分泌的信号是血浆渗透压的升高C糖尿病病人的多饮是由
33、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增加引起的D正常人发高烧时,失水多于失盐,这时其渴觉中枢兴奋,抗利尿激素分泌量会增加解析:糖尿病病人的多饮是由于血糖浓度升高导致尿糖,在排出大量糖的同时,也带走了大量水分,使机体产生渴觉,并非是由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增加引起的。答案:C9(2017湖南长郡中学月考)如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Bc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C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D在调节水平衡过程中,下丘脑只有合成、释放e激素的作用解析:据图可知,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c为甲状腺激素,
34、受到寒冷刺激时,分泌量均会增加,A正确;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增加产热,B正确;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C正确;调节水平衡过程中,下丘脑能合成e抗利尿激素,但是由垂体释放,而且下丘脑中还有渗透压感受器,D错误。答案:D10(2017山西四校联考)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对维持稳态有重要作用,如图是人体部分稳态的调节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据图回答问题:(1)寒冷冬季在室外久留的人,体内激素_(填字母)分泌明显增多,以增加产热。为了达到产热与散热的平衡,机体的耗氧量_,尿液量_。(2)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下丘脑接受刺激后,兴奋经神经细胞传递,其末梢内_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A细胞膜上的
35、_结合,导致某种激素分泌增多,引起血糖浓度的升高。(3)图中参与水平衡调节的结构有_,参与水平衡调节的激素是_,它的靶器官(或靶细胞)是_。解析:(1)图中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B表示甲状腺激素,C表示肾上腺素,D可表示胰高血糖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能增强新陈代谢、增加产热,所以,寒冷冬季在室外久留的人,体内这两种激素的量会增加。因代谢增强,机体耗氧量增加,体内产热量增加,同时散热量也应增加,寒冷环境,机体毛细血管和汗腺都收缩,汗液蒸发减少,故尿量也增加。(2)神经递质是轴突末梢中的突触小泡释放的,血糖浓度降低时,其与胰岛A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多。(3)水盐平衡调节中枢
36、在下丘脑,同时,下丘脑能合成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通过垂体释放,最终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水分的重吸收。答案:(1)B、C(必须答出B)增加增加(2)突触小泡(特异性)受体(3)下丘脑和垂体(缺一不可)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45页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AO2、SO2、血红蛋白、H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C纤维蛋白原、Ca2、膜上载体DNa、HPO、葡萄糖、氨基酸解析: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过氧化氢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膜上载体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
37、分。答案:D2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内环境,只有这个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血浆中的蛋白质大量减少会引起组织水肿B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C神经递质和甲状腺激素均是在内环境中合成的D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解析:血浆中的蛋白质大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进而使血浆中的水过多地扩散到组织液中,引起组织水肿。由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和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都会进入内环境,但它们均是在细胞内合成的。答案:C3(2017宁夏银川统考)内环境是指细胞直接浸浴和生存的环境,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38、)A内环境是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单细胞生物多数直接生活在水中,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B膀胱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尿液和组织液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D外界环境变化不大时,机体一定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解析:单细胞生物的细胞就是个体,可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多细胞生物的细胞需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换,A正确;尿液不属于内环境,膀胱上皮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B错误;细胞代谢的场所是细胞,内环境是细胞外液,C错误;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也会遭到破坏,D错误。答案:A4(2017辽宁沈阳期中)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
39、换”的图解,其中为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液体增加C图中和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组织液D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解析:是毛细血管壁细胞,是组织液,是组织细胞,是淋巴,是血浆,是血细胞。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发生改变,A正确;营养不良会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组织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组织液,C错误;机体出现的水泡,其中的成分是组织液,D正确。答案:C5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
40、行物质交换示意图,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为组织细胞,物质交换关系为B若为肝细胞,饭后1 h处的血糖浓度低于处C若为脑细胞,处的氧气浓度低于处,而CO2的浓度相反D若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处的胰岛素浓度低于处解析:若为组织细胞,物质交换关系为:,A错误;饭后一小时血糖浓度上升,通过调节,血液流经肝细胞,更多血糖进入肝细胞合成糖原,处的血糖浓度高于处,B错误;若为脑细胞,通过组织液从血浆获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到血浆,因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处,C错误;饭后半小时血糖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加,血液流经胰岛B细胞,胰岛素进入血液,处的胰岛素浓度低于处,D正确。答案:D6下
41、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代谢产物都通过途径排出体外B甲中所有的成分都通过途径补充C当甲中乳酸增多时,主要通过缓冲物质调节,过程一定加强D当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过程一定加强解析:细胞代谢的产物除了通过途径泌尿系统之外,部分水和无机盐通过皮肤排汗而排出体外,部分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呼吸系统排出,A错误;甲为循环系统,甲中的气体通过呼吸系统交换,B错误;乳酸增多时,通过血浆中的缓冲物质进行调节,维持pH的相对稳定,过程不一定加强,C错误;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由下丘脑产生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集合管重
42、吸收水的能力增强,D正确。答案:D7(2017湖南株洲质检)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三者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B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等处的渗透压会降低C中含有的成分有:血浆蛋白、抗体、神经递质、水、无机盐等D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解析: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三者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A正确;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血浆渗透压降低,大量的水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组织液的渗透压降低,B正确;血浆中含有的成分有:血浆蛋白、抗体、水、无机盐等,神经递质
43、存在于组织液中,C错误;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D正确。答案:C8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0 的环境中,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 的环境中,产热为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B同30 环境相比,人处于0 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b2,B错误。当环境温度降低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增多,通过促进细胞代谢来增加产热;在低温环境中,通过皮肤排水减少,
44、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C正确。低温下起鸡皮疙瘩属于非条件反射,D正确。答案:B9雪后有些同学在草地上打雪仗。他们把雪团放在手里,过了一会,发现手比未放雪之前要热乎一点,有关此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此过程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B整个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C此过程中,机体某些细胞耗氧增加,代谢增强D握雪后,感受器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体温调节中枢,使其产生冷觉解析:握雪后,手部的冷觉感受器将兴奋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而导致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机体产热增加
45、,散热减少,以维持体温恒定;兴奋进一步传至大脑皮层,在该处产生冷觉,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不能产生冷觉,D错误。答案:D10(2017北京东城区统考)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当所吃食物过咸时,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会减少B当血糖浓度升高时,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都参与调节C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会减少D当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达到动态平衡时,体温保持相对恒定解析:当所吃食物过咸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A错误;血糖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B正确;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存在反馈调节,若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则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正确;体温保
46、持相对恒定是由于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达到动态平衡,D正确。答案:A11下列对寒冷环境中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加强B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使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导致代谢加快,产热增加C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人体散失的热量大于产热量D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通过传出神经使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产热解析: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具体表现在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促进骨骼肌战栗、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细胞代谢加快,产热增加。又因为汗液分泌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
47、,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答案:D12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解析:冬泳时,受寒冷刺激,机体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稳定。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到体温调节中枢,再通过传出神经支配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同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代谢提高,产热增多。所以A、B、C正确,D错误。答案:D二、非选择题13分析两图
48、,回答问题:(1)据图1写出以下各种结构的名称:a._ _,b_,c._。(2)发生过敏反应时,图1中_的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进入_,使它的渗透压_;过度疲劳时,代谢产物的大量积累,导致_渗透压_;严重营养不良使血浆蛋白含量下降,_的渗透压_,因而水分向_;淋巴循环受阻。以上原因都可能使组织液的量_而出现_现象。(3)根据图2回答下列问题: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是(填标号)_。图中的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填标号)_。CO2浓度最高的内环境成分是标号_。解析:营养不良导致体内蛋白质减少,主要影响血浆的渗透压,因为三种细胞外液中血浆的蛋白质含量是最高的,所以营养不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引
49、起组织液增多。答案:(1)毛细血管细胞膜毛细淋巴管(2)a毛细血管B组织液升高B组织液升高A血浆降低组织液渗透D增加组织水肿(3)和、和、14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1)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_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这一调节过程的中枢位于_。(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_,继而促进_,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3)机体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_,此时骨骼肌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是_。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肾上腺髓质分泌的_增加,使血糖快速补充。(4)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可适
50、量补充水分以消除由于_中渗透压升高引起的渴感,还可通过积极放松的方式缓解因肌肉细胞中_积累过多造成的肌肉酸痛。解析:(1)在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产热大量增加,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皮肤毛细血管,使毛细血管舒张,加快散热,同时汗腺分泌增强,使散热加快。(2)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通过垂体释放出来,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3)血糖的去向包括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化为非糖物质,长跑比赛中,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氧化分解;骨骼肌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是ATP;升高血糖的激素有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4)比赛结束后,肌肉酸痛是肌肉细胞
51、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造成的。答案:(1)毛细血管舒张下丘脑(2)抗利尿激素(或:ADH)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3)氧化分解(或:氧化分解供能)ATP(或:三磷酸腺苷)肾上腺素(4)细胞外液乳酸15下图为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局部示意图,a、b、c、d、e分别表示不同的激素,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当所吃食物过咸或体内失水过多时,下丘脑中的_会感知渗透压的变化,此时下丘脑合成,由垂体后叶释放的_激素会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强,进而使机体渗透压恢复正常。(2)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会将感知到的信号传到下丘脑的_中枢,促使下丘脑分泌激素a,该激素能促使垂体分泌b,b
52、能促使甲状腺分泌c,此过程体现出c的分泌具有_的特点。c分泌增多后,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此过程称为_调节。图示d除具有促进骨骼肌和内脏代谢增强的作用外,在血糖调节中也发挥作用,该激素能够使血糖_。(3)机体受到寒冷刺激引起皮肤立毛肌收缩属于_反射,请写出该反射活动的反射弧: _。解析:(1)当所吃食物过咸或体内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会感知渗透压的变化,此时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会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强,进而使机体渗透压恢复正常。(2)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冷觉感受器兴奋,将感知到的信号传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促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该激素能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b能促使甲状腺分泌c,此过程体现出c的分泌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c分泌增多后,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此过程称为反馈调节。图示d(肾上腺素)除具有促进骨骼肌和内脏代谢增强的作用外,在血糖调节中也发挥作用,该激素能够使血糖升高。(3)机体受到寒冷刺激引起皮肤立毛肌收缩属于非条件反射,该反射活动的反射弧: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传出神经皮肤立毛肌。答案:(1)渗透压感受器抗利尿(2)体温调节分级调节反馈升高(3)非条件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传出神经皮肤立毛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