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水循环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课标内容要求1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2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科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结合图像、材料,对典型区域的水循环类型、环节以及各类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认知。综合思维:从地理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及地理意义,综合分析河流的补给类型及水文特征。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案例,认识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构建和谐的人地关系。地理实践力:通过观察身边的环境,分析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知识体系导图一、水循环 1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2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及特点 类型主要环节特点海上内循环A蒸发B降水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热量输送有重要意义海陆间循环 最重要的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陆地内循环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从而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水循环不同环节的能量来源蒸发、水汽输送、凝结等环节是太阳辐射的结果;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是地球重力作用的结果。水循环类型的判定一看发生的领域:位于海洋上、陆地上还是海洋与陆地之间。二看水循环的环节: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陆地内循环比海上内循环多了植物蒸腾这一环节。三看参与水量的多少:海上内循环参与水量最
3、多,陆地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少。内流区与外流区水循环类型的差异外流区域既存在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2)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成为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缓解了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3)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对全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二、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1陆地水体(1)主要类型:河流、湖泊、冰川、沼泽、地下水等。(2)陆地水体类型、水量、分布等受自然环境的制约自然环境对陆地水体影响气候湿润地区河网密布大,水量丰富气候寒冷的高海拔、高纬度地区冰川发育地势较低的地区容易积水形成湖泊或沼泽
4、断陷凹地可形成较大湖泊(3)陆地水体对自然环境有重要影响;陆地水体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1)河流与湖泊项目内容湖泊水来源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河流中下游湖泊洪水期蓄积洪水,枯水期补给河流人工湖泊水库可人为调节河流径流山地的湖泊可成为河流的发源地内流区河流许多河流最终注入湖泊(2)河流与地下水 (3)河流与冰川、积雪:冰川和积雪融水是河流的重要补给,补给水量随着气温变化而变化。填图绘图:在下面水循环示意图中添加环节的箭头,并说明各环节的名称。提示:箭头方向:朝左蒸发降水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蒸腾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各
5、种水体之间可以相互补给,但在某个地区或某个时段内,只能是单向补给。地下水的不合理利用,往往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也易形成地面沉降。如我国华北平原形成面积较大的“漏斗区”。沿海地区地下水的过分开采,易引发海水倒灌,导致地下水质发生改变。另外,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渗入也会造成地下水污染。考点一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及其意义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2)题。(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A远大于2 000毫米B约为2 000毫米C约为21
6、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A坡面 B洪积扇C河谷 D湖盆(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获取信息】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示意图。该流域的年均降水量、蒸发量、湖水盐度状况。【尝试解答】(1)C(2)A(3)B解析:第(1)题,由材料“闭合流域”先确定该流域水循环的支出主要是蒸发,收入主要是降水;再由题干“盐湖面积多年稳定”可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与年均降水量平衡,故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约为210毫米。第(2)题,可能蒸发量与气温和风力等有关
7、,而实际蒸发量受控于可能蒸发量和本区域的水量,水量最小的区域实际蒸发量最小;由于坡面地质为岩石,地表坡度大,不利于积水留存,实际蒸发量最小;而洪积扇、河谷、湖盆水分较多,实际蒸发量都比坡面多。第(3)题,由材料可知,该流域地处干旱地区,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势必消耗较多的水资源,导致汇入湖泊的水量减少,盐湖面积缩小,湖盆的蒸发量减少;湖水富营养化与人为排放到湖泊中的氮、磷等物质有关;该湖泊盐度饱和,盐度不可能再增大。影响水循环主要环节的因素1影响蒸发的因素2影响降水的因素充足的水汽、凝结核、强烈上升的大气运动。3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影响因素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年降水量决定地表径流量大小流域面积
8、(支流数量)同地表径流量呈正相关植被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地质条件(土壤质地)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地表径流减少蒸发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人类活动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4.影响下渗的因素5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储存有大量的地下水。水体更新速度快慢的原因分析1从水循环环节分析水体更新的速度需要考虑的环节有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再结合各环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例如:2从进水量和出水量分析较封闭水体的更新速度以湖泊为例分析如下:(20
9、20全国卷)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下图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1、2题。1参照上图,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条件是()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降水充沛且季节集中人工岛足够长人工岛足够宽A B C D2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因为其()A取水难度大 B开采周期长C水质较差 D储量较少1B2.D解析:第1题,依题意该岛地下淡水区主要来源于降水形成的径流下渗补给。“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首先要有数量较多且稳定的淡水补给,即降水量大且季节分布均匀,则
10、正确。由图示地下淡/咸水分界线位置可知,海岛海岸线向内一定范围内为咸水区;若海岛较窄,即宽度较小,可能使海岛地下容易被咸水渗透,而不能保持地下淡水区的稳定存在,则正确,故B正确。降水充沛且季节集中,则在降水少的季节,因不能有充足的淡水补给而不能保证地下淡水区的稳定存在,即错误。第2题,人工岛的地下淡水储量较少,如果过度采用,容易引发海水入侵,污染地下水。为保护地下淡水,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D正确。【备选题】(2020青岛模拟)浙江宁波的甬城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不用除草剂、不用生长激素的“四不用”农场利用人工蓄水池进行蓄水,通过引水渠流入蔬菜园进行灌溉,再流经养鸭的水禽区
11、和养鸡区,含有鸡鸭粪便的水最后进入鱼塘,作为鱼的饲料。鱼塘的水通过过滤池净化后,又重新用来灌溉,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过程。下图为“四不用”农场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四不用”农场能够建立物尽其用的生态链,利用的是水循环的()A物质迁移功能B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功能C能量交换功能D联系地球外部圈层功能2“四不用”农场禽蛋鱼菜的循环生产模式改造的是水循环中的()A降水环节 B蒸发环节C径流环节 D下渗环节1A2.C解析:第1题,“四不用”农场能够建立物尽其用的生态链,利用的是水循环的物质迁移功能,不仅是水体的迁移,还有水中所含的养分、饵料等物质的迁移。该农场利用的水循环中不存在三态的转化
12、,不能体现能量交换功能,没有体现联系地球外部其他圈层。第2题,“四不用”农场禽蛋鱼菜的循环生产模式改造的是水循环中的径流环节,使水流沿设定的方向循环运动;没有改变降水环节、蒸发环节、下渗环节。考点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2019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1)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2)
1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获取信息】里海的变化情况。里海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状况。解析:第(1)题,山脉的隆起使里海成为内流湖,湖泊的咸淡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来水量,末次冰期晚期冰川融水增多,但仍处于冰期,蒸发较弱,来水量大于蒸发量,故湖泊为淡水湖。第(2)题,注意结合材料信息“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一是说明补给类型不再是冰川融水,而是来自北部伏尔加河等的河水;变为咸水湖的原因主要是河流带来盐分,无法排出,气候转暖蒸发加剧,使盐度升高。【尝试解答】(1)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 (2)有河流汇入,带来
14、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五种主要的河流补给类型典型图示图示解读雨水补给(整体流量较大,降水越多的季节,流量越大)春季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融雪越多,流量越大),夏季为雨水补给(降水越多,流量越大)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气温越高,流量越大,冬季会断流)湖泊水或地下水补给(流量整体较小,较稳定)【备选要点】【方法技巧】图示陆地主要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1)地下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2)湖泊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3)湖泊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河流补给类型的判读一条河流往往有多种补给形式,判断其最主要的补给形式主要是分析其径流量的变化特点。1
15、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雨水补给气候区补给时间径流特点热带雨林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年雨)流量大,径流季节变化不大季风气候区当地夏季(夏雨)夏汛,径流季节变化大热带草原气候区当地夏季(湿季)径流季节变化大地中海气候区当地冬季(冬雨)冬汛,径流季节变化大2.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冰雪或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1)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最高夏汛,河流冬季断流,总体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2)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春汛,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3径流量稳定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1)湖泊水补给:对湖泊以下河段起调节作用,可调蓄洪水。(2)地下水补给:与河流有互补作用。【备
16、选要点】【方法技巧】分析河流流量与沿线地理环境的关系(1)地区差异(我国):(2)天气差异(我国):(3)气候(北半球):下图为克里希纳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该河最主要的补给来源是()A雨水 B湖泊水C地下水 D冰雪融水2下列月份中,该河河口三角洲河段水位最低的是()A1月 B4月 C7月 D10月3上述月份河流水位低的主要原因是()A气温较低,融雪量少 B春耕季节,用水量大C雨季未到,蒸发旺盛 D人口众多,耗水量大1A2.B3.C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信息判断,该流域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因此雨水是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A对;图中的湖泊为外流湖,对河流流量有调节作用,但湖
17、泊水不是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来源,B错;地下水是河流比较稳定的补给来源,但不是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来源,C错;该河流位于热带地区,流域内海拔相对较低,没有冰雪融水的补给,D错。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河流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7月、10月为河流丰水期,水位高,C、D错;1月该流域降水少,河流得到的补给量少,水位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温升高,蒸发量不断增加,河流水位不断降低,直到雨季到来之前(4月)达到最低,A错、B对。第3题,该河流位于热带地区,流域内气温高且没有积雪融水补给,热带地区一年四季均可耕种,A、B错;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河流域4月份时雨季尚未到来,又由于位于热带地区
18、,蒸发旺盛,河流水位较低,C对;人口对耗水量的影响季节变化不大,D错。【备选题】(2020潍坊模拟)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年降水量仅4080毫米,理论蒸发量3 000毫米。沙漠东南部腹地有湖泊70多个,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大沙山(相对高度多在200300米)环抱湖泊的景观。苏木吉林湖就是其中之一,湖区全年降水量为164毫米,全年实际蒸发量1 261毫米。下图示意苏木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曲线。据此完成1、2题。1苏木吉林湖近些年面积比较稳定,若不考虑下渗因素的影响,推断苏木吉林湖每年地下水平均补给量约为()A1 260毫米 B160毫米C3 000毫米 D1 100毫米2苏
19、木吉林湖()A冬季湖面面积缩小B主要排泄方式是蒸发C春季湖面面积较小D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1D2.B解析:第1题,根据水平衡原理,若不考虑下渗,苏木吉林湖收入为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支出为蒸发,近些年面积比较稳定,湖水收支平衡;再结合材料,湖区全年降水量为164毫米,全年实际蒸发量1 261毫米,所以苏木吉林湖每年地下水补给量约为1 100毫米,故选D。第2题,读图可知,冬季(12、1、2月)湖泊总补给量大于总排泄量,湖面面积扩大,A错;3月至5月中下旬,湖泊总补给量大于总排泄量,湖面面积扩大,所以春季湖面面积较大,C错;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湖泊蒸发量大,蒸发是其主要排泄方式,降水量少,湖泊主要
20、补给水源是地下水,B正确,D错。湖泊是湖盆、湖水和水中所含物质(矿物质、溶解质、有机质以及水生生物等)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并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循环。星罗棋布的湖泊如镶嵌在大地上璀璨的明珠,构筑了地球陆地上的一片安宁。【探究思路】探究思路一湖泊的类型、形成及特点湖泊按其成因可分为构造湖、火山口湖、堰塞湖、岩溶湖、冰川湖、风成湖、河成湖、海成湖、潟湖等;按照盐度分为淡水湖和咸水湖。问题1构造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区域认知)提示:湖形狭长、湖岸陡峭且沿构造线发育,湖水一般都很深,水质清澈;经常出现一串依构造线排列的构造湖群。2堰塞湖是怎样形成的?(综合思维)提示:由火山喷出的岩浆、地震引起的山崩
21、和冰川与泥石流引起的滑坡体等壅塞河床,截断水流出口,其上部河段积水成湖。3咸水湖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区域认知)提示:内流区(或降水较少的地区)。探究思路二湖泊的水位变化湖泊水位按变化规律分为周期性和非周期性两种,周期性的年变化主要取决于湖水的补给。降水补给的湖泊,雨季水位最高,旱季水位最低;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高原湖泊,最高水位在夏季,最低水位在冬季;地下水补给的湖泊,水位变动一般不大。有些湖泊因受湖陆风、海潮、冻结和冰雪消融等影响,产生周期性的日变化;非周期性的变化往往是因风力、气压、暴雨等造成的。此外,由于地壳变动、湖口河床下切和灌溉发电等人类活动也可使水位发生较大变化。问题1影响湖泊水位
22、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区域认知)提示:湖水补给、 气候、 地形、河流。2形成敦煌附近月牙泉涓流不息、天旱不涸的原因是什么?(综合思维)提示:地势低,渗流在地下的水不断向泉内补充。探究思路三湖泊面积的变化通过查找资料可以发现,近年来很多世界著名的湖泊面积都在减小。譬如20世纪60年代,内蒙古岱海面积为182.46平方千米,而现今仅为70平方千米;2000年2009年加拿大的湖泊面积萎缩了6 700平方千米;1960年咸海面积6.8万平方千米,2010年咸海面积仅有8 739平方千米,50年间咸海面积一共萎缩了87.12%问题1武汉湖泊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地协调观)提示:一是泥沙淤积;二是
23、围湖造田。2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岱海面积减小的原因是什么?(综合思维)提示:岱海为内陆湖,水量收入为降水和径流,支出为蒸发,流域内多年平均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由于在河流上游建水库、引水灌溉和居民用水增加,使得入湖水量减少,从而导致面积减小。【研究结论】湖泊的特点与其形成原因有关,同时受周边自然环境的影响显著,其面积的变化既有自然因素影响,又有人为因素影响。此外,湖泊对周边的自然环境也产生重要的影响。【案例应用】纳木错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每年2月前后完全封冻。流域冬季盛行西风,大风天气多,湖区西岸风速大于东岸。下图示意纳木错流域。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结合水循环环节,分析纳木错成为咸水湖的原因。(2
24、)列举纳木错湖水源的主要补给类型。(3)风力对湖冰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据此推测纳木错湖区东、西部封冻期的早晚及湖冰形成的稳定程度。解析:第(1)题,根据河流向心状的水系特征及地形的分布可以判断该湖地势特点为四周高,中间低;河流由四周流向湖泊,将矿物质(盐分)带入湖泊,而没有河流流出,再加上降水较少,气候干旱, 蒸发旺盛,长时期的湖水蒸发,导致湖水盐分升高,形成咸水湖。第(2)题,纳木错湖位于青藏高原,可判断湖泊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川积雪融水、雨水、地下水。第(3)题,水体流动速度越快,越不易结冰,根据湖区西岸风速大于东岸可知,东岸水体流动较慢,更易形成稳定的湖冰,封冻更早。答案:(1)河流由四周流向湖泊,将矿物质(盐分)带入封闭的湖泊;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导致湖水盐分升高,形成咸水湖。(2)高山冰川积雪融水、雨水、地下水。(3)东岸封冻更早,更易形成稳定的湖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