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版新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3 第11单元 第25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25007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版新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3 第11单元 第25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2版新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3 第11单元 第25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2版新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3 第11单元 第25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2版新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3 第11单元 第25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2版新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3 第11单元 第25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022版新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3 第11单元 第25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2022版新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3 第11单元 第25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2022版新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3 第11单元 第25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2022版新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3 第11单元 第25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2022版新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3 第11单元 第25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2022版新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3 第11单元 第25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2022版新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3 第11单元 第25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2022版新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3 第11单元 第25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2022版新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3 第11单元 第25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2022版新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3 第11单元 第25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2022版新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3 第11单元 第25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2022版新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3 第11单元 第25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5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一、宋明理学1兴起的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2)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3)为重兴儒学,唐宋儒家学者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丰富更新了儒学体系。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道教是由道家学派宗教化而来,于东汉末年在民间兴起。“三教并行”体现了唐文化的兼容并包,虽冲击了儒学地位,但并未改变其正统地位。2理学新兴的儒学思潮既要涵盖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还要把这些思想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到宋代,新兴的儒学逐渐建立了一套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因而被称为“理

2、学”。正确理解“理学”和“理”的含义(1)理学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它的出现标志着儒学的成熟。(2)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天地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其实质是封建的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主要是三纲五常。3代表人物及主张代表人物基本主张程朱理学“二程”(北宋)朱熹(南宋)天地万物的始源:“理”;求理方法:“格物致知”;个人修养准则:“存天理,灭人欲”陆王心学陆九渊(南宋)核心主张: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求理方法:“发明本心”王守仁(明中期)思想核心:致良知;求理方法:克服私欲、回复良知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

3、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守仁)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材料反映了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哪些不同?二者在本质上有何区别?提示:不同:“程朱”认为理是万物本原,王守仁认为心是万物本原;“程朱”主张探究外物,王守仁强调内心反省。区别: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4宋明理学的影响(1)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2)消极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

4、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1明清之际进步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1)政治因素: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阻碍了社会的进步;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2)经济因素:商品经济发展,社会上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3)思想因素:明代晚期,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近代科学传入中国。2“异端”思想家李贽(1)学术上:大力鞭挞程朱理学,否定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2)道德上:批判传统道德,提出人皆有私,提倡个性自由发展。(3)哲学上: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1)王夫之世

5、界观:强调“理在气中”。方法论:宣扬“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颠覆了程朱理学“道在气先”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理论根基。伦理学: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2)黄宗羲反对专制暴君政治,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者”。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提出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主张“是非决于学校”。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针对的仅仅是个别残暴的“恶”君,“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并不能真正体现“主权在民”的观念,他的思想本质上还是封建传统的民本思想,他仍寄希望于贤明的君主;他所倡导的法治主要是一系列的统治方法,而不是法治统治的一系列基本原则。(3)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

6、匹夫有责”的呼唤。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主张“经世致用”。4对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评价(1)进步思想家对理学的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2)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强烈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3)明末的批判思潮深刻地影响着清末民初的思想家和民主革命家,鼓动反对清王朝的民主革命。儒学的复兴1背景: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佛教和道教。2时间:从北宋中期起。3目标: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特别是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7、。4口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5代表:理学或道学的学派影响逐渐增大,其代表人物是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因此这一学派也被称为“程朱理学”。(1)“程朱理学”的内容理学比较注重抽象思维,是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理论体系。它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人生的目标,应当是“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2)成就朱熹从早期儒家典籍礼记中抽出大学中庸两篇文章,加上分别记录孔子、孟子言论的论语孟子二书,合编为“四书”,并且加以注释,作为先于“五

8、经”的儒学基础读物。1理学的特点及影响(理学)是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内核,吸纳佛、道思辨哲学、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等理论及精神修养方法,而最终形成的一种既有精巧的思辨形态,又有极为现实的纲常伦理内容的哲学体系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摘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思维激活宋明理学吸收了佛道思想,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实现了儒学的进一步思辨化,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2理学思想体现出的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

9、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思维激活史料认为理学具有忧患意识、崇尚道德、务实精神,体现了理学的进步。3黄宗羲的民主思想(黄宗羲的)理念,比孟子之说代表二种合乎民主的思考,近代民主政治所努力的,就是要把这个理念变成事实,使人民成为国家的真正主人。梨洲的民本思想,已为中国走向民主的历史,创造了新的条件,只是在十七世纪还不能开花结果。韦政通中国思想史思维激活黄宗羲对于民主政治的思考契合了时代的要求。探究1宋明理学的特点史料一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

10、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史料二理学将伦理之理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朱子的穷学问也不是以穷学问为目的,而是以宇宙事物去证实他心中的伦理和道德。理学家的思想因其目的是“卫道”,表示其文化的保守性格他们的思想将人欲与天理对立,抹杀个人私利观,替以后专制皇权加强张本,其影响所及,达几百年。今日中国民法未尽展开,仍有以道德观念代替法律

11、的倾向,也不能与宋儒无关。黄仁宇现代中国的历程(1)史料一体现了理学形成中的特点,同时从哲学角度论述宋朝儒学的发展和完善过程。(2)史料二体现了史学家黄仁宇对中国古代理学缺陷的论述及对中国社会影响的认识。(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儒学的特点。(2)根据史料二,学者黄仁宇认为理学的一系列缺陷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怎样的特点?并根据史料归纳理学对后世的影响。提示(1)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完成了哲学化、思辨化的过程。(2)特点:中国传统文化性格保守。影响:为皇权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以封建道德代替法律,影响了中国近代法制化的进程。宋明理学的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这是

12、宋明理学的突出特点。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2)更加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天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理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灭欲”或“存心灭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是指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思想,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探究2宋明理学的影响史料一下面是根据汪玢

13、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史料二新哲学的创立者必须建立一套包含宇宙论、伦理学和知识论的体系,以宇宙论解释宇宙的诞生,以伦理学讨论整个人类问题以及确立人生行事的价值,以知识论确定实然和应然知识的基础。这个新哲学叫作程朱理学。张君劢新儒家思想史(1)对于数据类图示的解读,要根据图中数据的变化把握其发展趋势,并注意变化最大的时期,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即可。(2)史料二从宇宙论、伦理学和知识论的体系来说明宋明理学的内容。(1)宋代以来,节妇烈女人数增加的原因是什么?(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史料二中所述理学在“宇宙论”“伦理学”和“知识论”上的理论分别是什么?分析理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14、。提示(1)原因:宋朝以来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理学的流传,导致节妇烈女人数增加。(2)宇宙论:理是宇宙的本原;伦理学:三纲五常;知识论:格物致知、先知后行。影响:巩固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铸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压抑人性、扼杀自然欲求。宋明理学的影响(1)积极影响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之哲理化,是对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心学打破理学的僵化,活跃了人们的思想。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

15、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2)消极影响宋明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从而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夸大了“心”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的不务实际之风。探究3评价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史料一清初之儒,皆讲“致用”,所谓“经世之务”是也。(黄)宗羲以史学为根柢,故言之尤辨。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而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钞,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

16、力焉。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史料二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史料一说明黄宗羲的思想很务实,对后来的民权共和学说有重要影响。(2)史料二说明黄宗羲等人的思想具有明显的局限,不会像法国启蒙思想家一样产生巨大的影响。(1)根据史料一,说明梁启超对明清进步思想的看法。(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

17、知识,说明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具有的时代性缺陷。提示(1)清初思想家倡导“经世致用”,形成反传统儒学,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近代的民权共和思想深受黄宗羲思想的影响。(2)明清时期,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十分脆弱,早期启蒙思想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带有明显的不足、缺陷。进步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统治,但主要是揭露君主暴政,主张限制君权等,并未上升到制度批判层面,没有提出推翻现行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构想。中国早期启蒙思想没能突破古代统治模式(修补封建专制制度),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对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评价(1)进步性反对君主专制,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的历史趋势。重视工商业,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

18、发展的要求。批判地继承了传统儒学,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形成了具有反封建性质的早期启蒙思想。(2)局限性从内容上看: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从地位上看:无法撼动程朱理学的主流地位,未在当时成为主流思想。从影响上看:影响有限,未能实现中国社会的转型。从性质上看: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立足唯物史观认识黄宗羲的思想学术界对黄宗羲的“民本”思想存在不同的认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黄宗羲在全面批判君主专制种种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社会改革理想,表现了思想创新的理论勇气。特别是他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重要政治命题,这一命

19、题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天下”是人民共有的,而非君王一家一姓所私有;二是天下大事应由人民当家作主,而不应由君王一人垄断;三是君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君由民推选出来为天下兴利除害,因而必须尽心尽力为民服务。 摘编自吴光黄宗羲的社会批判精神 材料二黄宗羲虽然将民本推到了极致,但其政治哲学思想仍然没有跳出孔孟民本的思路和范畴。民本是一种“定对目标选错道路”的空想,永远无法到达“利民”的目的地,因为其一旦进入实践,必然被君主改造成外儒内法的伪民本。如果把民本当成民主,就会让一种“名为民主实为专制”的东西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其结果将是不但不能实现民主的目标,而且还会败坏民主的名声。但民本不是民主并不意

20、味着民本思想没有价值。这种“反法之儒”给走出“秦制”的近代中国提供了不可忽视的思想动力,并为接轨“西学”提供了本土资源。 摘编自丁新宇、郭强民本非民主定性黄宗羲政治思想的现实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宗羲“社会批判精神”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2)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否定黄宗羲“民本”思想的具体表现及其理由。(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黄宗羲“民本”思想的理论价值。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全面批判君主专制种种弊端”“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重要政治命题”“提出了他的社会改革理想”等信息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几个角度回答即可。 第(

21、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民本是一种定对目标选错道路的空想名为民主实为专制”等信息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仍然没有跳出孔孟民本的思路和范畴”“永远无法到达利民的目的地还会败坏民主的名声”等信息回答。 第(3)问,根据材料二“给走出秦制的近代中国提供了不可忽视的思想动力”“为接轨西学提供了本土资源”回答。答案(1)内容: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倡导社会变革。社会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崛起;君主专制强化与社会矛盾激化;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传承。(2)表现:黄宗羲民本思想是一种空想,其本质不属于民主思想。理由:未超越孔孟民本思想范畴;无法实现“利民”目的;败坏民主的名

22、声。(3)为近代中国反专制斗争提供思想动力;为近代学习西方提供本土资源。客观认识黄宗羲的思想(1)黄宗羲思想的最精彩之处是敢于批判君主专制,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主张建立“天下之法”以限制君权,体现了对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2)其主张虽为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但其思想深处仍把国泰民安寄托在贤君明主身上,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他提出的工商皆本的主张,缺乏阶级基础,只是反映了明末清初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新高考等级考试示范1命题点:程朱理学极大地深化了传统儒学(2020山东新高考等级考试模拟2)朱熹认为,家庭、家族的“冠婚丧祭,

23、仪章度数”隐含着“名分之守”“爱敬之实”。他据此将古礼中烦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他这样做旨在()A推广儒家礼仪B实现儒学生活化C重塑儒家伦理规范D巩固儒学主导地位尝试解题_D根据材料“名分之守”“爱敬之实”“便于实行的三礼”并结合所学佛道思想对儒学的冲击的背景可知,朱熹此举的根本目的在于巩固儒学的主导地位,故D项正确。2命题点:黄宗羲工商皆本的思想主张(2020山东新高考等级考试5)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

24、的合理性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尝试解题_B黄宗羲重新解释“古代圣王”的“崇本抑末”政策,指出“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是“末业”,要抑制,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则属于“本业”,应重视其发展,其旨在以此论证变革传统经济政策的合理性,B项正确;黄宗羲将工商业分为有利于民生和无益于民生两种,目的不是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A项错误;黄宗羲对“崇本抑末”政策的新解释,不是为了宣扬“经世致用”思想,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黄宗羲为了“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提出区别对待工商业,D项错误。3命题点:理学的僵化(2021湖南招生适应性考试6)清代乾嘉学者反对“存天理,灭人欲”,如戴震提出“理者,存乎欲

25、者也”,焦循也强调“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以上材料反映程朱理学()A被乾嘉学者修正B在清代已经衰落C遭清代学者反对D不承认人的欲望尝试解题_C材料反映了程朱理学遭到清代乾嘉学派学者的反对,C项正确;乾嘉学派不属于程朱理学的继承者,谈不上修正,排除A项;理学在清代并未衰落,也受到乾嘉学派之外部分学派的尊重,排除B项;程朱理学是否承认人的欲望无法体现,排除D项。题号命题特点第1题转换思维朱熹将古礼中烦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转换思维分析,这种做法使“古礼”更便于接受,极大地深化了传统儒学第2题由表及里黄宗羲从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这个“末”是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有利于民生

26、的工商业皆属本业,深层分析黄宗羲这一论断是强调从“以农为本”变革为“工商皆本”第3题史料实证史料显示,清代乾嘉学者对程朱理学持否定态度,这与教材所述有异,体现出“一分史料说一分话” 经典题新情境考法借鉴【考法示例】运用生活情境,隐性考查宗谱纂修的影响(2020全国卷27)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知情境:本题创设了宗谱纂修的生活情境,要求准确认识清代宗谱纂修的社会影响。明立意:以清代宗谱的纂修为切入点

27、,主要考查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抓关键:对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宗谱内容的理解最重要。理思路:本题从表面上看考查的是清代的内容,但是仔细思考后就会发现,这跟我们所学的有关清代的知识好像没有关系,所以就必须从宗谱的内容入手来解决这一问题。在解答时,抓住“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关键词,就很容易想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处世理念,这说明清代的家谱很显然是受到宋明理学的影响。这样分析就能找到正确答案(B项)了。【真题体验】1程颢理学(2019全国卷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

28、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B此诗的大意是闲暇的时候事事都从容自在,睡觉醒来太阳已高高升起了。静观万物,都能体会到悠然自得,人们对四季中的美妙风光的兴致都是一样的。我所遵从的“道”,通着天地之间一切有形无形的事物,而我所思考的事,像风云变化那样一刻不息。富贵贫贱都能保持本心,男儿能修养到这个程度就算是英雄了。因此,人与万事万物的理都是一样的,故选B项。2宋明理学的人性观(2014全国卷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

29、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明理学主张的“天理”指的是善,是人的仁爱之心;“人欲”指的是恶,是人的自私之情。“存天理,灭人欲”就是指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因此他们认为人性本善习远,故D项正确;“性本善”“性本恶”“非善非恶”均不能同时概括宋明理学家主张的“存天理,灭人欲”,故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3明朝社会崇尚文化的氛围(2018全国卷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

30、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D根据材料“京城及江南地区”“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可知,书籍在人们的生活和日常交往中影响较大,说明当时社会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故选D项;材料不能体现“迅速提升”学术文化水平,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士大夫间注重风气,没有体现他们地位的提高,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经世致用思想,排除C项。4李贽的思想(2016江苏高考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31、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C李贽的衣着和行为反映出其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是反对正统思想、力图冲破封建传统束缚的表现,并非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故C项正确,D项错误;仅凭衣着不能反映出李贽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排除A项;收女弟子是倡导男女平等的反映,而非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排除B项。模拟题培素养仿真演练1(2021佛山质检)唐律疏议是唐朝刑律及其疏注的合编。据下图名例一“天以二气、五行化生万物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等可知,唐朝法律()唐律疏议书影A渗透了儒道等思想观念 B确立了礼义的主要标准C继承了汉魏的法制传统D形成了完整的法典体系

32、A“天以二气、五行化生万物”与道家思想中的阴阳、五行说法有关,“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明显受儒家重视人伦思想影响,可知唐律疏议受儒道思想的共同影响,故选A项;中国古代礼义的主要标准在唐律疏议颁布之前就已经确立,排除B项;唐代律法与汉魏时期的律法相比有较大不同,排除C项;题干反映了唐代律法受儒道思想影响,仅据此无法推知其是否形成了完整的法典体系,排除D项。2(2021茂名联考)程朱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社会个体对纲常伦理的绝对遵守;王守仁提出“良知即是心,心就是理”,将个体意识与天理合一,肯定了个体自我的利益与价值。以上变化本质上反映了()A对程朱理学的否定B儒学危机的出现C新

33、社会条件下儒学的新发展 D宋明理学内部的分歧C王守仁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发展,两者只是方法论不同,不能说是否定,排除A项;王守仁心学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发展,且儒学危机出现在魏晋之后,时间不符,排除B项;个体意识由抑制到肯定,从本质上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发展,个体意识增强,体现新社会条件下儒学的新发展,故选C项;宋明理学内部的分歧是表象,不是本质,排除D项。3(2020潍坊模拟)程颢提出“道即性也。若道外寻性,性外寻道,便不是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知性便知天。当处使认取,更不可外求”。从中可以看出程颢()A倡导格物致知B提出知行合一C奠定心学基础D主张经世致用C根据材料“只心便是天更

34、不可外求”可知,程颢主张求道不必外求,回顾本心即可,因为心中包含天、道,而陆王心学主张心即理也,因此程颢主张为心学提供了基础,故选C项;“格物致知”强调接触世间万物才能明理,这与题干信息相左,排除A项;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主张,排除B项;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排除D项。4(2020唐山模拟)中国陶瓷历史的长河中,龙泉青瓷以它独特的风格,独树一帜。 宋代龙泉青瓷的造型与装饰绘画风格简洁、生动,与文人画所示的疏淡简远、流畅写意的审美思想是一致的。由此可知,宋代龙泉青瓷()A带有商品生产性质B制作工艺非常高超C深受理学思潮影响D体现世俗化的趋势C根据所学宋明理学的知识可知,“文人画所示的疏淡简远、

35、流畅写意的审美思想”与理学追求的意境一致,“与文人画是一致的”说明龙泉青瓷深受理学思潮的影响,故选C项;材料不能说明宋代龙泉青瓷独特的造型与装饰是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因此无法体现其带有商品生产性质,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宋代龙泉青瓷独特的风格,而非制作工艺,排除B项;根据材料“与文人画是一致的”可知,宋代龙泉青瓷并不具有世俗化的特点,排除D项。5(2020广州二模)古代有学者认为,周孔与宋儒的根本区别在于:宋儒“只教人明理”,而“孔子则教习事”;他还认为只有“能斡旋乾坤,利济苍生,方是圣贤”。据此可知,该学者()A主张重建儒家伦理规范B倡导经世致用的思想C力图冲破周孔儒学束缚D推崇重利轻义价值

36、观B该学者批评宋儒,认为孔子之学“教习事”,主张“能斡旋乾坤,利济苍生,方是圣贤”,说明该学者倡导经世致用,B项正确;学者强调的并不是伦理规范领域,排除A项;学者主张回归周孔,批判宋儒,排除C项;题干与重利轻义无关,排除D项。6(2020青岛模拟)明“自文成而后,学者盛谈玄虚,遍天下皆禅学”,而明代学者高攀龙曾言“事即是学,学即是事,无事外之学,学外之事也。然学者苟能随事察,明辨的确,处处事事合理,物物所得,便是尽性之学。”材料表明()A阳明心学是社会主流B经世致用思想盛行C明代学术思想自由开放D出现了批判空谈误国的学风D在“学者盛谈玄虚,遍天下皆禅学”的背景下,高攀龙却主张“事即是学,学即是事,无事外之学,学外之事也”。这说明高攀龙主张经世致用,批判晚明的空疏学风,故选D项;程朱理学在明代思想界占据主流地位,排除A项;经世致用思想只是极少数人的倡导,并不盛行,排除B项;明代理学日益走向僵化,思想控制日益严重,排除C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