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标内容要求1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3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学科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结合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探索认识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和外部条件。利用圈层划分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综合思维:太阳辐射多寡的影响因素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史。地理实践力:观察晴朗夜晚的星空,简单识别不同天体,观测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知识体系导图一、地球的宇宙环境1宇宙(1)宇宙中的天体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质量庞大,自身能发出光和
2、热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云雾状天体;密度小,体积和质量都很大行星自身不发光,沿着固定的近圆形轨道围绕恒星运动的球状天体流星体运行于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块。进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生热而发光,形成流星彗星绕太阳运行,体积大,密度很小,具有云雾状的外表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夜晚看到的满天繁星绝大多数是恒星。流星雨是在夜空中有许多的流星从天空中一个所谓的辐射点发射出来的天文现象。例如,每年11月17日前后出现的流星雨辐射点在狮子座中,就被命名为狮子座流星雨。哈雷彗星是每76年环绕太阳一周的周期彗星,肉眼可以看到。因英国物理学家爱德蒙哈雷(16561742)首先测定其轨道数据并成功预言回归时
3、间而得名。(2)天体系统目前可观测宇宙的天体系统一般分为四级,具体如下图所示(以地球所处天体系统为例):目前可观测到的宇宙范围是137亿光年。2太阳(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2)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时常发生变化,有时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太阳活动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一定的影响。太阳辐射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磁场、电离层、气候变化等影响较大,多是负面影响。3地球(1)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地球与其他七大行星一起围绕太阳
4、公转,地球与水星、金星和火星都是类地行星。(2)地球具备生命的条件:由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本身的条件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与太阳的距离适中,质量和体积适中,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等,是地球具备生命的主要条件。木星和土星属于巨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属于远日行星。公转共性: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保证了适宜的温度;体积和质量适中,形成了大气层。二、地球的形成与演化1地球历史的记录(1)地层与化石:地质历史上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和堆积物叫地层。化石是存留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遗迹。(2)地质年代表:常用的地质年代单位由大
5、到小依次是宙、代、纪等,分别对应地层单位宇、界、系等。未受强烈构造运动影响的地层,一般是越向下越老。2地球形成与演化简史46亿年前原始地球形成385亿年前地球上的生命开始出现54亿年前地球寒武纪生命大爆发180万年前人类诞生这个寒武纪名字来自英国威尔士的一个古代地名,罗马名称寒武纪。寒武纪动物群以具有坚硬外壳、门类众多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大量出现为特点,是生物史上的一次大发展。其中三叶虫最为常见。3地球演化过程(1)生物演化:地球生物演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从分布空间来看,生物演化经历了由海洋向陆地扩展的过程。(2)海陆变迁:3亿至2亿年前泛大陆(盘古古陆)两亿年前冈瓦纳大陆和
6、劳亚大陆6 500万年前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轮廓初步显现(3)构造运动:中生代的构造运动导致了泛大陆的解体,晚新生代的构造运动导致了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的形成。盘古古陆,假想的原始大陆,也叫泛古陆。由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于1912年提出,作为其大陆漂移学说的一部分。三、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莫霍面以上,平均厚度为17千米,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地幔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上部存在软流层,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顶部与地壳,构成岩石圈地核古登堡面以下,内核为固态,外核为液态2地球的外部圈层(1)图层: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2)联系:各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7、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地震波速度的变化。在莫霍面,纵波和横波的速度突然增大;在古登堡面,横波消失,纵波速度下降。大陆地壳较厚,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41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厚度只有几千米。青藏高原地区的地壳最厚,厚达70千米以上。考点一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020北京等级考)下图为我国某地立秋至处暑间天气晴好条件下辐射量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2)题。(1)代表太阳辐射变化的曲线是()A B C D(2)该地最可能位是()A珠江三角洲 B河西走廊C松嫩平原 D钓鱼岛【获取信息】时间是立秋至处暑,天气晴好。太阳辐射量在一天中的变化。北京时间
8、为东八区区时。【尝试解答】(1)C(2)B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横坐标表示北京时间,在天气晴好条件下,夜晚太阳辐射量为0,白天太阳辐射量大于0,在地方时12时达到最大,比较四条曲线,曲线最符合。第(2)题,由图可知,曲线在北京时间14时达到最大,与东八区相差2小时,大致位于东6区,结合四个选项,河西走廊最适合。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太阳大气层结构及主要活动类型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出现时间太阳活动的影响产生原因太阳黑子、耀斑增多时无线电短波受干扰甚至中断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扰动地球大气层(其中的电离层)出现“磁暴”现象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两极高空出现极光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
9、带电粒子与极地高空大气碰撞产生影响地球气候变化地球降水状况与太阳黑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2019年8月20日在冰岛、欧洲、非洲北部、亚洲北部出现日全食,如下图的景观。据此完成1、2题。1图中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与外围发亮的部分可能是太阳的()A都是日冕层 B光球层与色球层C都是光球层 D都是色球层2发生在图中太阳被遮挡的部分的太阳活动是()A日珥 B耀斑C太阳黑子 D日冕物质抛射1B2C解析:第1题,日全食太阳被遮挡的部分是光球层,外围的色球层光线较小,可以看到。第2题,光球层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黑子。耀斑和日珥出现在色球层,日冕物质抛射发生在日冕层。【备选题】太阳风暴发生时会释放出大量高能量的带电粒子,
10、它们最快十几分钟就可以到达地球,使地球周围的高能带电粒子数量增加数千倍,甚至上万倍,由于质子占了总粒子数的90%以上,因此把这种事件称为太阳质子事件。读图,完成1、2题。1根据图示推测太阳质子事件发生的周期可能为()A11年 B13年 C5年 D15年2以下有关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太阳活动的高峰年,地球上剧烈天气变化出现的概率明显增加B在太阳活动的高峰年,板块内部发生地震的概率增加C耀斑和太阳风容易引发磁暴,干扰电子设备D太阳风轰击地球高层大气,容易产生极光1A2B解析:第1题,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是11年,太阳质子事件发生的周期大约是11年。第2题,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
11、响有: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通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影响地球上某些地区的降水。板块交界处易发生地震活动,与太阳活动无关。考点二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读太阳系局部图,完成(1)、(2)题。(1)有关太阳系行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几乎在一个平面上B水星、金星轨道位于地球轨道的内侧,称为地内行星C图中甲、乙分别是火星和木星D金星、火星等行星能自行发出可见光,这几颗行星在夜空中显得很明亮(2)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有()地球上昼夜更替
12、的周期比较适中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比较适中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A B C D【获取信息】小行星带位于甲行星和乙行星轨道之间。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尝试解答】(1)D(2)D解析:第(1)题,太阳系行星中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几乎在一个平面上。水星、金星称为地内行星。图中甲、乙分别是火星和木星。行星不能自行发出可见光。第(2)题,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比较适中,有适宜的温度,对。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比较适中,是能吸引住一定大气的条件,错。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不是液态水存在的条件,错。地球与太
13、阳的距离比较适中,温度适宜,对。地球上的生命存在的条件(1)外部条件“安全”和“稳定”(2)自身条件三个“适中”自身条件主要指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和液态水的存在。(2020济南模拟)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于2019年1月3日22时22分完成分离,玉兔二号巡视器驶抵月球表面,首次实现月球背面着陆,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据此完成1、2题。1目前,下列在月球探测任务中属于人造天体的是()A玉兔二号 B月球C鹊桥中继星 D嫦娥四号2玉兔二号在月球表面还没有找到月球生命存在的证据。与月球相比,地球出现生命现象的主要原
14、因是()A与太阳的距离适中B自身的质量、体积适中C太阳系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D公转轨道的近圆性1C2B解析:第1题,由题目可知,玉兔二号和嫦娥四号是依附在其他天体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体、A、D错误;月球是自然天体,B错误;鹊桥中继星是人为发射的探月卫星,独立存在于宇宙中,不依附于其他天体,属于人造天体,C正确。第2题,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分为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太阳光照;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存在液态水、质量体积适中、存在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月球作为地球的卫星,其所处的宇宙环境、与太阳的距离和地球相差不多,A、C错误;月球上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主要
15、是其质量和体积太小,引力较小,所以与月球相比,地球出现生命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自身的质量、体积适中,B正确;和月球相比,地球公转轨道的近圆性不是其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D错误。【备选题】“Its not just a planet(行星),Its home(家园)。”是对地球在太阳系中地位的恰如其分的评价。据此完成13题。1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A质量在八大行星中最小B公转方向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不同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D太阳系中唯一有高级智慧生命的行星2地球表面有适宜生物生存的大气层,主要原因是()A与太阳的距离适中B地球本身的体积和质量适中C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D太阳系中各天体的共同作用
16、3地球上有生命生存所必需的温度条件,是因为()A地球的质量适中B地球的体积适中C日地距离适中D地球的卫星数目适量1D2B3C解析:第1题,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具有生命。第2题,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恰当的引力吸引大气。第3题,适中的日地距离适宜的温度。考点三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简史(2020宜昌模拟)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1)、(2)题。(1)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A爬行类 B鸟类C两栖类 D鱼类(2)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A古生代 B中生代C元古代 D新生代【获取信息】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图中爬行类、鸟类、
17、两栖类、鱼类、哺乳类出现的时代和繁盛时代。【尝试解答】(1)D(2)B解析:第(1)题,从纵向上看,由下而上时代越来越近,图中生物出现的顺序应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和鸟类。第(2)题,生物物种的多少则需要关注图中阴影部分的横向宽度,如爬行类动物在中生代中后期最宽,表明该地质年代物种种类最多。地质年代大事记地球演化历史生物进化与地质年代在掌握生物进化简史中,重点抓住以下几条线索:(1)时间变化。从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加以记忆)。(2)动物演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运动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3)植物
18、变化。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2018年7月,专家在一块琥珀中首次发现了距今约099亿年,生活在森林环境的爬行动物缅甸晓蛇。下图为琥珀及缅甸晓蛇骨骼复原图。读图,完成1、2题。1缅甸晓蛇繁盛于()A新生代 B中生代C古生代 D元古代2该时段森林大部分是()A海生藻类 B孢子植物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1B2C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缅甸晓蛇生存在距今约099亿年,属于中生代白垩纪晚期。第2题,结合上题可知,缅甸晓蛇生存于中生代,该时段森林中大部分是裸子植物。【备选题】美国植物学家在欧洲发现一种古老的水生植物,称它可能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开花植物(下图),科学家认为它在西班牙的湖泊当中,生长在125亿年前。据此完成1、2题。1发现该化石的岩石最可能为()A岩浆岩 B玄武岩C沉积岩 D变质岩2该植物生长的地质年代是()A前寒武纪 B古生代C中生代 D新生代1C2C解析:第1题,沉积岩中含有化石,其他岩石中不会见到。第2题,中生代的时间为距今251亿年至6 550万年,因此该植物生长的时期为中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