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36016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每小题1.5分。共51分。)1. “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 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 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 国家与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D.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答案】D【解析】材料中“夏朝设秩宗,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能够说明先秦时期国家统治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故D项正确;材料中“秩宗”是一官名,后

2、世用为礼部的习称,并非地方官员;材料中的“卜、巫、史”等都是官民,没有体现血缘关系,也没有体现宗族,因此ABC项均错误。点睛: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商王有控制内外服的权力,借神权以巩固王权。西周实行分封制度,打破了地方的血缘关系,中央权力进一步加强。商周时期都是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的特点。2. “(军机处)值日章京凡本日所奉谕旨,所递片单,均钞钉成册,按日递添,按月一换。凡发交之折片,由内阁等处交还及汇存本处者,每日一束,每半月为一包均责成章京检覆无讹,现季清档、月折及各种存贮要件,收入柜中,值日者亲手题封,谓之封柜”也。”这说明军机处实质上A. 防止了大臣专权B. 强化了君主专制C.

3、取代了内阁权力D. 扩大了统治基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材料信息反映了清代军机处实行严格的保密制度。这种保密制度实质上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故选B。A项“防止”说法错误;清朝的内阁,负责处理日常事物,C项错误;D是科举制的作用,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军机处3. 如图是一张发行于1900年的法国明信片上所描述的画面,有8个身着不同制服的外国士兵在围攻“中国龙”。但中国最终并没有被列强“吃”掉,其根本原因是 A. 中国人民的奋起反抗B. 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C. 清王朝的抗争D.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答案】A【解析】试题分

4、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图片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从材料“1900年”、“8个外国士兵”即可推出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最终并没有被列强“吃”掉”的原因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所以答案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 有学者说,因为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A. 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B. 结束了中国两干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C. 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D. 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

5、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使中国人解放了大脑和双膝,改变了日常“磕头”的习惯,学者这样分析强调了辛亥革命对国人“平等”意识及“民主”精神觉醒方面的重要作用,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强调辛亥革命对国家政治管理方面的影响,没有涉及“君主”专制政体的终结,也没有提及国家“宪政”等方面有建设作用等相关的信息,ABD三项不符合题意。5. 图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示意图,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时序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地图的形式呈现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准确识记及知识迁移的能力,由图片中获取关键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依据图中“碾庄”“蚌埠”“华东解放军”

6、“中原解放军”等信息可判断是发生在1948年11月到1949年1月的淮海战役;由图中“晋冀鲁豫”“大别山”判断是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图依据图示中“抗日根据地”可推断出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图依据作战形势及图释可判断出是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据此分析可知正确的先后顺序为,故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6. 1953年,中国驻缅甸第一任大使姚仲明回国述职,周恩来对他说:“我们的对外关系中,有切身利害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华侨问题,一个是边界问题。我们同周边国家都有边界纠葛,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为“解决好这个问题”,中国政府( )A. 倡导召开

7、亚非国家会议B. 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 积极融入社会主义阵营D.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中的信息正确解读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1953年.周恩来说.我们同周边国家都有边界纠葛,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即可选出D项;A项召开于1955年,晚于题目中时间“1953年”,故排除;B项签订于1950年、C项发生于1949年,均早于题目中的时间“1953年”,故排除。7. 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 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B. 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8、C. 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D. 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按照常理,自杀是个人的自愿行为,不受法律的过分约束,但该规定明显是限制这一自由的行为,说明C选项正确。限制自杀的规定的初衷不是为了尊重生命而是加强对个人的管制。如果“崇尚自然法则”应该不去自杀,两者逻辑上有矛盾。所以BD选项排除掉。法律体系的完备的程度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A选项排除掉。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特点8. 根据罗马法,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就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

9、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法()A. 强调保护私有财产B. 极力维护贵族的特权C. 有利于调解贸易纠纷D. 体现了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征【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罗马法为物品交易规定了复杂的交易程序,要使交易成功各种条件缺一不可,由此体现了罗马法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征,故选D;题意主要反映了罗马法关于物品交易的程序问题,ABC与该内容明显不符,排除。故选D。9. 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不同点有:政权的本质国家元首的称谓和产生方式政府与议会的关系国家行政权

10、力中心A. B. C. D. 【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政权的本质都是资产阶级政权,因此是相同点,排除。美国国家元首是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英国国家元首是国王,是世袭而来,因此是不同点。英国的首相由议会多数党产生,政府由首相组织而来,因此英国政府要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政府;美国政府首脑是总统,总统可以否决议会的立法,议会可以弹劾总统,是一种权力的分立和制衡的关系,因此是不同点。英国的国家行政权力中心是首相,美国是总统,因此是不同点。故本题符合题意,B正确。点睛:本题考查英国和美国政治体制。学生需掌握两个国家权力体制内部各机构、各部门的关系及权力,结合所学知识

11、即可得出答案。10. 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围绕某一主题搜集了如下资料。这一主题应是A.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出现B.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C. 俄国十月革命影响的探讨D. 巴黎公社的成立及其意义【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夺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俄国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表示着科学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故B正确;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出现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C和D项只是材料中部分信息,不能涵盖整个信息,排除。11. 第二次是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根本原因是A. 西欧各国普遍衰落B. 美、苏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

12、的矛盾C. 美国对以苏联发动了“冷战”D. 苏联军事实力、国际地位提高,与美国争夺霸权【答案】B【解析】【分析】略【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美、苏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是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故选B;西欧的普遍衰落是受到世界大战的打击,排除A;CD是美苏两极对峙的表现,排除。12. 某课题的中心词是“冷战”、“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A. 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B. 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C. 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D. 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

13、可知,“冷战”是美苏两极格局的表现,“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体现的是新兴力量的崛起,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正确;A说法片面,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国际格局的变化,B排除;多极化是一种趋势,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C排除。故选D。13. 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东家采桑妇,雨来苦愁悲。蔟蚕北堂前,雨冷不成丝。西家荷锄叟,雨来亦怨咨。种豆南山下,雨多落为萁。”下列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A. 体现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B. 宣扬达观自娱的人生态度C. 体现唐代丝织业发展艰难D. 说明小农经济的富足情况【答案】A【解析】【详

14、解】材料“东家采桑妇,雨来苦愁悲”“西家荷锄叟,雨来亦怨咨”体现的是小农经济下的男耕女织的生产经营模式,A正确;BC与材料无关,排除;中国古代的小农生活并不富足,D排除。故选A。14. 洪武十八年,明太祖下谕户部:“朕思足食在于禁末作,足衣在于禁华糜,宜令天下四民,各守其业,不许游食,庶民之家为许衣锦绣。”此谕表明明太祖A. 鼓励发展工商业B. 固守重农抑商政策C. “重农”但“不抑商”D. 厉行“海禁”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宜令天下四民,各守其业,不许游食”体现的是明太祖重本抑末的态度,表明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B正确,AC排除;材料未涉及明朝的对外政策,D排除。故选B。15.

15、1914一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对这次工业化浪潮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发展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B. 受到当时政治革命的推动C. 仍然没有独立的工业体系D. 是清政府放宽民间限制的结果【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1914年一战爆发,列强忙于欧洲战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故中国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这说明民族工业发展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由于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民国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故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当时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16、会,故民族工业没有独立的工业体系,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是在甲午战争之后,不是1914年,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1914一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的原因、特点等方面出发,从逆向思维入手,即可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16. 1930年12月,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发布皓电,称“为提倡国历,转移人民习尚”起见,“国历新年应改为休业五天,即十二月三十一日起至一月四日止”。据此,国民政府行政院通告全国各机关,新年放假五日。材料表明A. 当时国人都以农历安排生活B. 政府以放假

17、的形式推广国历C. 政府开始确定元旦为国定假日D. 元旦逐渐成为国人的传统节日【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析材料,国民政府行政院通告全国各机关新年放假五日,目的是“为提倡国历,转移人民习尚”,故选B;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开始使用阳历,增加了元旦等节日,A、C、D均不符合史实及材料。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迁17.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A. 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 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 缓解了灾害造成粮食短缺D. 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18、【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1953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是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主要是服务于工业化的目标。故B项正确。“一五”计划期间在国民经济恢复之后,所以D排除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和和平赎买,逐步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与材料无关,排除掉A。三年困难时期是指从 1959年至1961年期间,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掉C。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18. 经

19、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其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1993年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八条第一款中,明确规定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B. 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组成部分C. 传统社会小农经济的理性回归D. 从根本上克服了贫富差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A项“根本上”说法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土地所有权没有发生改变,依然是集体所有,农民仅是获得了使用权,提高生产积极性,B项正确。C项“理性回归”说法错误,从表面上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家庭为单位,但

20、与传统社会小农经济是有本质区别的;经济体制改革前,正是因为平均主义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因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D项“从根本上克服了贫富差异”说法是错误。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19. 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A.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B. 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C. 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D. 确定海南全岛为经济特区【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反映了国家1984年后开放14

21、个沿海港城市的影响, 14个沿海港口城市几乎涵盖了整个海岸,故选择C;上海浦东新区并不能涵盖整个海岸,排除A;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也不符合“开放整个海岸的材料信息,排除B;海南全岛同样与“开放整个海岸”不符,排除D。20. 下图是关于纽约得名后英荷关系的漫画。其突出反映了A. 英荷争当世界霸主B. 英国想方设法压制荷兰C. 荷兰不满英国制裁D. 荷兰想独霸贸易市场【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航海条例订立的目的,在于保障英国本土的产业发展,并排除其他欧洲国家尤其是荷兰在贸易上的竞争,这是当时重商主义思想下的产物,也是对于英国当时的经济的保护。因此从材料相关信息可以看出英国在想方设法

22、压制荷兰,B正确;材料无法看出两国对世界霸主的争夺,A排除;C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21. 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使用电灯照明 豪华客舱配备电视 航线经过地 中海 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A. B. C. D. 【答案】B【解析】本是是史地综合题。“泰坦尼克”号客轮首航时间是1912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之后,两项符合实际;航线从英国到美国,经过大西洋而不经过地中海,排除;电视是20世纪20年代才出现的,排除。【考点定位】必修二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必修

23、三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影视艺术。22. 1935年,罗斯福签署了社会保险法,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了救济金和养老金。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上的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使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稍显公平。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注重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运用立法手段干预经济发展着力增加就业,扩大社会购买力力求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罗斯福新政中,对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救济金和养老金,这样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新政中通过财产税法,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上的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

24、税,有助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整体来看,罗斯福新政中,政府运用立法手段来干预经济发展,B正确;题干中并未涉及调整劳资关系以及增加就业等相关内容,错误,排除A、C、D。23. 下列有关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国民经济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根本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C. 两种政策的实行都与布尔什维克党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有关D. 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是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取得军事上的胜利【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实行都与布尔什维克党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有关,故C项

25、正确;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国民经济;B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D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目的是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取得军事上的胜利。24. 二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根据协议规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妨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展强化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采用排除法,关键信息:世界银

26、行、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中“妨碍”说法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说法正确;“畸形”说法错误。考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25.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我们想使和平的努力达到同我们战争的努力一样的水平,我们必须把和平的机构坚实地放在国际政治和经济合作的牢固基础之上。”二战后初期,体现以上思想的经济领域中的合作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北大西洋公约组织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二战后建立的军事组织,不属于经济领域,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项。考点

27、: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26. 文人高续增在诗经为证,我们曾经浪漫过中写道:“诗经不是按照上头的尊意做出来的赞美诗,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华夏先民们灵魂还未被奴化,君主们包括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这可以看出A. 诗经反映了中国古代民主平等的政治制度B. 诗经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C. 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D. 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题干材料展现的是诗经“不为尊”、“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这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

28、故选B项;A项错在“民主平等”,C项错在“浪漫主义”,D项错在“大一统”,皆排除。27. 下面是某同学学习近平历史某一专题后的总结,该历史专题的主题是A. 抗争B. 探索C. 屈辱D. 复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框是地主阶级抵抗派学习西方的产物;第二框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的产物;第三框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西方的产物;第四框是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学习西方的产物。共同体现了中国先进人士不断深入地学习西方,故本题答案选B项;抗争与图片无关,A不选;C项错误,图片不能体现列强对中国的侵略;D项与图片无关。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

29、方学习历程28.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中共的“新三民主义”,即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而将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这与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的哪一思想类似A. 反对帝国主义B.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C. 普遍的平等的民权D. 民族平等【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就是要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去解决民生问题,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反对帝国主义是民族主义,不涉及民生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普遍的平等的民权属于民权主义,不涉及民生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民族平等属于民族主义,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30、。29. 下图是2012年3月在全国上映的电影钱学森的海报。影片再现了钱学森冲破重重困难最终回国报效祖国,成为“两弹一星”之父的传奇经历。下列有关钱学森曾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科技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A.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仿制的近程导弹试验成功B. 1964年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C. 文革时期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 新时期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本

31、题考查现代中国科技成果的相关内容钱学森的科技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A项错误,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B项正确;C项错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不属于“文革”期间(1966-1976年)。D项错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不是改革开放以后。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钱学森的科技成就30. 下图为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报考与录取人数变化示意图。图中1977年反映的现象与其他年份相比,最能说明的问题是A.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较快B. 当时我国经济建设需要大量

32、人才C. “文革”对高等教育破坏严重D. 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升【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图示可知,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报名参加高考和招生的人数不断增加,说明“文革”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正常招生,对高等教育破坏严重,故C项正确;A、B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高等教育质量如何与高校招生和报考人数多少无关,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以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报考与录取人数变化示意图为内容考查“文革”对高等教育破坏严重,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近十年未能参加高考的人踊跃报名,报考人数与招生人数出现巨大差距。31. “文艺复兴时期服饰文化的特点突出地表现在服装为崇尚人体美服务,服装的作用在于充分显示人体的美感

33、,弥补人体的缺陷。”材料反映了文艺复兴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 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出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构想 倡导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为崇尚人体美服务显示人体的美感”可知,文艺复兴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故正确;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与宗教改革相关,故错误;资产阶级的政治构想的提出是启蒙运动才有的,故错误;故组合正确,故选择B,排除ACD。32. 一个历史事实可以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A.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人是万物的尺度”B.

34、启蒙运动理性主义“人非工具”C.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D. 资本主义萌芽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理性主义“人非工具”是一次递进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错在“人是万物的尺度”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错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不是递进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是各自独立的事件,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33. 2013年8月15日,钱塘江大潮如期而至,沿钱塘江百里海塘多处掀起近10米的巨浪。能对这一自然现象作出科学解释的是A.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B.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C. 普朗克的量子理论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答案】B【解

35、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准确的算出了地球平均密度和扁平率和正确解释了潮汐的成因,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34. 1949年,斯大林七十寿辰,法国共产党专门派人请毕加索为斯大林画了一幅肖像画以表祝寿。毕加索以反传统绘画技法完成这幅作品。此画()A. 域中有诗,歌颂伟人B. 色彩艳丽,光彩照人C. 真实反映领袖的光辉形象D. 视觉异常,有支离破碎之感【答案】D【解析】据题干情境,毕加索是现代主义画派的代表,现代主义绘画不讲究规则,反传统,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分别是浪漫主义画派、印象画派、现实主义画派的特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第3

36、5题11分,第36题10分,第37题12分分,第38题10分,第39题6分,共49分)3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材料二: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等整理材料三: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

37、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自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确立起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探索,邓小平同志指出:“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八十年代初,政治体制改革也本着“发扬民主,加强法制”的精神迈出新的步伐。 摘自全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材料一中的措施是哪个皇帝开始实施的?其后,为了解决皇帝政务繁杂的问题,又建立了什么制度?这些措施起了怎样的作用?(2)结

38、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主要意义。(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哪一次会议上通过的?该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性质是什么? (4)综合以上所有材料,概括指出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趋势。【答案】(1)明太祖(朱元璋);内阁制度;强化君主专制。(2)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4)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解析】【详解】(1)皇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制度:为解决丞相制度废除导致政务复杂的问题,后又建立了内阁制度。作用:可从强化君

39、主专制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2)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里程碑,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3)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原则:1954年宪法体现的两大原则是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性质:该宪法的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4)趋势: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其发展趋势是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36.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入世谈判是多边贸易体制史上最艰难的一次较量,在世界谈判史上也极为罕见。自1986年7月10日中国正式向WTO前身关贸总协定递交复关申请谈起

40、,直到2001年12月11日,中国才正式成为WTO的成员。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对此古巴领导人科斯特罗在2000年指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南北差距加大,富国愈富,穷国愈穷。(1)依据材料一中的图片,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的同时,世界经济先后形成了哪几个主要的区域经济集团?(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关系? (3)从材料二看,中国入世谈判如此艰难,但最终还是成功了。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入世的影响。 (4)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

41、如何应对这一挑战?【答案】(1)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2)区域集团化是全球化的当前表现,经济全球化是区域集团化的最终归宿(3)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4)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以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解析】【详解】(1)区域经济集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代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根据图二是欧盟的旗帜可知,图二代表欧盟;根据图三“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的签字仪式”可知,图三代表北美自由贸易区。(2)根据所学知识,从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途径和步骤分析,区域集团化是全球化的当前表现,是由于经济全球化在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是暂时的,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分

42、析,经济全球化是区域集团化的最终归宿。(3)影响,根据所学知识,从中国与世界两个角度分析可知,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4)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不利地位的角度分析可知,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以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3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指标,也是健全人必备的基本素质。(1)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最早产生于古代哪个国家?早期的思想学派及主要观点是什么?(2)14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成长,在意大利首先爆发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这一运动为什么被称为文艺复兴?它的核心内容人文主义,其主要含义是什么?

43、请列举这一运动中的两位代表人物及其作品。(3)18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法国的思想家们继承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精神,将启蒙运动推向了高潮。请指出这一运动的核心内容,并列举其中的一位突出代表及思想。【答案】(1)雅典 智者学派 人是万物的尺度(2)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来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文化运动;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现实的幸福;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3)理性主义;伏尔泰;三权分立。【解析】【详解】(1)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最早起源于雅典;学派及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智者学派的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将人置于社会的中心。(2)原因:文艺复兴的实

44、质是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来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文化运动。含义: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是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现实的幸福。人物及作品:如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3)核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代表及思想:可列举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主张。3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意大利在欧罗巴洲南境元以前未通中国。明万历九年(1581年)。有利玛窦者始泛海抵广州。崇祯初历法疏舛,礼部尚书徐光启请以其国新法相参校,开局纂修,报可。书成未用。会本朝建元,始采取其说,先后命西洋人汤若望、南怀仁等为钦天监官。并许其自行其教。引自清朝文献通考材料二(

45、近代中国)18世纪末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这种压力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手段,初则以商业的渗透,继则以赤裸裸的殖民主义武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不是通过其思想、价值观或宗教的优势,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中外文化交流较之以前有什么新变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在18世纪末叶以来,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的原因。并概括近代西方

46、文明与华夏文明的撞击给中国带来的影响。(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先进中国知识分子对待西方文明的共同点,并分析其变化的趋势。【答案】(1)变化:西学东渐,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开始传到中国。(或中西文化交融)原因:西方工业文明,尤其是技术文明的迅速发展;殖民扩张。中国闭关锁国,日趋落后。影响:给中国带来了灾难,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带来资本主义文明,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2)共同点:都作为救亡图存的工具;都主张向西方学习。趋势: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过程。【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

4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明清之际中外文化交流较之以前的新变化主要突出“西学东渐”这个文化现象即可,当然伴随着“西学东渐”西方的资本主义文明也就传到了中国。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的原因主要突出一方面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华文明的猛烈冲击,另一方面,西方的不断侵略、中国日趋落后使中国人对中华文明失去了信心。近代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的撞击给中国带来的影响首先强调消极影响(灾难),然后又要强调客观上的积极影响(带来资本主义文明,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等)(2)材料三的几幅图片都是在向西方学习,都把学习西方作为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机的工具,所以近代先进中国知识分子对待西方文明的共同点

48、也就能概括出来了。变化的趋势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例如,可以从学习的具体的内容的角度解释,即先学技术再学制度再学思想。还可以从原来被动学习后来主动学习。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中外文化交流明清之际中外文化交流的新变化等;中国的近代化近代化的主题近代先进中国知识分子对待西方文明的共同点及其变化的趋势等39. 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晁错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定居),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汉书食货志材料二: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

49、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君道材料三: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材料四:英国于1946年8月通过国民保障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等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11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1948年颁布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拨款给贫困者以社会救济。德国也通过保险、救济、补助等社会保障手段来缓和私有制和竞争所必然引起的社会冲突。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中国古代明君贤人的治国思想。(2)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最初的主张是什么?材料三中所提的“办法”与最初的主

50、张有何主要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国家如何确立福利制度?这种制度有何积极作用。【答案】(1)以民为本。(关注民生、农本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慎用刑法。(2)平均地权。增加“节制资本”。第一次国共合作。(3)通过立法形式。(通过社会保障和保险制度、政策等)缩小贫富差距,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解析】【详解】(1)思想:材料“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体现的的是民本思想;材料“不农则不地著(定居),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体现的是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慎用刑法。(2)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最初解决民生问题的主张是平均地权;变化:结合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内容进行作答即可,主要是增加“节制资本”。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三民主义的提出背景是第一次国共合作。(3)确立:根据材料“英国于1946年8月通过国民保障法”可归纳出通过立法形式。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及促进经济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