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人类环境【学习目标】1了解环境的概念和分类。2结合案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巩固练习:读图1,回答1-3题1对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B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C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体现了明显纬向地域分异规律D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径流年际变化大2图中A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 大西洋 北冰洋 印度洋A B C D3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其最有利的自然区位条件是A光照 B水源 C地形 D土壤4下列民居最能反映人文环境特征的是A B C D5自然状态下,哪一种陆
2、地自然带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最大A中国温带荒漠带 B巴西热带雨林带C北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俄罗斯苔原带6影响莲藕和仙人掌的个体形态差别的主要因素是A光热 B地形 C土壤 D水分7人类对环境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主要围绕着 A生产力的发展 B人类文明发展 C知识的积累 D工业的推进,科技进步8骆驼刺根系发达,可达15米长的主要原因是:()A沙漠地区沙性土壤利于根系的伸展 B为了避免被沙漠中的大风拔起 C骆驼刺高大,且枝叶繁茂,根系必然发达D能从很深很广的地下吸取维持生存的必要水分课后练习:9下列哪个观点是正确的A技术进步能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 B人类的发展来自于对自然的征服C人类活动都会
3、对生物体带来灾难 D人类对自然的维护就是对自身的保护10莲的独特的个体形态和生理机能说明 A植物的生活深受环境的制约 B植物对环境的长期适应,造成其对环境的依赖性C植物对环境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D水分条件是植物分布的决定因素11有关绿色植物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主导土壤的形成 改变了地球的面貌 维护生态平衡吸烟滞尘、减轻污染A B C D1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正确的是生物的生命活动参与、改变了大气的成分 生物的生命活动相当大程度上制约了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生物促进了土壤的形成 生物的生命活动使自然界的化学元素进行迁移A B C D13城市绿地的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 降低噪声 防风固沙 净
4、化空气A B C D14下列物质中,属于自然资源的有 A钢铁 B天然气 C棉花 D煤油15下列对植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中海沿岸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叶片小,硬叶,叶面表层有蜡质,能反映出该地区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的气候特点。B有树木高大、茂密、枝叶大特点的森林,能反映出该地区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C台风对植物的破坏作用很强,因此在台风活动频繁的地区不可能有高大的树木D在碱蓬生长相对集中的地区,能反映出该地区土壤为红壤、紫色土。16下列现象中,属于受人类活动影响产生的是:( )A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周围海面冰山数量增多 B阿尔卑斯山、喜玛拉雅山等高山区的雪线下降 C射向地面的红外线增多,皮肤癌
5、发病率提高 D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17.有关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发展“能源密集型农业”B.为扩大耕地面积,我国南方山地丘陵伐林造梯田C.为改变局部地区的气候条件,人类设法改变地面状况,修水库,绿化造林是人类与环境统一表现D.为改变大城市交通条件,大量使用汽车等运输工具18属于人类与环境对立的做法是( ) 在洞庭湖四周围湖造田 我国东海渔场实行休渔制度 荷兰人围海造地 为改善大城市交通状况,大量增加汽车等交通工具( )A B C D41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本题9分)图中A表示 ;B表示 。图中箭头1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 ;箭头2表示人类通过新陈代谢和 活动,以 的形式向环境输出。图中箭头3表示 ,箭头4表示 。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 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 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41(本题9分)人类社会 环境 物质和能量 消费 废弃物 人类社会作用于环境 环境反作用于人类本身(环境的反馈作用)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 环境的自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