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通用版)梯级演练&强技提能 选修6.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25727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通用版)梯级演练&强技提能 选修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5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通用版)梯级演练&强技提能 选修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5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通用版)梯级演练&强技提能 选修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5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通用版)梯级演练&强技提能 选修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5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通用版)梯级演练&强技提能 选修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5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通用版)梯级演练&强技提能 选修6.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梯级演练强技提能1.(2012江苏地理改编)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分析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2)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有哪些?(填图中代号)。指出工程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3)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建设防护林的条件。2.(2011福建文综)下图示意19862002年我国长江三角洲某地区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

2、19862002年该地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人为原因。(2)简述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3.(2011北京文综)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日益突出全球理念,倡导全球合作。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森林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示例表大气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降低风速,吸附飘尘水文蒸腾水汽的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环土壤根系固持土壤;枯枝落叶层吸收一定量的降水生物为半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根据上表,概括森林的生态效益。4.(2013成都模拟)下

3、图示意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区域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盐渍化土地的分布特点。(2)水土流失引起水土资源再分配,说明其对下游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答案解析1.【解析】第(1)题,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即地形起伏较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破坏等。第(2)题,防御旱涝灾害在河流中上游主要措施为修建水库和植树造林。分别为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重点是保护当地的绿色生态;工程为北方防沙带,所在区域降水较少,是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严重地区。第(3)题,、建设防护林的条件分别表现为气候较干旱,地形起伏相对较小(植树造林防治荒漠化)和地形起伏较大,降水较充足(植树造林防

4、治水土流失)。答案:(1)降水集中;植被破坏严重。(2)。土地荒漠化。(3)地形起伏小,气候干旱;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热。【方法技巧】生态危机形成的原因(1)自然原因:在全球范围内,有些生态系统相对脆弱,抗外界干扰能力低,受到外界力量作用后恢复比较困难,自身稳定性差,易被破坏而产生生态环境问题。(2)人为原因: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强度影响环境,在创造现代文明的同时,也使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从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和自然资源枯竭。归纳生态问题的产生:2.【解析】第(1)题,首先要看清题目是指地面沉降的空间变化特点,从纵坐标可以看出19862002年该地区地面沉降规模不断

5、扩大;从横坐标可以得出19862002年该地区地面沉降的深度不断加深。其次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成因主要从区域人类活动特点分析:“长三角”地区是我国人口、工业集中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规模不断扩大,对水资源需求也就越来越大,造成过度开采地下水。第(2)题,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主要从过度开采地下水这个问题入手,从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分析即可解决,即防、管、治。具体就是合理开采地下水等管理措施;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人工回灌等工程措施。答案:(1)沉降面积不断扩大,深度不断加深。该地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生活需水量加大,过度开采地下水。(2)合理开采地下水等管理措施;植树种草等生物

6、措施;人工回灌等工程措施。【知识拓展】长江各河段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3.【解析】森林的这些生态效益在上表资料中都有体现,学生通过阅读表中资料,进行分析概括就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根据森林对“大气”的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可以得出“增加碳储量”的结论。根据“降低风速,吸附飘尘”可以得出“净化空气、防风固沙”的结论。根据对“水文”的作用“蒸腾水汽的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环”可以得出“增加降水”的结论。根据对“土壤”的作用“根系固持土壤;枯枝落叶层吸收一定量的降水”可以得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结论。根据对“生物”的作用“为半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可以得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结论。答案:增加碳储量,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增加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4.【解析】第(1)题,由图示可知该区域盐渍化土地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和下游的灌区内。第(2)题,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会导致下游河道淤积、三角洲扩展,并容易引发旱涝灾害。答案:(1)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灌区内与下游的灌区内。(2)中游水土流失,导致下游河道淤积、形成地上悬河,促进河口三角洲的形成与扩展;容易造成旱涝灾害。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