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泉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戏曲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以戏曲艺术美为核心而开展研究的一门学问。就中国的美学界而言,对于美学的认识是不断变化的,从着眼于研究美的本质,转变为围绕审关活动的美学研究。既然美学研究尚且如此,那么戏曲界对戏曲美学的认识显然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夏写时认为中国戏曲美学的研究对象是戏剧与生活的美学关系,因而提出研究戏剧反映生活的基本艺术规律、中国戏剧独特的审美特征和戏剧美的诸种表现的基本框架。余秋雨认为戏剧美学应该包括以戏剧本质论研究戏剧美
2、的本质特征,以观众心理学研究戏剧美的具体实现,以戏剧社会学研究戏剧美的社会历史命运。戴平在借鉴了余秋雨的戏剧美学观之后,认为戏剧美学研究应包括在艺术美的领城内论证戏剧美的特殊性和戏剧的本质,研究观众和演员的审美心理特征,研究戏剧与社会的关系。这种对戏曲美学体系认识的差异,同样也存在于为数不多的几部戏曲美学专著中。苏国荣的戏曲美学在介绍过何为美学之后,对戏曲美学进行了阐释,“戏曲美学是研究戏曲艺术美的特征、规律及其创造和审美的学科。它对创作主体、现实客体、艺术本体、接受主体等诸方面构成的审美关系、审美原则、审美特征和审美规律等重要问题进行研究。”应该说这是契合对美学的普遍认知的。皮朝纲认为“美学
3、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曾繁仁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关系的学问”,都是在强调美学是对审美的研究。周爱华认为,“对戏曲审美特征的研究是戏曲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利用美学基本原理来研究戏曲艺术美的特征、形式、规律及创造和接受活动”。正是在此认知基础上,其所撰写的戏曲美学导论主要包括戏曲剧本创作的审美特征、戏曲表演的审美特征、戏曲欣赏的审美特征三个方面的内容。对戏曲美学发展史的书写也是戏曲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吴毓华在古代戏曲美学史中把古代戏曲美学史划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期(上古至两宋)、兴起期(元代)、发展期(明代)、高峰期(清代)。在各个发展阶段的戏曲美学特点分析上,该书采取了宏观概括与个案分析
4、相结合的书写特点,既有对所表现出的戏曲美学特点的总体概括,也有对具体的戏曲美学命题和戏曲美学家的美学观的剖析,如对审美意象命题的探讨和对李贽、汤显祖、孔尚任、金圣叹、李渔等人的戏曲美学观探讨,即是典型的个案分析。姚文放中国戏剧美学的文化阐释中的“中国戏剧美学的逻辑发展”部分,以史述的方式撷取元代戏剧美学和汤显祖、王骥德、金圣叹、李渔、王国维的戏剧美学思想为分析个案论述了从元代到近代的戏剧美学的发展演变过程。(摘编自李志远戏曲美学研究的路径与走向述论)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中国的戏曲界,人们对于作为美学分支的戏曲美学的认识也是在不断变化的。B. 在借鉴余
5、秋雨的戏剧美学观后,戴平进一步完善了余秋雨戏剧美学的三个框架。C. 苏国荣对戏曲美学所做的阐释是符合“美学是对审美的研究”这一普遍认知的。D. 吴毓华既宏观概括了各个发展阶段的戏曲美学特点,也进行了典型的个案分析。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美学和戏曲美学的关系入手,并在行文中具体地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关联。B. 文章主要从戏曲美学体系的构建和戏曲美学发展历程两方面来论述戏曲美学研究。C. 文章引用戏曲美学研究者的著作和观点阐明了戏曲美学研究的成果同中有异。D. 文章通过例举王国维等人的戏曲美学观,说明了戏曲美学史的书写止步于近代。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
6、确的一项是( ) A. 戏曲界虽然存在认识差异,但对戏剧是反映社会生活,戏曲美学是研究观众审美心理的认知是相同的。B. 戏曲美学多是借用美学原理进行戏曲艺术研究,对美学原理越了解,就能建构越完整戏曲美学体系。C. 个案分析即探讨重要的戏曲美学家的戏剧美学观,它与宏观概括一起构成戏剧美学史书写的主要内容。D. 戏曲美学研究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对戏曲艺术美的研究既是过去的核心,也应作为未来的焦点。【答案】1. B 2. D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
7、(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无中生有等问题。B项,“戴平进一步完善了余秋雨戏剧美学的三个框架”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夏写时认为因而提出研究戏剧反映生活的基本艺术规律、中国戏剧独特的审美特征和戏剧美的诸种表现的基本框架。余秋雨认为戴平在借鉴了余秋雨的戏剧美学观之后,认为戏剧美学研究应包括在艺术美的领城内论证戏剧美的特殊性和戏剧的本质,研究观众和演员的审美心理特征,研究戏剧与社会的关系”,戴平只是借鉴了余秋雨的观点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不是“进一步完善了余秋雨戏剧美学的三个框架”。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
8、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D项,“说明了戏曲美学史的书写止步于近代”错误,文章的表述是“以史述的方式撷取元代戏剧美学和汤显祖、王骥德、金圣叹、李渔、王国维的戏剧美学思想为分析个案论述了从元代到近代的戏剧美学的发展演变过程”, “论述了从元代到近代的戏剧美学的发展演变过程”并不能说明“戏曲美学史的书写止步于近代”。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
9、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A项,“但对戏剧是反映社会生活,戏曲美学是研究观众审美心理的认知是相同的”错误,文章确实提到了一些人认为戏曲美学要研究观众审美心理,比如苏国荣,但并不能证明戏曲界都这么认为。而且“戏曲美学是研究观众审美心理”的说法也是错误的,因为“戏曲美学 是以戏曲艺术美为核心而开展研究的一门学问”,“观众审美心理”只是戏曲美学的研究内容之一。B项,“对美学原理越了解,就能建构越完整的戏曲美学体系”错误,依据原文“就中国的美学界而言,对于美学的认识是不断变化的,从着眼于研究美的本质,转变为围绕审关活动的美学研究。既然美学
10、研究尚且如此,那么戏曲界对戏曲美学的认识显然也不可能完全一致”以及第二自然段的进一步陈述可见,并不是越了解就能建构越完整的戏曲美学体系。C项,“个案分析即探讨重要的戏曲美学家的戏剧美学观”错误,依据“也有对具体的戏曲美学命题和戏曲美学家的美学观的剖析,如对审美意象命题的探讨和对李贽、汤显祖、孔尚任、金圣叹、李渔等人的戏曲美学观探讨,即是典型的个案分析”可知,“个案分析”除了包括探讨重要的戏曲美学家的戏剧美学观,还包括对具体的戏曲美学命题的剖析。故选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国际空间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国际载人航天合作计划,集中了世
11、界主要航天大国各种先进设备和技术力量,其复杂性和技术先进性是以往任何载人航天器无法比拟的。根据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罗斯航天局(RSA)的最初备忘录,“国际空间站”的用途相当于实验室、观测台和加工厂。在布什政府公布重返月球计划后,“国际空间站”增加了为未来的月球、火星等深空探测任务提供运输、维护及补给站的新用途。(摘编自晓帆“国际空间站”的总体设计)材料二:2020年5月5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成功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送入太空轨道。5月8日,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返回,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也是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
12、阶段的第一次飞行任务,期盼已久的中国空间站建造大幕终于拉开。“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期间,将面向前沿科学挥索、人类生存和太空活动,支持开展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和空间应用等活动。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专家说,中国的空间站既是为中国科学家,也是为全球科学家提供的科学探索平台。(摘编自余建斌、刘诗瑶揭秘中国空间站)材料三:“没有比团队更强的队,每一次面对困难和挑战,都是依靠团队的力量渡过难关。”长征五号系列第一总指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党委书记李明华在任务成功后说。帅小伙儿吴俊峰,是长征五号B火箭管路系统设计师。长五B火箭管路规模是现役其他火箭的两倍多,吴俊峰面对的是一个没有前人经验的复
13、杂工程。他暗下决心,蓄须明志:不完成管路装配,不剃须。张舒是火箭控制系统最年轻的副主任设计师,今年大年初六,他进驻了发射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这次出差变得“非同寻常”。他对家人说,请放心。此行必定照顾好自己。“逆行”在他看来,更像一场“修行”。(摘编自邱晨辉驯火牧天记)材料四:中国有着几千年的“问天”梦。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拉开了中国探索宇宙奥秘的序幕,从神舟飞船载人邀游太空到“嫦娥”奔月探索未知,从北斗卫星组网导航到“天宫中二号”搭建中国“太空之家”,中国航天取得了一项项举世瞩目的成就,完成了众多人类探索创举。众多国家申请参与中国空间站合作,充分印证了中国航天的实力,表明
14、中国航天技术和经验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外太空是属于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而不是个别国家或个人的私产。然而个别大国却对他国航天事业一味持敌视态度,大搞技术垄断,孤立乃至阻断他国航天事业发展,甚至不惜将外太空军事化,封锁人类进一步探索外太空的梦想。世界各国通过中国空间站增进互信合作,将积累更多航天技术和经验,推动人类航天事业达到新的高峰。与此同时,中国空间站合作也充分关注发展中国家的需求,提供了众多利用中国空间站开展应用实验的机会,将有效帮助发展中国家跨越航天技术发展鸿沟,共同参与太空治理,实现太空和平开发利用。(摘编自孟庆川中国空间站向世界开放,彰显中国航天担当)4. 下列对“中国空间站”相
15、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中国空间站”将进入具体建设周期。B. “中国空间站”像国际空间站一样,都为全球科学家共同开展实验提供平台。C. “中国空间站”由多个舱室组成,可以对接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功能较强。D. “中国空间站”将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开展实验的机会,展示中国责任与担当。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际空间站”的复杂性和技术先进性超越以往载人航天器,汇集了世界主要航天大国各种先进设备和技术力量,是人类智慧的结晶。B. “空间站”是人类进行太空探索的重要平台,可为人类探索月球、火星、开展空间科学
16、实验技术试验和空间应用等活动提供便利条件。C. 长五B火箭管路规模大,工程复杂,设计难度大,无经验可循,发射时期又碰到新冠疫情,但航天工作者最终战胜了这些严峻挑战。D. 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断发展,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一项项举世瞩目的成就,与全球众多国家展开了互信合作,受到世界各国一致好评。6. 在已经有“国际空间站”的情况下,建设“中国空间站”的意义是什么?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答案】4. B 5. D 6. (1)中国有着几千年的“问天”梦。(2)打破航天事业的技术垄断,增进各国的互信合作,推动人类航天事业达到新的高峰。(3)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开展应用实验的机会,帮助发展中国家跨越航天技术发展鸿沟
17、,实现太空和平开发利用。【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的主要内容,辨析其中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B项,“都为全球科学家共同开展实验提供平台”错误,文章只写了“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专家说,中国空间站既是为中国科学家,也是为全球科学家提供的科学探索平台”,并未说“国际空间”也为全球科学家共同开展实验提供平台。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别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答题区间并非一个
18、。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D项,“受到世界各国一致好评”范围扩大,原文的表述是“表明中国航天技术和经验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整体理解答题。最后不要忽略了材料的出处,有时材料出处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材料的主要内容,甚至标题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依据“中国有着几千年的问天梦。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拉开了中国探索宇宙奥秘的序幕”可概括为:中国有着几千年的“问天”梦。依据“外太
19、空是属于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而不是个别国家或个人的私产。然而个别大国却对他国航天事业一味持敌视态度,大搞技术垄断,孤立乃至阻断他国航天事业发展,甚至不惜将外太空军事化,封锁人类进一步探索外太空的梦想。世界各国通过中国空间站增进互信合作,将积累更多航天技术和经验,推动人类航天事业达到新的高峰”可概括为:打破航天事业的技术垄断,增进各国的互信合作,推动人类航天事业达到新的高峰。依据“与此同时,中国空间站合作也充分关注发展中国家的需求,提供了众多利用中国空间站开展应用实验的机会,将有效帮助发展中国家跨越航天技术发展鸿沟,共同参与太空治理,实现太空和平开发利用”可概括为: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开展应用实验的机
20、会,帮助发展中国家跨越航天技术发展鸿沟,实现太空和平开发利用。【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可参考以下技巧:1.关注材料的标题出处。2.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3.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夸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4.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范围、选要点、巧归纳的步骤。(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角儿郭孟收论排场,于天贵算得上十足的“角儿”。“角儿”吃肉,跟包的喝汤,打下旗儿的活遭殃。说起于天贵,戏班里的人只有这无奈的感叹,梨园行的人都知道,梆子戏讲究高门大嗓的天赋,要祖师爷“赏饭”才能入行。因
21、此,唱梆子想成“角儿”着实不易。而成为“银达子”那祥蜚声梨园界的梆子戏“名角儿”,更是多少人一辈子的梦想。于天贵梆子唱得好。其嗓音高亢嘹亮,一板一眼模仿起“银达子”来惟妙惟肖。俗话说,腔好唱、味儿难磨。拖腔、夯音、喷口,“银达子”独创的“达子腔的味儿,于天贵学得还真有几分样子。他自己也将“银达子”视为了平生至高的追求,连做梦都想着有朝一日能一睹大师的风采。后来就干脆打出了“小达子”的艺名。兵荒马乱的年月,戏班子多生意惨淡。但只要“小达子”的水牌一挂出来,那绝对是座无虚席。有了这块金字招牌,于天贵上到班主,下到龙套杂役没一个放在眼里的。还隔三岔五喝多了酒耽误上台。就为这,班主不知道里里外外赔了多
22、少好话。没办法,谁让人家是“角儿”呢。眼看到了年根底下。这天,外边突然来了一位自称叫王老三的人。只说是出门行李丢了,要在戏班帮两天工,凑个回家的盘缠。“你都会干什么呀?”班主上下打量着眼前这个清瘦的汉子。“检场、打帘子、拉大幕、打下旗儿都干过。”王老三一张嘴竟然一口的梨园腔。“嗬,行家呀!照你这么说还是个全活啦!”班主惊异地问道。“正好今晚艳阳楼还缺个龙套,你来得了。”王老三点头笑了笑,算是答应了。“全活能混成他这德行?又是个骗吃骗喝的主儿吧!”于天贵一手拎着酒壶,歪斜着坐在一只木箱子上接过了话茬。“那大衣箱装的可是咱吃饭的行头,是供奉老郎神祖师爷牌位的地方,你怎么能坐在上面!”王老三顿时收敛
23、了脸上的笑容。“臭要饭的,也轮得着你来说三道四!告诉你,小子,啥时候混成了角儿,你也爱坐哪儿就坐哪儿。”于天贵红着眼珠子,满嘴喷着酒气。王老三只摇了摇头,没再说话。艳阳楼,于天贵饰演高登。起霸、云手、山膀台上一招一式干净利索,不时赢得台底下一两声喝彩。于天贵演的高登跟王老三有一场对手戏。高登一抬脚,这边就地一个滚翻,这一折就算过了。可等王老三到了跟前,于天贵却悄悄将脚向前挪了半步。一出腿,这脚可就奔着王老三的面门去了。这一脚要是踢上,鼻青脸肿不说,那戏就算演砸了。可没想到王老三反应非常迅捷,顺势一个后翻,脚尖擦着鼻子就过去了。台底下观众看得真切,拼命叫好。大家都知道那“好”是给王老三喊的。可于
24、天贵脸上挂不住,越想就越来气。下台后,又独自喝起了闷酒。第二天,戏班开演封箱大戏辕门斩子。可于天贵却是烂醉如泥,任大家怎么喊也不醒。挑大梁的不上,这戏可怎么唱啊。一年到头,可就指望着这一回露脸呢。班主搓手跺脚,急得团团转。“要不我来试试!”一个陌生的声音搭了腔。居然是王老三。“你能唱?这可不是打下旗儿跑龙套!”班主差点把眼珠子瞪出来。“救场如救火,我试试吧。“王老三说完就自顾化妆去了。也只能如此了!大家这才回过神来,纷纷各自忙活起来。开场锣鼓一响,装扮齐整的王老三“出将”登台。“杨延景怒冲冠,不孝奴才听父言”一句方才唱罢声振寰宇。“达子腔!”台上台下众人不禁同时惊呼道。这声音清冽甘甜,仿佛银铃
25、碎玉从天倾泻而下。人们只管愣愣地听着,全然忘记了鼓掌和叫好。打鼓师傅把鼓槌举在了头顶,半天都没放下来戏演完了,于天贵酒也醒了。他望着眼前这位神形儒雅俊逸的长者似有所觉。“您莫非就是银银”王老三摆了摆手说道:“本想找个有天分的人,把我这点吃饭的本事传给他。”“唱戏,台下做好人,台上才能做好角儿。”言罢,转身而去。(有删改)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于天贵能成为“角儿”,这既源于他高门大嗓的天赋,也得益于他对“银达子”惟妙惟肖的模仿和以“小达子”名号演出的策略。B. 对王老三一张嘴“一口的梨园腔”,与于天贵对戏时反应迅捷,语重心长劝诫于天贵等的描写,展
26、现出其德艺双馨的艺人形象。C. 小说写王老三表演时,“人们只管愣愣地听着”,这与琵琶行中写“东船西肪悄无言”一样,都是从反面来衬托表演的魅力。D. 小说主要运用悬念和冲突展开故事,于天贵会得到什么教训,王老三会掀起什么波澜,两人矛盾会如何发展,情节扣人心弦8. “唱戏,台下做好人,台上才能做好角儿”,于天贵无法成为更好的“角儿”,是因为他为人处事有哪些缺陷?请简要分析。9. 小说结尾写王老三原来就是“银达子“,这样写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答案】7. C 8. (1)待人接物方面傲慢无礼、自以为是、自由散漫:不把杂役放在眼里、讲排场、爱喝酒耽误上台,瞧不起王老三。(2)对待工作的态度方面:缺乏
27、责任感和热爱、敬重本职的职业操守:从初次见面对王老三的言语、以及拎着酒壶,歪斜着坐在一只木箱子上傲慢无礼自高自大的神情举止上可见。(3)为人本性方面:不够仁义善良、自私狭隘小气、争强好胜爱慕虚荣、行为恣肆为所欲为从:台上演出时打算踢王老三,大家给王老三叫好脸上挂不住、喝酒到上不了台。 9. (1)内容上点明王老三角儿的身份,并消除了留给读者的悬念。(2)结构上照应上文王老三两次上台展示的高超动作和唱功,并点题 “角儿”。(3)效果上,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极具批评和讽刺效果并突出了中心:角儿不仅要天赋和才艺更要具备做人的人格魅力和美德,即像王老三那样深藏不露德艺双馨。【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
28、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C项,“都是从反面来衬托表演的魅力”错误。应该是侧面间接写,并非反面。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能力。要把握人物的形象,注重分析人物的具体做法、心理以及神态、肖像等描写手法涉及的具体内容。注意审清题干要求,题干为:“唱戏,台下做好人,台上才能做好角儿”,于天贵无法成为更好的“角儿”,是因为他为人处事有哪些缺陷?请简要分析。“
29、简要分析”的意思是答案要呈现“面(概括性格特征)”+“点(举出例子证明)”模式。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提取文本相关信息,力求全面;然后细心筛选,力求准确;最后加以整合,力求简洁。从“有了这块金字招牌,于天贵上到班主,下到龙套杂役没一个放在眼里的。还隔三岔五喝多了酒耽误上台。就为这,班主不知道里里外外赔了多少好话。没办法,谁让人家是角儿呢”中可见他耍大牌傲慢无礼目中无人刚愎自用喝酒使性耽误事、缺乏责任感和职业操守。从“全活能混成他这德行?又是个骗吃骗喝的主儿吧!于天贵一手拎着酒壶,歪斜着坐在一只木箱子上接过了话茬”“那大衣箱装的可是咱吃饭的行头,是供奉老郎神祖师爷牌位的地方,你怎么能坐在上面!”“
30、臭要饭的,也轮得着你来说三道四!告诉你,小子,啥时候混成了角儿,你也爱坐哪儿就坐哪儿。”“于天贵红着眼珠子,满嘴喷着酒气”等处可见他缺少对本质的热爱和敬重心意、霸道蛮横粗鄙、瞧不起人。从“可等王老三到了跟前,于天贵却悄悄将脚向前挪了半步。一出腿,这脚可就奔着王老三的面门去了。这一脚要是踢上,鼻青脸肿不说,那戏就算演砸了。可没想到王老三反应非常迅捷,顺势一个后翻,脚尖擦着鼻子就过去了。台底下观众看得真切,拼命叫好。大家都知道那好是给王老三喊的。可于天贵脸上挂不住,越想就越来气。下台后,又独自喝起了闷酒”“第二天,戏班开演封箱大戏辕门斩子。可于天贵却是烂醉如泥,任大家怎么喊也不醒。挑大梁的不上,这
31、戏可怎么唱啊。一年到头,可就指望着这一回露脸呢。班主搓手跺脚,急得团团转”等处可见他自私狭隘小气量、争强好胜爱慕虚荣、为所欲为”。【9题详解】本题考查结尾段的作用。一般般具有总结全文,点明主旨(点明中心,揭示主题,画龙点睛),首尾呼应,结尾照题,突出中心,深化主题,升华主题等方面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的答题模式:内容大意+结构思路+语言修辞。题干为:小说结尾写王老三原来就是“银达子“,这样写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内容上寥寥数语点明王老三的身份地位,情节设计上解决了上文给读者留下的诸多悬念。结构上照应上文“一句方才唱罢声振寰宇。达子腔!台上台下众人不禁同时惊呼道。这声音清冽甘甜,仿佛银铃碎玉从天倾泻
32、而下。人们只管愣愣地听着,全然忘记了鼓掌和叫好。打鼓师傅把鼓槌举在了头顶,半天都没放下来”以及题目“角儿”。表达效果或语言修辞上,从于天贵的视觉感觉 “他望着眼前这位神形儒雅俊逸的长者似有所觉”,以及言语态度“您莫非就是银银”揭秘王老三的身份,具有讽刺效果。对这位德艺双馨者的仰慕不得和极尽贬损让他自惭形秽无地自容。“王老三摆了摆手说道:本想找个有天分的人,把我这点吃饭的本事传给他。”原本是被看好要做继承人的,结果却是被挥手拒绝,想必于天贵会是后悔不已的。“唱戏,台下做好人,台上才能做好角儿。”这是对于天贵的教训更是给读者的启示。“言罢,转身而去”,角儿走了,文章结束了,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33、耐人寻味。这个结果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具有增强可读性和吸引力的效果。【点睛】对于现代文阅读,拿到一篇文章,一定要学会整体阅读。通过阅读,初步把握作品的大致内容,形成对作品的整体印象。然后,再带着问题仔细地读文章。带着问题去读文章,有助于很快地找到答案。第一遍阅读很重要,第一印象往往起决定作用,因此必须认真地读,把握全文。阅读时,要注意关键性的词句,要把握住文章的中心,要了解段意和层次,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和倾向。然后,再一题一题地解答,注意不要任意打乱试题顺序,因为命题者在安排题目顺序时往往有整体构思,上下题往往有关联。一般说来,考题的形式不外乎选择题、是非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做题时,应根据
34、题型的不同特点进行解答。对于选择题的选项要进行比较,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明确差异,去伪存真。要抓住文章的主旨与立意的核心,注意排除干扰,选出正确的选项。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刘麟,字元瑞,本安仁人。世为南京广洋卫副千户,因家焉。弘治九年成进士。言官庞泮等下狱,麟偕同年生陆昆抗疏救。除刑部主事,进员外郎。录囚畿内,平反三百九十余人。正德初,进郎中,出为绍兴府知府。刘瑾衔麟不谒谢,甫五月,摭前录囚细故,罢为民。士民醵金赆不受,为建小刘祠以配汉刘宠,因寓湖州。瑾诛,起补西安。遭父忧,乐吴兴山水,奉父框葬焉,逐居湖州。起陕西左
35、参政,督粮储。都御史邓璋督师,议加赋充饷,麟力争。会陕民诣阙诉,得寝。寻迁云南按察使,谢病归。嘉靖初,召拜太仆卿。进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六府。中官耿忠守备紫荆多纵,麟助奏之。请捐天津三卫屯田课,及出库储给河间三卫军月饷,征通课以偿,皆报可。帝因谕户部,中外军饷未给者,悉补给之。再引疾归。起大理卿,拜工部尚书。四司财物悉贮后堂大库,司官出纳多侵渔,麟请特除一郎官主之。帝称善,因赐名“节慎库”。已,上节财十四事,汰内府诸监局冒破钱,中贵大恨。及显陵工峻,执役者咸觊官。麟止拟赉,群小愈怨。会帝纳谏官言,停中外杂派工役,麟牒停浙江、苏、松织造,而上供袍服在停中。中官吴勋以为言,遂勒麟致仕。久之,显陵殿
36、阁雨漏,追论麟,落职。麟清修直节,当官不挠。居工部,为朝廷惜财谨费,仅逾年而罢。居郊外南坦,赋诗自娱。中为筑一台,令为构堂,始有息游之所。晚好楼居,力不能构,悬篮舆于梁,曲卧其中,名曰神楼。年八十七卒。赠太子少保,谥清惠。 (节选自明史.刘麟传)10.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 言官庞泮等下狱 俯首系颈,委命下吏B. 寻迁云南按察使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C. 征道课以偿,皆报可 求人可使报秦者D. 追论麟,落职 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11.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世为南京广洋卫副千户,因家焉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B. 为建小刘祠以配汉刘宠 请
37、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C. 麟请特除一郎官主之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D. 执役者咸觊官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麟恪尽职守,为官清廉。任职刑部主事时,刘麟甄别核察囚犯,为三百九十多人平反,罢职绍兴知府后,对百姓凑钱赠送的路费,刘麟分文不取。B. 刘麟不附权贵,指斥不端。因为不拜谢权宦刘瑾,刘麟出任绍兴知府五个月后便被革职为民,守备紫荆关的宦官耿忠为人骄纵放肆,刘麟上奏弹劾。C. 刘麟直言敢谏,恤民体国。担任陕西左参政时,都御史邓璋奏请加征赋税,刘麟极力争辩,任职工部时,刘麟主张节约财用,并淘汰内府所贪财物。D. 刘麟从容闲居,执
38、贫自足。罢官居住南坦时,刘麟以赋诗筑台、修堂自娱。刘麟晚年喜居楼阁,因无力修建便在屋梁上悬挂篮舆,曲身其中自乐。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帝因谕户部,中外军饷未给者,悉补给之。(2)中官吴勋以为言,遂勒麟致仕。【答案】10. A 11. D 12. A 13. (1)世宗并因此告谕户部,京中京外未发给军饷的军队,全部补发给他们。(2)于是太监总管吴勋借此向世宗进谗言,世宗强制刘麟辞官(退休)回家。【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
39、的技巧至关重要。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A项,不同:进入、关入;下级、下属。B项,相同,升任。C项,相同,回复、答复。D项,相同,论处、判定。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需熟练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同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注意有些虚词有时也用作实词。最重要的是加强课内外阅读,培养在语境中推断的能力。A项,连词,于是;介词,趁着。B项,连词,来;介词,用。C项,代词,这件事;结构助词,的。D项,的人。故选D。【1
40、2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A项,“任职刑部主事时”错,应该是“进员外郎”后。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
41、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1)因,因此;谕,告知;中外,朝廷或京城内外;军饷未给者,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未给军饷者”;悉,全部。(2)中官,宦官或太监;以,凭借;为言,进谗言;遂,于是;勒,强制;致仕,辞官退休回家。【点睛】文言实词释义题: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答题技巧: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
42、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参考译文:刘麟,字元瑞,是本安郡仁县人,世代做南京广洋卫副千户,于是安家于此。弘治九年考中进士。言官庞泮等被捕入狱,刘麟和同榜进士陆昆向皇帝上书直言相救。授予刘麟刑部主事,进升员外郎。奉旨巡视京畿区域内的监狱,对在押犯的情况认真审录,纠正了三百九十多人的冤假错案。正德初年,进升郎中,出京做绍兴知府。因为刘瑾嫉恨他不拜谢(自己的恩情),刚到任五个月,搜集刘麟在刑部审录在押犯时种种无
43、关法纪的小事,革除刘麟官职,贬为庶民。百姓筹来的用于赠别的银子不接受,只身离开,民众为他建生祠供奉。祠名小刘祠,称赞他可以和东汉会稽太守、清廉公正的“一钱太守”刘宠媲美,于是住在湖州。刘瑾被诛杀后,被起用补任西安。赶上父亲去世,喜欢吴兴山水,就把父亲埋葬在这里,随之住在湖州。起用为陕西左参政,督管粮食储运。都御史邓璋统帅军队,建议增加赋税补充军饷,刘麟不同意而据理力争。恰逢陕西百姓到朝廷上诉关内饥荒情形,于是加征陕西赋税的这件事就停止了。不久升任云南按察使,因为生病辞职回家。嘉靖初年,被征召授任太仆卿。升任右副都御史,做保定六府巡抚。南京守备耿忠行为大多不受约束,肆无忌惮,鱼肉百姓,刘麟为百姓
44、上奏朝廷。天津三卫的屯田原属荒地,耕种难收成低,但要供给河间三卫军的军饷,赋税很重。刘麟上奏请求朝廷减免他们的赋税,拿出国库中储存的银两给河间三卫军作军饷,征收欠交的赋税来归还国库,这些建议都得到朝廷的许可。世宗并因此告谕户部,京中京外未发给军饷的军队,全部补发给他们。刘麟再次托病辞官。朝廷再次起用刘麟,改任大理寺卿,升工部尚书。四司财物全都贮存在后堂大库,司官出纳多从中侵吞牟利,刘麟请求特授一郎官来主管后堂大库。世宗称赞这个建议非常好,并赐名“节慎库”。 过了一些时间,又上奏节约财用的十四件事情。其中有删削内府各监局冒领破钱费一项,断了宫中太监的一条财路,宫中一些太监非常恼恨他。等到显陵改建
45、工程结束,参加了这项工程的太监和差役们都想得到官职,刘麟却只拟奏赏赐财物给他们,使得这群小人更加怨恨他。恰逢世宗接受谏官的建议,停止宫中宫外正常税役以外各种摊派的工役,身为工部尚书的刘麟于是下发公文,停止浙江、苏州、江宁松各地供宫中衣料及制帛诰敕彩缯应用的丝织品的供给,而上供给皇上的袍服也在停止供给中。于是太监总管吴勋借此向世宗进谗言,世宗强制刘麟退休回家。不久,显陵殿宇渗漏。刘麟因为显陵改建时主持工部,被追论落职闲居。刘麟操行洁美,守正不阿,当官不挠贵势,执贫不阿所私。任工部尚书,为朝廷惜财谨费,也仅一年余却招来中官太监等小人的怨恨而被迫退休停职。居住在郊外南坦,赋诗来自娱自乐。修筑一台,让
46、人建了房子,才有了休息的地方。晚年向往楼居,但财力不足,无法建构,只好将竹制的坐椅悬挂在屋梁上,曲卧在坐椅中。起名叫它“神楼”。八十七岁去世。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清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岁晚白居易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冉冉岁将晏,物皆复本源。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命迍分已定,日久心弥安。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注本诗作于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当时作者由江州司马改任忠州(今重庆市忠县)剿史。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两句对仗工整,描写严霜降落、叶落归山的岁暮
47、景象,为全诗定下悲凉的基调。B. 前四句与诗经.采薇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用起兴手法,以物候变化引出思归之情。C. “去国”两句意为离开国都和家乡本就伤感,但回去也未必欢乐,为诗末反问做铺垫。D. 本诗语言平易,抒发的感情又真切,体现了白居易诗歌“老妪解之”的通俗特点。15. 本诗与琵琶行都是白居易写于被贬出朝廷之时,两首诗中诗人对自身的处境态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4. B 15. 琵琶行“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
48、、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此时的诗人由达则兼济天下的心境逐渐转为穷则独善其身,所以抒发的感情多是个体的小我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情琵琶女的身世遭遇更是怜爱自己的命途坎坷。岁晚中的景象已经不像琵琶行中那样令人感伤,而是趋向客观实写“霜降”水回归山谷,叶落归山,都是自然物侯的季节特色,并未着诗人过多的情感在内,可见心境更理性淡然平和。即便结尾抒发感情的句子,也是通过反问“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来暗示自己面对生活没必要为难自己,应该豁达些,平和自然、淡泊名利地面对一切。【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综合能力。应对此类试题,读懂诗
49、歌是关键,同时要掌握常见的考查角度: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揣摩,手法的分析,结构的把握,将选项回归诗歌分析比较,特别要注意的是,诗歌每一联的内容和情感都要结合全诗,不可孤立理解。B项,“前四句与诗经.采薇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用起兴手法,以物候变化引出思归之情”错误。这里不是起兴,而是眼前所见,触景生情,景物和自身境况加以对比衬托。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情感态度的能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
50、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题干为:本诗与琵琶行都是白居易写于被贬出朝廷之时,两首诗中诗人对自身的处境态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琵琶行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
51、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岁晚中的景象已经不像琵琶行中那样带着浓重的凄凉色泽,令人感伤不已怅惘不尽,而是趋向客观实写,反应自然规律,写就无我之境,秋冬季节自然有霜降,水位降低,树木由春夏的蓊郁、繁茂到落叶归根,无一不是自然节令、物侯本真,不像琵琶行那样情融于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岁晚通过眼前所见抒发所感,属于借景抒情,因景生情,可见景物并没有带上诗人情感也没有融入心境,此时的诗人心情是比较平和淡定的,有为景物的悲凉但不浓重,结尾抒发感情通过反问修辞,来劝说自己想开一些,没必要让内心苦楚,应该选择活得轻松自在一些,“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表达自己豁达的心态,宁静悠然的心境。(三
52、)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两句告诫统治者,要警惕蜀中因用人不当而生战乱的可能。(2)荀子(劝学中谈到,“_”也不能达到十步之远,而劣马凭借连续十天的努力也能达到目标,是因为“_”。(3)韩愈师说中说,如果“土大夫之族”不但耻学于师,还要嘲笑“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最后将造成“_”的结果。(4)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_,_,_”三句写出了周瑜指挥若定的情态。(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在追忆往事后,以“_,_”两句,批评人们忘却战败历史的麻木之举。(6)声声慢中,李清照以“_,_”两句,既写
53、天气变化无常,又语带双关地写出了内心的痛苦难以平复。【答案】 (1). 所守或匪亲 (2). 化为狼与豺 (3). 骐骥一跃 (4). 功在不舍 (5).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6). 羽扇纶巾 (7). 谈笑间 (8). 樯橹灰飞烟灭 (9). 佛狸祠下 (10). 一片神鸦社鼓 (11). 乍暖还寒时候 (12). 最难将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平时要注意背诵,重视积累,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本题默写时要注意下列重点字词:匪、豺、骐骥、跃、功、纶、樯橹、佛狸祠、神鸦。【点
54、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制度与文化 、相融共进:文化体现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支撑制度体系的构建;制度体系承载文化价值理念,并通过制度实施践行文化的价值追求。( )在漫长的历
55、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创造出 的灿烂文化,形成了天下为公、四海一家、民惟邦本、德主刑辅、礼义廉耻、选贤任能革故鼎新、亲仁善邻、以和为贵等一系列价值理念,形成了一整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留下了博大精深的文化资源和制度遗产。其中的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用于国家制度、运用于国家治理,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充实和完善,为中国人 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益 ,对当代中国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全面、深刻的。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需要勇于并善于借鉴,不断推陈出新。17.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互为依存 独树一帜 以及 启发B. 相辅
56、相成 与众不同 以及 启发C. 互为依存 独树一帜 乃至 启迪D. 相辅相成 与众不同 乃至 启迪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海纳百川,才能有容乃大。B. 温故知新,才能与时俱进。C. 多积跬步,才能行致千里。D. 知所从来,才能明其将往。19. 下列孟子中的名句,分别能体现民性邦本,选贤任能,亲仁善邻思想的项是(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A. B. C. D. 【答案】17. C 18. D 19. B【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能力。应对此类试
57、题一定要结合语境,从近义词语的语意侧重点、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语法功能等角度加以辨析。作答时,可先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词语来逐个排除选项,最终得出正确答案。互为依存:双方的存在与发展要以对方的存在与发展为条件,双方互为因果,互为条件,双方都不能离开对方。相辅相成: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依据后文“文化体现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支撑制度体系的构建;制度体系承载文化价值理念,并通过制度实施践行文化的价值追求”,可见“制度”与“文化”是“依存”关系,所以选“互为依存”。独树一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与众不同:和大家不一样。这里应强调中华文化的独特,自成一家。所以选“独树一帜”。以及
58、:连词,表示前后的并列关系。乃至:是表示递进关系。而语境中“中国人”与“全人类”是递进关系,所以选“乃至”。“启发”与“启迪”都有“开导其心,使之领悟”的意思,但一般的场合、小的方面、较浅的知识理论,用“启发”。而正规的场合、大的方面、较深的知识理论,用“启迪”。根据语境“为中国人乃至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这里应选“启迪”。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一定要结合整个语段的语境,分析四个选项的不同,结合不同点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取答案。依据第二段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其中的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
59、组成部分,它作用于国家制度、运用于国家治理,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充实和完善”“为中国人乃至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益的启迪”可知,这里应强调要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并以此为鉴,去认识、改造世界,从而创造美好的未来。A项,强调豁达大度、胸怀宽阔,强调包容。与语境不符。B项,意思是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进而与时俱进。语境不是强调“与时俱进”,而是强调用传统文化精华认识、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该项与语境不符C项,化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强调积累。与语境不符。D项,意思是知道从哪里来,思考着将要往哪里去;寓意着我们的出发点是哪
60、里,我们的目的地在哪里,为实现心中的目标,我们应该做什么。与语境相符。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名句含义的能力。应对这类问题,平时要做好积累,尤其是来自课本以及重点名著中的重点句子。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明确理解方向,如本题要求“分别能体现民性邦本,选贤任能,亲仁善邻思想的项是”,然后结合名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分析判断。“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的意思是:桀和纣失去了天下,是因为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这句话反复强调“民”“民心”,体现“民性邦本”思想。“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意思是: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尊敬
61、他。这句话强调与人友好的益处,所以体现的是“亲仁善邻”思想。“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的意思是:桓公对于管仲,也是先向他学习,然后才以他为臣,于是不费大力气就称霸于诸侯。“学焉”说明管仲是贤才,而“臣之”则体现齐桓公能够“选贤任能”思想。故选B。(二)(1分)阅读下面一则公告的初稿,完成下面小题。公告为坚决打好打贏疫情防控阻击战,保障社区居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按照国家和省、市出台的疫情防控各项规定,现就有关事项通告如下:一、全面做好排查登记。落实“早报告、早发现、早隔离”要求,对所有进入小区的人员一律测温、登记。二、实施社区封闭式管理。严禁杜绝非本小区的人员进入,快递、外卖人
62、员实行无接触配送。三、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坚持每天对小区内交通主干道、活动广场、电梯按钮、楼道把手等公共场所和设施,进行卫生清理和日常消毒。四、落实依法依规处置工作。对不配合入户调查登记、不配合检测体温、隐瞒不报造成疫情传播,将提请公安机关依法依规予以处置。为协助疫情防控形势下业主买菜难的问题,社区将免费提供代购服务,并将代购物品统一配送到业主门口。新华社区居委会2020年2月15日20. 上面的公告初稿有四处存在语病,请指出序号并加以修改。21. 新华社区拟张贴一些对联,用于宣传上述通告的有关内容,请你为下面的上联补写出下联(平仄不论)。上联:排查登记知踪源,人人同心防疫疠【答案】20.
63、改为“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要求”;改为“严禁非本小区的人员进入”或“杜绝非本小区的人员进入” 改为“对不配合造成疫情传播的人;改为“为协助解决的问题”。 21. 报告隔离成常态,户户合力抗病毒【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病句题是高考中必考的一道试题,往往体现出一定的难度。考生平时在做题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和区分几大病句类型的特点。常考的几种类型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表意不明、逻辑不当等。语序不当,并列词语间有先后顺序,先“发现”,后“报告”,才合乎认知逻辑。搭配不当,多重否定搭配不当,“严禁”和“杜绝”删掉一个。成分残缺,“
64、对”残缺宾语中心语,在“传播”后添加“的”或“的人”或“者”。成分残缺,残缺与“问题”搭配的动词“解决”。【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对联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答题要求;然后一定要仔细分析所要仿写的对联,认真揣摩它的句式结构,同时还要注意它的内容要求;此外,要研究所给句子内容上的特点,研究句中对应的词语。抓住对联中关键性词语,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给定上联为“排查登记知踪源,人人同心防疫疠”,“排查登记”为四字并列短语,对出“报告隔离”或者“发现报告”“快递外卖”“通风消毒”;“知踪源”为动宾短语,可以拟定下联对应位置上的三字短语为“成习惯”“为常态”“是必需”;上联次句给
65、出“人人同心”,是主谓短语,主语为叠韵词,于是确定答案为“个个勠力”“人人听话”“家家守规”“天天上报”“日日消毒”;最后三字短语为“防疫疠”,可以对应“为平安”“保安全”“护生命”“得胜利”“逐新冠”等等。【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
66、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陶行知说“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那么,什么是学问?又该如何做学问?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陆游有诗云:“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红楼梦中有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现代哲学家梁漱滨说:“有主见就是学问。”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写篇文章,用于学生会学习部召开的学习交流会,表明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67、800字。【答案】例文:主见就是学问何谓学问?从一定意义而言,偏见就是学问,其实这里偏见并非贬义词,而是指个人的认知。有名的哲学家詹姆士曾说过一句这样的话:“哲学上的外行,总不是极端派。”但凡是胸无主见的人无论对于什么议论都点头,人家这样说他承认不错,人家那样说他也认为有理。因为他脑里原是许多杂乱矛盾未经整理的东西。而偏见,就是有所见便想把这所见贯通于一切,而使之成为普遍的真理;因执于其所见而极端排斥旁人的意见,不承认有两者或两者以上的道理。而哲学家大多数便是极端的偏执家。遇到一个问题到眼前来而茫然的便是没有学问!学问有无,不在于读书多少。在这个世界生存,世间学问浩如星河,东洋西洋上古近代不同
68、类型的学问家太多了。那些读不完的书,看不完的道理,很沉重地压在我们的背上,不敢有丝毫的大胆量,不敢稍有主见。但如果是这样,是终究没有办法做到有学问。还是要有主见才行,怎样才能做到有主见,就是不要被人吓到,名家说过,自己就不敢在这一领域发言,害怕主见不对而致没有主见。有了问题,才有了自己。或许我们的主见浅薄,浅薄亦好,要知虽浅薄也还是我的。许多学问家的学问也很浅,就因为浅便行了。即使浅也是自己的,纵然不高深,却是心得,而亲切有味。所以说出来便能够打动人,能动人就行了!这样就能够自成一派。梁老先生说,要自己有了主见,才得有自己;有自己,才得有旁人。这个时候,你才感觉与周围种种冲突,种种矛盾,你发现
69、前后左右都有种种与你意见不同的人在。于是乎,开始质疑自己的学问。学问是什么?学问就是学着认识问题。没有学问的人并非肚里没有道理,脑里没有理论,而是心里没有问题。“条条大路通罗马”“方法远比困难多”等等俗语,无不是在讲方法,却从不讲问题。找不到问题,就算身怀绝技和各种技能,又有何用。问题且无,解决问题更何时能说到。然而非能解决问题,不算学问。想想从幼时到成人,古今中外道理学问学了一大堆,问题却没有一个,简直成了一个无可奈何之物。要求救治自己的方子都没有,只有自己先有了主见,感觉出旁人意见与我两样。此时处处皆是问题,留心于道理之难言,既不甘随便跟随人家的步伐说,又不敢轻易自信,此时方是求学问的生机
70、才有了。终有一天,学问的萌芽变成参天大树。学问是寻求其特征,常常被人指说的那些特异处。一一寻求而罗列起来,大约自此以后可算是会读书了。前人的主张,今人的言论,皆不敢轻易放过,稍有与自己不同处,便知注意。与旁人意见形成隔膜,而隔膜只有自己方才了解,于是古人今人都曾用过心思,而自己能发现得到,融会贯通尽收归于自己。所以最初的一点主见便是以后大学问的一点萌芽。从这点萌芽才可以滋养着自己,有此萌芽向上才可以生枝发芽,向下才可以入土生根。待等到上边枝繁叶茂,下边根深蒂固,学问便成了。【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审题和写作能力。审题指导:这是一道多则材料作文,也属于任务驱动型。这类题首先审核每一则材料,运用抓
71、关键件词句或者由果溯因等常见的审题方法确定话题或者写作中心,然后综合来看,有交集取交集,无交集取并集,确定一个可以涵盖、旨向每一则材料的中心论点,即最佳立意。(1)陶行知说“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这是在说明学问的作用、重要性。(2)那么,什么是学问?又该如何做学问?(3)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意思是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这本心就是仁爱之心、正义之道。(4)陆游有诗云:”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意思是 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
72、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5)红楼梦中有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意思是就是把人情世故彻底弄明白、并且应付自如就是学问、就是本事。这里指社会生活实践是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6)现代哲学家梁漱滨说:“有主见就是学问。” 即对事有自己的看法认知,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多则材料作文,首先要分析材料的性质是相同或相反,如果相同,就从同一的角度立意;如
73、果相反,首先提炼观点,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个进行立意,最好是对学问的多个方面进行辩证综合地分析,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论证,这样文章会显得深刻、全面,能够一分为二的看问题。立意时首先抓住材料中的词语,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这道作文题属于相同的,注意从“学问”的角度立意。最后看任务部分“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写篇文章,用于学生会学习部召开的学习交流会,表明你的认识与思考。”写作时一定要根据所给材料确定话题“学问”和立意,不能脱离所给材料内涵。参考立意:1.我心有主2.重在实践3.勤学苦练4.厚积薄发5.勤学好问可用素材:1.学问二字,“问”要放在学的下面,要学就要问。“路无尽头,学
74、无止境。”因此问也应该没有止境的,我们既要学习,就要学“问”。培根曾说过:“天然的才能像天然的植物,需要学问修剪。”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要不断地问,才能修剪出天然的植物,获得天然的才能。“智能之事,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只有学问才能让人成为智者。2. 厚厚的一大套书里有学问吗?当然有,但是要如何去获得它呢?拼命地去读呀。重重的一大摞习题册里有学问吗?当然有,那要如何才能去获得它们呢?死命地去做呀。老师的头脑里有学问吗?当然有,那他是如何去获得它们的呢?不断地去看出来的呀。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学问都是要通过不断地努力来获得的。有一句话说的好,好成绩是学出来的!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大家想必都听过一套
75、理论:一万小时定律,也就是说一个人做一件事,不断去做,去练习有关这个方面的内容。如此不断反复,当达到了一万个小时的认真练习之后,无论你的起步多么低,中途的练习多么简单,练习的过程多么平凡,你终将在这个方面成为一个专家,一个研究者,成为这个领域的权威,并取得成功。3.大家一定都知道达芬奇画蛋的故事吧,达芬奇成为一名世界级的绘画大师是怎么来的?不就是靠他的勤奋与努力吗!他为了绘画所付出的时间有多长?一定超过了一万个小时了。他只要一个鸡蛋就能画上千个,那么画其他的画呢?这需要达芬奇的多大的毅力呀。再看看我们现在的学生,又有几个还仍然保持这种精神呢?许多人都已习惯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的同学明明知道自
76、己的缺点在哪,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了计划表,但也都只坚持了几天就放弃了,从来就没有持久性,没有一直努力下去,只仅仅做了那可怜的几天,这样做还能有效果吗?学问就是这样,它就摆在那里,不会移动,也不会消失,它就待在那里,就是在等你去拿,不要老是只去看那些同学那优异的成绩,却不去想那身后做的那厚厚的、重重的习题册,那所花去的数以小时计的时间,成绩是学出来的,成功是苦出来的,你成功了吗?或者说,你苦了吗?4.谈起学习,大多数人主张勤奋刻苦,下苦功夫,这当然是对的,但也要讲究方法,这方法的一种就是问。王充说:“不说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在学习中,我们应当边学边问,多想多问,不然自古以来人
77、们都叫“学问”呢?“问”是很重要的,但是怎样才能“问”的好呢?郑板桥说:“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问一人不得,不妨问数人”他告诉我们,遇到疑问,就要反复地去请教别人,要问得透彻,问得深入。我们在学习中也常常犯这样的毛病:问是问了,但是有的问题弄不明白就算了,没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劲头,这样问的效果当然不好,问了还不如不问。但是有些人是经常问别人问题,但是他们并没有自己思考过问题,只是一味地向别人讨教,表面好像是懂了不少,但是那些并不属于自己,真正吸收的寥寥无几,况且从他人那里搬来的知识,不经消化是最容易忘记的所以要先思后问,问后熟思。5.要向别人请教,
78、还存在一个态度问题。要“问”得好,首先要谦虚,要尊重别人,要看时间,场合,尽量不要影响别人的工作和休息,态度要诚恳:宋濂曾说“色愈恭,礼愈至”,请教别人,还要“不耻下问”,谁有知识,就向谁请教,不必知道别人的身份,职务以及地位: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曾向老人和小孩请教问题。他这样勤学好问,使他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我们在学习中要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中有一条就是要“多问”。不懂就是不懂,不懂不要装懂,不会就要问,朋友们,学会“问”,让我们在问中前进!行文结构:拟定一个论点式题目“主见就是学问”。开篇设问吸引阅读兴趣,“偏见”一词令人眼前一亮,突出了观点。引用名人名言增强说服力和可信度。观点新颖见解独到。正文主体部分层层深入,论证充分。第一层“学问有无,不在于读书多少在于有主见。”从什么是的角度而言。第二层“有了问题,才有了自己。”从为什么的角度而论。第三层“学问是什么?学问就是学着认识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第三层解决问题。“终有一天,学问的萌芽变成参天大树。”结尾使用比喻论证,形象生动地明示了学问的形成过程有主见。【点睛】写作时,切忌把全部名言杂糅在一起,以为能面面俱到,其实反而没了重点。要注意时鲜素材的运用,不能一味在故纸堆里“为赋新词强说愁”。此外,文章结构圆融,可题记先声夺人、态度显豁,结尾画龙点睛、收束有力,充分彰显了作者的写作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