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15829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试卷(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试卷(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试卷(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试卷(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试卷(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试卷(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试卷(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试卷(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试卷(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试卷(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试卷(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试卷(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试卷(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试卷(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试卷(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试卷(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7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试卷(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7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试卷(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7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试卷(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7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试卷(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7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试卷(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7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试卷(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 2019 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中国有着14亿人的庞大而广阔的消费市场,这是足以傲视全球的经济优势,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能够实现快速增长的源泉所在。如果说,过去的40年,中国得益于改革开放深入融入全球化进程,成了“世界工厂”,“中国制造”满天下。那么,到21世纪中叶要实现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而中国具有这么大的内在消费动力,再过30多年,就完全可以成就一个“世界消费市场”。显然,从“世界工厂”转变到“世界消费市场”,符合中国的产业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也符合国家经济政策的取向。近几年我们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又

2、致力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行进在这条转换的路途上。然而,在未来十年,中国要真的能够实现从“世界工厂”向“世界重要消费市场”的跳跃,受到挑战的因素还会很多。依笔者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中国家庭居民消费升级还必须跨越三个“坎”,还要完成一段比较艰辛的爬坡过坎过程。一是必须解决好消费结构问题。尽管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快于GDP增速,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速阶段性回落时保持相对稳定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城镇房价不断攀升,改变了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安排。这几年居民家庭房贷负担不断加重,居民加杠杆有增无减,而收入远远被家庭债务抛下。2006年,负债收入比还只有185%,2018年已经高达771%。住房

3、消费支出产生了对消费明显的挤出效应。2018年5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只有85%,远远低于预期,创下自2003年5月以来的15年最低。住房问题本质上是经济结构的失衡,这透支了居民家庭社会购买力,未来几年还存在大宗商品和食品价格通胀的趋势。如果处理不好结构性平衡问题,消费市场或存在一定的“断层”。二是必须解决好社会保障账户充实问题。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无疑这提供了一个巨大的“银发市场”,养老市场的发育是绕不过去的话题。但目前养老体制改革还需要大力推进,最主要的是养老金“亏空”问题尚没有一个好的解决方案。最近有关专家提出随着退休人员的不断增多,“养老金支付或要递减”就引发了不小

4、的震动。在有效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的态势下,包括养老金、医疗费用支出在内的社会保障账户如何“填实”,将直接影响居民未来的消费预期稳定,进而压缩消费市场的成长空间。三是必须解决好消费动力体系问题。现在比较看好的是随着经济新旧动能的转换,会孕育出一大批新的消费市场,特别是看好未来以新经济业态支撑的新型服务市场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会勃兴一批区域经济市场,但其背后必须解决好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否则,人口会不断向大城市集聚,将带来大量的城市社会治理问题。这一方面会造成消费市场结构性的畸轻畸重;另一方面也会形成“小众消费市场”对“大众消费市场”的压制,整体上会削弱全社会的消费动力。解决

5、全社会消费动力问题,根子在于社会分配体制改革。当然,中国社会向来具有极大的韧性和回旋空间,形成世界级的消费市场,我们的理想可以足够的“丰满”,但城镇居民现实生活的压力多少有些无奈的“骨感”,这决定着成就世界级消费市场,并不必然迎来一条坦途。为此,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政策考量。比如,我们需要以更积极更系统的消费政策激发消费潜能,以更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稳定广大群众的消费预期,以更加开放的政策吸引高质量投资带动本土产业转型升级,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切实降低实体经济的制度性运行成本,从而缩短经济结构调整的“磨底期”,迎接新一轮消费高潮的到来。(摘编自2018年7月13日中国经时报

6、,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快于GDP增速,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速阶段性回落保持稳定发挥了关键作用。B. 为了能够从“世界工厂”转变到“世界消费市场”,近几年我国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又致力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C. 在有效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的态势下,社会保障账户如何“填实”,将直接影响居民未来的消费预期稳定,同时也压缩消费市场的成长空间。D. 随着经济新旧动能的转换,特别看好的是以新经济业态支撑的新型服务市场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勃兴出的一批区域经济市场。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为了充分说明从“世界工厂

7、”转变到“世界消费市场”这条路并不是一条坦途,作者从三个方面由浅入深地分析了必须跨越的三个“坎”。B. 文章在论证过程中,肯定了中国具有足以傲视全球的经济优势,也肯定了再过30多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消费市场”。C. 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论证了城镇房价的不断攀升,改变了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安排的这一观点。D. 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论证思路清晰,重点突出。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消费结构性平衡问题如果处理不好,消费市场也许会存在一定的“断层”。B. 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的中国提供了一个巨大的“银发市场”,这就意味着养老市场的发育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C. 城

8、镇居民现实生活压力多少有些无奈的“骨感”,不过理想是够丰满,这注定着成就世界级消费市场这条路并不必然是一条坦途。D. 消费潜能需要我们更积极系统的消费政策来激发,广大群众的消费预期需要我们更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来稳定。【答案】1. B 2. A 3. C【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 项,“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速阶段性回落保持稳定”错误,原文是保持相对稳定发挥了关键作用;C项,“近几年我国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又致力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并列关系错误,原文是递进关系;D项,未然当成已然,原文是

9、特别是看好未来以新经济业态支撑的新型服务市场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会勃兴一批区域经济市场。故选B。【2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A项,“由浅入深”错误,三个“坎”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并列关系。故选A。【3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C项,转折关系错误,原文是我们的理想可以足够“丰满”,但城镇居民现实生活的压力多少有些无奈的“骨感”。

10、故选C。【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文学类文本阅读。乡村英文 韩少功玉梅是一个热心女人,与左邻右舍处得很热闹的。她家门前有一水泥坪,遇到邻家的金花来借坪晒谷, 二话没说,满口答应,让出了一片明净的场地。她还兴冲冲地忙前忙后,将自家的大堂屋腾空,以便傍晚时就近收谷入门,避开露水和雾气,好第二天再晒。不料第二天一大早,她就立在坪前高声叫骂。先是骂鸡:养不亲的货

11、呵?吃了老娘的谷,还要上灶拉屎怎么的?就不怕老娘扭断你颈根拔你的毛?接着骂狗:你贱不贱?老娘请你来了吗?老娘下了红贴,还是发了轿子?你三尺厚的脸皮赖在这里,有本事就死回去发你的瘟呵!最后还骂到树上的鸟:你这老不死的贼!你上偷瓜下偷菜,偷惯了一双爪子还贼喊捉贼。有本事你就到法院去告,叫十八路人马来抓呵。阴计烂肚的,算哪门本事?她骂得鸡飞狗跳日月无光。远处的金花听得心疑,脸渐渐拉长了,上前来问:“玉梅姐,你骂谁呢?” 玉梅没好气地说:“谁心中有鬼,就是骂谁!”“没没什么人得罪你吧?”“谁得罪了,谁知道!” 这就等于把话挑明了,把脸撕破了。 金花扭歪了一张脸,咚咚咚大步离去,叫来了帮手把稻谷搬走。她

12、的尖声也在篱笆那边隐隐传来:“以为没有她一块坪,我就只能糠拌饭么?神经病,脑膜炎,一大早踩了猪粪吧?” 帮手中的一位私下问玉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原来,这天早上天气不错,玉梅打算帮那妖婆子搬谷入坪摊晒,一心做点好事。却发现谷堆上画有一些弯弯曲曲的沟痕,顿时就气炸了肺:呸,什么意思呵? 留暗号不就是防贼么?留在她家屋里不就是防她么?怕她认出来,居然不写汉字,还写成了英文,就是电视上那种洋字码!冤仇就这样结下了。金花事后不承认什么暗号,声称对方血口喷人,居然诬她写洋字码!天地良心,她要是写得了洋文,还会嫁进这个倒霉的八溪峒,还会嫁给一个烂瓦匠,还会黑汗横流地晒谷?但因为谷堆已散,谷堆上到底有没有英

13、文暗号,真相已没法澄清了。一些妇人曾经想从中调解,但最后都只能摇头作罢。 据玉梅说,那贼婆子曾经送给她一条花裤,说她个子矮一点,穿着正合身。她当时还满心欢喜,现在算是想明白了:那哪是安什么好心,不就是嘲笑她的个头矮,要当众揭她的疮疤么? 玉梅还说,那贼婆子曾经约她进城去看戏,抢先掏钱给她买了车票和戏票。她当时还心怀感激,现在也算是想明白了:那哪是什么看戏?不就是要显摆娘家有人发了财并且让她沾光,要当众给她的难堪吗?往事历历在目,件件滴血,桩桩迸泪,眼下都被玉梅想得恍然大悟。两家非但断了往来,连鸡鸭也不再互访。 数日以后,住在山坳里的公公找来了,什么话也不说,要玉梅跟着走一趟。她来到了公公家的谷

14、仓,顺着老人的手看去,发现那里的谷堆表面也有一些弯弯曲曲的沟痕,与她不久前见到的完全一样。谷仓前有两三只地蟞虫,大概是爬过谷堆的,留下沟痕,已被踩死了,散发出一种刺鼻的酸腥味。公公嘟哝了一句,听不太清楚。 但媳妇捂住嘴,愣住了,冒出一张大红脸。 她低着头回了家。去菜园里锄草,顺手把金花家的两块地也锄了。去扎稻草人赶鸟,顺手在金花家的田边也戳了一个。 但金花没见到这一切,而且她那张门一直紧闭,悄无声息。玉梅事后才得知,收完稻谷后,金花就外出打工了,去了很远的北方。 第二年,金花没有回来。 第三年,金花还是没有回来。第四年的一天,人们悄悄传说,可怜的金花姑娘回不来了,不久前在一次工厂的火灾中不幸遇

15、难。丈夫怕她婆婆和女儿伤心,迟迟没有说破。不过,她女儿后来上学时骑的那辆红色跑车,玉梅知道,大家也 知道是用一个女人的赔命钱买的。女儿不知道这个来由,骑车飞驰时经常放声大笑。(选自新民晚报,有改动)4. 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的人物语言描写形象生动,口语化。玉梅在坪前的指桑骂槐和金花在篱笆那边的尖声回击,其语言 都带着浓郁的乡村气息。B. 小说插叙“花裤”和“看戏”这两件往事,对情节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它使玉梅对金花的误解加深,两人的关系更加不可调和。C. 本文多处使用伏笔的手法,金花在玉梅骂后的回应、事后不承认暗号、曾给玉梅买车票和戏票等情节都 巧妙预示了金花的悲

16、剧结局。D. 小说以“乡村英文”为题含义深刻:一方面它是小说矛盾的触发点,情节冲突因它而展开;另一方面它 暗示了主题,具有象征意义,乡村没有“乡村英文”,有的是交流中的误解和困境。5. 小说着重刻划的玉梅是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相关情节加以分析概括。6. 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三段可以删去。你认为是删好还是不删好?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答案】4. C 5. 玉梅的形象性格要点:情节:给金花借坪晒谷、移柴垛、腾空大堂屋等;可见性格:热心助人。情节:发现谷堆里的“英文”不加调查,开口便骂,不考虑后果;可见性格:耿直泼辣,也冲动莽撞,情节:见地鳖虫爬过的沟痕,瞎猜是金花做记号,猜疑金花送车票、戏票的动机

17、;可见性格:疑心过重情节:公公释疑以后帮金花锄地、扎草人等;可见性格:知错能改。 6. (1)不删更好。理由:更突出玉梅知错以后没能及时道歉的愧疚之情;将人物置于更大的社会背景中,使作品的内涵更为丰富(或:使主题更为深刻);以金花女儿大笑衬托哀情,更能扣动读者心弦;出人意外,耐人寻味。(2)删了更好。理由:不节外生枝,主题更加集中;金花什么时候回来?玉梅能不能得到她的谅解?小说留下悬念,有更多的想象空间;让玉梅留下遗憾,更能引发读者思索。【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

18、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C项,“本文多处使用伏笔的手法,事后不承认暗号、曾给玉梅买车票和戏票等情节都巧妙预示了金花的悲剧结局”错误,选项对伏笔的分析错误,从文中来看,一方面金花确实没做过暗号,给玉梅买车票和戏票不能确认有不良动机;另一 方面“金花在玉梅骂后的回应”等情节“都巧妙预示了金花的悲剧结局”也是错误的,金花在玉梅骂后的回应并不能预示金花的悲剧结局。故选C项。【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小说着重刻划的玉梅

19、是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相关情节加以分析概括”,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本题中,如一开始“玉梅是一个热心女人,与左邻右舍处得很热闹的。她家门前有一水泥坪,遇到邻家的金花来借坪晒谷, 二话没说,满口答应,让出了一片明净的场地。她还兴冲冲地忙前忙后,将自家的大堂屋腾空,以便傍晚时就近收谷入门,避开露水和雾气,好第二天再晒”,这表现出玉梅的热心,喜欢帮助别人;而第二天“她就立在坪前高声叫骂”,原因是“这天早上天气不错,玉梅打算帮那妖婆子搬谷入坪摊晒,一心做点好事。却发现谷堆上画有一些弯弯曲曲的沟痕,顿时就气炸了肺

20、:呸,什么意思呵? 留暗号不就是防贼么?留在她家屋里不就是防她么”,这表现出玉梅的耿直和泼辣,同时也表现出她的冲动和莽撞;后来玉梅想到“那贼婆子曾经送给她一条花裤,说她个子矮一点,穿着正合身。她当时还满心欢喜,现在算是想明白了:那哪是安什么好心,不就是嘲笑她的个头矮,要当众揭她的疮疤么”“那贼婆子曾经约她进城去看戏,抢先掏钱给她买了车票和戏票。她当时还心怀感激,现在也算是想明白了:那哪是什么看戏?不就是要显摆娘家有人发了财并且让她沾光,要当众给她的难堪吗”,这说明玉梅有很重的猜疑之心;当玉梅在公公那儿看到地鳖虫爬过的痕迹,明白自己误解了金花后,“去菜园里锄草,顺手把金花家的两块地也锄了。去扎稻

21、草人赶鸟,顺手在金花家的田边也戳了一个”,这说明玉梅知错能改。考生围绕这些内容分析概括即可。【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三段可以删去。你认为是删好还是不删好?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这是针对小说结尾设题,考生要先明确态度,即“删除”还是“不删除”,然后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小说主旨以及结尾的特色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首先看小说最后三段写了什么内容,最后三段写金花外出打工不幸遇难,再也没有回来,金花的命换来女儿的一辆红色的跑车,“第二年”“第三年”等说明玉梅一直在盼望金花回来,自己

22、能够向金花道歉,但金花迟迟未归,这就更能突出玉梅知道自己错了之后却没能及时向金花道歉的愧疚之情;小说最后说“女儿不知道这个来由,骑车飞驰时经常放声大笑”,女儿的大笑让金花的悲剧显得更为哀伤,这是以乐衬哀;同时从结尾的特色来看,金花的逝去出人意外,把小说由邻里之间延伸到更大的社会背景中,这就让小说的主题更为深刻。如认为不删除好的话,考生就可以从上述方面进行分析。如果认为删除好的话,则可以分析第四段的内容和效果,“但金花没见到这一切,而且她那张门一直紧闭,悄无声息。玉梅事后才得知,收完稻谷后,金花就外出打工了,去了很远的北方”,这一段如作为结尾的话,则给人留下悬念,玉梅想要向金花道歉,但金花外出打

23、工,那么金花何时能回来,玉梅能否得到金花的谅解,这些都是未知之谜,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点睛】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

24、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小说结尾的设题方式有如下几种: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结尾的看法。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很震撼人心,有人说还是去掉结尾好。你认为怎样更好?为什么?从如下几个角度分析理由。情节角度: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与前文的内容/伏笔照应,使情节连贯/基调一致。主题角度:深化主题+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讽刺,揭露)。手法角度: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情感角度:悲剧性结尾,(与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有极大的感染力。喜剧

25、性结尾,符合主人公的意愿,给人以愉悦、和谐之感。在解答这一类问题时,主要应从这样几方面入手: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使情节波澜起伏,还是出人意料?是戛然而止,还是水到渠成?作者这样写对人物的塑造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还是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从表现主题方面思考,作者这样写是可以突出小说的主旨,还是可以使主题表达更进一步?从时代背景考虑,当然这一点需要考生对小说所涉及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或者小说本身能提供故事的相关背景,否则就可能无从入手。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早在先秦、两汉时期,汉语就已形成当时的共同语“雅言”和“通语”了。秦汉时代,语言的统一性更强,西

26、汉扬雄的方言中出现了“通语”“凡语”,就是指当时的共同语。东汉时的洛阳话、唐代的 长安话、宋代的汴梁话等,都曾先后成为汉民族的共同语。金、元、明、清四代都曾建都北京。由于政治、经济的集中,北京话的影响逐渐增大、地位日益重要。北京话成为明代“官话”的基础语言,“官话”成了明清时期的“共同语”。1956 年 2 月 6 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完整地赋予了“普通话”科学的定义: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个定义从语音、 词汇、语法三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普通话以北京话为标准音,是以北京语音的系统为标准,并不是北京土音,也不是把

27、北京语音的一切读法照搬。因此,普通话不等于北京话。推广普通话,并不意味着消灭北京土音,但方言的力量必然会减弱。材料二: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的推广是与时俱进的:1955 年,国家提倡推广普通话,提出的方针是“重点推 行,逐步普及”;1957 年,这个方针增补为“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1992 年,推普方针调整 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新世纪大体还是延续着这个方针。普通话的规范使用,是形成和实现社会语言生活和谐的必要条件,是人们语言素养和语言能力的体现和表征。诚然,普通话的规范使用不是阻碍语言的发展变化和遏制语言的修辞创新,而是有助于引导语言的健康发展和有效地进行修辞创新。而经

28、典就正是这种规范的生动体现和修辞创新的真正榜样,所以要向经典学习,展开经典朗读、诗词吟诵、演讲比赛、咬文嚼字等活动。从经典中人们会发现:语言的使用,“规范着才是美丽的”。材料三:长期以来,有人把推广普通话简单地理解为国家政治意志,这是片面的。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 多方言的人口大国,需要有一个沟通各族人民的共通语,以方便交际,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国家认同感。当今,跨区域合作、全国市场趋于一体化,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常态,更加需要推广普通话,以方便交际,减少语言成本,促进民族地区和汉语方言区更好地分享全国市场,加快发展。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时代,推广普通话可帮助大众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

29、公共服务。会讲普通话有助于争取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有助于获得更高的收入,有助于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是个简单的道理:懂一种语言或方言只能跟本地人打交道,学会了普通话不仅能跟所有讲普通话的人直接打交道,而且还可以跟所有懂得普通话的讲其他语言或方言的人直接打交道。这不仅扩大了个人社交网络,也可带来更广阔的用武之地。我国进入了“强起来”的新阶段,世界也面临新的变局。新形势下,提升国家语言能力也有了新需求和新任务。有哲人说:“语言永远与实力相伴!”古代拉丁语、法语、汉语的辉煌,今天英语的强势,都证明了这一点。可见,以推广普通话为抓手来全面提升国民语言能力和国家语言能力,更具有助力国家“强起来”的重大意

30、义。材料四:新时代,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呈现崭新局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普通话普及率达到 73%以上,语言交流障碍初步消除,社会用字进一步规范;中国诗词大会等优秀语言文化品牌活动广受关注和赞誉;世界语言大会成功举办,中文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国际语言,全球学习人数迅速增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承载的中国智慧越来越受到世界瞩目,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语言文字又一次焕发出迷人的魅力和光辉,中国人民沉淀了几千年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定。这些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

31、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是我国的一贯政策,从 1955 年起,普及普通话一直是推广工作的重要目标。B.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但不等于就是北京话,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语音和语法规范并没有完全照搬北京话。C. 共同语的形成与政治中心有密切关系,宋以后,北京被金、元、明、清作为都城,因此,以北京方言为基础的“官话”成为共同语。D. 普通话的推行与方言的使用是和谐共存的关系,推广普通话不是要消灭方言,但随着民族共同语的发展,方言的力量必然会减弱。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当前我国的普通话普及率在 73%以上,

32、语言交流障碍初步消除,这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B. 会讲普通话的人比不会讲普通话的人,会有更多更好的机会,会讲普通话就能接触到更多的人和更广阔的天地。C. 随着普通话的日益普及,我国的文化越来越繁荣,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社会也更和谐。D. 随着国家的繁荣富强,中文越来越被更多的外国人学习,古老的中国语言文字再次焕发出魅力 和光辉。9. 为什么需要推广普通话?请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答案】7. C 8. A 9. (1)有助于方便交际,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国家认同感。(2)有助于帮助大众更好地融入社会、享 受公共服务。(3)有助于争取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获

33、得更高的收入,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4)有助于 全面提升国民语言能力和国家语言能力,对促进国家“强起来”有重大意义。【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C项,“因此,以北京方言为基础的官话成为共同语”错误,材料一说的是“北京话成为明代官话的基础语言,官话成了明清时期的共同语”,选项偷换概念,文中说的是“北京话”成为“的基础语言”,而非“北京方言”。故选C项。【8题详解】试题分析:

3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B 项,“会讲普通话就能接触到更多的人和更广阔的天地”错误,选项的说法太绝对化,材料三中说的是“会讲普通话有助于争取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有助于获得更高的收入,有助于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原文是“有助于”。C 项,“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社会也更和谐”错误,选项说法太绝对,材料四中说的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

35、和文化繁荣、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中说的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D 项,“国家的繁荣富强”错误,选项的前提错误,原文的前提是“世界语言大会的成功举办”。故选A项。【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为什么需要推广普通话?请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题干上明确了答题的区间是材料三,那么解答时从材料三中的语句来总结分析。材料三种“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需要有一个沟通各族人民的共通语,以方便交际,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国家认同感。”、“更加需要推广普通话,以方便交际,减少

36、语言成本,促进民族地区和汉语方言区更好地分享全国市场,加快发展”、“会讲普通话有助于争取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有助于获得更高的收入,有助于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以推广普通话为抓手来全面提升国民语言能力和国家语言能力,更具有助力国家“强起来”的重大意义。”这些语句具体体现了我国为什么要推广普通话。考生结合这些内容答题即可。【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

37、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

38、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

39、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司马申,字季和,河内温人也。祖慧远,梁都水使者。父玄通,梁尚书左民郎。申早有风概,十四便善弈棋,尝随父候吏尚书到溉,时梁州刺史阴子春、领军朱异在焉。子春素知申,即于坐所呼与为对,申每有妙思,异观而奇之,因引申游处。梁邵陵王为丹阳尹,以申为主簿。属太清之难,父母俱没,因此自誓,菜食终身。梁元帝承制,起为开远将军,迁镇西外兵记室参军。及侯景寇郢州,申随都督王僧辩据巴陵,每进筹 策,皆见行用。僧辩叹曰:“此生要鞬汗马,或非所长,若使抚众守城,必有奇绩。”僧辩之讨陆纳也申在军中于时贼众奄至左右披靡申躬蔽僧辩蒙楯而前会裴之横救至贼乃退僧辩顾申而笑曰:“仁者必有勇,岂虚言

40、哉!”除散骑侍郎。绍泰初,迁仪同侯安都从事中郎。高祖受禅,除安东临川王谘议参军。天嘉三年,迁征北谘议参军,兼廷尉监。五年,除镇东谘议参军,兼起部郎。出为戎昭将军、江乘令,甚有治绩。入为尚书金部郎。迁左民郎,以公事免。太建初,起为贞 威将军、征南鄱阳谘议参军。九年,除秣陵令,在职以清能见纪,有白雀巢于县庭。秩满,顷之,预东宫 宾客,寻兼东宫通事舍人。迁员外散骑常侍,舍人如故。及叔陵之肆逆也,事既不捷,出据东府,申驰召右卫萧摩诃帅兵先至,追斩之。因入城中,收其府库, 后主深嘉之。以功除太子左卫率,封文招县伯,邑四百户,兼中书通事舍人。寻迁右卫将军,加通直散骑 常侍。以疾还第,就加散骑常侍,右卫、舍

41、人如故。至德四年卒,后主嗟悼久之,下诏卒章曰:“嗟乎!天不与善,歼我良臣。”其见幸如此。申历事三 帝,内掌机密,至于仓卒之间,军国大事,指麾断决,无有滞留。子琇嗣,官至太子舍人。(选自陈书司马申)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僧辩之讨陆纳也/申在军中/于时贼众奄至/左右披靡/申躬蔽僧辩/蒙楯而前/会裴之横救至/贼乃退/B. 僧辩之讨陆纳也/申在军中于时/贼众奄至左右/披靡申躬蔽僧辩/蒙楯而前/会裴之横救至/贼乃退/C. 僧辩之讨/陆纳也申在/军中于时贼众/奄至左右/披靡申躬/蔽僧辩蒙楯/而前会裴之/横救至贼乃退/D. 僧辩之讨/陆纳也申在军中/于时贼众奄至/左右

42、披靡/申躬蔽僧辩蒙楯/而前会裴之/横救至贼乃退/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琴、棋、书、画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艺术形式,“弈”中的恬淡、豁达、机智和军事、哲学、诗词共聚一 堂。B. 受禅,亦作“受嬗”。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被传位的叫受禅。C. 县伯,爵位名。春秋时爵位有王、侯、伯、子、男。晋代侯、伯、子、男皆封以县;元有县子、县男。D. 在周代,君臣上下都可以用诏字。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号称皇帝,从此诏书便成为皇帝布告臣民的专用 文书。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司马申聪慧孝顺。他十四岁时善于下棋,曾得到

43、阴子春的欣赏,朱异为此叹奇。父母仙逝,发誓终身食 用蔬菜。B. 司马申英勇无畏。当贼兵突然来袭时,他没有因为左右的侍从溃逃而惊慌,身先士卒,以身遮蔽、护卫 王僧辩。C. 司马申治理有方。任戎昭将军、江乘令时,他治理很有功绩。太建初年,在职时清明能干,因此而得到 荣升。D. 司马申深受重用。他曾经历过三个皇帝,决断国家大事。去世后,后主十分悲恸,为此下诏表达哀悼之 情。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侯景寇郢州,申随都督王僧辩据巴陵,每进筹策,皆见行用。(2)及叔陵之肆逆也,事既不捷,出据东府,申驰召右卫萧摩诃帅兵先至,追斩之。【答案】10. A 11. C 12. C 13.

44、 (1)到侯景犯乱郢州,司马申随都督王僧辩占据巴陵,每次进谏筹划之策,都被采纳运用。(2)到叔陵作乱时,事情既已不成功,叔陵出而占据 东府,司马申驰马速召右卫萧摩诃率兵先到,追而斩之。【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僧辩之讨陆纳也,申在军中,于时贼众奄至,左右披靡,申躬蔽僧辩,蒙楯而前,会裴之横救至,贼乃退”,这段话是说“王僧辩征讨陆纳,司马申在军中,当时贼众突然到来,左右都溃逃,

45、司马申以身遮蔽王僧辩,持盾向前,恰好裴之横救兵到,贼军后退”,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僧辩”“陆纳”“申”“贼众”等,除此之外,本句中的关键词还有“讨”“也”、“会”、“申”、“于”等,这些都是断句的重要依据。首先“讨”(讨伐) 后面应带宾语“陆纳”,“也”句末语气词,这就排除 C、D两项。“于时”(当时)做“贼众奄至”的时间状语,二者不能断开,这排除 B项。故选A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

46、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C项,“春秋时爵位有王、侯、伯、子、男”错误,春秋时爵位有公、侯、伯、子、男。故选C项。【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C项,“太建初年,在职时清明能干,因此而得到荣升”错误,选项混淆时间,选项对应原文信息在第三段,文中说“九年,除秣陵令,在职以清能见纪,有白雀巢于县庭”,而非太建初年。故选C项。【13题详解】试题

47、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及”,到;“寇”侵犯;“据”占据;“见”,表被动,被。第二句中,“肆逆”,作乱;“既”,已经;“捷”,成功;“据”,占据;“帅”,率领;“至”,到。【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

48、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

49、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

50、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

51、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司马申,字季和,是河内温地人。祖父司马慧远,是梁朝都水使者。父亲司马玄通,是梁朝尚书 左民郎。司马申早年有风采气概,十四岁便善于下棋,曾经随同去问候吏部尚书到溉地,

52、当时梁州刺史阴子春、 领军朱异同在那里。阴子春一向了解司马申,便在坐处呼司马申与他下棋,司马申常有妙思,朱异观而叹奇, 便邀请司马申出游。梁昭陵王当时是丹阳尹,任司马申为主簿。恰好太清之难,司马申的父母都逝去,他因此 发誓,终身食素。 梁元帝承制,他被起用为开远将军,改任镇西外兵记室参军。到侯景犯乱郢州,司马申随都督王僧辩占据巴陵, 每次进谏筹划之策,都被采纳运用。王僧辩叹道:“此生若要策马疆场,或许不是他的长处,但若派他安抚众 人守城,必定会有出人意料的功绩。”王僧辩征讨陆纳,司马申在军中,当时贼众突然到来,左右都溃逃,司 马申以身遮蔽王僧辩,持盾向前,恰好裴之横救兵到,贼军后退,王僧辩看着

53、司马申笑着说:“仁者必有勇, 这怎么能是空话?”司马申被封散骑侍郎。绍泰初年,升迁仪同侯安都从事中郎。高祖受禅,司马申被封为安东临川王谘议参军。天嘉三年,改为征北谘议参军,兼任廷尉监。五年,任镇东谘 议参军,兼任起部郎。出朝任戎昭将军、江乘令,很有功绩。入朝任尚书金部郎。改任左民郎,因公务失职而 被免。太建初年,起用为贞威将军、征南鄱阳谘议参军。太建九年,任秣陵令,在职期间以清明能干见称,有 白雀在县庭做巢。任官期满,不久,成为东宫宾客,不久兼任东宫通事舍人。升迁员外散骑常侍,舍人一职照 旧。到叔陵作乱时,事情既已不成功,叔陵出而占据东府,司马申驰马速召右卫萧摩诃率兵先到,追而斩之。便入 城中

54、,没收了叔陵的放材物的仓库,后主对他深加嘉奖。因为功劳任命司马申为太子左卫率,封为文招县伯, 食邑四百户,兼任中书通事舍人。不久升迁右卫将军,加通直散骑常侍。因为患病还府第,就职后加任散骑常 侍,右卫、舍人职照旧。司马申于至德四年去世,后主悲悼很久,下的诏书结尾说:“啊!天不给人善意,灭我良臣。”足见他受宠信 的程度。司马申侍奉了三个皇帝,内掌机密,乃至于仓促之间,军国大事,指挥决断,都没有滞留的情况。儿 子司马琇继承官位,官至太子舍人。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 李商隐露如微霰下前池,风过回塘万竹悲。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岂到

55、白头长知尔,嵩阳松雪有心期。【注】崇让宅:李商隐岳父王茂元在东都洛阳崇让坊的宅邸。写作此诗时诗人仕途受挫,暂居。于此,妻子仍在京城长安。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露凝如霰,红荷凋零,万竹悲声,青松覆雪;本该是宴饮欢歌的崇让宅在诗人笔下却凄清冷落如斯。B. 颔联“浮世”对“红蕖”,“本来”对“何事”,就格律要求而言,对仗不是十分严谨,但这处“变体”将人事 与自然巧妙勾连起来。C. 诗歌颈联“归梦惟灯见”“生涯独酒知”,灯见不如不见,酒知莫若不知;与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 成三人”虽境异却情近。D. 本诗前四句即景生情,情景交融;诗歌后面四句直接抒发感慨,幽独孤恨郁积满怀,暗

56、生归隐之思。15. 该诗善于借助景物的描写来传达思想感情,物皆着我之色彩,但方法不尽相同,请结合诗歌具体内容, 简要分析。【答案】14. A 15. (1)以景衬情(触景生情)。露凝如霰,风过回塘,万竹悲声;诗人用凄清冷落的环境景物,烘托渲染自 己的思想感情。风露塘竹之悲,触动加深了人之悲切。(2)以景比情(象征)。红荷的离披,象征着人的别离;嵩山的松雪,象征着隐逸情怀。(3)赋物以情(拟人)。风中悲竹,与我心通;寒夜孤灯,见证归梦;客中苦酒,知我幽恨。【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

57、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A项,“青松覆雪;本该是宴饮欢歌的崇让宅在诗人笔下却凄清冷落如斯”错误,从诗中来看,“松雪”非崇让宅之景,“岂到白头长知尔,嵩阳松雪有心期”,意思是“难道到了白头之年还是如此?我早与嵩山南面的松雪两心相期”,由此可知,“松雪”是诗人想象的嵩山南面的景象。故选A项

58、。【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该诗善于借助景物的描写来传达思想感情,物皆着我之色彩,但方法不尽相同,请结合诗歌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借助景物的描写来传达思想感情”,这就要求考生圈出诗中的景物,分析景物的特点,借助景物的特点再来分析其中寄寓的诗人的情感。从诗中来看,“露如微霰下前池,风过回塘万竹悲”,这是写初秋崇让宅的景象。清池前横,修竹环绕,地方可谓清幽已极。但诗中用“风”、“露”点染,立刻使之带上浓重的悲切气氛。露凝如霰,说明露重天寒。下面接着再用风加重描写。诗人把主

59、观的强烈感情赋予客观事物,所以见得风摇翠竹,飒飒作响,也像在悲泣一般。这两句是用环境的凄清,来衬托诗人心境的凄楚,这是以景来衬情。“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这两句则是借环境景物来抒发人生的感叹。“浮世”,此处谓世事不定、生命短暂。“聚散”虽兼含两义,重点是在“散”(别离)上。第四句上承首句的“风”,意谓:“人生固然常多分离,池中的红荷,为什么也被风吹得零落缤纷呢?”不用直叙而用反问,可以加强感叹痛惜的语气;对红荷的痛惜,正是对人生难得团聚的痛惜。“红荷”的“离披”,象征着人的别离,这是以景来比情。“濩落生涯独酒知”,这是说因为失意无聊,只好以酒浇愁。句中用一“知”字,使酒带上人情,似

60、乎也在为诗人的坎坷遭遇痛惜不平。诗人使用拟人的修辞让物也着“我”之情。考生结合这些内容分析即可。【点睛】诗言志,歌传情,诗歌多寄托志向,抒发感情。诗人常借助景物描写来传情达志,写景是手段,而抒情才是目的,这就有了景与情的关系。从景与情之间的距离的角度来说,景与情的关系有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因情造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从景与情的感情色彩角度来说,景又有乐景与哀景,情也有乐情与哀情,这又有了以下四种关系: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这里同时也涉及到衬托(反衬与正衬)的表现手法。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到诗中圈出所写的景,明确景的特点,再把握诗人的情感,分析景与情之间的

61、关联。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_,_”两句表明自己在同学中虽然穿着破旧,但并不羡慕他们。(2)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_,_。”(3)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答案】 (1).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2). 略无慕艳意 (3). 舳舻千里, (4). 旌旗蔽空。 (5).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6). 谣诼谓余以善淫【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

62、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如“表明自己在同学中虽然穿着破旧,但并不羡慕他们”“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缊袍敝衣”“慕”“舳舻”“旌”“蔽”“嫉”“蛾眉”“谣诼谓”“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 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 )。谁来担此重任?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 。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 准、质量要求等 。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

63、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 1 月 1 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 ,因此,作为外卖平台, 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64、”,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B. 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C. 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D. 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司空见惯 责无旁贷 迫不及待 一目了然B. 不可或缺 义不容辞 迫在眉睫 一览无余C. 司空见惯 义不容辞 迫不及待 一览无余D. 不可或缺 责无旁贷 迫在眉睫 一目了然19. 文中加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

65、注。B.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C. 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D.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答案】17. C 18. D 19. B【解析】【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前面说“外卖”,后面说“谁来担此重任”,由此可知,承接上文,主语应为“外卖”,而且应是强调“外卖”需要食品安全的“守门员”,这就排除A 项、

66、B 项,这两项改变了主语。D项,“不仅而且”不合逻辑,且句子显得繁复,排除D项。故选C项。【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通常形容必不可少的因素或是部分。“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第一处,句中修饰“行业”,且是说“外卖行业”在生活中非常重要,应用“不可或缺”。“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第二处,结合语境“政府及主管部门”分析,此处是说在食品安全方面,“政府及主管部门”有不可推卸的责

67、任,应用“责无旁贷”。“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第三处,结合前面的“及时定制”等内容可知,此处是强调形势的紧迫,应用“迫在眉睫”。“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第四处,结合“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内容分析,句中是说这些外卖送餐员对于商家的情况应该很清楚,应用“一目了然”。故选D项。【1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

68、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这句话语病有二:其一,“伴随”与“使得”的前后使用,导致主语残缺,这就排除 A 项;其二,“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搭配不当,“问题”与“关注”搭配不当,这就排除 C 项、D 项。故选B项。【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

69、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

70、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20.下面某校学生会贴出的告示有 5 处表述不当,请找出来并修改。招领启示高二 1703 班王晓明同学 10 月 8 日在食堂吃饭时捡到一个黑色皮夹,内有一张哆啦 A 梦的饭卡和 105 元人 民币。请丢失钱夹的同学速来认领。学生会2018 年 10 月 9 日【答案】“启示”改为“启事”;删去“吃饭时”;删去“哆啦 A 梦”,不能描述得太详细;“105 元 人民币”改为“若干人民币”应明示认领地点。【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从实词辨析、简明、得体、内容等方面考查。 “启示”“启事”混淆不清,“启示”的意思是启发指示、使人有所领悟的意

71、思。至于“启事”是为公开声明某事而刊登在报刊上或张贴在墙壁上的文字。“在食堂吃饭时”,前有“食堂”,就不必再写“吃饭时”。 “105元人民币”写的过于清楚,不符“招领启事”的要求。最后一句应写明地点。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点评:做此种题,要明白“简明”“连贯”“得体”的内涵。“”“简明”要求表意要清晰,避免重复,避免歧义,避免晦涩,井井有条。“连贯”要求表意要流畅,要有合理的语序,注意语言的衔接和呼应。“得体”要求表意要合适,文体语体一致,内容场合一致,身份关系符合等。21.下面是益阳是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徽的主体图形(图中阴影部分为蓝色),请写出除汉字与

72、字母外的 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耍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120 个字。【答案】校徽图形采用“益阳”英文字母缩写“YY”为基本元素,以白鹤与帆船的变形构成了中心部分,将方与圆融合 一体, 整体图形像一只展翅高飞的白鹤,也可看成是一艘扬帆远航的帆船,充分反映了益阳医专与资水相伴、 和洞庭相依的地理位置。白鹤,寓意学校培养学子之杰出才华、洁净人格、理想人生,起飞从这里开始;帆船, 寓意学校发展建设象洞庭美名一样扬名天下,象风帆一样击水搏浪、勇往直前。校徽图案主体采用蓝色为主调, 象征安定、镇静、医者仁心的永恒与博大的心怀。白色为辅调,取义医生职业的神圣和救死扶伤精神。【解析】【详解】试题

73、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是益阳是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徽的主体图形(图中阴影部分为蓝色),请写出除汉字与字母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120 个字”,本题答案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构图要素”,二是“图形寓意”。解答第一个问题,需要考生观察校徽,把握校徽的组成部分,从图上来看,除了文字部分之外,图形的中间部分是一只展翅高飞的白鹤,也可以看成是一艘扬帆远航的帆船,而白鹤或帆船是由“益阳”英文字母的缩写“YY”变形而成,中间白鹤的翅膀是方形,而外面是圆形,白鹤采用的是白色,外面是蓝色。考生可以把这些内容按照一定的

74、顺序进行描述。第二个问题是“图形寓意”,这就要根据图的形状、使用的场所和益阳的地域特点来理解,如振翅高飞的白鹤寓意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会像白鹤一样从这里起飞;扬帆起航的帆船寓意学校的发展会像风帆一样勇往直前;白色代表医生职业是神圣,而蓝色则象征冷静安定,寓意医生的仁爱之心和博大的胸襟。考生围绕这些方面答题即可。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2001 年,日本政府制定了一项雄心勃勃的科学计划,口号是“50 年内拿 30 个诺贝尔奖”。此前,在诺奖的百年历史中,还只有 9 位得主。当时很多人以为日本人吹牛,但从 2001 至 2018 年,获诺奖的日本人已有

75、18 位。照这样一年一个的节奏,“50 年 30 个”目标,几乎已没有悬念。今年 10 月 1 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又被授予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和他的美国同行。看看日本,想想中国。毫不客气地说,中国确实应该感到惭愧。 最近 40 年,中国经济成就世界瞩目,但科研水平呢?自然,进步也是巨大的。 但作为巅峰水平的重大发明发现呢,以诺贝尔科学奖为例,到目前为止,还只有屠呦呦一个人获得过。日本人那么频繁能拿诺奖,难道是日本人更聪明? 链接一:在绝大多数国家,钞票上的媒体,往往都是政治家。日本则是例外,清一色学者。 链接二:日本:2008 年日本大学教授平均工资已达到 90 万人民币。据 2015

76、年日本学士院财务报告:院士 定员为 150 人,院士工资 3.34 亿日元。代表中国科研最高水平的中国院士呢,他们的月平均工资只有 5688 元,年薪基本只有 20 万人民币!中日影星的片酬:日本的明星比如一线当红花旦新垣结衣,电视剧里的片酬是一集 170 万日元,折合人民币 10 万都不到!而中国明星如周迅如懿传为 9500 万从 2005 年到 2015 年,日本这十年的科研经费平均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 3%,居发达国家首位,而2016 年美国为 2.8%,约 4650 亿美元。 链接四:据介绍,在日本,科学家被称为“先生”。而“先生”一词不是谁都能用的,只有民众心中最为 崇高与敬仰的职业,

77、才能有此殊荣。针对上述情况,你有什么看法?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 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明星固然闪耀,科学家却更加伟大2015年十月,有两件大事引起了国民的轰动。其一是科学家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其成果挽救了无数条生命。其二是国内著名男演员黄晓明大婚。但是,因为黄晓明婚礼的过于隆重而使得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显得冷清。于是,人们便开始在明星与科学家中作比较。有的人指出黄晓明一场婚礼的花费就抵上上了屠呦呦诺奖奖金的好几倍,在这样明显的对比之下,大众也纷纷将眼光转向了明星身上。但我认为,明星固然闪耀,科学家却更加伟大。我们都知道,明

78、星的特点之一就是露脸多,明星往往都是在荧屏下为人们所识。明星因其自身职业需要,几乎都是在聚光灯下以一种极其闪耀,引人注目的形式现身。这就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大众形成了“明星都是高高在上”的观念。有的人对他们甚至达到了崇拜的地步,把他们当成自己的神,也就出现了当下常见的追星现象。明星借助各种媒体途径的传播,使得他们常常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在我们身边,例如手机,电脑,报刊之类。明星对于我们大众来说一般都存在着一种朦胧的感觉。一方面,我们觉得明星高大尚,羡慕他们可以在荧屏下闪闪发光,羡慕他们总是那么的引人注目;但羡慕归羡慕,羡慕过后就又会觉得他们离我们自己很遥远。另一方面,明星又时常会通过各种途径出现在

79、我们的生活周围,使得我们对他们产生亲切感。就是这种似乎触不可及却又触手可及的朦胧使得身为大众的我们把眼光都放到了他们闪耀的身上。明星固然闪耀,但科学家更加伟大。明星在我们生活中主要是扮演娱乐我们的身份,他们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传播的作用,甚至是能够促使国与国的文化交流,我们的确不应该将明星排挤出我们的生活,但我们也不应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他们身上,而应该稍微注意科学家。因为科学家对我们的贡献比明星更加伟大重要。科学是神圣而伟大的。甚至可以说,现如今我们的生活条件绝大部分归功于科学。武器的成功研究,使得我国有了与他国对抗的硬性条件;药物的研究,使得无数条生命在病魔的手中得到解放。总而言之,科学给

80、我们带来的是无法估计的价值。我们知道科学的伟大神奇,我们在生活中时常接触科学,但是有多少人会真正认识在科学背后的科学家呢?如果说明星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朦胧的存在,那么科学家对于我们则相当于迷一样的存在。为什么说是迷一样的存在呢?因为迷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难渗透的,甚至可以说是无法渗透,也就是说我们这些普通人对科学家几乎是一无所知的。普通人当中有谁是了解科学家具体是干什么的?有谁了解科学家是怎样工作的?应该可以说没有。我们对科学家不了解,科学家总是在自己的实验室里研究,因为工作需要,他们必须要专注于事业,他们没有明星那样便捷而有利的媒体条件去提高他们的知名度,不是他们没有功利心,而是他们选择了将科研

81、放在首位,选择将对祖国的贡献放在首位。他们实际上生活在我们身边,但却因为我们的忽视而将他们排挤出了我们的生活。由于我们自己对科学家的不了解,认为科学很深奥,我们根本捕捉不到他们的影子,所以我们当中的大部分人也就选择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到闪耀的明星身上。明星固然闪耀,黄晓明的婚礼固然豪华盛大,但科学家却更加伟大,屠呦呦的的研究更应得到我们的掌声。朋友,请将你们的注意力稍微放到伟大而少人知道的科学家身上吧!【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从形式上看,本次作文虽是新材料作文,但是却暗含一个任务:“针对上述情况,你有什么看法”,所以我们的审题立意的关键就是要明确核心事

82、件,并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这就要求考生要先明确材料的内容,然后结合所给材料陈述自己的看法,来进行立意作文。解答此类作文题,首先要进行审题立意,而审题立意应该建立在读懂材料,紧扣材料的基础上。本则材料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说日本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很多,其科研水平令世界瞩目,而中国仅有屠呦呦一人获得过,相对于经济成就,中国科研水平的进步令人惭愧;第二部分由四则链接材料组成,这四个链接材料分别从政府的重视度、科学家的收入、科研经费的投入以及社会对科学家的称呼等几个角度将中日进行比较,如果说材料的第一部分是果的话,无疑这后半部分则是因。很显然,从内容上看,材料所讨论的是当下的热点事件,应该属于时

83、评性的就事论事的范畴。日本的科研水平为何会如此发达,中国的科研水平为何会赶不上日本,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思考:深入剖析原因,多角度分析利弊;给出相应建议,提出可行措施。结合日本的做法和中国存在的现象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思考,如我们对科学、科学家应该有从内心深层的尊重与关注;如我们要有对长远价值、公益价值的足够的共识;如社会需要积极的价值导向;如对科学家,政府要建立更为完善的制度保障机制,增加合理的税收,加大对科学家的奖励与关注度;如社会各界大众应该达成重视科学,关注长远价值、公益价值的共识,具有着眼未来的智慧的行动。考生可以围绕这些方面思考立意。材料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进行

84、作文。如写议论文,要有明确的观点,充足的论据,清晰的论证思路,如写记叙文,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参考如下:我们对科学、科学家应该有从内心深层的尊重与关注;我们要有对长远价值、公益价值的足够的共识;社会需要积极的价值导向;对科学家,政府要建立更为完善的制度保障机制,增加合理的税收,加大对科学家的奖励与关注度;社会各界大众应该达成重视科学,关注长远价值、公益价值的共识,具有着眼未来的智慧的行动【点睛】对时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构思行文。一、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

85、知道,许多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特别是当前一些新生事 物,更是当今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面对一件事情,我们首先应当“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探究其内在原因。也就是说,面对时事类作文材料,我们首先可以考虑从事件发生的原因或反映的本质这一角度立意。二、辩证角度析问题:时事类作文材料中的事件,很多情况下是利弊互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使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对事件“表明态度,阐述看法”,从而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三、明确主体作分析:众所周知,一件事情会涉及不同的主体。因此,对于时事类作文材料,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涉事主体出发,引发不同的议论角度。组织成文时,可以其中一个角度为主,其他角度为次;也可几个角度的议论内容平分笔力。四、联系现实求拓展:为了增强作文的思想深刻性,使作文更具现实意义,时事类作文还须在就事论事之外,联系现实作拓展议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