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鉴赏之形象与感情(讲)考向一 鉴赏形象之人物形象1讲高考(1)考纲要求能够鉴赏诗歌中塑造的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形象。(2)命题规律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热点,设问方式一般为“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中刻划了的某形象有怎样的特征”等,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少数省市也有客观选择题的形式。例:【2018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寄和州刘使君张籍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注】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10根据前
2、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5分)11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答案】10表现:把酒当春,绕道送客,常去赏花。原因:长期得不到升迁,怀才不遇;喜欢自然山水。11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试题点评】分析近三年的江苏高考试题中诗歌鉴赏的第一题,可以发现,其实这几年在第一题的设置上一直很稳定,2015年“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2016年“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2017年“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原因
3、”,2018年“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都是针对人物形象考查学生的概括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先圈出题干中的引文,如今年的“闲”,理解其意思,即“闲适”或“没事干”,然后圈出诗句中所写的人物的活动,概括表现并分析具体的原因。【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试题点评】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从景物形象入
4、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
5、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趁热打铁】【2019届安徽皖江名校联盟高三12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夏初雨后寻愚溪柳宗元悠您雨初霁,独绕清溪曲。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沉吟亦何事,寂寞国所欲。幸此息营营,嘯歌静炎煥。【注】此诗作于诗人被贬永州时期。燠(yu):热。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照应标题:久雨初晴,诗人独自来到清澈的小溪旁,沿着曲折的溪岸而行。B额联将“寻愚溪”途中所见的最物描写与诗人的动作描写结合起来,饶有情趣。C颈联是诗人的自我反省,表达了矛盾的心情:在追求功名与忍受寂寞之间挣扎。D诗歌前四句写景叙事,后四句抒情言志,展现了诗人被贬永州时期的内
6、心世界。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答案】14C15意为:我有幸来到这里,平息了奔走钻营之心;长啸高歌,觉得炎热的天气也缓解了许多。表达了诗人虽遭贬谪但依然积极乐观,恬然自适,不再为自己的处境而烦恼,不再为日后的前程而困扰的超脱旷达情怀。【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侧重于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理解,作答时立足于整体,着眼于局部。先初步解读诗歌最后两句“幸此息营营,啸歌静炎燠”的意思,即:有幸来到这里免去了官场的谋求,大声唱着歌来缓解炎热的气候。结合注解看,此诗作于诗人被贬永州时期,但诗人能够做到心无挂碍,和世俗事务暂时绝缘,以一种超功利、超现实的心
7、境,达到了与自然与人生合一的闲散悠然的境界,放下争逐之心、功利之念,甚至觉得脱离了局促的社会政治樊篱,贬谪南荒对他倒是一件幸事。所以,他觉得必须高高兴兴地去面对未来,敢于大声地唱着歌去迎接“炎夏”的挑战,不再为自己的处境而烦恼,不再为日后的前程而困扰,给人一种“解脱世俗尘网的束缚、超越人世间烦扰与困惑”的崭新的精神风貌。考生作答时,可以先明确诗句的浅层含义,然后再从诗人的情感态度角度去分析。 】考向二 鉴赏形象之事物形象1讲高考(1)考纲要求能够鉴赏诗歌中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形象或具有特定含意的事物形象。(2)命题规律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的象征意义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
8、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题型以主观题为主。例:【2018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
9、横飞溅。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案】14D15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
10、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趁热打铁】【2019届山东师大附中高三第四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纸鸢王令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终日遂为安。挟摇不起沧溟远,笑杀鹏抟似尔难。【注释】王令,北宋诗人,为人正直敢言,有治国安民之志,但一生壮志未酬,贫病交加而死。偶能终日,意指纸鸢之线易断,偶尔能在一天里始终飞于高处。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揣测放风筝的人放风筝以增添空中壮观景象的原因,是嫌弃飞鸟花样不够多。B三、
11、四句写风筝挣脱线高飞,便有“愚儿仰面看”,诗人借此暗讽世俗之人的势利。C碧霄难至,风筝偶尔飞向高处便“遂为安”,好比暂居高位的小人志得意满的嘴脸。D作者没有从正面描写风筝的形状和色彩,以衬托、对比手法来表现风筝飞升之高。15本诗中“笑杀鹏抟”的纸鸢,与庄子逍遥游中嘲笑鹏的斥鴳形象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4B15参考答案:本诗的纸鸢和逍遥游中的斥鴳都显得自大无知,但本诗中“笑杀鹏抟”的纸鸢,暂时高飞却嘲笑未能远飞的大鹏,这是一旦得势便嘲笑有志难伸之人的小人行径,而庄子逍遥游中斥 鴳不知自己也有所待,见识短浅。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
12、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2)【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描绘“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的画面,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天津高考题多年在这方面设题,如2015年“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017年“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只是提问方式略有不同,而2018年完全延续了2017年的提问方式。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时,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
13、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回答本题抓住“平畴”“远风”“良苗”“怀新”几个意象,然后把“平、远、良、新”等几个修饰词展开联想,描绘画面即可。【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试题点评】此类题目的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
14、而“感伤”。【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试题点评】对于诗歌情感,应是诗歌鉴赏的必考题,只是有的是明考,有的是暗考。如2015年“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016年“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2017年“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2018年“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2015年、2017年、2018年都是明考,只是有的针对全篇,有的是针对局部,2016年借助炼字来考查情感。诗歌情感的考查既包含情感的体现方式,又包含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
15、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
16、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趁热打铁】【2019届广东湛江高考调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梦游三首(其一)徐铉魂梦悠扬不奈何,夜来还在故人家。香蒙蜡烛时时暗,户映屏风故故斜。檀的慢调银字管,云鬟低缀折枝花。天明又作人间别,洞口春深道路赊。【注】檀的:古代女子脸上点饰的红点。洞口:神仙所居的洞口,化用刘晨、阮肇入天台遇仙女的典故。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开篇点题,魂驰故人之家,与思念之人相会,皆是梦游所
17、历之境。B承接首联点明的时间,颔联的“香蒙”和“蜡烛”营造出幽会的朦胧美。C妆容精致,云鬟簪花,调弄着箫管,一位妙解音律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D诗歌采用虚实结合手法,虚写梦中与爱人相会,实写梦醒与爱人分别。15诗的末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案】14D15描写了神仙洞口分别后春意浓郁道路漫长的景象。以景结情,暗示别后天上人间后会难期。表达别时的依依不舍和别后的相思之苦。【15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的意境及语言的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结合诗句内容及表达技巧进行分析。诗歌的尾句“洞口春深道路赊”,结合注释可知,“洞口”是化用了刘晨、阮肇入天台遇仙女的典故,借指自己
18、梦中与爱人分别的地方;“春深”意思是春色浓郁,“赊”是“长”“远”的意思,承接上句“天明又作人间别”可知,尾句描绘了神仙洞口分别后春色浓郁道路漫长的景象。从手法上来看,尾句是在写景,属于以景结情的手法,这种手法的好处是可以拓展意境,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而此处用“洞口春深”,也正暗示分别之后,二人就好比天上和人间,后会难期,照应了上文的“人间别”,透露出无限惜别情意。【点睛】第2小题有两问,第一问“诗的末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考查的是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
19、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最后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二问“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考查的是诗句的作用,解答时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内容作用就是写了什么,结构上的作用,则要关注诗句在诗歌的位置:首句多为渲染氛围,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中间多为承上启下的作用;尾句以热情议论句作结多为点明主旨情感,若以景作结,则是为了收到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2讲基础古代诗歌内容上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鉴赏时,首先必须明确其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其主旨和思想
20、倾向。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地分析评价。要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义、似是而非的问题。3讲典例【例1】【2019届甘肃兰州一中高三11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点绛唇春闺 明陈子龙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 梦里相思,芳草王孙路。春无语,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注】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华亭(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清兵入关,他坚持抗清斗争,被俘后投水殉国。惯:照例。“杜鹃啼”二句:鹃啼凄厉,能动旅人归思。又传
21、其啼至哀,能至血出。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之起句,“满眼韶华”,此时抒情主人公举目所见,是一片明媚春光。欲抑先扬,美好的被摧残,更能表达凄凉惆怅的情感。B以“几番”照应前面的“惯”字。说明东风之摧残百花非止一次,而是经常如此。“烟雾二字,补足前句未及写出的“雨”字。C下片的“王孙”,在这里指纵情声色、乐游忘归的贵族子弟,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D“春无语”意味着春天将尽,也暗示闺中人青春不再;“杜鹃”“不如归去”的哀鸣,并没有唤回恋人的归来。15这首词字面上属闺怨之作,但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家国之思。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答案】14
22、C15词的上片描绘的春天落红狼藉的凋零景象,寓指大明江山大势已去,抗清复国事业的前景不容乐观,体现了作者的忧患情绪。“只有花难护”,既有对春光逝去的无奈,也能令人感到作者在国家败亡之际无力回天的沉痛。“王孙路”,可以指游子的旅程,也令人联想到江山代易之时,明朝那些王公贵胄流离失所的没落之路。“杜鹃啼”,可以是春天逝去的标志,也可以令人联想起望帝死后化为杜鹃的传说,饱含亡国之痛。【15题详解】本题题目是“这首词字面上属闺怨之作,但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家国之思。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是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本词上阕,起二句,先扬后抑。此时词人举目所见,是“满眼韶华”,一片春光。继而东风乍起
23、,落红遍地。这一顿挫,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从而也折射出时代的变化。陈子龙生当明清易代之际,对明王朝怀有深厚感情。在他看来,明代江山无限美好,正如满眼韶华。可是清兵南下,“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犹如骤起狂风,将万紫千红摧残殆尽。在这里,词人用的是比兴手法。“韶华”(春光)和“红”(花),代表美好事物,代表他所热爱的明代江山和明代人民;而“东风”则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也隐喻清兵的南下,“东风”一辞作贬义者,古已有之,如陆游钗头凤红酥手“东风恶,欢情薄”,此处只是移用于词人所憎恶的事物罢了。下面二句,以“几番”照应前面的“惯”字。说明东风之摧残百花非止一次,而是经常如此。“烟雾二字,补足前句未及写
24、出的“雨”字。春天的风雨连绵无尽,常常呈现烟雾迷蒙的状态。在东风肆虐、烟雨茫茫的天气中,百卉凋残,一片凄凉,于是词人不禁发出由衷的慨叹:“只有花难护!”前几句造足蓄势,至此词人的感情迸发而出,力抵千钧。在生活中,他奔走呼号,出生入死,力求挽救明朝的危亡,结果毫无效果。因此这一句正是反映了词人内心深处的亡国之痛。下片宕开一笔,径写对明王朝的系念,但在词的意脉上仍与上片紧密相连。词人在白天看到风雨摧残的落花,到了晚上便自然联想到惨遭践踏的故国。“梦里相思”一句,为艳词中常语,然而此处用以表达爱国之情,却非常深刻而又贴切。“王孙”一辞,通常被理解为贵族子弟,这里的本意却更接近杜甫哀王孙中所说的“可怜
25、王孙泣路隅”。在清兵南下之际,朱明的宗室子弟,或流离道路,或辗转沟壑,唯有少数人如唐王朱聿键、鲁王朱以海等仍在企图反抗。此处作者对明代王孙魂牵梦萦,实际上是将复兴明代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可是梦醒之后,依然风雨如磐,落红成阵。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他不得不发出“春无主”的哀叹。结二句进一步渲染出这种悲哀情绪,哭出了国家将亡的忧思。句中的“杜鹃”,又名杜宇,相传是古蜀国的君主望帝之魂所化,它隐于西山,日夜悲啼,口吻常常出血。后人常用杜鹃啼血借指失国之痛。这里说“泪染胭脂雨”系由“啼血”转化而来,则杜鹃悲鸣时流出血泪,洒在飘飏落花的风雨中,红雨满天,景象壮丽而又悲惨。【趁热打铁】【2019届河南开封
26、高三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田家苦 章 甫何处行商因问路,歌肩听说田家苦:“今年麦熟胜去年,贱价还人如粪土。五月将次尽,早秧都未移;雨师懒病藏不出,家家灼火钻乌龟。前朝夏至还上庙,着衫奠酒乞杯珓;许我曾为五日期,待得秋成敢忘报。阴阳水旱由天公,忧雨忧风愁煞侬;农商苦乐原不同,淮南不熟贩江东。”【注】灼火钻乌龟:古代占卜之法。奠酒乞杯珓:古代占卜之法。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从农夫向问路的商人陈诉田家之苦写起,结尾指出农商苦乐不同,首尾圆合。B用乌龟占卜,用酒祭奠神明,祈求庇佑,表现出在自然灾害面前农民的无奈无助C诗歌通过对农商苦乐的深层对比,反映了商人压低粮
27、食价格、盘剥农民的现实。D诗人以农夫的口吻,用通俗易懂朴实生动的语言道出田家心声,有很强的感染力15诗歌从哪些方面揭示田家之苦?这种揭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14C15第一问:麦子丰收,田家遭受贱价之苦;天灾水旱,田家只能祈求神明保护的忧愁之苦。第二问:表达了作者对田家的深切同情,反映出无论丰歉,田家都逃脱不了凄苦命运的现实。 【例2】【2019届湖南株洲高三上统一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宿州上元苏轼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此去淮南第一州。【注】 “江东归老客”,用范蠡弃官
28、归隐典。“白云乡”,庄子:“乘彼白云,至于帝乡。”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骑试春游”写初春时节,乍暖还寒,但蛰居已久的人们,按捺不住,便争相 骑马乘车到郊外观赏春光。B“小雨如酥落便收”中的“收”,写春雨绵软细微,洒在干涸的土地上,即刻就吸收尽净,用字极为传神。C“飞火乱星球”写想象之景,烟花腾空而起,如同团团星球迭相灿烂进发,“乱” 字透出目不暇接的热闹。D“浅黛横波翠欲流”写眼见之景,山如着了一抹淡青色画眉,春水荡漾,山水青翠15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14C15雨中春游的欣喜之情;厌倦仕途的归隐之情;佳节风物美景的赞赏之情;遭遇朝廷冷落的伤感之
29、情。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
30、感或借景抒情。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古代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如“残、缺、断、愁”等词语常与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寂有关。4讲方法(1)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2)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
31、去揣摩。分析诗歌的意象。诗歌用形象说话,一般不是直白地表达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情感。而是借助于意象(形象)抒情言志。把握常见意象的内涵,有利于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情感态度。品味诗歌的意境。诗歌是否有诗味、有意蕴,是衡量诗歌美丑高下的重要标准,而意蕴来自意境。(3)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当然考试中对不熟悉的作家作品,命题者都要作注,以便于考生把握诗歌的内容。(4)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古诗中的思想感情
32、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惜别、依恋、赞美、仰慕、豪迈、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不同类别诗歌鉴赏要领:借景抒情诗,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把握其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咏史怀古诗,要联系背景,领悟情感(感慨兴衰或寄托哀思或托古讽今);托物言志诗,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志趣融于某种具体事物中,达到言志的目的;山水田园诗,是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
33、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边塞征战诗,反映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赠友送别诗,通过景物渲染离别时凄凉氛围,抒发难离或勉励之情;闺怨诗,写闺房女子对丈夫久客不归的埋怨或对远在边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羁旅行役诗,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家乡的憧憬;谈禅说理诗,是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诗句中,这类诗往往有不食人间烟火之空灵境界;伤春伤别诗,是借对春光流逝抒发韶华易逝、壮志未酬的感慨,或表达对亲朋、好友、爱人的无限思念之情等等。(5)了解试题设问方式,掌握答题步骤
34、:设问方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思路解析:这类题通常是结合某一诗句或意境提问,因此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才能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答题步骤:回答塑造的形象;回答作者的情感;回答作品的思想意义。5讲易错【题目】阅读下面这首五言律诗。完成后面题目。乱 后辛 愿兵去人归日,花开雪霁天。川原宿荒草,墟落动新烟。困鼠呜虚壁,饥鸟啄废田。似闻人语乱,县吏已催钱。【注释】这首诗是金末战乱后诗人初回家园时所作。虚壁:空荡荡的四壁。本诗中表现出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试结合全诗来分析。【答案】全是表现的情感经历了由喜悦到悲伤的变化
35、过程。开头两句写乱兵已去,回到久别的家园,大雪初晴,花儿绽放,村落又见炊烟,此景为“喜”;第三联从侧面描写乱后食尽粮绝的惨状:空荡荡的四壁老鼠饿得乱叫,荒芜的田野乌鸦拼命乱啄。鸟兽尚如此,人何以堪?此景令人“悲”;结尾两句写劫后余生的人们刚刚返回家,催征苛税的官吏已经接踵而至。此景令人“愤”。【错解】从全市看,情感呈现出由最初的淡淡的哀伤到最终的烦乱无奈的变化。开头写出回家路上看到下雪天气中的原野荒草,表达出淡淡的忧伤;到家后,听到官吏、村人的嘈杂乱语,表达出烦乱无奈的心情。【错因】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句,“兵去人归”直接点题,表明士兵们已经撤离,老百姓从颠沛流离回到熟悉的家中。战乱已经结束,心情格外高兴;颔联写实,从视觉的角度描写战后的荒芜,由远及近,“宿”与“新”对比强烈,前者感叹荒芜,而后者尽管村落寥落破败,但袅袅炊烟升起,似乎看到一点生机,不禁由悲转喜;颈联从听觉角度再写战乱带来的灾祸;尾联联想丰富,战争的创伤还没有丝毫的平复,新的苛捐杂税已经“霜风雪雨严相逼”,与手里暗中“花开雪霁天”形成极大地反差,震撼人心。据此分析,可见感情由悲而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