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用找出中心句来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的阅读方法.2、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及19个词意思.3、能分别用计较、关切和关联词“不是就是”“要是就”写句子。4、能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5、感受养花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教学重点:找出中心句,领会作者养花的乐趣。教学难点:理解养花有哪些乐趣,体会“泪”也是乐趣之一。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找出中心句,体会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养花的乐趣。2、自学生字词。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引入课文1、引入:在四年级,我们学过一篇课文猫,你们知道是谁写的吗?2、老舍是一位热爱生活的著名作家、语言大师,今天我们就来
2、学习他写的另一篇文章养花,来感受一下老舍在养花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他在养花中的乐趣。(板书课题)3、如果让你来写这篇文章,你会写些什么内容呢?(随机板书)养花为什么养花(1):爱花、当作生活中的乐趣养了哪些花(2):好种易活、怎样养花(3):养花有什么好处(4、5):养花也有伤心的时候(6):养花的乐趣(7):二、学生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初步理解新词意思。想想课文所写的是不是所推测的,如是,它们分别在哪些自然段?2、学生自由讨论。3、学生回答,师板书以上的内容都是养花的乐趣,那老舍是用哪句话来概括地讲了养花的乐趣呢?学习中心句:“有忧,有笑有泪,有香
3、有色,有花有果。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为什么说忧、泪,劳动都是养花的乐趣呢?(学生自由发言)小结:是呀!生活,是多么有趣,多么令人欢喜呀。虽然有时会不成功,有时也会有伤心事,但生活本来就是由这许多酸甜苦辣组成的,生活本身就充满了喜怒哀乐嘛!只有这样,生活才会丰富多彩,才会充满乐趣么。三、深入研读。引入:喜怒哀乐,对老舍来说,都是乐趣,让我们来看看,他都领略了哪些的乐趣?(一)第一段1、指名读课文,正音。2、回答:我为什么养花?板书:(爱花、当作生活中的乐趣)3、你从哪些句子能深切地体会到老舍的爱花呢?(不计较、满)4、朗读体会。(二)学习第二段1、学生自由读,想想这一段的写作
4、方法和主要内容。2、生回答(板书)3、分层次,指名读,分组读,体会乐趣。(三)学习第三段1、范读,说说这一段中作者在养花中得到什么乐趣。2、生回答。3、朗读、体会、自由说。四、作业。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根据中心句,完成文章的体会。2、总结全文。教学方法:自读体悟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二、学习课文第四段。引入:养花是劳苦的,为了养花,老舍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但老舍却认为这也是一种乐趣。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四段,给这一段分层。2、讨论该怎么分层。3、分层研读:第一层:“循环”是什么意思?你能举些例子吗?(举些数学上的例子如3.15151515;2.638638638等)在文
5、中将具体描写“循环”的语句划出来。第二层:指名读,说说文中的“这多么有意思呀!”“这”指什么?“我”付出了怎样艰辛的劳动?第三层:齐读,说说“这难道不是真理吗?”中的“这”又指什么?4、齐读第四段,归纳段意。5、朗读背诵。三、学习课文第五段。1、默读,说说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2、分层,概括层意。3、朗读背诵。四、学习第六段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
6、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1、自由读,说说这一段讲了什么?2、为什么说伤心事也是一种乐趣?3、小结:是呀,只有喜怒哀乐俱全,生活才会丰富多彩,所以说,伤心事也是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
7、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五、总结全文。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六、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