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课标版》2012届高三语文全国高考模拟重组预测试卷3B.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41736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版》2012届高三语文全国高考模拟重组预测试卷3B.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课标版》2012届高三语文全国高考模拟重组预测试卷3B.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课标版》2012届高三语文全国高考模拟重组预测试卷3B.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课标版》2012届高三语文全国高考模拟重组预测试卷3B.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课标版》2012届高三语文全国高考模拟重组预测试卷3B.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课标版》2012届高三语文全国高考模拟重组预测试卷3B.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课标版》2012届高三语文全国高考模拟重组预测试卷3B.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课标版》2012届高三语文全国高考模拟重组预测试卷3B.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课标版》2012届高三语文全国高考模拟重组预测试卷3B.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课标版》2012届高三语文全国高考模拟重组预测试卷3B.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课标版》2012届高三语文全国高考模拟重组预测试卷3B.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课标版》2012届高三语文全国高考模拟重组预测试卷3B.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试卷类型:A2012届高三全国高考模拟重组预测试卷三语文答案适用地区:新课标地区 建议使用时间:2012年4月上旬第I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2011衡水一模)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韩国民族文化周国平韩国民族文化缤纷优美,摇曳多姿。它与中国古代唐朝及之前的传统文化关系密切,渊源甚深,在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根系上与中国的儒道佛文化一脉相承。这种传承与积淀是不可否认也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一种被命名为“唐乐”中国化的韩国音乐,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丰富多彩而又流露出个性化的气质。民间社会的世俗生活不仅在礼仪、节日的安排上体现一致性,而且民间化的儒家文化传统在

2、两国都是如影随形。从韩国最常见的传统图案龙、凤和太极图便可见一斑。龙、凤同是中韩两国历史文化中频繁出现的彩绘符号,也同是令人景仰的高贵的文化图腾。从中国古代易经学说八卦图源生而出的太极图,是韩国国旗的基本图案。它是朝鲜王朝后期制定的国旗,太极图均分为二,十分对称。上面红色部分代表阳,下面蓝色部分代表阴,阴阳是古代宇宙的象征,是相互对立而又臻于完美、和谐与平衡,也是两种伟大宇宙力量的象征:火与水、昼与夜、黑暗与光明等。同为东亚地理版图一员的韩国,处在儒家文化圈中。辐射而生的韩国儒家伦理是对中国传统儒家伦理的继承与发展。这种儒家工商资本主义对韩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亲情关系、地缘关系等儒家

3、伦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家庭生活、企业管理,大到选举活动、政府体制。而在中国唐朝之后的韩国历史发展中,其民族文化也吸收了基督教、伊斯兰教和萨满教文化的精华,中西文化熔为一炉、交相辉映。这样,韩国民族文化既有东方文化人本思想的熏陶,又有西方文化神本思想的融合;既与华夏炎黄民族文化有着系出同缘的类似,而又有着高丽民族自成一家的韩风韩韵。一衣带水,期月相随梦魂归。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高丽大藏经,到世代相传的“玄鹤琴”;从高丽王朝期间取代了“乡歌”的“长歌”,到简单、凝重、优美的响亮瓷器;从源出于汉字的书写形式的韩国书法,到新罗时代用音乐伴奏的由舞蹈动作演绎成的叫“处容”的戏剧。从上短下长的

4、传统韩服,到韩国建筑彩绘的“丹青”;从味道香辣的韩国泡菜,到独具特色的高丽参;从正月十五吃核桃,到立春吃春天的野菜;从夸张怪诞的韩国面具和纵情歌舞的面具舞剧,到韩国知名的佛教寺庙浮石寺、海印寺、华严寺;从精美悠久的风景名胜石窟庵,到绿意盎然的雪岳山;从音调柔和、富有韵味的韩语,到结构组合科学而且简单易学的韩文。浸透着韩国民族文化的丝丝点点,无不令人心动。一花一国度,一景一世界。无穷花是韩国的国花,“无穷花三千里华丽江山,大韩人民走大韩的路,保全我们的江山”,韩国国歌爱国歌中的歌词正是一个民族弘毅进取的精神写照。而无穷花坚韧的性情也告诉我们:韩国与朝鲜隔着三八线的分离,也是如同我们大陆与台湾隔海

5、相望的苦痛与等待。(选自中国青年报2009年3月11日,有删改)1下列关于韩国民族文化渊源及发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国民族文化源出东方文化根系,并深受东方文化人本思想的熏陶。B唐代文明对韩国民族文化影响很大,之后华夏文化与韩国文化逐渐脱钩。C韩国民族文化中有着基督教、伊斯兰教和萨满教文化的影子。D融合东西文化精华的韩国民族文化又自有其独特的风采和韵味。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韩文书写形式与汉字完全相同,但又有结构组合科学、简单易学的特点。B韩国儒家伦理是对中国传统儒家伦理的继承与发展。对韩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C韩国民族文化中有丰富

6、多彩的艺术形式,“长歌”“处容”“丹青”等都是代表。D韩服、泡菜等日常生活物品在体现出鲜明的韩国民族文化特色之外,更体现出了中华文化的特点。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韩国在历史上曾受到中国传统儒家伦理的浸润与影响,这种影响至今体现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B“唐乐”是一种经韩国人之手进行个性化改造了的,已经成为了不具有大唐遗风特点的新型音乐形式。C高丽大藏经和浮石寺在韩国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说明了佛教在韩国是最普遍的宗教信仰。D近年的“韩风”思潮,一些人的“哈韩”的行为,其实他们追求的东西本质上就是中华传统文化在“出口”之后的回归。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20

7、11江南十校二模)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和凝,字成绩,郓州须昌人也。其九世祖逢尧为唐监察御史,其后世遂不复宦学。凝父矩,性嗜酒,不拘小节,然独好礼文士,每倾赀以交之,以故凝得与之游。而凝幼聪敏,形神秀发。举进士,梁义成军节度使贺瑰辟为从事。瑰与唐庄宗战于胡柳,瑰战败,脱身走,独凝随之,反顾见凝,麾之使去。凝曰:“丈夫当为知己死,吾恨未得死所尔,岂可去也!”已而一骑追瑰几及,凝叱之不止,即引弓射杀之,瑰由此得免。瑰归,戒其诸子曰:“和生,志义之士也,后必富贵,尔其谨事之!”因妻之以女。天成中,拜殿中侍御史,累迁主客员外郎,知制诰,翰林学士,知贡举。是时,进士浮薄,喜为

8、喧哗以动主司。主司每放榜,则围之以棘,闭省门,绝人出入以为常。凝彻棘开门,而士皆肃然无哗,所取皆一时之秀,称为得人。晋初,拜端明殿学士,兼判度支,为翰林学士承旨。高祖数召之,问以时事,凝所对皆称旨。高祖将幸邺,而襄州安从进反迹已见。凝曰:“陛下幸邺,从进必因此时反,则将奈何?”高祖曰:“卿将何以待之?”凝曰:“先人者,所以夺人也。请为宣敕十余通,授之郑王,有急则命将击之。”高祖以为然。是时,郑王为开封尹,留不从幸,乃授以宣敕。高祖至邺,从进果反,郑王即以宣敕命骑将李建崇、焦继勋等讨之。从进谓高祖方幸邺,不意晋兵之速也,行至花山,遇建崇等兵,以为神,遂败走。出帝即位,加右仆射,岁余,罢平章事,迁

9、左仆射。凝好饰车服,为文章以多为富,有集百余卷,尝自镂板以行于世,识者多非之。然性乐善,好称道后进之士。唐故事,知贡举者所放进士,以己及第时名次为重。凝举进士及第时第五,后知举,选范质为第五。后质位至宰相,封鲁国公,官至太子太傅,皆与凝同,当时以为荣焉。(选自新五代史杂传和凝,有删改)【注】宣敕:诏书。5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的解释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不意晋兵之速也 审容膝之易安B高祖数召之,问以时事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C瑰与唐庄宗战于胡柳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D尔其谨事之 围之不继,吾其还也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和凝自幼聪明,考取进士后,被贺瑰

10、召为从事。当瑰战败逃走时,他不离不弃,独自跟随,并临危不惧,射杀追兵,救了瑰的性命,忠勇可敬。B和凝知人识人,为国选拔人才,自信又有胆识,在担任贡举之职时,他敢于破旧规,拆掉荆门,打开省门,所录取的进士均为当时才名杰出之士。C和凝深得晋高祖的喜爱,多次被召见询问时事,他有远见卓识,料定已有反心的安从进必将趁高祖幸邺时谋反,于是帮助高祖预先谋划,平定叛乱。D和凝作为主考官,乐于行善,喜欢提携在科举考试中排名靠后的进士,如所选进士及第第五名的范质,后来当了宰相,时人都为和凝此举感到荣耀。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已而一骑追瑰几及,凝叱之不止,即引弓射杀之。(3分)译文:(

11、2)先人者,所以夺人也。请为宣敕十余通,授之郑王,有急则命将击之。(4分)译文:(3)唐故事,知贡举者所放进士,以己及第时名次为重。(3分)译文:8比较两首诗歌,说出它们描写景物的不同特点。(5分)9.结合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请简要分析说明它们各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2011揭阳二模)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小题)(6分)(1)子曰:“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2) ,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终不解矣。(韩愈师说)(4)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2、。 , ,人道寄奴曾往。(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乙 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2011锦州三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刘姥姥初进荣国府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幌。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说着,都迎出去了。刘姥姥屏声侧耳默候。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 只见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

13、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起来,别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姥姥了。”凤姐点头。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

14、了。板儿便躲在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这里凤姐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刚问些闲话时,周瑞家的向凤姐回话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刘姥姥道:“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周瑞家的道:“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的说了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

15、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来?打发咱们作煞事来?只顾吃果子咧。”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因笑止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忙命快传饭来。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饭来刘姥姥吃毕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舔舌咂嘴的道谢。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内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事,都不知道这些亲戚们。二则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

16、,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周瑞家的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看见,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钱来,都送到刘姥姥的跟前。凤姐乃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若不拿着,就真是怪我了。这钱雇车坐罢。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的,拿了银子钱,随了周瑞家的来至外面,仍从后门去了。(选自红楼梦第六回 有删

17、节)(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刘姥姥通过周瑞家的进了贾府,在等待凤姐的时候,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这一描写体现了凤姐在贾家的地位、权势和威严。B周瑞家的传达王夫人的意思,要刘姥姥“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并再次暗示和催促她,但刘姥姥却迟疑再三,言非所想,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C刘姥姥家因为生活困窘、衣食不济,前去贾府寻求经济帮助,作者设置刘姥姥这个角色进贾府,形象地说明了“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D作者安排刘姥姥进贾府,就是以一个外人的眼光来描写贾家的奢华,自鸣钟,凤姐珠光宝气的打扮,传来的一桌子饭,都写出了荣府的豪富

18、奢华。E刘姥姥说到为难之处,推出板儿说话,作者刻意安排这个角色使他成为行乞的幌子,缓解了刘姥姥的窘态,让人不觉得她的话语那么突兀。(2)小说中刘姥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3)小说第一段写刘姥姥刚到贾府就见到一个“匣子”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4)凤姐接待刘姥姥这门穷亲戚时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有人认为傲慢无礼,也有人认为比较得体。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2011锦州三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朱仁民:“潘天寿的后人”毋庸置疑,现实中的画家,大部分是画匠,能成为艺术家

19、的很少。而像朱仁民这样能将心灵生态、艺术生态和自然生态交融的艺术家则少而更少。在徒具形式、缺乏内涵已成为当下中国画作品症结的今天,2002年,他为央视开年大戏天下粮仓绘制的贯穿全剧的主题绘画千里饿殍图之所以令人震撼,被权威艺术评论家誉为“近代史上的以书法入画的中国人物画最经典作品”,我们想,这决不仅仅因其风格和技巧如同天启般的豪放表达,不仅仅因其直接而强悍的大视觉、大手笔、大功力,还因为这幅长卷有一种大情怀、大仁义潜伏着,流动着,让我们不禁对当下中国画的症结产生真挚而深刻的反省。而就胸怀和气魄论,朱仁民一如其外祖父潘天寿。潘天寿擅作大画,朱仁民精于长卷,他能凭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精湛的笔墨、造型

20、功力,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风情因景而来,思绪随卷而去,若大江奔流,直泻而出。他或许是艺术家中能籍书法入画而不遣用任何底稿照片,并且在创作时落笔无悔就将成千上万人物、舟楫、建筑、山水在百米长卷上一气呵成,而没有任何挖补的极少数艺术家之一。作为艺术家,艺术是重要的,但比艺术更重要的是做人。年逾六十的朱仁民,总想用温暖的心和乌托邦式的浪漫情怀安慰烦躁不宁的时代,给物欲横流的世界来一个全然不同的提醒和诠释。他至今仍苦行僧般常以饼干充饥,每天都脑体并用,工作15个小时以上虽然他的探索和创造原本也是性情使然,但他的劳动质量与数量,特别是劳动精神及渗透在劳动之中质朴的高贵灵魂,令人惊叹。“10多年前,

21、仁民今天赚一点塑一个罗汉,明天又赚一点,再塑一个罗汉,他自己一个人,没人帮他忙。现在,他也老了”老母心疼地说。倔强的朱仁民无意间也流露出无奈的感叹:“我已经感到力不可支,不是体力,是心!”采访中,我们感受到朱仁民因梦比回忆多而更加活跃和不安的灵魂。我们不敢想象,一种饱受世俗挤压的痛苦,难以寻觅、专注于自己所真正热爱的艺术的焦灼,这两者会不会有一天合并在一起,轻而易举地毁灭、葬送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文化产业、向世界展示中国软实力的今天,我们是否能给朱仁民这样一辈子专注于生态、全身心奉献给公益文化产业的体制外的艺术家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关怀?让我们多少还有点欣慰的是,朱仁民无须等到三

22、五十年后,今天,已有人如他所说,“向大国文化敬礼!”瑞典哥德堡号全体海员面对莲花岛,给朱仁民留言:“您就像一座大山,立在我们瑞典人面前!”美国著名艺术评论家威林伯格在考察莲花岛后评价道:“我第一次看到,从资本投入到规划、建筑、室内、雕塑制作全由一位艺术家独立完成的大地作品,令人难以置信,朱仁民的人文精神、艺术才华和艰苦卓绝的努力是我们的楷模榜样。”在国际湿地论坛上,对朱仁民的作品银川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国际湿地公约组织代表李朗先生说:“震撼!五体投地!”意大利国家电视台资深评论家玛丽娜比契,在欧华时报上长篇撰文告诉意大利人:“朱仁民是中国的米开朗琪罗!”面对朱仁民的艺术作品,韩国纪录片协会主席

23、郑秀雄在拍摄后感慨地说:“这是世界上文化人几乎没有可能做到的行为。”“20世纪30年代,在当时民族虚无主义和反传统思想充斥的背景之下,潘天寿对中国画传统的捍卫和发展,有着历史性的贡献”这是潘天寿大师含冤去世后,历史给予老人的崇高评价。“不是我高了,是时代的潮水降下去了!”朱仁民谦虚地自我评价。人无法选择历史。但历史会选择故人。百年后,我们不知道历史还会给大师的外孙朱仁民,一个怎样的评价。(选自2010年4月9日光明日报)(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赏析,最准确的两项是 ( )( ) (5分)A在作者看来“画家”和“艺术家”不是一个概念,因为那些有“徒具形式、缺乏内涵”的作品的“画家”至多算是“

24、画匠”。B作者把朱仁民放在当今画家群体的背景中去看,以突出他的作品与众不同,因为他是唯一将心灵生态、艺术生态和自然生态交融的艺术家。C“朱仁民一如其外祖父潘天寿”,这是对朱仁民的高度评价,热情赞赏其卓著的艺术功力、博大的艺术情怀、撼人魂魄的艺术成就。D“作为艺术家,艺术是重要的,但比艺术更重要的是做人”,在文中起到承上起下的作用,将文章的思路转入重点写其为人上来。E他的探索和创造原本也是性情使然,这不足赞赏;但他的劳动精神及渗透在劳动之中质朴的高贵灵魂,着实令人惊叹。(2)千里饿殍图被誉为“近代史上的以书法入画的中国人物画最经典作品”,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请概括作答。(6分)(3)“劳动精神及渗

25、透在劳动之中质朴的高贵灵魂”中的“劳动精神”和“高贵灵魂”分别指什么?(6分) (4)有人问及朱仁民对他自己的艺术作品有何评价,他回答:“我想再有个三五十年吧,子孙们会在我所有作品面前,作一深深的道歉和崇高的敬礼!”对此,你是如何理解和评价的?联系本文,探究作答。(8分)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2011武昌五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王老师的不情之请让我这个做学生的左右为难,也不知如何去向他说明自己心中的想法。B“很时髦”的美女司机被网友誉为“公交天使”,她乐于助人,做的好事真是擢发难数。 C某网站官司过后,不仅赔了款,又失去了重要

26、栏目,影响了人气,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D日本的核辐射对中国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只有西藏没有检测出辐射物,这让人受宠若惊。14.(2011海口二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根据在大同大厦对寄宿学生的调查发现,很多学生都是家住辖区之外,距离学校远,家长又很忙,出于无可奈何才选择参加寄宿班的。B在国内部分乳品制造企业爆出诚信危机之后,豆奶作为替代品进入了消费者的视野,从而引发了投资者对于相关行业发展前景的关注。C“生态健康国际论坛”是由国际生态健康联合会组织的学术会议,主要探讨全球气候、生态变化导致的新发传染病等人类健康。D全国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机构职能,增强监督实效,为促进经济

27、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作出了新的贡献。15.(2011西工大第七次适应测试)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著作权, 。公开传输权、公开展示权、改作权、散布权、出租权等等 著作财产权是无形的财产权 是基于人类知识所产生之权利 利用著作损害著作人名誉的权利 故属于知识产权的一种,包括重制权、公开口述权、公开播送权、公开上映权、公开演出权 分为著作人格权与著作财产权 姓名表示权及禁止他人以扭曲、变更方式 其中著作人格权的内涵包括了公开发表权A BC D16(2011淮安四调)请将下面的这句话用平易朴实的语言重新表述。(5分)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

28、,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时的心情。 。17(2011揭阳二模)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文后问题。(6分)秋径宋保暹杉竹清阴合,闲行意有凭。凉生初过雨,静极忽归僧。虫迹穿幽穴,苔痕接断棱。翻思深隐处,锋顶下层层。请描述此诗颔联“凉生初过雨,静极忽归僧”中的情景。要求:想象合理;语言生动;不超过80字。六、作文(60分)18(2011江苏高考卷)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平庸则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事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 请以“拒绝平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不必面面俱到;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三(A)语文答案和解析1

29、.【答案】B【解析】原文中说“而在中国唐朝之后的韩国历史发展中,其民族文化也吸收了基督教、伊斯兰教和萨满教文化的精华,中西文化熔为一炉、交相辉映。”文章没说“华夏文化与韩国文化逐渐脱钩”。2.【答案】C【解析】A.韩国书法源出于汉字的书写形式,不同于“书写形式完全相同”。B. 对韩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影响,而非“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D. “更体现出了中华文化的特点”原文没有体现。3.【答案】A【解析】B.原文说“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不能说“不具有大唐遗风特点”C.“佛教在韩国是最普遍的宗教信仰。”的推断在原文中无依据。D.在接受中华文化同时,韩国仍有对于西方的文化的接收和自己独特民族

30、文化的发展,因此说“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回归”不准确。4.【答案】B【解析】恨:遗憾 (“恨”在古代语义轻)。5.【答案】A【解析】A之:均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以:介词,用;介词,由于C于:介词,在;介词,给。D其:副词,加强祈使语气,“要”“一定”“应当”;副词,表示婉商语气,“还是”。6.【答案】D【解析】“好称道后进之士”并不是“喜欢提携在科举考试中排名靠后的进士”,“后进”是“后辈”的意思。7.【答案】(1)不久,有一名骑兵追赶过来,快赶上贺瑰了,和凝大声呵斥,那骑兵仍不停止,和凝就拉开弓射死了他。(“已而”1分,“几及”1分,全句通畅1分。)(2)先于别人采取行动的人,

31、就能制服别人。请您写十几封诏书,先授给郑王,有急事就命令将领进攻安从进。(“先人”1分,“所以”1分,“将”1分,全句通畅1分。)(3)唐代旧例,主管贡举的官吏在录取进士时,以自己当年及第的名次为最尊。(“故事”1分,“重”1分,全句通畅1分。)【解析】除了运用所学知识及上下文推断关键实词的意义之外,还要注意(1)句中的省略。【参考译文】和凝字成绩,郓洲须昌人。他的九世祖和逢尧曾任唐朝检察御史,从逢尧以下,后世都没有做官读书的。和凝的父亲和矩,喜欢喝酒,不拘小节,然而特别喜欢接纳文人,常常倾尽家财来交结文人。因此和凝跟着结识了一些文人。和凝从小就聪明伶俐,姿态俊秀,神采奕奕。考取进士后,梁义成

32、军节度使贺瑰聘他担任从事。贺瑰与后唐庄宗在胡柳交战,贺瑰被打败了,逃跑时只有和凝跟随着他。贺瑰回过头来看见和凝,挥手让他走开。和凝说:“大丈夫应当为知己的人死,我为自己没有死的好处所而感到遗憾,怎么能走开呢!”不久,有一名骑兵追赶过来,快赶上贺瑰了,和凝大声呵斥,那骑兵仍不停止,和凝就拉开弓射死了他,贺瑰因此幸免于难。贺瑰回来,告诫他的孩子们说:“和凝这年轻人,有志气,讲义气,以后必然会富贵,你们要好好侍奉他!”于是将女儿嫁给了和凝。天成年间,朝廷授和凝殿中侍御史一职,后多次升官至主客员外郎,主管皇帝的诏书;又担任翰林学士,主管贡举等。当时,进士中有很多轻浮的人,喜欢吵吵闹闹对待主考部门。主考

33、部门每次公布考榜,就事先围上荆棘,关上省门,不让人出入,成了常规。和凝拆掉荆棘,打开省门,考生见了考榜都恭肃不再喧哗,所录取的都是当时最优秀的人,称得上是得了人才。后晋初,朝廷授予和凝端明殿学士,兼管度支,同时任翰林院学士承旨。高祖多次召见他,以时事询问他,他的回答都能让高祖满意。高祖将要去邺都,当时在襄州的安从进已表现出要谋反的迹象。和凝说:“高祖您要到邺都去,安从进必然乘机反叛,您将怎么办?”高祖说:“你将怎么处置这件事?”和凝回答:“先于别人采取行动的人,就能制服别人。请您写十几封诏书,先授给郑王,有急事就命令将领进攻安从进。”高祖认为这样非常好。这时,郑王担任开封尹,留下来不跟随高祖去

34、邺,高祖就授给他诏书。高祖到了邺,安从进果然谋反,郑王就以诏书命令骑将李建崇、焦继勋等人征讨安从进。安从进认为高祖刚去邺,没料到晋兵会迅速出动,行军到花山,遇见李建崇等人的军队,以为有神灵相助,于是败逃。出帝即位,加授和凝右仆射。一年后,免掉他的平章事,升为左仆射。和凝喜欢装饰车子和章服,写文章以多为富有,有一百多卷的集子,曾经自己刻板印行于世,有识之士多非议此事。但他天性乐于做善事,喜好表扬后起的文士。唐代旧例,主管贡举的官吏在录取进士时,以自己当年及第的名次为最尊。和凝考中进士时的名次是第五,后来他主持贡举,就选中范质为第五名。后来范质做到宰相,封鲁国公,官至太子太傅,都与和凝相同,当时人

35、以此为荣耀。8.【答案】孟诗从听觉角度描写春天景色,重点写的是鸟啼声和风雨声。王诗描绘景物的色彩和形态,用“红”“绿”分别描绘桃花和柳条,以“含宿雨” 写出桃花被雨滴滋润的形态,以“带朝烟”写出绿条笼罩在朝烟中,袅娜迷人。(找出其他不同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例如第一首写春之“闹”,第二首写春之“静”)【解析】这道题考查诗歌的内容及意境特点,特别是两首诗的鲜明不同之处。回答时,要说明通过哪些景物表现了哪些特点,不要太简略,要有理有据。9【答案】第一首因有“风雨声”而问“花落知多少”,表现诗人惜爱春花、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第二首有“花落未扫、山客犹眠”的词句,表现诗人追求闲适宁静的生活情趣

36、。(也可以说出它们的相似点,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这道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回答时,不要太简略,具体格式是:通过表现了的思想情感。10.【答案】(1)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2)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4)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11.(1)【答案】D.3分,A.2分,E.1分【解析】B.“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不当,实为一见面就张口求人,“情有所难”。C.“设置刘姥姥这个角色进贾府”不是为了说明“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这与主题不符,可参照AD两项。E.“行乞的幌子”评价不当,最多是“求助”,第二年刘姥姥即带着“头一茬摘下的瓜菜”,二进荣国府,以感谢贾家的关照

37、;“话语那么突兀”之说不当。(2)【答案】贫穷质朴,没见过世面;粗俗;有些自尊,难以启齿求人。(适当举例说明即可)【解析】这道题考查概括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一般的要点包括:人物的典型性,人物的基本特征,人物形象的意义。分析时结合这几点找到证据。(3)【答案】为引入正文做铺垫;烘托或反衬人物的情感或情绪;渲染环境氛围。这一细节描写十分高明,它通过刘姥姥的听觉和视觉来渲染王熙凤的出场。这个自鸣钟就是挂钟,这个甭说在乾隆中期,就是在解放前,谁家里面有一个自鸣钟,那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财产,由此可见贾府之盛极一时。【解析】这道题考查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这个细节本身就是财富地位的间接体现,可

38、以暗写人物的显贵,可以起到反衬作用。回答时,要答出表现手法,如何运用的表现手法,对描写环境对人物性格对主题有何作用。(4)【答案】观点一:凤姐接待刘姥姥傲慢无礼。运用“不接茶” “不抬头”等神态描写,写出了凤姐的富贵和傲慢;运用了“忙欲起身,犹未起身”等动作描写,显示了凤姐的虚情假意;运用了“嗔怪周瑞家的”等语言描写表现了凤姐表里不一的性格特点。 观点二:凤姐接待刘姥姥比较得体。运用了满面春分的神态描写,写出了凤姐的热情;运用了“忙欲起身”的动作描写,写出了凤姐对穷亲戚的尊重;运用了多处语言描写,写出了凤姐的周到和客气。【解析】这道题考查探究文本艺术魅力的能力。观点可以选择,但赞成哪有一种都必

39、须能自圆其说。本题就是寻找证据,在证据与结论间建立逻辑关系,也叫证明题。分析时要具体说明哪些细节描写,哪种类型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的哪种心理,最后落到结论上来。12.(1)【答案】CD(选C项3分,选D项2分)【解析】A“有徒具形式、缺乏内涵的作品的画家至多算是画匠”,犯了扩大的错误;B“唯一”限制不当,过于拔高朱仁民;E“这不足赞赏”错,不管怎样,“探索和创造”本身都是值得赞赏的。(2)【答案】原因有三:风格和技巧如同天启般的豪放表达;直接而强悍的大视觉、大手笔、大功力;这幅长卷有一种大情怀、大仁义潜伏着,流动着,让我们不禁对当下中国画的症结产生真挚而深刻的反省。(每点2分,共6分)【解析

40、】这道题考查概括能力。首先确定答案区域,然后去找可以成为原因的中心句,用练的语言概括出来,注意要点齐全。(3)【答案】“劳动精神”是指他不计报酬、不畏劳累、几十年如一日的连续亲自劳作。“高贵灵魂”是指他自己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却总想用温暖的心和乌托邦式的浪漫情怀安慰烦躁不宁的时代,给物欲横流的世界来一个全然不同的提醒和诠释。(每句3分,共6分)【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把握能力。这两个词语之所以需要解释,在于这两个词语都很抽象,需要具体解释,原文中都有呼应的地方。(4)【答案】这句话充分展示了朱仁民对自己、对人类、对中国文化的信心。(2分)他相信他的作品一定能促使人们端正对自然的态

41、度,激发人们对自然的深情,赢得世界人们对中国文化的羡慕与赏识。(3分)这不是妄说,已经为现实所证明,文中所列世界艺术家和评论家的热情赞赏便是明证。(3分)因此我们折服于这位伟大的艺术家的自信。【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文章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对人物精神内涵的把握探究能力。首先要回答这句话表面上表现了什么,其深层含义是什么,能表现主人公什么样的精神思想,然后对这个思想进行合理辩证评价。13.【答案】C【解析】“赔了夫人又折兵”:比喻想占便宜没有占到,反而遭受损失。A项“不情之请”:不合情理的请求。一般称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话,自谦之词。B项“擢发难数”:比喻罪行极多,无法计算,贬义。D项“受宠若惊”:

42、形容受到过分的宠爱或赏识而感到意外的惊喜或不安。14.【答案】B【解析】A项最后一句话偷换了主语。C项残缺宾语中心词。D项最后一句话的并列短语中前后顺序颠倒。15.【答案】B【解析】整体上按逻辑顺序排列。句带有总领的性质,且提示着先说著作人格权再说著作财产权。其次三句为一类,都在讲著作人格权,为一类,讲著作财产权。16.【答案】在人生的路上,不要匆忙地赶路而忽视了前行的感受和体验;要以宠辱不惊的心态迈开每一步,将成功或挫折都收进背后的行囊,人生的旅程定会丰富而精彩!【解析】这道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及修辞。原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只需改成通俗语言即可,也就是化具体为抽象。17.【答案】孟秋新雨之后,

43、金风送爽,凉意宜人,密林深处宁静至极,忽然,诗人听到轻微的步履声,它打破了寂静,显得分外清晰,原来是诗僧回来了。(要突出作者“以动写静,以声绘寂”的手法。)(6分)【解析】这道题考查语句扩展的能力。根据原诗写景的句子,通过联想想象,合理扩展语句,要写得优美,要在原句的基础上还有自己的体验,依据原诗而不拘泥于原诗。18.【优秀作文】拒绝平庸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凡血性之人岂能甘于平庸,岂能沉庸常而不奋,溺舒阁而不张?人活一世,或如草木而苟且,或如巨木而竞霄,不飞则已,一飞戾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宁处忧患而生,不择安乐而死,是之谓大丈夫。公元二千五百年前,一位五十五岁的高个子老人携众弟子踏上周

44、游列国的征途。骄阳似火,尘土飞扬,老人目光安详。他就是孔子。这个一路风尘的东方哲人,在被人戏称“累累若丧家之犬”后,依然故我,周旋于各诸侯国之间。他此行唯一的目的就是推行儒家学说,让世界和谐,让百姓安居乐业。旷野之中,忽遇楚狂接舆。狂人大笑两声唱起歌来:“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他嘲笑孔子,敬告他:当此乱世,不如归隐山林,自在逍遥了去。孔子目光入炬,粲然答曰:“知其不可而为之!”好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从俗俯仰,泯然众人,何如迎难而上,寄希望于未来。事不可为,然亦有所为;坚守梦想,又岂是安逸所能诱惑之?平庸,就是对圣者的嘲弄。八百年之后,有一

45、个年轻人同样不甘于平庸,做出了一番大事业。他就是东晋北伐名将祖逖。祖逖轻财好施,慷慨任侠,少有大志。后折节读书,枕戈待旦,闻鸡起舞,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公元313年,祖逖自募勇士数千,北渡长江,欲收复河山。船至中流,天苍苍,水茫茫,豪情胸中生。他中流击楫,慨然啸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兵发中原,九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国土,何其壮哉!少年当有少年事,不甘平庸是英雄。其后四百年,才华旷世的李白出生。李白从小就有扶社稷安天下的豪情壮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不甘平庸的李白,一生都在追寻他的政治理想,百折不挠,却又命途多舛。他虽然多次喊出“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

46、海”的口号,怎奈没有明君识英才,只把他作为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李白岂能甘于庸俗无为的闲职,竟脱下官袍,拂袖而去,何其洒脱超然!世事多艰无可栖,不做平庸太平犬。今之学子,生于富裕之时代,吃穿不愁,机遇多多。然甘于庸常者众,不甘平淡着寡。只求二亩三分地,不图江河万里行。他们的血液里,少了激情和潮汐,常常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貌似个性卓绝,实际上胸无大志,与古人相比,不啻霄壤。平庸,对真正的男人来说,是一种耻辱,连巾帼都不屑。平庸,不过是呆在原地,不思进取,不思创新,世事有变又往往跟风,毫无原则可言。人生是一场华丽的演出,演好自己的戏,做好自己的人,就应该大声喊出你的口号:拒绝平庸!【佳作点评】十分文章,三分语言。本文观点很平常,不过是拒绝平庸;思路也极其简单,不过是列举古代名人事例,一次一次演绎拒绝平庸的大戏;材料尚可,除了李白一则,其余皆比较新鲜。如果不是华丽优美的语言,此文也就是中等偏上的作品。本文不但用近似文言的笔法来叙事议论,且不时间杂着诗词歌赋,读起来慷慨激昂,颇振奋人心。而且,作者处处不忘扣住题目,夹叙夹议,自圆其说。其中,也不乏名言式的句子,如“宁处忧患而生,不择安乐而死”“人生是一场华丽的演出”等,都是闪光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