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六章教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38504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六章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六章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六章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六章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六章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六章教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六章教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六章教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六章教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六章教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六章教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六章教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六章教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一历史上学期教案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高考资源网历史编辑部 杨秋锦第一节: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课前导航思情结合教学目的(一)基础知识目标国共合作的条件;中国共产党“三大”;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及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黄埔军校的建立(二)思想教育目标通过讲述国共合作的条件和方针,使学生认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对于加速中国革命的步伐,促进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的高潮,具有重大意义通过讲述国民党“一大”的政治纲领同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使学生认识:国共两党的纲领若干原则是一致的,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二者又有

2、原则的区别,共产党人不能忽视它们之间的原则区别,必须保持自己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三)能力培养目标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思考,国共合作的条件和方针,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的区别,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比较历史现象异同的能力。.教材分析(一)本节重点:国共合作的条件和方针;新三民主义及其与中共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二)本节难点:国共合作的方针;新三民主义及其与中共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教法教具(一)教学方法:三环讲练法、比较分析法、概括归纳法(二)教学设备:国民党一大会场图、廖仲凯像课时安排1课

3、时课堂导学思辨结合通过对“二七惨案”的教训的分析,引入本课的学习知识体系构建(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必要性直接原因:“二七惨案”的教训根本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可能性外部条件:国民党是当时比较革命的政党孙中山愿意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产国际指示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内部条件:中共“三大”的召开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中共“三大”确定了合作的方针中共“三大”的不足(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实现的标志:中国国民党“一大”通过一大宣言,决定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的比较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比较一致性: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这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

4、治基础不同点:新三民主义的具体体现:“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国共两党合作的历史意义(三)黄埔军校的建立黄埔军校的创建:1924年5月黄埔军校的特点:把政治教育和军事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作用: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重点难点分析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试分析国共合作的历史条件必要性:中国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强大,任何一个党派不可能单独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力量;可能性:从国民党看:它是一个比较革命的党,在社会上有一定威信;又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所根据地;孙中山真诚欢迎共产党同它合作;从共产党看:二七惨案的教训:中共努力争取中共三大

5、制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从外部看:共产国际的帮助与指导,促进了合作。中国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主要内容:主要讨论国民党的改组问题;通过了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意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关于黄埔军校的特点与作用时间:1924年、地点:广州教育特点:政治教育与军事教育相结合,注重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和革命精神。主要意义:建立了革命武装,培养了人才、推动了国民革命的高涨。基本观点认知观点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标志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它对于加速中国革命的

6、步伐,促进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的高潮,具有重大意义观点二:国民党“一大”的政治纲领同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是一致的,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但二者又有原则的区别,共产党人不能忽视它们之间的原则区别,必须保持自己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课后导练思行结合基础知识训练对新三民主义性质表述最准确的是A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B中国人民自发的反帝斗争纲领C各阶级联全合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D无产阶级革命纲领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条件有:中国共产党需要团结各种力量作为革命同盟军中国国民党在当时各党派中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实行国共合作的建议

7、“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ABCD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的主要问题是A国共两党的合作B民主革命的领导权C国民党改组D联俄联共中共三大最大的缺陷是没有提出或制定A党对军队的领导权B党对工农运动的领导权C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D保持党的独立性原则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A中共最高纲领B中共最低纲领C新三民主义D三大政策黄埔军校在加强军事训练时也注重加强A文化教育B传统教育C政治教育D礼仪教育“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的民主派。”中共提出这一诊断的主要依据是A国民党代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利益B国民党建立了革命根据地C其领袖孙中山站在无

8、产阶级立场上D孙中山领导国民党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对第一次国共合作政治基础的准确表述是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B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C1923年的中国国民党宣言D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原则深化拓展训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在某个具体的历史情势中,要求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而由于这共同的目标,在革命发展的某个阶段上,中国民族市民层、小市民层与中国无产阶级的联合成为必要。张闻天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材料二:(在讨论国共合作问题时,出现也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中共的一切工作应当归国民党,一切工作应该集中到国民党(另一种主张)工人应该在自己的政党旗帜下参加民族革命,若加入资产

9、阶级性质的国民党组织,便不免有混乱无产阶级思想的危险。请回答:结合材料一,分析国共两党合作的前提是什么?前提:有共同的革命对象,如打倒列强除军阀。指出材料二中观点的错误,并说明其实质。一种观点,存在右倾错误,其实质是要求国共两党合并,取消共产党。一种观点,存在左倾错误,实质上是反对国共两党合作。国共合作方针的分析方针:实行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但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必须保持高度的独立性。实行的原因:一是中国共产党当时的力量还弱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这种形式容易被国民党接受,有利于共产党员以合法的身份公开领导工农动,也有利于推动在它影响下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投

10、入革命,从而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四个阶级联盟的政党。二是“党内合作”不是共产党并入国民党,无论政治上、思想上还是组织上共产党都要保持自已的独立性,保持自已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研究创新训练试归纳国共合作的主要特点从过程看:中共倡导、共产国际指导、国共两党协商成立的;从政治基础看: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具有若干的一致性;从合作形式看: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从革命对象看:反帝反封建军阀从性质看: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从意义看:开创了国民革命的高潮。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比较新旧三民主义比较:关于民族主义新三民主义突出

11、了反帝内容;关于民权主义新三民主义突出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所共有”,主张在反帝反封建的基础上的普遍平等;关于民生主义则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原则,具体提出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和工人生活问题。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比较:新三民主义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成为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原则区别: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而新三民主义没有;共产党的民主革命外还有社会主义革命,而新三民主义没有。第二节:国民革命的兴起课前导航思情结合教学目的(一)基础知识目标军阀混战;冯玉祥北京政变;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孙中山逝世;五卅惨案;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

12、广东革命政府的两次东征;国民政府的成立和国民革命军的组成(二)思想教育目标通过讲述军阀混战和冯玉祥北京政变,使学生认识:由于一战后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侵略和在帝国主义操纵下各派军阀的连年混战,使国家分裂,民不聊生,一场“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大革命,已成为中国社会中各阶层强烈的共同要求。通过讲述孙中山北上和孙中山逝世,使学生认识:孙中山北上是他一生最后阶段的一次英勇斗争。他为挽救中国付出了毕生精力。他这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丰功伟绩永远值得我们纪念和学习。通过讲述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使学生认识:席卷全国的五卅运动、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统一,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成果,是革命统一战线

13、建立后,推动革命运动发展的具体表现。(三)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讲述在五卅运动各个阶级的表现,培养学生用阶级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教材分析(一)本节重点:五卅运动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统一(二)本节难点:楷冯玉祥北京政变;孙中山北上教法教具(一)教学方法:三环讲练法、比较分析法、概括归纳法(二)教学设备:五卅运动图片表、广东革命根据地图课时安排1课时课堂导学思辨结合“国共合作有什么意义?”学生回答后,教师应强调指出:国共合作实现以后,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这样,中国共产党就可以利用统一战线的形式,公开组织和领导工农运动,从而推动革命运动的恢复和发展。由此导入本节课题:“大革命的兴起”。知

14、识体系构建(一)国民革命兴起的历史背景社会根源: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紧掠夺中国各派军阀为争夺地盘展开混战政治基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京政变和孙中山北上(二)兴起的表现国民会议运动内容:对内要求结束军阀统治,对外要求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废除不平等条约影响:标志了国民革命的兴起工人运动第二次高潮五卅运动原因:五卅惨案概况:上海的反帝斗争;省港大罢工影响: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两广的统一广州国民政府成立重点难点分析关于国民革命兴起的历史背景社会根源:A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紧掠夺中国B各派军阀为争夺地盘展开混战政治基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京政变和孙中山北上关于国民革命兴起的表现国民会议运动工人运动

15、第二次高潮五卅运动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基本观点认知观点一:由于一战后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侵略和在帝国主义操纵下各派军阀的连年混战,使国家分裂,民不聊生。一场“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大革命,已成为中国社会中各阶层强烈的共同要求。观点二:孙中山北上是他一生最后阶段的一次英勇斗争。他为挽救中国付出了毕生精力。他这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丰功伟绩永远值得我们纪念和学习。观点三:席卷全国的五卅运动、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统一,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成果,是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推动革命运动发展的具体表现。课后导练思行结合基础知识训练在国民革命军中建立党代表制度和政治部是在:A黄埔军校创办时B第二次东征C孙中山逝世不久

16、D北伐开始时大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是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B中国人民和北洋军阀的矛C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D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与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相比,五卅运动的新特点是A无产阶级是运动的主力B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建立了反帝统一战线组织D中外反动势力实施高压政策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的背景是A直皖战争B第一次直奉战争C第二次直奉战争D中原大战五卅运动中,民族资产阶级退出统一战线的根本原因是A上海总商会的决定B帝国主义实行高压政策C斗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在下列历史事件中,最早明确提出收回领事裁判权的是A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B汉口人民收回英租界的斗争C五

17、卅运动D改订新约运动下列哪一运动比较全面地检验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A五四运动B省港罢工C国民会议运动D五卅运动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的原因是国民革命军歼灭了陈炯明的势力,统一了两广国民政府建立了国民革命军有省港工人和广东农民的支持得到冯玉祥国民军的支持ABCD深化拓展训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界亦表示其同情。中等商店表示甚坚决,尤以小商人及店伙为最。各马路商界联合会,于屠杀后,即纷纷投函各路商界总联合会,请求罢市援助工人和学生。31日,在总商会会议上,各马路商界总联合会首先表示造成工人和学生团体之罢市要求。总商会最后亦表示愿意。而罢市中,店伙小商人的革命表现得很明显,自己写着许多标语,而不只

18、限于像总商会之反对印刷附律、码头捐、交易所、童工等为四项之要求,于此尤足证明上海市民在80余年帝国主义统治之下,积愤何等程度呵!引自上海外国巡捕屠杀市民之略述屠杀后各界之表示材料二:武汉各界,代表大商人的汉口商会,代表买办阶级的华商总会,对于沪案,漠不关心。工学界的代表去和他们接洽,前后总不下一二十次,然而没有一次不是以闭门羹相向的。这还不算,当武汉学生要武昌商界代表罢市,和汉口工人预备游行的时候,汉口总商会的会长竟连夜跑到萧耀南那里去,说这次运动完全是过激派在内煽动,请督办及早解决引自汉口屠杀案之真相请回答:各马路商界联合会是哪个阶级的组织?在五卅运动中的表现怎样?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组织

19、。他们进行罢市,积极参加运动,显示其革命性。上海和汉口的总商会是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在五卅运动中的表现怎样?能说明他们对民主革命的态度吗?大资产阶级利益。他们拒绝参加并破坏革命,表明大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关系密切,是民主革命的敌人,是一个具有反动性的阶级。五卅运动中各主要阶级的表现及实质的分析。工人阶级举行罢工,并同学生、商人成立统一战线组织;后期孤军奋战取得了一些胜利成果。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坚决和彻底的革命性。民族资产阶级初期参加反帝爱国运动,但在帝国主义的威肋下,出统一战线。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反帝反封建的一面,又有与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妥协的一面。大资产阶级拒绝参加反帝爱

20、国运动和上海工商学联合会,他们与帝国主义的利益一致,是反动有阶级。研究创新训练在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东征陈炯明的战斗,共产党员陈赓救过蒋介石的性命。后来有人指责陈赓说:“当年,如果你不救蒋介石的命,不就可以少打这么多年的仗吗?”陈赓回答说:“当时,如果蒋介石死了,不就成了烈士了吗?”陈赓是否应该救蒋介石的性命?他的回答是否有道理?如果蒋介石当时死了,是否可以避免此后长期的国共武装对抗?主什么?你如何看待那位指责者评价历史人物的观点?应该救蒋介石。陈赓的回答有道理。因为当时国共合作共同反对封建军阀。蒋介石从事的是革命战争。不能避免革命的对抗。中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帝国主义有密切关系。在革命高

21、潮到来时中国封建势力在帝国主义的拉拢下,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有其必然性。即使蒋介石死了,也会有别人取而代之。实际上在蒋叛变革命后,还有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的叛变。中共当时处于幼年时期,在政治上还不成熟,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占据了统治地位,无力阻止国民党的叛变。对陈赓的指责者评价历史人物时,脱离了当时的历史情况,夸大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第三节:国民革命的发展课前导航思情结合教学目的(一)基础知识目标直奉军阀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三一八”惨案;北伐战争的目的和主要对象;北伐的简况和胜利;北伐期间工农运动发展概况;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帝国主义制造“万县惨案”、“一三惨

22、案”和“南京惨案”;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北伐战争迅速发展的原因(二)思想教育目标直奉军阀联合反对革命和“三一八”惨案的发生,进一步说明帝国主义及其支持下的反动军阀是中国人民的凶恶敌人,用革命的武装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是国民革命的迫切任务。帝国主义在北伐战争期间先后制造了一系列惨案,公开干涉中国革命,说明反帝反封建相结合是当时国情对中国人民革命的要求。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说明各种革命力量的联合和相互支持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三)能力培养目标引导学生结合当时北方的形势分析课本上的摘录的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讨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

23、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教材分析(一)本节重点:北伐军胜利进军及其原因(二)本节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教法教具(一)教学方法:三环讲练法、比较分析法、讲授法、直观图示法(二)教学设备: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课时安排1课时课堂导学思辨结合讲述本课之前,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本章前一节的内容,指出: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奠定了基础;而在北方,则出现了反动势力联合向进步势力进攻的局面。中国的局势将向何处发展?1926年春到1927年春是中国历史上惊心动魄的一幕。由此导入新课。知识体系构建(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历史背景社会

24、背景:直奉军阀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主要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内部条件:“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全国人民的迫切要求;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政治保障;工农运动的高涨是群众基础;南方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统一是后方基础;国民革命军的建立是军事基础;两次东征积累了军事斗争的经验北伐的概况对象:吴、孙、张三派军阀方针:主要经过:北伐的评价胜利进军的原因:影响:(二)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工农运动发展的历史背景:北伐的胜利进军发展的表现:工人运动:各地工会组织的发展;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农民运动的发展:湘鄂赣三省成立了农民协会,尤以湖南的最为迅猛;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25、三)反帝斗争的重大胜利历史背景北伐的胜利进军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反帝斗争的重大胜利:收回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意义重点难点分析关于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的历史背景、概况和评价历史背景A社会背景:直奉军阀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B主要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C内部条件北伐的概况A对象:吴、孙、张三派军阀B方针:C主要经过北伐的评价A胜利进军的原因B影响关于工农运动发展的原因和表现关于反帝斗争胜利的历史背景北伐的胜利进军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基本观点认知观点一:直奉军阀联合反对革命和“三一八”惨案的发生,进一步说明帝国主义及其支持下的反动军阀是中国人民的凶恶敌人,用革命的武装推翻北洋军阀

26、的反动统治是国民革命的迫切任务。观点二:帝国主义在北伐战争期间先后制造了一系列惨案,公开干涉中国革命,说明反帝反封建相结合是当时国情对中国人民革命的要求。观点三: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说明各种革命力量的联合和相互支持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前提和保证。课后导练思行结合基础知识训练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形势得以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中共领导B统一战线的可靠保证C革命根据地的巩固D国民党的积极态度1927年初,张作霖和吴佩孚达成谅解建立联合的主要原因是A奉直两派军阀没有地域冲突B帝国主义的操纵和撮合C国民革命运动波及南北D南方革命政府出师北伐推动国民政府北伐的因素有国共两党的合作国民革命的深入开展广

27、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面临直奉联合进攻的威胁ABCD“革命军是人民的军队!”和“工农商学兵联合起来!”等标语产生的时间应该是A1924年1月1925年6月B1925年7月1927年7月C1927年8月1929年6月D1929年7月1931年5月与孙中山领导的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相比较,北伐战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A依靠新军反对北洋军阀B依靠革命武装反对北洋军阀C依靠会党反对北洋军阀D依靠地方军阀反对北洋军阀鲁迅先生说:“中国现代社会的情况,只有实地的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这里的“一炮”是指A广东国民政府东征B北伐战争C南昌起义D中原大战对19241927年大革命的性质的正确

28、表述应是A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C革命统一战线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中共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工农群众运动的大力支持北伐军进行了思想政治工作冯玉祥国民革命联军的配合ABCD深化拓展训练北伐战争发生的原因分析。社会客观条件: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军阀联合进攻革命,统治黑暗;领导组织条件:国共两党合作的成功,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军事组织条件: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及东征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群众组织条件:中共领导下的工农运动为北伐奠定了群众基础;后方基地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研究创新训练北伐

29、战争胜利的原因分析。第一: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推进,各革命阶级的空前团结;第二:目标明确,方针正确。先集中主力北上扫除吴佩孚的势力;再挥师东进,围歼孙传芳的兵力;最后北上,消灭张作霖的军队统一全国。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采取的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第三:北伐军的英勇作战,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第四军中的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屡克强敌,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称号。第四: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北伐军出师时省港工委会组织工人运输队、宣传队、担架队随军出征;北伐军攻打武汉时汉阳兵工厂工人举行总罢工支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农会组织农民替北伐军当向导等。第五:北洋军攻内部的大分裂:

30、冯玉祥倾向革命,在五原誓师配合了北伐进军。第四节:国民革命的失败课前导航思情结合教学目的(一)基础知识目标帝国主义加紧干涉中国的革命;西山会议派的分裂活动;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和提出“整理党务案”;蒋介石与帝国主义及各种反动势力的勾结;“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李大钊遇害;“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的功绩、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二)思想教育目标大革命的失败,是指没有完成革命任务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中国依然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之下。但大革命的功绩和影响也是前所未有的。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客观上是因为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和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由此可以看出中国革命的艰巨性

31、和建立强大革命武装的重要性。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是大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血的教训将使中国共产党人逐渐走向成熟。(三)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对大革命的失败和大革命功绩的分析,培养学生历史地、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结合有关史实讨论大革命的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教材分析(一)本节重点:“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二)本节难点: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教法教具(一)教学方法:三环讲练法、比较分析法、概括归纳法、讲授法(二)教学设备: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资料录像片课时安排1课时课堂导学思辨结合讲述本课具体内容之

32、前,教师先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带领学生回忆上节课讲过的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反帝运动和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的同时,潜藏着失败的隐患。帝国主义的炮口,始终寻衅对准中国革命;革命阵营里发生了背叛,昔日的同盟者向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举起了血腥的屠刀。由此导入新课。注意将重要地点落实到图上。知识体系构建(一)大革命失败的历史背景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国民党右派阴谋夺取领导权西山会议派的分裂活动蒋介石夺取最高领导权:“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二)大革命失败的标志“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介石完成反革命政变的准备“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三)大革命的评价大革命的性质: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反

33、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大革命的历史功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大革命的教训重点难点分析关于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分析(试结合史实分析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它们联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A帝国主义破坏中国革命的史实:支持吴佩孚、张作霖联合进攻国民军;公开干涉中国革命,制造了“万县惨案”、“一三惨案”、“南京惨案”;支持蒋介石叛变革等。B国民党右派破坏革命:*“西山会议派”公开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成为国共两党由合作走向分裂的转折点;“整理党务

34、案”蒋介石把共产党人排挤出国民党中央领导机关,也打击了国民党左派人士,他已变成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国民党右派的代表;“四一二政变”公开破坏统一战线,事后成立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抗;汪精卫指责农民运动“过火”,限制工农运动,纵容反动军官夏斗寅、许克祥叛乱,制造“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导致大革命失败。C封建主义势力的破坏:上海流氓青红帮头子和江浙财阀支持蒋叛变革命;张作霖在东北大肆捕杀革命党人。主观方面是年幼的中共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中产国际代表的妥协,放弃对革命的领导权,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史实见教材: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之后中

35、共及陈独秀的态度。关于大革命的评价(试归纳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共产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礼,这些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给中国人民提供了教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试分析大革命的主要特点以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四个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革命力量空前团结起来;在中共直接领导下,工农运动出现了新的高潮;有新式的正规军队国民革命军,并进行了规模空前的革命战争即北伐战争,把革命势力推向到长江流

36、域;是近代史上史无前列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消灭了封建军阀,打击了列强的侵华势力,第一次从列强手中收回了一些权益。基本观点认知观点一:大革命的失败,是指没有完成革命任务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中国依然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之下。但大革命的功绩和影响也是前所未有的。观点二: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客观上是因为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和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由此可以看出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建立强大革命武装的重要性。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是大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血的教训将使中国共产党人逐渐走向成熟。课后导练思行结合基础知识训练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发展中的重要转折是A孙中山逝世

37、B中山舰事C整理党务案D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指:A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B蒋介石、汪精卫判变革命C共产党右倾投降主义占上风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表明蒋介石逐步独揽大权蒋介石发动政变的时机成熟国民党内部矛盾加剧中共中央的妥协退让政策是错误的ABCD国民党右派篡夺领导权破坏国共合作的阴谋活动有制造南京惨案发动反革命政变召开西山会议策划“整理党务案”ABCD下列对国民大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中国近代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B基本摧毁了封建军阀统治基础C给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D使中共开始掌握了一部分军队下列哪项不是国共合作的产物

38、A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的创办B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C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D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大革命失败的标志是A“中山舰事件”B“整理党务案”C“四一二”反革命政变D“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蒋介石提出“整理党务案”的真正意图是A把共产党员排挤出国民党中央B削弱和限制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C帮助右派窃取党权D改善国共两党关系深化拓展训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及进行的政策应该是: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引自陈独秀资产阶级的革命和革命的资产阶级材料二:1927年4月6日,陈独秀与汪精卫在上海发表宣言:“国民党领袖将驱逐共产党,将压迫工会与工人纠察队。这类

39、谣言,不审自何而起。国民党最高党部全体会议之决心,已昭示全世界,决无有驱逐友党和摧残工会之事不听信任何谣言,(同蒋介石)开诚合作,如兄弟般亲密”引自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言材料三:1927年6月30日,陈独秀操纵中共中央扩大会议,通过国共合作11条决议国民党中的共产党分子,虽然参加政府工作,而只是以国民党党员的资格参加工农等民众团体均应受国民党党部之领导与监督工农等民众运动之要求,应依照国民党大会与中央会议之决议案及政府公开之法令武汉现有之武装纠察队,为避免政局之纠纷与误会,可减少或编入军队。引自中共党史参考资料请回答:材料一反映陈独秀的主要错误是什么?有何明显缺陷?造成什么思想影响?材料一反映

40、的陈独秀的错误是:承认资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绝对领导权,丢掉农民阶级,放弃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形成右倾投降主义理论基础。材料二的汪、陈联合宣言影响如何?为蒋介石的反动行为辩护。助长了其反革命气焰,解除了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思想武装。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有何相似之处?都是否认共产党的独立性和对革命的领导权。材料与材料二相比,陈独秀错误思想有何发展?其实质如何?不仅取消了共产党的独立性和对革命的领导权,而且出卖了人民政权和人民武装。是向汪精卫集团全面投降的纲领。这三则材料说明的共同问题是什么?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路线是国民大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创新训练对比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指出它们有哪些不同

41、之处?其失败的原因又有何相似之处?主要教训是什么?不同之处:A主要背景:前者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帝国主义,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制;后者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实现真正民主和全国统一;B领导阶级:前者是民族资产阶级;后者是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C革命纲领:前者是旧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后者是新三民主义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D革命成果:前者推翻了清朝,结束了中国二千年的君主帝制,后者基本上摧毁了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E群众基础:前者缺乏群众基础,后者工农运动蓬勃发展;F革命武装:前者没有建立武装,后者建立了国民革命军;相似之处A客观上是反动势力强大:帝国

42、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强大且勾结。B主观上是领导人的妥协:前者是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没有彻底的帝反封建纲领;没有自已的军队;没有发动群众。后者是中共领导人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启示:革命领导权、武装力量。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主要错误和危害。第一:在中国革命的性质上,鼓吹“二次革命论”,认为革命的前途首先是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只有等到资本主义在中国高度发展之后,才能搞社会主义革命。这实质上是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这成为右倾机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第二:在统一战线问题上:放弃我党的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一味妥协让,助长了蒋、汪的反革命气焰。第三:在农民问题上:否认农民在民主革命中主力军作用,压制农民运动。第四:在武装问题上,放弃了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并极力限制工农武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