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评估:第二单元化学物质及其变化.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2668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评估:第二单元化学物质及其变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评估:第二单元化学物质及其变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评估:第二单元化学物质及其变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评估:第二单元化学物质及其变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评估:第二单元化学物质及其变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13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评估:第二单元化学物质及其变化.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13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评估:第二单元化学物质及其变化.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13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评估:第二单元化学物质及其变化.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13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评估:第二单元化学物质及其变化.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13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评估:第二单元化学物质及其变化.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13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评估:第二单元化学物质及其变化.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13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评估:第二单元化学物质及其变化.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检测评估(二)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明矾、小苏打、醋酸、次氯酸均为电解质 B.碘酒、牛奶、豆浆、漂白精均为胶体 C.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D.物质可根据在水中或熔化状态下的导电性分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解析】 碘酒、漂白精不属于胶体,B项错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的分类标准是分散质微粒大小,C项错误;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都必须首先是化合物,D项错误。 【答案】 A 2.(2012浙江杭州地区七校联考)如限定使用以下物质:正盐(钾盐、钠盐、铵盐、钡盐)、酸(盐酸、硝酸

2、、醋酸、稀硫酸)。那么符合离子方程式:=的化学反应式共有( ) A.6个 B.8个 C.9个D.12个 【解析】 符合题意的有以下几种组合:(注意硝酸的氧化性、醋酸为弱酸、亚硫酸钡为固体难溶物) 【答案】 A 3.(2012浙江台州四校联考)用水热法制备纳米颗粒的总反应如下: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反应中硫元素被氧化,铁元素被还原 B.还原剂是氧化剂是和 C.每生成1 mol 转移3 mol电子 D.当转移1 mol电子时,消耗56 g 【解析】 部分铁和硫的化合价升高,A、B项错误;每生成1 mol 消耗氧化剂氧气1 mol,转移4 mol电子,C项错误;每转移1 mol电子

3、,消耗0.5 mol 即56 g,D项正确。 【答案】 D 4.(2012山东青州期中考试)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中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足量烧碱溶液: = B.向溴水中通入:= C.向氨水中通过量:= D.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少量的:= 【解析】 A项中为可溶物,A项错误;C项中过量,应生成错误;D项忽视了次氯酸的强氧化性,D错误。 【答案】 B 5.(2012江西三校联考)某溶液中可能含有、。分别取样:用pH计测试,溶液显弱酸性;加氯水和淀粉无明显现象。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还需检验的离子是( ) A. B. C. D. 【解析】 由加氯水和淀粉无明显现象可知没有、阴离子只有故

4、没有由溶液显弱酸性可知必有其水解使溶液显酸性,但无法确定是否存在。 【答案】 A 6.(2012安徽合肥一中高三段考)水热法制备直径为1100 nm的颗粒Y(化合物),反应原理为:a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a=4 B.将Y均匀分散到水中形成的体系具有丁达尔效应 C.每有3 mol 参加反应,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5 mol D.是还原剂 【解析】根据电荷守恒,可求得a=4,再根据元素守恒可知Y化学式为因其是直径为1100 nm的颗粒,则均匀分散到水中形成的体系就是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该反应的氧化剂是和都是还原剂,D正确;每有3 mol 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4 mol,C错。

5、【答案】 C 7.(2012合肥八中高三段考)某无色溶液中只可能含有、对该溶液进行下列实验,实验操作和现象如下表: 步骤 操作 现象 (1) 用pH试纸检验 溶液的pH大于7 (2) 另取少量溶液滴加过量氯水,再加入振荡,静置 上层无色,下层呈橙红色 (3) 取(2)上层溶液,加入过量溶液和稀硝酸,过滤 有白色沉淀产生 (4) 向(3)的滤液中加入过量溶液和稀硝酸 有白色沉淀产生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肯定含有的离子是 、 B.肯定没有的离子是、 C.不能确定的离子是 D.不能确定的离子是、 【解析】(1)这几种离子中只有水解显碱性,可以确定含;(2)可以确定含溴离子;(3)也可能是亚硫

6、酸根离子被硝酸氧化形成的硫酸根离子形成的沉淀,不能确定原溶液是否有硫酸根离子,(4)可以确定含氯离子,但是因为已经加了氯水,所以不确定原溶液中有氯离子。有亚硫酸根离子一定没有钡离子,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必定有钠离子。 【答案】 A 8.(2012山东青州期中考试)某溶液中可能存在、等七种离子中的几种。现取该溶液进行实验,得到如下实验现象: 向溶液中滴加足量氯水后,溶液变橙色,且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向所得橙色溶液中加入足量溶液,无沉淀生成; 向所得溶液中继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不变蓝色。 据此可以推断,该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 A.、 B.、 C.、 D.、 【解析】 根据可知原溶液中含有

7、、不含、;根据可知原溶液中不含。 【答案】 A 9.(2012河南信阳一调)已知=向含有等物质的量的、的混合溶液中,慢慢滴加NaOH溶液,直至过量,发生以下离子反应: = = = = 发生反应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 根据和可以反应,不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可知C项正确。 【答案】 C 10.(2012安徽省城名校高三联考)已知X、M都是中学教材常见元素,下列对两个离子反应通式的推断中,其中正确的是( ) (甲) +XnX单质未配平); (乙mOH-=M(OH)m 若n=1,则中X元素为+5价,X位于周期表第A族 若n=2,则X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与它的氢

8、化物反应 若m=1,则M(NO3)m溶液和氨水互滴时的现象可能不同 若m=2,则在空气中蒸干、灼烧溶液一定能得到 若m=3,则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一定生成M(OH)mA.B. C.D. 【解析】 n=1中X呈+5价,常见非金属元素中呈+5价的元素有第A族(氮、磷)、第A(氯、溴、碘),所以,符合条件的酸根阴离子主要有:、甲反应有:;n=2中X为+4价,常见非金属元素中碳、硅、硫有+4价,结合通式,只有X为硫符合题意。离子方程式为硫的最高价含氧酸为硫酸,氢化物为硫化氢;m=1,+1价阳离子有:、等,只有氢氧化银是难溶于水的沉淀:且氢氧化银溶于氨水(从配制银氨溶液得到启示)。硝酸银溶液滴入氨水,

9、生成银氨离子,无明显现象;将氨水滴入硝酸银溶液中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互滴时顺序不同,现象不同;m=2,硫酸亚铁中+2价铁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成+3价,即硫酸亚铁溶液经蒸干、灼烧可得到硫酸铁和氧化铁的混合物;m=3,常见金属中只有铁、铝符合条件。 【答案】 D 11.(2012浙江杭州地区七校联考)下图中横坐标为加入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纵坐标为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下列反应对应的曲线错误的是( ) A.A是向溶液中滴入HCl至过量 B.B是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至过量 C.C是向含有盐酸的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至过量 D.D是向含有等物质的量的、KOH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至沉淀消失 【解析】 D曲线中出

10、现水平时发生的反应为=消耗的物质的量和完全沉淀时消耗的物质的量相等,而不是2倍。 【答案】 D 12.a g Fe粉与一定量的硝酸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将生成的气体与标准状况下b L 混合,恰好能被水完全吸收,则a和b的关系可能是( ) A.b0.3aB.b0.2a C.0.2.3aD.无法确定 【解析】 分析始态和终态各产物,发现N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整个过程中,Fe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当产物为时即b=0.2a;当产物为时即b=0.3a,当产物为和的混合物时,0.2ab0.3a。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52分) 13.(16分)在氮的化合物中,

11、有一类盐叫亚硝酸盐,如亚硝酸钠等。它们被广泛地应用于印染、漂白等行业,在建筑行业上用作防冻剂,在食品工业中用作防腐剂和增色剂。过量或长期食用将对人体造成危害。由于亚硝酸钠有咸味,外观与食盐相似,我国曾多次发生将误当食盐食用的食物中毒事件。经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到以下信息: 是一种弱酸,且不稳定,易分解生成NO和;它能被常见的强氧化剂氧化;在酸性溶液中它也是一种氧化剂,如能把氧化成。是一种难溶于水、易溶于酸的化合物。试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中含有。若误食亚硝酸盐(如则导致血红蛋白中的转化为而中毒,服用维生素C可解毒。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A.亚硝酸盐是还原剂 B.维

12、生素C是还原剂 C.维生素C将还原为 D.亚硝酸盐被还原 (2)下列方法中,不能用来区分和NaCl的是 (填序号)。 A.测定这两种溶液的pH B.用溶液和溶液来区别 C.在酸性条件下加入KI淀粉溶液来区别 D.分别在两种溶液中滴加甲基橙 (3)某同学把新制的氯水加到溶液中,观察到氯水褪色,同时生成和HCl,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为了测定某样品中的含量,可以使用标准溶液进行滴定,试回答: 溶液在滴定过程中作 (填”氧化剂”或”还原剂”),该滴定过程 (填”需要”或”不需要”)另加指示剂。 若在接近终点时,用少量蒸馏水将锥形瓶冲洗一下,再继续滴定至终点,则所测结果 (填”偏大”“偏

13、小”或”无影响”)。 若在达到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则所的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已知的酸性比醋酸弱,某同学在家中欲进行鉴别NaCl与的实验,但他家中只有浓醋酸,请问该实验能否成功?说明理由 。 【解析】 (1)维生素C可解毒,即能把还原成。 溶液显碱性,NaCl溶液显中性,故A可区分;B中易溶于酸,而AgCl不溶于酸,故可区分;C中在酸性环境下可将氧化成而NaCl不能,故C可区分;而D中两溶液均能使甲基橙显黄色,故不能区分。 =。 (4)由方程式:紫色=无色可知在滴定过程中作氧化剂,可利用它本身的颜色的变化作为判断滴定终点的标志,不需要另加指示剂。 (5)能成功,因为

14、=+,浓醋酸加到中出现红棕色气体,而加到NaCl中无明显现象。 【答案】 (1)A (2)D = (4)氧化剂 不需要 无影响 偏小 (5)能成功,因为=+,浓醋酸加到中出现红棕色气体,而加到NaCl中无明显现象 14.(14分)(2012合肥八中高三段考)在一定量的石灰乳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发生的反应均为放热反应)。生成物中含有、三种含氯元素的离子,其中、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1)t前,氧化产物是 (填化学式)。 (2)时与发生反应的总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该石灰乳中含有的物质的量是 mol。 (4)较稳定,但加热或敲击亚氯酸

15、钠固体时立即爆炸,其爆炸后的产物可能是 (填字母)。 A.NaCl、 B.NaCl、NaClO C.、 D.NaCl、 【解析】(1)根据图示,t前,氧化产物的化学式应是。 (2)由于时为2 mol 、为1 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不难算出生成的为7 mol ,然后再根据元素守恒配平即可。 (3)该反应为由于为0.5 mol,所以的物质的量是5 mol。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在加热或敲击时其爆炸后的产物中Cl元素的化合价应该既有升高又有降低,只有D符合。 【答案】 (3)5 (4)D 15.(10分)(2012北京海淀区期中练习)为证明具有较强的氧化性,甲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Cu片放入溶

16、液中,观察到Cu片逐渐溶解,溶液由黄色变为蓝绿色,由此甲同学得到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结论。 乙同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溶液具有酸性,在此酸性条件下也能氧化Cu”,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已知: 请回答: (1)稀硝酸和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请利用所提供的试剂,帮助乙同学完成实验方案设计。 试剂:0.5 溶液、Cu片、精密pH试纸(0.5-5.0)、稀硝酸 方案: 。 (3)丙同学分别实施了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方案,并在实验过程中用pH计监测溶液pH的变化,实验记录如下。 根据实验现象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导致实验过程中溶液pH略有上升的可能原因是 。 (4)请你设计更简便可行的

17、实验方案,帮助甲同学达到实验目的: 。 【解析】 甲同学的实验中有的干扰,而乙同学的实验是为验证在上述环境中是否能氧化Cu。(4)中设计实验时,只要排除的干扰即可。 【答案】 稀)= (2)测定硝酸铁溶液的pH,再配制相同pH的硝酸,将铜片加入硝酸中,观察二者是否反应 (3)= 变为和水解能力下降 (4)将铜片放入氯化铁溶液中 16.(12分)(2012浙江杭州地区七校联考)1 L某混合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如下表:(1)往该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并适当加热,产生沉淀和气体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则该溶液中确定含有的离子有 ; 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阳离

18、子有 , 要确定其存在可补充做的实验是 ; 肯定不存在的阴离子有 。 (2)经检测,该溶液中含有大量的、若向1 L该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溶液中、的物质的量与通入的体积(标准状况)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当通入的体积为2.8 L时,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原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解析】 (1)由图像看出,加入NaOH溶液,开始时没有气体生成,也没有沉淀生成可知原溶液一定含有由产生沉淀的曲线(根据斜率和能完全溶解)可知一定含有则不含和。产生的气体为氨气,故原溶液中含有不能确定是否含有 、。 (2)根据还原性最强,优先与氯气发生反应,当通入2.8 L氯气后溶液中含有n为1.5 mol,再通入2.8 L,即0.125 mol氯气减少了0.1 mol,说明第一阶段没有全部被氧化,根据电子守恒可知还剩余0.15 mol,故原溶液中含共有0.125 .15 mol=0.4 mol;共有1.5 共有2 .0 mol。故原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0154。 【答案】 、 焰色反应 、 (2) 10154高考资源网w w 高 考 资源 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