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37910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莆田第六中学16-17学年下学期第一学段模块考试试卷高二历史(必修)命题人:高二史备组 审核人:陈 华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分)1中国士人原本是以文野来区分华夷,自认居于世界文化的中心,而视洋人为野而不文的“夷狄”。鸦片战争后,开始降节学习“夷狄”之“长技”,后来发展到倾慕“泰西”的学问,蜂拥出洋游学。这一变化说明A中国传统文化在中西竞争中受挫 B全盘西化成为近代新思潮的主流C中国知识分子逐渐学习西方文化 D中国士人面临文化落差难以应对2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总结鸦片战争的经验时说:“以无律无谋之兵,即尽得夷炮夷艘,遽可大洋角逐乎?不知自反,而惟归咎

2、于船炮之不若,是疾误庸医不咎方,而咎药材之无力也。”由此可知,魏源认识到A急需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 B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C武器装备落后导致鸦片战争中国的失败 D落后腐朽的军事制度是中国战败的主因3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时指出:“倭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铁路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由此可知A康有为关注日深的民族危机 B康有为主张与列强进行商战C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维新变法思想已形成了体系4近代某思想家在其言论中有这样一段论述“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中、西学之为异也,如其种

3、人之面目然,不可强谓似也。”该思想家的观点是A主张中体西用,反对学习西方文化B认为中西方的文化制度有本质的区别C指出中体西用在当时不被人们所认可D反对中体西用,主张完全照搬西方文化51896年,梁启超提出“今之西学,周秦诸子多有道之”;同时期的谭嗣同也认为“西法之博大精深,周密微旨,按之周礼,往往而合”。据此可知,梁、谭二人A传统思想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B主张利用改革来肯定传统文化C仍未突破“中体西用”的藩篱 D主张利用传统文化来进行改革6关于近代以来中国学术的发展,有人感慨,我们抛弃了“中学”中过去以“六艺”为核心、以“四部”为框架的学术分类体系,而代之以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一系列

4、现代学科范畴。这反映出A近代中学发展缺乏稳固根基 B中国学术分类体系渐趋成熟C社会变化影响中国学术发展 D中国传统儒学发展陷入困境7甲午成为了中国民主观念演进的分水岭,人们对儒学的意识形态产生了更加严重的动摇,进化论在中国知识界备受推崇并逐渐成为晚清思想界的主流观念,时人称之为“天演公理”。主要是因为当时A民族危机促进民族意识觉醒 B广大知识分子在变法中的偏激倾向C儒学不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D进化论思想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否定8袁世凯称帝失败后,中国社会逐渐呈现出两极化趋向。正是这样一种看似歧异的矛盾格局,孕育和催生了1924年至1927年的国民革命。这里说的“两极化趋势”指的是A民主政治实现和经

5、济发展迅速 B政治混乱无序和思想自由发展C国家实力强大与对外交往扩大 D民众权利扩大和社会生活进步9民国初期,有学者曾说:“革除一个王朝的天命是可以的,为什么要革除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天命呢?现在的教育革命、纪纲革命、立国思想的革命如同大火焚烧房屋,使人失去了灵魂,让人无所适从。”这表明该学者A肯定传统思想的现实价值 B思想保守落后反对社会革命C反对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 D希望改造儒家思想稳定秩序10中华文明史说,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对“兼收众长”理解正确的是A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建立共和国B将西方政治学说与中

6、国国情相结合C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限制袁世凯独裁D创立革命政党以求实现“民有、民治、民享”111922年,陈炯明发动广州兵变欲置孙中山于死地,遭到全国上下齐声唾骂,指责陈炯明“叛道”“悖主”“犯上”。而胡适认为指责陈炯明的人“是旧道德的死尸的复活。”结果人们又众口一词地批评胡适“抑孙袒陈”。材料反映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孙中山得到全国人民的一致拥护C胡适反对革命主张改良D政治革命同时还须进行思想革命12史学家史华慈说:“在苏维埃阶段,毛泽东把全部精力用在湖南和江西农村战略方面,但他承认这是对城市无产阶级运动的辅助。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他的无产阶级概念已经具有新的内容。”这里的“

7、新的内容”A阐述了革命的领导权问题B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理论C为中国革命发展指明了方向D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准备13某学者在其作品中指出:“中共在经历了十余年的武装割据之后,第一次向国民党提出中央政府权力再分配的政治要求”。下列哪一项标志着中共开始将争取怎样一个抗战结果的问题提上议程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表 B论联合政府的发表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完成 D双十协定的签订14毛泽东在1957年赴苏访问期间指出:“事情很明显,在十月革命以后,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如果忽视或者不认真研究俄国革命的经验,不认真研究苏联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并且按照本国的具体条件,有分析地、创造性地利用这些

8、经验,那末,他就不能通晓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新阶段的列宁主义,就不能正确地解决本国的革命和建设的问题;那末,他就会陷入教条主义的错误,或者陷入修正主义的错误。”这反映出A中苏关系处于矛盾恶化状态B中共对“斯大林模式”的质疑C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D毛泽东对国内“左倾”错误的反思15邓小平时代记载:“1978年,邓小平与美国工商界人士交谈中,鼓励美国商人对华投资,中国商品可供出口,用来购买技术。”“(他)允许市场逐步发育,使人们获得经验,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材料佐证当时邓小平最具远见的是A促成了中美外交关系的正式建立 B将经济建设与发展市场相结合C作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 D

9、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16邓小平说:“有的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一个好的东西,一下子被他搞掉了。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样就不会犯大错误,出现问题也容易纠正和改正。”邓小平的这段话A奠定了拨乱反正的思想基础B阐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构想C明确主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提供了进一步解放思想的依据17历史学家萧功秦评述邓小平模式时说:“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

10、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邓小平模式是在新时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渐形成的B邓小平模式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按预设蓝图施工而成C走出“路径障碍”的前提是基本否定了毛泽东模式原有的资源 D极“左”思潮导致新中国从成立后就陷入绝境从而形成“障碍” 18读图3中甲乙丙丁四幅图,该过程实质上A反映了美术领域的多元一体 B说明了印象派绘画影响甚微C强调了美术领域的复杂多变 D体现了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19曾国屏在世界科学中心的四次转移一书中绘制了下图: 该图显示的科学中心的第四次转移带来的影响有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爆发 为美国

11、在二战后谋求世界霸权奠定了基础 促使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在美国兴起 推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A B C D20在相对论创立之初,反对之声不绝于耳,爱因斯坦也因此遭受过无数的责难与屈辱。这主要是因为相对论A创立者声名不显 B超越多数人认知C没有形成系统性 D与经典力学相悖21据统计,中国政府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22位本科教育都是在国内的一流大学完成的;21位元勋有留学经历,获得博士学位有16位,在国外都有所成就。材料说明A“两弹一星”是留学教育的结果 B民国高等教育水平已达世界一流C爱国主义精神是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D近代教育为新中国科技发展奠定基础22新中国曾拟定了57项重

12、点任务的科技发展规划,其中特别强调发展当时最先进科技的重点项目,包括原子能、火箭和喷气技术、电子计算机、半导体、自动化、新兴科技等。这一规划最早有可能制订于A20世纪50年代 B19601969C20世纪70年代 D改革开放时期23近年来,80后作家的“青春文学”和仙侠玄幻小说兴起,网络艺术风起云涌,丰富着当下文艺创作的题材、方法和传播途径。这一现象表明我国A文艺创作趋向成熟 B网络主导文艺创作C文艺创作走向大众化 D传统文学已趋向衰落24下表为1952年新中国对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后的相关数据。这次院系调整的主要原因是年份 1949年 1953年 1965年 工科生占在校生比例 262% 3

13、77% 438% 文科生占在校生比例 331% 149% 68%(1962年数据) A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 B照搬苏联高等教育模式C改变高等教育的畸形发展局面 D巩固社会主义改造成果的需要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2+15+25=52分)2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西方的冲击,是使人难以支持的打击。然而,对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下一代的人来说,西方却成为仿效的榜样,以便更好地加强中国的实力来对付西方。最后,到了20世纪,西方已经成为鼓舞中国进行革命的思想来源。 摘编自费正清美国与中国 材料描述了“中国与西方”三个阶段的关系,结合所学中国近代

14、史的相关知识,选择其中一个阶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6(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晏(刘晏,唐朝著名理财大臣)诸道置设巡院官,重价募疾足(善走的人),自诸道巡院距京师,置递相望。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诸道又各置常平仓,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谷)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及于丰处卖之。晏因平准法,斡山海,排商贾,制万物低昂,常操天下赢资,以佐军兴。虽拏兵数十年,敛不及民而用度足。” 资治通鉴材料二 “今天下财用无余

15、,典领之官,拘于弊法,内外不相知,盈虚不相补远方有倍蓰之输,中都有半价之鬻,徒使富商大贾,乘公私之急以擅轻重敛散之权。今发运使实总六路赋入,凡籴买、税敛、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无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庶几国用可足,民财不匮矣。 ” 续资治通鉴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刘晏与王安石改革的出发点,并比较二者在具体做法上的不同之处?(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对王安石的“均输法”进行评析。(7分)27.(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用我们三民主义的口号和法国革命的口号来比较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因为民权主义

16、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说民权是和平等相对的。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材料二 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部分讲话名称和时间讲话名称日期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6月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1985年10月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2月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民权的认识有何变化?联系时代背景,简析其原

17、因。(9分)(2)说明20世纪20、3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4分)(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践成果。(6分)(4)结合上述材料,请你就这三大理论成果的核心作用写出主题词。(6分)高二下期中考历史参考答案(必修)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分)123456789101112CDA BDCABABDC131415161718192021222324BCBDADCBDAC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2+15+25=52分)25(12分) 【解析】阶段一:论题可据材料中“19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西方的冲击,是使人难以支持的打击”得

18、出,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议题进行史实论证,在这个时期内给中国的冲击不难想到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给近代中国带来的影响,尤其是政治上和社会性质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这一时期的冲击促使中国统治危机加深,民族危机严重。阶段二:可据材料中“对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下一代的人来说,西方却成为仿效的榜样,以便更好地加强中国的实力来对付西方”得出,史实说明可据所学知识答出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戊戌变法效仿西方从经济上、政治上、生活习俗方面来推动中国近代化的,最后得出结论: 这一时期学习西方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阶段三:论题可据材料中“到了20世纪,西方已经成为鼓舞中国进行革命的思想来源”可以得

19、出,实史说明可结合所学知识从西方民主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回答即可,最后得出结论这些思想催生了中国的一系列革命。【答案】示例1: 论题:西方在19世纪40、50年代猛烈地冲击了中国。(2分) 阐述: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业已存在的阶级矛盾,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清廷的统治;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即19世纪40、50年代,两方的冲击促使清廷统治危机加深。(10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2: 论题:西方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国近代转型的推动者。(2分)

20、 阐述:洋务运动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与发展,开启并推动了中国经济领域的近代化进程;西方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等的传入,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近代化进程;西学东渐以及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开启了中国政治领域的近代化进程。即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西方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10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3: 论题:西方提供了20世纪中国革命的思想理论。(2分) 阐述:西方民主共和思潮,指导了中国辛亥革命的兴起与发展;西方民族主义思潮,推动了中国国民革命运动;马克思主义,指引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即西方思潮催生了20世纪中国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10分,言之成理即可)26.

21、(15分)【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信息及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第一小问结合“晏因平准法,斡山海,排商贾,制万物低昂,常操天下赢资,以佐军兴”“凡籴买、税敛、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可知两者的出发点是都以平抑物价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第二小问结合材料可知刘晏设置巡院亲自了解物价动向,而王安石设置发运使掌握物价,以“徙贵就贱,用近易远”原则进行政府采购。(2)对王安石的“均输法”的评析要一分为二。既要肯定其节约朝廷开支,保证物资供应,减轻民众负担,维护市场秩序的作用;也要指出其措施与商人争利,阻碍商业发展的消极影响。【答案】(1)出发点是都以平抑物价来增

22、加政府财政收入。(4分)做法:刘晏设置巡院亲自了解物价动向;(2分)王安石设置发运使掌握物价,以“徙贵就贱,用近易远”原则进行政府采购。(2分)(2)均输法的实施保证了朝廷的物资供应;打击了商人垄断市场操纵物价行为;节省了运费开支,减轻了人民负担。(4分,两点即可得4分)但均输法的实施一定程度上也侵夺了商人之利,使商业发展受到一定影响。(3分)27.(25分)【解析】第(1)问考查的是“孙中山对民权的认识的变化”,实际考查新旧三民主义在民权方面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原因”实际回答新三民主义出现的背景:辛亥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等。第(

23、2)问注意回答的时间段:20世纪20、30年代,结合所学可知,指的是创立“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3)问注意对“讲话名称”栏内容进行分析。第(4)问是开放性题目,结合前面的设问,综合进行回答,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变化:由推翻帝制、创立民国发展为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4分)原因:(2分)辛亥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3分)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2)(2分)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2分)建立井冈山等农村革命根据地。(3)(1分)“一国两制”的构想,(2分)推动了港澳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1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2分)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4)三民主义救国。毛泽东思想建国。邓小平理论富国。(6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