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1 预习课文后,不看课本给加点字注音。赃 物 箱箧 制裁 给 予恍 若 琉璃 珐琅 惊骇 晨曦 瞥 见 劫 掠 眼花缭 乱2解释下列词语。赃物:箱箧:制裁:荡然无存:眼花缭乱:不可名状:独一无二:丰功伟绩:3关于雨果 雨果(1802一1885), 作家。 的重要代表。生于军官家庭。代表作品有小说 ,九三年等。4通过预习,你了解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写下来我们课堂交流。我的收获我的疑问课后巩固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chu 缎 ()li 璃 ()f 琅 惊 hi() 晨 x()()pi 见 箱 qi() ()zng 物 朱 l() 2.选择下列句中划线词语
2、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丰功伟绩!收获巨大!B.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C.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D.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4. 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恍惚 荒谬 地窑 不可名状 B. 脏物 琉璃 晨曦 荡然无存 C. 匍匐 鞠躬 拂晓 丰功伟迹 D. 制裁 赔偿 恳切 永垂不朽 5.将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沿池环水四周,新筑一道长约600多米的环池路。_还有那修复完美的明代遗迹“临流亭”,四周环水,兀立池中,游客观望,感念不忘
3、。 形态各异的飞禽雕塑,浮游水面 水上画舫往返,笑声朗朗 路面铺设的鹅卵石,在碧波辉映下,色彩鲜艳,晶莹闪烁 路边垂柳依依,清风送爽 A. B. C. D. 6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治人者”“治于人者”各是谁?这两句话意思什么?_八年级语文上课中导学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学习目标1情感诵读,体味雨果胸怀的博大和品格的高尚。2语言品读,体会这封信精彩的反语特色。3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学习过程(一) 导入 介绍有关历史资料和作者。(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三)师生合作交
4、流,共同解决学生自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四)整体感知:(学生带思考题,听课文录音,学生听读思考)(1)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五)合作探究:(默读课文)(1)雨果用哪些词语称呼、评价圆明园?(2)雨果通过什么语言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请从文中找出。使用这种语言有什么作用?(六)重点研读:阅读5-10段回答下列问题:1、 中的两个强盗指谁?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2、 中的两个强盗都作了哪
5、些事情?请你概括举出。3、对两个强盗的所作所为,作者持什么态度?4、作者说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这句话对表达文章中心有何作用?5、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的回到了欧洲。作者在这里指出了一个什么事实?6、你怎样理解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这句话的含义?7、作者说:我希望有朝一日,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这句话反映了他在这件事上的什么立场?8、请你说说结尾两句话有什么含义?当堂达标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琉璃()珐琅() 缀满()箱箧()纳粹()
6、惊骇( )晨曦()2填空组成与后面成语近义的成语。A、坚不 牢不可破B、与 增 日积月累C、然存一干二净D、 不动 巍然屹立阅读下列片段,回答问题。从“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1.文中运用多个反语,冷嘲热讽,表达了对两个强盗的愤怒和谴责。请找出两个反语。 2.“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句话活化了两个强盗( )。A、凯旋而归的丑态 B、狼狈为奸的丑态 C、得意忘形的丑态 D、尴尬的丑态3.本段文字的中心是( )。 A、揭露额尔金火烧圆明园的罪行。 B、批评欧洲人把中国人当做野蛮人认识。C、谴责侵略者掠夺中国,毁灭文明的强盗行径。D、谴责强盗们不应该放火销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