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轻巧夺冠4915-16苏教版(无)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学习积累】“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2、”。“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一、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下面的拼音你们肯定没问题的,只是注意把字写好看,写
3、正确。(7分)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
4、、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Sh shn ln ln Rn ci j j D mng dn dn填完后,仔细看一看,这些成语在格式上很相似,你能再想出四个吗?填在下面的横线上。_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4
5、分)壁()魅()峻()挠()璧()魁()竣()饶()三、同学们,这学期,你们学了不少课文,看了不少的课外书报,真为你感到高兴,因为你们又积累了不少的知识,看看下面的题目会做吗?(5分)1、“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两句词描写的是()A、春天景色B、夏天景色C、秋天景色D、冬天景色2、下面不是三国故事的是()A、赤壁大战B、草船借箭C、三顾茅庐D、负荆请罪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A、汉朝名将霍去病B、汉朝名将李广C、赵国名将廉颇D、三国名将赵云4、西游记里面的主人公孙悟空神通广大,他在花果山的名字叫()A、孙悟空B、齐天大圣C、孙行者D、美猴王5、下
6、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地点是()A、北京B、罗马C、希腊D、美国【巩固运用】一、 辨清词义再填空。(2分)描写描绘这件艺术铜鼎深入细致地()了当时的风俗人情、桥梁建筑。这部文学作品的第三章极细腻地()了苏州风土人情。二、按要求改写句子或造句。(9分)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第三者转述)(2分)听到申奥成功的喜讯,全国人民都很激动。(改成带问号的句子,句意不变)(2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翻译成为现代文)这句话是我国古代文学家_说的。_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3分)根据“骄傲”的不同意思造句。(2分)A、骄傲(表示气焰嚣张)_B、骄傲(表示自豪)_
7、三、 认真阅读下面的句子,找出有毛病的地方,并改正在横线上。(2分)(1)每个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2) 平静的河面上,有一只小船迎着风浪向岸边驶来。四、口语交际。(4分)小明在正在阳台上浇花,楼下的刘阿姨说:“小明,你真爱美啊,我刚晾的被单也锦上添花了。”(1)刘阿姨说话的意思是: (2)如果你是小明,应该怎样回答刘阿姨?【快乐阅读】阅读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做着的事情,有些同学认为阅读很难,其实并不是这样,关键是你要将文章读懂。先静下心来读它三遍试试!一、阅读短文啄破硬壳,完成练习。(7分)啄破硬壳我们无数次地吃过鸡蛋,但很少有人亲眼看见过小鸡雏从蛋壳里钻出来的场面。那一年,我领
8、着女儿到农村去,恰巧遇见了老乡家的母鸡在孵小鸡。那是一只芦花色的母鸡,趴在土炕一角草筐里的鸡蛋上倾注着自己全部的母爱。鸡蛋挺多的,我们能听到小鸡雏在蛋壳里面用力地啄壳的声音,“嗒,嗒嗒”那声音虽弱小,却震撼着人心,这是小鸡雏在用自己的生命撞击着铜墙铁壁似的硬壳。过了好久,一个湿乎乎的小脑袋才很艰难地从里面钻了出来。女儿的目光集中在一个啄壳声响了好长一段时间的鸡蛋上了。那鸡蛋壳的上端已经露出来米粒大小的孔,从那个小孔里看见鸡雏用力啄壳的硬喙。“嗒,嗒”几分钟过去了,那小孔还是米粒大小,似乎没有变化。女儿为了要帮小鸡雏,她不顾老母鸡威胁的叫声,伸出手来要去剥那个硬壳。这时,站在一旁一直没有吱声的老
9、大娘看出了女儿的心思,她一把拦住了女儿。大娘说:“孩子,别去碰它,这小鸡雏只有靠自己啄破硬壳才能活,你帮了它,也许就是害了它。”只有靠自己啄破硬壳才能活。老母鸡是最护自己的孩子的,可是它却“冷酷”地让鸡雏自己钻出蛋壳。农村老大娘无意中说的这句话那样平凡,而其中蕴藏的道理却让人思索。1、根据你的理解,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平凡()冷酷()2、大娘的话里蕴藏着什么道理?(2分)3、你怎么评价老母鸡的“冷酷”呢?(3分)二、 _“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古来赞美荷花的诗句不计其数,荷 花固然值得赞美,但我更爱那平凡朴实的荷叶。 如果没有荷叶,只剩下一枝枝光杆荷花,孤独无依地站着,就
10、显得单调。()没有荷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就长不出漂亮的荷花。 看啊,荷叶墨绿、浑圆、厚重。久旱初雨,对像珍珠一般宝贵的雨水,它 们一点一滴也不沾唇,总是小心翼翼地把水保存起来,留给池中的鱼儿。风雨袭来,它们紧密团结,连成一片,不怕风吹雨打,就是身子被吹翻过来也要保 护荷花。烈日如火,它们静静地展开大手,像二把把凉伞,为嬉戏的鱼虾撑起一片绿色的天空。 荷叶可作药材,去热清火;荷叶可作包装材料,不怕水浸,不怕油污 1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在文中的()里。 既然就 如果就 2把适合的短文题目写在横线上。 3用“ _”画出文中两个比喻句。 4荷叶还有什么作用,你能接下去写吗? _5你喜欢荷叶吗?为什么?_作文我最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