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课时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问题、策略【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图文材料,能够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特点。2.通过阅读图文材料,能够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方向,增强归纳能力,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思想。【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某区域农业生产的问题及策略,是研究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本课的重点是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问题及策略。重点突破,可以采用读图分析、小组合作的方法。2教学难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可以从农作物种类、农业生产结构、农业专业化特征等角度分析,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可以采用知识迁移、读图分析等方法简化问题。【课前准备】提前布置学生搜集东北
2、地区农业生产的相关照片、文字介绍、视频等材料,用于课前交流。课前做好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工作。建议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在教室中的座位邻近,可以随时集中起来围坐在一起。每个小组确定1名小组长,1名记录员,1名发言人,1名纪检员。提前为每个小组打印好“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1所示),以便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记录学习情况。表1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姓名在小组中的职责发言次数个人观点【课堂活动设计】第一部分:新课导入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学情诊断课前先整理好学生搜集的材料,组织好课堂5分钟展示活动。展示搜集的相关材料。用事实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课堂探究的愿望,
3、有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学习目标展示投影学习目标,要求说出关键词。朗读学习目标,迅速说出关键词。明确目标,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第二部分:新授内容设计探究活动1:读“东北三省农业产值结构统计图(2000年)”“东北地区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东北地区林地分布示意图”,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投影“东北三省农业产值结构统计图(2000年)”(课本)、“东北地区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图1)、“东北地区林地分布示意图”(课本)。展示导学问题:东北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特点是什么?2000年东北地区农业
4、结构的显著特征有哪些?东北地区是如何实施农业专业化生产的?总结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特征。倾听学生回答,引导同学们对回答者观点作出评判。读图并作出回答。联系前面“农业地域类型”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从农作物种类、农业结构、专业化生产等角度分析东北地区生产的特点。图1 东北地区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内容解析课本与“东北三省农业产值结构统计图(2000年)”放在一起的,还有“东北三省农业种植面积构成示意图”和“东北三省粮食产量构成示意图”,后两幅图过于详细,为简化问题,可以不用。“东北三省农业产值结构统计图(2000年)”显示出了东北地区农业结构的完整性。图1中可以看出东北地区的农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小麦,
5、且水稻分布在南部,玉米分布在中部,小麦分布在北部,实行地域专业化生产。课本“东北地区林地分布示意图”中可以看出,林地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地。随着新情况的不断出现:下面的几点内容可以给学生略作介绍:东北地区玉米的种植面积趋于稳定、水稻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小麦种植面积急剧下降、畜牧业正在成为东北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主要包括内蒙古高原东部的草原区畜牧业和东北平原的农耕区畜牧业)。探究活动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读“东北地区土地利用分布图”(图2),结合课本知识,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选内容1: 甲地区农业生态问题及应对策
6、略给学生阅读课本的时间,并展示“东北地区土地利用分布图”(图2)。展示导学问题:甲地农业生态问题及应对策略分别是什么?可向阿根廷借鉴哪些发展经验?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及时指导。对交流的成果组织评议,最后给予准确评价。小组内每一成员先自主学习,思考教师提出的导学问题。小组内交流,讨论,提出新的疑问。讨论过程中记录员及时填写“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1所示。小组组长整合各成员的观点,填写汇总表,如表2所示。23个小组分别投影已经完成的答案,并让发言人交流小组成果,其他组可提出补充意见,发言人回答其他组成员的质疑。四个有关联的教学内容同时展开,各小组可自由选择研讨内容(但小组内必须统一),
7、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重难点内容,并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可选内容2: 乙地区农业生态问题及应对策略给学生阅读课本的时间,并展示“东北地区土地利用分布图”(图2)。展示导学问题:乙地区农业生态问题及应对策略分别是什么?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及时指导。对交流的成果组织评议,最后给予准确评价。可选内容3: 丙地区农业生态问题及应对策略给学生阅读课本的时间,并展示“东北地区土地利用分布图”(图2)。展示导学问题:丙地区农业生态问题及应对策略分别是什么?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及时指导。对交流的成果组织评议,最后给予准确评价。可选内容4:丁地区农业生态问题及应对策略给学生阅读课本的时间,并展示“东北地区土地利
8、用分布图”(图2)。展示导学问题:湿地有哪些类型?有什么生态意义?丁地区农业生态问题及应对策略分别是什么? 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及时指导。对交流的成果组织评议,最后给予准确评价。图2 东北地区土地利用分布图表2 东北地区农业生态问题、应对策略汇总表主要分布地区农业生态问题应对策略甲内蒙古高原乙东北平原丙大兴安岭等山地丁三江平原内容解析图2中甲地区为内蒙古高原东部,农业生态问题主要是草场退化,策略主要有:退耕还牧、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轮牧、人工种草等,阿根廷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措施,如培育良种、开辟水源、发展交通等也可以借用。乙地区是东北平原,农业生态问题主要是黑土肥力下降,策略主要有:改良耕作
9、制度、增值有机肥、秸秆还田、治理坡面沟壑等。丙地区是山地林业区,主要生态问题是森林破坏严重,策略主要有:发展速生丰产林、以蓄积量定采伐量、建设森林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等。丁地区三江平原,沼泽广布,主要农业生态问题是湿地退化,策略主要有:建立湿地保护区、退耕还湿地等。第三部分:课堂总结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堂总结展示学习目标,设问:“依据学习目标,同学们是否能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两位学生依据学习目标总结所学知识,师生点评。了解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系统地梳理知识体系。【典型例题】1湿地是自然界中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和“鸟
10、类的乐园”。据此回答问题。(1)下列属于湿地的是纳木错三峡水库东海滩涂日本海尼罗河A B C D(2)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有A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减轻污染 B吸烟滞尘、防风固沙C吸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物 D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3)湿地的正确发展方向,应是通过湿地改造,发展谷物种植业利用湿地自然条件,建立蔬菜、瓜果基地利用湿地水域,合理发展水产业利用湿地风貌和动植物资源,发展旅游业A B C D解题指导:该题组比较贴近课本内容,知识要求高,能力要求较低。海洋不是湿地,滩涂、河湖、水库等属于湿地。湿地主要的功能不包括吸烟滞尘,防风固沙,也不能吸纳所有的污染物和阳光中的紫外线。湿地的正确发展方向
11、是予以保护,因地制宜发展水产业、旅游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功能,产生综合效益。答案:(1)C(2)A(3)D2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适当位置用实线条画出大兴安岭的位置。(2)指出图中季节冻土等日数线的走向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下图为甲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统计图。(3)说出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构成的变化,试解释其原因。(4)结合所学推断三江平原地区土地利用构成变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目前,俄罗斯正计划将其远东地区的数百万公顷闲置土地以象征性的租金长期租给外国人耕种。(5)近年来中国人到乙地区租种土地现象不断增多,分析其社会经济原因。解
12、题指导: 该题组对学生的读图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要求较高。第(2)小题,东段受纬度(太阳辐射)的影响,大致呈东西走向。西段受地形的影响,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第(3)小题,湿地、林地迅速减少,耕地面积迅速增加。原因:国家对粮食的大量需求;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第(4)小题,(林地、湿地面积减少,导致)黑土退化、土地沙化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湿地、森林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径流的功能减弱,水旱灾害多发。第(5)小题,乙地区闲置土地面积较大;两国政策的支持;乙地区土地租金较低;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中国临近乙地区;中国劳动力充足。【重点图像】右图中东北平原主产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华北
13、平原、渭河平原、河套平原、甘肃新疆、华南、长江流域等主产区,都是田地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的特点。生产规模小的主产区发展种植业时,需要扩大生产规模,但甘肃新疆主产区,沙漠化严重,不能扩大种植业的生产规模。东北平原的生长期短,一年一熟;东北平原的农作物生长期长,养分积累多,品质好。中国各地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有利自然条件限制性条件东北平原主产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热量不足华北平原主产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旱涝、盐碱、风沙严重长江流域主产区华南主产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旱涝灾害频繁华南主产区的云贵高原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喀斯特
14、地貌,地势崎岖;渗漏严重,水源不足;石漠化严重甘肃新疆主产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高山冰雪融水,水量较稳定降水不足;生态环境脆弱河套灌溉主产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黄河水灌溉降水不足;生态环境脆弱渭河平原主产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黄土深厚,土壤肥沃;有渭河灌溉降水不足【拓展知识】东北农业的新发展一、东北地区生态退耕与适当开垦荒地结合:东北地区并不是所有已开垦的荒地都要退耕。已开垦的沼泽湿地中约有12.47万hm2的耕地为“不稳性耕地”,应退耕还湿;大于25的坡耕地约7.1万hm2,应退耕还林还草;1525的坡耕地有106.5万hm2,需要退耕还林还草的约31.1万hm2。同时,东北地区还
15、可以适当地开垦荒地。东北地区宜农土地后备资源主要有苇地、滩涂、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和裸土地,面积共1246.8万hm2,其中适宜开发为农业用地的有638.94万hm2(见表4)。根据国土资源部2003年土地调查资料,东北地区尚有宜耕的土地后备资源147.55万hm2(见表5),可适当开发利用。表4 东北地区宜农土地后备资源面积与开发潜力项目苇地滩涂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合计开发潜力/万hm259.8165.4570.456.0345.546.63.11246.8适宜开发/万hm28.9766.16456.3239.251.8313.982.48638.94可开发程度%15.040
16、.080.070.015.030.080.051.2表5 东北宜农土地后备资源适宜类型(单位:万hm2)类型宜农宜耕宜园宜林宜草面积638.94147.5569.3660.48361.54二、东北地区玉米和大豆的种植面积趋于稳定:年份图4 黑吉辽三省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变化曲线从东北三省各类作物的种植面积变化看,玉米、大豆播种面积波动增加,水稻播种面积显著增加,薯类播种面积略有增加,小麦播种面积大幅下降。图5 黑吉辽三省主要粮食作物总产变化曲线年份伴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东北地区玉米总产量将会持续增加;大豆作为食用油加工的主要原料,市场需求发展迅速,加上许多国家加强了对转基因生物产品的管理和限制,
17、东北非转基因大豆的地位可能会提升。但是东北地区玉米和大豆的销售优势主要体现在数量上,在品质上不具备比较优势,不适应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与专用化的需求,加上价格高于国际市场,入世后,其销售面临着国际冲击,种植面积和产量曾大幅度波动。从发展趋势看,玉米和大豆的产量会增加,但发展重点将放在单产提高和专用化生产上,种植面积可能略微下降并逐步趋于稳定。三、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优质大米是成为我国粮食(口粮)安全的关键性因素。东北粳米由于光照时间长,米脂含量高,口感好,品质大大优于南方籼米,需求量一直呈上升趋势。20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东北地区的水稻种植面积总体呈快速增长趋势,稻谷总产量大幅
18、增加。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东北地区将继续增加水稻种植面积。四、东北地区小麦种植面积急剧下降:近些年,东北地区春小麦种植面积呈急剧下降趋势。小麦产量远低于水稻,且东北春小麦品质较差,无法适应国家对商品粮的需求,国家从宏观政策上已限制东北春小麦的生产规模。从发展趋势看,除大兴安岭沿麓地区外,其他地区春小麦生产恢复的可能性很小。五、畜牧业正在成为东北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耕地草地图6 19952003年东北地区土地利用各类型数量变化示意图从图6中可以看出,19952003年,东北地区耕地和草地面积下降,园地、林地、居民点、交通、水域及未利用土地面积增加。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主要是退耕还林还草还湿
19、、非农占地等。草地减少其实主要是天然草地减少,改良草地和人工草地是增加的,这表明退耕还草、人工种草的同时,垦殖草地、过度放牧带来的草场退化现象很严重。东北地区饲料资源丰富(玉米、牧草等),有发展畜禽生产的空间,目前发展势头迅猛,畜牧业正在成为东北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畜牧业布局的重点是:把粮食主产区特别是玉米主产区同时建成畜产品主产区,大力发展猪、鸡等食粮型的禽畜;提升牧区、半农半牧区畜牧业产业化水平,建成以肉牛、肉羊、奶牛为重点的主产区;大力发展城郊奶牛、禽蛋养殖业等。(参考文献:石玉林.东北地区有关水土资源配置、生态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战略问题研究农业卷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教学反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