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玉溪一中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历史学科试卷命题人:张 鑫第I卷(选择题,共45分)本卷共3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清高宗实录、“文景之治”、永乐大典三个专有名词中的“高宗”“文景”“永乐”分别是()A谥号、年号、年号 B庙号、谥号、年号C年号、尊号、庙号 D尊号、谥号、庙号2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下面属于儿童到成人的年龄称谓且按从小到大年龄称谓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束发 而立 垂髫 总角 期颐 弱冠 耄耋 不惑 花甲 豆蔻A BC D3中
2、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阴”的方位是()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4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此处“天下一大变局”的本质内涵是()A“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 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C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 D君主专制取代了宗法制5安史之乱后,刘晏对盐法进行了系统改革,“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盐商
3、在盐司纳榷取盐后,在转卖过程中不再加税,对于各地所设的针对盐商的征取,“晏奏罢州县率税”。该盐法改革的目的是()A盐业商运商销 B减轻盐商税负C官商共利 D盐铁官营6某史料中提到“贰宰相,批大政,参庶务”。下列与“贰宰相”的职位对应的是()A御史大夫 B同平章事C参知政事 D内阁首辅7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要求外商交出所有鸦片,时任英国商务监督的义律却要求所有英商把鸦片交给他,然后由他把鸦片交给林则徐。义律的决定被马地臣誉为“颇具政治家风范的大手笔”,“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可见,义律此举的目的是()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为侵略中国制造借口C提高自己在华政
4、治地位 D实现中英两国平等贸易81905年,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导致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民主化运动的推动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D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91929年3月,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强调:“一切军政军令之权,皆完全属于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掌握,务求军事绝对统一。”决议还规定将地方财政管理系统集中
5、起来,以防各省挪支法律上属于中央政府的收入。材料反映了()A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 B官僚资本主义开始出现C国民政府力图真正统一中国 D北洋军阀削弱了中央权利10蒋廷黻曾在1931年发表琦善与鸦片战争一文对鸦片战争中林则徐与琦善代表的抵抗派与妥协派发表了与当时多数学者不同的观点。此文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知识界对抵抗、妥协究竟孰利孰弊的争论。此争论在当时主要是针对()A国民政府围剿红军 B中日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C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 D“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不抵抗11下表中反映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表2年份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1972603219753041
6、56198037551059198538553840A中美建交 B周恩来对“文革”的抵制C中国对经济体制的调整 D中美关系正常化12伯里克利当政时期,扩大公民参政范围,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等级的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为保障公民参政,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公职津贴”。由此可知()A雅典较早形成了完整的官僚体系 B雅典公民享有社会上其他人所没有的特权C雅典政治几乎是完美的政治形式 D雅典是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的混合体131801年,民主共和党人杰斐逊从联邦党人约翰亚当斯手中接过政权,在总统就职演讲时说“意
7、见的差异并不就是原则的差异。我们遵守同一原则的弟兄们,曾被加以各种不同的称号。我们都是共和派,我们都是联邦派”。以下关于美国两党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美国两党之间既竞争又妥协,体现了民主共和精神B美国两党之间互相制约和监督,有利于政局的稳定C美国两党在内外政策和治国方略的差异基本上消失D党派意见并无原则差别,允许不同党派意见的存在14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了资本与商品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的确立,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下列现象符合以上表述的是()A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了航海条例B鸦片
8、战争后,“值百抽五”关税税则的逐步形成 C南京条约附件关于最惠国待遇的规定 D拿破仑三世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151973年1月,英国成为欧共体第七个成员国。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一改早前支持英国加入欧共体的态度,在后来欧共体都柏林峰会上豪言:“把我的钱还给我!”,要求欧共体减少英国需给付的预算份额。上述现象反映了()A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欧洲一体化损害了英国的国家利益C英国希望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一体化深化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16.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鲁卿),八佾(y,是奏乐舞蹈的行列。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材料表明孔
9、子强调()A仁爱思想 B忠恕之道C等级秩序 D以德治民17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宋明理学家提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他们共同强调的是()A人的主观感受的重要性 B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C知行合一的认识论 D人的客观存在的重要性18乾隆帝和华盛顿是同一时期东西方世界的杰出人物。1796年两者同时选择了让出权力,乾隆帝禅位于嘉庆帝,而华盛顿则留下了致合众国民书,谢绝被再次列为总统候选人,飘然远去。下列关于两人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政治民主化做出典范 B让位有着本质的不同C对君主专制体制的否定 D让位都是无奈之举1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出现了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统治,法国大革命中出现了拿
10、破仑称帝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A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淡漠 B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妥协C稳定资产阶级统治秩序的需要 D防止封建王朝复辟的需要20. 大文豪雨果评价拿破仑时曾说:“他当然有污点,有疏失,甚至有罪恶,就是说,他是一个人;但是他在疏失中仍是庄严的,在污点中仍是卓越的,在罪恶中也还是雄才大略的。”这里的“污点”“罪恶”主要是指()A“雾月政变”夺取政权 B对外战争中的侵略与争霸C亲自公开加冕称帝无视罗马教皇 D发布大陆封锁令21华盛顿、拿破仑、孙中山的共同贡献在于()A推动本国建立民主政治体制 B促使本国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推翻了本国的封建制度 D推进了本国法治建设22恩格斯说:“
11、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他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这说明()A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永恒的真理B恩格斯承认马克思主义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C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去研究和解决问题D只有接受实践的检验,科学的理论才有生命力23恩格斯在评论梭伦改革时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梭伦改革的措施中直接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是()A颁布“解负令” B实行财产等级制度C创立“四百人会议” D鼓励农工商业的发展24商鞅变法强调“轻罪重刑”,韩非对此评价“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
12、也”。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商鞅这一规定()A反映了当时法律制度不完善 B目的是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C地主阶级不重视人权 D商鞅对贵族决不妥协25中原士族杨元慎说:“我朝膺箓受图(承受天命),定鼎(定都)嵩洛移风易俗,与五帝而并迹,凌百王而独高。”“我朝”应该是()A东周 B东汉 C曹魏 D北魏26宋史载,有某位官员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治天下譬如居室,敞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这表明此官员()A支持变法,主张新制 B否定任何形式的改革C主张变法应循序渐进 D主张变法应选择时机27武汉大学赵林教授作了一场题为“宗教改革与西方文化的现代化转型”的讲座。很多同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中不符合实
13、际的是()A打破了对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 B进一步弘扬了人文主义思想C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动员 D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对教会的政治运动28列宁说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的掠夺”,这主要是指()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 D农民成为商品291880年,日本政府的一项教育指令称:应利用“古今之画像照片”宣传忠孝精神;与其过分关注高深的理论和外语,不如对农商庶民施以适于生存的实际教育。结合所学判断,该指令()A试图阻止西方科技的传播 B表明忠孝精神已在日本瓦解C旨在强化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 D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技能的忠顺臣民30著名史学家戴逸根据戊
14、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第卷(非选择题,共55分)本卷包括四个大题,共55分31. (12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立宪政治,以代表国民公意为准则,而最适于运用此制者,则莫如政党政治。政党政治与责任内阁是联为体的。盖必使国会占多数之政党,组织完全政党内阁,方举责任内阁之实。(政党)贯彻国利民福之蕲向,进而组织政府,则成志同道合之政党内阁,以其所信之政见,举而措之
15、裕如,退而在野,则使他党执政,而己处于监督之地,相摩相荡,而政治乃日有向上之机。摘编自宋教仁国民党宣言代草国民党之大政见等(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民国初年宋教仁关于政党政治的主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教仁政党政治活动的作用。(6分)32. (13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明初,漕运方式是水陆兼挽,参以海运。永乐十三年,运河全线畅通,明王朝行“支运”之法,以运河漕运取代“海(河)陆”兼运。具体为:各地漕粮先由当地民户运至指定的粮仓,再由各地卫所军官分段递运至京。此法每年四次,运粮达三百余万石。宣德六年,明廷始行“兑运”,实行军民联运。先由农户运粮至
16、粮仓附近各府州县水次(码头),交兑给官军领运,再由官军全力负责运往京师,粮户只需按道里远近,给官军以一定数量的耗米和轻资银作为酬劳。至成化七年才被“长运”法取代。“长运”又名“改兑”,是直达法。它是让运军直接赴江南各州县水次交兑,然后径直运往京师,免除农民长途运粮,只是在原有的加耗之外,每石加米一斗,充作渡江费。长运法是明代漕运方式不断变革的产物,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可谓比较完善的一种漕运方式。整编自吴琦中国历代漕运改革述论(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代漕运改革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漕运改革的历史作用。(7分)33.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
17、问题。材料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刚被赐进士出身的康有为,痛斥科举使国人闭塞愚盲。过去闭关自守,愚弄国之百姓,尚可天下太平;如今海道大开,万国交通,竞逐富强,生死存亡之时,再以科举闭塞民智、窒息人才,亡国灭种,则指日可待。科举积陋已久,变科举、倡新学、开民智、求人才,在当时已有共识。庚子之乱后,清廷变法新政,封疆大吏张之洞等要求变通科举。终于到光绪三十一年,由直隶总督袁世凯主稿,请立废科举。待最后一根稻草压断了骆驼的脊背后,皇上只得诏谕:“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1905年废除科举,科场改做学堂,各地新学堂数以每年一万所左右的速度增加。到辛亥革命前,全
18、国已有六万多所新式学堂,学生数将近两百万。新学堂培养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他们接受启蒙思想,崇尚科学民主,掌握了现代知识与思维方法。新式文人学习各种现代科学知识与技术,接受科学进步、民主自由新思想。这些思想无不冲击着传统儒家的观念与价值。但科举制度废除后,传统文人感到无所适从,废除科举与传统文人的失落,使儒家主体的传统文化失去其制度与个人的保证,最终导致传统文化的危机。 摘编自周宁 蓦然回首:废除科举百年祭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末废除科举制度进行评价。(9分)3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材料 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一系列五年计划中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至1938年,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苏联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份额从1921年的1.5%增长到了1939年的10%;识字率从1897年的28. 4%提高到1926年的56.6%、1939年的87.4%;预期寿命从32岁上升到69岁;婴儿死亡率从273%下降到32%;政府还为公民提供了免费医疗、养老金、疾病和残疾津贴、产假、带薪休假和儿童补助等。五年计划成为伟大卫国战争胜利的基础。但五年计划也结束了布尔什维克与农民之间的联盟。农民们不再与政府合作,从而形成了他们在自己小块土地上的高生产率与在集体农庄土
20、地上的低生产率的鲜明对照。农业上的低生产率反过来又损害了苏联工业的情况。当苏联政府每年拿出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再投资时,这便意味着低工资与消费品的短缺。一位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他们在付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我们在工作。”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实行五年计划的影响。(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7分)玉溪一中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历史学科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解析】庙号: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
21、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谥号:在我国古代,统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的称号。谥号是周朝开始出现的。但周文王、周武王不是谥号,是自称,昭王穆王开始才是谥号。秦始皇认为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于是废了谥号。汉代开始又实行了。唐以前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庙号,但是都有谥号,所以唐以前的皇帝大多称谥号。年号:明清两代的皇帝一般一个年号用一辈子(一世一元)。所以人们习惯称他的年号。2.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年龄的理解。束发一般是15岁左右。而立时30岁。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总角指的是7到8岁。期颐指的是100岁。弱冠指的是男子20岁。耄耋指的是八九十岁。不惑指的是40岁。花甲指的是60岁。豆蔻指的
22、是13-14岁。3.D【解析】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阴阳问题故“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我国历史上的许多地名及地理表述与此关系密切,如衡阳、江阴、山阴等。4B【解析】A项不符合史实,都是“家天下”;C项是现象不是实质;D项君主专制并没有消除宗法制的影响,故答案选B。5C【解析】AB两项是干扰选项,属于改革的措施,D项不符合材料意思,根据材料意思可得出C答案。6C【解析】宋代为了分散宰相的权力,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故答案选C。7B【解析】材料发生在鸦片战争前,由材料中“颇具政治家风范的大手笔”,“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可知义律是要引发两国间的冲突,所以
23、选B。8B【解析】材料体现了清末民初宗族管理体现出民主化、规范化等特点,这与清末民初中国政治的近代化有关,戊戌变法、清末预备立宪、辛亥革命等一系列民主化运动推动了这一变化,故答案选B。9C【解析】材料中国民政府要求军事权和财政权由中央统一,再结合1929年的时间可知当时国民政府并未真正统一中国。10D【解析】由材料所给时间1931年,可以排除B、C。材料反映鸦片战争中的抵抗派与妥协派,知识分子争论的主要是对外抵抗还是妥协,故排除A项。11D【解析】材料中的变化发生在1972年以后,中美出口快速增长,从时间上排除A、C,周恩来对文革错误的抵制没有涉及到中美贸易。12B【解析】本题实际上是对学生一
24、些基本概念的考查,如官僚体系,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混合政体。“官僚体系”是国家中央对全国的管理做出核心决策和中央维系到地方管理的纽带的集合,“官僚体系的建立”是指从中央到地方、任用了一定数量的职业官僚并成立了一系列完整的官僚制度来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雅典显然不是,因此排除A。雅典此阶段并不是君主制,而且其民主范围仅限于公民,因此可排除C、D两项。雅典公民特殊身份决定他们享有相应特权,因此B项正确。13C【解析】美国两党政治被认为是美国民主的精髓。政党政治是公民和政府之间的桥梁,政党基于议会民主而产生,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竞争,体现民主和共和的精神,故A项认识正确。美国两党之间形成了一种制衡机
25、制,表达政治诉求,竞争和妥协,维护了国家政局的稳定,B项认识正确。美国两党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都赞同美国现行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推崇个人主义价值观念,两党之间的分岐不是根本原则上的,但美国两党在具体议题上的政策和主张上,还是有明显差异的,故D项是正确认识,C项认识是不正确的。14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能否正确认识世界市场的成熟。A项是重商主义。最惠国待遇、关税取消应该是平等互利的。B项中的最惠国待遇是片面的,便利了列强扩大对华侵略权利,C项中的低关税是世界少有的,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中国关税失去了对民族工业的保护作用。只有D项遵循了自愿平等原则,是贸易自由主义的体现。15D
26、【解析】材料反映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英国和欧共体之间的矛盾冲突,撒切尔夫人维护英国国家利益。A项、C项都与材料情境不符合,故错误。欧洲一体化对英国而言是利弊共存,B项失于笼统和片面。一体化要求让渡部分国家主权,但民族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利益与矛盾,这不仅是英国与欧共体(欧盟)面临的问题,也是世界一体化进程中不能绕开的障碍,考量着人类的政治智16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八佾”是只有天子才能匹配的礼制,大夫是不能享有的,如果有那就是僭越周礼,破坏等级秩序,所以孔子强调“克己复礼”,维护等级秩序。17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所讲的“
27、人是万物的尺度”,这里的人指的是人的感觉,而宋明时期的陆王心学也强调人的主观感受,故选A项。18B【解析】乾隆帝禅位于嘉庆帝是封建帝王的帝位传承,巩固封建君主制度;华盛顿则留下了致合众国民书,谢绝被再次列为总统候选人是为了打破专制独裁,巩固民主政治,因此二者的让位在本质属性上是不同的。故选B项。19. C【解析】克伦威尔和拿破仑都是在政局动荡的情况下,为适应资产阶级稳定秩序的需要而建立极权统治的,A、B、D三项不符合要求。20. B【解析】这里的“污点”“罪恶”其实就是拿破仑的不足之处。综合分析,其不足之处主要是对外战争中的侵略与争霸,损害了他国人民的利益,引起了反抗拿破仑帝国的民族战争。21
28、. D【解析】拿破仑建立军事独裁体制,排除A项;B项中的“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与孙中山不符;华盛顿和孙中山并未推翻本国的封建制度,排除C项。D项属于三人的共同贡献,故选D项。22. C【解析】A、B两项说法本身错误,D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故选C项。23.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再现史实及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注意材料中的“旧的血缘亲属团体”“遭到排斥”及“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等关键词语。财产等级制度的改革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故选B项。24B【解析】C、D两项说法存在绝对化,故排除。商鞅这种轻罪重刑只是一种法律原则或者理念,与法律制度健全与否没
29、有关系,排除A项。注意理解韩非对这一原则的评价,即轻罪重刑可以使人民安于被统治,不会发生动乱,很明显是一种对人民的法律意识的培养,所以答案为B项。25. D【解析】材料中的“我朝”涉及的史实有:定都洛阳、移风易俗。而且材料中“与五帝独高”的信息又说明“我朝”并非是汉族政权。综合分析,应指北魏孝文帝迁都改革之后的史实。26.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治天下譬如居室,敞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意思是治理天下如居室,能修则修,如果坏的不大就不必重新建造。表明此官员主张变法应循序渐进。A与题干的意思相反,排除;B说法绝对,排除;D题干不能体现。故答案选C。27. C【解析】本题
30、通过宗教改革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评价问题的能力。A、B、D三项都是对宗教改革的正确评述,C项是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入选。28.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结合“解放”法令的内容可知C项最符合题意。29. 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80年日本正处于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明治维新以学习西方发展自身为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从题干材料中“宣传忠孝精神”可以排除B项;明治维新期间,日本废除了等级制度,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宣传忠孝精神”“对农商庶民施以适于生存的实际教育”可判断,D项符合题意。30.C【解析】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
31、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材料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31. 【解析】(1)本小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宋教仁关于政党政治的主张依据材料逐条概括得出。由材料中“必使国会占多数之政党,组织完全政党内阁”得出主张以国会多数党组成责任内阁。由材料中“退而在野,则使他党执政,而己处于监督之地日有向上之机”得出主张在野党监督政府。(2)由材料中“政党政治与责任内阁是联为体的组织完全政党内阁,方举责任内阁之实”可知实行政党政治主要是为了实现立宪政治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当时实行政党政治,有助于改组国民党。
32、因为宋教仁对政党政治的坚持,宋教仁被刺杀,引发了维护民主共和的“二次革命”。【答案】(1)成立政党:实行多党竞争;以国会多数党组成责任内阁,在野党监督政府。(6分)(2)提出并实践议会政治主张;在改组国民党中起重大作用;为民主政治牺牲,引发“二次革命”,为后来革命斗争提供血的教训。(6分)32. 【解析】 (1)根据材料“以运河漕运取代海(河)陆兼运”归纳出从海(河)陆兼运到基本仰赖运河漕运;“粮户只需按道里远近,给官军以一定数量的耗米和轻资银作为酬劳”看出漕运专业化,由熟悉水情的漕军就近兑运;“长运法是明代漕运方式不断变革的产物”看出多次改革,组织管理逐渐完善。(2)根据材料得出保证了南粮北
33、运,保障了京师和北方军民的粮食供应,结合所学,从农民与国家的关系以及商业的发展的角度作答。【答案】 (1)特点:从海(河)陆兼运到基本仰赖运河漕运;漕运专业化,由熟悉水情的漕军就近兑运;多次改革,组织管理逐渐完善。(6分)(2)作用:保证了南粮北运,保障了京师和北方军民的粮食供应,有利于国家稳定;减轻人民的负担,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漕运的畅通,带动商业发展,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7分)33. 【答案】(1)原因:甲午战后,民族危机严重;(2分)科举制度落后、闭塞,不能选拨出适应近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2分)清末新政的推动;(1分)袁世凯等人的努力。(1分) (2)评价:积极方面
34、:建立了新式学堂,培养了许多适应近代化需要的新式人才,有力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3分)传播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冲击了儒家传统观念,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3分) 消极方面:造成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理失落和不安;导致清末民初中国社会政治的一度不稳;传统文化一度遭到冲击。(3分) (言之有理,酌情给分)34【解析】此题考查苏联的五年计划。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答案】(1)积极影响:五年计划促进苏联工业生产;提高苏联社会发展水平;为抵御外来侵略奠定基础;消极影响:五年计划牺牲农业发展工业,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缓慢。(8分)(2)原因:以五年计划为表现的计划经济体制,由国家支配所有资源,必然有利于促进苏联工业生产和社会发展水平;但过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不利于刺激工农业生产积极性;同时资源分配不均匀,导致工农业发展不平衡与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缓慢。(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