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历史(岳麓版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3讲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13051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历史(岳麓版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3讲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历史(岳麓版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3讲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历史(岳麓版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3讲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历史(岳麓版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3讲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历史(岳麓版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3讲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历史(岳麓版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3讲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历史(岳麓版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3讲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历史(岳麓版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3讲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历史(岳麓版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3讲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历史(岳麓版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3讲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历史(岳麓版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3讲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历史(岳麓版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3讲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历史(岳麓版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3讲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历史(岳麓版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3讲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历史(岳麓版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3讲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历史(岳麓版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3讲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历史(岳麓版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3讲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历史(岳麓版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3讲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历史(岳麓版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3讲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历史(岳麓版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3讲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历史(岳麓版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3讲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3讲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时间:民国建立至抗日战争爆发前。2原因(1)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2)民国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倡导使用国货。(3)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促进。(4)一战期间,欧洲各国对华商品输出减少。3概况(1)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迅速发展。(2)重工业和新兴的民族工业化学工业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3)南京国民政府推出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使民族工业在十年间得到了更快发展。国民政府前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在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这十年间,中国工业继续发展,速度有所提高,工业结构缓慢优化,

2、工业的集中度有了一定发展,工场手工业向近代机器工厂的转化大量出现,资本的有机构成逐渐提高。但农村购买力不足,缺乏农村市场的支持是中国工业发展基础脆弱的根本原因。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核心论点: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发展基础脆弱。 1目的:将沦陷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的战时经济体系之中。2影响:极大地限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野蛮地攫取中国的资源,破坏了中国的经济。1外国资本的压迫:一战结束后不久,外国资本卷土重来。2官僚资本的排挤(1)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实行了一些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2)官僚资本家推行“经济统制”政策,实行统购统销及专卖制度。(3)官僚资本以资金入

3、股的方式,对民族工业进行侵蚀。【构图解史】近代中国主要的经济形态及其相互关系信息提取:外来资本主义的入侵导致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刺激了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的诞生;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在加速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对外来资本主义经济也起着一定的抵制作用。【漫画解史】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信息提取:在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压迫下,民族工业发展艰难。若不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无论怎么提倡国货,也无法挽救民族工业衰败的悲惨命运。【图解历史】民族工业的“春”“夏”“秋”“冬”春天: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短暂的发展。夏天: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秋天: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冬天:解放战

4、争时期,民族工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重点一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特点及影响“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民族资本”“外国资本”与“官僚资本”(1)“民族资本”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民族资产阶级拥有的资本,一般是中小资本。(2)“外国资本”则是相对于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3)“官僚资本”是指统治者凭借国家权力获得的资本,这种资本通常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国民党官僚资本1927年产生,以四大家族为代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没收,成为国营经济的一部分。对点训练下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产业资本平均年增长率的比较。图片反

5、映了这一时期()A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不断加剧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势头强劲C官僚资本因甲午战败而减少D近代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解析:选B。观察图文可知,18941911年和19111920年两个时间段内,民族资本都保持较高的年增长率,这说明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势头强劲,故选B项。“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实证120世纪初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料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此次工业化是一次民营资本集体崛起的盛宴,它的主角是以赢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

6、912年到1920年间达到13.4%。吴晓波历史经济变革得失【解读】史料阐述了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概况,中国出现第二次工业化浪潮,此种提法颇有新意。【思考】中国近代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是什么?试答:【提示】出现实业投资热潮;以民营为主;以轻工业为主;中小企业成为主流;工业增长快。实证2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影响史料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影响下,世界白银价格大幅上涨;1935年,中国发生了“白银风潮”“白银外流”,国内通货紧缩,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大规模失业爆发。国民政府在内外交困下被迫改革,于1935年11月公布了法币改革令。主要内容是:以中央、中国、交通

7、三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并将白银收归国有,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备金抗日战争时期担任伪中央储备银行顾问的日本人曾说:“如无1935年之币制改革,亦无1937年之抗战。”王巍废两改元与法币建立【解读】本段史料阐述了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的背景及措施。【思考】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的经济影响。试答:【提示】法币改革在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刺激经济恢复、为抗战奠定基础等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实证3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内迁史料1932年,日本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鉴于中国重要工厂绝大部分都集中于上海,而内地各省几乎没有工业基础,难以满足抗战

8、的物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计划将工厂内迁。1937年,国民政府制订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截止到1937年年底,上海迁出民营企业146家,各种机件14 600余吨。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再次动员企业迁移,拟定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从1938年7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主要迁往湘、桂、黔、滇、陕、川,共迁出企业304家,物资511 825吨。【解读】史料主要阐述了20世纪30年代民族工业内迁的原因及表现。【思考】结合史料及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内迁的原因及过程。试答:【提示】原因:中国现代工业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分布不平衡;为了支持长期抗战,国民政

9、府决定将工业内迁。过程:抗战初期企业迁往武汉;武汉失守前又迁往西北、西南等地。“历史解释”下的“认知深化”1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1)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基础薄弱)。(2)从诞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3)从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4)从结构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5)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6)从发展历程看,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

10、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2南京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的原因及影响(1)实行的原因国民党独裁统治的需要。适应抗战形势的需要。受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影响。(2)影响:它保证了抗战的胜利,总的来说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但是它对整个国民经济及政治造成的伤害也是深远的,它导致了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和民族工业的衰落。“唯物史观”下的“历史解释”全面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内迁的原因及影响(1)原因:七七事变后,华北地区的民族工业几乎全被日本占领。为了使沿海地区的民族工业免遭日本摧毁,保存国家的经济命脉,于是出现了民族工业的大举内迁。(2)影响内迁工厂促进了大后方工业的发展,为大后方迅速建立起新

11、的工业基础,奠定了大后方工业的门类和发展框架,给大后方带去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众多的技术人才。内迁工厂给大后方幼弱的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大加强了大后方近代工业的力量。工厂内迁迅速改变了大后方各省的经济结构,从而改变了战前我国近代工业不合理的工业布局,使中国的工业布局渐趋合理。重点二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作用及评价“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统制经济所谓统制经济,就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下,国家财政为服从战争需要,依靠行政的法律手段,直接干预或管制生产、流通、分配等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它是一种高度专断集权的资本主义战时经济模式。统制经济的全面实行,就是战时经济体制确立的

12、表现。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制定和推行了统制经济政策。对点训练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国民政府推行这种政策()A完全改变了民族工业结构与布局B使市场调节的活力大大增强C受苏联经济体制取得成功的影响D无法缓解抗战物资缺乏问题解析:选C。20世纪30年代,在斯大林计划经济体制的推动下,苏联的工业化取得了巨大成功,根据材料“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可得出,国民政府推行这种政策受到了苏联经济体制取得成功的影响,故选C项。“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实证1推动民族

13、工业发展的因素史料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期间,内忧重重,外患频频,民族火柴业从无到有,工艺从落后到先进,资本从薄弱到增强,在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解读】图文史料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火柴业的发展历程及特点。【思考】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角度指出支撑中国近代火柴业发展的动力。试答:【提示】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或“实业救国”精神。实证2近代民族工业的地位和作用史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束缚,同时又对它们存在一定的依赖性,这在政治上直接表现为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软弱性。但总体来说,中国民族资本

14、主义工业是一种革命的和进步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中国近代史【解读】史料阐述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发展的社会环境、地位及作用。【思考】分析史料,论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试答:【提示】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它的产生冲击、瓦解着封建自然经济,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从政治上看,它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同时也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

15、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总之,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历史解释”下的“认知深化”1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1)列强侵略:瓦解着中国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2)政府鼓励: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新政”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3)实业救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4)民族精神: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5)与时俱进:一些民族工业不断革新技术、坚持合理经营也是其顽强发展的因素。

16、2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阻碍因素(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2)自身因素: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3)政局动荡: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3民国前期中国近代经济法制体系的初步建立(1)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大力提倡发展实业,开始着手经济法制的建设。(2)北洋政府成立后,经济法制体系的建设得到继续。袁世凯当政时期,尽管在政治

17、上倒行逆施,但是在推动民族经济发展方面还是推行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政策,顺应工商界的要求,制订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法规。据不完全统计,北洋政府颁布的主要经济法规有76项之多,内容涉及工商矿业、农林牧渔、交通运输、银行金融、权度、税则、经济社团等方面。如著名的公司条例公司注册规则矿业条例森林法等。这些法规体系成为北洋政府时期经济法制体系的基本框架,虽然未必各项法规条例都得到完全遵照执行,但是毕竟使工商实业的发展有了法律的保护和规范。(3)总体而言,民国成立后的经济法制体系建设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在法制管理下的现代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也较多地考虑和保护了资本所有者及从业者的利益诉求。对于当时中国近

18、代民族工商业经济的发展还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这些法规条例有些还为南京国民政府修订所沿用。“唯物史观”下的“历史解释”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地位和作用(1)从经济上看,民族工业是一种新的革命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2)从政治上看,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3)从思想上看,一方面,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另一方面,不断冲击瓦解并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

19、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研真题引领航向1(2015高考江苏卷T8)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年代进口火柴(万罗)新厂数厂均资本额(万元)19142 383.58104.9219152 097.3493.3019162 062.0741.4219171 559.4385.4719181 334.0830.661920848.43239.67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命题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D反对“二

20、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解析:选C。题干中的表格数据反映了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折射了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故C项正确。导致19141915年工业发展的直接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故A项错误。从1914年到1916年,火柴进口量递减,但从新厂数和厂均资本额来看,并未呈现递增态势,故B项解读错误。反对“二十一条”发生在1915年,故排除D项。2(2015高考全国卷T3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命题点:抗战时

21、期日本经济侵略的目的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B转嫁战争负担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日本侵华的行径、目的分析。抗战时期,日本控制沦陷区的金融,通过发行“联银券”“军用票”等掠夺财富,以战养战,其目的是转嫁战争负担,所以B项符合题意。日本侵略者的这些行径扰乱的是沦陷区的金融秩序,故A项错误;封锁抗日根据地主要是依靠物资管制制度,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涉及的是日本在金融领域的举措,与物资管制关系不大,故排除D项。3(2019高考江苏卷T10)民国时期,有学者认为,“在发展过程中,为着帝国主义间,彼此有矛盾,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

22、到可以脱离半殖民地的地位”。在他看来()命题点: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A民族资本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发展空间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依赖于帝国主义间矛盾C民族独立以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为前提D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以民族独立为前提解析:选D。结合题中关键信息“有某限度的蓬勃”“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地的地位”等可知,该学者认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羁绊之中,如果不摆脱殖民压迫、赢得民族独立,民族资本主义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蓬勃发展,D项正确。有限度的蓬勃发展不等于没有发展空间,A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帝国主义间彼此有矛盾,使民族资本主义有某种限度的发展但不能蓬勃发展,B项“

23、依赖”说法与之不符,排除;C项说法错误。4(2018高考海南卷T9)1938年初,国民党中央通过的决议规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实行“计划经济”,“树立重工业基础”,采取扩大国防生产能力、奖励海内外人民投资、鼓励轻工业的发展等措施。这个决议意在()命题点:抗战时期中国经济的特点A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B强化官僚资本垄断地位C使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化D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解析:选A。据题干材料“以军事为中心”“重工业基础”“国防生产能力”可得出,这个决议意在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故选A项。5(2016高考全国卷T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

24、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命题点: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解析:选D。由材料可知,国民政府的行为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A项排除;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中讲的是日伪纱厂,而非整个轻纺工业;C项“开始”说法错误;D项符合题意,国民政府的这一做法有助于加强国民政府对经济的控制,政府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加强。6(2016高考全国卷T30

25、)下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命题点: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解析:选D。19271936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较快,A项错误;利用人民的爱国心理推销国货,在民族工业发展初期已经出现,B项错误;甲午战争后,为挽救民族危亡,实业救国思潮兴起,C项错误;由图中“抗敌”“十九路军”等信息可知,这与十九路军英勇抗击日军侵略有关,故D项正确。练模拟能力提升1读下图,对下图所示历史现象的相关解读正确的是()A主要得益于一战期间国内外市场的扩大B创造了民国时期经济增长速度的最高纪录C面粉业成为当时

26、中国最大的新式工业D改变了当时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的现状解析:选A。根据材料“1912年”“1921年”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迅速提升,主要得益于19141918年的一战,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民族工业获得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故选A项。2下图是1921年和1936年中国部分机制品产量中的比重变化情况。图中的信息可说明()A国民经济比例趋向了平衡B国家重点发展了民生经济C重工业经济有了较大提高D中国工业近代化有所发展解析:选D。材料仅体现了使用机器生产的棉布、缫丝、面粉数量增加,没有体现国民经济比例协调,故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棉布、缫丝、面粉是用机器生产的,不能体现出是国家重点发展还是私

27、营企业自由发展,故B项错误;棉布、缫丝、面粉都是轻工业产品,故C项错误;1936年比1921年机制品产量大幅增加,反映出使用大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31920年,我国著名的民族企业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开始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下图为公司在送别宴会上对留学生提出的要求与希望。其要求与希望反映出当时()学农工商三科为国家造就富强基础心系祖国,中西兼顾,新旧知识交融,以期成为完全之才养成勤俭美德学习余暇,调查国外商业发展,随时报告,使我国商业有长足进步A实业救国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B中国教育开始趋向近代化C民族企业已意识到实业人才的重要性D企业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解析:选C。南洋兄弟烟草

28、公司开始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其要求与希望留学生“心系祖国,中西兼顾,新旧知识交融,以期成为完全之才”“学习余暇,调查国外商业发展,随时报告,使我国商业有长足进步”,这反映出当时民族企业已意识到实业人才的重要性,故选C项。4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 148 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公司达272个,资本达117 434 500元。主要以面粉业和纺织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最快。上述变化说明()A此时轻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B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受外来力量制约明显C近代中国经济结构逐渐趋于合理D民间投资成为经济发展的主

29、要资金来源解析:选B。据材料“战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 148 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公司达272个,资本达117 434 500元”可以得出,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发展,故选B项。51929年,国民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税则改革,对需要限制进口的货物提高关税,以保护本国工业和抑制消费,对某些工业原料降低税率并废除过境税、常关税等。这些措施旨在()A实现关税主权的独立B加速官僚资本的膨胀C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D刺激中外贸易的发展解析:选C。由材料“对需要限制进口的货物提高关税,以保护本国工业和抑制消费,对某些工业原料降低

30、税率并废除过境税、常关税”可知,这些措施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故选C项。61937年国民政府对民营工商业的贷款为14.71亿元,1939年增至25.78亿元。政府还从国外购得五金、化学、电气等器材,以低价供给民营厂矿。国民政府扶持民营工矿业的主要目的是()A抑制民族资本急剧膨胀B服务战时形势的需要C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国民政府采取的措施有利于民营工商业的发展,结合1937年和1939年的时间可知,此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主要目的是服务战时形势的需要,故选B项。(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下图为19121920年中国机械

31、净进口值(海关两)情况。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一战后中国对西方工业品依赖加剧B中国半殖民化的程度大大加深C一战对中国工业的发展起双重作用D辛亥革命打断了中国工业化进程解析:选C。由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为中国本土工业开辟了广阔的生存空间,但从材料看,一战期间中国工业发展所需要的机械设备进口也较为困难,实际上又制约了本土工业的扩张,故选C项。2据统计,民国以前平均每家工厂的创投资本是1 159元,而在民国初期仅为516元,资本规模减半。这一现象折射出()A民族企业缺乏集团意识B民族企业经营环境改善C节制资本理念得到贯彻D实业投资热情有所降温解析:选B。民国建立后颁布了一系

32、列鼓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建立,出现了许多创投资本规模小的企业,说明民族企业经营环境改善,故选B项。3(2020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二模)下面是近代中国轮船统计(部分)表,这一阶段中国轮船业的高速发展说明()年份船只吨位其中千吨以上轮船船只吨位19281 352290 791117213 48219302 792415 447138247 96919323 456577 257178342 21119353 895675 173208461 812A.清朝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国民政府加速了对内的工商业建设D日本军部加强了对东北的殖

33、民扩张解析:选C。表格体现的是国民政府前期,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故选C项;该时间段是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排除A项;题干时间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不是一战期间,排除B项;日本军部加强了对东北的殖民扩张是在20世纪30年代,排除D项。4(2020江苏南通调研)下表是华商工矿企业部分经济统计数据表,表中数据的变化主要表明()类别年份棉布产量(万匹)面粉日产能力(包)发电量(万度)生铁(万吨)1934926.5434 11059 10015.61935896.8428 02066 30016.119361 099.2452 21877 29516.2A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快发

34、展B工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C工业各行业产量持续增长D民族工业受制于官僚资本解析:选A。1934年到1936年,棉布产量、面粉日产能力、发电量、生铁产量都有增加,表明民族工业获得较快发展,故选A项。5据资料统计,1937年川陕等西部地区共有工厂237家,还包含一些作坊式工厂。到1940年,西部地区工厂合计达1 354家,仅重庆就有429家。这说明了()A西部优越的资源条件有利于企业发展B重庆是抗战时期的经济中心C西部的开发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D国民政府为持久抗战作准备解析:选D。材料体现了1940年与1937年相比,西部地区及重庆的工厂大量增多,这与抗日战争工厂企业内迁有关。材料中企业内迁,说明

35、国民政府意图通过企业内迁保留经济实力与物质基础,为持久抗战作准备,故D项正确。6宋子文于1945年建立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资产主要来自接受敌伪产业,后来靠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收购原料和免于政府收购等政策垄断了棉纺织业的进出口贸易。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的发展主要得益于()A国民政府执行自由宽松的金融贸易政策B日资企业退出给民营工业腾出经营空间C官僚资本对社会公共资源的控制和垄断D民族工业萎缩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减弱解析:选C。据材料“靠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收购原料和免于政府收购等政策垄断了棉纺织业的进出口贸易”得出官僚资本对社会公共资源的控制和垄断,故C项正确。7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

36、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两次高潮期出现的共同原因是()A社会性质的转型B政府的支持C人民反帝斗争高涨D列强放松经济侵略解析:选B。我国近代一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第一次高潮是在中华民国成立后,第二次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都与政府的支持有关,故B项正确;第二次高潮并未出现人民的反帝斗争,故C项错误;只有一战时期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D项错误。8荣家企业史料中记载:“近年欧洲农产渐复其战前原状,我国洋庄销路早已绝迹,而美国、阿根廷、加拿大等处均庆丰收,所产面粉销路甚滞,美国面粉售价极廉广东、汕头、福州、厦门等处华粉销路悉数被侵占。”材料反映了()A甲午战争后,欧美列强

37、向中国输出资本B一战结束后,民族面粉业陷入了萧条C抗战胜利后,美国商品涌入了中国市场D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解析:选B。“近年欧洲农产渐复其战前原状”这里指的是一战,一战结束,欧洲资本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受到打击,故B项正确。9(2020河南天一大联考)下图是19121920年间我国华商煤矿产量占全国机械采煤产量比重变化示意图。据此可知()A民国初期重工业发展迅速B工厂已普遍使用蒸汽动力C交通运输近代化程度提高D外国资本仍控制着采煤业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是19121920年间华商机械采煤占全国机械采煤总量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不能说明全国重工业的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民国工

38、厂生产动力的概况,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工业生产领域而非交通运输领域,故C项错误;虽然民国初期华商机械采煤的比重有所上升,但仍是外国资本占主导,故D项正确。10“现在抗战胜利的日子快到,真正民族工业宣告破产,为抗战服务之从业员工,则困守山城而不知所措。反不如陷区投机取巧者,拥有雄资,正可以工业建国为己任,事之不平,孰甚于此!”这说明()A民族工业极度缺少发展的资本B民族工业产业结构出现新调整C国民政府主导了国家工业建设D政府对民族工业缺少合理作为解析:选D。由材料“现在抗战胜利的日子快到,真正民族工业宣告破产反不如陷区投机取巧者”可知,抗战后期在重庆等西南地区的民族工业宣告破产,而原先沦陷区的民

39、族工业却有可能获利发展,由此可见,政府缺少对民族工业发展的合理指导,故D项正确。11据下表信息可以推断出,抗战胜利后()法币发行与物价指数表年月法币发行额(亿元)发行指数上海批发物价指数重庆批发物价指数1937.614.11111945.110 3197328851 4051946.1237 2612 6425 7132 6881947.12331 88523 53783 79640 1071948.86 636 946470 7054 927 0001 551 000A.财政危机主要由国民政府腐败引起B纸币发行增长幅度超过了物价涨幅C物价的上涨必然引起恶性通货膨胀D财政金融危机对国民政府的统

40、治有瓦解作用解析:选D。表格中显示法币滥发及物价飞涨,结合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被推翻的结局,可知D项正确;解放战争期间财政危机主要是战争引起的,排除A项;表格显示物价指数涨幅总体大于纸币发行指数涨幅,排除B项;恶性通货膨胀主要是法币滥发引起的,非物价飞涨导致,排除C项。12(2020天津部分区二模)20世纪某个时期,中国的工业呈现出以下发展态势:民族工业受到官僚资本的摧残挤压,再加上政府不断增捐加税,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该时期最可能是()A18951911年B19121919年C19371945年D19461949年解析:选D。D项与材料中“官僚资本的

41、摧残挤压”“通货急剧膨胀”“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相符,故选D项;18951911年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与材料中所描述情景不符,排除A项;19121919年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与材料中所描述情景不符,排除B项;19371945年是抗战时期,而材料未涉及日本的摧残,排除C项。13下图是1945年8月至1947年年底国民政府发行法币数额(单位:亿元)统计图。图中数据的变化主要是因为()A国民党进行全面内战的需要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C缓和通货膨胀的政策性努力D维护官僚资本垄断地位的需要解析:选A。根据图文材料可知,1946年年底到1947年年底国民政府发行法币数额增长很快。据所学知识可知

42、,此时正值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军费开支巨大,法币发行数额巨大,故选A项。14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接收敌伪产业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中国纺织机械公司”“中国蚕丝公司”“中国石油公司”“中央造船公司”等一系列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各种垄断性组织。这反映出()A政府践行了“节制资本”思想B经济中“国进民退”现象突出C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D政府大力扶持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选B。据题干材料可知国民政府在抗战胜利后建立了各类垄断性组织,各行业由国有资产控制,民营资本受到压制,体现了“国进民退”现象,故选B项。节制资本旨在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防止私人资本主义操纵国计民生,材料强调的是国民政

43、府接收敌伪产业,排除A项;官僚资本的压榨和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使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排除C项;由材料可知政府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交子的诞生,与经济繁荣有莫大的关系,可谓大时代与小地区的因缘巧合。最早的纸币诞生在四川,除了北宋本身的时代背景,也在于四川的特殊性。四川因为躲避隋唐战乱,经济相对独立,贸易繁荣,因缺铜而依赖铁钱,铁钱与铜钱的比价根据记载似乎在101,携带不便。最终,四川茶叶和马匹等贸易的发达以及四川的铁钱的笨重,导致交子在相对独立和特殊的四川诞生。摘编自徐瑾白银帝国材料二交子本由四川民间百姓发行,发行者不久财衰,交子不能兑

44、现,就发生了诉讼。朝廷下令将百姓发行的交子收归官营,以朝廷财力支持交子的流通和价值的稳定,交子就形成了官方发行的纸币。初期交子的价值十分稳定,有效地支持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北宋末期,为了攻打西夏而大量增发交子,使交子的流通数量远远地超过了法定的限额,结果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于是,宋徽宗改交子为钱引,以增加百姓对纸币的信心。摘编自石俊志中国货币法制史话材料三民国初年,北京国民政府曾铸造银元以为国币,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币制混乱的问题。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实施“废两改元”,使银元成为统一流通的本位币,但辅币、纸币仍未统一。当时全球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许

45、多工商企业因此陷入困境。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加征白银出口税和征收平衡税,但制止白银外流的效果不理想。1935年政府果断决定币制改革,实行法币政策,实行白银国有,以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所发行的纸币定为法币。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交子产生的背景。(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5年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原因。(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北宋交子和民国发行纸币产生的相同影响。结合两种货币最终消亡的命运谈谈你对纸币的认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四川因为躲避隋唐战乱,经济相对独立,贸易繁荣”得出,北宋封建经济繁荣;再根

46、据材料二从北宋商品经济、对内对外贸易的发展,货币的流通,政府的推动等方面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三从民国初年币制的混乱、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等方面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相同影响,根据材料从初期的积极作用和后期的消极影响方面分析。第二小问认识,根据材料从纸币的产生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方面分析。答案:(1)背景:北宋封建经济繁荣;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交易量巨大;流通金属货币量不足;四川地区的特殊贸易和货币环境;民间的首创和官方的推动。(2)原因:民国初的统一国币政策未能改变币制混乱问题;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民政府的税收措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

47、白银外流问题。(3)相同影响:初期都产生了积极作用,促进了市场流通,促进了贸易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后期都产生了消极影响,造成严重通货膨胀,引发信任危机,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认识:纸币的产生和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反映;纸币承担货币流通功能,其价值要与真正货币相适应;纸币的流通量要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其余言之成理即可)16(2020湖南永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实业计划亦名国际共同发展实业计划,是孙中山关于振兴中国实业实现国民经济近代化的专著。1919年用英文写成,并译成汉语。全书包括自序、篇首、六大计划和结论等几个组成部分。自序讲作者写此书的动机和经过。篇首概述全书的主要内

48、容和基本思想。第一计划至第三计划主张在中国沿海修建三个深水港,并且以三大港为中心,在中国北部、东部和南部由沿海至内地整修水道、修建铁路、公路、开发资源、移民垦荒和发展工农业生产。第四计划是铁路计划,主张按中央、东南、西北、东北、高原五大铁路系统修建十万英里铁路,组成遍布全国的铁路网。第五计划是发展食、衣、住、行、印刷等基本生活资料生产的计划。第六计划则是开采煤、铁、石油和其他矿藏并设置采矿、冶金等设备制造厂的计划,也即是原材料和能源工业的计划。结论部分总述实现实业计划对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和促进世界文明的作用,呼吁“国际资本家为共同经济利益”予以协助。摘编自孙中山实业计划等根据材料,提炼出孙中山的

49、一个经济思想主张,并加以评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解析:解读孙中山的实业计划可知,涉及交通、开发资源、移民垦荒和工农业生产、衣食住行等生活资料生产等内容,由此分析可知孙中山意在改善中国落后面貌促进中国强盛。评述结合中国近现代相关知识,从孙中山经济主张的具体内容、实践效果、深远影响等方面作答。答案:示例观点:孙中山主张振兴实业,以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和促进世界文明进步。评述: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实业救国思想影响下,孙中山认为发展中国实业的重点是海陆交通和工农业生产、基本生活资料生产、原材料和能源工业生产。孙中山认为实现实业计划有助于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和促进世界文明进步,因而呼吁“国际资本家为共同经济利益”予以协助。由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未能完成,孙中山为中国设计的经济建设宏伟蓝图在当时无法实现;但孙中山有关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思想,对于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有借鉴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