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卷一、选择题(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期,“宗原先握有的那些权渐渐于无形中转移给了君,而成为君有合族之道。君权既并吞了宗权,于是形成君不见宗的有君无宗状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分封制度随着君权的加强而消弭B扩充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C周天子的权威得以强化,宗法制消亡D君权与宗权合并,形成中央集权体制2、 据欧阳修新唐书宗室列传赞记载:“然建侯、置守,如质文递救,亦不可一概责也。救土崩之难,莫如建诸侯;削尾大之势,莫如置守宰故王者视所救为之,勿及于敝则善矣。”这段话反映的政治主张主要是( )A.君王应
2、注意“封建”与“郡县”相互平衡B.郡国并行制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郡县单轨比封建郡县双轨一体更有优越性D.汉以来皇帝制度一直都有封建制相伴随3、后汉书记载,东汉时,有个叫赵宣的人,葬亲后不久,就关闭墓道,在墓道中守丧20年,博得“乡邑称”的美名,“州郡数礼请之”,他推托。太守亲自登门求见,才知其有五个孩子,都是在守墓期间生的,太守大怒,以“诳时惑众,诬污鬼神”将其治罪。这个事件主要反映( )A. 汉朝选官主要依据儒家思想 B. 九品中正制存在明显弊端C. 汉朝注重对官员的监督 D. 汉朝选官注重孝行与廉德4、明朝时期有多位皇帝不上朝,比如正德、嘉靖,万历皇帝更是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
3、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但明朝统治还得到延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B封建统治腐朽黑暗C内阁成为正式的行政机构 D宦官专权控制朝政5、 清朝时,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过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的,称为“廷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材料表明清朝政治形态的特点是A中枢机构之间彼此牵制B地方具有较好的自治性和能动性C高层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D军机处代替内阁成为了中央官署6、“城邦个体公民的福祉取决于城邦的兴衰,城邦的兴衰取决于道德的兴衰,道德的兴衰取决于城邦公民灵魂之善恶。”这一观点说明古希腊
4、城邦( )A抑制了公民的个性发展 B重视公民素质的培养 C治国以人文主义为指导 D形成了多元政治格局7、“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的具体内容 B万民法是公民法的适时革新C公民法忽略了财产所有权的规定 D公民法是万民法的组成部分8、“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
5、态”,英国在政治上()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9、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体现的原则是()A国会是美国的权利中心 B联邦制是美国制度设计的重要原则C地方政府处于无权地位 D美国的民主具有虚伪性10、关于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条款的规定,英国人认为: “同英国臣民进行贸 易的中国臣民将不因为他们那方
6、面进行交易而承受特别的负担或特殊的苛捐杂税”。清政府认为:这个税率(值百抽五)比现有的帝国税率(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还高,所以应允了英方的要求。中英双方不同的认识说明 ( )A. 清政府缺乏国家主权的概念 B. 英国通过该条款进一步控制中国C.中国逐渐丧失对民族工业的保护 D.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11、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其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C清朝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
7、驻北京的要求12、1855年开始,太平天国“商贾资本皆天父所有,全应解归圣父”的制度逐渐转变为士农工商各力其业的政策。导致变化的原因是( )A清政府取得军事优势B列强侵华使自然经济逐步解体C太平天国的物资缺乏D洪秀全发展了天朝田亩制度13、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4、 旅日学者宗泽亚在清日战争中谈到“历史的真实不能完全那些惯用的身陷绝境、弹尽粮绝、敌强我弱
8、、被迫撤离等,颇有开脱战败责任的词汇。清日战争中,清军的处境恰恰与惯用语的状况完全相反清国人只在耻辱的呻吟中怨天怨地,最终未能从自身的弊端中找到正确的答案。”作者的主要观点是( )A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时敌强我弱 B人们夸大了战争结局的悲惨C清政府的腐朽导致中日战争失败 D中国人并没有对自身进行深刻反思15、新中国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定位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上世纪90年代以前强调革命史观(反封建反侵略斗争),近些年来强调现代化史观(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趋势)。以下不能同时体现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的是( )A太平天国提出的资政新篇 B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9、 D抗日战争16、黄炎培在我亲自经历的辛亥革命中说,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有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辛亥革命无数头颅换得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材料中黄炎培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制度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社会生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 D促使中国教育的近代化17、在纪念五四运动一周年时,胡适说,“在变态的社会国家里面,政府太卑劣腐败了,国民又没有正式的纠正机关(如代表民意的国会之类),那时候,干预政治的运动,一定是从青年的学生界发生的。”他提醒学生说:“我们不要忘记:这
10、种运动是非常的事,是变态的社会里不得已的事,但是他又是很不经济的不幸事。”在这里,胡适强调( )A.五四运动的爆发的必然性 B.政府的专政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C.中国缺乏民主政治的土壤 D.学生应该用理性务实的方式救国18、长征期间,中共代表在莫斯科发表宣言,提出“有钱出钱、有粮出粮、有力出力.有专门技能出专门技能”的口号,要把地主、资产阶级、一切军队都包括在统一战线之中。该宣言的发表表明( )A.国共关系发生重大转变 B.中共的革命策略发生改变C.中共放弃八七会议决策D.中共欲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1947年底,中共中央在杨家沟开会,毛泽东说:“20年来未解决的革命力量在斗争中的优势问题,今天
11、解决了。局面开展,胜利可期。”中共为“解决”“优势问题”而采取的关键举措是()A参加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攻B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全面进攻C解放军对国民党展开战略反 D发动三大战役并取得彻底胜利20、1947年底,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杨家沟会议上说:“20年来未解决的革命力量在斗争中的优势问题,今天解决了。局面开展,胜利可期。”中共为解决“优势问题”而采取的关键措施是( )A.参加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B.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C.解放军对国民党开展战略反攻 D.发动三大战役并取得彻底胜利21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公社一举而把所有的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 务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
12、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在巴黎公社选出的89名委员中,工人30多人、知识分子30多人、职员约10人。材料表明巴黎公社在政权建设上的划时代意义是( )A消除了选民在职业、性别上的限制B建立起高效、廉洁的行政体制C探索了实现劳动者解放的政治形式D公社委员会实行了权力集中22、有学者指出,十月革命是否具有成熟的经济、政治、文化前提?“从政治上看,十月革命确实是一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社会主义革命,但从经济和文化上看,十月革命又带有明显的民主革命的性质”。其意在说明十月革命( )A.是典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B.缺乏成熟的革命理论指导 C.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D.并非完全的社会主义革命23、
13、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 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我们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主张实行单一民族的联邦制A B C D24、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道:“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
14、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的主要目的是( )A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B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 C.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 D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25、2015年5月4日,习近平在接见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时说:“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要着眼大局,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不仅要求同存异,更应努力聚同化异,不断增进政治互信。”“异“的本质内涵是指( )A.不同的国情 B.不同的社会制度C.不同的经济水平 D.不同的生活习惯第卷二、非选择题(26题16分27题22分28题12分共50分)26、(16分)历史的矛盾与悖论(相互矛盾的结论)问题:(1)图中“某朝”是指哪个朝代?(2分)说说你的判断理由。(4分)(2)
15、历史往往充满矛盾和悖论。请以该朝的政治史为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0分)27、(22分)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制度的建设则是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和保障。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美国政治家詹姆斯马奇和约翰奥尔森认为,新制度结构运作的实际效果取决于其运行其中的社会环境:一国的政治制度的创新,必须有现实的基础、前提和条件,应该的东西必须与可行性结合才能变为现实;良好的制度不见得就可以成为现
16、实的制度,因为理论上良好的制度如果没有现实的社会支持率,是不可能变成现实的制度的。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1)指出材料一中詹姆斯马奇和约翰奥尔森的观点。结合20世纪初期中国的史实,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6分)(2)欧洲政治革命的第一阶段是17世纪的美国革命。英国这场大变动的根源可以在国会和斯图亚特王朝之间的冲突中找到:这场冲突后来演变成一场公开的内战,内战中,国会获胜。美国国会胜利的结果是建立起代议制立宪政体这是美国对欧洲、对世界的最大政治贡献。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理解:中央集权加强,社会稳定但积贫积弱;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禁军,建立文官体制,结束了
17、唐朝后期以来分裂割据的隐患,加强了中央集权,开创了一个政治稳定的时代;由于对武臣的防范过严,官僚不断增多和军队缺乏训练,造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现象,酿成了国家“积贫积弱”的恶果,导致北宋中期的一系列改革。(10分)27、(22分)(1)观点:政治制度的创新能否成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优劣紧密相关。(2分)史实:20世纪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2分)。因为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专制主义影响根深蹄固;缺乏群众基础。(2分)(2)焦点:国王与议会的矛盾(2分)。实质:专制与民主的斗争;人治与法治的较量(2分)。建立与完善;权利法案颁布,责任内阁逐步形成;政党政治逐步形成;多次议会改革。(4分)(3)特点: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之间相互牵制或分权与制衡(2分)成功条件:独立战争获得民族独立,启蒙思想的影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高,移民国家没有经历封建社会,英殖民统治有一定民主基础(4分)(4)认识:民族独立是民主政治实现的必要前提,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建设应符合国情。(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