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17920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9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76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3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十七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考查要点课标要求维新思想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新文化运动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考查要点课标要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毛泽东思想 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邓小平理论 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

2、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续表)第33讲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时间背景目的代表主张活动影响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闭关自守,愚昧无知;中西方联系扩大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林则徐、魏源“_”林则徐编译_各国律例;魏源编成_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一、西学东渐1.开眼看世界。四洲志海国图志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维点拨】“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悉夷、师夷、制夷”的三位一体。首先,“悉夷”是“师夷”的必要前提;其次“师夷”是“制夷”的重要手段;最后“制夷”是“师夷”的最终目的。上述三条是前提、手段和目的的

3、有机统一,其中根本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制夷”,而积极的办法是“师夷”。2.体用之争。(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在解决内忧外患的争论中出现了“体用之争”。(2)表现。洋务派的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顽固派的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3)评价: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_的层面;冲击了传统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物质文化3.维新思潮。(1)早期维新思想。背景:中法战争的结局促使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深刻反思,认识到洋务派仅学习西方造船、制器,不可能救亡图强。代表:王韬、郑观应等。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

4、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_制度。君主立宪局限: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未付诸实践。(2)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背景。A.19 世纪 90 年代,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B.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汇聚成一股思潮。人物著作思想主张_新学伪经考借助经学外衣,动摇了统治者恪守祖训的理论基础_托古改制,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梁启超变法通议宣传民权、变法图存的思想谭嗣同仁学以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观念,批判专制君权等严复翻译_借用进化论的原理宣传变法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天演论影响。戊戌变法A.政治上:推动了_和立宪运动的开展。B.经济上:有利

5、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思想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形成中国近代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构图解史】维新变法思想【基础提炼】1.思维辨析。(1)林则徐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2)在“向西方学什么”方面,洋务派和维新派没有根本性的分歧。()(3)康有为借孔子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答案:(1)(2)洋务派主张维护封建制度和思想文化,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实行君主立宪制。(3)2.选择题。(1)有学者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又陷入万籁俱寂中,二十年里,只有少数先觉者开始了对外面世界的了解。”要研究先觉者对外面世界了解的状况,应借鉴的直接资料是

6、()A.海国图志C.中外纪闻B.变法通议D.庶民的胜利(2)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文)化”等阶段,其中最早提出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度的是(A.林则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B.李鸿章等地主阶级洋务派C.郑观应等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D.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派(3)康有为断言:“政治之学最美者,莫如吾六经也。尝考泰西所以强者,皆暗合吾经义者也。”这表明康有为意在()A.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进步性B.复兴中国传统文化C.认同西方政治制度的优越性D.推动社会变革答案:(1)A (2)C (3)D二、新文化运动1.背景。(1)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_得到进一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辛亥革命尊孔复

7、古(2)政治:资产阶级激进派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为了实现目标,必须进行思想革命。(3)思想: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到中国;_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直接原因:袁世凯掀起_逆流,意图复辟帝制。2.兴起。青年杂志李大钊(1)标志: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后更名为新青年),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2)代表:陈独秀、_、蔡元培、胡适、鲁迅等。(3)主要活动基地:蔡元培实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4)主要阵地:新青年。主要内容表现评价提倡民主与_,反对专制与迷信民主包括民主思想和民主理念;科学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技术与知识等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崇

8、尚科学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出了“_”的口号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全面清算3.前期主要内容、表现与对其的评价。科学打倒孔家店主要内容表现评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革的主张;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推动了文学革命;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新文学的典范为新文化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文化载体,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文化平民化出现平民教育思潮,推广白话文推动了近代思想文化发展(续表)【概念阐释】民主与科学民主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包括人权平等、个性解放、独立人格、共和政体等。科学指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包括进化论、唯物论、

9、无神论,反对封建迷信、愚昧盲从和偶像崇拜等。4.后期主要内容:宣传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5.评价。(1)积极性。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五四运动成为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_的发生创造了条件。(2)局限性:对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倾向;未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误区警示】正确区分维新派与新文化运动对待孔子的态度(1)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借孔子宣传维新变法思想。(2)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者把矛头直指孔教

10、,打倒孔教。(3)两次运动中的尊孔和倒孔目的是一致的,都服务于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基础提炼】1.思维辨析。(1)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这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2)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3)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对孔子进行绝对否定,并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4)康有为尊孔,陈独秀则“打倒孔家店”,故二者的本质是相反的。()答案:(1)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是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2)(4

11、)(3)康有为借用孔子权威来宣传变法维新,陈独秀通过否定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来宣传民主、科学,二者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故本质一致。2.选择题。(1)1915 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提出的口号是()A.维新变法C.民主与科学B.“实业救国”D.民主共和(2)发起新文化运动的先进知识分子,试图冲破旧的思想牢笼,他们大都()A.信仰马克思主义B.宣传维新思想C.认同无政府主义D.接受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3)有学者说:“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批评孔子、反对孔教、否定儒家纲常,其实并不是指向传统,而是针对现实。”材料中的“现实”是指()A.宣扬科学知识的需要B.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C.国人

12、民主意识的提高D.袁世凯执意复辟帝制答案:(1)C (2)D (3)D重难点 1材料一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史料探究】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上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治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三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知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康有为读史信

13、息:早期维新思想否定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主张在政治上设议院议政。信息:维新派主张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信息:托古改制;中西结合。(1)材料一“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中的“体”是指什么?(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维新派在向西方学习上有何发展。(3)根据材料三,分析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有何特点。答案:(1)君主立宪制。(2)从技术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3)托古改制;中西结合。【论从史出】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1.特点。(1)中西结合: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如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都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

14、2)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实现。(3)救亡图存:反映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严重的现实,蕴含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2.成因。(1)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足,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不能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2)主观原因:康有为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知识分子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具有局限性。【素养提升】以唯物史观认识“中体西用”思想在晚清时期的演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

15、,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张之洞劝学篇材料二就对中国近代的影响来说,洋务运动本质上是一场中国式的“工业革命”。之所以这样说归根结底,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政府不是一个近代化的国家政府,用旧有思维定式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场悲剧。李小庆中国式“工业革命”的根底材料三时任驻英法公使的郭嵩焘曾尖锐批评“中体西用”是“治末而忘其本,穷委而昧其源”。张树声诘责洋务派:“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形,铁路四达,足恃欤?”中国近代化探究(1)依据材料一指出张

16、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直接目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的含义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解析:材料一说明“中学”为立国之本,“西学”为应对现实变化的权宜手段,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的直接目的是实现国家富强,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制度和固守传统文化。材料二中第一句话从经济近代化角度说明了洋务运动的实质和作用;第二句话中的“旧有思维定式”指“中体西用”思想,从侧面指明了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材料三中“足恃欤”可译为“这不是自欺欺人吗?”“治末而忘其本,穷委而昧其源”体现了“中体西用”在逻辑上的荒谬,遭到有识之士的

17、批评。答案:(1)实现国家富强。(2)政治上,当时的中国仍然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之下;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思想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3)现象:部分开明知识分子认识到了洋务派的局限性。影响:推动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的飞跃。晚清时期“中体西用”思想内涵的演变(1)洋务运动时期的“中体西用”思想。“中学”指的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等。“中体西用”论的持有者既看到了清王朝变的一面,同时也坚持清王朝不变的一面。他们认为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及文教举措才能更好地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2)

18、晚清时期社会变革中的“中体西用”思想。维新变法:光绪帝颁布变法诏书提出“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各学之切于时务者”,“中体西用”作为维新变法的政治思想和文化政策颁示天下。清末新政:新政改革的主导者和参与者是清朝统治阶级的成员,他们的地位、思想、目的决定了他们不可能超出“中体西用”的界限,但这时期的“西用”确已深化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中体西用”中的“西用”更加深入。重难点 2材料一新文化运动的时代特征及对其的评价【史料探究】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

19、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历史事件提及次数新文化运动44五四运动45材料二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若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能相容。陈独秀材料三下面是新青年中所关注的部分大事统计数据表历史事件提及次数辛亥革命47巴黎和议/凡尔赛/和平大会议87复辟/筹安会/袁世凯称帝133十月革命/俄国革命287欧战/世界大战/欧洲战争/世界战争448(续表)读史信息: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信息:对中西方文化是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态度。信

20、息:宣传马克思主义。(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对中西方文化的态度?(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青年反映的思想主张的变化,并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国际因素。答案:(1)民主和科学。(2)对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否定,对西方文化全面肯定,体现出其局限性。(3)变化:由宣传民主和科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因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西方列强要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权转让给日本;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方向。【论从史出】新文化运动“新”的表现、特点及对其的评价1.“新”的表现。(1)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激进派。(2)新

21、基础: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3)新思想:前期的指导思想是西方民主和科学及达尔文的进化论;后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4)新内容:前期以宣传民主和科学为突破口;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提出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5)新成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2.特点。(1)以民主和科学为核心。(2)有思想和文学两条战线,为实现民主政治而营造新文化氛围。(3)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东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4)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3.评价。(1)积极作用。新文化运动前期实质上是资产阶

22、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的解放。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开始使用白话文,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2)局限性。没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在思想方法上,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形式主义的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这种偏向一直影响到后来。【素养提升】以家国情怀认识新文化运动对当今文化创新的启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五四新文化运动被普遍视为中国的启蒙运

23、动,它意味着思想的自由、人性的解放和理性的复归,但同时很多人认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断层。五四新文化运动实际上非但没有造成文化断层,还发展了传统文化,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就必须改造传统文化。五四新文化运动具有一定的内发性,可看作是中国文化传统所内蕴生命力的现代表征;在基本的精神方向上,20 世纪儒家思想的新开展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保持了内在的一致性。摘编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点思考等结合材料与所学相关知识,围绕“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传统文化”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说明。(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解析:据材料“五四新文

24、化运动实际上非但没有造成文化断层,还发展了传统文化,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就必须改造传统文化”等信息可知,材料强调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与发展,结合设问“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拟定“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的论题,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相关史实入手展开论述,如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批判,对经世致用思想的继承等,最后总结,呼应论题。答案:论题: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鸦片战争后,伴随着列强入侵,西方文化大量流入中国,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先进知识分子致力于实现传

25、统到现代的“创造性转换”。五四新文化运动以伦理道德革命为切入点,主要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和“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继承了“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传统,倡导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文学革命实现了中国同西方文化的接轨,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由、人权的追求。所以,五四新文化运动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一场批判封建专制思想,继承传统文化并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近代民主革命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对当今文化创新的启示(1)政权巩固和社会进步必须有先进文化的有力支撑。(2)坚持先进文化方向,必将推动文化进一步创新和向纵深发展。(3)文化创新必须广泛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并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4)文化创新

26、必须由掌握了先进文化的知识分子为先导。(5)必须切实发扬民主,完善法制,崇尚科学,提高国民文化素质。【高考真题】1.(2020 年浙江卷)洋务派巨擘左宗棠主持重刻海国图志,在该书序中慨言:百余年来,中国“水陆战备少弛”,英吉利“蹈我之瑕,构兵思逞”,“廿余载,事局如故”,“然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这一认识反映了()A.左宗棠、魏源顺乎世界之潮流迈出变法第一步B.“师夷长技以制之”是洋务派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C.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的变化D.以“中体西用”寻求变革,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解析:选 B。材料信息“然同、光间福建

27、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说明左宗棠认为“师夷长技以制之”是其设立福州船政局的指导思想。由此可知,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是洋务派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故 B 项正确。2.(2020 年山东卷)1873 年,华蘅芳等人翻译的地学浅释把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赖尔认为,地质的进化过程,不是由超自然力量或者巨大灾变造成的,而是由自然力量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的。这一理论在当时受到中国进步思想家的欢迎,是因为它()A.对自然演进规律进行了科学阐释B.传播了西方先进科学知识C.与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共鸣D.动摇了恪守祖训的陈旧观念解析:选 C。19 世纪后

28、期,赖尔关于自然力量逐渐推动地质进化的理论,受到中国进步思想家欢迎,是因为这一理论可以用来支持和宣传维新思想,与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共鸣,C项正确。3.(2019 年全国卷)1916 年 1 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A.主张国家至上C.反对西方民主B.批判封建伦理D.传播马克思主义解析:选 B。“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重点是强调从思想上打倒封建伦理,故选 B 项;“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强调个人权利的重要性,而非

29、国家至上,排除 A 项;“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体现了西方的民主思想,没有上升为马克思主义,排除C、D 两项。4.(2019 年全国卷)19151918 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 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 1/20。这种变化可说明()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解析:选 A。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流思想是民主和科学,而后期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因而“革命

30、”一词较多,故选 A 项;国民革命发生于 19241927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 项;材料“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 1/10”说明依然认同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只是提及次数减少了,排除 C 项;材料涉及的是新文化运动前后期主流思想的变化,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无关,排除 D 项。5.(2019 年全国卷)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D.马克思

31、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解析:选 D。“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是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专用称谓,故选 D 项;“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表明具有普遍性,不一定特指知识界,排除 A 项;“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与官僚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有必然联系,排除 B 项;“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不涉及经济理论的概念,排除 C 项。6.(2018 年全国卷)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C.传

32、播“中体西用”思想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解析:选 D。严复“煞费苦心”的目的是宣传社会进化论思想,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故 D 项正确。7.(2018 年全国卷)1920 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解析:选 C。材料批评社会改良活动,并不主张用民主与科学观念改良中国,故A 项错误;材料主张依靠工人群众,“对社会进行

33、根本改造”,与“实业救国”运动无关,故 B 项错误;马克思主义主张依靠工人阶级改造社会,因此材料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故 C 项正确;材料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与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礼教无关,故 D 项错误。【典题模拟】8.章太炎认为,“民不知变,而欲其速化,必合中西之言以喻之”“故合中西之言以喻民,斯犹磁石引铁,与树之相近而靡也”。这一言论()A.弥合了革新与守旧之间的分歧B.旨在减轻国人对西学的敌对情绪C.并未跳出传统夷夏之辨的视野D.扭转了社会大众故步自封的习气解析:选 B。材料的意思是,要使人民了解中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就像磁石吸铁一样去吸引西方文化,西方文化靠近中国文化就

34、像小树在大树下生存会萎靡一样,用这种方式形容西方文化相对于中国来说不会影响中国,反而会被中国文化影响,从而减轻国人对西学的敌对情绪,故选 B 项。9.梁启超认为中国古代就已经产生了议院制度的雏形,孟子一书的诸大夫,就相当于西方的上议院,而所谓的国人,类似于西方下议院。他旨在()A.宣传传统文化,维护君主制度B.托古改制,宣传民主共和思想C.寻找立宪历史依据,推进变法D.鼓吹西学中源,减少变法阻力解析:选 C。据材料“梁启超认为中国古代就已经产生了议院制度的雏形”并结合所学维新变法运动可知,是为立宪运动寻找历史依据,故选 C 项;梁启超宣传的是君主立宪而不是民主共和,同时其目的也不是宣传传统文化

35、,排除A、B 两项;“梁启超认为中国古代就已经产生了议院制度的雏形”说明议院在中国萌生早但不能说源于中国,材料没有中学与西学的比较,排除 D 项。项目18501899 年19021904 年社会科学113 种19.9%327 种61.4%自然科学142 种25%112 种21%应用科学297 种45.4%56 种10.5%10.下表是近代中国两个时期翻译出版图书统计情况,材料说明 20 世纪初的中国()A.新式出版业发展迅速C.实用主义思潮的消退B.救亡图存道路的新探索D.科学技术近代化的完成解析:选 B。材料体现出翻译出版的书籍中社会科学书籍比前期所占比例大大增加,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对外国社

36、会发展的新思考,救亡道路从科技到制度转变的体现,即救亡图存道路的新探索,B 项正确。11.新青年创刊之初,宣扬科学与民主,介绍西方思想,却没有受到关注,不得不休刊。复刊后,对孔教展开猛攻,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新青年影响力增强主要得益于()A.资本主义迅猛发展C.儒家思想地位动摇B.顺应社会时局变化D.巴黎和会引发关注解析:选 B。新青年创刊之初,宣扬科学与民主,介绍西方思想,却没有受到关注;新青年复刊后猛攻孔教,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说明新青年影响力增强主要得益于顺应社会时局变化,故选 B 项。答题术语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中的“长技”主要是指军事科学技术。2.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进一步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3.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主张。“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4.19 世纪90 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5.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6.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