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衡水市第二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二调考试高一地理试题 I卷(选择题 共50分)一. 本卷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1、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华南的双季稻种植 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 新疆吐哈盆地的瓜果生产 上海郊区的乳畜业A热量水源光照市场 B水源地形热量市场C地形国家政策土壤科技 D土壤热量地形国家政策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但是两地区的地理环境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据此回答下题:2下列农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是A春小麦、高粱、玉米 B大豆、甜菜、棉花 C冬小麦、油菜、柑橘
2、D春小麦、棉花、梨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家庭农场已经在我国一些地方涌现。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据此,完成下题。3影响家庭农场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市场 B.劳动力 C.未开垦的土地 D.气候图1为某设计师设计的“蓄水菜棚”工作原理示意图。“蓄水菜棚”和普通大棚相比,可以将地面蒸发掉的水分收集再次利用。据此回答45题。4蓄水菜棚主要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中的A光照和水源 B热量和水源 C热量和土壤 D光照和土壤5设计师设计“蓄水菜棚”
3、的理念是A回收利用污染物 B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C减少废弃物排放 D保护生态系统平衡读几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68题。地区种植业比重畜牧业比重商品率投入劳动力数量86%14%20%多45%55%90%少8%92%89%少6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种植园农业7与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A青藏高原 B内蒙古草原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墨累达令盆地8提高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A提高机械化水平 B充分利用水资源 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D合理开垦当地土地2013年10月21日,全球电子产品代工巨头富士康(贵州)第四代绿色产业园一期项目在贵阳市贵安新区开工
4、,未来2到3年内将为贵州提供5万个就业岗位。据此回答9-10题。9多年前,到贵州投资曾成为富士康集团的备选方案,但经管理团队考察、调研后,觉得条件还不成熟,主要影响因素是A劳动力素质低 B市场狭小 C交通不便 D原料缺乏10富士康(贵州)第四代绿色产业园的建设对贵阳市影响叙述不合理的是A就业机会增多 B推动城市化进程 C加快工业化进程 D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 11、上海市提出限制新建楼房高度的规定,其目的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中的A城市住房紧张 B城市热岛效应 C城市水体污染 D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减少12、城市化对城市水循环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不透水面积增加,使地表径流增加 B.地表植
5、被减少,使下渗量增加C.城市热岛效应,使降水量减少 D.建筑物增加,使地表径流量减少右图为中国五次人口普查城市化水平变化图。读图完成1314题。13图中信息能直接反映的城市化标志是A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C城市绿地增加 D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14关于中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2000年中国城市人口比重为60% B城市化进程已推进到成熟阶段C逆城市化现象很普遍 D构建和谐人居环境是城市的发展趋势之一茂名、芜湖、娄底它们的名字甚至没有在旅行指南孤独星球上被提到过,但却被全球最大零售商沃尔玛所发现。目前,沃尔玛正在向中国小型市场进军。据此完成1516题。15沃尔玛进军中
6、国市场的初期,影响其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消费市场规模消费文化传统电子商务条件交通通达度A B C D16在一些城市,沃尔玛购物广场分布于市区的边缘地带,其选址的主要依据是 货源丰富地价较低环境优美交通便利A B C D2013年5月5日,北京市地铁10号线贯通,成为京城地铁第二环,其站点周边住宅区、大型商场等不断涌现。地铁已成为北京市民出行的重要方式。据此完成1719题。17. 与乘坐公交车相比,市民选择地铁出行是因为地铁A. 准时且速度较快 B. 通达度更高 C. 受天气影响较大 D. 灵活性更强18. 北京地铁建设导致A. 地铁沿线住宅价格降低 B. 城市形态呈现条带状C. 地铁沿线商业
7、网点增多 D. 城市人口向市中心迁移19. 资料所述北京市的变化体现出A. 交通方式的变化,直接影响城市的兴衰 B. 能否成为特大城市,关键是交通的发展C. 交通通达性的变化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方式 D. 商业中心的兴衰只与交通的布局关系密切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图中箭头a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b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据此回答20-22题。20下列各项可以用图中箭头a表示的是A滑坡、泥石流 B地震、海啸C台风、寒潮 D森林资源、矿产资源21关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要有箭头b存在,就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B人类会影响自然环境,自然
8、环境不可能影响到人类C若箭头a、b表示的人类活动力度过大,都可能产生环境问题D由图可知,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无法使其协调22由上图可知,环境问题的实质是A发展问题B资源问题C人口问题D粮食问题大气环境问题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并对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回答2324题。23我国下列地区中酸雨危害最严重的是A华北平原 B辽中南工业区 C四川盆地 D京津唐工业区24防治酸雨最根本的途径是A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 B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C大力植树造林 D减少硫氢化物、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2526题。25最适宜该模式的是A 河套平原 B 黄
9、淮平原 C 辽东丘陵 D 闽浙丘陵26 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提高经济效益 加快城镇发展 提供清洁能源 促进民居集中A B C D 2013年上海世博园展出伦敦“零碳馆2.0版”。它集成了众多低碳、智能技术,具备自行发电、供水功能。图2为一名游客在“零碳馆2.0版”内看电视的照片。据此回答2728题。图227.零碳馆的环保理念,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哪一原则?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28.为了保护环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普通居民应该 减少使用一次性水杯和一次性筷子光盘行动,减少浪费合理饮食,忌吃野生动物严格限制私家车的购买和运行企业废水达标排放
10、A. B. C. D.29、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低碳经济所倡导的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清洁能源禁止CO2的排放追求绿色GDPA. B. C. D.30、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公众应该做的是A.购买包装考究的商品 B.为了节省时间,使用一次性筷子、杯子等C.选购无氟冰箱、节能荧光灯等 D.绝对不用一次性物品,包括注射器下图是我国东、中、西部部分指标占全国比重示意图。读图,回答3132题。31图中反映出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是人才缺乏交通落后资源短缺外商投资少AB C D32下列措施中,对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见效最快的是A加大铁路建设力度 B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C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D加大人才
11、培养力度33、南方地区以水田农业为主,北方地区以旱地农业为主,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形成这种生产活动地域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地形的差异 B.降水的差异 C.土壤的差异 D.热量的差异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完成3435问题。34图中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空气污染A B C D35对上述跨区域资源调配的说法,正确的是改善了调出区和调入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前提是市场需求A、 B C D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向外转移,读“广东产业转移效应
12、理论模型图”,回答3637题。36.下列产业中,最有可能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衰退性产业转移的是A汽车零配件生产 B节能环保业 C服装鞋帽生产 D高端装备制造业37.衰退性产业转移对广东省东西两翼和山区产生的正效应是A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B增加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C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 D有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读我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38-39题。38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D由于有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
13、表植被破坏 39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是A地表反射率下降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198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和1989年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据此完成下列40-41题。401989年2010年该区域A水体湿地减少的面积超过耕地增长的面积B毁林开荒及过度放牧现象严重C荒漠面积有持续扩大的趋势D大量盐碱地被改良成农业用地41该区域可能位A华北平原东部 B三江平原中部 C四川盆地中部 D准噶尔盆地南部中国荒漠化形势十分严峻,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
14、%,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541亿人民币。回答4243题。42、我国近些年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A与中亚干旱地区距离近 B过度垦殖、放牧、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C全球变暖导致植被退化严重 D. 温带地区气温较高,蒸发旺盛43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大量外迁人口,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水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育草固沙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护田林网合理分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A B C D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近50年来平均每年造地4万亩,但近年
15、来湿地增长速度减慢。据此回答4445题。44黄河口湿地的成因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B渤海海区不断下沉 C海水的堆积作用 D河流的堆积作用45近年来,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原因是 潮流搬运能力增强 渤海下沉迅速增快 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 黄河下游段取水量增加 中游生态有所恢复A B C D下图为我国两大淡水湖。读图完成4647题。46甲湖面积比20世纪缩小近一半,其后果是 A造成上游水土流失 B导致湖泊土地沙漠化C人口密度减少,城市数量减少 D对河流调节能力减弱47乙湖泊周边地区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近年环境问题突出,治理乙湖的措施是 大面积退耕还湖,扩大湖泊面积增加湖泊网箱养殖面积引水入湖,
16、增大湖水的循环和流动发展低耗能、低耗资源、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建设污水处理厂A B C D 西藏和黑龙江是我国沼泽湿地分布最多的省区。读表1,回答4849题。表1占全国沼泽湿地面积比(%)1990年1995年2000年黑龙江22.1320.9717.67西藏24.1725.5526.7548. 黑龙江省和西藏自治区沼泽湿地成因的相似处是A. 降水丰富,集中于夏季 B. 气温低,蒸发微弱C冰雪覆盖,有利于下渗 D.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49. 关于两地湿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不正确的叙述是A. 黑龙江湿地大幅减少主要由于农业开发 B. 湿地减少加剧了黑龙江的洪涝灾害C西藏湿地面积增加与全球变暖有关 D.
17、 旅游业开发是西藏湿地增加的原因之一湿地与森林、海洋被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它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据此分析50题:50、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湿地的 纳木错 滩涂 黄河 渤海 水稻田A. B. C. D.第卷(非选择题 共50分)5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1)塔里木河流域是我国沙漠面积最大的地区,简述该河流域沙漠面积广大的原因。(4分)(2)试分析图中各河流的径流变化特点及原因。(6分)(3)试分析废弃绿洲的分布与河流流向的关系,并简述绿洲废弃的原因。(4分)52、读“沙坡头试验站的流沙固定图”,完成下列
18、问题。(12分)(1)为防御流沙对铁路的侵袭,科研人员在这里设置了沙障,在一些极度干旱的荒漠化地区,设置沙障的作用是什么? (4分)(2)D处依靠河水发展灌溉农业,可能出现什么环境问题?解决该环境问题的措施有哪些?(4分)(3)D处的冬季气温较同纬度的E处 ,简述原因。(4分)53、读“我国洞庭湖沿岸某地的195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说明该湖区1950年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6分)(2)简述该地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湖泊及周围地区环境的影响。(6分)5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洞庭湖湿地具有重要的价值。洞庭湖水域与陆地交
19、错,适于各种野生生物的生长、栖息和繁衍。湖区水域面积广大,丰水季节大量蓄洪,干旱季节,又把蓄纳的洪水慢慢地还给长江。湖区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也是南方重要的水运通道。湖区自然景观类型多样,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材料二:清代初年,洞庭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每年河流向洞庭湖输送的泥沙大量增加,造成湖床不断抬升,水面逐渐萎缩。20世纪5080年代,由于人口迅速增长。诱发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使洞庭湖面积大幅度减小。材料三:洞庭湖地区示意图:(1)上世纪60年代后,洞庭湖面积曾迅速缩小,其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2)与图示西南部地区相比,东北部地区河流开发在哪些方面更具优势?(4分)(3)要想使洞庭湖“变大”,你有什么好的办法?(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