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版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学案:模块1 专题5 第12讲 课题1 美苏争锋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18443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版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学案:模块1 专题5 第12讲 课题1 美苏争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2版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学案:模块1 专题5 第12讲 课题1 美苏争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2版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学案:模块1 专题5 第12讲 课题1 美苏争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2版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学案:模块1 专题5 第12讲 课题1 美苏争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2版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学案:模块1 专题5 第12讲 课题1 美苏争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2022版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学案:模块1 专题5 第12讲 课题1 美苏争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2022版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学案:模块1 专题5 第12讲 课题1 美苏争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2022版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学案:模块1 专题5 第12讲 课题1 美苏争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2022版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学案:模块1 专题5 第12讲 课题1 美苏争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2022版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学案:模块1 专题5 第12讲 课题1 美苏争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2022版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学案:模块1 专题5 第12讲 课题1 美苏争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2022版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学案:模块1 专题5 第12讲 课题1 美苏争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2022版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学案:模块1 专题5 第12讲 课题1 美苏争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2022版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学案:模块1 专题5 第12讲 课题1 美苏争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2022版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学案:模块1 专题5 第12讲 课题1 美苏争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2022版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学案:模块1 专题5 第12讲 课题1 美苏争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线索一: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战后期,美国和苏联以实力确立了两分天下的雅尔塔体系。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两极格局逐渐形成。线索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欧、日本、中国、第三世界等新兴力量的崛起,整个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线索三:20、21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当今世界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不断增强。世界形势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背景(1)雅尔塔体制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雅尔塔体制,它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2)美苏同盟关系破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3)美苏实力均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而苏联是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2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3表现(1)政治上美国:1947年3月,杜鲁门提出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杜鲁门主义”,成为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苏联:1947年9月,苏联、波兰等九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2)经济上美国:1947年6月,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苏联:1949年1月,苏联、保加利亚等六国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主

3、义世界市场。(3)军事上美国:1949年,美国、加拿大等12个国家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影响: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二、美苏冷战的影响1消极影响(1)导致一些国家分裂德国分裂:1949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朝鲜分裂:1948年,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2)导致国际局势紧张19501953年,美国参与的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

4、部战争。1962年,出现了古巴导弹危机事件。19611973年,美国在越南发动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2积极影响(1)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经验,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3)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冷战的影响冷战与两极格局(1)冷战的概念: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2)冷战的发生及其根源冷战的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

5、久,美国就在“反对共产主义扩张”的旗号下,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和敌对行动,率先挑起了冷战。苏联予以反击。冷战的根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这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超级大国,在消灭了法西斯这个共同敌人之后,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意识形态也尖锐对立。美国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美国总统杜鲁门声称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反对共产主义。在全球进行扩张,将社会主义的苏联视为其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苏联战后的苏联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恢复经济,发展社会主义。苏联极其关心自己的安全,特别是西部边界的安全。为确保苏联西部边界的安全和东欧国家对苏友好,苏联努力扩大

6、自己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发生了尖锐矛盾1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美国霸权论”认为冷战是美国建立世界霸权、反苏反共的结果,是二战后期美苏在波兰问题和德国问题上利害冲突的延伸。“苏联扩张论”认为苏联的“输出革命”、战略扩张和建立缓冲地带威胁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利益,铁幕演说、八千字电报、多米诺骨牌理论、杜鲁门主义等,渗透着西方对苏联扩张的恐惧,认为必须遏制苏联。“美苏共振论”认为冷战是双向的过程,冷战的爆发在相当程度上源于大国决策者对战后世界形势和对方行为的误判。“综合作用论”认为冷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美苏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对抗不可避免;两国决策者对对方的认识与外交方式加速了冷战到来。摘编自

7、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思维激活由于作者立场不同,冷战的起源众说纷纭。它实际上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美苏争霸的阶段特征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年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或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思维激活美苏争霸具有阶段性,缓和与紧张并存。由于美苏力量均势(核威胁的影响)及新兴力量的发展,

8、制约了世界战争的爆发。探究一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史料一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众、参两院发表咨文,他把世界政治分为自由民主和极权主义两个对立的营垒,不指名地将苏联称为“极权政体”,并以援助希腊和土耳其为名,宣布美国将支持和帮助世界上所有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力量。这便是人所熟知的“杜鲁门主义”的问世。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摘编自徐蓝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史料二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

9、纳自由制度存在。我们相信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钩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史料一为后世史学评论,反映了杜鲁门提出遏制共产主义的方针及影响。(2)史料二是观点性史料,反映了美国对西欧国家进行援助的经济影响和政治影响。(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的理解。(2)根据史料一、二,分析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内在联系。提示(1)美国战后对外政策实现了从孤立主义向全球扩张主义的转变。(2)马歇尔计划是以经济方式对杜鲁门主义进行的实践,在强化冷战和两极格局形成中起到关键

10、作用。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关系1联系: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马歇尔计划既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具体表现,又以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2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3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地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探究二美苏冷战的影响史料一斯大林要建立的安全地带,南部

11、和东部以北纬38度划线。罗斯福为了争取苏军对日作战,作为回报,同意外蒙古独立,库页岛、千岛群岛等划归苏联,承认中国东部及长城以北为苏联的势力范围,朝鲜半岛以38度线划分南北。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史料二时间协定1963年控制核武器试验协定1967年禁止空间核武器协定拉美无核区协定1968年在现有核国家以外不扩散核武器协定1971年海底禁止核武器协定禁止使用生物武器协定1972年西方苏联限制战略武器条约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史料一着重突出了东亚和中国东北的情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在这两个地区势力争夺也非常激烈。(2)史料二中的协议,警醒世人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寻求回到无核的世界。

12、(1)如何看待冷战对亚太地区的影响?(2)史料二中所涉及协定有什么共性?受什么事件影响?提示(1)美苏在亚太地区的冷战使该地区笼罩在战争的隐患之中;各国在大国强权政治的影响下独立性受到损害;朝鲜半岛分裂趋势加剧并不可逆转。(2)史料中的协定都是限制或禁止核武器的,因受到古巴导弹危机的影响。两极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1积极影响(1)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两国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遵守一定的界限。(2)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2消极影响(1)

13、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2)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3)美苏两强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4)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感悟冷战的发生和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和华约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摘编自杰里本特利

14、等新全球史材料二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摘编自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根据材料一、二并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答案学术界力图对美苏冷战作出辩证评价。既强调了美苏争霸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又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既认为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又指出冷战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冷战无赢家1美国著名外交官、遏制政策的设计者乔治凯南在回顾他一生最为得意的作品时,满怀伤感地写道:“没有任何国家、任何政党、任何个人赢得

15、了冷战,提出遏制战略是我一生的错误。”的确,这场长达四十多年的斗争是“人类历史的悲剧”,两个超级大国都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2苏联解体了,大国荣耀成为过去,苏联和东欧的某些地区成为冷战后世界动乱的新热点。美国虽然赢得了冷战胜利,却夺去了国内近10万青年的生命,使美国增加了8万亿美元的国防支出;巨大的财力消耗在20世纪80年代引发美国严重的经济萧条。在第三世界,美苏的“代理人战争”无处不在,在朝鲜、越南、中东、非洲、中美洲和阿富汗等战场上共有数以百万人因此而丧命。3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了争夺更多利益,为了争取自己在世界的霸权地位,不惜劳民伤财,使自己国家陷入苦难,也给世界带来长达半个世纪的“冷和平

16、”。我们应该回首历史,珍惜和平。新高考选择性考试示范命题点: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调整1(2020山东等级性考试15)1969年美国出台了新的出口管制法,不再使用“共产党国家”与“非共产党国家”这一概念和划分方法,代之以“鼓励与美国有外交关系或贸易关系的国家进行贸易”,并要求商业部修订管制清单。这一调整主要是由于美国()A同苏联关系缓和B与西欧竞争加剧C陷入侵越战争泥潭D国家实力相对衰弱D根据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不再使用共产党国家与非共产党国家这一概念”,“鼓励与美国有外交关系或贸易关系的国家进行贸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调整主要是由于此时美国国家实力相对衰弱,故选D项;“1969年

17、”为冷战时期,美国同苏联关系紧张,并非“缓和”,排除A项;“与西欧竞争加剧”与“不再使用共产党国家与非共产党国家这一概念和划分方法”无关,排除B项;“陷入侵越战争泥潭”是美国实力衰落的原因之一,并非是美国鼓励对外贸易的原因,排除C项。命题点:冷战与科技的关系2(2021江苏新高考适应性考试15)20世纪50年代,苏联研制的计算机只能进行每秒3 000次的运算,而美国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却达到每秒15 000次。60年代后期,苏联成功缩短与西方计算机技术的差距。这表明()A冷战加剧了高科技竞争B技术差距加速美苏全面对抗C信息革命改变世界格局D美苏关系缓和促进技术进步A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

18、50年代,苏联的计算机技术明显落后美国,到60年代,苏联成功缩短了与西方计算机技术的差距,说明冷战格局下美苏的对抗也表现在科技领域,由此得出冷战加剧了高科技竞争,A项正确;B项错在“全面对抗”,排除;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格局仍属于美苏两极格局,并没有因为信息革命而发生重大改变,C项排除;题干反映的是苏联极力缩短与西方计算机技术的差距,说明美苏之间的对抗和竞争,无法体现美苏关系缓和,D项排除。命题点:战后美国对欧洲的援助马歇尔计划3(2021福建模拟16)1947年,美国副国务卿建议政府在未来三年内提供大规模经济援助,以满足欧洲的紧急需求。他认为:“如果欧洲经济还像今天这样,继续分裂成若干小

19、的防水碎片的话,欧洲就不可能从这场战争中恢复过来。”这一主张目的是()A强调欧洲集体自救B推动欧共体的成立C利用欧洲对抗苏联D建立美欧经济联盟C根据题干时间“1947年”及“在未来三年内提供大规模经济援助,以满足欧洲的紧急需求”可判断美国试图援助欧洲以恢复经济,此即战后美国推行的马歇尔计划,此计划的目的是利用欧洲来对抗苏联,故选C项。全国卷新情境考法借鉴【考法示例】还原社会情境,灵活考查世界政治格局(2020全国卷)1958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两国展开了一系列文化往来,赴美的苏联学者90%为科学家、工程师,而赴苏联的美国学者90%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这表明()

20、A美国旨在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C冷战格局下美苏交流与对抗并存D苏联旨在对美国输出先进科技知情境:本题还原二战后美苏两国开展文化往来的社会情境,要求辨析当时的美苏关系。明立意:本题以1958年美苏之间的文化往来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抓关键:“1958年”“两国展开了一系列文化往来”是解答本题的钥匙。理思路:“1958年”“美苏”这两个信息,让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肯定是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冷战!而且还会想到这种对峙一直持续到1991年。时而缓和,时而紧张是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总特征。同时,你还会注意到,题干好像不是在强调美苏两国的“

21、对峙”,其侧重点在于在对峙的背景下,两国展开了一系列文化往来。这说明,美苏之间既有对峙,又有文化的交流,这才是题干要呈现的最主要的信息,答案(C项)就在这里。美苏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是全方位的,以冷战方式为主,辅以热战。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导致世界局势长期动荡不安。【真题体验】命题点:冷战政策的影响1(2019全国卷)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B19471948年,美国全

22、面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美国政府以印第安人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为由,拒绝对其提供救济,体现出意识形态影响了政府的政策,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影响美国政府政策的因素,没有涉及美国政权运行机制、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的信息,故A、D两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美国政府对共产主义生活方式的抵制,不是重塑美国的国家精神,故C项错误。命题点:马歇尔计划的影响2(2016全国卷)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A有利于煤钢

23、联营的建立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A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的最终目的是要控制欧洲,进而遏制苏联。因为美国深刻认识到,没有任何一个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国家能抵挡得住苏联,而美国远在美洲,故而通过马歇尔计划让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对抗苏联,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故排除;欧洲此前已出现对峙,故排除C项;美苏冷战导致德国分裂,故排除D项。马歇尔计划的影响(1)经济影响:1948年至1952年是欧洲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工业生产增长了35%,农业生产实际上已经超过了战前的水平。(2)政治影响: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使西欧从战后初期的财政拮据及由物资紧缺而引发的限量配给

24、的局面中摆脱出来,减少了人们对政府的不满,稳定了政治局势。同时东欧国家拒绝参与该计划,被认为是宣告战后欧洲分裂的最重要的征兆之一。因此有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3)其他影响:马歇尔计划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一起,在无形中促进了西欧地区自由贸易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命题点:美苏争霸3(2016全国卷)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与苏联

25、争夺中间地带D材料关键信息:一是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二是美国新闻署资助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联系这一时期美苏争霸的史实可知,这一做法是为了拉近这些国家与美国的关系,故选D项;A项和材料中到非洲国家演唱无关,故排除;美国黑人爵士乐演唱家的非洲巡演属于文化活动,与展示美国经济实力无直接关系,故排除B项;不结盟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冷战时期美苏争夺的主要目标(1)争夺欧洲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利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手段在欧洲进行争夺,结果在欧洲形成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西欧受美国控制,东欧被苏联控制。欧

26、洲是美苏争夺的重点。(2)争夺新兴独立的民族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存在了几百年的殖民体系崩溃,美苏两国积极争夺对这些新兴独立国家的控制权,导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3)争夺经济主导权:美国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立了排苏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苏联在这一斗争中明显处于劣势,这也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4)争夺科技领先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在航天、海洋、生物、计算机等科技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这一竞争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模拟题培素养仿真演练1(2021辽宁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1946年3月,英国驻苏联使馆临时代办弗兰克罗伯茨向外交部建议,“要像战时解决军事战略问题那样来处理

27、英苏关系”,“必须认识到苏联不可能成为可信赖的朋友,但同时我们应努力防止这种缺乏友谊的状态转化成敌对”。该建议被英国政府接受。这一建议()A推动了英国对苏联政策的转变B延缓了英国对苏联冷战进程C体现了英国期望保持大国地位D反映了苏联与西方关系缓和A弗兰克罗伯茨向英国外交部提出外交建议并被英国政府接受,这推动了英国对苏联政策的转变,故选A项;发动对苏联冷战的是美国不是英国,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英苏关系的调整,不能体现英国期望保持大国地位,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英苏关系,不能说明苏联与整个西方关系的缓和,排除D项。2(2020宜昌一模)1947年5月,杜鲁门主义正式实施,美国先后向希腊、土耳其提

28、供了7亿多美元的军事援助。1948年4月,马歇尔计划开始执行,美国共向西欧国家提供了总额为132亿美元的援助。这两次行动反映出美国()A力图遏制共产主义影响B推动了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C企图打破雅尔塔体系D主要以战争和经济手段扩张A美国的这两次行动意在拉拢、控制西欧国家,巩固资本主义阵营,以对抗苏联遏制共产主义的影响,故选A项;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始于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排除B项;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美国的做法是巩固该体系而非企图打破,排除C项;这是美国与苏联冷战的表现,战争并不是其扩张手段,排除D项。3(2020张家口二模)1947年12月17日起,美国政府开始

29、对政府、军队和国际订货商进行忠诚调查。在此影响下,教授社会科学的教师若不在课堂上大骂苏联和共产主义就会被解雇,辛辛那提红色棒球队被迫改名,参加角逐美国小姐的候选人必须陈述其对马克思的看法。美国的做法()A强化了美苏争霸的态势B导致美苏之间两极对峙格局形成C反映出其固守冷战思维D表明文化宣传成为冷战主要手段C根据材料“1947年12月17日起,美国政府开始对政府、军队和国际订货商进行忠诚调查。在此影响下,教授社会科学的教师若不在课堂上大骂苏联和共产主义就会被解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3月,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杜鲁门主义”提出,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材料中美国的做法反映出其固守冷战

30、思维,故选C项。4(2021湖南招生适应性考试)1949年12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决策文件,明确提出要“防止亚洲出现足以威胁美国安全或亚洲国家稳定和安全的力量对比”。据此可知,美国()A认为亚洲的力量对比已经失衡B不将苏联视为唯一的敌人C致力于维护亚洲的稳定与安全D将冷战政策重心转向亚洲A根据“防止亚洲出现足以威胁美国安全或亚洲国家稳定和安全的力量对比”以及材料中的时间可得出,其强调的是新中国的成立已经使亚洲的力量对比失衡了,因此要及早做出防范,故A项正确;美国的敌人本身就不仅仅只有苏联,排除B项;C项显然不是美国的目的,排除;此时美国的重心在欧洲,排除D项。5(2020重庆模拟)据下表

31、,可知()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成为第一个访美的苏联最高领导人1961年苏联授意民主德国政府,修建柏林墙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爆发,苏联最终撤回部署在古巴的导弹1963年美苏建立领导人间的直接通讯联系及“热线”沟通机制1972年尼克松访问苏联,美苏签订限制战略武器的相关协定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等国家强烈反对A.冷战局面呈现不断强化趋势B外部力量影响着美苏冷战走向C美苏双方始终加强相互对话D两极下世界存在某种和平机制D材料呈现的史实中,美苏除了对抗也有对话,并且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等信息也说明双方在极力避免战争的爆发,说明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存在某种和平机制,故选D项;材料呈现的史实中

32、,美苏除了对抗也有对话,因此不能体现冷战局面的不断强化,排除A项;材料呈现的是美苏双方的交流和对抗,并未提及其他国家,无法体现外部力量影响着美苏冷战走向,排除B项;材料中1961年、1962年、1979年的史实体现了美苏的对抗,并非始终加强相互对话,排除C项。6(2020佛山一模)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被美国人看成是“技术上的珍珠港事件”。美国以此为契机,调整科研发展战略,研究重点由原子能转向空间技术,制订了“阿波罗”登月计划,1969年实现了人类首次登月。这反映了()A苏联对美国构成严重威胁B美国科技全面落后于苏联C国家间科技竞争被政治化D美苏争霸集中在科技领域C冷战期间,美苏两国在空间技术领域竞赛,美国由落后到迎头赶超,说明国家间科技竞争政治化色彩严重,故选C项;苏联人造卫星领先美国后,美国奋起直追,最终超越苏联,排除A项;题干材料不能说明美国科技全面落后,1969年“阿波罗”登月成功,美国站在了航天技术的最高点,排除B项;材料反映美苏在科技领域争霸,但不能说明美苏争霸集中在科技领域,更多的是在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排除D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