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高考通史历史统考版二轮复习通史限时集训3 隋唐宋元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27770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通史历史统考版二轮复习通史限时集训3 隋唐宋元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高考通史历史统考版二轮复习通史限时集训3 隋唐宋元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1高考通史历史统考版二轮复习通史限时集训3 隋唐宋元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1高考通史历史统考版二轮复习通史限时集训3 隋唐宋元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1高考通史历史统考版二轮复习通史限时集训3 隋唐宋元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1高考通史历史统考版二轮复习通史限时集训3 隋唐宋元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1高考通史历史统考版二轮复习通史限时集训3 隋唐宋元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1高考通史历史统考版二轮复习通史限时集训3 隋唐宋元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通史限时集训(三)(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浙江高三联考)“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文中的“两种制度”是指()A科举制和政事堂议事制度B科举制度和三省六部制C谏议制度和道州县三级制D世官制和御史台监察制B唐朝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中央官制是三省六部制,“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故选B项;政事堂议事制度只是三省六部制下议事的形式,三省六部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排除A项;谏议制度是监察制度,而非选官制度,道州县三级制是

2、地方行政区划,而非中央官制,排除C项;世官制只存在于先秦,御史台监察制不是中央行政制度,排除D项。2(2020福州高三期末)唐代安史之乱前,君主或宰相直接任命许多临时派遣官执行各种使命,如节度使、盐铁使等。安史之乱以后,这种使职差遣迅速发展,而原来的主管官员和机构的职权反而被逐渐剥夺。这一做法()A破坏了中央集权的原则B标志着官僚制度的成熟C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D调整了中枢的运行机制D由材料可知,原主管官员及机构的职权逐渐被临时派遣官剥夺,这反映的是中央内部政务运行机制的演变,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在中央内部临时派遣官的迅速增加,没有反映破坏中央集权的原则,排除A项;三省六部制标志着古代官僚制

3、度的成熟,排除B项;节度使、盐铁使等临时派遣官作为中央政府的派出代表,有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排除C项。3(2020怀化期中)“大约有2%的考生能通过地方考试,然后参加几星期后的县城考试,有幸通过县城考试的人(约一半考生)有资格担任较小的官职,并可进一步参加在省城举行的乡试。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成功者有资格参加在京城举行的会试。只有6%的考生能通过会试这一篱笆,并获得担任较高官职的资格。这些人中通常又只有1/3的人能通过由皇帝亲自组织、主持的最高一级的殿试。”材料表明科举制()A有利于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更有利于鉴别官员的道德水平C基本上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通过选拔方式和程序体现公平D材料科举制度

4、从考试的时间、程序、比例上都有严格的规定,体现了选拔方式和程序的公平性,故选D项;材料着重于体现科举制度的程序以及严格性,体现的是科举制度的特点,而不是影响,排除A项;科举考试的内容没有道德一项,无法看出官员的道德水平,排除B项;世家子弟可以通过科举入仕,排除C项。4(2020北京海淀区高三期中)旧唐书记载:“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这说明唐朝()A全国各地的商业往来频繁B海上丝绸之路往来频繁C商业性城镇已经大量出现D政府严格控制商业发展A由材料“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

5、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可知,唐朝的贸易范围广、内河运输忙,国内商业繁荣,故选A项;材料中只有内河运输,并未提及海外联系,排除B项;材料强调商业繁荣的表现,没有提及商业城镇,排除C项;材料中只有商业发展情况介绍,没有政府控制约束的信息,排除D项。5(2020珠海质检)以诗证史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下表中的诗句可以用来说明唐代()诗句出处产业论蚕蚁,孳生计鸭雏。(唐)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东邻转谷五之利,西邻贩缯日已贵。(唐)丁仙芝赠朱中书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唐)杜荀鹤送人游吴A国家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农村草市贸易呈现繁荣C副业

6、收入成农民主要收入D农村经济商品化的发展D在白居易诗作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中提到了把“蚕蚁”当成了一种产业,多多繁殖“鸭雏”以拿到市场上去卖,在丁仙芝诗作赠朱中书中提到了“东邻”和“西邻”从事商业的情况,在杜荀鹤诗作送人游吴中提到了“卖菱藕”及“载绮罗”等商业活动,据此可知,在唐朝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现象比较普遍,说明在该时期,农村经济商品化有了较快的发展,故选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中国封建社会始终,唐朝也不例外,排除A项;表格中的诗句仅是述及农产品商品化现象比较普遍,但是并没有述及农村中草市的贸易“繁荣”,排除B项;表格中的诗句述及了农民把农产品拿到市场去卖的现象,但

7、并没有述及其主要收入依赖副业,排除C项。6(唐太宗)“昭陵六骏”的六匹骏马神情俊爽刚毅,姿态神武有力;(唐高宗)乾陵石刻的天马体态浑朴劲健,呈凌空翱翔之势;(唐高祖)献陵的石虎、(唐德宗)崇陵的石人石马,也都形体高大,雄健有力。这类作品()A展现出统一国家的繁荣富强B说明了宗教雕刻艺术的高超C反映了帝陵礼制色彩的淡化D体现了大唐气象的豪迈闳放D材料中雕刻艺术的风格,是唐朝社会面貌的整体反映,“神情俊爽刚毅,姿态神武有力”“体态浑朴劲健,呈凌空翱翔之势”“形体高大,雄健有力”,展现了大唐豪迈闳放的气象,故选D项;安史之乱后(唐德宗时期)唐朝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国力迅速下降,排除A项;“昭陵六骏”等

8、陵墓前的石雕不属于宗教题材的雕刻艺术,排除B项;从“昭陵六骏的六匹骏马神情俊爽刚毅,姿态神武有力”到“献陵的石虎、崇陵的石人石马,也都形体高大,雄健有力”其风格基本一致,说明帝陵礼制的色彩没有淡化,排除C项。7北宋初到南宋,宰相事权强化的趋势明显。宰相的事权包括兵权、财权、司法权,出现了由分割到集中的过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君主集权体制逐步遭到破坏B适应政治中心南移的形势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调和D提高国家机构效能的需要D“事权包括兵权、财权、司法权,出现了由分割到集中的过程”说明事权集中追求的是效率,故选D项;“事权强化”不妨碍君主集权,排除A项;“宰相事权强化的趋势明显”与政治

9、中心的变动无关,与君主的意愿有关,排除B项;“宰相事权强化的趋势明显”与君相矛盾有关,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8(2020无锡调研)北宋仁宗之后,民间“好讼”之风在中国初露端倪。民间“好讼”之风的兴起,使得一种专门教人打官司的学问与职业,即“讼学”与“讼师”在民间应运而生。据此可判断()A现代的律师制度源于古代中国B学法用法的法治意识深入民心C皇权控制下的司法权渐被剥离D法律文化适应经济发展而变化D民间“好讼”之风促使北宋“讼学”和“讼师”产生,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北宋商品经济发达,法律文化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发生了变化,故选D项;现代律师制度源于古代罗马,排除A项;“讼学”与“讼师”在民间应

10、运而生,说明讼师、讼学服务民事诉讼,没有涉及法治意识深入民心,排除B项;“讼学”与“讼师”在民间应运而生,与经济发展有关,封建社会的司法权一直受皇权控制,排除C项。9(2020洛阳联考)元朝行省官员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负责)相结合的方式处理。行省的军事权,由中央专官提调,钱谷财赋也由朝廷指定的一二名官员掌管,其他官员一般不得干预。据此可知,元朝的行省制()A完善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结构B改变了绝对专制的政治大环境C开创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D强化了丞相对地方财政的控制A材料行省官员有较大权力但不能独立行使,军事权、财政权由中央掌握,这就完善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

11、结构,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央集权问题,不是专制主义问题,并且绝对专制的大环境没有改变,排除B项;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排除C项;根据“钱谷财赋也由朝廷指定的一二名官员掌管”可知,材料不涉及丞相对地方财政的控制,排除D项。10(2020扬州期末)宋代元丰七年,苏轼上书神宗说:徐州利国“凡三十六冶,冶户皆大家,藏镪巨万冶各百余人,采矿伐炭,多饥寒亡命强力鸷忍之民也”。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的发展B雇佣劳动广泛出现C官营手工业规模大D政府鼓励冶铁发展A材料中“冶户皆大家”说明民营手工业规模较大,故选A项;材料中有雇佣劳动,但是不能体现“广泛”,排除B项;材料

12、反映的是民营手工业,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了政府鼓励,排除D项。11(2020河南期末)朱熹的诗观书有感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该诗意在()A赞美池塘优美的风景B强调书法取法于自然C克制欲望来探究天理D借自然现象说明事理D朱熹的观书有感是借用活水来比喻新的知识,这首诗借用池塘活水的道理,告诫世人,读书的时候,也要注意随时学习新的内容,补充新的知识,只有这样才会达到新的境界,取得更高的成就,体现的是借助自然景物来说明事理,故选D项;赞美池塘优美的风景是诗的表面意思,不能体现出朱熹借助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更深刻的道理,排除A项;从诗名可知材料是朱熹读书的感悟

13、,不能体现出是对书法的研究,排除B项;材料表明的是朱熹借助自然事物探究读书学习的道理,并没有体现出要压制人的欲望探究天理,排除C项。12(2020启东期中)南宋画家李嵩创作的货郎图以白描手法作细腻精致的描绘,落笔凝重,收笔沉稳有力,疏密、精粗均可游刃有余地展开,设色淡雅自然。描画货担上的物品几乎达到与实物纹丝不差的程度,人物衣纹体现下层百姓衣着粗布的质感。该作品表明()A绘画手法受到理学的影响B风俗画是当时的亮点C艺术形式呈现平民化趋势D宋朝商品经济的繁荣A理学观物内省的思维方式、追求平淡中和的生活旨趣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在绘画领域的特点,从材料“纹丝不差质感”可以体现,故选A项;风俗画是宋代绘

14、画的的亮点,以社会生活风俗为题材,该画是风俗画,但是体现不了是“亮点”,排除B项;风俗画反映生活旨趣,不代表“艺术形式”平民化,排除C项;从作品的内容上看不能得出商品经济“繁荣”,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20启东期中)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选官制度都极为关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简表(部分)时期宰相总人数进士出身人数其他出身及入仕途径唐朝武则天7311举荐、行伍、门荫唐玄宗347唐肃宗164五代4624吏职、幕僚、行伍、举荐、门荫等宋朝北宋7263资荫、摄官、特奏名、纳粟、从军、举

15、荐等南宋6348摘编自王翠从贵族到庶民唐宋宰相家庭出身及其入仕途径的比较研究材料二宋朝严禁“行卷”(考试前,考生把自己的作品呈送给有影响力的高官),考官在考试前全部进入贡院(专门的考试场地),考试期间不得外出。考官的亲属如果参加考试另行组织,叫“别头试”。为防止考生作弊,进考场要搜身。为防止考官在判卷环节徇私情,考卷要“糊名”,密封考试试卷;还要誊录,考试密封编号之后发送誊录院,由手书在官员监督下抄写副本,将副本送考官评定,防止以字识人。摘编自任世江宋朝的特点及完善科举制请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该变化趋势的原因。(10分)(

16、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选拔官员的特点。(6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选官制度体现的原则,并分析其作用。(9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进士出身人数”“其他出身及入仕途径”可得进士出身所占的比例逐步增多,由以门第、战功为主到以科举选拔为主;入仕途径更多样化。第二小问,结合唐宋政治的发展可得世家大族的衰落;科举制的发展。第(2)问,通过材料二中对科考程序的把控可得出:严格控制考试过程;严密考试操作程序。第(3)问第一小问,通过选官向科举的倾斜和对科举程序的把控可得出:具有面向社会的开放性;具有公开竞争的平等性。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科举考试的意义回答即可。答案:(1

17、)趋势:进士出身所占的比例逐步增多,由以门第、战功为主到以科举选拔为主;入仕途径更多样化。原因:世家大族的衰落;科举制的发展。(2)特点:严格控制考试过程;严密考试操作程序。(3)原则:具有面向社会的开放性;具有公开竞争的平等性。作用:推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流动;有利于社会的公正公平;促进了官员素质的提高;有利于选拔人才。14(2020重庆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古代汉字发展及传播简表(部分)时期发展和传播概况秦汉秦朝统一以小篆为标准字体。西汉进一步规范文字,世界最古老的字书之一说文解字问世。书中,“草部”“禾部”“米部”“土部”“田部”等字占有很大比重。岭南百越、南诏等已使用

18、汉字,汉字成为朝鲜半岛的官方文字,并开始传入日本、越南魏晋南北朝纸张逐渐取代简牍成为主要书写材料,促使篆隶草行楷各书体发展完备,北魏曾颁布一千余字作为标准字形。南北朝后期,南北书风交流融合,都向现行楷体靠近唐宋唐代科考设明书科,“楷法道美”成为铨选官员的四大要求之一,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形成了作为印刷体并沿用至今的宋体字。西夏、契丹、女真等民族仿汉字创制了自己的文字。日本也以汉字为基础创造出假名文字摘编自陆锡兴汉字传播史等根据材料信息,任从一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12分)解析:根据材料“秦朝统一以小篆为标准字体。西汉进一步规范

19、文字,世界最古老的字书之一说文解字问世”“北魏曾颁布一千余字作为标准字形”“唐代科考设明书科,楷法道美成为铨选官员的四大要求之一”等信息可知材料论题为汉字与统一多民族国家。围绕着所选观点从相关历史背景、时代特征分析汉字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关系,最后对所论证的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综合或升华。秦朝统一以小篆为标准字体。西汉进一步规范文字,世界最古老的字书之一说文解字问世。战国时,各国文字不同,形体纷繁。秦统一以后,秦始皇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通用文字,到汉代继续在全国推行并规范文字的统一使用。这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认同和法令的推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唐宋时期,各少数民族仿汉字创制自己的文字,学习中原文化,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也推动了各民族的认同与融合。由此可见,我国古代汉字的发展与传播推动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答案:示例:论题:汉字与统一多民族国家。阐述:战国时,各国文字不同,形体纷繁。秦统一以后,秦始皇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通用文字,到汉代继续在全国推行并规范文字的统一使用。这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认同和法令的推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唐宋时期,各少数民族仿汉字创制自己的文字,学习中原文化,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也推动了各民族的认同与融合。由此可见,我国古代汉字的发展与传播推动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