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后限时集训(十二)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我国在西周时期“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是由与那时相适应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基础)决定的。那时的经济形态和生产组织形式已是农业国家“村社主义”的成熟形态。能体现材料中“村社主义”的内涵是()A“雨我公田,遂及我私”B“大道之行,天下为公”C“为田开阡陌封疆”D“各亲其亲,各子其子”A“西周时期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是由与那时相适应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基础)决定的”,而西周实行井田制,井田制下有公田和私田之分,“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就是当时经济基础鲜明的写照,故选A
2、项;“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要指公天下,而材料强调的是西周时期的井田制,排除B项;“为田开阡陌封疆”主要指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主要指“家天下”的局面,均与材料中西周时期情况不符,排除C、D两项。2下图是汉代画像砖中的牛耕图。研究者发现,汉代二牛抬杠的耦犁中的铁铧由生铁铸造,比较笨重,需用两头牛才能拉得动。随着钢刃熟铁铁铧的出现和使用,一牛挽犁逐渐取代了耦犁。这表明 ()A土地私有促进生产发展B技术进步推动耕作方式革新C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有助于农业发展B材料“随着钢刃熟铁铁铧的出现和使用,一牛挽犁逐渐取代了耦犁”说明冶炼技术的进步推动了耕作方式的进步,故选B
3、项;材料强调的是耕作方式的进步,与土地私有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技术更新推动生产发展,排除C项;材料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排除D项。3(2021重庆选择性考试适应性测试)后汉书载:东汉后期,“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不为编户一伍之长,而有千室名邑之役。荣乐过于封君,势力侔(相等)于守令。财赂自营,犯法不坐,刺客死士为之投命。”这说明当时的豪强地主()A具有州郡行政治理权 B成为政府的主要依靠力量C不承担赋税徭役义务 D在地方拥有强大的影响力D根据“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不为编户一伍之长,而有千室名邑之役。荣乐过于封君,势力侔(相等)于守令”可知,东汉时期的豪强地主在商业、土
4、地、影响力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形成了较强的地方势力,故D项正确;豪强地主没有行政权,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政府要依靠豪强地主,排除B项;根据“而有千室名邑之役”可得出豪强地主要承担徭役,排除C项。4(2020郑州模拟)北朝时期,土地买卖仅限于永业田,仅仅“得卖其盈”,“买所不足”;到唐朝时,在好几种情况下,口分田都可以买卖,广大贫困农民可依法货卖自己的份地。这一变化()A加速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B稳固了自耕农经济C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D减轻了农民赋税负担A“口分田都可以买卖”体现出唐朝均田制的瓦解,土地兼并进一步发展,加速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故选A项;土地兼并的发展促进了自耕农经济的瓦解
5、,排除B项;均田制的瓦解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排除C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展,使农民被迫租种地主土地,加重了农民赋税负担,排除D项。5下图为嘉峪关地区魏晋墓砖壁画,据此可知()A曲辕犁逐渐传到河西走廊B政治动荡导致丝绸之路完全阻隔C西北地区以农耕经济为主D生产力的进步推动民族交流加强D“沙漠之舟”“犁耕”“龟兹妇女采桑”“驿使”反映了当时嘉峪关地区经济发展使用先进农耕技术,丝绸之路畅通,有利于民族交往及经济发展,故选D项,排除B项;隋唐时期曲辕犁在江东地区出现,与题干时间“魏晋时期”不符,排除A项;西北地区以游牧经济为主,排除C项。6(2021河北选择性考试模拟)考古发现黄河流域两汉时期粮
6、食遗存统计表(部分)时代出土地点粮食遗存汉河南洛阳烧沟汉墓粳稻、大豆、小豆、薏苡、黍、粟、高粱汉河南洛阳西郊汉墓稻米、小麦、大麦、粟、黍西汉早期陕西咸阳杨家湾4号墓陪葬坑稻谷、黄米、粟、豆类、小麦、荞麦西汉早期河北满城汉墓稻、黍西汉晚期河南辉县汉墓稻、粟东汉陕西西安东汉墓稻、大麦、薏苡、粟、黍据上表可知,当时黄河流域()A粮食的产量有所提高B粮食作物种类多样C稻粟是主要粮食作物D稻的种植面积扩大B根据材料中粮食遗存统计表中所列的粮食种类可以看出,两汉时期除了稻、粟等作物外,还有高粱、荞麦、大麦等作物,说明当时粮食作物种类多样,B项正确;题干只列举了粮食的种类,并未涉及产量高低,无法得出粮食产量
7、提高的结论,排除A项;题干中稻、粟是诸多粮食作物中的两种,不能断定其是主要的粮食作物,排除C项;“面积扩大”是对比的结论,题干中只能证明两汉时期稻谷广泛种植,不能得出稻谷种植面积扩大,排除D项。7苏轼无锡道中赋水车诗云:“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抽稻芽。洞庭五月欲飞沙,鼍鸣窟中如打衙。天公不见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B由材料“天公不见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可知,面对天旱,农民使用“水车”灌溉,有助于缓解农业旱情,故选B项。8宋代出现田底权、田面权分离
8、现象,田底主将土地使用收益权出让给他人,自己保留土地回赎权,田面主支付一定费用而享有使用收益和部分处分权的权利,田面主对土地可以自耕,可以出租,也可以转让,实施处分权。这反映了宋代()A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得到提升B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受到冲击C土地经营市场化现象开始出现D土地经营方式落后于经济潮流A土地出典促进了土地流通,田面主拥有的土地使用权完全从土地地权中独立出来,可以自由处分,无后顾之忧,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配置和利用资源,提升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适应小农经济的自由经营趋势,故A项正确;田面主仅仅获得土地的使用收益权,因此地主土地私有制没有受到冲击,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不能得出土地经营“开始”
9、市场化的结论,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经营方式是否落后,故D项错误。9在宋代,客户是指无常产者,绝大多数是佃户。据统计,北宋初年客户约占总人口的40%,此后逐年下降,到宋神宗熙宁年间下降到4%,这一变化反映了()A自耕农经济得到一定发展B土地所有权更迭频繁C地主对农民剥削有所减轻D南方经济实力的上升A根据材料可知,北宋初年客户人口比重开始下降,这就意味着自耕农数量的增加,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土地买卖、地主与农民关系、南方与北方经济实力比较,排除B、C、D三项。10明朝大移民从洪武三年至永乐十五年,共十八次,主要向中原地区移民。凡垦田移民,朝廷都有拨发路费、耕牛和籽种,免征三年赋税。此政策()A
10、促进长途贩运进一步发展B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 C为资本主义萌芽创造条件D有利于农村经济的恢复D“拨发路费、耕牛和籽种,免征三年赋税”等措施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因而有利于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巩固统治,故选D项;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长途贩运进一步发展,排除A项;向地广人稀的中原地区移民没有打击豪强地主势力,排除B项;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排除C项。11明代农村出现了大量的雇农,有长年为地主佣工的长工,有按季佣工的短工,有按月受值的月工,有临时受雇的日工。对此最准确的理解是()A农村部分地方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B农村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农村劳动力的性质发生了一些变化D
11、农村自然经济开始瓦解C资本主义生产指以社会化的机器大生产为物质条件、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方式,题干未反映农村部分地方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土地兼并,故B项错误;题干中“大量的雇农”中有“按月受值”“临时受雇”的雇佣工人,故C项正确;农村中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故D项错误。12(2021河北选择性考试模拟)清初,顺治帝谕工部:“畿辅之地,乃天下根本,必加意安养,使民生乐业,方能自近及远,渐致太平。”顺治、康熙、雍正时期,朝廷多次免除畿辅受灾州县的田赋,兴修水利。乾隆时期直隶总督孙嘉淦任职不足三年,浚治所属河淀工程共计523处。材料旨在说明清政府()A推行减免钱粮政策
12、B重视发展水利事业C注重维护京畿稳定D践行以民为本思想C清朝统治者认为京畿地区是国家的根本所在,唯有京畿地区稳定,才能稳定天下,正因如此,统治者重视京畿地区的民生以及工程营建,C项正确;减免钱粮、发展水利都这只是维护京畿稳定的手段,排除A、B项;清朝统治者在京畿地区采取的举措体现了民本思想,但是其本质上是出于统治需要,排除D项。13商王武丁妻子的妇好墓,曾出土200多件青铜礼器、5件大铜铎、16件小青铜铃、44件青铜器具、4件青铜镜、1件青铜勺、130多件青铜兵器、4个青铜虎、20余件其他青铜器。这些文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商代青铜器()A生产地点广泛B品种种类单一C铸造水平较高 D日常应用普及
13、C在商代妇好墓中,出土的青铜器种类比较多,数量也比较多,这充分反映出商代青铜器的铸造水平较高,故选C项,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这些青铜器的生产地点,排除A项;商代的青铜器铸造技术比较发达,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得到大面积普及,排除D项。14景德镇瓷窑性质统计表(单位:座)元代明初明末清初官窑4758346官搭民烧(窑)26941民窑220285356上表可以用来说明,元至清初()A制瓷业利润日趋下降B官营作坊垄断地位被打破C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D政府丧失了对经济的控制C材料反映出从元代到清初民窑的数量越来越多,体现出私营制瓷业发展迅速,但不能体现出制瓷业的利润,故C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能体现民
14、窑数量上占主导,但不能说明官窑在制瓷业的垄断地位被打破,故排除B项;民窑数量增加不代表政府无法控制经济,故排除D项。15元代为了便于强制征调工匠服役,将工匠编入专门的“匠籍”,称为匠户。明代与元代的不同在于匠户不须永远在官府服役,而且可以轮班进行服役,不服役期间离开作坊,甚至可以纳银折抵服役。这种变化()A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B巩固了小农经济主体地位C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D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D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代放松了对匠户的人身束缚,工匠不服役期间可以离开作坊,甚至可以纳银折抵服役,这有利于民营手工业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D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手工业者的管理,与小农经
15、济无关,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16下图是清代康熙时期用于外销的“青花西洋宫苑盆景高奘大盖罐”,整个大罐表面被分割成一个个密密麻麻的六边形,其中一半罐身在六边形内描绘了类似哥特式教堂的西洋宫苑建筑。这主要说明当时()A青花瓷开始进入西方世界B市场需求影响瓷器的生产C中西间的贸易仍采取传统形式D中国瓷器吸收西方人文思想B仅凭材料信息无法说明青花瓷开始进入西方世界的时间,故A项排除;用于外销的青花瓷描绘了类似哥特式教堂的西洋宫苑建筑,这体现了商品适应西方市场需求的特点,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西间的贸易形式,故C项排除;描绘类似哥特式教堂的西洋宫苑建筑并不等于中国瓷器吸收了西方人文思
16、想,故D项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共26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租佃契约关系大约在魏晋隋唐时期逐步发展起来,至北宋占据主导地位。安史之乱后,包括均田制在内的各种形式的国家土地所有制日趋衰落,宋朝顺应土地私有的历史趋势,鼓励和支持土地的私人占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使得宋代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再加上社会阶层流动的变化无常,使宋代土地所有权的转换非常频繁。在此基础上,宋代租佃制得到了较快发展。较之以往的庄园农奴制,在宋代租佃制下,地主与佃户间的主仆关系只存在于租佃关系中,不再具有世袭性和永久性,一旦租佃关系解除,人身依附也随之消失,佃户与田
17、主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尽管佃户依然背负着沉重的地租负担,田租征收以实物为主,但他们基本上摆脱了地主对生产过程的干预,很大程度上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当然,租佃制的不断膨胀也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二英国的圈地运动于16世纪开始大规模兴起,持续了三个世纪。较早时期的圈地是由于新航路开辟后羊毛价格的上涨促成的,许多领主买下农民的土地,领主的自营地得到扩大,将自营地作为租地农场加以出租,因此,土地多被用于放牧。在较后的时期中,为迅速发展的城市生产更多的粮食变得尤为重要,因此,被占的土地由人们用现代农业手段加以耕种。据统计,在当时的英国,面积超过
18、100英亩的农场和牧场占多数,其在土地经营的共同特点是与市场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且以雇佣劳动为主要劳动形式,而这正是农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发展。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在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期形成了以资本主义大农场为主要生产单位的大农业经营体制,尽管圈地运动致使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土地,被迫沦为工人,但对于英国近代农业、英国社会发展而言,毋庸置疑它起了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作用。摘编自石强英国圈地运动与农业革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租佃制发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圈地运动与宋代租佃制的本质不同,并简析二者对本国社
19、会发展的主要影响。(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的第二句话和所学知识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中的三、四、五句话概括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当时中国和英国的社会性质,从生产力的角度分析不同所在;第二小问,从宋代农业的发展和土地兼并带来的影响上分析租佃关系的发展对宋朝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上分析圈地运动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答案(1)历史背景:唐中后期以来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宋朝政府“不抑兼并”的政策;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买卖频繁。特点:租佃关系更加普遍;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更加松弛(或佃户地位有所提高);佃户与田主形成相互依存关系。(2)
20、本质不同:宋代租佃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属于封建生产关系;英国圈地运动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影响:宋代租佃制进一步推动了古代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强了佃农生产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土地的过度集中,对社会带来不利影响。英国圈地运动加速农民与土地的分离,引起了农民阶级的分化;推动英国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推动了英国农业的资本主义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积累了资本,扩大了国内市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18(2020汕头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的部分历史现象社会人群 政治现象 经济现象 文化现象 皇帝、诸侯、贵族、官吏、农民
21、、流民、工匠、地主、士人、商人、士兵、豪强、市民、宦官、外戚、将领、僧侣 统一、分裂、集权、专制、盛世、乱世、争霸、叛乱、戍边、安内、变法、起义、改朝、暴政、篡权集体农耕、土地私有、小农经济、田庄经济、土地兼并、限田均田、对外贸易、手工生产、雇佣劳动、区域贸易、城市经济、徭役赋税、海禁闭关、人口迁移、重农抑商 百家争鸣、思想统一、民本思想、仁政思想、天人感应、理学、心学、文化传播、文化交流、三教合流、唐诗宋词 据中国大通史概括整理 请在任意三类历史现象中选取相互关联的现象,据此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具体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关联史实)(12分)解析首先,分析材料信息
22、提炼观点,如由材料中的人群及现象“皇帝、诸侯、贵族”“集权、专制”“天人感应、理学、心学”得出皇帝通过思想统一加强了君主专制,或者由材料中的现象“集体农耕、土地私有、小农经济、田庄经济、土地兼并”“乱世、争霸、叛乱、戍边、安内、变法、起义、改朝、暴政、篡权”得出土地兼并加剧容易引发农民起义;其次,从材料中提取互相关联的历史信息并结合史实论证观点,如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君主专制的角度,或者从古代社会由于土地兼并引发的农民起义的角度进行分析论述;最后,总结观点,表述成文。答案示例:选取现象:农民、起义、土地兼并 观点:土地兼并加剧容易引发农民起义。 论述:战国以后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地主阶级通过各种手段兼并农民土地,加重了农民的困难,激化社会矛盾,进而引发农民起义。东汉后期,田庄经济发展,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终于引发黄巾起义。起义虽遭镇压,但东汉王朝也名存实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