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南省株洲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老师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20346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株洲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老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湖南省株洲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老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湖南省株洲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老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湖南省株洲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老师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湖南省株洲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老师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湖南省株洲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老师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湖南省株洲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老师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湖南省株洲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老师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湖南省株洲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老师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湖南省株洲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老师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湖南省株洲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老师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湖南省株洲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老师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湖南省株洲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老师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湖南省株洲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老师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湖南省株洲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老师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湖南省株洲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老师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湖南省株洲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老师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湖南省株洲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老师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湖南省株洲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老师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湖南省株洲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老师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湖南省株洲市重点高中2022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语文本试卷共五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50分,时量150分钟。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材料一:书写的主要功能是记事、指意、表达意义。但是,发展到后来却成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书法。书法也被称为“心画”,画的不是客观对象,而是画心灵所感受到的东西。核心是独特的原创性:写自己的心情,创立自己的风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在很多方面都和现代艺术的追求有很高的相似度,但却比西方现代艺术早了一千年。文人对书法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后来便发展到将书法的笔墨引入绘画,那么绘画也不再是画自然客体,而是画主观体验。文人画

2、就这样顺理成章地形成了。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无论是简约古朴的甲骨文,还是气势雄浑的金文,对美的追求都是一以贯之的。但书法成为艺术表现的语言,形成在王羲之时期。他的丧乱帖的书写形式,经典地表达了他的心境和情感。我们一起来仔细看看这件作品的内容: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大致意思是,时局动乱不堪,祖墓惨遭破坏,实在令人追思难抑,哀嚎不止,痛彻心肝。即使祖墓很快修复了,我也没有机会赶回去凭吊,悲哀之情愈来愈深,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面对着纸,我泣不成声。他的那种悲怆、无奈之情,在文字

3、中表露无遗。古代强调厚葬,给去世的家人准备一个好地方安葬,使他们在那儿能够安享另一个世界的生活。另外古代还有“祖荫”的概念,祖先的安葬和陪葬的方式,对后代有直接影响。如果由于战乱或其他原因不能在合适的地方安葬祖先,宁可暂时不安葬,也不能随意乱葬。祖坟被破坏当然是很严重的事件,所以才会给王羲之带来这么大的打击。这件作品也让我们再一次看到古人的生死观,活着的人和故去的人之间的纽带,永远不会断裂。王羲之不仅用文字描述了这种丧乱之际“痛贯心肝”的感受,还用书法的形式把它呈现了出来。这件作品,字体都不平正,轻重缓急变化很大,起始比较沉郁,越写越感到愤慨悲伤,笔走龙蛇,感情随着笔尖恣肆宣泄而出。在绘画中,

4、色彩和笔触能够直接表达情绪。用墨写在宣纸上的中国书法,笔力和笔痕同样能直接表达情绪。王羲之这件书法,开启了以文字的线条形态和结构表达感情的先河。即便你不能完全辨认出王羲之的每个字,也一样能从书法线条的轻重缓急、间架结构里,感觉到书写者速度、力度乃至激动情绪逐步的变化。宗白华先生在论和晋人的美中说:“晋人风神潇洒,不滞于物,这优美的自由的心灵找到一种最适宜于表现他自己的艺术。这就是书法中的行草。行草艺术纯系一片神机,无法而有法,全在于下笔时点画自如,一点一捺皆有情趣,从头至尾,一气呵成,如天马行空,游行自在。这种超妙的艺术,只有晋人萧散超脱的心灵,才能心手相应,登峰造极。”从功能性的记事、表意,

5、转变为抒发性的、表现性的创作,这是从古代艺术向现代艺术一个巨大的飞跃。中国不是唯一一个重视书法的国家,欧洲很早也发展出了哥特式的书法,此外阿拉伯书法也非常有名,还有很多种字体。但这些书法的根本目的依然是表述所书写的内容,是用特定的书写规则表达某种意思和装饰性的美感。这一点是很多美术史家从来没有谈过的,我们需要用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古代艺术,能理解这些变化的文化内涵。(摘编自曹星原:书法如何成了艺术)材料二:对中国人来说,美,是对生活、生命的升华,但它们从来不曾脱离生活,而是与日常生活相连、与内心情感相连。我们看秦碑汉简、晋人残纸,在上面书写的人,许多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但他们对美的追求却丝毫没有松懈

6、。时光掩去了他们的脸,他们的毛笔在暗中舞动,在两千年之后,成为被我们伫望的经典。永和九年的兰亭雅集,王羲之趁着酒兴,用鼠须笔和蚕茧纸一气呵成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文字开始时还是明媚的,是被阳光和山风洗灌后的通透,是呼朋唤友、无事一身轻的轻松,但写着写着,调子却陡然一变,文字变得沉痛起来,真是一个醉酒忘情之人,笑着笑着,就失声痛哭起来。那是因为对生命的追问到了深处,便是悲观。这种悲观,不再是对社稷江山的忧患,而是一种与生俱来又无法摆脱的孤独。兰亭集序寥寥324字,却把一个东晋文人的复杂心境一层一层地剥给我们看。于是,乐成了悲,美丽

7、成了凄凉。实际上,庄严繁华的背后,是永远的凄凉。打动人心的,是美,更是这份凄凉。(摘编自祝勇汉字,书写之美)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自古就有“书画同源”之说,说明绘画与书法二者密不可分,材料一的相关分析支持了这一说法。B. 中国书法与西方现代艺术的追求相似度很高,却早其千余年,可将中国书法看成后者的先声。C. 其他国家也有书法,但相比中国书法其实用功能和装饰意味更明显,表现功能要差一些。D. 从兰亭集序的内容和王羲之的书写中,我们能体会到他思考生死问题时的内心感受。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丧乱帖中的“丧乱”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

8、破歌中的“丧乱”,意思是死丧祸乱,都是指战乱。B. 王羲之的丧乱帖开启了以文字的线条形态和结构表达感情的先河,成为书法艺术的起源。C. 王羲之的丧乱帖和兰亭集序都涉及了死亡话题,二者表达了中国古人相同的生死观。D. 中国古人借助汉字书写来呈现心情,所以我们必须弄清所写内容才能理解作者情绪的变化。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最能支持材料一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A. 行笔真如野鹤闻鸣,飘飘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从此出。B. 汉字是由“象形”发展而来的,书法就是汉字造型艺术。C. 书道妙在性情,能在形质。然性情得于心而难明,形质当于目而有据。D. 如果脱离了汉字的实用属性,书法艺术也就成了空中楼阁。4

9、. 两则材料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5.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丧乱帖和兰亭集序两幅书法作品在布局和书写上不同的原因。【答案】1. B 2. A 3. C 4. (1)内容上:材料一通过王羲之的丧乱贴论述了核心观点“书法是用某种形式呈现作者的心灵和感受”;材料二通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说明“打动人心的,是美,更是凄凉的心境”。(2)表达方式上:材料一侧重论述(议论),语言平和缜密,旨在阐释艺术原理;材料二抒发个人的感悟和思考,侧重抒情,语言优美,感染力强。 5. 书法是表达心情的艺术,丧乱帖是王羲之在激愤悲痛的状态下写就的;而兰亭集序是对生命的思考和追问,是在较为理性平和的状态下写成的

10、。【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中国书法与西方现代艺术的追求相似度很高”理解错误。原文信息是“它在很多方面都和现代艺术的追求有很高的相似度,但却比西方现代艺术早了一千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在很多方面都和现代艺术的追求有很高的相似度”,文中“它”指的是“书法”,可见这里比较的是“书法”和“现代艺术”,而不是“中国书法”和“西方现代艺术”,所以中国书法与西方现代艺术并无直接的渊源,“相似”应该是异曲同工的巧合。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B.“王羲之的丧乱帖成为书法艺术的起源”错误,原文是“王羲之这件书法,开启了

11、以文字的线条形态和结构表达感情的先河”,可见选项表述偷换概念。C.“二者表达了中国古人相同的生死观”错误,由原文“这件作品也让我们再一次看到古人的生死观,活着的人和故去的人之间的纽带,永远不会断裂”可见丧乱贴表达的是生者与死者(祖先和子孙)间的纽带不会被切断;兰亭集序有“故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强调的是“死生亦大矣”,即“死生是一件大事”,可见并不相同。D.“所以我们必须弄清所写内容才能理解作者情绪的变化”强加因果。据材料一倒数第三段“即便你不能完全辨认出王羲之的每个字,也一样能从书法线条的轻重缓急、间架结构里,感觉到书写者速度、力度乃至激动情绪逐步的变化”可知,有时我们无须弄清所写

12、内容,就能从书法线条的轻重缓急、间架结构里理解作者情绪的变化,选项表述过于绝对。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的核心观点是“书法是用某种形式呈现作者的心灵和感受”。A.“行笔真如野鹤闻鸣”体现了中国书法自由飘逸特点;B.说明汉字书法是汉字象形特点的产物;C.“书道妙在性情,能在形质”是说“形质”就是书法形式,“性情”是人的心灵。即“书法是用某种形式呈现作者的心灵和感受”,与材料一的核心观点相符合。D.是说明汉字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关系。ABD三者与文章观点关系都不密切。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要点以及表达方式的能力。(1)内容上:由材料一

13、原文,书法是“写自己的心情,创立自己的风格”“但书法成为艺术表现的语言,形成在王羲之时期。他的丧乱帖的书写形式经典地表达了他的心境和情感”,可见材料一通过王羲之的丧乱贴论述了核心观点“书法是用某种形式呈现作者的心灵和感受”;由材料二“兰亭序寥寥324字,却把一个东晋文人的复杂心境一层一层地剥给我们看。于是,乐成了悲,美丽成了凄凉。实际上,庄严繁华的背后,是永远的凄凉。打动人心的,是美,更是这份凄凉”,可见材料二通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说明“打动人心的,是美,更是凄凉的心境”。(2)表达方式上:材料一第一至第三段是议论,提出观点“书法成为艺术表现的语言”“表达了心境和情感”;第四、五段引用王羲之丧乱

14、帖内容,主要是记叙;第六段至第九段又重点议论,由王羲之丧乱帖以书法和内容如何表达个人情感,再到宗白华先生行草可以表达心灵。综上所述,材料一侧重论述(议论),语言平和缜密,旨在阐释艺术原理“书法是用某种形式呈现作者的心灵和感受”;由材料二“他们对美的追求却丝毫没有松懈。时光掩去了他们的脸,他们的毛笔在暗中舞动,在两千年之后,成为被我们伫望的经典”“于是,乐成了悲,美丽成了凄凉。实际上,庄严繁华的背后,是永远的凄凉。打动人心的,是美,更是这份凄凉”,可见材料二抒发个人的感悟和思考,侧重抒情,语言优美,感染力强。【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以及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从布

15、局上看。由宗白华的议论“行草艺术纯系一片神机,无法而有法”可知丧乱帖是行草,连笔甚多,“这件作品,字体都不平正,轻重缓急变化很大,起始比较沉郁,越写越感到愤慨悲伤,笔走龙蛇,感情随着笔尖恣肆宣泄而出”,可知字与字间笔画轻重疏密差异甚大;由原文兰亭集序是“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趁着酒兴,用鼠须笔和蚕茧纸一气呵成”,古人“对美的追求却丝毫没有松懈”,可以概括出兰亭集序是行书,笔画清晰平和,用墨均匀。从书写上看。丧乱帖“笔走龙蛇,感情随着笔尖恣肆宣泄而出”,可见是一气呵成;从文面上看没有涂抹;兰亭集序“文字开始时还是明媚的,是被阳光和山风洗灌后的通透,是呼朋唤友、无事一身轻的轻松,但写着写着,调子却

16、陡然一变,文字变得沉痛起来”则有明显停顿,表现出斟酌的顿挫,文面上有明显的修改痕迹。原因:因为书法是表达心情的艺术。丧乱帖是王羲之在“时局动乱不堪,祖墓惨遭破坏”“哀嚎不止,痛彻心肝”的激愤悲痛的状态下写就的,感情不可抑制,一气呵成的;而兰亭集序是对生命的思考和追问,是在较为理性平和的状态下写成的。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惑奸谗抄检大观园(节选)曹雪芹又到探春院内。众人来了,探春冷笑道:“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既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他们所有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着呢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

17、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便命丫头们把箱柜、镜奁、妆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齐打开,请凤姐去抄阅。凤姐笑道:“既然丫头们的东西都在这里,就不必搜了。”探春冷笑道:“你果然倒乖。连我的包袱都打开了,还说没翻。明日敢说我护着丫头们,不许你们翻了。你趁早说明,若还要翻,不妨再翻一遍。”凤姐知道探春素日与众不同的,只得陪笑道:“我已经连你的东西都搜查明白了。”周瑞家的等都陪笑说:“都翻明白了。”那王善保家的素日虽闻探春的名,那是为众人没眼色没胆

18、量罢了,那里一个姑娘就这样起来;况且又是庶出,他敢怎么。自己又是邢夫人的陪房,连王夫人尚另眼相看,何况别个?他便要趁势作脸献好,因越众向前拉起探春的衣襟,故意一掀,嘻嘻笑道:“连姑娘身上我都翻了,果然没有什么。”一语未了,只听“拍”的一声,王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一掌。探春登时大怒,指着王家的问道:“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你天天作耗,专管生事。如今越性了不得了。你打谅我是和你们姑娘那么好性儿,由着你们欺负他,就错了主意!你搜检东西我不恼,你不该拿我取笑儿!”凤姐、平儿等忙与探春束裙整袂,口内喝着王善保家的说:“快出去,不要提起了。”又劝探春休得生气。探春冷笑道:“我但凡有气,早一头碰死了

19、!明儿一早,我先回过老太太、太太,然后过去给大娘赔礼。该怎么,我就领!”那王善保家的讨了个没意思,在窗外只说:“罢了,罢了,这也是头一遭挨打。我明儿回了太太,仍回老娘家去罢。这个老命还要他做什么!”探春喝命丫鬟道:“你们听着他说话!还等我和他对嘴去不成?”待书听说,便出去说道:“妈妈,你知点道理儿,省一句儿罢。你果然回老娘家去,倒是我们的造化了。只怕你舍不得去。你去了,叫谁讨主子的好儿,调唆着查考姑娘,折磨我们呢?”凤姐笑道:“好丫头。真是有其主必有其仆。”探春冷笑道:“我们做贼的人,嘴里都有三言两语的。就只不会背地里调唆主子!”平儿忙也陪笑解劝,一面又拉了待书进来。周瑞家的等人劝了一番。凤姐

20、直待服侍探春睡下,方带着人往对过暖香坞来。遂到惜春房中来。因惜春年少,吓的不知当有什么事,故凤姐也少不得安慰他。谁知竟在入画箱中寻出一大包金银锞子来,又有一副玉带板子并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因问是那里来的,入画只得跪下哭诉真情,说:“这是珍大爷赏我哥哥的”惜春说:“我竟不知道。这还了得!嫂子别饶他这次方可嫂子若饶他,我也不依。”凤姐道:“素日我看他还好。谁没一个错,只这一次。二次犯下,二罪俱罚。”来迎春房内时,迎春已经睡着了,遂往丫鬟们房里来。因司棋是王善保的外孙女儿,凤姐倒要看看王家的可藏私不藏,遂留神看他搜检。先从别人箱子搜起,皆无别物。及到了司棋箱子中搜了一回,才要盖箱时,周瑞家的伸手掣出

21、一双男子的锦带袜并一双缎鞋来。又有一个小包袱,打开看时,里面有一个同心如意并一个字帖儿。一总递与凤姐。凤姐看那帖子是大红双喜笺帖,是司棋表弟潘又安的。这王家的一心只要拿人的错儿,不想反拿住了他外孙女儿,又气又臊,只恨没地缝儿钻进去。凤姐只瞅着他嘻嘻的笑,向周瑞家的笑道:“这倒也好。不用你们作老娘的操一点儿心,他鸦雀不闻的给你们弄了一个好女婿来,大家倒省心。”周瑞家的也笑着凑趣儿。王家的气无处泄,便自己回手打着自己的脸。凤姐带了人,拿了赃证回来,且自安歇,等待明日料理。(有删改)【注】选自红楼梦第74回。因贾母的丫鬟傻大姐在大观园内拾到了绣春囊(青年男女表示情意的一种信物,是绣有暧昧图案的香囊)

22、,被贾赦之妻邢夫人得到,交给了掌管贾家内政大权的贾政之妻王夫人。王夫人盛怒之下,责问当家人王熙凤之后,又下命令对住在大观园里的丫鬟、婆子们进行突击搜查。6. 下列对节选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抄检大观园时,王善保家的冲在前面,却被探春打了一个巴掌,随后又查出了自己的外孙女司棋的情事。这样的情节设置非常巧妙。B. 贾探春打王善保家一巴掌在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的同时,也表达出对这次抄检行为的极大愤怒。C. 回目中“惑奸谗”三个字暗示着曹雪芹的情感倾向。文本通过人物对话和具体情节设置等,让读者体会到作者对这次抄检传达出的不赞同的态度。D. 选文故事表现了贾探春和王善

23、保家之间那种势不两立的仇恨对峙,折射出当时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7. 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凤姐说“好丫头。真是有其主必有其仆”这句话,其用意是说主人和仆人有着一样的个性。B. 贾探春在婢仆前竭力维护自己的威信与尊严。“心内没有成算的”王善保家的不懂得这一点,动手动脚,所以当场挨了一巴掌。C. 选文中贾探春与贾迎春面对凤姐等人时有不同的答话和语气,说明二者的阶级地位和性格特点是截然不同的。D. 选文结尾写王善保家的在凤姐、周瑞家的等人的调侃中泄气打脸,这一细节说明她带人查抄大观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8.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贾探春、贾惜春和王熙凤的形象特点。9. 选

24、文是怎样通过其他人物的表现来侧面烘托贾探春这一形象的?【答案】6. D 7. C 8. 贾探春:能够洞察贾府的危机,有远见;敢于抗争,性情刚烈。贾惜春:年小怕事,主动与丫鬟入画撇清关系,做事有点决绝。王熙凤:说话得体,做事周全,城府极深,能见机行事。 9. 通过凤姐、周瑞家的和平儿等人对贾探春的陪笑、解劝甚至服侍,侧面表现贾探春的刚烈性格。通过写王善保家的自恃身份尊贵等心理活动,侧面表现出贾探春具备不惧权势的胆识。通过对丫鬟待书呵斥王善保家的描写侧面写贾探春的能言善辩。【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D.“折射出当时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错,选文通过贾探春和王善保家

25、的之间那种势不两立的对峙,重在表现探春“玫瑰花”一样不惧权势的胆识。王善保家的虽然自恃身份尊贵,但根本上讲,她仍然属于贾府的“婆子”,是侍女一级。探春虽为庶出,但属于“主子”,且王熙凤都对探春有所顾忌。如果反映等级制度的森严怎可能会王善保家的拉起探春的衣襟这一情节。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二者的阶级地位和性格特点是截然不同的”错,探春是嫡出,王熙凤是贾琏之妻,二者在贾府都属于“主子”,都是封建地主阶层,阶级地位并无不同,只是二人性格不同。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的能力。(1)贾探春:根据“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

26、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可知,其能够洞察贾府的危机,有远见;根据“一语未了,只听拍的一声,王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一掌”可知,敢于抗争,性情刚烈。(2)贾惜春:根据“因惜春年少,吓的不知当有什么事”可知,年小怕事;根据“我竟不知道。这还了得!嫂子别饶他这次方可嫂子若饶他,我也不依”可知,主动与丫鬟入画撇清关系,做事有点决绝。(3)王熙凤:根据“凤姐知道探春素日与众不同的,只得陪笑道:我已经连你的东西都搜查明白了。”可知,说话得体;根据“凤姐、平儿等忙与探春束裙整袂,口内喝着王善保家的说:快出去,不要提起了。”可知,能见机行事;根据“故凤

27、姐也少不得安慰他”“素日我看他还好。谁没一个错,只这一次。二次犯下,二罪俱罚。”可知,做事周全;根据“凤姐倒要看看王家的可藏私不藏,遂留神看他搜检”可知,城府极深。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根据“待书听说,便出去说道:妈妈,你知点道理儿,省一句儿罢。你果然回老娘家去,倒是我们的造化了。只怕你舍不得去。你去了,叫谁讨主子的好儿,调唆着查考姑娘,折磨我们呢?凤姐笑道:好丫头。真是有其主必有其仆。”可知,本处通过丫鬟待书呵斥王善保家的描写以及王熙凤对待书的评价侧面写贾探春的能言善辩;通过王善保家的心理活动“自己又是邢夫人的陪房,连王夫人尚另眼相看,何况别个?”点出王善保家的自恃身

28、份尊贵;但是“王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一掌”,可见,王善保家的所谓“尊贵”在探春眼里,不值一提,本处通过写王善保家的自恃身份尊贵等心理活动,侧面表现出贾探春不惧权势的胆识;根据“凤姐知道探春素日与众不同的,只得陪笑道周瑞家的等都陪笑说”“平儿忙也陪笑解劝”“凤姐直待服侍探春睡下,方带着人往对过暖香坞来”可知,过凤姐、周瑞家的和平儿等人对贾探春的陪笑、解劝甚至服侍,侧面表现贾探春的刚烈性格。三、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宜阳之役,冯章谓秦王曰:“不拔宜阳,韩、楚乘吾弊,国必危矣!不如许楚汉中以欢之。楚欢而不进,韩必孤,无奈秦何矣!”王

29、曰:“善。”果使冯章许楚汉中,而拔宜阳。楚王以其言责汉中于冯章。冯章谓秦王曰:“王遂亡臣,因谓楚王曰:寡人固无地而许楚王。”或谓秦王曰:“臣窃惑王之轻齐、易楚,而卑畜韩也。臣闻,王兵胜而不骄,伯王约而不忿。胜而不骄,故能服世;约而不忿,故能从邻。今王广德魏、赵,而轻失齐,骄也;战胜宜阳,不恤楚交,忿也。骄、忿非伯王之业也。臣窃为大王虑之而不取也。”“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故先王之所重者,唯始与终。何以知其然?昔智伯瑶残范、中行,围逼晋阳,卒为三家笑;吴王夫差栖越于会稽,胜齐于艾陵,为黄池之遇,无礼于宋,遂与勾践禽,死于干隧。二者非无功也,能始而不能终也。”“今王破宜阳残三川而使天下之士不敢

30、言雍天下之国徙两周之疆而世主不敢交塞阳侯取黄棘而韩楚之兵不敢进王若能为此尾,则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王若不能为此尾,而有后患,则臣恐诸侯之君,河、济之士,以王为吴、智之事也。”“语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今大王皆有骄色,以臣之心观之,天下之事,依世主之心,非楚受兵,必秦也。何以知其然也?秦人援魏以拒楚,楚人援韩以拒秦,四国之兵敌而未能复战也。齐、宋在绳墨之外以为权。秦先得齐、宋,则韩氏铄,韩氏铄,则楚孤而受兵也;楚先得之,则魏氏铄,魏氏铄,则秦孤而受兵矣。若随此计而行之,则两国者必为天下笑矣。”(选自战国策秦策,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31、. 今王破宜阳/残三川而使天下之士不敢言雍/天下之国徙两周之疆/而世主不敢交/塞阳侯/取黄棘/而韩楚之兵不敢进/B. 今王破宜阳/残三川而使天下衣土不敢言/雍天下之国/徙两周之疆而世主不敢交塞/阳侯取黄棘/而韩楚之兵不敢进/C. 今王破宜阳/残三川/而使天下之士不敢言雍/天下之国徙两周之疆/而世主不敢交塞/阳侯取黄棘/而韩楚之兵不敢进/D. 今王破宜阳/残三川/而使天下之士不敢言/雍天下之国/徙两周之疆/而世主不敢交/塞阳侯/取黄棘/而韩楚之兵不敢进/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中,汉水中游郧阳一带,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秦曾“南取汉中之地”;三国

32、时,刘备曾发起汉中之战。B. 绳墨,本指木工打直线用的墨线,后引申为法度。“背绳墨以追曲兮”中“绳墨”取本义,与文中不同。C. 诗,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现存305篇。“风雅颂”与“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D. 伯王,即“霸王”,为诸侯之长,有会诸侯、朝天子之职,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均为公认的“伯王。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宜阳之战中,为避免韩楚结盟使秦国陷入危机之中,冯章向秦王进言,若拉拢楚国,韩国便对秦国没有威胁了。B. 谏者进言既肯定了秦王已取得的成就,也表达了对诸侯之君、河济之士会让秦王步智伯、夫差后尘的担忧。C. 宜阳之战达到目的后,秦

33、王再次按照冯章的建议,以冯章已死、秦无地为由,拒绝履行“许楚汉中”的诺言。D. 谏者认为,秦国应改变援魏抗楚的策略,与楚国交好,否则楚国、秦国都可能遭受兵祸,最终沦为天下笑柄。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或谓秦王曰:臣窃惑王之轻齐、易楚,而卑畜韩也。(2)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故先王之所重者,唯始与终。14. 同样是向秦王进言,冯章和谏者的出发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0. D 11. B 12. C 13. (1)有人对秦武王说:我私下感到疑惑,大王您轻视齐国,看不起楚国,用鄙视的态度对待韩国。(2)诗经说:万事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很少能够有(良好

34、的)结果。因此先王所看重的,是善始善终。 14. 冯章只从眼前利益出发,只注重秦国当下的一战之胜、一地之失(没有考虑眼下的做法对未来的影响);而谏者从国家的长治久安出发(从秦国长久稳定的角度出发),建议做好秦、韩、楚、魏四国之间的平衡。【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如今大王您攻破宜阳,横扫三川,使得天下的士人不敢开口议论;切断诸侯之间的联系,改变二周的疆界,使得国君之间不敢往来;堵塞阳侯隘口,夺取黄棘,使得韩、楚之兵不敢西进。“三川”做“残”的宾语,省略主语“王”,其后断句,排除AB;“天下之国”做“雍”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雍天下之国”和“徙两周之疆”的句式一致

35、,各自断开,排除C。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背绳墨以追曲兮中绳墨取本义,与文中不同”错误。“背绳墨以追曲兮”的意思是“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所以“背绳墨以追曲兮”中的“绳墨”用的是引申义,意为规矩、法度,与文中意思相同。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C.“秦王再次按照冯章的建议,以冯章已死、秦无地为由”错误。由原文“王遂亡臣,因谓楚王曰:寡人固无地而许楚王。”可知,冯章对秦武王说:“大王您就让我逃走,然后对楚王说:我本来就没有答应割让土地给楚王。” 由此可知,“亡”是“使逃跑”的意思

36、,是以冯章逃走,秦王本来就没有答应割让土地给楚王为由,拒绝履行“许楚汉中”的诺言。不履行对楚国的承诺也不是冯章的提议。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或”,有人;“窃”,私下;“轻”,轻视;“易”,看不起;“卑畜”,用鄙视的态度对待。(2)“鲜”,很少;“克”,能够;“唯”,只是;“始与终”,善始善终。【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由原文“宜阳之役,冯章谓秦王曰:不拔宜阳,韩、楚乘吾弊,国必危矣!不如许楚汉中以欢之。楚欢而不进,韩必孤,无奈秦何矣!”可知,宜阳之战中,冯章对秦武王说:“如果不攻下宜阳,韩、楚两国趁我国兵力疲敝(前来

37、进犯),秦国就危险了!不如答应把汉中之地割让给楚国,让楚国高兴。楚国一高兴,就不会进兵,韩国一定会孤立无援,(这样),韩国对秦国就没有办法了!”由此可知,冯章只从眼前利益出发,只注重秦国当下的一战之胜、一地之失(没有考虑眼下的做法对未来的影响)。由原文“(或)谓秦王曰:臣窃惑王之轻齐、易楚,而卑畜韩也。臣闻,王兵胜而不骄,伯王约而不忿。胜而不骄,故能服世;约而不忿,故能从邻。今王广德魏、赵,而轻失齐,骄也;战胜宜阳,不恤楚交,忿也。骄、忿非伯王之业也。臣窃为大王虑之而不取也”可知,(有人)对秦武王说:“我私下感到疑惑,大王您轻视齐国,看不起楚国,用鄙视的态度对待韩国。我听说,王者取胜也不骄傲,

38、霸主与人定约而不盛气凌人。取胜了也不骄傲,所以能使世人诚服;与人订约而不盛气凌人,所以能使邻国顺从。如今,大王对赵、魏广施恩德,却对失去齐国不以为意,这是骄傲自满的表现;取得宜阳大捷,不顾虑与楚国的交情,这是盛气凌人的表现。骄、忿不是取得王者和霸主功业(应有的风范),我私下为大王考虑,认为这种做法不可取。”由此可知,而谏者从国家的长治久安出发(从秦国长久稳定的角度出发),建议做好秦、韩、楚、魏四国之间的平衡。参考译文:宜阳之战中,冯章对秦武王说:“如果不攻下宜阳,韩、楚两国趁我国兵力疲敝(前来进犯),秦国就危险了!不如答应把汉中之地割让给楚国,让楚国高兴。楚国一高兴,就不会进兵,韩国一定会孤立

39、无援,(这样),韩国对秦国就没有办法了!”武王说:“好。”(武王)果然派冯章出使楚国,许诺把汉中之地割让给楚国,于是秦国攻下了宜阳。楚怀王根据冯章所说,向他索要汉中之地。冯章对秦武王说:“大王您就让我逃走,然后对楚王说:我本来就没有答应割让土地给楚王。”(有人)对秦武王说:“我私下感到疑惑,大王您轻视齐国,看不起楚国,用鄙视的态度对待韩国。我听说,王者取胜也不骄傲,霸主与人定约而不盛气凌人。取胜了也不骄傲,所以能使世人诚服;与人订约而不盛气凌人,所以能使邻国顺从。如今,大王对赵、魏广施恩德,却对失去齐国不以为意,这是骄傲自满的表现;取得宜阳大捷,不顾虑与楚国的交情,这是盛气凌人的表现。骄、忿不

40、是取得王者和霸主功业(应有的风范),我私下为大王考虑,认为这种做法不可取。”“诗经说:万事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很少能够有(良好的)结果。因此先王所看重的,是善始善终。怎么知道是这样呢?过去智伯瑶灭掉了范氏、中行氏,(又)围攻晋阳(以求灭赵),最终被韩、赵、魏三家耻笑;吴王夫差让越王勾践退守至会稽山,又在艾陵打败齐国,主持黄池会盟,对宋无礼,最后被勾践所擒获,死在干隧。这二人并不是(最初)没有战功,但都只有(好的)开始而不能有(好的)结局。”“如今大王您攻破宜阳,横扫三川,使得天下的士人不敢开口议论;切断诸侯之间的联系,改变二周的疆界,使得国君之间不敢往来;堵塞阳侯隘口,夺取黄棘,使得韩、

41、楚之兵不敢西进。大王如果能保持这种好势头到最后,三王不难成为四王(武王成为夏禹、商汤、周武之后的第四位开国之王),五霸也不难成为六霸(武王成为五霸之后的第六个霸主)。大王如果不能保持这种好势头到最后,以后就会有大的祸患,那么我担心各国的君主和河、济一带的谋士会让大王步夫差、智伯的后尘。”“古语说:走百里的路程,走了九十里,还只算到了一半。这是说走完最后一程的艰难。如今大王常常有骄傲的神色,以我的见解来看,天下的事情,根据国君的想法,不是楚国遭受兵祸,就一定是秦国遭受兵祸。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秦人援助魏国抵抗楚国,楚人援助韩国抵抗秦国。四国的兵力相当,不能再开战。齐、宋在四国框架法度之外,把它们

42、当作秤锤(调节双方力量)。秦国先拉拢到齐、宋,韩国就会被削弱,韩国削弱了,楚国就会被孤立而遭受兵祸;楚国先拉拢到齐、宋,魏国就会被削弱,魏国削弱了,那么秦国就会被孤立而遭受兵祸。如果照这样行事,秦、楚两国定会被天下人所嘲笑。”(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注】沈:同“沉”。绿蚁:本来指古代酿酒时上面浮的碎屑沫子,也叫浮蚁。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玉人浴出新妆洗

43、”一句,以美人喻梅花,表现了梅花轻盈娇美、冰清玉洁的特征。B. 词的上片和下片写梅花的角度不同,上片侧重于侧面烘托,下片侧重于正面描写。C.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与词人醉花阴中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都运用了拟人手法。D. 全词移情于物,以景传情,意中有景,景中寄意,体现了李词的特色。16. 这首词展现了梅花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答案】15. B 16. 词中展现了梅花美丽明艳、冰清玉洁的形象。上片写寒梅雪中绽放,表现梅花的光润明艳、冰清玉洁。下片写月下赏梅,侧面烘托梅花的美丽高洁,赞颂了梅花高洁的品格。【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

44、情感的能力。B.“上片侧重于侧面烘托,下片侧重于正面描写”错误。应是上片侧重于正面描写,下片侧重于侧面烘托。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形象的能力。鉴赏诗词形象,答题时先点明形象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概括诗词是如何表现出该形象特点的,分析概括时注意围绕“诗歌形象”这个中心来写。最后点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本题先要找出词中对梅花进行描写的句子,判断词人对梅花的态度,要适当概括,用简洁的语言阐释。词的上阕咏悔,首先描写寒梅形象。起笔以“雪里”“琼枝”表现梅花傲世不群,独占春首的品性;接着再以“香脸半开”“玉人浴出”拟写梅花花蕾初绽、美丽明艳、柔美俏丽、冰清玉洁,

45、表现寒梅的形神美。下阕赏梅,抒发赏梅情怀。先写月夜饮酒,表现赏梅的豪情逸致;结句“此花不与群花比”,用“群花”侧面烘托了梅花的美丽高洁,赞美了梅花孤高傲寒的品格,又表现了女词人鄙弃世俗的坦荡胸怀。这首词不是单纯地像前人以描写和点染梅花形态美为能事,而是写梅也写人,赏梅也自赏,并把寒梅的形神美和词人的心灵美、感情美融为一体,构成了词的艺术美,塑造了鲜明的艺术形象,创造了深美的艺术意境,吟咏了高洁美好的情怀,可谓格调清新,境界开阔,含蓄有味。(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蜀道难中“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

46、的关注。(2)李密陈情表中,运用左传中的典故,表达报恩之情的两句是“_,_”。(3)黄庭坚登快阁中,诗人表示自己期望坐上归船,决意归隐的两句是“_,_”。【答案】 . 其险也如此 .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 臣生当陨首 . 死当结草 . 万里归船弄长笛 . 此心吾与白鸥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嗟尔”“哉”“陨”“鸥”“盟”等。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红楼梦中有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如葬花吟枉凝眉等,这些诗词通俗易懂,流传广泛。西游记中的诗词虽没有那么多人熟悉,但也_

47、。明清时期,里巷中到处有勾栏瓦舍,“说书”和“看戏”是普通老百姓_的娱乐形式。而这种形式便需要艺人用半文半白的语言,讲述老百姓听得懂的故事。这便促成了文学的大众化转向。由于彼时的文本并不固定,为了让受众听得懂,说书人口中的故事自然要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通俗化改编。所以我们看到的话本里的语言往往具有高度的白话性。但是,诗词这种文学从传统意义上说是_,属于庙堂文学,能够给一部作品增添雅趣。说书人便在非情节部分适当运用诗词来渲染气氛,为“说书”这项艺术提供了别样的仪式感。他们的话本语言大多是雅俗共赏的。和很多同时期的中国古典小说一样,西游记会在故事中夹杂一些诗词。这也是我国古典小说所保留的“话本

48、”的痕迹。这些负责烘托气氛的诗词被大量运用,起到了促进文本流传的作用。总体来讲,这些诗词除了可以渲染氛围外,小说的人物塑造,场景构成等还受到这些诗词影响,诗词的大量运用可以堪称我国古典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些诗词除了可以渲染氛围外,小说的人物塑造、场景构成等还受到这些诗词的影响,诗词的大量运用可以堪称我国古典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B. 这些诗词除了可以渲染氛围外,小说的人物塑造、场景构成等还受到这些诗词的影响,诗词的大量运用堪称我国古典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C. 这些诗词除了可以渲染氛围外,还

49、对小说的人物塑造、场景构成等有重要影响,诗词的大量运用堪称我国古典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D. 这些诗词除了可以渲染氛围外,还对小说的人物塑造、场景构成等有重要影响,诗词的大量运用可以堪称我国古典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20. 为什么说明清时期说书人的话本语言是雅俗共赏的?请根据材料第二段的内容简要概括,要求每条原因均以“说书人”为开头。【答案】18. 比比皆是 喜闻乐见 阳春白雪 19. C 20. 说书人为了迎合听众,会运用半文半白的语言,对所讲故事进行通俗化的改编,因此创作的话本语言往往具有“俗”的一面。说书人为了给作品增添雅趣,会适当运用诗词来渲染气氛,增加艺术创作的“仪式感”,因此创作的话本

50、语言又具有“雅”的一面。【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从前文西游记中的诗词虽没有那么多人熟悉”和转折连词“但”可知,填入成语的意思是数量很多。可以填入“比比皆是”。“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非常多。第二空,从前文“里巷中到处有勾栏瓦舍”可知,百姓们因为喜欢“说书”和“看戏”,才使得勾栏瓦舍数量很多,所以,填入成语应是表达喜欢听喜欢看的意思。可以填入“喜闻乐见”。“喜闻乐见”,形容很受欢迎。第三空,根据语境“诗词这种文学从传统意义上说是属于庙堂文学,能够给一部作品增添雅趣”可知,既然是“庙堂文学”,就应该体现高雅,可以填入“阳春白雪”。“阳春白雪”,形容高深的、

51、不通俗的文学艺术。【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1)结构混乱。“这些诗词除了可以渲染氛围外,小说的人物塑造、场景构成等还受到这些诗词影响”中途易辙,应改为“这些诗词除了可以渲染氛围外,还对小说的人物塑造、场景构成等有重要影响”。(2)重复累赘。“可以堪称”语义重复,应把“可以”去掉。只有C修改正确。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概括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语段大意,然后要在语境中理解“雅俗共赏”的内涵,最后根据题干要求“每条原因均以说书人为开头”概括作答。由“说书和看戏是普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而这种形式便需要艺人用半文半白的

52、语言,讲述老百姓听得懂的故事为了让受众听得懂,说书人口中的故事自然要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通俗化改编”可知,听众大多是普通百姓,所以要用适合听众的语言进行改编,这体现出“俗”的一面。也因此可得说书人是为了迎合听众,或是想让大众听得懂,才进行大量的通俗化改编。于是得答案:说书人为了迎合听众,会运用半文半白的语言,对所讲故事进行通俗化的改编,因此创作的话本语言往往具有“俗”的一面。由“诗词这种文学从传统意义上说是阳春白雪,属于庙堂文学,能够给一部作品增添雅趣。说书人便在非情节部分适当运用诗词来渲染气氛,为说书这项艺术提供了别样的仪式感”可知,说书人借助诗词来渲染气氛,给“说书”增加“仪式感”,体

53、现出“雅”的一面。也由此可知,说书人为了给作品增添雅趣才适当运用诗词来渲染气氛的。故可得答案:说书人为了给作品增添雅趣,会适当运用诗词来渲染气氛,增加艺术创作的“仪式感”,因此创作的话本语言又具有“雅”的一面。(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近年来,网上流传一种理论:要想皮肤好,抗糖少不了。不少女明星也表示,正因常年戒糖才得以有效抗衰,保持肌肤年轻态。 ?这个问题引发了热烈讨论。实际上,糖化反应分为酶促糖化反应和非酶促糖化反应: ,食物消化后产生的葡萄糖与蛋白质游离氨基结合,生成对人体有益的糖蛋白;后者则是指不经过酶的作用,过量糖分直接与蛋白质结合,生成晚期

54、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AGEs会使蛋白肽链纠缠在一起,从而使肌肤变黄变硬失去弹性,出现皱纹,因而 。那么是不是只要不吃糖就可以解决糖化导致的肌肤老化问题呢?并非如此。虽然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食物确实可以稍微减少一点点糖化对皮肤的伤害,但远远不够。AGEs会导致肌肤衰老,我们竭力想通过戒糖避免产生它,但是食用过度烹调或深加工的食物会导致它在人体内生成,经常日晒也会如此,吸入污染的空气亦然。可以说,糖化反应是时刻都在发生的正常生化反应,和吃不吃糖、吃多少糖关系并不是很大。盲目戒糖不仅对皮肤美容无益,还有可能有损身体健康。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55、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 请把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改写成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1. 戒糖真能让肌肤抗衰吗?前者是指在酶的作用下AGEs才是肌肤衰老的杀手 22. 我们竭力想通过戒糖避免产生的、导致肌肤衰老的AGEs,还会因为人食用过度烹调或深加工的食物、经常日晒以及吸入污染的空气在人体内生成。【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景补写的能力。第一处,前文叙述网上流传的“抗唐可以让皮肤好”的理论,空缺处是问号,再根据“这个问题引发了热烈讨论”可知,“这个问题”指代前文,因此填写“戒糖真能让肌肤抗衰吗”一类的句子。第二处,前后句为并列关系,

56、且在阐释两种反应,空缺处与“后者则是指不经过酶的作用”句式大致一致,根据“后者则是指不经过酶的作用”可以推断出应填写“前者是指在酶的作用下”一类的句子。第三处,由“因而”可知,空缺处是对前文的总结,再结合“AGEs会使蛋白肽链纠缠在一起,从而使肌肤变黄变硬失去弹性,出现皱纹”可知,真正导致皮肤衰老的是AGEs,因此填写“AGEs才是肌肤衰老的杀手”一类的句子。【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将短句变为长句需要首先找到长句的主谓宾,然后添加定状补。该句的主干是“AGEs生成”,它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个:“食用过度烹调或深加工的食物”“经常日晒”“吸入污染的空气”。生成的位置为“

57、在体内”,以上信息都可作“生成”的状语,放到动词“生成”之前;其它的“会导致肌肤衰老”“我们竭力想通过戒糖避免产生”作“AGEs”的定语,放在主语前。五、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不唯分数论英雄素质教育的口号虽喊得震天响,但长久以来家长以及学校仍难逃“分数至上”观念的桎梏。且说100分与98分有何显著差别?区区两分便能评定孩子素质高下吗?然而孩子受的待遇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实在不合情理。再看那从55分进步到61分,鼓励与表扬理所应当,然而孩子若拼尽全力考

58、得55分家长也不应苛责,分数与素质间从来没有天然的等号,切莫受“分数决定论”的蛊惑。应试教育下,考试成为孩童快乐成长的负担,压力的灰霾遮蔽了成长的阳光。“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流传多年的戏言折射出中国儿童的现状,来自考试的压力让孩子逐步牺牲掉娱乐时间,紧盯着试卷上鲜红的分数,千方百计的争论分数,而来自家长的压力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补习班、奥赛班、堆积成山的辅导书在“分数至上”的大环境下,儿童不得不压抑好玩的天性,日以夜继地坐在书桌前刷题。反观国外,欧美从不以分数作为评定高下的唯一标准,主张顺应儿童天性,鼓励孩子发展个人兴趣,在野外追逐玩耍,让他自由发展,健康成长。不以分数论成败,还孩童以快乐童

59、年,此当今之急也。当分数成了风向标,学习目的偏离了求知的本质,也削弱了孩子的创造能力。钱学森曾问到:“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创新型人才?”且看今日中国考生,汲汲于分数,则必将标准答案奉为圭臬。以分数为学习的终极目标,必会削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只在乎自己的答案能得多少分,却鲜少跳出标准答案的桎梏、审视、质疑答案,也难怪中国缺乏创新型人才了。不如将灼灼目光从分数上移开,关注点放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上,那创新型社会、中华之复兴可计日而得矣。诚然,从中国现状来看,考试仍是选拔人才最有效的途径,但“唯分数论”之弊甚多矣,我们是不是可以逐渐消去一昧追求分数的功利之心,而渐渐以更多元的角

60、度评价儿童?蔡元培曾说:“若想有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欲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不若从现在、从身边做起,拒以分数论成败,还孩子健康成长之蓝天。【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本题是漫画材料作文。读懂画意画旨。拿到题后,首先就要仔细的读图,细心审阅,包括标题文字。材料以讽刺幽默的漫画促使考生思考如何看待“分数至上”的片面教育,从另一方面提醒我们应该注重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发展。现实中出现的高学历低素养有学历无教养现象屡见不鲜。考生需要表明自己对片面强调分数的态度,深入剖析分数至上对我们的危害。采用漫画作文的形式,关注家庭和学校教育,高考和中考改革,人

61、才培养、选拔和社会评价机制等热点问题,同时也贴近学生实际。漫画正中有位母亲模样的女子,脸上带着甜蜜的笑容,正在给怀中标有“分”的娃娃喂奶,尽管那个娃娃喂得胖胖大大,饱得口角流奶,其他象征“德”“体”“美”“劳”的娃娃,瘦瘦小小,饿得哇哇大哭,涕泗交流,却不被理会。这个“母亲”,可以指家长,也可以指考生,也可以指教育部门,也可以指社会。题目要求考生对这一现象、这一现象的后果等问题进行思考。漫画作者的感情倾向非常明显,是对教育中“分数至上”现象的批评。培养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人是教育的目标,一味追求高分,“高分薄德” “高分弱体”“高分轻美”“高分恶劳”的教育都是畸形的教育,

62、只会造就畸形的人。认为“高分万能,毋论其它”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方式,与国家的教育目的、漫画作者和出题人的意图都是相悖的。材料中包含以下思考问题的角度。一是社会角度。应该摒弃“万般皆下品,唯有分数高”的论调。应该思考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营造学生个性发展的氛围,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多途径成才。二是从教育主管部门角度。制定合理的多元化的考评监督机制,不搞一刀切,不按考试分数排名站队,鼓励学校办出特色。三是从学校的角度。学校站在对学生负责、对教育负责的角度,合理设置课程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四是从家庭的角度。作为家长,理性教育孩子、引导孩子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之人。五是从学生自身角度。应该在全面

63、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个性和优势,不能用单一的分数来阻碍了自己的发展。参考立意:克服唯分数论,关注不同孩子的德体美劳的个性特长发展;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而发展,改变教育模式;要构建正确的人才培养、选拔和社会评价机制,要重综合素质,也要不拘一格。能扣住材料,其他立意只要言之有理亦可。可以先确定主题“勿以分数论英雄”。然后从我们不能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可以举钱锺书、毛泽东的数学等分析;不能以考试的分数来说明孩子的进退;仅以分数论英雄,极有可能会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浇灭孩子的学习热情;孩子的成长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最后,提出自己的呼吁,永葆孩子对未知世界的

64、好奇心,少一点功利,少一点浮躁,勿以分数论英雄。【素材】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不是统一的、单一的,如果都是科学家,这个社会也没法儿存在了,就必然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所以也不能说分低的孩子就怎么样。这个社会正在向多元化发展,人们的思想在进步,观念在加强,只要愿意努力,做任何事情都可以成为成功者。我们评价一个人,不能单单依靠成绩,还要看德智体美的综合发展,只要能付出绝对的努力,综合方面能力高,就是优秀。一时的成绩进退未必能准确反映出学生能力的高低。因为成绩只是表象无论是进步还是退步,未必能准确衡量学生能力的变化。做家长的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的能力变化,而非成绩。【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

65、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辛辣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或事。以漫画作话题的写作训练,要注意以下四个步骤:(1)读懂画意画旨。拿到题后,首先就要仔细的读图,细心审阅,包括标题文字。(2)抓住形象特征。抓住特征,把握本质,就能找到写作材料,顺利地谋篇布局。(3)联系生活实际,揣摩漫画的画中之话,话外之音。展开联想和想像。联想和想像不但可以获得大量写作材料,而且可以加深对画旨的理解。(4)最后根据题目要求,议论画面,综合构思成文。写作者必须确定适合自己阅历和写作能力的内容和文体,要扬长避短,一般适合写成观点鲜明的议论文,做到内容集中,注重辩证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