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强化练(三) 中华文明的鼎盛——隋唐、宋元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17425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强化练(三) 中华文明的鼎盛——隋唐、宋元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强化练(三) 中华文明的鼎盛——隋唐、宋元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强化练(三) 中华文明的鼎盛——隋唐、宋元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强化练(三) 中华文明的鼎盛——隋唐、宋元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强化练(三) 中华文明的鼎盛——隋唐、宋元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强化练(三) 中华文明的鼎盛——隋唐、宋元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强化练(三)中华文明的鼎盛隋唐、宋元时期注意事项:本试卷共14题,全卷满分85分,考试用时45分钟。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以往由于缺乏分门别类的考察研究,常常笼统地把藩镇与割据等同。这模糊了人们对唐后期政治、经济变革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使唐后期100多年的复杂历史变成了苍白的一页。材料实际认为()A.藩镇割据推动了后唐发展B.藩镇并没有造成国家分裂C.历史认知应坚持辩证观点D.研究唐后期藩镇的史料不足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笼统”认知是建立在“缺乏分门别类的考察研究”基础上的

2、,这说明历史认知应对史料进行辩证分析,故C项正确;A项混淆了“后唐”与“唐后期”两个概念,故错误;B项材料依据不足,故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对唐后期的认知模糊,而不是史料不足,故D项错误。2.(2019黑龙江大庆高三四模)宋代皇帝最为流行的称谓是“官家”,而且在朝野还形成了“道理最大”“不以天下奉一人”的共识,这表明宋代()A.皇权有了一定理性定位B.皇权专制受到有效制约C.封建等级制度趋向解体D.经济发展影响政治制度答案:A解析:材料“皇帝是官家道理最大不以天下奉一人”反映了宋代皇权一定程度上受制于“道理”,说明皇权有了一定理性定位,故A项正确;“皇权专制受到有效制约”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

3、误;宋代封建等级制度并未趋向解体,而且材料无法体现封建等级制度趋向解体,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宋代经济发展的信息,故D项错误。3.(2019黑龙江哈尔滨高三二模)魏晋时期,儒家知识分子对先秦经文的注疏多有相互攻讦之处。唐代政府下令编纂五经正义,去“异端邪说”,并将其列为科举考试的内容。这一变化()A.有利于儒学融合其他学说B.推动儒学政治地位提升C.有利于扩大唐代统治基础D.导致后世儒学发展僵化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唐代在魏晋南北朝注疏儒家经文派别林立、互相攻讦不休的背景下,以官方为标准,展开了统一经学的行动。这对于当时儒学内部派别纷乱的情况有改善作用,将其纳入科举范围则提高了儒学政治地

4、位,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儒学内部的统一,并未提到其他思想流派,A项错误;该举措并未扩大唐代的统治基础,C项错误;统一经学并将其纳入科举范围与儒学发展僵化没有直接关系,D项错误。4.(2019河北石家庄高三毕业检测)宋代,在养亲法令的保障下,官员履行养亲义务拥有较多的选择。他们可以迎侍祖父母、父母,也可以申请闲职解决养亲问题,同时还可以致仕、辞官养亲。据此可知,宋朝统治者()A.以养亲作为考核官员的主要标准B.重视官员的忠孝一体化C.弱化了血缘亲情对社会的影响力D.意在强调官员知行合一答案:B解析:宋代官员养亲“可以迎侍祖父母、父母,也可以申请闲职解决养亲问题,同时还可以致仕、辞官养亲”,这

5、说明宋代统治者倡导官员忠孝两全,即忠孝一体化,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以养亲考核官员,故A项错误;重视养亲说明宋代强化血缘亲情,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忠孝一体,并不是知行合一,故D项错误。5.至唐建中(780783年)之际,“两税之法既立,三代之制皆不复见”,封建国家对土地所有权的态度变为“兼并者不复追正,贫弱者不复田业”。这一“态度”形成的历史背景是()A.均田制在全国的推广B.江南经济的持续开发C.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答案:D解析:材料“两税之法既立,三代之制皆不复见”“兼并者不复追正”表明,唐代的赋税制度认可了均田制被破坏后私人占有土地的状况。而“三代之制皆不复见”

6、,即土地国有制被破坏是土地私有制发展和土地兼并的结果,故D项正确,A项错误;B项与材料关系不大,故错误;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不会造成材料中的现象,C项错误。6.(2019四川成都高三二模)唐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可分为由中国沿海港口至朝鲜、日本的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口至东南亚诸国的南洋航线和由中国沿海港口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的西洋航线等三大航线。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材料表明()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B.制瓷业在唐代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C.唐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范

7、围较广D.陆上丝绸之路带动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答案:C解析:材料“等三大航线”说明唐朝对外航线多,贸易地区广泛,“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说明贸易范围广泛,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比较中外贸易额问题,因此无法得出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单独说明制瓷业在唐代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B项错误;材料主要论述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陆上丝绸之路无关,故D项错误。7.(2019黑龙江哈尔滨高三二模)据宋会要记载:宋代对外贸易港口有20余处,设有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5个市舶司,市舶司下有的还设有市舶务、市舶场等下属机构。这折射出宋代()A.外贸收入

8、成为政府重要财源B.航海和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C.传统的经济思想发生了质变D.对外贸易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宋代的对外贸易港口较多,并设立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这说明宋代政府重视对外贸易,外贸收入成为政府重要财源,A项正确;依据材料无法得出宋代航海和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B项错误;宋代重农抑商政策只是发生了一定的松动,并未发生质变,C项错误;材料并未进行前后比较,无法得出对外贸易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的趋势,D项错误。8.(2019山东青岛一模)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湖南、湖北一带,“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大商则聚小家之所有,小舟亦附大舰而同营,辗转贩粜,以规厚利。父子

9、相袭,以为常俗”。此材料表明当时两湖地区()A.稻米的商品化明显B.商人垄断粮食贸易C.商品经济高度发达D.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余米尽以贸易”“(大商、大舰)辗转贩粜,以规厚利”,可知在南宋时期的两湖地区,稻米的商品化现象非常明显,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人的“垄断”现象,故B项错误;材料仅提及了稻米商品化这一现象,不能扩大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政府对商业的抑制,故D项错误。9.唐代僧人慧能说,“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修行还可“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这反映出当时佛学()A.受到政府压制B.冲击了传统的儒家思想C.成为官方哲学D

10、.与儒学出现融合的趋势答案:D解析:由材料“若欲修行,在家亦得”“在家修行还可恩则义则”可知,佛教强调孝与义,而孝与义本是儒家思想核心内容的组成部分,这说明佛学理论与儒学出现融合的趋势,故选D项;材料“不由在寺”不等于政府限制佛教发展,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佛教与儒学的融合,而不是佛学理论对儒学的冲击,B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故错误。10.南宋士大夫试图以“我欲仁,斯仁至矣”的伦理自觉来追求成圣成贤,当国家危难时,他们舍生取义,毁家纾难,据宋季忠义录,南宋末年这样的节义之士就有500多人。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儒学成为了官方学说B.民主意识的萌发C.三教融合的趋势显现D.理学思想的

11、影响答案:D解析:儒学从西汉时期即为官方学说,故A项错误;“南宋”没有“民主意识”,故B项错误;南宋理学已经确立,故C项错误;“当国家危难时,他们舍生取义,毁家纾难,据宋季忠义录,南宋末年这样的节义之士就有500多人”反映了理学提高了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故D项正确。11.(2019江苏盐城高三模拟)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军到江北抢夺民船。宋军伏击,“忽发一霹雳炮,盖以纸为之自水跳出,其声如雷,纸裂而石灰散为烟雾,眯其人马之目,人物不相见”,金军大败。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当时已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B.火药技术在南宋时开始用于军事战争C.西方火炮的传入增强了南宋军事力量D.火药已成为影响战

12、争胜败的重要因素答案:D解析:材料“忽放一霹雳炮”,导致“金军大败”说明火药已成为影响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故选D项;A项与史实不符,故错误;火药在唐末开始用于军事战争,B项错误;由材料不能推断出该火炮是否来自西方,C项错误。12.(2019山东济南高三模拟)元史专家萧启庆认为,元朝视儒士与僧侣一样,为了救济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甚至沦为奴隶的儒士,元朝特别设立了“儒户”,让部分读书人取得优先赋役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有储备人才的用意。比较而言,成为儒户的读书人,其地位应在贵族、官吏之下,与僧侣相同,但较一般民众为高。这种说法()A.不符合元朝读书人的真实生活状况B.体现了不同学者对史料的不同解读C.

13、揭示了元朝文化落后的政策原因D.为认识元朝社会提供了新的视角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元史专家萧启庆认为元朝的儒士地位比一般的民众要高得多,仅次于贵族和官吏,该说法为认识元朝时期文人的社会地位提供了新的视角,故D项正确;题干强调元朝儒士的地位比一般的民众要高得多,仅次于贵族和官吏,排除A项;题干强调元史专家萧启庆的认识,没有涉及不同学者的认识,排除B项;材料与元朝文化落后无关,C项错误。第卷(非选择题,共37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13.(2019甘肃兰州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对不同程度的贫困者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如明代林希元

14、荒政丛言提出“极贫之民便赈米,次贫之民便赈钱,稍贫之民便转货”宋代以前,救助贫国人口一般以政府为主,如汉律规定国家需向“贫不能自存者”提供救助。到了宋代,国家开始注重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除此之外,宋代还鼓励民间互助,动员富户救助贫户,并设立“纳粟补官”制度,对参与扶贫的富户奖以荣誉称号宋代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从财政、民政乃至军政多个层面对贫困人口进行帮扶。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材料二光绪初年以前,民间灾赈几乎都是局限于本地,即由灾区本地的绅富救济本地的贫民

15、。光绪初年,陕西、河南暴发了历史罕见的大旱灾,从1877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879年,历时三年,蔓延陕西、直隶、山东等省,并波及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江西东部、四川北部。面对大量涌入的灾民,在西方传教士救济灾民的刺激下,江南士绅开始了跨地域的长期、大规模、有组织的“义赈”活动。李金镛、谢家福等著名的社会救济人士,成立协赈公所、赈局等救济机构,在山东、苏淞、河南、山西各地开展救济,并在申报刊登募捐公告,绘制了河南奇荒铁泪图进行宣传,号召全社会参与救济。摘编自余新忠遗失的传统:明清时期的民间社会救济材料三现在,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

16、。我们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我们注重抓六个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我们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习近平在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的主旨演讲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政策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中国近代救助与古代社会救助相比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生变化的原因。(9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

17、明“精准扶贫”的现实意义。(8分)参考答案:(1)特点:分类定级,分类扶持;钱物给予式扶贫与生产经营式扶贫相结合;临时性救助与系统性扶持相结合;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也注重调动民间力量。(2)不同:西方传教士参与社会救济活动;民间社会救济的力度有了很大突破,自成一体。原因:随着近代列强侵略加深,传教士大量涌入中国;清廷腐朽,政府赈灾力度有限;18771879年发生罕见的大旱灾;李金镛等江南士绅的努力;报刊等近代宣传工具的出现等。(3)意义:是真正消除贫困的有效路径;有利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为全球反贫困实践提供借鉴。解析:第(1)问,材料“极贫之民便赈米,次贫之民便赈

18、钱,稍贫之民便转货”体现的是分类定级,分类扶持;材料“国家开始注重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体现的是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也注重调动民间力量和钱物给予式扶贫与生产经营式扶贫相结合;材料“宋代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体现的是临时性救助与系统性扶持相结合。第(2)问第一小问特点,材料“在西方传教士救济灾民的刺激下,江南士绅开始了跨地域的长期、大规模、有组织的义赈活动”体现的是西方传教士参与社会救济活动;材料“成立协赈公所、赈局等救济机构,在山东、苏淞、河南、山西各地开展救济”体现的是民间社会救济的力度有了很大突破,自成一体。

19、原因部分根据材料信息分层概括即可。第(3)问,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可知,“精准扶贫”的现实意义需要从构建和谐社会、消除贫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践行党的宗旨和为其他国家提供经验教训等方面分析。14.(2019湖南长沙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程朱理学产生后家国同构体的层次结构摘编自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逻辑严谨)参考答案:示例:论题:宋代以后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阐述:皇权是大一统官僚系统中一切权力的来源,处于

20、基层的“家”是实现儒家伦理的最基本单元,处于中层的是具有儒家信仰旳读书人阶层,他们在汉代主要指豪强地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则指门阀士族。隋唐以来,世家大族衰落,科举制推行,大量信仰儒家思想的知识分子跻身封建统治阶层,从而使宋代以后中国传统社会结构走向成熟。程朱理学产生前后家国同构体的层次结构差别表现在:第一,家国同构体中的中层领导力量不再是以豪强或士族为主,而是以儒家知识分子为主。南宋时,信奉理学的儒生成为主导中层的群体,儒生通过科举考试获得社会地位,有了广阔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活动空间,儒生与政府合作担当地方建设和教化的组织者,他们延伸了政府的行政管理功能,实现了县以下的自治。第二,在儒家知识分子修身教化的价值取向引导下,乡约得到推广,家族制度更加完备,程朱理学兴起后,普通百姓日益重视族谱和祠堂,这就大大便利了中层对基层社会的管理,这也表明程朱理学产生后中国传统社会家国同构体的成熟。中国家国同构体的成熟对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解析:根据材料“程朱理学产生后家国同构体的层次结构”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即可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自拟论题,例如:宋代以后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皇权至上、基层单元、中层读书人阶层、世家大族衰落、科举制推行、乡约推广、家族制度完备、程朱理学、基层社会管理等方面予以阐述。注意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