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我会识字。(18分)1、看拼音,写字词。(8分)ch r din zhu jng j wn yn ( ) ( ) ( ) ( ) q zh qio cu ku ji mo dn2、用查字典的知识填空(10分)、“兮”是 结构,按部首应先查 部,再查 画,用音序应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快”在字典中可表示:速度大;赶紧;将,就要,接近;敏捷;高兴,舒服。请说出下列词语中“快”的意思: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进步很快( ) 天快亮了( ) 眼疾手快( ) 大快人心( ) 快去上学( )二、词语乐园。(14分)1、辨字组词。(5分)钮(
2、) 魏( ) 缓( ) 垠( ) 焰( ) 扭( ) 巍( ) 援( ) 银( ) 陷( )2、补充成语,并按要求归类将序号填写在横线上。(9分) 对( )弹( ) ( )( )学步 ( )蛇( )足 ( )( )吞枣 自( )矛( ) 守( )待( )( )( )充数 ( )羊( )牢 对( )弹( )三、句子(13分)1、按要求写句子。(4分)她以前没有笑过。(改为反问句)_山海关是我们伟大民族的英雄历史的见证人,是一个热血沸腾、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缩句)我穿上了洁净的衣服,把脏衣服脱了下来。(修改病句)每一声炮响,全场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用加线的词语造句)2.按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
3、整(4分) 吾矛之利, 。 ,子安能为知足? 数人饮之不足, 。 自相矛盾选自 。作者 是战国时期思想家。3、理解句子。(5分)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中有两个“幸福”,请结合全文说说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2分) 第一个“幸福”指: 第二个“幸福”指: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用“红流”比喻什么?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_“你被迫离开母亲的怀抱,骨肉分离撕断肠。”中“你”指 ,“母亲”指 。(1分)四、指出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把相应序号填到括号内(4分)A.用于事
4、项列举分承的各项之前 B.表示转折 C.表示声音延长 D.表示解释说明今年的收成一定可以使他的主人一个可怜的老太太笑一笑了。( )我的父亲一个老实的庄稼人。( )夜很静,突然,我家的小狗“汪汪汪”地叫起来。( )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是那样的精彩不过我不能现场去观看。( )五、阅读理解。(21分)(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6分)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从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谷、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
5、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1分)汇集( ) 预定( )2、用“ ”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1分)3、“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从加点词语中体会到人们怎样的感情?(1分)_ 4、这段话是按 顺序来写的。(1分)5、用“ ”画出这段话中的比喻句,并说说是用什么比喻什么?(2分)_ (二) 有一天,我从学校里跑出来,流着泪,很伤心地走回家里。妈妈抱着弟弟,站在门口。弟弟向我招招手,妈妈亲切地微笑着,欢迎我回来。但是我淌(tng tng)着泪的脸,使得妈妈很惊奇。她连忙拉着我的手,一边
6、走过去,一边问我:“为什么这么伤心?”“妈妈,我想做的、我要做的事情,老师不让我做!”我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呜呜咽咽地说。“呀!到底什么事?”妈妈温和地问我。“学校里要开家长会.要演剧.但是老师这一次不选我.当主角,却只要我在后台.工作!那小龙反做了.做了主角了!”我呜呜咽咽地,连话也说不清楚了。妈妈伸出手来,要我看看她戴着的手表。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
7、,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
8、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云 你看看 这手表上面有些什么东西 妈妈一边揩干我眼泪 一面温和地问“那是一块玻璃,两个指针。”我回答说。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妈妈把弟弟放在
9、一旁脱下手表,把表壳打开,又问我:“你看见了些什么呢?”“小齿轮和螺(lu ru)丝!”这时我完全忘记了我的伤心事。“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
10、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妈妈继续说:“当表的指针不走,或走得不准的时候别人就会说,这表是虚有外表。可是怎样才能使它会走,并且走得准确呢?就得靠这些小齿轮和螺丝,还有许多你看不到的部分。”停了一会儿,妈妈又望着我意味深长地说:“这没有人喝彩的工作,但却是重要的工作,而且是不能没有的。” 我忽然明白起来,心里便觉得很轻松、很快乐。1、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2分)2、把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画去。(1分)3、给划线句子加上标点。(3分)4、手表是由 、 、 、 等部件组成的,其中让人喝彩的有 ,没有人喝彩的有 。(4分)5、老师让“我”在后台工作,“我”为什么哭了?(2分)6、最后“我”明白了什么?你周围有没有“没有人喝彩却又是重要的工作?”请举出例子。(3分)六、写作。(30分)题目:我的自传要求:自传是叙述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请同学们以自传的形式写一篇文章,讲述自己成长中的重要经历。文章要有中心,内容要丰富;书写工整; 400字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