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背景(1)20世纪初的世界已形成一个整体,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2)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空前激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3)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4)欧洲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盛行,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斗争愈发激烈。(5)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遇刺。2过程(1)爆发标志: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相继加入战争。(2)第一阶段:1914年8月至1916年底。主要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等,协约国掌握了战争主动权。(3)第二阶段:1917
2、年4月至1918年11月。美国对德国宣战;苏俄退出帝国主义大战,中国对同盟国宣战,加速了战争的结束。(4)结束:1918年11月,协约国与同盟国签订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3后果和影响(1)后果: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灾难;削弱了英法的实力,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日崛起;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2)影响: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构成由对德凡尔赛和约及对奥、保、匈、土等国的和约共同构成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
3、实质列强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确立的国际关系新秩序列强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确立的国际关系格局影响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但由此建立起来的和平并不长久2.非战公约1928年8月,美、德、法、比、英、意、日、波、捷等15国在巴黎签订非战公约,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3国际联盟(1)成立:1919年4月,通过国际联盟盟约。维护和平的原则。实行“集体安全”。对战败国殖民地实行“委任统治”。(2)主要活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加强国际合作。(3)历史地位:促进了各国的交往和联系;但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的和平。三、第二次世界大战1背景(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隐含矛盾的发
4、展。(2)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3)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催化”作用。(4)局部反法西斯力量未能形成国际反法西斯同盟。(5)英法等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2过程战场扩大转折反攻西欧荷兰、比利时、法国先后投降欧洲第二战场开辟北非英军与德、意军队展开拉锯战阿拉曼战役美、英联军在西北非登陆东欧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袭苏联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战役太平洋日军突袭珍珠港中途岛海战瓜岛战役3.影响(1)为基本清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使和平思想深入人心。(2)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局势。(3)客观上推动和诱导了科学技术的发展。(4)
5、唤起了世人对战争与和平、生命与自由等问题的重视和反思。四、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1)原因战时同盟解体,雅尔塔体系形成。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矛盾激化。(2)表现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组建北约。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组建华约。(3)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间进行了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在双方争夺的重点地区未见“热战”,但局部“热战”并未避免。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1)20世纪70年代特征:由对峙走向缓和。表现:尼克松政府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方针,推行多极均势外交。苏联开始推行“缓
6、和”战略。(2)20世纪80年代特征:战略优势转向美国,美苏关系再次缓和。表现:美苏签署了销毁两国中程和短程核导弹条约;双方签订了一系列双边协议。新高考选择性考试示范命题点:国际联盟(2021辽宁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14)下图为1919年的一幅漫画超重,画中美国总统威尔逊将写有“国际联盟”字样的橄榄枝交给一只和平鸽。作者意在()A彰显国联在处理国际争端中的作用B质疑国联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能力C颂扬战后兴起的全球反战与和平思潮D揭露美国试图通过国联称霸世界的野心B根据图示内容可知,和平鸽明显无法衔起国际联盟这根橄榄枝,说明国际联盟无法传递和平的信号,即质疑国联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能力,故选B项,排除
7、A项;该漫画中只有美国总统威尔逊一人,不能体现全球的反战与和平思潮,排除C项;美国最终没有加入国联,因此不可能通过国联称霸世界,排除D项。全国卷新情境考法借鉴1(2020全国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巴黎和会上,瓜分土耳其的中东阿拉伯领地时,法国坚持要占有包括黎巴嫩、巴勒斯坦、摩苏尔在内的大叙利亚。英国反对,认为大叙利亚的面积过大。即使法国放弃对巴勒斯坦和摩苏尔的要求后,英国仍不同意大叙利亚计划,逼得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说,这样一来“留给劳合乔治选择的只有枪或剑了”。关于如何处置战败国德国的殖民地和土耳其的中东阿拉伯领地,各主要国家接受了美国总统威尔逊倡议的“十四点原则”中的委任统治主
8、张。即实行委任统治是因为“其居民尚不能自立”,接受委任统治的国家也就是接受了为“此等人民之福利及发展”的“文明之神圣任务”。摘编自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法发生的争执及其实质。(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英法争执,评价威尔逊的委任统治主张。(8分)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英、法、美三国同属于一战战胜国,立足设问对其各怀心事的原因进行对应性思考。第(1)问第一小问,可结合材料的第一自然段,从英国反对法国计划和法国的态度、举措两个角度进行概括;第二小问,可结合“瓜分领地”“处置殖民地”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作答。第(2)问,对“委任统治”主张进行评价时应
9、该从这一主张的内在合理性、影响及美国暴露出来意图领导世界的野心等方面进行阐述。答案(1)争执:法国提出大叙利亚计划,遭到英国反对;法国不惜以武力威胁。实质: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2)被纳入国联盟约,暂时解决了英法争执;没有根本解决列强之间矛盾;暴露了美国意图领导世界的野心;并未改变殖民统治的实质。2(2020全国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反战和平运动兴起于19世纪,在美国、英国、法国相继成立了反战组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反战和平运动进一步发展,20世纪二三十年代掀起高潮。参加反战和平运动的有共产党人在内的政界人士、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如“国际妇女争取和平与
10、自由联盟”的成员遍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1927年,反帝大同盟成立,致力于领导反对帝国主义统治的斗争,支持民族自决和人民独立,爱因斯坦、宋庆龄等被选为名誉主席团成员。1933年,该组织与国际反法西斯同盟联合组成国际反战反法西斯联盟,1936年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呼吁反对日、意、德法西斯的侵略,支援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人民的抗战。摘编自熊伟民和平之声20世纪反战反核运动(1)根据材料,概述反战和平运动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掀起高潮的主要表现。(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反战和平运动掀起高潮的原因及作用。(7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在美国、英国、法国相继成立
11、了反战组织”“反帝大同盟支持民族自决和人民独立”“世界和平大会呼吁反对日、意、德法西斯的侵略”“西班牙人民的抗战”等进行概述。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英国、法国相继成立了反战组织”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一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法西斯的威胁、反战和平组织的推动等角度作答。第二小问可以从反法西斯、传播和平反战呼声等角度进行分析。答案(1)扩展到全球,成立众多反战组织;与反帝、支持民族独立结合;转向反法西斯;采取直接反战行动。(2)原因:一战的惨痛教训,法西斯对外侵略的威胁,反战和平组织的推动。作用:广泛传播和平反战呼声;动员人们与法西斯势力进行斗争。模拟题培素养仿真演
12、练1(2020十堰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世纪初期,日益恶化的欧洲局势为美国的影响力渗入欧洲提供了机会。威尔逊意识到美国由此进入国际政治核心圈的前景,并利用没有官方身份的豪斯来具体实施大国合作这一计划,从而也践行了“总统拥有绝对控制外交事务的权力”的政治主张。1913年5月9日,豪斯向德国驻美大使伯恩斯托夫谈论他的世界大国合作计划时说:“如果这几个国家(英德美日)联合起来,将能够永远影响整个世界,除了维持每个地区的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外,他们还能保障和平与荒芜之地的适当开发。”1914年4月,豪斯前往欧洲调停英德冲突。尽管这次调停未能阻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也随即宣布中立和调停,但
13、是大国合作计划并未停止。事实表明,欧洲拒绝美国介入其事务是不可能的。继德国之后,英国承认了美国的世界政治大国地位。至此,美国实现了大国合作计划的初步目标,赢得了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摘编自张澜20世纪初美国的大国合作外交及其国际联盟计划的形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美国提出大国合作计划的历史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美国大国合作计划的影响。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20世纪初期,日益恶化的欧洲局势为美国的影响力渗入欧洲提供了机会”“从而也践行了总统拥有绝对控制外交事务的权力的政治主张”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从积极、消极两个角度入手。“积
14、极”可根据材料“美国实现了大国合作计划的初步目标,赢得了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如果这几个国家(英德美日)联合起来,将能够永远影响整个世界”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消极”可根据材料“豪斯前往欧洲调停英德冲突。尽管这次调停未能阻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案(1)历史条件:美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欧洲局势的日益恶化;美国总统权力的扩张。(2)影响:扩大了美国的国际影响,提升了美国的国际地位;丰富了世界大国合作计划的设想,为一战后国联盟约的形成提供了一个雏形;但其不能消除大国之间的矛盾,也未能阻止一战的爆发。2(2021重庆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8年1月,第一次
15、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美国总统威尔逊发表了著名的“十四点宣言”,内容包括:公开外交、反对密约、民族自决、设立国联,维护世界永久和平等主张。威尔逊特别声明:吾美国国民必使上述之宗旨及方法,得实行后方休,虽牺牲生命,抛弃其一切所有以为此主义之保障而不辞。威尔逊的发言在中国各阶层人士中引起了极其强烈的反响。1918年12月22日,陈独秀在每周评论发刊词中,充满激情地写道:“美国大总统威尔逊可算是现在世界上第一个好人。”材料二1919年2月2日,每周评论称威尔逊的主张是“多半不可实行的理想,我们也可以叫他威大炮。”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叶永东巴黎和会前后中国人对威尔逊认识的转变(1)依据材料一,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16、为何把威尔逊看成是一个“大好人”。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宣言”的真实意图是什么?(2)从“大好人”到“威大炮”,威尔逊为何在国人心目中形象大跌?解析第(1)问,根据“公开外交、反对密约、民族自决、设立国联,维护世界永久和平”可知威尔逊当时提出的这些主张迎合了中国的需要,因为当时的中国深陷民族危机,靠自身的实力难以在国际社会中争取自己的权益,所以国人对其给予厚望,希望他能支持中国取消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收回被日本强占的山东权益,也因此把他看成是一个“大好人”。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宣言”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美国的利益,即抑制日本在中国的扩张,保障“门户开放”政策的推行;扩大美国在远
17、东的影响,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第(2)问,威尔逊在国人心目中形象大跌的原因主要是他在巴黎和会上对日妥协,支持日本夺取山东权益极大地损害了中国利益。答案(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危机深重,中国靠自身的实力难以在国际社会中争取自己的权益;威尔逊的“十四点宣言”,如反对密约、民族自决等主张,使国人对其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支持中国取消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收回被日本强占的山东权益。意图:抑制日本在中国的扩张,保障“门户开放”政策的推行;扩大美国在远东的影响,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2)原因: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对日妥协,支持日本夺取山东权益。3(2021河北选择性考试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苏
18、联政府关于废除苏日中立条约的声明(1945年4月5日)本日下午3时,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长莫洛托夫接见日本大使佐滕,并代表苏维埃政府,向他作下列声明:“苏日中立条约是在1941年4月13日缔结的,即是说,在德国进攻苏联以前和日本与英美间开战以前。自此以后,形势已根本改变了。德国进攻了苏联,而日本德国的盟邦也帮助德国的反苏战争。不仅如此,日本与美国及英国交战,而这两国则是苏联的盟国。在此情况下,日本与苏联间的中立条约已失去其意义,证明这一条约的延长是不可能了。鉴于上述情形并依照上述条约第三条关于5年期满的前一年废除条约的权利的规定,苏维埃政府向日本政府宣布它废除1941年4月13日条约的愿望。”日本
19、大使佐滕允将苏维埃政府的声明转达给日本政府。塔斯社莫斯科1945年4月5日电讯(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政府废除苏日中立条约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政府废除苏日中立条约的影响。解析第(1)问,根据“日本德国的盟邦也帮助德国的反苏战争。不仅如此,日本与美国及英国交战,而这两国则是苏联的盟国”可知日本协助德国进攻苏联,并且与苏联盟国美英交战;根据“1945年4月5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欧洲战场即将结束,德国法西斯败局已定,加之苏日两国国家利益的冲突,这些都是苏联政府废除苏日中立条约的原因。第(2)问,苏联政府废除苏日中立条约意味着苏联即将进入对日宣战的状态,从
20、而加速了法西斯国家的失败,为欧洲战场结束后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奠定了基础;还有助于扩大苏联在远东的势力,奠定了战后远东政治格局的基础。答案(1)日本协助德国进攻苏联,日本与苏联盟国美英交战;欧洲战场即将结束,德国法西斯败局已定;苏日两国国家利益冲突。(2)加速了法西斯国家的失败,为欧洲战场结束后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奠定了基础;有助于扩大苏联在远东的势力,奠定了战后远东政治格局的基础。4(2021广东选择考适应性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41年12月初,日本在“大东亚共荣圈防卫计划”中提出西进战略构想,将印度等地列入日本太平洋战争外围作战和防御范围。日本希望德意向中近东地区进军,控制红海,进
21、入印度洋,与日本共同加强在中近东的战略态势,使英国屈服,然后努力歼灭美英海空兵力。在日本取得太平洋战争初期胜利后,西进作战计划被提上日程,海军决定将作战重点从太平洋转向印度洋,陆军却提出将作战重点放在中国。随着太平洋战争进入战略转折时期,形势对日本越来越不利。德意在北非、地中海作战的失利,使德意不可能进入西亚与日本会师。日本西进的主力是陆军,但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陆军近70%的兵力在中国战场作战,深陷于中国战场。所以,西进战略只存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便夭折了。摘编自胡德坤中国抗战与日本西进战略的破产(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西进战略的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西进
22、战略破产的原因。解析第(1)问,根据“将印度等地列入日本太平洋战争外围作战和防御范围”得出将印度等地列入日本太平洋战争的外围作战和防御范围;根据“希望德意向中近东地区进军,控制红海,进入印度洋,与日本共同加强在中近东的战略态势,使英国屈服,然后努力歼灭美英海空兵力”得出与德意实现会师,迫使英国屈服,歼灭美英的海空兵力。第(2)问,根据“海军决定将作战重点从太平洋转向印度洋,陆军却提出将作战重点放在中国”得出日本陆军和海军的分歧;根据“随着太平洋战争进入战略转折时期,形势对日本越来越不利”得出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形势对日本不利;根据“德意在北非、地中海作战的失利,使德意不可能进入西亚与日本会师”
23、得出德意在北非、地中海地区作战失利,无法与日本形成会师;根据“日本陆军近70%的兵力在中国战场作战,深陷于中国战场”得出日本的大部分陆军被中国战场牵制。答案(1)将印度等地列入日本太平洋战争的外围作战和防御范围;与德意实现会师,迫使英国屈服,歼灭美英的海空兵力。(2)日本陆军和海军的分歧;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形势对日本不利;德意在北非、地中海地区作战失利,无法与日本形成会师;日本的大部分陆军被中国战场牵制。5(2020湖北省八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德国闪击波兰后,苏联为了自保和防止战火东延,着手在西部采取一系列行动,从波罗的海到黑海建立一道阻抗德军向东挺进的壁障东方战线。1939年9
24、月17日,当波兰濒临败亡之际,苏军进入波兰境内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地区10月,这两个地区分别加入苏联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两个加盟共和国;11月30日,苏联以距离苏芬边界只有32公里的列宁格勒的安全为理由,出兵侵入芬兰。经过三个半月的激战,芬兰战败。战后,苏联获得近42 000平方公里的新领土;1939年9、10月间,苏联又分别与波罗的海沿岸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国签订互助条约1940年6月,三国政府被迫立即接受苏联的全部要求。8月初,这三个小国也被分别“接纳”作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苏联建立“东方战线”的最后一个行动是1940年6月26日照会罗马尼亚要求归还比萨拉比亚8月2日,苏联宣布在
25、比萨拉比亚地区成立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上卷(1)根据材料,概括苏联“东方战线”建立的过程。(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建立“东方战线”带来的影响。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苏军进入波兰境内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地区”“经过三个半月的激战,芬兰战败”“这三个小国也被分别接纳作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苏联宣布在比萨拉比亚地区成立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等信息回答。第(2)问,从对当时和长远两方面分析。答案(1)过程:瓜分波兰;打败芬兰,获得新领土;吞并波罗的海三国;侵占罗马尼亚比萨拉比亚地区。(2)影响:苏联领土和人口增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战略
26、防御空间和实力;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做法,损害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形象;苏联极大地伤害了周边国家的民族感情,恶化了与英法等国的关系,延误了建立反法西斯同盟的时机;苏联在心理上出现松动,降低了对德国的警惕。6(2021湖南招生适应性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二战爆发后,随着德国潜艇在大西洋上对英国的各种舰只进行袭击,英国很快就面临反潜艇的主要武器驱逐舰的短缺问题。1940年5月,首相丘吉尔就驱逐舰问题与美国交涉,要求美国借给英国40或50艘驱逐舰,并且表达了英国决不投降的决心。但美国怀疑英国在这场战争中取胜的可能性,政府官员对欧洲形势也普遍持悲观态度。敦刻尔克大撤退以后,英国抵抗成功的可能性在
27、增加。与此同时,美国军方提出了大西洋上的基地问题,认为出于美国国家安全的需要,有必要获得英国在大西洋上的一些军事基地。1940年9月,双方终于签订“驱逐舰换基地”协定,美国用50艘老旧驱逐舰换取了租借英国在西大西洋和加勒比海上的8个海空军基地99年的权利。对于这份协议,双方均表示满意。摘编自徐蓝关于1940年美英“驱逐舰换基地”协定的历史考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就驱逐舰问题发起谈判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驱逐舰换基地”协定的影响。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二战爆发后,随着德国潜艇在大西洋上对英国的各种舰只进行袭击,英国很快就面临反潜艇的主要武器驱逐舰的短缺
28、问题”可知,德国潜艇的袭击、英国反潜艇武器的短缺;根据材料“1940年5月,首相丘吉尔就驱逐舰问题与美国交涉,要求美国借给英国40或50艘驱逐舰”可知,争取美国的支援。第(2)问,根据材料中“1940年9月,双方终于签订驱逐舰换基地协定,美国用50艘老旧驱逐舰换取了租借英国在西大西洋和加勒比海上的8个海空军基地99年的权利。对于这份协议,双方均表示满意”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加强了英国反潜力量、粉碎德国侵略计划、促使美国改变中立立场、促进英美结盟形成等方面进行回答;此外,根据材料“美国军方提出了大西洋上的基地问题,认为出于美国国家安全的需要,有必要获得英国在大西洋上的一些军事基地”“美国用50艘老旧驱逐舰换取了租借英国在西大西洋和加勒比海上的8个海空军基地99年的权利。”可知,使美国获得了军事基地,满足了国家安全和国家战略需要。答案(1)德国潜艇的袭击;英国反潜艇武器的短缺;争取美国的支援。(2)加强了英国的海上反潜力量,彻底粉碎了德国法西斯灭亡英国的计划;促使美国改变中立立场,为英美结盟以及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奠定基础;使美国获得了军事基地,满足了国家安全和国家战略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