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姓名 焉艳 电话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一 邮件 单位 乳山市第九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一、教材分析 社会的变化引起生产方式的变化,而生产方式的变化,最终导致人们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发生相应的变化。从1840年 鸦片战争到现在,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与习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这节课,从两个方面描述了这一变化。第一目“动荡中变化的近代 社会生活”,描述了我国近代大城市人们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及其在衣食住与风俗习惯方面的变化。第二目“新中国的新生活新风尚”,则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 城乡人们物质生活和风俗习惯变化状况,特别强调了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
2、提高的表现和一些新风尚的涌现。教材中配有一些史料的图片,教学时要促 使学生看图片,思考史料中提出的问题,并要求学生从身边的事例中梳理出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 二、学生分析 这一课初中已接触了部分内容,学生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内容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很容易直观感受,具有较浓厚的兴趣。但学生往往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独立思考,理解断发易服废止缠足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等概念的内涵和意义; (2)通过归纳,比较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情况,培养归纳发展特征的能力.通过思考为什么近现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3、等问题,培养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理解中国近代一些风俗习惯的进步,是人们追求进步,民主和文明的表现.掌握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2,过程与方法:理解概念,分析探究问题,历史对比,专题讨论. (1)课前同学通过上网查资料,社会调查等方式,课堂上通过材料学习法和观察学习法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 (2)通过思辨学习法分析中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的原因.最终建构知识体系,学会学习; (3)引导学生从身边事例中列举一些社会现象并进行归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觉到历史就在身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人民近代生活方
4、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是文明,进步的表现,认识到进步的文明终将取代落后的习俗. (2)深刻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真正实现新生活新风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根本前提.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本课利用影视资料、历史图片、史实材料等,营造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场面,直观展示历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起具体的历史概念。在导入时,利用电影海报图片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
5、授过程中利用历史图片、史实材料等,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感受近代社会衣食住行及生活习俗各方面的变化,并通过资料、史料和推理,形成综合、分析、运用史料的能力,培养辨证思维能力,最终使学生懂得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解释各种历史现象。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展示电影花样年华中张曼玉的旗袍造型图片,引出旗袍的历史及近代衣食住行方面的变迁 观看图片,思考问题 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讲授 将本课内容分为衣、食、住、习俗四个部分,设置问题情境 自主学习 图片展示衣食住
6、习俗各方面的变化,表格总结 探究 设置问题情境中国近现代的物质生活和习俗为什么会发生变革? 合作探究 表格总结 小结 总结本节课内容,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自主整合 PPT课件展示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课堂教学强调“因材施教”。这里的“材”,不仅仅是指学生,还应该包括我们所拥有的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历史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尤其是这节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如果没有丰富详实的图片、史料,课堂一定毫无生趣意义。所以我的这节课,并没有拘泥于严格意义上的“六环节”,而是把学生精彩展示与教师精讲点拨结合在一起,让课堂随时随地的精彩。这节课上,我运用了丰富多彩的图片资料,吸引学生的兴趣;利用精简详实的史料,丰富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能力;采用小组讨论和情境再现的手段,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