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组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提示:在翻译句子之前,请先找出“关键实词”“关键虚词”“文言句式”,并作解释)徐勉字修仁,东海郯人也。勉幼孤贫,早励清节。年六岁,属霖雨,家人祈霁,率尔为文,见称耆宿。及长好学,宗人孝嗣见之叹曰:“此所谓人中之骐骥,必能致千里。”年十八,召为国子生,便下帷专学,精力无怠。同时侪辈肃而敬之。祭酒王俭每见,常目送之,曰:“此子非常器也。”每称有宰辅之量。六年,除给事中、五兵尚书,迁吏部尚书。尝与门人夜集,客有虞皓求詹事五官。勉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故时人服其无私。勉虽居显职,不营产业,家无畜积,奉禄分赡亲族之贫
2、乏者。门人故旧或从容致言,勉乃答曰:“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清白。子孙才也,则自致辎;如不才,终为他有。”及卒,帝闻而流涕。谥简肃公。(选自南史徐勉传,有删改)(1)祭酒王俭每见,常目送之,曰:“此子非常器也。”关键实词:关键虚词:文言句式:译文:答案:关键实词:“目”,名词作状语,用目光;“非常”,古今异义词,“非”译为“不是”,“常(器)”译为“普通(人)”。关键虚词:“之”,代词,代指徐勉。文言句式:“祭酒王俭每见(之)”为省略句,“此子非常器也”为判断句,“非”表否定判断,译为“不是”。译文:祭酒王俭每次见到他,都用目光送他离去,说:“这个人不是普通人。”(2)勉虽居显职,不营产业,家无
3、畜积,奉禄分赡亲族之贫乏者。关键实词:关键虚词:文言句式:译文:答案:关键实词:“居”,担任;“畜积”,积蓄;“奉”为通假字,通“俸”,俸禄;“赡”,供养;“贫乏”,穷困。关键虚词:“虽”,有两个义项,一是虽然,一是即使,此处为“虽然”;“之、者”,此处为定语后置的标志。文言句式:“奉禄分赡亲族之贫乏者”为定语后置句,“贫乏”作“亲族”的定语,现代汉语语序为“奉禄分赡贫乏亲族”。译文:徐勉虽然身居显要职位,但不经营产业,家里没有积蓄,他将俸禄分送出去以供养穷困的亲族。(3)勉乃答曰:“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清白。子孙才也,则自致辎;如不才,终为他有。”关键实词:关键虚词:文言句式:译文:答案:关
4、键实词:“遗”,遗留;“才”,属于名词作动词,译为“有才能”;“致”,获取;“辎”,财物。关键虚词:“乃”,副词,于是,就;“以”,介词,把;“之”代词,代指子孙;“则”,副词,那么。文言句式:“人遗子孙以财”为状语后置句,“以财”作“遗”的状语,翻译时要前置;“我遗之清白”为状语后置和省略句,现代汉语语序为“我(以)清白遗之”;“子孙才也,则自致辎”为省略句,该句省略了表假设关系的虚词,翻译时要加以补充,应该为“(如果)子孙才也,则自致辎”。译文:徐勉就回答说:“别人把财产留给子孙,我把清白留给他们。子孙如果有才,就会自己取得财物;如果没有才,财产终究要为他人所有。”徐勉字修仁,是东海郯人。
5、徐勉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很小就自我勉励,恪守高洁的节操。六岁时,恰逢连绵大雨,家人祈祷放晴,徐勉随意写了一篇祷文,竟被有名望有学问的老人称道。年龄稍大后喜爱学习,同族人徐孝嗣见到他赞叹说:“这就是所说的人中的骏马,一定能到达千里之外啊。”十八岁时,被召为国子生,他就闭门苦读,专攻学业,精力很好,不知疲倦。同辈人都对他肃然起敬。祭酒王俭每次见到他,都用目光送他离去,说:“这个人不是普通人。”常称赞他有宰辅的气度。天监六年,被授官为给事中、五兵尚书,迁任吏部尚书。他曾经跟门客夜间举行宴会,有个叫虞皓的门客请求做詹事五官。徐勉端庄严肃地回答说:“今晚只可谈风月,不应说及公事。”所以当时的人都很佩服他
6、的无私。徐勉虽然身居显要职位,但不经营产业,家里没有积蓄,他将俸禄分送出去以供养穷困的亲族。门客、老友有人随口进言,徐勉就回答说:“别人把财产留给子孙,我把清白留给他们。子孙如果有才,就会自己取得财物;如果没有才,财产终究要为他人所有。”等到他去世,皇帝听说后流泪痛哭。谥号为简肃公。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鲁般者,肃州燉煌人,莫详年代,巧侔造化。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父后伺得鸢,击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吴人以为妖,遂杀之。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怨吴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地大旱三年。卜曰:“般
7、所为也。”赍物具千数谢之。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国初,土人尚祈祷其木仙。(1)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译文:(2)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译文:解析:(1)翻译时,地名(凉州)、事物名(木鸢)不用翻译,“浮图”可译为现代名称。“击楔三下”虽为定语后置,但不作语序调整仍文意通顺。“以”为连词,表修饰关系,可不译。(2)人名、事物名、地名可保留不译。句中省略的内容应补译出来。“大雨”,名词作动词,下大雨。答案:(1)他在凉州建造佛塔时,造了一只木鸢,敲击机关三下,木鸢就可以飞,他就乘着木鸢飞回家。(2)鲁般为他们砍断(木仙人)一只手,那天吴中就下了大雨。鲁般,肃州燉煌人,
8、生卒年月不详,他心思精巧,善于创造。他在凉州建造佛塔时,造了一只木鸢,敲击机关三下,木鸢就可以飞,他就乘着木鸢飞回家。不久,他的妻子怀孕,父母再三追问,他的妻子才说出了这一切。后来,他的父亲伺机得到木鸢,敲击机关十多下,乘上它,一直飞到了吴会。吴人以为鲁般的父亲是妖怪,就杀了他。鲁般又造了一只木鸢,乘上它飞到吴会,找到了父亲的尸体。鲁般怨恨吴人杀了他的父亲,回来后在肃州城南造了一个木仙人,让他的手指向东南吴地方向,吴地大旱三年。占卜术士说:“吴地大旱,是鲁般干的。”吴人带着许许多多的物品来向鲁般谢罪。鲁般为他们砍断(木仙人)一只手,那天吴中就下了大雨。大唐初年,当地人还祈祷过这个木仙人。3请将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吾以之名吾亭。(苏轼喜雨亭记)(1)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译文:(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吾以之名吾亭。译文:解析:(1)重点是把“是”“岁”“雨”“阳”“占”“有”等词解释为“这”“年”“下雨”“南面”“占卜”“丰”。(2)重点是把“以”“适”“名”解释为“因
10、而”“刚好”“命名”。答案:(1)这年的春天,在岐山的南面随雨落下了麦子,经过占卜,那卦辞说是丰年。(2)愁闷的人因而喜悦,患病的人因而痊愈,我的亭子也刚好在这个时候落成,我就用它(喜雨)命名我的亭子。我到扶风上任的第二年,才修建了一座地方官居住的房屋,并且在厅堂的北面建造了一座亭子,还在它的南面开凿了一个池塘,引导流水进来,种植树木,把它作为休息的场所。这年的春天,在岐山的南面随雨落下了麦子,经过占卜,那卦辞说是丰年。后来整月不降雨水,百姓正为此忧心。过了三个月,到乙卯日才有雨,到甲子日又下雨,老百姓认为还不够;丁卯日下大雨,下了三天方才停止。官吏在衙院里一道庆贺,商人在市场上一道欢歌,农民
11、在田野中共同欢庆,愁闷的人因而喜悦,患病的人因而痊愈,我的亭子也刚好在这个时候落成,我就用它(喜雨)命名我的亭子。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齐晋相与战。平阿之余子亡戟得矛,却而去,不自快。谓路人曰:“亡戟得矛,可以归乎?”路之人曰:“戟亦兵也,矛亦兵也,去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去行,心犹不自快,遇高唐之孤叔无孙,当其马前,曰:“今者战,亡戟得矛,可以归乎?”叔无孙曰:“矛非戟也,戟非矛也,亡戟得矛,岂亢责也哉?”平阿之余子曰:“嘻!”还反战。趋,尚及之。遂战而死。叔无孙曰:“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疾驱而从之,亦死而不反。令此将众,亦必不北矣。令此处人主之旁,亦必死义矣
12、。今死矣而无大功,其任小也。(1)戟亦兵也,矛亦兵也,去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译文:(2)叔无孙曰:“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疾驱而从之,亦死而不反。译文:解析:(1)句翻译时注意句式的调整:“何为不可以归”为宾语前置句,应该调整为“为何不可以归”。(2)句翻译时注意句式的调整:“君子济人于患”为状语后置句,应该调整为“君子于患济人”。答案:(1)戟是兵器,矛也是兵器,丢失兵器又捡到兵器,有什么不可以回家的?(2)叔无孙说:“我听说,君子在患难中救人,必须使他脱离灾难。”(于是)扬鞭策马追赶他,和他一起参加战斗,结果也死在战场上,没能回去。齐国和晋国互相征战。平阿的余子丢失了戟捡到支
13、矛,退下战场离去,心里不痛快。问路上的陌生人说:“丢失了戟捡到支矛,可以回家吗?”路人说:“戟是兵器,矛也是兵器,丢失兵器又捡到兵器,有什么不可以回家的?”往回家的路走着,心里还是不痛快,碰到高唐的孤叔无孙,就挡在他的马前,说:“今天打仗,丢失了戟捡到支矛,可以回家吗?”叔无孙说:“矛不是戟,戟不是矛,丢失了戟捡到支矛,它们难道可以相抵吗?”平阿的余子说:“是啊!”反身回去参战。跑步,才赶上了战斗。终于战死了。叔无孙说:“我听说,君子在患难中救人,必须使他脱离灾难。”(于是)扬鞭策马追赶他,和他一起参加战斗,结果也死在战场上,没能回去。要是让他(叔无孙)领兵,肯定不会打败仗的。让他成为国王的左
14、右,也必然是为义而死。这次的死没有什么大的功绩,是因为他的官职(或权力)小啊。5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译文:(2)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译文:答案:(1)(有一次)楚厉王喝酒喝醉后,错误地敲响了军鼓,民众都非常惊慌。楚厉王派人安抚大家,说:“我是醉酒后和近侍开玩笑,才错误地击了鼓。”(2)过了几个月
15、,楚国又遇到军情警报,楚厉王击鼓,民众却不去备战,于是楚厉王更改命令,明确信号,这样民众才信从了。楚厉王遇到军情警报,就用敲鼓的方式来集合民众参与防守。(有一次)楚厉王喝酒喝醉后,错误地敲响了军鼓,民众都非常惊慌。楚厉王派人安抚大家,说:“我是醉酒后和近侍开玩笑,才错误地击了鼓。”于是民众都松懈了下来。过了几个月,楚国又遇到军情警报,楚厉王击鼓,民众却不去备战,于是楚厉王更改命令,明确信号,这样民众才信从了。6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
16、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1)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译文:(2)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译文:解析:(1)“龙蛇”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翻译为“像龙蛇一样”。(2)“熟”应翻译为“仔细”。答案:(1)有一天,他得到了一个好句子,要来笔迅速写下来,笔在整张纸上像龙蛇一样飞动。(2)丞相仔细地看了许久,自己也认不出来。张丞相喜好书法但写不工整。当时的人们都笑话他。丞相还是像原来那个样子,不改常态。有一天,他得到了一个好句子,要来笔迅速写下来,笔在整张纸上像龙蛇一样飞动。他让侄子抄下来。到了笔画怪诞的地方,侄子感到很迷惑,就停下来,拿着丞相写的字去问他:“这
17、是什么字?”丞相仔细地看了许久,自己也认不出来。便责怪侄子说:“你为什么不早问,以至于我都忘记写的是什么了。”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马全节,字大雅,魏郡元城人也。清泰初,为金州防御使。会蜀军攻其城,州兵才千人,兵马都监陈知隐惧,托以他事出城,领三百人顺流而逸,贼既盛,人情忧沮。全节乃悉家财以给士,复出奇拒战,以死继之。贼退,朝廷嘉其功,诏赴阙,将议赏典。天福五年,授检校太傅,移镇安州。安重荣之叛也,授镇州行营副招讨兼排阵使,与重荣战于宋城,大败之。八年秋,丁母忧,寻起复焉。属契丹侵寇,加之蝗旱,国家有所征发,全节朝受命而夕行,治生余财,必充贡奉。开运元年秋,授邺都留守、检校太师
18、、兼侍中、广晋尹、幽州道行营马步军都虞候,寻加天雄军北面行营副招讨使,阳城之战,甚有力焉。全节始拜邺都,以元城是桑梓之邑,具白襕诣县庭谒拜,县令沈构逡巡避之,不敢当礼。全节曰:“父母之乡,自合致敬,勿让之也。”州里荣之。二年,授顺国军节度使,未赴镇卒,年五十五。赠中书令。(选自旧五代史列传五)(1)兵马都监陈知隐惧,托以他事出城,领三百人顺流而逸,贼既盛,人情忧沮。译文:(2)属契丹侵寇,加之蝗旱,国家有所征发,全节朝受命而夕行,治生余财,必充贡奉。译文:解析:第(1)句中注意:“托”“逸”“盛”,倒装句式。第(2)句中注意:“属”“征发”“治生”“贡奉”。答案:(1)兵马都监陈知隐很害怕,用
19、有其他事情做借口出城去,带领三百人顺流而逃,敌贼又多,人们感到畏惧而情绪沮丧。(2)正值契丹侵犯,又加上旱灾蝗害,国家的所有征调钱粮,马全节都是早晨接到命令晚上就将钱粮发出,经营所得的富余钱物,必定用来上交朝廷。马全节,字大雅,是魏郡元城人。清泰初年,马全节担任金州防御使。正碰上蜀军攻打该城,州兵仅有一千人,兵马都监陈知隐很害怕,用有其他事情做借口出城去,带领三百人顺流而逃,敌贼又多,人们感到畏惧而情绪沮丧。马全节就拿出所有家财赏给士兵,又出奇兵阻击敌人,拼死奋战。敌贼退走,朝廷嘉赏他的功劳,下诏让他到京城,准备予以奖励。天福五年,授予检校太傅,调任镇守安州。安重荣叛乱,授予马全节镇州行营副招
20、讨兼排阵使,和重荣在宋城交战,大败重荣。八年秋,遭逢母亲的丧事去职,很快又起复任职。正值契丹侵犯,又加上旱灾蝗害,国家的所有征调钱粮,马全节都是早晨接到命令晚上就将钱粮发出,经营所得的富余钱物,必定用来上交朝廷。开运元年秋,授予马全节邺都留守、检校太师、兼侍中、广晋尹、幽州道行营马步军都虞候,不久加官天雄军北面行营副招讨使,在阳城战役中,他出力很大。马全节刚刚拜任邺都时,因为元城是他的故乡所在县,就穿着白衫到县庭拜见,县令沈构退避不前,不敢接受他的拜见礼。马全节说:“父母之乡,自然该当表示敬意,不必推辞啊。”故乡人为此感到骄傲。二年,授予顺国军节度使,尚未到任就去世了,年龄五十五岁。追赠为中书
21、令。题组二综合练(2018湖北八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李星沅,字石梧,湖南湘阴人。道光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五年,督广东学政。粤士多健讼,檄通省籍诸生之干讼者,牒报治之,士风以肃。任满,授陕西汉中知府,历河南粮道,陕西、四川、江苏按察使。在川、陕严治刀匪、啯匪,屡擒其魁置之法。先是,永昌回乱,迤西道罗天池滥杀,不分良莠,众回益扰。总督贺长龄、提督张必禄急于主抚,降者辄复叛。至是,缅宁匪首马国海被剿亡走,潜结云州回马登霄、海连升等复起事,迤西大震。星沅追论肇乱之由,长龄、天池并获谴。二十七年,遣兵进剿,解散被胁回众,首逆就歼,余匪肃清。诏嘉其功,加太子太保衔,赐花翎。寻调
22、两江总督。 星沅未第时,客陶澍幕中,为掌章奏。又历官江南,习于盐、漕、河诸利弊。时度支告匮,廷臣主南漕改征折色注,于北省采买。星沅谓折多征收不易,折少采买不敷。谷贱银贵,民间展转亏折。且州县藉端浮勒,胥吏高下其手,防之皆难。迭疏论列,折色之议遂寝。 三十年,宣宗崩,赴京谒梓宫,复以母老陈请归养。会广西匪乱方炽,起林则徐督师,卒于途,命星沅代为钦差大臣。是年十二月,抵广西,驻柳州。时左右江匪氛蔓延,诸贼尤以桂平金田洪秀全为最悍。巡抚郑祖琛、提督闵正凤皆以贻误黜去,周天爵、向荣继为巡抚、提督。二人者并有重名,负意气,议辄相左,星沅调和之,仍不协,军事多牵掣。咸丰元年春,向荣进剿,贼由大黄江、牛排岭
23、窜新墟、紫荆山。星沅檄总兵秦定三、李能臣率滇、黔兵追蹑,贼复窜武宣。荣、天爵各进击,贼踞东乡,两军攻之不克。星沅以事权不一,奏请特简总统将军督剿,诏斥其推诿。寻命大学士赛尚阿率总兵达洪阿、都统巴清德赴湖南防堵,将以代之。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遗疏言:“贼不能平,不忠;养不能终,不孝。殁后敛以常服,用彰臣咎。”文宗览而哀之,依总督例赐恤,赐金治丧,存问其母,子二人命俟服阕引见,谥文恭。子桓,官至江西布政使。(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八十,有删改)【注】折色:旧时谓所征田粮折价征银钞布帛或其他物产。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24、,正确的一项是()A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B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C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D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解析:选B。本题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处:第一处是“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授”翻译为“被授予官职”,“赴”翻译为“奔赴”,这两句话的主语
25、都是赛尚阿,承前省略,因此应该在“赴”字之前断开,据此可以排除选项A和C;第二处是“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 “数日卒于军”意思是“几天之后死在了军中”,与前面的“惫甚”即“十分疲惫了”构成因果关系,据此应该在“数日”前断开。据此可以排除选项D;综上所述,可以确定答案为B。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粮道”,文中指军队运送军粮等补给的道路, 在古代战争中,凡属高明的将帅,都十分重视粮食供应对取得作战胜利的重要作用问题。B“迤西”,明清时称云南西部地区,大致包括现在的大理、丽江、永昌等地。 “道”在秦朝开始出现,起初跟县同级别,专门使用于少数
26、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C“花翎”,清朝官员、贵族冠饰。清制,武职五品以上,文职巡抚兼提督衔及派往西北两路大臣,以孔雀翎为冠饰,缀于冠后,称花翎,除因军功赏戴者外,离职即摘除。D“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在古代,有严格的服丧制度,丧服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从重到轻,依次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此之谓“五服”。解析:选A。根据上下文意思,这里的“粮道”指官名,明清两代都设督粮道,督运各省漕粮,简称“粮道”。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星沅治官有方。在广东督导学政时,在川陕治理匪徒时,发现问题后均及时整治,并处理得当,效果显著。B李星沅办事有理有据。在追究永
27、昌回乱的缘由时,认为祸乱不仅与匪首有关,还与总督贺长龄、提督张必禄政策失当有关。C李星沅经验丰富。在讨论“南漕改征折色”问题上,认为这一做法不妥,可能会导致官员贪污腐败,上下其手。可惜皇上及众臣并未听从,依旧推行。D李星沅得到皇上尊敬看重。在其死后,文宗悲伤哀痛,褒封谥号,授予抚恤金,并厚待李星沅的母亲和儿子。解析:选C。原文“迭疏论列,折色之议遂寝”,这件事最终废止不行,并没有继续推行。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粤士多健讼,檄通省籍诸生之干讼者,牒报治之,士风以肃。译文:(2)星沅以事权不一,奏请特简总统将军督剿,诏斥其推诿。译文:解析:(1)健:善于;檄:发布文书;籍:名
28、词活用为动词,登记。(2)一:数词活用为形容词,统一;特:专门;简:通“拣”,选拔;将:率领。答案:(1)广东读书人大多善于打官司,(星沅)发文在全省范围登记热衷追求打官司的书生,并发布公文(下令)整治,士风因(此)得以肃整。(2)星沅因为行使指挥职权不能统一调度,上奏请求专门选拔统帅率领军队督导围剿,皇帝下诏斥责他推卸责任。参考译文:李星沅,字石梧,湖南湘阴人。道光十二年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授予编修。十五年,任广东学政。广东读书人大多善于打官司,(星沅)发文在全省范围登记热衷追求打官司的书生,并发布公文(下令)整治,士风因(此)得以肃整。任期满后,被授予陕西汉中知府,历任河南粮道,陕西、四
29、川、江苏按察使。在川、陕严厉整治寇匪,多次擒获他们的首领并将其绳之于法。这之前,永昌发生回乱,迤西道罗天池胡乱杀人,不分好人坏人,众多回人更加滋扰生乱。总督贺长龄、提督张必禄急于主张安抚,投降的人动不动就又反目叛乱了。至此,缅宁匪首马国海被追剿而逃亡,暗中勾结云州回人马登霄、海连升等再次发动叛乱,迤西大为动荡。星沅追究造成祸乱的缘由,长龄、天池一并受到斥责。二十七年,派遣军队进行围剿,解散被胁迫的回族众人,造反作乱的首领被歼灭,其余的匪徒也被消灭干净。(皇上)下诏嘉奖他的功劳,加封太子太保官衔,赐花翎。不久调任两江总督。 星沅没有中第时,寄居在陶澍幕府,掌管章奏(臣僚呈报皇帝的文书)。又先后连
30、任官职江南,熟悉盐、漕、河诸多利弊。当时度支(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与支调的官员)诉说用度缺乏,朝廷大臣主张南粮改为用征银,布帛等代替,在北方省份采购粮食。星沅说折银太多征收不容易,折银太少采购不够。粮食低贱银两贵重,民间经过太多环节损失亏耗。且州县以此为借口额外勒索,官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防备他们都很难。(星沅)屡次上疏论述,改征的提议于是废止不行。 三十年,宣宗驾崩,(星沅)赴京拜谒皇帝的灵柩,又因为母亲年老请求回家奉养。恰逢广西匪乱正盛,最初起用林则徐为督师讨伐,(却)在途中去世,命星沅代为钦差大臣。这年十二月,抵达广西,驻守柳州。当时两岸的江匪发展势头日益蔓延,众多贼匪尤其以桂平金田洪秀
31、全为最剽悍。巡抚郑祖琛、提督闵正凤都因为贻误战机而被免官,周天爵、向荣继任为巡抚、提督。二人都有很好的名声,但都颇为自负,意气用事,谋议总是不一致,星沅调和他们的意见,仍然不能使他们协调一致,军事很多时候相互牵制掣肘。咸丰元年春,向荣进军围剿,贼匪由大黄江、牛排岭窜入新墟、紫荆山。星沅发文总兵秦定三、李能臣率领滇、黔军队循迹追剿,贼匪又窜入武宣。向荣、周天爵分头进击,贼盘踞东乡,两军攻打不下。星沅因为行使指挥职权不能统一调度,上奏请求专门选拔统帅率领军队督导围剿,皇帝下诏斥责他推卸责任。不久命大学士赛尚阿率总兵抵达洪阿、都统巴清德赶赴湖南防堵,将让他们代替李星沅。赛尚阿至湖南,就被授予钦差大臣
32、,赶赴广西督导军队,命星沅回湖南治理防务。四月,星沅竭力快速赶赴武宣前敌督战,到达已经非常疲惫,几日后在军中去世。遗言上奏:“贼不能消灭,是不忠;父母不能终养,是不孝。死后用常服收殓,用以表明我的错误。”文宗看后非常伤心,依据总督的规格赐予抚恤金,赐予金钱置办丧事,恤问他的母亲,下令他的两个儿子等服丧完毕后引见朝廷,授予李星沅“文恭”的谥号。李星沅的儿子李桓,后来官至江西布政使。文言文专题综合提能练(一)一、(2018鞍山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王景字仲通,乐浪人也。八世祖仲,好道术,明天文。诸吕作乱,齐哀王襄谋发兵,而数问于仲。及济北王兴居反,欲委兵师仲,仲惧祸及,乃浮海东奔乐浪
33、山中,因而家焉。父闳,为郡三老。更始败,土人王调杀郡守刘宪,自称大将军、乐浪太守。建武六年光武遣太守王遵将兵击之至辽东闳与郡曹共杀调迎遵皆封为列侯闳独让爵帝奇而征之。景少学易,遂广窥众书,又好天文术数之事,沈深多伎艺。辟司空伏恭府。时有荐景能理水者,显宗诏与将作谒者王吴共修作浚仪渠。吴用景堰流法,水乃不复为害。初,平帝时,河、汴决坏,未及得修。建武十年,阳武令张汜上言:“河决积久,日月侵毁,济渠所漂数十许县。修理之费,其功不难。宜改修堤防,以安百姓。”书奏,光武即为发卒。方营河功,而浚仪令乐俊复上言:“昔元光之间,人庶炽盛,缘堤垦殖,而瓠子河决,尚二十余年,不即拥塞。今居家稀少,田地饶广,虽未
34、修理,其患犹可。且新被兵革,方兴役力,劳怨既多,民不堪命。宜须平静,更议其事。”光武得此遂止。后汴渠东侵,日月弥广,而水门故处,皆在河中。兖、豫百姓怨叹,以为县官恒兴他役,不先民急。永平十二年,议修汴渠,乃引见景,问以理水形便。景陈其利害,应对敏给,帝善之。又以尝修浚仪,功业有成,乃赐景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及钱帛衣物。夏,遂发卒数十万,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景乃商度地势,凿山阜,破砥绩,直截沟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无复溃漏之患。景虽简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明年夏,渠成。帝亲自巡行,诏滨河郡国置河堤员吏,如西京旧制。景由是知名。王吴及诸从事掾史皆
35、增秩一等。景三迁为侍御史。十五年,从车驾巡狩,至无盐,帝美其功绩,拜河堤谒者,赐车马缣钱。建初七年,迁徐州刺史。先是杜陵杜笃奏上论都赋,欲令车驾迁还长安。耆老闻者,皆动怀土之心,莫不眷然伫立西望。景以宫庙已立,恐人情疑惑,会时有神雀诸瑞,乃作金人论,颂洛邑之美,天人之符,文有可采。明年,迁庐江太守。庐江传其文辞。卒于官。(节选自后汉书循吏列传第六十六)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建武六年/光武遣太守王遵/将兵击之/至辽东/闳与郡曹共杀调/迎遵皆封为列侯/闳独让爵/帝奇而征之B建武六年/光武遣太守王遵将兵击之/至辽东/闳与郡曹共杀调迎遵/皆封为列侯/闳独让爵/帝奇而征之C建
36、武六年/光武遣太守/王遵将兵击之/至辽东/闳与郡曹共杀调/迎遵/皆封为列侯/闳独让爵/帝奇/而征之D建武六年/光武遣太守王遵将兵/击之至辽东/闳与郡曹共杀调迎遵/皆封为列侯/闳独让爵/帝奇而征之解析:选B。原文标点应为:建武六年,光武遣太守王遵将兵击之。至辽东,闳与郡曹共杀调迎遵,皆封为列侯,闳独让爵,帝奇而征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老,古代掌教化的乡官,战国魏有三老,秦置乡三老,汉增置县三老,东汉以后又有郡三老,并间置国三老。B易,周易的简称,与诗书礼孝春秋并称“六艺”,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C西京,中国历史上西安沿袭过几个朝代
37、,长期被称作西京,是中国历史上十三个王朝的首都、京师。 D谒者,官名。文中河堤谒者,掌防河事;将作谒者,派往地方主管水利的官员,两者负责事务不完全相同。解析:选B。B项,不是孝,应为乐。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景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水利专家,王景八世祖王仲、父亲王闳都曾得到西汉朝廷重视,父亲王闳为平定辽东叛乱建立了功劳。B王景博览群书,喜好天文术数,性格沉稳,多才多艺,当时有人举荐他能治理水患,他接受诏命与王吴共同修凿浚仪渠,采用“堰流法”,黄河才不再构成灾害。C杜陵杜笃想要让皇帝迁都回长安,年老士绅听说这件事,都触动了怀念故土的情感,没有不满怀依恋伫立向西遥望的。
38、王景写金人论,赞颂洛邑之美好。D汴渠水患,皇帝又派王景与王吴修渠筑堤,王景虽然节约费用,然而还是耗资百亿之多。水渠修成,皇帝亲自巡行,下诏设置河防官员,王景连升三级为侍御史。解析:选A。A项,八世祖王仲得到的是吕后当政时两个意欲谋反的亲王的重视;父亲王闳得到的是光武帝的欣赏与征用。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河决积久,日月侵毁,济渠所漂数十许县。译文:(2)且新被兵革,方兴役力,劳怨既多,民不堪命。译文:答案:(1)黄河决口这么久了,一天天地侵蚀毁坏堤岸,济渠所淹没的有几十个县。(2)况且国家刚刚遭受战乱,正在动用民力,老百姓十分疲惫,积怨很多,已经承受不了朝廷征发的命令。王景字
39、仲通,是乐浪人。八世祖王仲,喜好道术,明晓天文。诸吕作乱,齐哀王刘襄谋划发兵,多次向王仲咨询求教。等到济北王刘兴居谋反,想要请王仲统率军队,王仲害怕祸患波及自身,于是渡海向东逃奔到乐浪山中,因此定居在这里。父亲王闳,是郡里的三老。更始之变失败,当地人王调杀了郡守刘宪,自称大将军、乐浪太守。建武六年,光武帝派太守王遵率军攻打王调。到了辽东,王闳与郡曹共同杀了王调迎接王遵。(王闳与郡曹)都被封为列侯,只有王闳退让爵位,光武帝欣赏他并征召他为官。王景年少时学习易,后又博览群书,并喜好天文术数一类的知识,性格沉稳,多才多艺。(王景)被征召到司空伏恭府内任职。当时有人举荐他能治理水患,显宗便下诏命他与将
40、作谒者王吴共同修凿浚仪渠。王吴采用王景的“堰流法”,黄河才不再构成灾害。 起初,在西汉平帝时,黄河、汴水决口,没来得及修治。建武十年,阳武县令张汜上书说:“黄河决口这么久了,一天天地侵蚀毁坏堤岸,济渠所淹没的有几十个县。修理的花费和操办并不困难。应当改筑和修理堤防,来安定百姓。”张汜的上书送达朝廷,光武帝立即为此调集差役。正要进行治理黄河的工程,浚仪县令乐俊又上书说:“从前在汉武帝元光年间,黄河两岸人口众多,沿堤开垦种植,然而瓠子地段的黄河决口长达二十多年,也没有立即兴工堵塞。现在黄河沿岸住家稀少,田地宽广,即使河堤没有加以修理,目前水患也还过得去。况且国家刚刚遭受战乱,正在动用民力,老百姓十
41、分疲惫,积怨很多,已经承受不了朝廷征发的命令。应该等到社会安定了以后,再商议这件事情。”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便中止了(修治黄河的计划)。后来汴渠向东溢流,一天天地(被洪水淹没的地方)越来越多,原来设水闸的地方,如今都已经淹没在黄河中了。兖州、豫州的老百姓忧怨叹息,认为县官们总是征发其他劳役,而不把民众急需的事放在首位。永平十二年,(朝廷)商议修治汴渠,于是召见了王景,向他询问了治理水患的形势和利弊得失。王景便陈述了治河的利与害,对答敏捷。皇帝大为赞赏。又因为王景曾经修过浚仪渠,有功绩,于是赏赐王景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和钱帛衣物。 这年夏天,于是征发差役数十万,派王景与王吴修渠筑堤,渠堤从荥阳以
42、东到千乘海口一千多里。王景于是勘察地形,开凿山阜,破除水中沙石,径直截断沟涧支流,筑堤阻遏冲要之处,疏通河道中堵塞之处,每隔十里立一个闸门,使河水回旋灌注,不再有堤岸决口、渗漏的祸患。虽然王景节约费用,然而还是耗费百亿之多。第二年夏天,水渠修成。皇帝亲自巡行,下诏滨河郡国按照西京旧有制度,设置河防官员。王景由此而闻名天下。王吴和各个从事掾史都增加官秩一等。王景连升三级为侍御史。十五年,跟从皇帝巡行诸国,到了无盐,皇帝褒奖他的功绩,授予他河堤谒者,赏赐车马缣钱等物。建初七年,(王景)升任为徐州刺史。先前杜陵杜笃禀奏呈上论都赋,想要让皇帝迁都回长安。年老士绅听说这件事,都触动了怀念故土的情感,没有
43、不满怀依恋伫立向西遥望的。王景认为宫庙已经建立,担心人心疑惑,适逢当时有神雀诸瑞出现,于是写了金人论,赞颂洛邑之美好,天降符瑞,文章很有文采。建初八年,王景升为庐江太守。庐江郡(到处)流传着王景的文辞。(王景)最终死在官任上。二、(2018南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申屠致远,字大用,其先汴人。金末从其父义,徙居东平之寿张。致远肄业府学,与李谦、孟祺等齐名。世祖南征,荐为经略司知事,军中机务,多所谟画。师还,至随州,所俘男女,致远悉纵遣之。至元十年,御史台辟为掾,不就。宋平,焦友直、杨居宽举为都事,首言:“宋图籍宜上之朝;江南学田,当仍以赡学。”行省从之。临安改为杭州,迁总管府推官
44、。宋驸马杨镇从子玠节,家富于赀,守藏吏姚溶窃其银,惧事觉,诬玠节阴与宋广、益二王通,有司榜笞,诬服,狱具。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改寿昌府判官,时寇盗窃发,加之造征日本战船,远近骚然,致远设施有方,众赖以安。二十年,拜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江淮行省宣使郄显、李兼诉平章忙兀台不法,有诏勿问,仍以显等付忙兀台鞫之,系于狱,必抵以死。致远知其冤状,将纵之,忙兀台胁之以势,致远不为动,亲脱显等械,使从军自赎。桑哥当国,治书侍御史陈
45、天祥使至湖广,劾平章要束木,桑哥摘其疏中语,诬以不道,奏遣使往讯之,天祥就逮。时行台遣御史按部湖广,咸惮之,莫敢往,致远慨然请行。比至,累章极论之。桑哥方促定天祥罪,会致远章上,桑哥气沮。转运使卢世荣榷茶牟利,致远劾之。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致远清修苦节,耻事权贵,聚书万卷,名曰墨庄。家无余产,教诸子如师友。(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七,有删改)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B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
46、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C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D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解析:选B。分析可知,日本是“远征”的对象,“日本不可涉海远征”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C、D两项。又“量”在句中应作动词,“地远近”作“量”的宾语,故“量地远近”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A项,故选B。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田”指古时朝廷或地方政府拨给学校的公田,是我国封建社会
47、学校教育的经济支柱。B“驸马”是我国古代对皇帝及皇亲国戚的女婿的称呼,又可称为帝婿、主婿、国婿等。C“教授”指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是讲解经义、掌管学校课试的文职官员。D“榷茶”指政府对茶叶所实施的课税、管制等措施,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茶叶专卖制度。解析:选B。“驸马”只是对皇帝的女婿的称呼。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申屠致远备受重用,为政有方。元世祖南征时,军队中的机要事务,大多由他谋划;任寿昌府判官时,他布置得法,使骚动不安的民众安定下来。B申屠致远明察秋毫,断案公正。任杭州总管府推官时,为屈打成招的杨玠节平反昭雪,还使诬陷彭宏有叛离之心的金渊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48、。C申屠致远为人正直,不惧权贵。忙兀台要置弹劾他不守法纪的郄显等人于死地,申屠致远不惧威胁,亲自解开郄显等人的囚具,让他们从军赎罪。D申屠致远为人勇毅,敢于斗争。陈天祥被捕后,众御史害怕桑哥,不敢前往湖广巡视,申屠致远慨然请行,和桑哥进行了面对面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解析:选D。“进行了面对面的斗争”错,从文中可知,申屠致远是多次上奏章为陈天祥辩护,并没有与桑哥进行面对面的斗争。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译文:(2)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译文:答案:(1)申屠致远审议此案,发现了实情,姚
49、溶服罪,杨玠节用财物作为酬谢,申屠致远生气地拒绝了他。(2)属县中关押了十七个谋反的人,审讯他们,原来是因为盗贼兴起,他们用武器自卫,实际上不是谋反的人,这些人都得到了释放。申屠致远,字大用,他的祖先是汴梁人。金朝末年跟随他的父亲申屠义迁居东平的寿张。申屠致远在府学进修学业,和李谦、孟祺等人齐名。世祖南征,申屠致远被举荐担任经略司知事,军队中的机要事务,大多由他谋划。军队返回,到达随州,所俘获的男女,申屠致远全部释放了他们。至元十年,御史台征召他担任掾吏,申屠致远没有赴任。南宋被平定后,焦友直、杨居宽举荐申屠致远担任都事,申屠致远首先提议:“宋朝的图书文籍应该上缴朝廷;江南的学田,应当仍然用来
50、供应学校。”行省听从了他的建议。临安改为杭州,申屠致远升任总管府推官。宋朝驸马杨镇的侄子杨玠节,家中有很多钱财,守藏吏姚溶偷了他的银子,害怕事情被发现,就诬陷杨玠节暗中和宋朝的广、益二王勾结,官吏拷打他,杨玠节无辜而服罪,案卷已定。申屠致远审议此案,发现了实情,姚溶服罪,杨玠节用财物作为酬谢,申屠致远生气地拒绝了他。杭州人金渊,想假冒籍贯做儒生,儒学教授彭宏不答应,金渊诬陷彭宏写的诗歌有叛离之心。申屠致远查明事情的真相,逮捕金渊追问到底,将他治罪。属县中关押了十七个谋反的人,审讯他们,原来是因为盗贼兴起,他们用武器自卫,实际上不是谋反的人,这些人都得到了释放。改任寿昌府判官,当时敌寇盗贼暗中兴
51、起,加上建造远征日本的船只,远近民众骚动,申屠致远布置得法,民众依靠他安定了下来。至元二十年,任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江淮行省宣使郄显、李兼控告平章忙兀台不守法纪,皇上下诏书不让追问,并且把郄显等人交给忙兀台审问,郄显等人被关押在监狱中,忙兀台一定要置他们于死地。申屠致远知道他们的冤情,要释放他们,忙兀台用权势来胁迫他,申屠致远不为所动,亲自解开郄显等人身上的囚具,让他们从军赎罪。桑哥当权时,治书侍御史陈天祥被派到湖广,弹劾平章要束木,桑哥摘录陈天祥奏章中的话,诬陷他大逆不道,奏请皇上派遣使者前往审讯陈天祥,陈天祥被逮捕。当时行台要派遣御史巡视部属湖广,大家都害怕桑哥,没有人敢前往,申屠致远慷慨激
52、昂地请求前往。等到达那里,多次上奏章极力为陈天祥辩护。桑哥正在催促给陈天祥定罪,恰逢申屠致远的奏章呈上,桑哥气焰受阻。转运使卢世荣征收茶税牟取暴利,申屠致远弹劾他。又说不可越海远征日本,白白地耗费国力;选拔人才区别南北,苦乐不均,应该考核他们的优劣,考虑地区的远近,定为制度,那么选拔人才就能公平而官场的弊端也能革除。申屠致远清心修持,坚守名节,以侍奉权贵为耻,藏书万卷,取名墨庄。家中没有多余的财产,教育孩子如同师友一般。文言文专题综合提能练(二)一、(2018乌鲁木齐市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叶李,杭州人。少有奇质,从学于太学博士义,补京学生。会贾似道复入相,益骄肆自颛,创置公田关子
53、,其法病民甚,中外毋敢指议。李乃伏阙上书,攻似道。其略曰:“三光舛错,宰执之愆。似道缪司台鼎,变乱纪纲,毒害生灵。”似道大怒,嗾其党诬李僭用金饰斋匾,锻炼成狱,窜漳州。至元十四年,世祖命御史大夫相威行台江南,且求遗逸,以李姓名上。即授浙西道儒学提举。李闻命,欲遁去,而使者致丞相安童书,有云先生在宋以忠言谠论著称简在帝心今授以五品秩士君子当隐见随时其尚悉心以报殊遇。李乃幡然,既至京师,召见披香殿。时各道儒司,悉以旷官罢,李因奏曰:“臣钦睹先帝诏书,当创业时,军务繁夥,尚招致士类。今陛下混一区宇,偃武修文,可不作养人才,以弘治道?各道儒学提举及郡教授,实风化所系,不宜罢。请复立提举司,专提调学官,
54、课诸生,讲明治道,而上其成才者于太学,以备录用。”可其奏。是时,乃颜叛北边,诏李庭出师讨之,而将校多用国人,逡巡退却。李密启曰:“兵贵奇,不贵众,临敌当以计取。彼既亲昵,谁肯尽力?徒费陛下粮饷,四方转输甚劳。臣前用汉军列前步战,而联大车断其后,以示死斗。彼尝玩我,必不设备,我以大众踣之,无不胜矣。”帝以其谋谕将帅,师果奏捷。时淮、浙饥馑,谷价腾踊,李奏免江淮租税之半,运湖广、江西粮十七万石至镇江,以赈饥民。世祖欲伐交趾,李曰:“军旅一兴,费縻巨万,今山路险巇,深入敌境,万一蹉跌,非所以威示远人也。”乃止。未几,卒,年五十一。李自奉甚俭。尝戒其子曰:“吾世业儒,甘贫约。汝曹其清慎自持,勿增吾过。
55、”(节选自元史叶李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有云/先生在宋/以忠言谠论著称/简在帝心/今授以五品秩/士君子当隐见随时/其尚悉心/以报殊遇B有云先生/在宋以忠言/谠论著称/简在帝心/今授以五品秩/士君子当隐见/随时其尚/悉心以报殊遇C有云/先生在宋/以忠言谠论著称/简在帝心/今授以五品秩士/君子当隐见/随时其尚/悉心以报殊遇D有云先生/在宋以忠言/谠论著称/简在帝心/今授以五品秩士/君子当隐见随时/其尚悉心/以报殊遇解析:选A。 本题需要注意的地方有两处:第一处,“以忠言谠论著称”,“以著称”是“以闻名”的意思,因此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以排除选项B和D;第二处
56、,“今授以五品秩”,“品秩”,是“官品与俸秩”的意思,是一个专有的名词,“士君子”也是一个专有名词,指“旧时指有学问而品德高尚的人”,应在“士”前断开,据此可以排除选项C。综上所述,可以确定答案为A。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学,汉武帝时期开始设立在京师的教育机构,为中央官学与最高学府,以后各朝多有沿革。B世祖,是皇帝庙号之一。一般作为朝代史开创者,或者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的特定庙号。C江南,多指长江以南的地区,曾被称为“吴越”,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D京师,本指天子所居之地,后世常用它代指国都或朝廷,也可指驻扎在京畿地区的卫戍部队。解析
57、:选D。“京师”指国都或朝廷,可泛指“天子的军队”,但非“驻扎在京畿地区的卫戍部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叶李不畏权贵,弹劾当朝宰相。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贾似道这样炙手可热的高官,也直言上奏,大胆揭发对方败坏法纪、荼毒百姓之罪。B叶李富于见识,建议重视人才。当各道儒司被撤销之时,他及时上奏,以先帝的治国方略来说明招纳儒士、储备人才的重要性,建议复立提举司。C叶李颇有谋略,深谙用兵之道。他认为将校多与叛军亲近,奋勇不足,不如趁叛军轻敌,命令步军在前,联车结队断后,用死战的决心鼓舞士气。D叶李关心百姓,减轻民众负担。因为淮浙年成不好,他向朝廷请求减免半数租税
58、,调拨粮食赈济饥民,认为皇帝如果征讨交趾会加重灾区的负担。解析:选D。原文无“征讨交趾会加重灾区的负担”的相关内容。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似道大怒,嗾其党诬李僭用金饰斋匾,锻炼成狱,窜漳州。译文:(2)吾世业儒,甘贫约。汝曹其清慎自持,勿增吾过。译文:解析:(1)嗾:唆使;僭:超越本分;锻炼:罗织罪名,陷人于罪;窜:流放。(2)业:以为业;甘:甘心;汝曹:你们;清慎:清廉慎重。答案:(1)贾似道很生气,唆使他的同党诬陷叶李超越本分用金子装饰书斋匾额,罗织罪名定成案件,把叶李流放到漳州。(2)我家世代以读书为业,甘心贫苦节俭。你们要清廉谨慎自重,不要增加我的过错。 叶李,杭州
59、人。年幼时便有奇异的秉性,随太学博士求学,补为京学生员。适逢贾似道又入朝做宰相,更加骄横自专,创立公田纸币,这办法坑害百姓很厉害,朝廷内外没有人敢指责议论。叶李就到朝廷上书,指责贾似道。上书大略说:“日月星三光错乱,是宰相的罪过。贾似道错误管理三公,败坏法纪,毒害百姓。”贾似道很生气,唆使他的同党诬陷叶李超越本分用金子装饰书斋匾额,罗织罪名定成案件,把叶李流放到漳州。至元十四年,世祖命令御史大夫相威在江南设行台,并访求遗贤隐士,(相威)把叶李的姓名报上去。(世祖)立即任命叶李担任浙西道儒学提举。叶李听到任命,想逃走,但使者送来丞相安童的信,上面说:“先生在宋朝,以忠正直言闻名,这是皇上所知晓的
60、。现在授给你五品官职,有操行学识的人应根据时机决定是隐居还是出仕,希望(你)全心全意来报答皇上特别的礼遇。”叶李这才醒悟了,到京城后,皇帝在披香殿召见他。当时,各地儒学提举司,都因(朝廷)空着职位(的举措而)被废除了。叶李于是奏请说:“臣敬观先帝的诏书,(先帝)在创业时,军务繁多,还要收罗读书人。现在陛下统一天下,停息武备修明文教,能不培养人才,来推广(宣讲)治国的政策措施吗?各地儒学提举及各郡教授,实在关系到风俗教化,不应废除。请重新设立提举司,(让其)专管提拔调用学官,考核学生,讲明治国方针,并把那些成才的推荐到太学,来供选录任用。”皇上同意了他的奏请。这时,乃颜在北部边境叛乱,诏命李庭出
61、兵讨伐他,但将校多数任用蒙古人,(他们)犹犹豫豫退回来了。叶李秘密上奏说:“用兵贵在出奇,不重人多,对敌交战应当用计谋取胜。他们既然相互亲近,谁肯用力?白白浪费陛下的粮食军饷,(而)各地运输(又)很辛苦。我(请求)用汉军排在前边徒步作战,并连接大车在步兵后面拦截,来表明拼死战斗(的决心)。叛军先前轻视我们,一定不作防备,我们用大军(来)攻打他们,没有打不胜的。”皇上把他的计谋晓谕将帅,军队果然取得胜利。当时淮浙饥荒,粮价飞涨,叶李奏请免除江淮租税的一半,调运湖广、江西的十七万石粮食到镇江,用来赈济饥民。皇上想攻打交趾,叶李说:“军队一动,耗资巨大,现在山路险峻,深入敌人境内,万一失误,就不是用
62、来威慑远方夷人的办法了。”(皇上)这才作罢。不久,去世,五十一岁。叶李自己生活很俭朴。曾告诫他儿子说:“我家世代以读书为业,甘心贫苦节俭。你们要清廉谨慎自重,不要增加我的过错。”二、(2018吉林省延边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先世在明初以军功得世袭庐州卫指挥佥事,家合肥。有族子占永城卫籍,天馥以其籍举乡试。顺治十五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博闻约取,究心经世之学,名藉甚。累擢内阁学士,充经筵讲官。每侍直,有所见,悉陈无隐,圣祖器之。康熙十九年夏,旱,命偕大学士明珠会三法司虑囚,有矜疑者,悉从末减。寻擢户部侍郎,调吏部。杜绝苞苴,严峻一无所私,铨政称平。
63、二十七年,迁工部尚书。河道总督靳辅议筑高家堰重堤,束水出清口,停濬海口;于成龙主疏濬下河。上召二人诣京师入对,仍各持一说,下廷臣详议,天馥谓下河海口当濬,高家堰重堤宜停筑,上然之。历刑、兵、吏诸部。三十一年,拜武英殿大学士。上曰:“机务重任,不可用喜事人。天馥老成清慎,学行俱优,朕知其必不生事。”三十二年,以母忧回籍,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三十四年,服将阕,起故官,入阁视事。上亲征厄鲁特,平定朔漠,兵革甫息,天馥务以清静和平,与民休息。尝谓:“变法不如守法。奉行成宪,不失尺寸,乃所以报也。”三十八年,卒,谥文定。天馥在位,留意人才,尝应诏举
64、彭鹏、陆陇其、邵嗣尧,卒为名臣。为学士时,冬月虑囚,有知县李方广坐当死,天馥言其有才,得缓决,寻以赦免。刑部囚多瘐毙,为庀屋材,多为之所,别罪之轻重以居,活者尤众。事亲孝,居丧庐墓,有双白燕飞至,不去,人名其居为白燕庐。子孚青,进士,官编修。父丧归,不复出。(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四)【注】卫:古代九畿之一。为各级诸侯的领地及外族所居之地。濬:同“浚”,深挖河道使水疏通。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B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C上赐
65、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D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解析:选C。答题时首先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大体理解所断语句的意思;然后再抓住一些外在标志作为辅助依据。如本题中的人物关系“上”“天馥”等,对话标志“谓”等;最后还可比对各选项,尤其要仔细思考辨析断句停顿不同的地方。在此基础上,不难选出正确答案。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举乡试”即为参加乡试并考中为举人。乡试为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两代每三年举行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中试者称为“举
66、人”。B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清制,经筵讲官为大臣兼衔。C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封建王朝新皇帝登基一般都要更改年号,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因此往往用年号来代指帝王,如文中“康熙”就是清圣祖的年号。D古人在朝中做官,若遇父母去世,一般应该回家守孝服丧三年,称之为“丁忧”。待守丧期满,除去孝服,才可重新出来做官,叫做“服阕”。解析:选C。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67、是()A李天馥深受皇帝器重。当他与大臣们在修筑重堤还是疏通下河的问题上各持一说时,皇帝认为李天馥是正确的。B李天馥爱护百姓。主张战乱之后应该清静和平,休养生息,甚至想方设法改善罪囚的服刑条件。C李天馥事亲至孝。在母亲去世时回乡服丧,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茅屋守墓。D李天馥善于发现人才,也非常爱惜人才。他举荐的彭鹏、陆陇其、邵嗣尧等人,后来都成为一代名臣;对犯罪而有才的知县李某,他为之说情,使其得以免于死刑。解析:选A。“各持一说”的是河道总督靳辅和于成龙,不是李天馥。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寻擢户部侍郎,调吏部。杜绝苞苴,严峻一无所私,铨政称平。译文:(2)上亲征厄鲁特,平定朔漠
68、,兵革甫息,天馥务以清静和平,与民休息。译文:解析:(1)擢:擢升,升任;苞苴:贿赂;铨政:考核官吏政绩。(2)朔漠:北方大漠;甫息:刚刚停止;务:致力于。答案:(1)不久(李天馥)升任户部侍郎,又调到吏部任职。他拒绝一切馈赠贿赂,性情严厉,不徇私情,考核官吏政绩时(人们)称赞他公平。(2)皇上亲自征讨厄鲁特,平定北方大漠,战争刚刚停止,天馥致力于清静和平,让老百姓能够得到休养生息。 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他的祖辈在明朝初年因为军功得以世袭庐州卫指挥佥事,在合肥安了家。有一个同宗族的子弟是永城卫籍贯,李天馥就用永城卫的籍贯(参加了乡试考试)考中了举人。顺治十五年,考中进士,被选拔为庶吉士
69、,授予检讨的官职。他见闻广博,善于选取其中精要,用心研究经世之学,名声很大。多次升迁之后担任内阁学士,充任经筵讲官。每次当值侍奉皇上时,有什么见解,他都毫无隐瞒地全部陈述出来,圣祖皇帝很器重他。康熙十九年夏天,遭遇大旱灾,(皇上)命(李天馥)和大学士明珠会同三法司审查复核囚犯,有值得同情或证据不全有所怀疑的罪囚,都按照最末一等替他们减刑。不久(李天馥)升任户部侍郎,又调到吏部任职。他拒绝一切馈赠贿赂,性情严厉,不徇私情,考核官吏政绩时(人们)称赞他公平。康熙二十七年,升任工部尚书。河道总督靳辅建议修筑高家堰重要堤防,约束黄河水道使之从清口流出,停止疏通海口;于成龙主张疏通下河(入海口)。皇上召
70、两人进京入宫问询,(两人)仍然各自坚持自己的说法,(皇上)将此事下达给朝中大臣详细讨论,李天馥认为下河海口应当疏通,高家堰重堤应该停止修筑,皇上认为李天馥说得对。李天馥曾先后在刑部、兵部、吏部任职。康熙三十一年,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皇上说:“机密的事务责任重大,不能任用喜欢多事的人。李天馥为人老成,清廉谨慎,学问品行都很优秀,我知道他一定不会生事。”康熙三十二年,(李天馥)因为母亲去世而回到原籍,皇上赐给他亲笔书写的“贞松”匾额,用大儒的学识勉励他;又说:“李天馥侍奉我三十多年,不曾有过失。三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命令(有关部门)把李天馥担任的官职暂时空出来,等他守孝期满回来。”康熙三十四年,李
71、天馥服丧期满,(朝廷)起用他担任先前的官职,进入内阁处理政事。皇上亲自征讨厄鲁特,平定北方大漠,战争刚刚停止,天馥致力于清静和平,让老百姓能够得到休养生息。他曾说:“变法不如守法。奉行现成的法规制度,严格实施,不偏移一丝一毫,才是我报效国家朝廷的方法啊。”康熙三十八年,李天馥去世,谥号为“文定”。李天馥在职时,注重人才,曾响应皇上诏令举荐彭鹏、陆陇其、邵嗣尧,(这些人)最终都成为名臣。(李天馥)担任学士时,冬月审查复核囚犯,有一名知县李方广犯罪被判处死刑,李天馥说这个人有才华,得以暂缓处决,不久就因为遇上大赦免除死刑。刑部的囚犯很多人(因为监狱条件恶劣)死在狱中,李天馥筹集建造房屋的材料,为囚犯建造了更多牢舍,根据罪行的轻重让他们分别在不同的牢房里,存活下来的囚犯很多。李天馥侍奉父母很孝顺,服丧期间在父母墓旁搭盖茅屋守墓,有一双白燕飞来,不离开,人们称他守墓的茅屋为“白燕庐”。他的儿子李孚青,考中进士,担任编修的官职。父亲去世后服丧而回乡,不再出来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