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广东2019届二模)(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传统社会体制下,士人居于中国四民社会之首。科举制度停废,意味着其原有流动渠道不再畅通,从而分流到新式政治、经济、军事、教育部门。除进入政府体制内部外,还有相当多数的士人选择创办实业,或者投身新军担任官佐,再或者转向新学领域充当教职、襄办学务。摘编自张昭军科举制度改废与清末十年士人阶层的分流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围绕“士人的分化流动”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知识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12分)答案示例:论题1:晚清士人分流促进中国社会向近代转型。阐述: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新式学堂学生和留学生学
2、习西方语言、近代科技、军事知识,在外交、国防、洋务企业等领域做出巨大贡献,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甲午战争后,张謇等拥有科举功名的士人放弃仕途,在“实业救国”思潮的感召下,创办民族工业,促使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清末新政期间,一些接受了新式教育的士人加入同盟会和新军,成为推翻清政府的重要力量。综上,晚清士人分流冲击了封建统治秩序,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论题2:士人分流促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阐述:清末,梁启超受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影响,积极宣传民权思想,提出“新民学说”,主张培养具备现代国民意识的新国民,对民众进行了思想启蒙。鲁迅留学日本,注意到中国人的麻木心态对国家产生的消极影响,于是立志救治中
3、国人的灵魂。新文化运动中,鲁迅创作新文学的第一批白话小说,攻击了传统的纲常礼教和中国人的劣根性,对青年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综上,传统士人接受新学知识,首先实现自我启蒙,进而对中国社会的其他群体产生引领作用,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近代化。论题3:晚清士人分流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结果。阐述:洋务运动推行过程中,面临技术、人才匮乏的困境,鉴于此,洋务派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造就了一批具有新型知识结构的知识群体。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张謇等人毅然放弃仕途,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转型成为民族资本家。辛丑条约签订后,为应对统治危机,清政府实行“新政”,大力兴办新式学堂,
4、并于1905年废除科举,传统士人失去进身之阶,分流速度大大加快。综上,晚清中国社会急剧转型对新式人才的需求推动了士人分流。论题4:西方文明影响的不平衡性造成了中国士人集团选择的差异性。阐述: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统治集团中以曾国藩、李鸿章等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对西方军事技术有直观感受为主的地方实力派发起了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试图引进西方机器工业来实现富国强兵,与此同时,政府内部以倭仁等对西方文明缺乏直观感受的顽固势力则力主用传统的方式维持统治,造成“体用之争”,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洋务运动的深入发展。20世纪初,在面对清政府是否值得拯救、中国适用哪种政体时,康有为等人认为中国的民众尚
5、未觉醒,不具备直接建立民主共和制的条件,主张在中国用改良的方式建立君主立宪制,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则认为清政府已彻底腐朽,无法挽救,主张以革命手段推翻君主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因此,近代中国士人群体在面对危机时出现不同反应,与国情的复杂性和西方文明影响的不均衡性息息相关。2(芜湖市2019届三模,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牛奶的食用和传播中世纪经常食用乳制品被视为贫困的标志。1871年巴斯德灭菌法发展到成熟阶段。19世纪末英国、法国、俄国人分别将奶牛带入中国;火车的运行使得运送液态奶更为便捷。1906年美国通过第一部食品和药品法,包括牛奶在内的食品、药品有了统一的质量检验标准
6、。1910年居住在天津的德、俄、意、日等多国商人已经开始经营乳牛场。1926年冰箱的出现使得奶类的保存与运输更趋便利1950年3月23日法国政府强制规定必须销售用蜡封口的瓶装牛奶。从此,瓶装或纸盒装牛奶的销售日渐普及。20世纪90年代瑞典利乐公司把无菌复合纸包装从北欧带到了中国,直接推动了中国乳业“黄金10年”的到来,让牛奶成为家家必备的日常食品。21世纪以来互联网购物等消费方式的普及,促使国内乡镇地区消费者能力逐渐增强,促进我国乳制品消费的稳步增长。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信息提取明确,论题紧扣信息,阐述条理清晰。)(12分)答案示例1:信息1:19世
7、纪末,火车的出现使得运送液态奶更为便捷。信息2:20世纪,冰箱的出现使得奶类的保存与运输更趋便利。论题:科技进步促进了牛奶食用的日常化。阐述:19世纪初,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新型交通工具火车的出现,使得运送液态奶更为便捷,推动了牛奶的发展和食用。20世纪,以电力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冰箱的出现,使得奶类的保存与运输更趋便利,大大推动了牛奶的普及和推广,牛奶更多地进入日常生活中,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总结:两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牛奶食用的日常化,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示例2:信息1:中世纪,经常食用乳制品会被视为贫困的标志。信息2:21世纪以来,我国乳制品消费的稳步增长
8、。论题:经济发展推动乳制品的消费增长。阐述:中世纪,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缺乏安全的消毒和保存手段,牛奶是一种伴随着高风险的食品,因此,牛奶和奶酪是穷人的主要食物来源,有钱人对其敬而远之,所以经常食用乳制品会被视为贫困的标志。到了21世纪,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科技的提高带来了牛奶技术的发展,消费方式的多样化导致牛奶消费能力的增强。总结: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乳制品消费日益增长。示例3:信息1:1910年外国商人开始在天津经营乳牛场。信息2:20世纪90年代西方乳业包装技术传入中国,推动牛奶在中国的普及。论题: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国人的饮食。阐述:1910年,随着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9、的进行,外国商人开始在天津经营乳牛场,推动了中国乳牛养殖和牛奶生产的发展,牛奶逐渐成为部分国人饮食消费的一部分。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深入进行,经济发展迅速,国民消费能力提升,西方无菌包装技术带入中国,推动了中国乳业发展的“黄金10年”,牛奶进入普通百姓的餐桌,国人的饮食进一步丰富。总结:随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国人的饮食消费随之更加丰富。3(卓越名校联盟2019届二模)(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47年关贸总协定建立1948年联合国通过世界人权宣言1950年世界人口达到25亿1960年采用避孕药;欧佩克建立1967年东南亚国家联盟建立;欧洲共同体诞生1981
10、年艾滋病得到确认1989年柏林墙被推倒1991年苏联解体1992年中国开始市场经济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2000年世界人口达到60亿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恐怖分子袭击美国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材料为20世纪中叶以来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12分)答案示例一论题:20世纪中叶以来的全球化进程及其积极影响。阐述:二战结束以后,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得以建立,促进了全球化进程。伴随着冷战的结束,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促进了世界贸易体制的制度化,加快了全球化进程。综上所述,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世界经济的交流与发展,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示例二论题:二战后的全球化加剧了世界局势的不稳定。阐述:二战结束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重建了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但是广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却被排斥在这一体系之外,加剧了两大阵营之间的对峙。二战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纷纷团结起来组建了一系列国际组织,对美苏主导的世界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冷战结束后,一些原本被两大政治集团所掩盖下的地区矛盾暴露出来,一系列的地区问题开始向全球蔓延,加剧了世界的不稳定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