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阶段测试九(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9湖北黄冈中学月考)美国副总统华莱士(18881965)认为马歇尔计划既是对美国商品、资本输出的极大补助,又是加速世界分化的催化剂。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美苏冷战加剧了两极分化B资本主义阵营亟待美国扶持C马歇尔计划侧重政治领域D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已确立解析:根据题干“既是对美国商品、资本输出的极大补助,又是加速世界分化的催化剂”可知马歇尔计划有利于美国对欧洲进行经济渗透和控制,利用西欧对抗苏联,故A项正确;B项是表面的认识,没有涉及本质,排除;马歇尔
2、计划侧重经济领域,排除C项;题干与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无关,排除D项。答案:A2在收到日本的投降照会后,杜鲁门立即指示,日本政府及天皇统治国家的权力,须听从盟国最高统帅之命。苏联要求美苏各派一人共同担任对日占领的最高统帅,被断然拒绝。美国拒绝苏联的真正原因是()A苏联并没有完全履行对日作战的承诺B排斥苏联以达到单独占领日本之目的C两国在意识形态上存在着根本性冲突D盟国最高统帅的指挥权应属于美国人解析:美国拒绝苏联的建议是为了独霸日本,B项正确;A项苏联并没有完全履行对日作战的承诺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不是真正原因,而是冷战的根本原因,排除。D项盟国最高统帅的指挥权应属于美国人的说法错误,排除
3、。所以选B。答案:B3(2018甘肃四中期末)二战后初期,在柏林市中心的分界地带,出现了70多家边界线电影院,这里播放的都是美苏双方精心拍摄的电影。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A银幕上美苏的文化较量B东西柏林间的文化共建C冷战下特殊的文化战争D传媒领域中的文化认同解析:冷战主要是指排除战争以外的所有对抗形式,由材料“二战后初期,在柏林市中心的分界地带,播放的都是美苏双方精心拍摄的电影”可知美苏在文化领域进行对抗,故C项符合题意;美苏拍摄的电影是宣传各自的意识形态,这并不仅仅是文化领域的较量,故A项错误;从以上分析来看,美苏拍摄的电影更不是反映东西柏林之间的文化共建和传媒领域中的文化认同,故排除B、
4、D两项。答案:C4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实行马歇尔计划B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C成立经互会D成立华约组织解析:1949年苏联与东欧国家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以打破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C项正确;实行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实施,不是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排除A项;社会主义阵营成立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是在1947年,针对美国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排除B项;1955年成立华约,针
5、对资本主义阵营1949年成立的北约,排除D项。所以选C。答案:C5新全球史中说:“由于没有签署和平条约,这个地区仍然处于卷入新一轮敌对活动的威胁之中。战争还加剧了南北双方的苦难,使得统一朝鲜的进程更加遥远。”这段话主要说明了朝鲜战争()A给朝鲜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B事实上并没有停战C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D一直受到美苏争霸的影响解析: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朝鲜战争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尽管停战了但是没有签署和平条约,所以事实上“加剧了南北双方的苦难,使得统一朝鲜的进程更加遥远”,C项正确,B项错误;朝鲜战争给朝鲜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D项中的“一直”表述错误,排除。所以选
6、C。答案:C6(2018北京卷)读下图,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及其原因的是 ()A“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使美国财政盈余B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C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D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马歇尔计划”并非从欧洲吸引援助,而是美国给欧洲提供援助,排除A。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1962年,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国之间的一次对抗,危机仅持续了13天,不可能给美国的财政造成赤字,排除B。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是在1969年,而图表截止时间是1968年,排除C。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60年代正值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
7、军费开支庞大,给美国造成财政赤字,故选D。答案:D7(2019山东寿光一中月考)1963年,针对英国申请加入欧洲共同市场问题,法国总统戴高乐说:“如果让英国加入,就意味着最终会出现一个依赖美国并由美国领导的庞大的大西洋共同体。这是不能接受的”。材料主要表明()A法国要求摆脱美国控制B戴高乐反对欧洲一体化C美国反对欧洲走向联合D欧洲联合进程受到阻碍解析:材料反映了法国总统戴高乐反对依赖美国,反对美国领导大西洋共同体,即法国要求摆脱美国控制,A项正确;戴高乐倡导欧洲一体化而非反对欧洲一体化,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国未反对欧洲走向联合,材料也未说欧洲联合进程受到阻碍,C、D两项错误。答案:A819
8、65年,德、意等国提议把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法国总统戴高乐实施“缺席政策”坚决抵制。“空椅危机”迫使欧共体通过“卢森堡协议”,同意法国提出的决策机制的全体一致原则。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A超国家倾向和维护国家利益间分歧严重B西欧各国联合起来摆脱美国的控制C民族国家利益阻碍了欧洲一体化进程D德意与法国激烈争夺欧共体领导权解析:“一致通过”和“多数赞成”之间的差别就体现在是否能够用一个声音说话的问题,也就是国家间能否一致行动的问题。这种分歧就是国家利益与超国家的集体利益的矛盾,所以本题选择A项。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美国;C项错误,戴高乐总统的措施是促进欧洲一体化进
9、程的;D项错误,这不是德国与法国之间争夺的问题。答案:A9(2018江苏渔沟中学阶段检测)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于2017年9月13日至15日访问印度,同印度首相莫迪进行会谈,商讨强化日印防卫当局及海上保安当局的合作问题,应对其所谓的“珍珠链战略”。这表明日本()A开始修改对外政策B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C军事势力飞速增强D致力于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解析:“强化日印防卫当局及海上保安当局的合作问题”说明日本通过和印度合作谋求在国际舞台发挥积极作用,故B项正确;日本一直奉行对外政策没有改变,故A项错误;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D项不符合日本对外政策的宗旨。答案:B101961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
10、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条“艰苦的道路”是()A“求同存异”的民族自决道路B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C“多边外交”的中间发展道路D不结盟、非集团化的道路解析:在美苏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时期,南斯拉夫采取了不结盟的政策,即不同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结盟,实行独立自主、非集团化的外交政策,故选D。A项是1955年万隆会议由周恩来提出的,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主义道路问题,排除B;多边外交恰好有利于独立自主开拓外交活动,不是“艰苦的道路”,排除C。故选D。答案:D11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时说,“作
11、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解析:上述图片中A项是指不结盟运动,B项是指联合国,C项是指世界银行,D项是指欧盟,而上述材料中的“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和“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可以知道是指独立于美苏两大阵营之外的实力相对弱小的不结盟运动,故选A。B项错在联合国也包括美苏两国;C项是经济体;D项部分符合题意要求。答案:A12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主要是()A把联合国变成了第三世界的政治舞台B使亚非拉国家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C有力冲击两极格局,使之朝多极化方向发
12、展D完全改变了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解析:根据题意和设问可知,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使亚非拉国家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开始改变了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大国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排除B项,C项正确;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说明第三世界在政治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但不能说是把联合国变成了第三世界的政治舞台,排除A;D项错在“完全改变”,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时有发生,排除。所以选C。答案:C13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 ()A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B多种政治力量的发展壮大C联合国作用得到加强D多元文化的发展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
13、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主要包括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故多种政治力量的发展壮大,使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B项正确;1955年,为了对抗北约,苏联与东欧国家组成的华沙条约组织,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排除A;C项联合国作用得到加强,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无关,排除;D项多元文化的发展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无关,排除。所以选B。答案:B14(2018山东滕州一中一模)有学者曾这样评价美国前领导人的外交思想:“这对奇特的搭档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
14、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材料中的“外交思想”()A可能出自杜鲁门总统B有利于改善美国自身的国际处境C意味着冷战政策结束D激化了美国与西欧、日本的矛盾解析:由材料“这对奇特的搭档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外交思想”属于尼克松时期的外交政策,有利于改善美国自身的国际处境,B项正确;A、C、D三项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答案:B15一位年轻旅行者在讲述自己的生活经验时说:“小时
15、候,每天走过一个广场上学,可以看到马克思与斯大林的铜像,后来铜像拆了,国歌换了,就连使用的钱也改了。原本哪里都不可以去,现在可以在世界各地旅行。倒是最近又换了一种钱,还不太适应。”根据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位年轻旅行者的原国籍可能是()A民主德国 B俄罗斯C南斯拉夫 D联邦德国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统一后,“铜像拆了,国歌换了,就连使用的钱也改了”;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加快,欧洲统一货币欧元开始流通,故出现了“又换了一种钱,还不太适应”的说法,据此可知该旅行者最可能来自东德即民主德国,A项正确。答案:A16恐怖主义,泛指国际社会中采取绑架、暗杀、爆炸、空中劫持、扣押人质等恐怖手段,以求实现
16、其政治目标或某项具体要求的主张和行动。下列事件符合这一概念的是()A美国的911事件 B美国轰炸广岛C伊拉克战争 D朝鲜战争解析:根据题干中关于“恐怖主义”的概念可知,A项符合题意,故选A;B、C、D三项属于较大规模的军事战争,排除。答案:A17(2018河北安平中学月考)下表为经济互助委员会章程(宗旨)的演变概况(节选),由此可知该组织()时间章程(宗旨)1959年在“国际分工”的原则基础上发展“全面的经济合作”1962年首次对欧洲以外的社会主义国家开放1988年与欧洲共同体签署联合声明,双方互相承认,并正式建立关系1991年成立以市场原则为基础的开放型“国际经济合作组织”,以取代目前的经互
17、会A符合苏联与东欧经济发展规律B推动了社会主义阵营不断扩大C后期的政治意识形态逐渐弱化D是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产物解析:经济互助委员会是苏联为针对美国实行的马歇尔计划而建立的经济组织,“符合苏联与东欧经济发展规律”说法错误,排除A项;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后,社会主义阵营没有扩大,排除B项;据材料可以知道1988年经济互助委员会与欧洲共同体建立关系,可见“后期的政治意识形态逐渐弱化”,故C项正确;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变迁反映了美苏“冷战”,“经济全球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答案:C181946年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1972年主动同新中国建交;1980年美国支持伊拉克进攻伊朗;1990年,美国发
18、动打击伊拉克的海湾战争;1972年美苏双方签订反弹道导弹条约,2001年,美国退出该条约。这些表明,影响美国对外政策的决定因素是()A意识形态 B平等人权C民族矛盾 D国家利益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对外政策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D项正确;意识形态、平等人权、民族矛盾会影响美国对外政策,但不是决定因素,排除A、B、C三项,所以选D。答案:D19有学者认为,尽管欧盟国家致力于外交协调和趋同,并取得了进展,但将外交和防务权力上交给设在布鲁塞尔的超国家机构的想法在很长时间内不会成为现实。材料意在说明欧盟()A政治一体化的发展面临曲折B仍唯美国马首是瞻C外交和防务权力根本无法一致D无法影响世界新秩序解
19、析:材料中“尽管欧盟国家致力于外交协调和趋同,并取得了进展,但将外交和防务权力上交给设在布鲁塞尔的超国家机构的想法在很长时间内不会成为现实”说明欧盟在政治一体化的发展面临曲折,故A项正确。答案:A20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对当代世界秩序这样描述:“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为此,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世界政治,而文明的冲突模式似乎满足了这一需求。”这里“新的框架”可以理解为()A两极格局 B单极世界C多极化和多元化 D“一超多强”解析:由“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分析可知,美苏两极格局已经结束,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材料强调
20、“文明的冲突”,说明众多文明形成的多元化特征,故C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单极”“一超多强”,排除B、D两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有3道小题,共40分)21(12分)阅渎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行将结束的时候,美苏都表示在德国问题上进行合作的愿望,并达成了相关的协定。然而,共同敌人消失后,美苏出于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地缘政治利益及国家利益的冲突,放弃了合作的意愿,进行对立和对抗。从1945年欧洲战争结束到1949年两个德国的出现,美、苏、英、法曾举行过6次外长会议,试图在处理德国问题上找到彼此能接受的合作途径。事实表明,以美英法为一方,苏联为一方,各自坚持自己的主
21、张,不愿做出妥协。材料二:1947年前后,美国加速了分裂德国的步伐,西方国家实行占领区的合并,并在自己占领区实行货币改革。苏联指责西方的举动破坏了德国的经济统一和经济联系。1948年6月24日,苏联主动出击,实施柏林封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态度坚决,顶住苏联的压力,坚守在西柏林的阵地,通过空中运输援助西柏林,并对苏占区反封锁。同时美英法先是向苏联发出同一内容的照会,被苏联基本否定。接着西方三国决定把柏林争端提交联合国安理会,理由是苏联制造的紧张局势“构成了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威胁”。对安理会提出的方案,苏联实行了否决。但是美苏双方都没有指望通过武力解决问题,采取了克制态度,没有把事态进一步扩大和恶
22、化。几经交涉和谈判,1949年5月12日,柏林封锁取消。杜鲁门在回忆录中说: “俄国在柏林问题上所表现的粗鲁和野蛮,使得欧洲人认识到,西方国家之间必须建立密切的军事支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苏等大国在德国问题上对抗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双方在柏林危机问题上斗争的方式和影响。(6分)答案:(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美苏失去合作基础;战后美苏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间的矛盾加剧;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2)方式:封锁与反封锁;外交照会;在联合国安理会斗争。影响:促进德国分裂,加剧了美苏对抗,推动了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22(12分)(2018甘
23、肃武威六中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它们采用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形成了“冷战”格局。材料二:在长期的“冷战”过程中,世界局部地区战争不断。材料三:自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对外政策进行了调整。一方面,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另一方面,还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1)材料一中的“它们”是指哪两个国家?二战结束后,它们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列举两件历史大事来说明材料二中的“世界局部地区战争不断”。(6分)(2)20世纪90年代初,两极格局瓦解。目前,世界政治格局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依据材料三,列举两个中
24、国参与的地区性组织。(6分)解析:(1)据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它们采用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它们”是指哪两个国家。再结合所学知识从盟友变成对手的角度回答二战结束后它们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再从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方面列举两件历史大事来说明材料二中的“世界局部地区战争不断”。(2)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多极化趋势的角度回答目前世界政治格局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再依据材料三“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另一方面,还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方面列举两个中国参与的地区性组织。答案
25、:(1)国家:美国、苏联。变化:美苏从战时的盟友变成了对手。举例:朝鲜战争、越南战争。(2)发展趋势:多极化趋势加强。举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23(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以来,恐怖主义事件有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之势:1972年9月,德国慕尼黑奥运会期间,恐怖分子因以色列政府拒绝释放关押的巴勒斯坦囚犯而枪杀了被绑架的11名以色列运动员,史称“慕尼黑惨案”。1995年3月20日,日本奥姆真理教在东京地铁站对日本普通民众施放沙林毒气,造成12人死亡,5 000多人受伤。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和华盛顿遭恐怖袭击,恐怖分子劫持民航客机撞向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导
26、致2 996人遇难,美国经济损失达2 000亿美元。2004年3月,恐怖分子将放有炸弹的背包留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市上班族居住区的列车上并引爆,导致190人丧生,受伤人数超过1 500人。摘编自新华网资料材料二:个别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单边主义,甚至以反恐名义推翻他国政权在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范围的贫富差距继续拉大,出现了22个阿拉伯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抵不上意大利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与美国更无法相比的极不正常现象。摘编自陈静当前国际恐怖主义的新发展及反恐对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今国际恐怖主义的主要特点。(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8分)答案:(1)特点:暴力性;恐怖范围扩大化;以伤害无辜民众为目标;袭击手段多样化;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危害性大)。(2)原因:宗教极端主义的发展;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存在;国际间贫富差距的拉大。措施: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加强反恐的国际合作;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