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碳排放与环境安全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课标内容要求1运用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原理,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说明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2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学科核心素养综合思维:能利用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原理解释全球变暖的过程。人地协调观:能从环境安全的角度,理解碳排放对环境的重要影响,增强国际减排合作意识;理解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地理实践力:理解减缓全球变暖的措施,增强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养成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知识体系导图一、自然界的碳循环与温室效应1自然界中的碳循环(1)碳存在形式:999%贮藏于岩石圈和化石燃料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分布在大
2、气、水和生物体中。(2)碳循环概念:碳元素不断地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以及生物圈之间进行转移和交换。(3)碳循环过程圈层过程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形成有机碳固定在生物体内,有些生物在地壳运动中被掩埋而形成化石燃料生物圈大气圈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燃料的燃烧,使有机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重返大气世界上的绝大多数重要化合物,都离不开碳元素的身影,比如氨基酸就是以碳元素为基础的碳链,DNA的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也是长长的碳链,所有地球生命都可以叫做碳基生命。碳循环过程2温室效应(1)原理:近地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返还给地面。(2)作用:
3、维持地表的温度。3人类影响引起温室气体含量的变化,导致地球表面温度、气候与环境等的变化。温室效应的利弊(1)利:温室效应是保证地球上的气温适应动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适宜的温室效应对于人类和各种生物来说是非常有益的。科学研究表明:由于温室效应,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为15 ,否则将会下降到18 。(2)弊:若温室气体含量发生变化,则导致地球表面温度、气候与环境等发生相应的变化。二、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1碳排放增加的原因碳循环的动态平衡自然界的碳循环相当稳定,维持着动态平衡,是人类活动干扰了自然界的动态平衡。生存空间的丧失是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最为严重的影响。这里“生存空间的丧失”指的是沿海地区被海水淹没
4、,即一些沿海低地和岛国会面临生存空间的丧失。三、碳减排中的国际合作1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1)发达国家:一是人均碳排放量最多,二是通过产业转移进行碳转移,因此应承担更多的责任。(2)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社会发展期,碳排放总量增长趋势在短期内难以逆转,应妥善处理经济发展和碳排放的关系。2国际合作中的碳交易(1)碳交易:京都议定书把二氧化碳排放权确定为一种商品,并在国家或地区间建立起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机制”。(2)原则:公平性原则。(3)形式:发达国家可以通过技术援助等措施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碳减排,也可通过购买发展中国家的碳减排额抵消自身的碳减排指标。3碳减排中的中国贡献贡献内容承诺中国二氧化
5、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参与南南合作行动积极推进绿色发展,构建低碳经济体系成就碳排放强度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理解“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共同:各国都有减少碳排放的责任。有区别:发达国家要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要率先减排;应通过技术转让、资金援助、市场开放等形式,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四、什么是自然保护区1基本概念:是指国家或地区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典型举例名称所在位置建立时间意义黄石公
6、园美国1872年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广东省肇庆市1956年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3内部结构:(1)核心区;(2)缓冲区;(3)外围区。 自然保护区概念的理解(1)保护对象: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自然遗迹。(2)区域类型: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自然保护区内部结构的理解:核心区是保护种源位置,严禁一切干扰;缓冲区只准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外围区是一个多用途的地区。三个区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不能截然分离。五、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1设立的背景(1)人类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引发了各种生态问题。(2)直接影响国家生态安全,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设立的意义(1
7、)保护自然本底。(2)贮备物种。(3)保护生物多样性。(4)提供生态服务。(5)研究各类生态系统和物种生态特性、开展科学实验、进行环境监测的重要基地,是开展生态旅游、公众环保宣传教育的良好场所。自然保护区是近代人类为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面对生态破坏挑战的一大创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六、案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1三江源地区独特的生态系统 (1)位置和范围: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2)独特的高寒草原草甸湿地生态系统。(3)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 (4)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和生态最敏感的地区。(5)地理环境具有独特性、
8、原始性和脆弱性。2三江源地区凸显的生态问题(1)三江源地区生态服务功能减弱。(2)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3设立自然保护区后的成效(1)生态服务功能逐步增强,水资源明显增加。(2)独特自然本底的原真性、完整性得以保护。(3)生物多样性得以恢复。,三江源湿地的生态价值涵养水源;补给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河水源;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生存空间。三江源地区珍贵的野生动物大量减少甚至灭绝的原因高强度捕猎、采集;破坏植被;过度放牧、垦殖;城市、交通发展破坏野生动植物生长环境。考点一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碳减排对策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简称,碳排放结构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下图反映了20102018年
9、江苏省碳排放数量和结构变化。读图,完成(1)(2)题。(1)20102018年江苏省碳排放数量和结构变化中( )第一产业碳排放量所占比重下降第二产业碳排放量所占比重持续上升第三产业碳排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大A B C D(2)为减少碳排放总量,江苏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积极发展绿色交通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向青海省购买碳排放权限制第二产业的发展A B C D【获取信息】碳排放的总量逐渐增大,主要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生活消费产生。第一产业碳排放总量较小,基本不变化。第二产业碳排放总量较大,第三产业和生活消费增幅明显。【尝试解答】(1)D(2)A解析:第(1)题,第一产业碳排
10、放总量增加很少,但碳排放的总量增加很多,因此第一产业的碳排放比重下降,正确。第二产业碳排放总量总体上升,但所占比例先升后降,错误。第三产业碳排放的总量呈上升的趋势,错误。20102018年期间,江苏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大,正确。第(2)题,积极发展绿色交通可以减少碳排放总量,正确。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火电比例,增加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比例,正确。向青海省购买碳排放权,并不能减少江苏的碳排放总量,错误。第二产业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限制第二产业的发展势必影响经济的发展,错误。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1)生态系统失衡: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全球气候变暖对许多地区的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2
11、)全球海平面升高(3)极端天气频发: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高温、干旱、强降水等极端天气频发,气象灾害加剧。(4)威胁人类健康全球变暖对国家安全造成的影响(1)生存空间的丧失最为严重的影响。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一些沿海低地和岛国被海水淹没。(2)加剧资源危机或自然灾害影响国家安全。(3)激化国家间的资源争端,进而引发政治、经济、外交等诸多领域的矛盾,影响国家安全。(4)受其他国家环境难民、国际资源市场价格波动等的波及而间接影响国家安全。全球合作应对全球变暖(1)为什么要合作全球变暖是全球尺度的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因此要加强国际合作。(2)合作的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发达国家要承担更多
12、的责任:大气中人为增加的二氧化碳主要是发达国家的工业化产生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害者;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量仍是世界上最多的。发达国家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进行碳转移,进一步加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和碳排放负担。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社会发展期,碳排放总量增长趋势短期内难以逆转,因此应妥善处理经济发展和碳排放的关系,不能为发展而牺牲环境,也不能为碳减排而延续贫困、制约发展。(3)怎样加强合作国际合作中的碳交易发达国家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碳减排指标,可以通过技术援助等措施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碳减排,也可通过购买发展中国家的碳减排额抵消自身的碳减排目标。应对措施如下:下图为自然环境中的
13、碳循环示意图。据图完成1、2题。1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的是( )A B C D2此图可以说明( )A绿色植物的平衡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B自然环境中的碳循环往往跨越圈层界线C自然环境各要素是相互独立而存在的D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处在不断的循环之中1D2B解析:第1题,全球气候变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密切相关。工厂、汽车等燃烧矿物燃料能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同时森林等植物大量减少,又大大减弱了植物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由此可判断图中环节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D正确。第2题,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A错误;碳循环经过了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14、,自然环境中的碳循环往往跨越圈层界线,B正确;自然环境各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C错误;图中没有体现自然环境中的能量处在不断的循环之中,D错误。【备选题】读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二氧化碳排放统计图,完成13题。1在自然环境中削减二氧化碳贡献最大的国家或地区是( )A中国 B美国C加拿大 D巴西2中国完成2023年二氧化碳排放目标的可行性措施是( )A大力发展第一产业,退林草还耕 B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植树造林C实施西部能源东调,发展重工业 D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用新能源3图示国家和地区碳排放和消费状况是( )A发达国家和地区碳排放量消费超过生产B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碳排放量消费低于生产C中国生产的碳
15、排放量有一部分出口到他国被消费D日本人均消费碳排放量多于美国1D2D3C解析:第1题,自然界中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因此森林覆盖率高的地区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就多,世界上最大的原始森林分布在巴西的亚马孙平原地区,故选D项。第2题,退林草还耕会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植树造林的生态效益要在10年后方能显现;西部能源东调,发展重工业,并没有减少能源的消耗量,也就没有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使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第3题,加拿大碳排放量消费低于生产,A项错误;墨西哥碳排放量消费超过生
16、产,B项错误;中国生产的碳排放量有一部分出口到他国被消费,C项正确;日本消费碳排放量远远低于美国;日本人口约126亿,美国人口约33亿,由图中数据估算可知日本人均消费碳排放量少于美国,D项错误。考点二自然保护区设区及其设立的意义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别山北麓,距信阳市32 km,介于东经114.18114.30、北纬31.2832.09,面积4.68万公顷,保护区内的最高峰海拔827.7 m,是一个以保护山区森林珍稀鸟类为主的野生动物型的自然保护区。董寨自然保护区的鸟类之多,为同一纬度或同一经度保护区中所罕见的。越来越多的观鸟人士喜爱上了董寨这个赏鸟的好地方。下
17、图示意董寨自然保护区位置。(1)说明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众多的原因。(2)简析观鸟人士喜爱到董寨自然保护区赏鸟的原因。【获取信息】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位置:大别山北麓,秦岭淮河以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保护对象:山区森林珍稀鸟类为主的野生动物型。保护区最高峰海拔为827.7 m。靠近信阳市;有高速公路、省道、公路经过;有河流和水库。解析:第(1)题,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部靠近秦岭淮河一线,是亚热带(温度带)到暖温带(温度带)的过渡区域,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不同鸟类的生存;大别山区森林生态系统良好,物种多样,为鸟类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也可以再联系候鸟的迁徙路线分析。第(2)题,旅游距离:靠近
18、信阳市,客源丰富;保护区内观赏条件:有河流和大型水库,利于观赏水鸟;海拔不高,体力消耗少,且安全性高;交通条件:有高速公路、省道、公路经过,交通便利。【尝试解答】(1)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是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域,气候温和湿润;森林生态系统良好,物种多样,为鸟类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处在候鸟的迁徙路线上;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为保护鸟类发挥了重要作用(2)董寨自然保护区内的最高峰海拔827.7 m,山体不高,体力消耗少并且较为安全;董寨自然保护区位置适中,距周边大城市较近,且交通便利;下游有大型水库,观水鸟也很方便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及内部结构1自然保护区的分类标准类型保护对象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生
19、物物种保护区和自然遗迹保护区保护性质科研保护区、国家公园(即风景名胜区)、管理区和资源保护区保护级别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2自然保护区的内部结构自然保护区的设立意义1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意义内容保护自然本底把地球上颇具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保留下来,是今后合理利用、改造自然应遵循的途径贮备物种生物物种的贮备库,是拯救濒危生物物种的庇护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多种多样的生物物种和自然群落,维护地区生态平衡提供生态服务提供食物、原料,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功能;对周围地区或更广区域的生态环境产生积极影响其他意义研究各类生态系统和物种生态特性、开展科学实验、
20、进行环境监测的重要基地,是开展旅游、公众环保宣传教育的良好场所2三江源自然保护区(1)三江源地区独特的生态系统项目内容独具特色的自然本底保存完整的高原面、星罗棋布的湖泊和沼泽群,发育良好的草甸土和草原、草甸以及种类繁多的珍稀动物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广布的湖泊、沼泽湿地是江河的天然调蓄器,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对当地及河流中下游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生物多样性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和生态最敏感地区贮备物种部分地区保持原始景观,对地球物种贮备、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2)三江源地区凸显的生态问题(3)设立自然保护区后的成效项目内容保护进程自然保护区
21、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期重大规划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保护对象湖泊湿地、高寒草甸草原、原始森林、高寒灌丛、珍稀野生动植物、高寒自然环境及特殊地貌等采取措施退牧还草、退耕还草(林)、保护沼泽湿地、全面禁猎、禁采砂金、鼠害综合防治、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取得成效生态服务功能逐步增强,水资源明显增加;独特自然本底的原真性、完整性得以保护,各类草地覆盖度和产草量明显增加,土壤侵蚀量逐渐减少;生物多样性得以恢复(2021南京模拟)长江江豚是用肺呼吸的淡水哺乳动物,近年来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为保护江豚,我国在长江流域选择封闭河流故道,通过定点定量投喂,进行半自然状态人工网箱养殖鱼并饲养江豚。下图示意长江的一
22、段封闭河流故道(江豚研究地)。据此完成1、2题。1研究人员发现人工池内饲养江豚,江豚的呼吸间隔时间比半自然状态短。因为人工池( )A水浅光照足 B水浅空间小C江豚生存适应性弱 D受人类活动影响多2推测江豚活动最集中的区域是( )A区域 B区域C区域 D区域1B2D解析:第1题,研究人员发现人工池内饲养江豚,江豚的呼吸间隔时间比半自然状态短,说明人工池水中氧气不足,由于选择封闭河流故道饲养,这与水浅空间小有密切关系;江豚的呼吸间隔时间与光照、江豚生存适应性弱、人类活动没有直接的关系。第2题,区域临近渡口,轮船较多,江豚容易受到伤害;区域有人类活动干扰,且水域面积较小,不适合江豚活动;区域虽然人类
23、活动少,但江面狭窄,江豚活动集中程度相对较低;区域临近出口,水体交换频繁,且水面较宽,人类活动少,对其干扰小,故区域最可能是江豚活动最集中的区域。【备选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和生态最敏感的地区。下图为三江源地区示意图。(1)说出图示河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2)简述三江源地区湿地的生态价值。(3)判断三江源地区珍贵的野生动物如藏羚羊种群数量大量减少甚至灭绝的主要原因。(4)简述遏制三江源地区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的具体措施。解析:第(1)题,图示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区,气候寒冷,不利于植被恢复。第(2)题,
24、此区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为涵养水源;补给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河水源;其生态环境利于野生动物的生存。第(3)题,该区珍贵的野生动物的数量减少,主要是人为原因引起的,主要表现为高强度捕猎、采集;破坏植被;过度放牧、垦殖;城市、交通发展。第(4)题,联系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的人为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一方面加强管理,另一方面要实施保护工程。答案:(1)气候寒冷。(2)涵养水源;补给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河水源;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生存空间。(3)高强度捕猎、采集;破坏植被;过度放牧、垦殖;城市、交通发展破坏野生动植物生长环境。(4)退耕还草(林);休牧轮草;禁猎、禁采砂金;实施天然林(草)保护工程。
25、冰川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水库,全球70%的淡水都被储存在冰川中。随着全球变暖,冰川不断退缩,我们不禁担忧,如果冰川都消失了,人类是否还会拥有淡水资源?【探究思路】探究思路一气候变化与冰川消融研究显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冰川呈现全面加速退缩的趋势。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中国冰川有822%处在退缩状态,总面积缩小约18%。气温升高是冰川加速消融的最重要原因。问题1从气温和降水的角度,分析冰川面积保持稳定的条件。提示:在一定温度下虽然冰川会慢慢消融,但降雪会让“变矮”的冰川恢复高度,只要冰川的积累量和消融量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就会保持稳定。2全球变暖为什么会导致冰川消融?提示:全球变暖打破了
26、冰川的水量平衡,引起冰川积累量和消融量的变更,温度升高导致降雪概率变小,从而造成冰川损耗,最终使冰川面积减少、末端位置消退。探究思路二冰川消融产生的影响格达半岛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地表冻土广布,此处设立了西伯利亚纬度最高的自然保护区,驯鹿在广阔的苔原上栖息繁衍。随着气候变化,格达半岛及周边区域出现大量天坑,据调查其为地下甲烷在高压状态下爆炸形成的坑洞。甲烷是有机质在隔氧环境下分解而成,其对地表辐射的吸收能力是二氧化碳的二十余倍。图甲为格达半岛位置示意图,图乙为甲烷坑洞。 图甲 图乙问题1气候专家认为甲烷坑洞的出现将会加速全球变暖进程,请解释原因。提示:全球变暖导致冻土消融,大量甲烷从土层进
27、入大气层;甲烷对地表辐射的吸收能力强,增强温室效应,使得冻土消融加快,更多甲烷进入大气。2说明甲烷坑洞对驯鹿生存的影响。提示:甲烷坑洞导致驯鹿栖息地面积减小或向更高纬方向迁移,趋于破碎化;坑洞对驯鹿的迁徙觅食造成安全隐患;坑洞释放的甲烷导致气温升高,驯鹿喜寒难以适应;气候变暖,生态环境发生改变,食物链被破坏,无法获得充足食物而饿死,数量减少。3思考冰川加速消融对我国西北地区水环境的影响。提示:从短期看,冰川消融,冰雪融水增多,使春季洪峰提前,引发洪水,同时流量增大,汛期增长。从长期来看,当冰川融水达到峰值后,剩余的冰川容量将不能维持径流的增加,河流补给减少,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
28、减少。【研究结论】1新疆全面取缔冰川旅游的原因。冰川旅游会加速冰川消融,崩塌加剧,影响旅游安全。冰川融水是新疆主要的用水来源,冰川消融将加快水资源紧张。冰川环境被破坏和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2减慢冰川消融的速度,可以采取的措施。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大力植树造林。加强国际合作等。【案例应用】2020年2月,在南极半岛某科考站附近出现大面积“西瓜雪”现象,引发人们广泛关注。该现象由雪中的极地雪藻微生物导致。极地雪藻微生物在低温下保持“休眠”状态,迅速生长时呈现红色,产生“西瓜雪”现象。据此完成1、2题。1导致“西瓜雪”现象产生的首要原因是( )A光照增强 B
29、气温升高C降雪增多 D风力减弱2“西瓜雪”现象导致该科考站附近积雪( )A存量增多 B反射率增大C融化速度加快 D厚度增大1B2C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极地雪藻微生物在低温下保持休眠,温度升高时迅速生长呈现红色,出现“西瓜雪”现象意味着极地雪藻微生物迅速生长,主要原因为气温升高。第2题,“西瓜雪”现象呈现红色,与白色相比颜色更深,也更易吸收太阳辐射导致升温,加速积雪融化。【备选题】(2020济南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高海拔地区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地处亚欧大陆内部的天山山地冰川广泛发育,上万条面积大小不一的冰川为周边地区的人类活动提供了水资源保障。下图为近50年来天山不同海拔及
30、不同面积的冰川的变化统计。图1图2(1)据图,归纳天山冰川变化的总体特征。(2)简析天山冰川出现退缩的气候背景。(3)推测天山冰川消融导致原冰川覆盖区域气温的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4)有人认为天山冰川退缩会增加当地河流的径流量,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由图1可知,冰川的退缩速率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3 000米以下最明显);由图2可知,冰川的退缩速率与冰川面积呈负相关,总体来看冰川面积呈退缩趋势。第(2)题,冰川退缩的大背景为全球气候变暖,随着天山地区气温上升,(蒸发量加大)部分区域的冰川和积雪消融速度加快;气温升高使得部分区域降水形式将由降雪向降雨转变,降雪率减少,导致冰川和
31、积雪的物质来源减少。第(3)题,冰川和积雪消融使得原冰雪覆盖区域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反射率降低,从而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量,加剧山区的升温速度。第(4)题,当地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从短期来看,冰川消融量加大使得补给量增加,河流径流量加大。从长期来看,天山冰川融化导致冰川储水量减少,进而导致未来冰川消融量减少,径流量减少。答案:(1)总体呈退缩趋势;冰川的退缩速率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3 000米以下最明显);冰川的退缩速率与冰川面积呈负相关。(2)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天山地区气温上升(蒸发量加大),部分区域的冰川和积雪消融速度加快;部分区域降水形式将由降雪向降雨转变,降雪率减少,导致冰川和积雪的物质来源减少。(3)气温变化趋势:上升。原因:冰川和积雪消融使得原冰雪覆盖区域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反射率降低,从而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量,加剧山区的升温速度。(冰川退缩对山区升温过程具有“增强”效应。)(4)赞同。天山地区河流补给的主要来源是冰川融水,短期来看,消融量加大,径流量加大。或不赞同。天山冰川融化导致冰川储水量减少,长期来看,消融量减少,径流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