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阶段测试三(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美国史学家魏斐德利用冲突反应理论,论述了太平天国运动是由于西方的冲击才引发的,因此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西方的侵略。这段叙述()A材料充分、结论合理B材料充分、结论不合理C材料不充分、结论合理D材料不充分、结论不合理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有外国侵略加剧、民族矛盾激化;清政府加紧搜刮、阶级矛盾尖锐;自然灾害频发;另外还有宗教因素、洪秀全个人因素促成,但其主要原因是阶级矛盾尖锐。故此题材料不充分,结论也不合理。故选D项,不选A、B、C三项。答案:D2为
2、实现社会的转型,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作出了不懈探索。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主张,最符合社会转型趋势的是()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B“所有婿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C“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D“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解析: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近代中国,符合社会转型趋势的应该是反映近代化的内容。“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体现的是近代保险制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A项平均分配土地、C项强调贵贱尊卑均不符合社会转型的要求,排除;B项圣库制度反映的是太平天国平均分配产品的规定,虽然有其进步之处,反映了当时农民阶级的愿望,但也不符合近代社会转型趋势,排除。答案:D3(
3、2018内蒙古宝昌一中期末)俄国外交官普提雅廷在写给俄国外交部的文件中说:“英约内的条款,规定长江沿岸于内战终止之后,沿长江帝国内部航行的开放,明白表示了英国内阁蓄意要居中镇压叛乱,在中国最富庶的工厂区内,这一乱事现在是英国扩张商业的唯一障碍了。”文件中的“这一乱事”应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 B虎门销烟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解析:据材料“英约内的条款,规定长江沿岸于内战终止之后,沿长江帝国内部航行的开放,明白表示了英国内阁蓄意要居中镇压叛乱,在中国最富庶的工厂区内,这一乱事现在是英国扩张商业的唯一障碍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在长江流域,打击了列强侵略势力,故“这一乱事”应是指太平
4、天国运动,故A项正确;虎门销烟不在长江流域,故B项排除;义和团运动主要在北方,故C项排除;辛亥革命,没有遭到英国的干涉,故D项排除。答案:A4清代定制,官员任命由军机处等机构简选,最后由皇帝朱笔圈定简放。但自太平天国运动以来,不仅司道以下官员的任命,皆由督抚奏定,而且邻省督抚的任命,有时也要征求有力督抚的意见。这表明()A皇帝的权力受到了限制B统治危机冲击中央集权C清政府已无力控制地方D地方政府掌握了行政权解析:据材料提到,自太平天国运动以来,不仅司道以下官员的任命,皆由督抚奏定,而且邻省督抚的任命,有时也要征求有力督抚的意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太平天国运动导致清朝统治危机,地方督抚
5、权力较大,冲击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皇帝的权力受到了限制,故A项排除;清政府已无力控制地方,过于绝对,故C项排除;地方政府掌握了行政权,也过于绝对,故D项排除。答案:B5(2018广西桂林十八中期中)武昌起义爆发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与袁世凯作出了妥协,这一妥协的显著成果是()A加速清朝统治的覆灭B加快中国独立步伐C巩固民主共和政体D推进近代化进程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武昌起义爆发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与袁世凯作出了妥协,孙中山以“推翻清帝,实行共和”为条件让位给袁世凯,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覆灭,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才取得民族独立,排除;袁世凯窃取革
6、命胜利果实,复辟帝制,使中国近代化进程遭受挫折,排除C、D项。答案:A6如图所示是中国近代的一部法律文献。下列对这一文献的评述,不确切的是()A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B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C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解析:图示为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部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是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A、B、C三项符合对这一文献的评述,但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D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答案:D7下列辛亥革命
7、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A BC 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是1912年3月,是为了维护辛亥革命成果,限制袁世凯权力颁布,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是1912年4月,袁世凯接任大总统,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是1912年2月,故顺序应是,排除A、B、D三项,选C。答案:C8(2019河北承德二中月考)学者马勇认为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两千年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是全
8、面现代化的起点”。以下对于辛亥革命历史作用的评价,正确的是()A弘扬了民主意识 B实现了民族独立C结束了专制独裁 D确立了民主宪政解析:辛亥革命是我国民主化进程的里程碑,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因此也没有实现民族独立、结束专制独裁,其所建立的民主共和也是徒有虚名,并未真正确立民主宪政。而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却是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故选A项。答案:A9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统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主要是因为孙中山()A第一个提出了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B首先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C首先发动了反清武装起义D最早
9、提出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解析:毛泽东说孙中山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第一人,是因为他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因此本题选择D项。A项说法错误,洪仁玕最早提出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B项不能成为孙中山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第一人的原因;C项说法错误,太平天国运动也是反清的武装起义。答案:D10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当时公开号召同盟会员、革命志士宣传太平天国,宣传洪秀全,他首先以“洪秀全第二”自居,他又褒称太平天国诸领袖为“民族英雄”、“老革命党”,这是因为()A二者革命任务上的一致性B二者革命前途上的共同性C二者革命纲领上的共同性D
10、二者革命主体上的一致性解析:题干阐述了孙中山对太平天国的肯定,但二者前途是不一样的,同盟会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符合世界潮流,太平天国是推翻清政府,建立的是封建农民政权,排除B项;两者革命纲领截然不同,一个是资产阶级纲领,一个是天朝田亩制度,强调的是农民的利益,排除C项;两者革命主体分别是资产阶级和农民,排除D项;两者的任务都是推翻清政府统治,故A正确。答案:A11(2019河北承德二中月考)毛泽东曾经指出:“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毛泽东突出评价的是五四运动()A在政党政治方面的作用B在文化系统重
11、建中的地位C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D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解析:据材料“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五四运动为国民革命准备了条件,与政党政治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与文化系统重建无关,故B项错误;国民革命不是社会主义运动,故C项错误;国民革命属于民主革命,故D项正确。答案:D12(2018北京朝阳区一模)一位学者曾发表这样的感慨:“一场运动,使一个缺乏群众基础的在野党,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执政党;一个由少数知识精英聚集的幼年的党迅速成长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成千上万工农群众卷入这场洪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他谈到的历史事件是()A辛亥
12、革命 B五四运动C国民革命 D抗日战争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这场运动让一个在野党变成执政党,是指国民党,一个少数精英的年幼的党变成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是指共产党,这是指国民革命运动,不是辛亥革命,A项错误;五四运动没有政党参加,B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是国共合作的结果,国民党成为执政党,共产党的力量迅速增强,C项正确;抗日战争之前,国民党已经是执政党,共产党也有相当强的力量,D项错误。答案:C13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A彻底的反帝反封建B以民主和科学思想为指导C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D第一次拒绝由列强制订的合约解析: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13、,开始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将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主要体现在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的不同。故答案为C项。五四运动中“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只是一种态度和精神,不是说取得彻底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排除A项;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排除B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答案:C141923年中共“三大”指出: “对于工人农民之宣传与组织是我们特殊的责任;引导工人农民参加国民革命是我们的中心工作。”材料主要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A以组织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B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D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解析:由材
14、料“引导工人农民参加国民革命是我们的中心工作”,说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故选C;能够认识到农民阶级的重要性,说明对中国国情有一定的认识,排除D;A项是中共一大确定的,排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标志着中共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排除B。答案:C15毛泽东认为“中国的秘密在农村”。为此,他在20世纪20年代进行的创造性探索是()A参加中共一大B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C领导秋收起义D遵义会议确定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先例解析:依据材料中“中国的秘密在农村”、“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探索”等信息可知,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A、
15、C两项与“创造性探索”不符,排除;D项发生在1935年,与“20世纪20年代”不符,排除。答案:B16“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这说明当时()A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C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D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解析:从“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可以看出,作者认为革命应遵循城市中心论。注意这则材料的时间:1930年,
16、这个时候毛泽东已经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但是人们对革命道路的问题仍有争议,因此本题选A项。B项错误,实践证明农村包围城市是正确的,并最终实现了革命的胜利;C项错误,当时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已经探索出来;D项说法错误,俄国的道路是城市中心论,不符合中国国情。答案:A17(2018广西陆川中学月考)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提出“工农武装割据”学说,为中国革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其主要原因是()A共产党在政治上已经成熟B正确分析了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C当时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发展的结果D当时有一支强大的红军存在以及中共的领导解析:据题干“工农武装割据为中国革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
17、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学说在1928年,当时中共尚未完全成熟,故A项错误;毛泽东正确分析了中国国情,总结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特点,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学说,故B项正确;C项并未突出“国情”这个根本前提,故C项错误;红军存在以及中共的领导,都不属于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故选B。答案:B18一位著名美国记者赞叹道: “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红军()A千里跃进大别山 B开辟井冈山根据地C两万五千里长征 D开辟敌后战场解析:1934年开始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
18、红军和共产党的计划,完成了伟大的战略转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伟大传奇”是两万五千里长征,故选C;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A项错;抗战时期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开辟敌后战场,D项错;1927年10月,中国工农革命军开辟井冈山根据地,B项错。答案:C19(2018河南镇平一中期末)1948年6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给他们和平。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上层人物”()A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B受
19、到百团大战的影响C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D看到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消灭解析:本题是对比1948年6月(解放战争战略反攻接近尾声)和1947年6月(解放战争战略防御阶段结束、战略反攻阶段开始)中国国内民心向背的变化,原因是国民党独裁统治造成的后果,A项正确;B项是1940年;D项是在1949年;C项错在“缺乏正确判断”,因为这一判断和态度转变都是正确而及时的。答案:A20(2018江苏卷)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A全面内战爆发时 B战略反攻开始前C三大战役进行中 D渡江战役结束后解析:由图中数据可知,共产党兵力开始具有优势是在1948年11月
20、。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11月正是三大战役进行之中,故C项正确;全面内战爆发是在1946年,故A项错误;战略反攻开始于1947年,故B项错误;渡江战役结束是在1949年,故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有3道小题,共40分)21(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民处于社会最底层,深受剥削和压迫,有着强烈的革命性;但是,农民阶级受落后的小农经济和分散的个体生产方式的影响,带有分散性、落后性等阶级局限性。因此,“农民可能充当一种极端保守的角色,也可能充当一种具有高度革命性的角色”。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材料二: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我国史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
21、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单纯的旧式的农民战争”;另一种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农民战争已经不是单纯的旧式的农民战争了”。 20世纪的太平天国史研究(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农民的两种不同“角色”?(12分)(2)你赞成材料二中的哪一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答案:(1)保守性:没有科学理论指导,利用宗教方式发动;天朝田亩制度违背经济规律;领导集团腐败内讧,导致天京变乱。革命性:担负起反侵略反封建双重任务,同中外反动势力坚决斗争;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具有反封建进步性。(2)赞成第二种观点。因为太平
22、天国的兴起借助了基督教思想;在发展过程中,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22(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1911年11月22日,重庆革命党人与起义新军结合,夺取了清廷在重庆的地方政权,宣布成立蜀军政府。重庆辛亥革命可谓“一次成功,兵不血刃”。这也很好地诠释了这次“微流血”革命。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
23、,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材料三: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回顾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质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1)
24、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说明辛亥革命“微流血”的内涵与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徐中约指出的问题在民国初年有什么表现。你认为这一问题的产生与辛亥年“微流血”革命又有什么内在的联系?(4分)(3)根据材料三,从革命党人的角度,孙中山在哪几个方面分析了1912年“让渡政权于袁世凯”的原因。(3分)答案:(1)内涵:革命发展迅速,清朝迅速灭亡,揭示了其失去民心,没有剧烈的社会动乱,人员伤亡小。原因:清政府腐朽衰败之极、革命势头迅猛、掌握清政府大权的袁世凯迫使宣统退位、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和平让渡政权于袁世凯。(2)表现:北洋军阀专制、割据混战、社会动荡不安、民主共和制度有名无实。联系:革命
25、并未彻底铲除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 (3)原因:革命党人欲竭力避免内战和社会动荡;同盟会组织涣散,对革命认识不清;客观上受形势所迫,不得已与袁世凯所代表的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相妥协。23(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7年4月“五大”时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构成情况党员总数57 967名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中小商人其他所占比例(%)508187191310578材料二:19281930年中国共产党工人与农民党员比例的变化党员总数130 194名1928年6月1929年1930年7月1930年9月工人所占比例(%)10975516农民所占比例(%)约766材料三:19271945年中国共
26、产党党员总数变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192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构成的特点。这一特点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7年前后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构成的变化及其原因。(4分)(3)材料三中1937年和1945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分别出现了“一低”和“一高”,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两个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3分)答案:(1)特点:工人比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知识分子次之;农民党员比例较低。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在领导工人运动方面。(2)变化:党员构成中占绝对主导地位的主体由工人转变为农民。原因: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重心转移到了农村,农民成为了革命的主力。(3)“一低”的原因: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力量被削弱;抗战爆发时,中共力量较弱。影响:中共根据实际,制定了展开敌后游击战争的策略方针,开辟了敌后战场。“一高”的原因:抗战中中共力量大大增强。影响: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