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课时学习小目标1、掌握文章917自然段的重要字词及特殊句式的用法2、理解文中的场面描写。学习重点重要词语词含义及特殊句式的用法学习难点能推断词语的含义及分析特殊句式的用法。课内探究自主学习阅读课文1017自然段,完成下列练习。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 燕王拜送于庭( )图穷而匕首见( ) 秦王还柱而走(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 卒起不意(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持千金之资币物( ) 乃骇而图之( )拔剑,剑长,操其室( ) 非有诏不得上( )3、根据提示指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名词作状语 发尽
2、上指冠( ) 箕踞以骂曰( ) 秦兵旦暮渡易水( )名词作动词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乃朝服,设九宾( ) 左右既前( )形容词作名词 其人居远( ) 形容词的意动 群臣怪之( )4、解释下列句子中古今异义的词语。终已不顾(古义: 今义: )左右乃曰(古义: 今义: )诸郎中执兵(古义: 今义: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 今义: )合作探究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送别”这一场面的?知识链接1、场面描写要注意的几点: (1)要交代清楚场面的背景。如活动场面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让读者知道场面是在怎样的社会或自然环境中发生的。 (2)要在写好总体的基础上写具体。重点部分,要进行
3、细描,做到有点有面。(3)要写出气氛。气氛是人在一定环境中看到的景象或感觉到的一种情绪和感情。无论什么场面,都会有气氛,如庆祝场面有欢乐的气氛,比赛场面有紧张的气氛,送别场面有伤感、难舍难分的气氛。(4)写场面要有顺序。一般来说,场面描写可以按照由面到点来安排顺序。2、倒装句之定语后置的知识(1)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结构。例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宾客”为中心词,“知其事”实际是“宾客”的定语,句中后置了)例2:求人可使报秦者(“人”为中心词,“可使报秦”修饰“人”,作定语)(2)定语直接放在中心词后,作后置定语。例: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千斤”修饰“
4、金”,作后置定当堂检测1、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 留待(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 )群臣侍殿上者( )嘉为先言于秦王( ) 燕王拜送于庭 ( )见燕使者 咸阳宫 ( )使毕使于前( )乃朝服,设九宾 ( )2、解释下列加点固定结构的意思。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 荆轲有所待( )事所以不成者( )3、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使工以药淬之A、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B、 而乃以手共搏之C、 箕踞以骂曰D、 以故荆轲逐秦王4、 与“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A、
5、燕国见陵之耻除矣B、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C、 宋何罪之有D、 见燕使者咸阳宫课后反思课后训练一、解释下列虚词的含义。而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伏尸而哭( )图穷而匕首见(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以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 )使工以药淬之 ( )以次进( )日以尽矣 ( )皆白衣冠以送之( ) 箕踞以骂曰 ( )为 乃为装遣荆轲 (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 )其疑其有改悔 ( )其人居远未来 (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 )燕
6、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使使以闻大王。 (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群臣怪之(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拔剑,剑长,操其室。(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1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 )三、翻译下面句子:1、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2、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3、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四、完成下列各题1、 写送别场面着重写了荆轲唱歌,这样写的目的是 ( ) A、 表现荆轲不是一个赳赳武夫,而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 B、 表现荆轲一去不复还,以身殉国的决心。 C、 渲染悲壮的气氛,表现
7、荆轲的英雄气概。 D、 为荆轲的悲剧结局埋下伏笔。2、 写荆轲“终以不顾”,意在表现他 ( ) A、虽然内心激动,但不作女儿态。 B、不忍心看“士皆垂泪而泣”的场面。 C、怀恨太子丹疑心他有悔改,故忿忿而走。 D、意志坚定,态度坚决,义无返顾。3、 易水送别是非常成功的场面描写。千百年来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赴汤蹈火,义无反顾,下面是对其成功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其成功在于写景。若无萧萧秋风,刺骨易水,读来就会淡然无味。B、 其成功在于荆轲行为本身就是壮烈的,加上景物烘托,给了这壮士行为以活动的空间和气氛,从而有了立体感。 C、 其成功在于借景言情,秋风寒水与一去不复返的冷意悲情相为
8、表里,催人泪下。 D、 其成功之处在于作者通过环境、歌声、神态、行为描写的场面,烘托了一幅悲壮的画面,能招来人们普遍的激烈情怀,唤起人们感同身受的共鸣。五、背诵“易水送别”一段,并完成第四课时合作探究中的练习。第三课时自主学习1、 “振”通“震”,害怕 ;“庭”通“廷”,朝廷; “奉”通“捧”双手捧着; “见”通“现”,显露; “还”通“环”,绕; “卒”通“猝”,突然,仓猝。1、 还,动词,回来;被,动词,遭受;币,名词,资财、钱物;图,动词,图谋,筹画;室,名词,剑鞘;诏,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3、上,名词作状语,向上;箕踞,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旦暮,名词作状语,马上左右,方位名词
9、活用为动词,走上前;白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朝服,名作动,穿朝服 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怪,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4、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左右,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中医医生提,古义:投击 今义:拿着。合作探究抓住特点:如对送行者的描写,抓住“白衣冠”这个特点;突出重点:在众多的人物中,重点写荆轲;“既祖,取道”略写,重点写慷慨悲歌;顾及全面:太子、宾客、高渐离、士等在场人物都顾及到,而且通过写“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氛;
10、有条不紊:人物活动按时间顺序描写;结合写景:“风萧萧兮易水寒”,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当堂检测1、判断句 定语后置句 省略介词宾语,省略句 同前,省略句 定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省略介词于,省略句 状语后置句 省略谓语,省略句2、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有所,有的人东西,“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所以,表原因,的原因3、B 4、B课后训练一、【而】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承接 连词,表递进【以】介词,因,因为 介词,用 介词,按照 通“已”,已经 连词,表目的,“来”/不译 连词,表修饰【为】动词,做,整治 介词,被 介词,替【其】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的),它(们)(的)指示代词,那二、遗,赠送 诚,真的,的确 使使,派使者 次,次序 怪,感到奇怪假借,原谅; 毕,完成 发,展开 室, 剑鞘 卒, 突然 提,投击 11、被,受;创,伤,伤口三、1、送行的人都圆睁怒目,头发向上竖起好像要冲起帽子。2、荆轲等待另一个人,想让他一起去,那人住得很远没有来。3、于是荆轲就坐上车走了,始终不曾回头。四、1、B 2、D 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