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姓名 贾红燕 单位 平阴县第一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一、教材分析 必修三第一单元中第1课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是本课的基础,二者共同构成古代农业部分,是农耕经济的主体,是第6课近代前夜发展和迟滞的深层原因,也是第四单元建国后土地制度调整的历史渊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三个模块中古代土地制度是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基础,三者之间联系密切,相互影响。 二、学生分析 本课一些知识他们在初中阶段没有学过,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认知还停留在感性的层面。本课理论性强,学生容易在认识理解方面出现偏差。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井田制、掌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理解租佃经营方式的演变。
2、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设置问题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会梳理历史发展的脉络,提高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掌握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深化对国情的认识,培养关注“三农”、关心民生的人文精神。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 使用的技术:PPT制作技术、动画制作技术、录制音频文件、制作概念图、使用视频等 2、 如何使用和使用效果: 导入: 使用用视频能增强感
3、染力和趣味性。 环节一:学生利用网络搜集改革人物资料。 环节二:录制学生音频、唐诗、小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 环节三:观看视频片段,增强学生直观感受,能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当时的农民与地主的关系。 环节四:在课堂小结部分使用概念图做成简洁的知识列表,有助于学生从宏观上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整体的把握。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情景导入: 展示一则视频 以时事新闻切入主题,引起学生共鸣,激发探究兴趣, 观看视频 回答问题 PPT课件 插入视频 感悟土地改革人物 感谢
4、同学们精彩的介绍,让我们不仅增长了知识,也感受到他们的改革精神。 搜集资料、介绍改革风云人物,课下学生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搜集春秋战国四位改革人物:管仲、李悝、申不害、商鞅,课上展示交流 学生制作音频 插入PPT课件 听故事析原因 本课的又一重点知识,内容抽象,采用听故事的方式,拉近了现实与历史的距离,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并借此激发学生人文情怀。 组织学生录制音频 讨论交流 ,插入PPT课件能形象生动的让学生还原历史。 观点争鸣悟方法 展示一则视频 提供情景材料,讨论如何评价租佃关系,理解评价历史的方法。 观看视频 展开讨论 展示交流 利用视频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小结 用一组图片
5、展示近代到现代对土地制度的探索,和今天农村的新变化,推古及今,让学生不仅学会课堂知识,而且能与现实相联系, 学生绘制 知识结构图 概念图一目了然。认知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学习的本质不是学生在行为上产生变化,而是心理认知结构发生变化。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图片、文字材料、背景音乐、视频等的穿插使 本课更显丰满,这样对于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有一定的提高。教学手段灵活多样:自主学习、师生合作、问题导引、合作探究等教学手段合理利用,层层递进。教 学目标全面具体,切合学生实际。尝试运用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先进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整合课程资源。创设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 的情境,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关注民生,关注生活,培养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