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野草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教材中段落的对照解读,设境体验,感知种子生命力的强大。2、链接时代背景,品味重点句子的深刻内涵,形成具像,领悟课文主旨,体会作者忧国疾呼的爱国情怀。3、时空拓展,引发感受,深入领悟本文阅读的时代意义,在反复诵读中抒发阅读感受。教学重点:品味重点句子的深刻内涵,领悟课文主旨。教学难点:深入领悟本文阅读的时代意义,在反复诵读中抒发阅读感受。教学方法:提供必要的语言依托和补充材料,给学生搭建起自主阅读的脚手架,引导学生深层解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草是一种最平凡不过的植物,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却写了很多诗文来赞美它,你能说出哪些与草有关的诗句?2、刚才同学们背
2、的诗句中展示了不同的野草形象,是的,在不同的人眼中、在不同的背景下,野草的形象是不同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现代作家夏衍写的一篇文章野草3、课文已经预习过了,谁能说一说,在作者眼中的野草是怎样的形象?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看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小草的坚韧不拔、力不可挡。指名回答。2、找出最能体现小草的坚韧不拔、力不可挡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细细品味,把你的感受简单标记在书上。三、合作交流1、小组成员内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2、全班交流第六自然段阅读感受:(1)教师重点强调 “挺、钻、透、掀翻”的表达效果。(2) 如果我换掉这四个词,你看看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3)哪个小组还研讨了这一段?
3、有没有补充意见?指小组朗读。四、小组展示1、小组内自由练习:把小草那不可抗的力表现出来。2、从他们的展示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想象着石块下的小草顽强不屈地面对困难的样子,把我们的心声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齐读)五、拓展巩固1、听着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棵棵顽强不屈的小草,感受到小草那不可抗的力。这种力决不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力,而是一种生命力(生齐说)夏衍对种生命力又是怎样解读的呢?默读第7自然段。2、从一棵小草身上,我们竟然感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确实令人震撼。在震惊之余,让我们走进作者当时所处的那战火纷飞的年月,你一定能读懂这段话的真正含义。(出示资料,指名朗读)3、通过这段资料,我想同学
4、们肯定有了更深的认识,这种子已不仅仅是植物的种子,这草已不仅仅是草,你觉得它是什么?小草和中国人民之间有什么共同点?“石块”指的又是什么呢?4、你觉得作者写这篇文章最想告诉人们的是什么?谁来谈谈自己的理解?5、他把那些被人们踩在脚下的野草说成“世界无比”,其用意就在于唤起民众,使其意识到自己的力量,进而行动起来,团结奋战,齐心合力赶走敌人;另一方面作者也借草的伟大力量赞美了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不可战胜的精神!这才是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意思,可是当时的形式却不允许夏衍先生这样直白的表述,他只好把这层意思隐含在对小草的赞美中,委婉的启示人们。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
5、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1)作为一名爱国志士,当你看到大片国土沦陷时,你的内心一定激动万分,读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
6、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2)作为一名革命勇士,当你看到那些趋炎附势的卖国贼正对着侵略者点头哈腰的时候,你内心的愤慨一时迸发出来,读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7、作为一名爱国作家,夏衍先生先后用了 110多个笔名与敌人周旋,夏衍只不过是这110多个笔名中的一个,他用夏衍这个笔名写下的野草,不但当时鼓舞着人们拿起武器奋力抵抗,同时也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顽强不屈、奋然向上,他在野草中这样写道(齐读第八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