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荷塘月色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法,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2. 鉴赏作者写景的句段,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画面美,进而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3. 学习作者写景的技巧。【知识链接】1.了解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 幼年受士大夫家庭的传统教育,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入哲学系学习。1920年毕业后在江、浙的中学任教,极受欢迎。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311932年在英国伦敦学语言学及英国文学,回国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授并兼中文系
2、主任。 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著有朱自清全集,代表作品:长诗毁灭、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 等。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蒋介石叛变,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中国革命转入低潮,朱自清陷入了苦闷彷徨之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方法”,认为“还是暂时超然为好”。但他毕竟又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于这种“超然”。这种矛盾心情 , 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很有代表性。不少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既不甘心沉沦,又不敢投入革命斗争。荷塘月色
3、就是作者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学习过程】一、给加点字注音煤屑( ) 霎时( ) 蓊蓊郁郁( ) 羞涩( ) 酣眠( ) 踱着( ) 妖童媛女( ) 乍看( ) 敛裾( ) 鹢首徐回( ) 袅( )娜(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了课文,你如何理解题目荷塘月色? 2.写景要遵定的顺序,结合文章内容你能梳理出作者游踪吗?三、小组合作,探究文本()夜深人静之时,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去荷塘边散步? (2)文章开头就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句话在文章的结构和思想内容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3)怎样理解“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4)第四、五自然段极少见到直
4、抒胸臆的语句,从这两段写景中你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5)为什么想起了“江南采莲”? (6)当作者返回家中,他的心境如何?“不宁静”最终得到解脱了吗? 四、再读文本,揣摩特色 (一)叠词的运用 在文中找出运用了叠词的句子,并分析其妙处。(二)修辞的运用(举12例分析其效果) A、比喻句 B、比拟句 C、通感(三)体会用词之妙 1.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若换用“淌”字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 2.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若换用“飘”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 3、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洗”与“牛乳”、“笼”与“梦”搭配使用有何妙处。五、课外作业 (1)收集一些描写月和荷的诗句、段落。 (2)背诵到段。 (3)自由命题写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要求运用比喻、通感的修辞方法,在选用动词与叠词上下点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